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3164695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PDF 页数:34 大小:225.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教学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部编版《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教学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21古诗词三首》说课稿、教学设计.pdf(34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五年级上册 21 古诗词三首说课稿山居秋暝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山居秋暝。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与课程标准要求。我准备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能力,教师在关键环节实施加以点拨。我准备了一个课时来实施教学。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序四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山居秋暝 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首唐诗。唐诗在中国的诗歌是上是辉煌的时期,初唐诗人王维的山水名篇山居秋暝,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诗歌中最重要艺术手法,是用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运用比兴手法,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情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2、。二、说学情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分析古诗词的基础,但是知识还不成体系,更多的是模糊的感性认识。新大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理解和分析作品,探索作品中蕴涵的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感情世界。三、说教学目标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现状和课程标准,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诗歌发展史。2、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3、了解诗歌的常见表现手法。4、掌握诗人的构思和独特风格。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2、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

3、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的高洁情怀。2、学生产生追求人生理想境界的动力。本课学习的重点是:感受诗歌山居秋暝的意境,学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本课学习的难点是:根据诗歌的意境,体会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风格。四、说教法。古代诗歌特别是近体诗的鉴赏和诵读往往是合二为一的,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揣摩诗句含义和艺术特色。本课的教学目标在于读懂诗歌的内容与写法,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首诗的教学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我还会通过营造意境,加深同学学习体验,全程播放高山流水的古筝曲。先让同学走进诗歌的意境中,最后走出来分析这首诗,感性认知和理性分析相结合

4、。另外,在讲解诗歌内容及艺术技巧的基础上,给同学们讲一些诗的句法与章法,格律常识等,但不要讲得过多过深。教法的设计意在通过讲解这首诗将鉴赏古诗的诗法交给大家,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概括来说,我的教法分为以下五点: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2、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3、运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突破教科书、黑板、粉笔的局限,加大课堂的信息容量,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声像创设的情景中得到感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五、说学法。今天学生学习的是诗歌。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为了授之以鱼,还要授之以渔,我在教学过程中

5、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比如说,我会提出一个问题,或者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问题如诗歌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本诗是怎样以动写静的然后让学生探究问题,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再学生汇报探究结果,最后对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方式可以是教师评、学生他评或者互评。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个诗的国度。诗人灿若星河,作品浩如烟海,风格异彩纷呈。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具有代表性的经典作品,走进诗人的心灵

6、世界,感受他们卓尔不群的艺术才情。(二)解题。多媒体显示有关知识。(三)相关知识介绍1、问近体诗产生的时代,包括哪些类型。2、老师补充近体诗的知识。3、ppt 补充王维与山居秋暝的背景知识。(四)诵读。1、请两名学生朗读诗歌。2、老师和学生一起更正错误的读音,错误的断句。如浣女的浣读音,王孙/自可/留的断句。3、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诵版。4、初步感知诗歌意境,问学生能联想到什么景象,学生回答。5、介绍诵读技巧。6、师生一起诵读。(五)品味鉴赏。1、疏通诗意。2、讲解艺术手法,与鸟鸣涧对比。3、理解“诗中有画”的风格,感悟优美意境。4、理解诗人的高洁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附:板书设计。流程图式板书

7、。我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行文脉络,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诗歌。本节课我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讲授法、问答法、情景创设法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枫桥夜泊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枫桥夜泊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的第二首,本单元编排以古诗和诗歌为主,篇幅精短,天然之间,情景交融,情理交融。枫桥夜泊 在二十八个字的

8、有限空间中,展示了无限的时空图景。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借自己的所见所闻,抒发了难以言说的满腹愁情。作者张继,被世人称为“诗佛”。他的诗多为登临纪行之作,风格清远,其中枫桥夜泊最为有名。本课教学主要采用以下两种教学策略: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本课教学试图搭建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文化的积累。俗话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纵横信息数字化的介入,增加了语文课堂的教学容量,有利于提高了学生内隐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汉字、诗词的积累,深度领悟张继出门在外,夜宿孤舟的愁苦之情

