《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精品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木兰诗》精品教案-.pdf(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木兰诗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所选的四篇课文,都是表现家国情怀的作品,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家国情怀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木兰诗满怀激情地赞美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作者浓墨重彩去表现的恰恰不在她的“奇”和“英雄”,而是要表现她作为一个平凡女子对家乡的热爱,对父亲的眷恋,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因此应该说,作者是通过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来表现北朝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这才是本文要体现的最重要的主题思想。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
2、词语和句子。2.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及互文的修辞手法。(二)能力目标1.引导学生加深体会本文详略处理得当的写作特色。2.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体会诗歌情节曲折,认识木兰的形象特点,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品赏插图,当堂写作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2.揣摩分析课本插图的细节,用富有文采的语句描摹插图。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课前的朗读者活动,由莫沁梓同学主持,大家掌声欢迎!感谢莫沁梓同
3、学为我们倾情朗诵老天要我休息一下,这篇文章讲述了国家射击队运动员杜丽凭借沉稳的心态,迎来了运动生涯的一次又一次辉煌。今有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和世界杯总决赛大满贯射击运动员杜丽,古有替父从军、骁勇善战的花木兰,她们都是让中国为之自豪和骄傲的巾帼英雄,今天我们就跨越千年的时光隧道,一起走进木兰的世界。(二)学生利用智慧课堂上网搜索“乐府诗”及“乐府”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朝民歌的代表作。“乐府诗”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汉魏六朝文学史上出现一种能够配乐歌唱的新诗体。木兰诗与孔雀东南飞,被称为“乐府双璧”。(三)预习检测1.正字音机抒(zh)可汗(kh n)鞍鞯n
4、ji n辔头(p i)戎机(r ng)朔气(shu)金柝(tu)著我旧时裳(zhu)2.飞花令之“我心中的木兰”花木 兰在 我心目 中是一 个(填 名词,表 示 称谓,字数 不限),因为。设计意图:此环节考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课堂上有学生化用刚刚学过的课文邓稼先中的“奇丈夫”一词,认为花木兰是一个“奇女子”,这种活学活用的学习方法就非常值得赞赏。还有学生谈到“花木兰在我心目中是一个女汉子”,如此接地气的俗语,也让课堂平添了几分生气。只有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呈现最原生态的阅读感受,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螺旋上升式的。(四)诗歌诵读1.一学生范读,其余学生点评。2.全班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5、疏通文义,把握情感。3.学生比读,互评互读。(五)疏通文意1.重点理解加点字解释不闻 机杼声愿为市鞍马东市 买骏马愿为市鞍马 但 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同行十二年双兔傍地走2.理解互文的修辞例: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将军壮士百战死,将军壮士十年归。”译为:将士们(“将军”、“壮士”)身经百战,有的战死在沙场(“百战死”),有的多年后重返故乡。(“十年归”)。互文是指一联中的两句词语意思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手法。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3.知识迁移:诗中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互文”的修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
