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綦江县2021届新高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生物试题(2)含解析.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3167340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879.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綦江县2021届新高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生物试题(2)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重庆市綦江县2021届新高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生物试题(2)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綦江县2021届新高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生物试题(2)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綦江县2021届新高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生物试题(2)含解析.pdf(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重庆市綦江县 2021届新高考中招适应性测试卷生物试题(2)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以破坏正常的性别比例来降低种群数量B常通过调查某种群的数量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C捕捞湖泊中的鱼类使其数量维持在K/2,能持续获得最大产量D保护野生动物的根本途径是改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是指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内的雌雄个体能够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的后代。决定种群数量的因素主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

2、比例等因素。【详解】A、诱杀害虫雄性个体,使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衡,导致出生率降低,降低种群数量,A 正确;B、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变化,B 错误;C、为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被捕鱼群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 水平,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C 正确;D、保护野生动物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D 正确。故选 B。2下列四种人体细胞及相关的细胞生命活动,对应正确的是()A成熟红细胞:氧气进入线粒体内被利用B骨骼肌细胞:细胞核内发生转录和翻译C肝细胞:光面内质网上合成磷脂D甲状腺细胞:核糖体合成甲状腺激素【答案】C【解析】【分析】1.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

3、众多的细胞器,因此以该细胞为材料可以获取纯净的细胞膜,由于细胞内没有线粒体,故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2.转录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其次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能发生;翻译的场所发生在核糖体上。3.内质网普遍存在于对植物细胞中,内质网与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有关,也是脂质合成的“车间”。4.核糖体是将氨基酸装配成蛋白质的机器,蛋白质或者多肽类激素在核糖体上合成,但是甲状腺激素属于氨基酸的衍生物,其本质并不是蛋白质,因此不能在核糖体上合成。【详解】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A 错误;B、骨骼肌细胞的细胞核内能发生转录过程,但不能发生翻译过程,翻译发生在核糖体上,B 错误;C、肝细胞中的光面内质网

4、上能合成脂质,如磷脂,C正确;D、甲状腺激素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不能在核糖体上合成,D 错误。故选 C。3下列关于艾滋病及HIV 的叙述,错误的是()A HIV外层脂类膜中的蛋白质是HIV 的 RNA 控制合成的B感染 HIV 的妇女,不会通过人工哺乳将病毒传播给婴儿CHIV 病毒的 RNA 不能直接整合到人的DNA 上形成前病毒D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核糖体合成HIV 蛋白质不需要逆转录酶【答案】A【解析】【分析】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 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 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详解】A

5、、HIV 外层脂类膜中的蛋白质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来自于自身遗传物质控制,另一部分来自宿主细胞,A 错误;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故感染HIV 的妇女,母乳喂养可能会传播艾滋病,但人工哺乳是指用奶瓶进行喂养,不会传播艾滋病,B正确;C、HIV 病毒的 RNA 不能直接整合到人的DNA 上形成前病毒,而是通过RNA 逆转录形成DNA 再整合到人的 DNA 上,C正确;D、HIV 合成病毒 DNA 需要逆转录酶,而酶具有专一性,合成蛋白质不需要逆转录,D 正确。故选 A。【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识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致病原理,掌握免疫的过程,并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

6、识合理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4下图为蜜蜂(2N=32)的性别决定及发育过程简图,交配后,蜂王可产下受精卵或未受精卵,未受精卵直接发育成雄蜂,雄蜂产生的配子与其体细胞染色体组成相同,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雄蜂的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属于单倍体B该图可说明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C工蜂承担了保育、筑巢和采蜜等工作,体现了物种间的互利共生D若蜂王的基因型为AaBb,则子代雄蜂基因型可为AB、Ab、aB、ab【答案】C【解析】【分析】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称为单倍体。生物的表现型有基因型和环境共同决定,基因型是内因,

7、环境因素是外因。【详解】A、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的,其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属于单倍体,A 正确;B、该图中显示同样是受精卵发育的个体,最终因为食物的不同而导致性状上的差别,据此可说明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 正确;C、工蜂、蜂王和雄蜂是同一物种,工蜂承担了保育、筑巢和采蜜等工作,蜂王和雄蜂承担了繁育后代的工作,这是种内互助的表现,C错误;D、若蜂王的基因型为AaBb,则产生的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B、Ab、aB、ab,由于雄蜂是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的,故子代雄蜂基因型可为AB、Ab、aB、ab,D 正确。故选 C。5人体剧烈运动时,不会出现的是()A机体产生热量