9、。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古诗、纵横码输入法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能正确使用纵横码输入诗句,学会本课生字。这是教学的重点。理解古诗大意,品味古诗意境,感悟诗人的内心世界。这是教学的难点。本课采用的教法是情境教学,拓展阅读。学法是诵读感悟、情感体验、入境想象、纵横码输入竞赛。这些教法、学法,主要体现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纵横码操作的主体”。本节课的教学流程是:课前PK,导入新课;初读诗文,感知诗意;品读诗文,体验情感;主旨拓展,升华情感。首先说说第一环节:课前PK,导入新课全班同学进行“古诗PK赛”,一分钟内输入诗句最多者获胜。评价后,教师适时引出诗句:

10、几度经过忆张继,月落乌啼又钟声。并引导学生思考:在这句诗中隐藏了一个人的名字张继。张继何许人也?每次经过枫桥,每次听到寒山寺的钟声,为什么诗人总会想起张继?此环节中“古诗 PK赛”是上课前的热身运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斗志。接着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为本节课营造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第二环节是初读诗文,感知诗意第一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指导学生把古诗的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第二步运用纵横码输入法记忆本文的生字。具体操作如下:师生共同分析,并找出这些生字的四个角的笔形。学生按照纵横码的取码规则拆分本课生字。学生运用纵横码输入生字,并组词。这样的设计,充分发挥了纵横码输入法的优势,有助于学生巧记

11、、牢记汉字。第三步通过范读、模仿读,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得字正腔圆。第四步指导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并进行在线阅读感悟。你想用哪个词语来表达自己读完这首诗的感受?诗中的哪个词语传递了这种情感?列举“愁眠”的近义词。这个环节力求突出一个“读”字、一个“悟”字和一个“打”字。把单独的“说”变成了“说和打”的结合,做到了“心到、口到、眼到、手到”,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第三环节:品读诗文,体验情感常言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月落、乌啼、江枫、渔火、霜天、钟声都是景。这景那景都围绕着愁眠;都伴随着愁眠;都一层又一层地笼罩着愁眠;用诗人自己的话

12、来说,“江枫渔火对愁眠”。天地之间,月亮已经下落,周围一片幽暗、朦胧。突然,听(钟声和音乐缓缓响起)一声!一声!又是一声!声声敲打着愁眠,声声陪伴着愁眠,声声抚慰着愁眠。这钟声,仿佛在说,张继啊张继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在线写作“寒山寺钟声的诉说”。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语文要熟读,更要精思。古诗言约而意丰,精思要建立在对画面的充分想像的基础上。教学中,引导学生把诗句的词汇变成景物和声音,运用在线写作感悟诗人张继的愁苦之情,丰富了画面,加深了对诗人情感的体验。这样就突破了教学的难点。第四环节是主旨拓展,升华情感古今中外,写愁眠的诗歌成千上万、数不胜数。在中国的古典诗歌中,写愁眠的诗句比比皆是。你能运

13、用自定义的方法输入以下诗句吗?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宋】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几句诗都是把情愁寄托给了明月。而诗人张继又把这份愁苦寄托给了谁呢?这钟声穿越时空、穿越历史,在一代又一代的诗人笔下悠悠回荡。展示诗句,学生看打输入诗句,分小组比赛输入速度。听,四百多年过去了,这夜半钟声在陆游的笔下悠悠回荡。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钟。【宋】陆游宿枫桥听,八百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高启的笔下悠悠回荡。几度经过忆张继,

14、月落乌啼又钟声。【明】高启泊枫桥听,一千多年过去了,这空灵的钟声在王士祯的笔下悠悠回荡。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清】王士祯夜雨题寒山寺学到这里,同学们的心中一定记住了一种声音,那就是钟声;一定记住了一位诗人,他就是张继;一定背会了一首古诗枫桥夜泊。让我们一起来做“诗句闯关游戏”。凡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正确输入枫桥夜泊 诗句代码的,即为闯关成功,成功者可获得一张精美的书签。月落乌啼霜满天 704061 江枫渔火对愁眠 314391 姑苏城外寒山寺 444403 夜半钟声到客船 329841 这个环节的设计,试图通过主旨拓展,使学生在读中悟出诗人借钟声抒发孤寂愁苦之情。运用自定义输入诗句