6、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六)整体感知1.朗读全文,仿照示例,概括木兰诗的故事情节:踏上征程立功凯旋亲人团聚恢复女郎明确:横线上填“代父从军”“征战沙场”“辞官还乡”2.刚才大家的概括能力都很精准,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简述故事的能力,观察下面三幅图,以图片内容为线索,用自己的话概括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大家可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互相讨论一下(80字以内)明确:木兰无心织布,因可汗点兵,要父亲出征,可父亲年迈,幼子尚小。木兰替父从军,他身跨战马,英勇战斗,立下功勋。征战归来,拜见天子,毅然决定回乡与父母团聚,做回女儿身。(七)人物形象赏析:飞花令之“
7、我为木兰点赞”我为木兰的(精神品质,四字短语或成语)点赞,因为。(八)笔尖下的课本插图请仔细观察木兰诗中课本插图,关注图中的细节,如人物的表情、外貌特征等,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这幅插图。学生优秀作品展示(一)作者:七(3)班 王奕冰木兰将战于沙场,方欲驾马敌胡骑。但见:威风凛凛,器宇轩昂。头戴红缨帽,身著白战袍。女儿身中男儿心,巾帼肚里丈夫肠。身披黄金甲,脚踏皮革靴。臂挽三尺长弓,背倚金戈铁马。粉面含笑不露春,战场杀敌不留情。(二)作者:七(3)班 林家辉她傲然立于黑山之巅,健壮的战马在她身旁嘶鸣,仿佛也在为主人倍感骄傲。她扫视着这似雪的大漠,自己的部队已大溃敌军,即将班师回朝了。望
8、着敌军阵中竖起的那白旗,她明白那些倒在地上的战友没有为国白白捐躯。她向天射了一箭,不偏不倚正射中了那面帅字大旗,也算是对死去战友的一点告慰。慢慢的,她只感觉眼中一阵酸涩。家,离开了这么多年的家,总算可以回去了。“爹娘还好吗?阿姐还好吗?多想立即能看到他们啊!我花木兰绝不接受天子的任何赏赐,只愿驾着我的千里马重返故乡!”(三)作者:七(3)班 黄馨玉霜寒千里,雪虐风饕,北方异常恶劣的天气磨练着这位女汉子的意志。身旁的胡骑铁蹄声清脆,尖锐的马啸刺入木兰的耳畔。木兰身着铁衣,头戴军帽,手中还紧握那张伴她翻越无数山峰,助她射穿无数敌人心脏的长弓。一身戎服为她掩去女子那份娇柔,平添几分英气。她单脚踩于石
9、头上,侧脸不语似是在沉思,她极目远眺,满目疮痍,尽是惨烈的战场。巾帼不让须眉,女中自有豪杰在。(九)创意拓展:我为木兰来“说媒”历经十二载,木兰立功凯旋,已然成为“闺中剩女”,假如你是隔壁的“王媒婆”,你如何给木兰说媒?学生优秀作品展示(一)作者:七(3)班 张天誉花氏之女,当代奇女子也。其胆识如山中之虎,其心细若绣花之针。既能烹得一手好菜,亦可绣出一件华服。数十载征战,磨其性,励其志,长其神。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二)作者:七(4)班莫 冉虽是年岁大了些许,木兰却是极好的呢。瞧瞧吧,那是个明眸皓齿,臻首峨眉,黛发如黑瀑,笑意如灿星的女子。汝若仍未动心,且听我再道几句。木兰既不贪恋
10、金门绣户,也不埋怨箪食瓢饮。既心系家园,又谙熟女红。人生中若是有了这么个娘子,岂不美哉?(十)我为木兰赠对联让我们为木兰赠一副对联,老师出的上联为:替父从军尽孝道,请大家对出下联。明确:下联:战场杀敌显神威(十一)“我是记忆达人”挑战赛比赛开始后,最快最准确在平板电脑上提交答案的,即为“记忆达人”。到底谁会成为“记忆达人”?让我们一起期待!1.“我是记忆达人”第一季_,关山度若飞。_,赏赐百千强。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_。2.“我是记忆达人”第二季 描 写 木 兰 军 营 中 苦 寒 生 活 的 诗 句 是:_,_。写 战 争 旷 日 持 久、战 斗 激 烈 悲 壮 的 诗
11、句 是:_ _,_ _。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_,_ _。(十二)课堂小结一身戎装,英姿飒爽,“戎马关山报国志”,这就是木兰。云鬓花环,楚楚动人,“魂牵梦萦女儿情”,这也是木兰。木兰诗塑造的就是这样一位可爱的,平民化的女性形象,这是在中国文学史的画册上唯一如此美好、如此鲜活的女性。木兰,她会永远活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六、教学反思1.在新颖独特的课堂设计中创新如何上出传统篇目的新意,是我在设计木兰诗一文苦苦思索的命题。所幸一个寒假都在研读王君的王君讲爱语文,整本书看下来,真的很有任督二脉被打通的感觉。王君老师的教学理念是:要努力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超常力,勇于探索的进取力,富于联想的想象