8、显著增多B血浆中乳酸水平持续升高C脑干呼吸中枢兴奋增强D肌细胞中ATP水平相对稳定【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细胞剧烈运动时主要进行无氧呼吸,此时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但也会进行有氧呼吸。同时剧烈运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刺激机体产热量升高。该题综合性考查了运动时涉及到的各种调节,识记无氧呼吸过程、ATP的转化机制是本题的解题关键。【详解】A、剧烈运动时,细胞进行大量的呼吸作用,释放出大量的热能,机体产热量显著增加,A 正确;B、人体无氧呼吸会产生大量乳酸,但乳酸进入血浆中会被缓冲物质中和,其含量不会持续升高,B 错误;C、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脑干,剧烈运动时会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此时呼吸中枢兴奋

9、增强,C正确;D、ATP和 ADP的相互转换始终处于动态平衡中,细胞中ATP的水平会维持相对稳定,D 正确;故选 B。6研究者观察到某一雄性哺乳动物(2n=24)处于四分体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中期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发生了特殊的联会现象,形成了如下图所示的“四射体”,图中的字母为染色体区段的标号,数字为染色体的标号。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四射体”的 4 条染色体随机的两两分离,并且只有遗传信息完整的精子才能成活。以下分析中,不正确的是()A除去“四射体”外,处于四分体时期的该初级精母细胞中还有10 个四分体B出现“四射体”的原因是s-s、w-w、t-t、v-v 均为同源区段,所以发生联会C若不考虑致

10、死,从染色体的组合(-组合)来看,该动物能产生6 种精子D由于只有遗传信息完整的精子才能成活,推测该动物产生的精子有1/4 会致死【答案】D【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分析图示可知,非同源染色体上出现了同源区段,进行了联会,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详解】A、细胞中有24 条染色体,MI 前期正常情况可以形成12 个四分体,而一个四射体涉及4 条染色体,故除去“四射体”外,处于四分体时期的该初级精母

11、细胞中还有10 个四分体,A 正确;B、出现“四射体”的原因是s-s、w-w、t-t、v-v 均为同源区段,所以发生联会,B 正确;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四射体的四条染色体随机两两分离,共有6 种分离方式,故若不考虑致死,从染色体的组合(、)来看,该动物能产生6 种精子,C正确;D、通过 C可知,总共有六种精子,其中,、都会致死,所以有2/3 会致死,D 错误。故选 D。7榴莲香味独特浓郁深受人们喜爱。在榴莲果实成熟过程中,乙烯调节香气物质合成的作用机理如图。下列分析或推测正确是()A乙烯通过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榴莲细胞的细胞核B多聚核糖体的形成,提高了组成L酶的肽链的合成速率C核 DNA 可以

12、通过调控L酶合成直接控制果实的香气性状D乙烯通过促进亚油酸合成基因的表达提高香气物质合成量【答案】B【解析】【分析】核孔是核质之间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的通道,部分大分子物质可以选择性的进出核孔。一条 mRNA 上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多条多肽链的翻译工作,这样大大的提高了翻译的效率。【详解】A、图中的信息指出乙烯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的,这种方式并不属于主动运输,A 错误;B、多聚核糖体可以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翻译,提高了L 酶的合成速率,B 正确;C、L酶只是催化亚油酸转化为香气物质,这属于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C错误;D、图中信息表示乙烯促进的是L酶合成基因的表达,D 错误;故选 B。8

13、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5-Bu)既能与碱基A 配对,又可以与碱基C配对。在含有5-Bu、A、G、C、T五种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突变体大肠杆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因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大肠杆菌体内每个基因都有可能发生突变B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属于化学诱变剂C很多位点发生CG 到 TA 的替换后,DNA 分子中氢键数目减少D在此培养基上至少繁殖2 代,才能实现DNA 分子某位点碱基对从TA 到 CG 的替换【答案】D【解析】【分析】半保留复制:DNA 在复制时,以亲代 DNA 的每一条单链作模板,合成完全相同的两个双链子代DNA,每个子代 DNA 中都含有一股亲代DNA 链