15、,增大了课堂教学的容量;设计“诗句闯关游戏”,通过输入诗句代码的形式,检查学生的背诵,顺应了学生爱动手、爱竞争的天性,同时也激起了他们积累古诗词的兴趣。最后说一说板书设计。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的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节课的板书,“愁眠、钟声、张继”构成了一个正三角形,搭建起诗人、学生、文本之间沟通的桥梁。板书设计如下:枫桥夜泊张继愁眠钟声枫桥夜泊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枫桥夜泊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1、古诗三首的第二首。是唐代诗人张继创作的一首名垂千古、万口传播的行旅诗。本诗通过诗人在江南游历,夜泊枫桥时,对眼前残月西沉、乌鸦哀鸣、霜华漫天、渔火愁眠、

16、夜半钟声、孤舟摇曳景象的描绘,真切自然地抒发了他跨越时空的羁旅之愁。教材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正是让学生在读诗悟诗中,体会古诗的意境,感受诗人的情感,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提高语文素养。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能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也有一定的热情。而且已积累了许多不同内容的古诗,如 宿建德江、夜雨寄北等等,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三、教学目标1、通过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理解诗的大意;2、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诗人出门在外,夜宿孤舟上的愁苦之情。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悟诗境,品味诗韵。教学难点:体会诗人

17、的愁苦之情。五、教法与学法新课标指出:“要让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本课教学试图搭建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平台,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学生自主感悟、合作探究中吟诗言、悟诗情、入诗心;重诵读品悟,品读感悟,从而在诗人、学生、古诗之间构建起一座心灵“对话”的桥梁。因此,在这堂课中,我主要采用诵读感悟,品评赏析,积淀深化的教学方法,适时借助多媒体音乐与画面的渲染,引领学生读中感悟,思中明理,读中融情,悟中升情。六、教学过程第一个环节: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创设诗意课堂上课伊始,我以古诗二首的第一首夜雨寄北“激趣”,通过师生回顾古诗表达的情感,以及诵

18、读“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来营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浓郁氛围,既而导入新课,然后,板题,解题。这样以诗引诗,进行师生对话,架起师生文本间情感的第一座桥梁,使得学生“不觉转入此中来”。第二个环节:初读诗文,感知诗意绘“江南秋夜图”语文是最需要倾注情感的学科。而新课程标准也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读自悟,因此在梳理诗句意思时,我没有采用传统的逐句讲解的方法,而是让学生首先对诗歌的意韵有一个感知层面的把握。这个环节我力求突出一个“读”字和一个“悟”,分三步:第一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指导学生把诗读正确;第二步通过范读、模仿读,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得字正腔圆;第三步指导学生读懂诗意。最后

19、一步具体操作如下:首先,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借助工具书理解古诗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古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找出自己看到的景象,而我在学生汇报交流时,充分发挥教师组织者、合作者的作用,帮助他们用自己认为最优美的语言把简单的景象:月亮、乌鸦、霜花、枫林、渔船、钟声、客船进行想象描述,并提炼整理出残月西沉、乌鸦哀鸣、霜华漫天、渔火愁眠、夜半钟声、孤舟摇曳六个意象;最后让学生自由大声反复朗读,感悟这些词语,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当学生的动情点被激活时,我随即小节导入下一个环节,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次走进这幅凄清悠远的江南秋夜图吧,把词语的意韵融入诗中,有感情地

20、朗读古诗。第三个环节:品读诗文,体会情感赏“江南秋夜图”(这个环节我预设三步完成)第一步:今夜无眠在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中,我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为学生的品读铺设意境,从而引导学生读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两句,然后用“以诗引诗”、“以诗悟诗”、“师生接诗”的方法反复朗读诗句,着重体会“愁”的滋味。这样在诵读中让诗意打动学生,让诗人的情怀感染学生,加深学生对诗人内心世界因漂泊在外、四处奔波生发的游子愁、思乡愁、忧患愁、失意愁等种种情感体验,达到学生与诗人情感的融合,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今夜,对诗人张继续来说注定是一个因各种“愁”而难以入眠的夜晚。第二步,今夜愁眠这个环节我主要是想通过拓展学生