12、力,善于概括演绎的综合力,巧于鉴别的选择力,长于评价的批判力和锐于发现的敏捷力。受 2017 年春节期间,央视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的耳濡目染,我把“飞花令”也嫁接到本学期的语文课堂中来,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为木兰的点赞”“我为木兰来说媒”等环节,也极大地提升了学生探究文本的兴趣。整堂课的设计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发现学习的能力,鼓励学生对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赞赏学生独特和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2.在朗读教学中感受古典诗词的力量从本课导入朗读者的环节一路走来,我一直深信,没有“朗读”就没有“语文”,缺乏朗读味的语文课堂是没有生机的。木兰
13、这样一位千百年来备受喜爱的形象,如何准确解读不仅需要学生会借助文本解读也要有自己的独特理解,才是重要的,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大胆质疑,形成民主气氛。但是在实际授课环节,尽管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让每个小组赛读整首诗,但学生朗读的感情基调尤其是对快慢轻重的把握还是不能令人满意。因此我感觉学生还是放不开,没有在听同学范读的基础上勇于模仿,大胆尝试,不好意思融进自己的感情。如果学生能在有感情的熟读中体会情感,效果会更好一些。也提醒我,在今后的语文课堂中,真正要把朗读融入课堂教学,而不是流于形式。争取让每一节语文课都有央视朗读者的味道。3.在探索诗歌赏析中得到美的升华阅读教学的切入点,即教师引领学生开始
14、阅读文本的角度、方式、方法。教师对切入点的选择,实际上就是教师对如何走进文本、解读文本、完成教学目标的选择,也是教师教学理念的外在表现。木兰诗往往被视为英雄的赞歌。可是关于“打仗”就写了“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一句,作者却浓墨重彩的描写了木兰为父亲担心、决心出征、凯旋归来及家人团聚的欢乐。因此本文立意的重点8不是花木兰参加了战争和她战斗的英勇,而在于她是一个“女英雄”。战争的责任本来并不在她,她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作为一个女子,她承担起了“阿爷”和“长兄”也就是男性的职责。这个职责不单是家庭的,也是国家的。她主动参战,为国而战,立了战功却辞官还乡,享受父母、家庭的欢乐。这个英雄的内涵,
15、从承担“家”的重担开始,到为国立功,最后又回到家庭,享受亲情的欢乐,文本突出的恰恰是一种非英雄的姿态,木兰还尤其为自己成功的掩盖了女性的身份感到自豪!所以,我便抓住“木兰是一个女英雄”作为课堂教学的切入点,设计了“从什么句中,我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木兰。”的主问题,引导学生读诗歌、品句子、感形象,解读她“英雄也妩媚、女子亦刚强”的个性特征。4.在品赏课本插图中提升写作功力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句话告诉我们在写作中观察能力的地位是首要的。新版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中增添了许多精彩段落的景物图解和精美实物彩照或示意图,再现文本关键情节,呈现了文本语言难以记述的万种情态。如何
16、设计一些能让学生“脑洞大开”的写作练笔,以提升学生的文笔质量,无疑成为考量我们语文教师教学创意的“试金石”。图文并茂的课本插图能给学生带来视觉上舒适、愉悦的美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因而在木兰诗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观察课本插图中木兰的外貌、神态、动作,通过指导学生观察画面,获得有关表象和情节的依据,从而捕捉到生活细节之美。我让学生在观察插图的同时,透过画面内容展开想象,让画面“动起来”,读懂画面背后的故事。对教材挖掘的深度,决定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呈现的一篇篇佳作,享受写作思维和文采碰撞的乐趣,除了让我拍案称奇,更多的是欣慰和赞赏。作为语文教师,我坚信,只要始终面朝语文教材虚心“取法”,终能迎来学生写作的“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