14、,这种现象称为DNA 的半保留复制。表现的特征是边解旋变复制。基因突变是指DNA 分子中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改变,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 DNA 复制的过程中,基因突变能为生物的变异提供最初的原材料。【详解】A、因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因此大肠杆菌体内每个基因都有可能发生突变,A 正确;B、碱基类似物5-溴尿嘧啶属于化学诱变剂,干扰了正常的碱基配对,B 正确;C、很多位点发生CG 到 TA 的替换后,因为 CG 之间有 3 个氢键,而 TA 之间有 2 个氢键,因此 DNA分子中氢键数目减少,C正确;D、若原来DNA 中的碱基对是TA,由于碱基配对错误,经过一次复制后,

15、产生了(5-Bu)与碱基A 的配对,进行第2 次复制后,出现(5-Bu)与碱基C的配对,第3 此复制后才能出现CG,因此,在此培养基上至少繁殖3 代,才能实现DNA 分子某位点碱基对从TA 到 CG 的替换,D 错误。故选 D。9人类遗传病调查中发现两个家系都有甲遗传病(基因为H、h)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下。携带h 基因的同时患有血脂含量明显升高的并发症,含h 基因的精子成活率为1/2。I3无乙病致病基因,已知在男女比例为1:1 的人群中出现乙病女性的概率为1/2000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从理论上分析,I1和 I2后代的表现型共有9 种BII5与 II6结婚,生一个患

16、甲乙两病男孩的概率为1/72 CII7与 II8结婚,生下的孩子患乙病的概率为1/202 D若只考虑甲病的遗传,I2和 III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63/161【答案】B【解析】【分析】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发育成的个体患疾病,这类疾病都称为遗传性疾病,简称遗传病。I1和 I2生下 II2患甲病,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3无乙病致病基因,但却生下了 II9患乙病,说明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乙病的致病基因Xt的基因频率为p,已知在男女比例为 1:1 的人群中出现乙病女性的概率为1/20000,则 pp/2=1/20000,p=1/100。若仅考虑乙病,

17、则雌配子:XT Xt=991,雄配子:XTXtY=991100,人群中 XTXT的基因型频率为:99/10099/200=9801/20000,XTXt的基因型频率为:99/1001/200+99/2001/100=198/20000,正常女性中XTXt的频率为:198/20000(9801/20000+198/20000)=2/101。若仅考虑甲病,含h 基因的精子成活率为1/2,I1、I3产生的精子均为H h=21,I2、I4产生的卵细胞均为Hh=11,II5、II6均正常,基因型为2/5HH、3/5Hh。同理,II5产生的精子均为Hh=143,II6产生的卵细胞均为Hh=73,III3基

18、因型为HH:7/10 14/17(1-3/103/17)=98/161,Hh:(3/10 14/17+3/177/10)(1-3/103/17)=63/161。【详解】A、从理论上分析,I1的基因型为HhXTY,I2的基因型为HhXTXt,后代的表现型共有33=9种,A 正确;B、II5的基因型为H_XTY,II6的基因型为H_XTX-,生一个患甲病的小孩的概率为9/170,II6的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 1/2XTXT、1/2XTXt,生一个患乙病的男孩的概率为1/21/21/2=1/8,生一个患甲乙两病男孩的概率为9/1701/8=9/1360,B错误;C、考虑乙病,II7的基因型为XTX-(

19、99/101XTXT、2/101XTXt),II8的基因型为XTY,生下的孩子患乙病的概率为 2/1011/21/2=1/202,C正确;D、若只考虑甲病的遗传,I2的基因型为Hh,II5的基因型为H_(2/5HH、3/5Hh),II6的基因型为H_(2/5HH、3/5Hh),III3基因型为 98/161HH、63/161Hh,I2和 III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63/161,D 正确。故选 B。10 医学研究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与神经元中形成的R-loop 结构有关。R-loop 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 与 DNA 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DN