21、思维,编织一个跨越时空的情感磁场,让学生从多维空间品味诗歌传递的人文情怀。首先让学生根据个人的生活体验,发挥想象,学生可能会说出今天晚上诗人的母亲、妻子、孩子都在思念着诗人;我就根据学生的语言、情感及时整理,挖掘学生已拥有的诗句,来丰富对诗人内心情感世界的理解。将无眠的诗人思念着远方亲人,远方亲人也牵挂着远行的诗人,层层叠叠交织在一起,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孤独、寂寞与无奈。第三步,今夜不眠我是这样导入这一步的:正当诗人辗转反侧之际,寒山寺悠远的钟声划破了夜晚的寂静,有节奏地响了起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禅意的钟声,一声一声撞击在

22、诗人的心坎。此时,愁绪满胸的张继又会有怎样的怀想呢?学生边议边说,互相交流,他们可能会说出“钟声让夜晚显得更加凄凉”“钟声使诗人思念家乡的情绪更加强烈”等,这时我适时点拨:这钟声给诗人以震撼、也给诗人以安慰。诗人出门在外,夜宿孤舟的愁苦之情就如这钟声一样悠远、绵长。这样在读读、议议、想想、说说中,学生对诗人所抒发的浓厚情怀感同身受,如滔滔江水一样滚滚而来。最后,我设计师生共同感情朗读古诗、升华情感的环节。随着多媒体在高山流水的乐曲中渐次再现的画面,我和学生一起诵读枫桥夜泊。让这幅江南秋夜图牢牢地定格在每个孩子的心中。七、教学板书好的板书可以说是一个微型的教案,其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突出重点,起

23、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节课的板书我突出一个“愁”,以“愁”搭建起诗人、学生、文本之间沟通的桥梁。板书设计如下:枫桥夜泊无眠愁眠不眠羁旅之愁枫桥夜泊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枫桥夜泊。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等五个方面对本课作具体阐述。一说教材枫桥夜泊 是语文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的第二首,本单元课文旨在通过文本让学生欣赏、领会大自然的美丽景象。枫桥夜泊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诗人借景抒发了旅途中孤寂忧

24、愁的思想感情。依据教学内容特点,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能有节奏地诵读诗歌;能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意。2.能在诵读过程中抓住诗眼及意象进行画面想象,进一步领会诗人感情,从而形成个性的情感体验。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为了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教学重难点确定为:抓住古诗意象,通过吟诵理解诗意,领会诗情。理解诗人是如何表现“愁”的思想感情。二说教法重视古诗教学,对培养小学生想象能力、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意识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因时空差距,学生处在以直观感受为主的心理水平。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以上分析,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1

25、.情境教学法。本课教学将充分体现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优势,利用图画、声音让学生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拉近学生与诗人与文本的距离。2.体验学习教学法。本课重点是抓住古诗意象,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情感。因此教学时,我将让学生把古诗还原成图画,在想象的过程中完成个性的领悟。3.提示点拨法。点拨学习思路,激发学生思维,启发学生思考。点拨学习重难点,本课难点是理解诗人的“愁”及诗文传递出来的清幽凄冷的意境,这时我将提示诗人写作背景,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4.评价激励法。本课教学我讲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开放的阅读思维空间,只要言而有理,不拘泥于追求标准答案,都给予认可与鼓励,这也有助于形成学生的

26、个性情感体验。三说学法教学相长。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学法有三个:1.诵读感悟法。2.想象感悟法。3.自主探究法。四说教学过程依据以上分析,我做了如下的教学流程设计:谈话导入:我们从“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中看到了诗人眼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从“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体会到元稹对秋菊的独爱之情。江南秋夜,桥畔孤舟,常年的羁旅生涯,使诗人张继对水乡静谧幽美的景色有着更深的感受,顿时绵绵诗意流注笔端,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枫桥夜泊。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1.读,读出语感。先听老师范读,给学生一个初体验。然后让学生对照注音、注释读,解决字音词义的问题,再听录音跟读,检查

27、自己诵读时在字音上是否正确。因为已学的望洞庭和菊花也都是七言绝句,学生已做过划分七言绝句节奏的练习,所以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边读边划句子节奏,然后请个别学生诵读,大家评议节奏划分是否正确。这个环节主要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2.诵,诵出情感。这个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在学生读出语感的基础上,再次回归文本,请学生认真诵读全诗,找到诗人看到的和听到的。诗人看到的有“月落”、“霜满天”、“江枫”、“渔火”,听到的有“乌啼”、“钟声”。要学生理解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意象是有难度的,所以我将意象具体化,充分利用图画、声音让学生真切地体会这些意象带给自己的感受。让学生根据图画采用个别读、分组读、男女对读等