20、A 模板链的互补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理论上讲R-loop 结构中含有5 种核苷酸BR-loop 结构中 mRNA 和 DNA 模板链的互补链碱基序列相同CR-loop 结构中的DNA 单链不稳定,易发生基因突变D R-loop 结构只影响DNA 复制不影响基因的表达【答案】C【解析】【分析】DNA 和 RNA 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是碱基不完全相同,DNA 特有的碱基是T,RNA特有的碱基是U,另外组成 DNA 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组成RNA的五碳糖是核糖,所以DNA 中有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RNA中有四种核糖核苷酸,若同时存在DNA 和 RNA的场所,则会出现8 种核苷酸。转

21、录形成RNA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由于 RNA 中没有 T,所以 RNA中的 U 与 DNA 模板链上的A 互补配对,DNA 的模板链和非模板链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根据“R-loop 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 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 与 DNA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可知,mRNA 无法与核糖体结合,进而影响了翻译过程,且DNA 中的模板链不能在正常解旋进行DNA 复制和转录过程。【详解】R-loop 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 杂合片段,DNA 中有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RNA 中有四种核糖核苷酸,所以 R-loop 结构中有8 种核苷酸,5 种含氮碱基,A 错误;R-loop 结

22、构中 mRNA 与 DNA 模板链碱基互补配对,和DNA 模板链的互补链碱基序列相似,只是U 替代了 T,B错误;R-loop 结构中的DNA 单链不稳定,易发生基因突变,C正确;根据题干信息“R-loop 结构是一种三链RNA-DNA 杂合片段,由于新产生的mRNA 与 DNA 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导致该片段中DNA 模板链的互补链只能以单链状态存在”可推测 R-loop 结构既影响DNA 复制又影响基因的表达,D 错误。【点睛】正确理解“新产生的mRNA 与 DNA 模板链形成了稳定的杂合链”是解题的突破点,杂合链中既有DNA 又有RNA,故碱基为5 种,核苷酸为8 种。稳定的杂合链

23、使DNA 不能正常解旋作为DNA 复制和转录的模板,mRNA 不能与核糖体结合,无法完成翻译过程。11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性比例变大,则出生率变大B“J”型增长曲线中也存在死亡的个体C人为淘汰某种群生殖后期的个体,可提高种群的出生率D年龄结构通常分为生殖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答案】B【解析】【分析】种群的特征:(1)数量特征(核心问题):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一般根据年龄结构)(2)空间特征:指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3)遗传特

24、征:遗传的单位,繁殖的单位【详解】A、种群性比率变大,则出生率变小,种群密度相应变小,A 错误;B、“J”型曲线存在与理想条件下,但生物的寿命是有限的,故其增长曲线中也存在死亡的个体,B 正确;C、通过淘汰某种群生殖后期的个体,可改变种群的年龄组成,使其成为增长型,但短期内种群的出生率不一定提高,C错误;D、年龄结构通常分为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类型,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种群的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2如图为碳循环示

25、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与丙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B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均处于第二营养级C甲、乙、丙共同组成生物群落D生物 X可能不具有细胞核,生物Y不可能含有线粒体【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甲为生产者,乙为消费者,丙为分解者。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乙、丙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A 错误;B、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第三等多个营养级,B 错误;C、甲、乙、丙共同组成了该区域中的所有生物,即生物群落,C正确;D、生物 X是生产者,可能不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如硝化细菌,生物Y是分解者,可能含有线粒体,如蚯蚓,D

26、错误。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3某同学从植物体内提取某种(A),测定其热稳定性和耐酸性(用对酶活性的抑制率表示),得到下图所示实验结果。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在 50时,酶 A 降低了底物分子从常态转变为活跃状态时所需的能量B在 5090时,酶的热稳定性与温度呈负相关CpH 为 3.4 时的酶 A 的活性低于pH 为 3.6 时的D若酶 A 作为食品添加剂,宜选择添加到中性或碱性食品中【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酶

27、的作用机制,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和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考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从矩形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热稳定性升高;随着PH 值得升高,酶的耐酸性减低。【详解】A.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反应的活跃状态时所窬的能量称为活化能,酶的作用机制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 项正确;B.由第一个实验结果可知,在 50?90时,温度升髙对酶活性的抑制率增强,酶 A 的热稳定性与温度呈负相关,B 项正确;C.由题图可知,酶A 在 pH 为 3.4 时的活性低于3.6 时的,C 项正确;D.由第二个实验结果可知,酶活性随pH 的降低而降低,但酶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的活性的大小是未知的,因