28、形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诗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想象自己是诗人换位边读边思考:看到这些画面,听到这些声音,你心里在想些什么?心情如何?逐步把学生融入到诗歌感情里。有了上面的情境体验,接着请学生找出诗中最能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字,在学生找到“愁”字后,我顺势介绍“愁”就是本诗的诗眼,并板书“愁”,突出重点。围绕诗眼,抛砖引玉,“诗人为什么愁”,激发学生兴趣,进而把学生带入背景的学习中:枫桥在苏州,距离诗人的家乡湖北襄阳千里之外。此时,诗人不是一个怡然自乐的游客,而是一个科举考试的失败者。夜深了,诗人独自一人,他的心情便化成了诗中的“愁”。接着让学生继续诵读,从读中去体会诗人的忧愁。3.吟,吟出美感。吟,让学

29、生领会诗的格律美,进一步领会诗的意境美。我先示范吟唱,顺势激发学生吟诗的兴趣。(播放教学过程视频)再同桌合作,一人吟诗,一人画诗,把诗中的意象在画中展现出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乐自然融合。学生在吟诗中感受古诗的格律美,在想象作画中深入理解诗意,感受诗情,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愁”,紧接着,抓住“月落”、“江枫”、“渔火”这三个意象进行重点指导,力求通过点来突破面,以词的理解来融汇整首诗的感情,突破难点。“月落”在画面中,不好表现,我会点拨学生想象已学的古诗中写月亮的一般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再问学生“张继一直守着天边的月,一直到月落也不眠。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样,“月落”就被赋予了诗人的

30、情感,那是忧郁、孤独、伤感。在给图画用色的时候,主要有“江枫”和“渔火”两个画面,受到插图和现实生活的影响,学生画枫树有的会用红色,我不急于否定学生,而是顺着学生的意思,请他谈一谈这样用色的原因。对于用红色的,我会说“枫树在秋天是火红的。可是,此时月亮已经落了,在没有月亮的夜晚,没有灯光,你能看得很远、看得很清楚吗?学生能从我的提示中理解月亮已经落下,江边的枫树模模糊糊,船上的渔火星星点点,一切都不是那么清楚。我再点拨“此时,在昏暗的夜色中,诗人会有什么感受,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吗?”在学生理解诗人很孤独甚至凄凉后,我将和学生辨析,“霜能不能满天,是不是诗人写错了,用词不当?”学生各抒己见,最后达

31、成共识,诗人凄凄冷冷,感觉到霜气满天,实际上是到处都冷,没有一丝温暖。在此基础上,请学生闭着眼睛想象画面,再次吟唱诗歌。4.品,品出好感。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古诗意象的传情达意之效,我选择了本诗其中一个意象钟声进行拓展。一边播放“钟声”,一边提示:寂寥中飘来阵阵夜半钟声,浑厚深沉,悠扬不息,正是这姑苏城外的古刹钟声,给枫桥夜景注入了历史的内涵,隽永含蓄,耐人寻味,使诗的意境得以升华。远离家乡的惆怅,科举落榜的失意下,张继写下了这首枫桥夜泊,这首诗,让张继名垂千古,让苏州名扬天下,让枫桥成为当地三百余名桥之首,让寒山寺成了中外游人向往的胜地。钟声,是古诗的一个独特意象,把钟声写进古诗的还有:(看

32、幻灯片)送灵澈上人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赠阙下裴舍人钱起二月黄鹂飞上林,春城紫禁晓阴阳。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阳和不散穷途恨,霄汉长怀捧日心。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用“读”、“诵”、“吟”、“品”四步骤学习其中一首,在这种横向的拓展延伸中,进一步让学生领会古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五说教学反思这节课,少了冗长单调的解词析句,但超纲达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五六年级的阶段目标:“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的要求,并通过吟诵表现之,同时感受到汉语的声韵之美。课堂气氛活跃,我教得很轻松,孩子们也学