28、此不能得出该酶宜添加在中性或碱性食品中的结论,D 项错误。故选 D。1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膜、内质网膜和核膜含有的蛋白质不都相同B盐酸可使染色质中的DNA 与蛋白质分离,这有利于DNA 与健那绿结合C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RNA 和蛋白质D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既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又参与该蛋白质的运输【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盐酸可使染色质中的DNA 与蛋白质分离,便于DNA 染色;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 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

29、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 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生物膜主要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功能不同的生物膜,其含有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是有差异的,A 正确;B、健那绿用来染色线粒体,不能用来染色DNA,B错误;C、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DNA,RNA 和蛋白质,C正确;D、根据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可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既参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又以“出芽”形成囊泡的方式参与该蛋白质的运输,D 正确。故选 B。15当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人体免疫系统就升高体温(发烧)来对付。长期使用抗生素治疗发烧会导致人体菌群失调、产生耐药性、抑制

30、骨髓造血功能等副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维持体温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B人体内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能刺激某些细胞增殖与分化C寄生在细胞中的病原微生物,需要由抗体进入细胞进行消灭D“发烧”后常用含抗生素的药物治疗,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维持体温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A 正确;人体内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作为抗原,能刺激T 细胞和 B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B 正确;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只能在细胞外发挥免疫作用,C错误;“发烧”后常用含抗生素的药物治疗,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D 正确。16反射弧(reflex arc)是指执行

31、反射活动的特定神经结构。从感受器接受信息,经传入神经,将信息传到神经中枢,再由传出神经将信息传到效应器。下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反射弧仅由神经元构成,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B图中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神经递质受体C兴奋由c 向 b 传导的过程中,涉及不同信号的转换D兴奋沿神经纤维的传导依赖于Na通道的顺序打开【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b 位于传入神经上,故兴奋在反射弧上传导和传递的方向只能从badc。【详解】A、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构成,其中感受器和效应器不一定是神经元,A 错误;B、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形成突触

32、前膜,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受体蛋白位于突触后膜,B错误;C、兴奋只能由b 向 c 传导,不能由c 传到 b,C错误;D、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电位变化会诱导相邻未兴奋部位Na通道打开,相邻未兴奋部位 Na快速内流,使得电位出现反转形成动作电位,依次进行,形成局部电流,此过程中Na通道按顺序打开,D 正确。故选 D。17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会改变基因的结构和排列顺序B二倍体植物和四倍体植物之间存在地理隔离C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过程中可能发生基因重组D在工业污染的条件下,桦尺蠖群体中黑色基因频率定向升高【答案】D【解析】

33、【分析】基因突变是指,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原理:当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详解】A、基因突变能改变基因的结构,但不会改变基因的排列顺序,A 错误;B、二倍体植物和四倍体植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一定存在地理隔离,B错误;C、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过程中进行的是有丝分裂,而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D、工业污染,环境的选择作用导致黑色基因频率定向升高,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突变的特点和意义、染色体

34、数目的变异、基因频率的变化,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综合理解应用是解题的关键。18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膜上的核孔复合体不是遗传物质选择性进出的通道B胰岛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会使高尔基体膜成分得到更新C能识别细胞外化学信号的是受体蛋白,能运输细胞内氨基酸的是载体蛋白D线粒体的外膜和内膜上都没有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答案】C【解析】【分析】核孔复合体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出入的通道。机体中有一类在细胞内产生,分泌到胞外发挥作用的蛋白质,称为分泌蛋白。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是在多种细胞结构的参与下进行的,首先,氨基酸在核糖体中形成多肽之后,通过内质网的加工和运输,随囊泡转移至

35、高尔基体,随后,高尔基体形成的囊泡包裹着蛋白质向细胞膜移动,将蛋白质分泌到胞外。【详解】A、细胞的遗传物质为DNA,主要在细胞核中,DNA 不会出细胞核,因此核膜上的核孔复合体不是遗传物质选择性进出的通道,A 正确;B、高尔基体会对分泌蛋白进行加工和运输,胰岛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会使高尔基体膜成分得到更新,B 正确;C、受体是一种能识别和选择性结合某种信号分子的大分子,绝大多数的受体都是蛋白质且多为糖蛋白,少数受体是糖脂,有的受体是糖蛋白和糖脂组成的复合物(如促甲状腺激素受体),C错误;D、线粒体的外膜和内膜上都没有转运葡萄糖的载体蛋白,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D 正确。故选 C。19如图