33、得轻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播放教学效果视频)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古诗中的内容用图画展现出来也是学生对古诗形成自我理解和再创造的过程。当然,在本设计中,有些问题还有值得思考的必要。比如,学生对“渔火”这一意象缺乏现实了解,所以在根据古诗作画的环节里,体会渔火传达的思想感情有难度,以致教学目标无法顺利实现。这启发了我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多做些知识铺垫。长相思说课稿一、说教材长相思是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这首词的作者是纳兰性德。纳兰性德为了祖国,毅然远赴战场。由于远离家乡,他不禁产生了思乡之情。于是,他借助边疆特有的风景,融入自己的思乡情感,写出了这样一首脍炙人口、

34、情意绵绵的思乡诗词,成为千古绝唱。二、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这首词的特点,现在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要求学生能字正腔圆、深情地朗读,进一步感受词的抒情韵律。2、通过想象、质疑、情境诵读,体验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矛盾心情,感悟作者天涯行役时的相思之苦与情感之深。三、说教法学法基于对教材这样的理解,针对五年级学生的学情,下面,我把教法学法融合在一起谈谈本课的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法教学本首诗,我通过音乐渲染情境,导语创设情境,语言描绘情境等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学生乐于接受,并能享受其间的情境,能使学生在多向互动的情境中阅读、感悟、表达与创新,体会词人绵绵的思乡情。2、读悟教学法小学语

35、文教学必须在朗读中训练语言文字,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反复品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味,在读中想象,在读中感悟。四、说教学过程围绕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五大教学板块:1、激趣导入对于诗歌,学生们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导入的时候,我根据题目直接导入,这样简洁明了,能激发学生兴趣。2、读诗文,知词意这个环节我准备分三步:第一步通过自由读、指名读的形式指导学生把诗读正确;第二步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得字正腔圆;第三步提升读的要求,从读的实践中要求学生“争取读出你的味道和感觉来”,不但能读出感觉来,还要能读出作者浓浓的思乡情;第四步,指导

36、学生读懂词意,指导学生用以前学过的方法,即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等方法,先来读懂词的大意,再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3、悟诗情,想画面在教学过程中,我围绕“征途”与“故园”,引领学生在吟咏中放飞想象,感悟“征途”与“故园”的情景与画面,体味作者“身”“心”分离的情感。4、拓展相思内涵,在情感对话中体验。为了深入展开“词人为什么身在征途,心系故园?”这个话题的讨论,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文本的拓展,将纳兰性德菩萨蛮引入课堂。直面词人的心灵深处,感悟词人的“理想”与“壮志”,体悟到词人因何事离别是为了保家卫国。5、布置作业。让学生课下搜集有关思乡的诗词或歌曲,将其背一背或唱一唱,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五

37、、板书设计:身在征途长相思心眷故园心系祖国板书用导图的形式体现出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清楚明了,让人一目了然,同时对学生理解课文很有帮助。六、预设教学效果。由于在课前备课中,我对文本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因此备课非常充分。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参与度,因此,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21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 4 个生字,会写 6 个生字,读准“更”这个多音字,理解诗句中“暝”“歇”“聒”“王孙”等生字词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枫桥夜泊。3.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词的意思。4.

38、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1.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词。【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策略】1.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交流介绍古诗的写作背景,帮助理解古诗。2.放手让学生自己读诗,用自学的方式,结合注释和上下文来理解词语和句子的意思。3.注重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引导学生把握住作者的感情基调,读出自己的感受。感受诗歌语言的不同特点,揣摩表达方法的不同。【教学准备】(1)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搜集王维、张继、纳兰性德的资料。(2)初读课文,读准字

39、音,读通句子,借助注释或其他方法弄懂词语意思。(3)再读课文,了解三首古诗词的大意。【教学课时】3 课时。第 1 课时山居秋暝【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山居秋暝。2.边读边想象画面,品词赏句,理解古诗内容。3.学习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体会诗人寄情山水的感情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揭题。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是一个诗的时代。它不仅在诗体上创造出了五七言近体诗(律诗和绝句)、完善了七言古体诗,还孕育出了一个灿若明星的庞大诗人群体。其中除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颗才冠古今、风华绝代、光耀千秋的星星外,还有多如恒河沙石的才华横溢的诗人,在唐诗的天空熠熠

40、闪光。王维就是其中的一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王维,走近他的诗歌。(简介王维)王维(701?761),字摩诘,蒲州人。开元九年(721)进士,累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著有王右丞集。诗与孟浩然齐名,称为“王孟”,有“诗佛”之称。前期写过一些边塞诗,但其作品最主要的是山水田园诗,通过对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苏轼曾赞:“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板书课题:山居秋暝,齐读一遍课题)解题:“暝”()是“日落时分,天色将晚”的意思。“山居”是“山中居所”的意思,“秋暝”是指“秋天的傍晚”。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一首山水诗。(板书:山水诗)2.讲故事。山居秋暝 是王维晚年闲居蓝

41、田辋川时写的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初秋傍晚雨后山林的秀丽景色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本诗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堪称王维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是怎样产生的呢?(在月光曲优美典雅的音乐声中,老师叙述故事)那是一个秋凉时节,一天傍晚,大雨刚刚过去,山谷显得格外寂静,夜晚不知不觉来临了,秋天雨后的天气真是清新怡人啊。诗人漫步山中,抬头看到雨后的明月高悬碧空;再低头一看,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在地面上,清清的山泉从山石上潺潺流过,映着月光,清澈,闪亮,多美啊!这时候,静静的竹林里,忽然传来欢声笑语,那是洗完衣物的姑娘正从河边漫步回到村口;小河上的莲叶

42、在水中轻轻摇动,那是晚归的渔舟正顺流而下。尽管春花凋谢,秋景还是如此美好,诗人情不自禁地说:“我自己完全可以留在山中,长住不走啦!”看着,想着,触景生情,于是吟诵出这样一首诗,诗名就叫山居秋暝。(教师有感情背诵诗句,音乐声止,表演结束)。【设计意图】采用故事引入的方式,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所说的故事,实际就是对诗句内容做了形象的描述,这又让学生一开始就能从整体上感知诗的内容和情感了,这也符合从整体入手的阅读要求。二、自学质疑,明晰诗意。(一)反复朗读,把握节奏。1.请同学们自由反复朗读这首诗,要求读通、读顺。(学生读几遍后抽查朗读情况)2.根据朗读古诗的要求进行吟诵指导,并注意教给

43、学生朗读方法注意三字尾的停顿。因为古人作诗多为即兴吟诵,三字尾是一个主要的音步,之前的是每两字为一音步,三字尾中按意群可划分为1、2 或 2、1 型。故本诗的朗读节奏为“/”。3.教师示范朗读后,指导学生读好。4.诗的首联写的是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同时寄托了诗人闲适的心情,所以应当用轻快的语调诵读。尾联均是陪衬,对句“王孙自可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要用肯定的语气缓缓读出。5.教师范读,学生自读。【设计意图】“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朗读古诗的技巧和方法,这也体现了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辅导,让学生掌握朗读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二)自学质疑,试讲诗意。1.同学们可以利用工具

44、书对不懂的字词进行查阅,并尝试直译,试讲诗意,可以提出问题,同桌交流,为理解诗句意思做好准备。教师可补充注解。1.喧:喧哗。2.浣女:洗衣物的女子。3.春芳:春天的花草。4.歇:尽。2.先让学生试讲诗意,再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译诗。【设计意图】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倩影,清泉轻轻地在山石上叮咚流淌。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水上莲叶轻摇,是渔船顺流而下。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我在这样的秋色中,自可流连徜徉。(教师或学生多读几遍译诗)【设计意图】先学后导,体现了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新课程理念。三、赏析诗意,体会意境。1.首联“空山新雨后”

45、点明“山居”;“天气晚来秋”点出“秋暝”。诗的首联点明题意。这样使人一看就知道作者所描写的是初秋时节空山雨后的晚景。“空山”表明山的空旷寂静,人迹罕至,犹如世外桃源一般。又适逢“新雨”过后,青山经过山雨的洗涤,愈显苍翠;秋天的傍晚,天气是那样清新怡人。这两句出笔自然,总写了山中雨后的特定环境,笼罩全篇。2.颔联和颈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雨后的明月,高悬碧空,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在地上,清清的山泉从山石上潺潺流过,映着月光,清澈,闪亮。明月、松林是静止的,泉水是流动的,淙淙的泉水,更衬托出四周的宁静。“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归浣女”与“下渔舟”是倒装。而“喧”与“动”,既打破了