36、为某基因型为AaBb 的动物部分组织切片显微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组织切片来源于卵巢B甲细胞中有2 套遗传信息C丙细胞基因型为AABB 或 AAbb 或 aaBB 或 aabb D按分裂过程判断,图中标号的先后顺序为甲丙 乙【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图:动物组织切片显微图象表明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甲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详解】A、据图中乙细胞可知,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该动物为雌性动物,且进行减数分裂,该组织切片来源于卵巢,A 正确;B、甲细胞中有2 个染色体组,4 套遗传信息,B 错误;C、丙细胞正在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所以其

37、基因型为AABB或 AAbb 或 aaBB或 aabb,C正确;D、按分裂过程判断,图中标号的先后顺序为甲丙 乙,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含量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20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主要是由肾脏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参与 EPO合成和分泌的单层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B红细胞与造血干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完全相同C成熟红细胞内的O2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液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通过注射EPO可高效改善症

38、状【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属于一种激素,能够促进红细胞生成,进而促进机体的运输氧气的能力,可缓解低氧时的缺氧状态。【详解】A、EPO是一种分泌蛋白,参与EPO合成和分泌的单层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A 正确;B、红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红细胞与造血干细胞中的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B 错误;C、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可运输氧气,氧气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成熟红细胞内进入组织液,C错误;D、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即使产生更多的红细胞,也是异常功能的红细胞,同时还有可能导致溶血性贫血加重,因此,注射EPO不能高效改善其症状

39、,D 错误。故选 A。21下列关于细胞中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的脂质能够与糖类结合B细胞中的脂质不会含有氮元素C细胞膜上糖类与蛋白质的结合物具有识别作用D细胞中的糖类不能作为人体的直接能源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脂质的种类及其功能:功能分类化学本质分类功能储藏脂类脂肪储藏能量,缓冲压力,减少摩擦,保温作用结构脂类磷脂是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的重要成份调节脂类固醇胆固醇细胞膜的重要成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性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激发和维持第二性征及雌性动物的性周期维生素D 促进动物肠道对钙磷的吸收,调节钙磷的平衡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磷脂双分子层构

40、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详解】A、细胞膜中的脂质可以与糖类结合形成糖脂,A 正确;B、磷脂含有氮元素,B错误;C、糖类与蛋白质的结合形成糖蛋白,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C正确;D、人体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D 正确。故选 B。22下列关于生长素及其发现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长素是在核糖体中由色氨酸合成的B幼苗的向光性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生

41、长素能够促进果实成熟、扦插枝条生根D波森 詹森的实验可检验达尔文的化学物质假说【答案】D【解析】【分析】生长素属于植物激素的一种,它与酶、动物激素一样都属于微量高效物质,主要对细胞代谢有调节作用。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其作用有: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促进子房发育;促进生根。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详解】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A错误;B、幼苗向光性只体现生长素的促进作用,B 错误;C、生长素能够促进果实发育,不能促进果实成熟,促进果实成熟的植物激素是乙烯,C错误;D、波森 詹森的实验

42、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可以检验达尔文的“可能有某种化学物质从尖端传递到了下面”的假说,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3下列关于胚胎工程叙述正确的是()A受精过程中,只有卵细胞对精子进行识别B至今还没有全体外胚胎培养技术但有针对各种生物的体外胚胎培养技术C胚胎移植中的受体不需进行发情处理D囊胚在胚胎分割时只能用切割针切割,不能用酶解法【答案】D【解析】【分析】胚胎移植:(1)概念: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它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它雌性动物

43、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其中提供胚胎的个体称为“供体”,接受胚胎的个体称为“受体”。(2)胚胎移植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对供、受体的选择和处理(选择遗传特性和生产性能优秀的供体,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的受体。用激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用促性腺激素对供体母牛做超数排卵处理);配种或人工授精;对胚胎的收集、检查、培养或保存(对胚胎进行质量检查,此时的胚胎应发育到桑椹或胚囊胚阶段);对胚胎进行移植;移植后的检查。【详解】A、受精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A 错误;B、体外胚胎培养技术现在只能针对某些高等生物,B 错误;C、胚胎移植中的受体需进行同期发情处理,C错误;D、囊胚在胚胎分割