46、山中的寂静,又具有一种生活气息。诗人着力刻画勤劳人民的纯朴生活,正是诗人向往这种生活的自然流露,同时也反衬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颔联的“明月”“松林”“清泉”这些词,写的是静;颈联的“喧”“动”“归”“下”这些词,写的是动。两联这样安排使颔联描绘的静的境界,不是死一般的寂静,而是跳动着的生命,使整个山林显得生机盎然。这跳动的生命,不仅没有破坏山林幽静的气氛,反而相映成趣,将山林衬托得更幽静了。以动衬静,收到了艺术上相反相成的效果。颔联和颈联具体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体现诗人“诗中有画”的艺术特色。3.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两句诗直抒诗人的心志。意思是说:尽管春花凋谢,秋景还是如

47、此的美好,我自己完全可以留在山中,长住不走。“随意”是“任凭”的意思。“王孙”则暗指诗人自己。楚辞招隐士中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王维在这里反用其意,觉得“山中”比“朝中”更好,洁净纯朴,决心留下来,表达了诗人对归隐山林的向往。这虽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思想,但这种洁身自好的孤高情怀,却表现了封建士大夫遭冷遇后对统治集团一种反抗的精神。4.小结。这首诗自然朴素,不加雕饰,选取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清幽明丽、活泼新鲜的图画。有“明月松间照”的宁静,有“竹喧”“莲动”的喧闹;有“翠竹”“青莲”的悦目色彩,有“淙淙流泉”的悦耳声响。动静结合,声色并茂,这一切又是那样的和谐自然,不愧是“诗中有画

48、”。在这幅图画中,似乎没有诗人的活动,只有自然山水,实际上却处处表现着自己。诗人之所以选择这些景物,刻画得如此优美动人,正是借此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这也是本诗的艺术特色。四、感情朗读,熟读背诵。1.学生自由读。2.教师示范读。3.配乐读。五、绘画诗意,体验诗情。1.王维是唐朝著名的山水诗人,也是当时负有盛名的山水画家,苏轼曾赞:“味摩诘诗,诗中有画;观摩诘画,画中有诗。”那天他散步回到住处,即兴为这首诗配了一幅画。他画的会是什么呢?请大家仔细读读古诗,然后猜一猜。(学生活动)。2.同学们很会读诗。从你们的眼睛里,我已经知道你们有了很多发现。不过,老师要提个要求,希望交流时不但要说清楚王维会

49、画什么,还要说清楚你这样猜的理由。(师生互动,交流体会)【设计意图】带着学生学完古诗后,猜画的内容,让学生更立体地理解王维诗的特点。【板书设计】第 2 课时枫桥夜泊【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理解诗意。2.想象诗句描写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体会游子的乡愁。【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1.学生齐读课题。2.破题。师:“枫桥夜泊”是什么意思?生:夜晚在枫桥边停泊。师:有补充的吗?生:把船停在枫桥边过夜。师:谁停的?生:张继。师总结:张继把船停在枫桥边过夜而写下这首诗,因为这首诗,让一座小小的寺庙和一座名不见经传的桥流传千古,也让张继名垂青史。【设计意图】由解诗题导入,了解这

50、首诗的主题,感受诗的意境。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感受一下这首诗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1.自由读课文。2.学生汇报。生 1:有点伤感。生 2:有点凄凉。生 3:感觉诗人有点忧愁与寂寞。师:读诗的初步感受很重要,老师读诗也有自己的感受,我的感受想通过我的朗读表达出来。师:请你们也把你们的感受放进诗中,读出你们自己的味道。3.学生自由读诗。三、理解诗意,感悟诗情。1.师: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生 1:月落、乌啼、寒山寺、江枫、渔火。生 2:我来补充:还有霜满天。生 3:客船。生 4:还有钟声。2.老师适时出示归纳了景物名称的课件。(此处插入一张课件,内容:全诗,其中把月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考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