44、时不能用酶解法,因为胚胎干细胞没有细胞全能性,D 正确。故选 D。24研究发现,一条DNA 上的某基因经“DNA RNA DNA”途径可转移插入本DNA 其他位置或其他DNA上。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 DNA RNA 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和脱氧核苷酸BRNA DNA 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和脱氧核苷酸C该基因转移至本DNA 上时可能引起基因突变D该基因转移至其他DNA 上时可能导致基因重组【答案】A【解析】【分析】1、中心法则:(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 流向 DNA,即 DNA 的复制;(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 流向 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

45、从RNA 流向 RNA 以及从 RNA流向 DNA 两条途径。2、可遗传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3)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

46、构变异(重复、缺失、易位、倒位)和染色体数目变异。【详解】A、DNA RNA 过程为转录,需要RNA 聚合酶和核糖核苷酸,A 错误;B、RNA DNA 过程需要逆转录酶和脱氧核苷酸,B 正确;C、该基因转移至本DNA 上时,可能插入其他基因内,导致其他基因结构的改变,引发基因突变,C正确;D、该基因转移至其他DNA 上时,若插入DNA 的非基因区,可引起基因重组。若插入DNA 的基因区,可引起基因突变,D 正确。故选 A。【点睛】本题考查中心法则及生物变异类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识记遗传信息传递过程所需要的条件;掌握生物变异的类型,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25下图

47、为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模式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A 中染色体的形成有利于后续核中遗传物质均分B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 数量最多C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过程中D 经历了一个细胞周期【答案】A【解析】【分析】有丝分裂是指一种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有丝分裂分裂具有周期性,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从形成子细胞开始到再一次形成子细胞结束为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间期和分裂期。图中 为间期,为前期,为中期,为后期,为末期,为分裂得到的两个子细胞。【详解】A、为有丝分裂前期,出现染色体,染色体主要是由DNA 和蛋白质组成,而DNA 是细胞的遗传物质,因此染色体的形

48、成有利于后续核中遗传物质均分,A 正确;B、间期时间最长,因此显微镜观察时视野中 数量最多,B 错误;C、有丝分裂后期开始时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因此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过程中,C 错误;D、细胞周期包括间期和分列前,经历了一个细胞周期,D 错误。故选 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下图为培育某种转基因抗虫植物的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施基因工程的核心操作是_,目的是 _。(2)图中将含抗虫基因的质粒导入农杆菌前,常用_处理农杆菌。一般情况下,不能用未处理的农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原因是_。(3)重组 Ti 质粒上的青霉素抗性基因是作为_。含有重组质粒的农

49、杆菌与愈伤组织在培养基2 上共同培养的目的是_。由植物未成熟的胚获得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_。(4)培养基2 与培养基3 中所添加物质的主要区别是除了特定的、起筛选作用的物质外,还有_的不同。【答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稳定表达并能遗传给子代Ca2+未处理的农杆菌吸收质粒的能力极弱标记基因筛选得到含有重组质粒的愈伤组织脱分化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浓度及比例【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重组Ti 质粒中,抗虫基因为目的基因,青霉素抗性基因为标记基因;将重组Ti 质粒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导入受体细胞中;将植物未成熟的胚放入MS 培养基中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脱分化后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作为

50、受体细胞与农杆菌共同培养,获得具有重组Ti 质粒的愈伤组织,最终培养为转基因作物。【详解】(1)基因工程的核心操作时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是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稳定表达并能遗传给子代;(2)含抗虫基因的质粒导入农杆菌之前,常用Ca2+处理农杆菌获得感受态细胞;未处理的农杆菌由于吸收质粒的能力极弱,一般不用作受体细胞;(3)重组 Ti 质粒上的青霉素抗性基因是作为标记基因;含有重组质粒的农杆菌与愈伤组织在培养基2 上共同培养的目的是筛选得到含有重组质粒的愈伤组织;由植物未成熟的胚获得愈伤组织的过程称为脱分化;(4)培养基2 与培养基3 分别用于筛选愈伤组织与培养愈伤组织,所以添加物质中,还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