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地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四模试卷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毕节地区2021届新高考生物四模试卷含解析.pdf(2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贵州省毕节地区 2021 届新高考生物四模试卷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5 个小题,每小题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化学试剂在实验1 与实验 2 中的作用最为相似的是()选项化学试剂实验 1 实验 2 A 聚乙二醇制备杂交瘤细胞植物体细胞杂交B 蔗糖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C 盐酸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探究 pH 对 -淀粉酶活性的影响D 氯化钠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腐乳的制作A A BB CC D D【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高中生物课本上的一些基础实验,包括制备杂交瘤细胞和植物体细胞杂交实验、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水解
2、作用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和探究pH对 -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和腐乳的制作实验,回忆这些实验的选材、处理、试剂的选择、实验结果与结论等,据此答题。【详解】A、聚乙二醇在“制备杂交瘤细胞”和“植物体细胞杂交”实验都起促融剂的作用,即诱导细胞融合,A 正确;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蔗糖用于配制高渗溶液,而“探究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实验中,蔗糖用作于反应底物,B错误;C、.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用于配制解离液,而在“探究 pH 对 a-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盐酸用于制造酸性环境,
3、C错误;D、在“DNA 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氯化钠用于提取DNA,而在“腐乳的制作”实验中,氯化钠用于防止杂菌污染、调节风味等,D 错误。故选 A。2 向鱼鳔内注入适量质量浓度为1 3g/mL 的蔗糖溶液,扎紧口并称重,然后将其浸入质量浓度为1 15g/mL的蔗糖溶液中,每隔11 分钟称重一次。l 小时内,鱼鳔重量逐渐增加;l 小时后,鱼鳔重量不再增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鱼鳔重量增加是因为外界水分子的进入B鱼鳔重量不再增加时,水分子的进出处于动态平衡状态C鱼鳔重量不再增加时,鱼鳔内外蔗糖溶液的浓度可能相等D若实验开始时,在鱼鳔外的蔗糖溶液中加入蔗糖酶,鱼鳔重量增加的速率加快【答案】D【
4、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1.3g/mL 蔗糖溶液浓度高于1.15g/mL 蔗糖溶液,故1.15g/mL 蔗糖溶液水分会流向1.3g/mL 蔗糖溶液多,导致鱼鳔内蔗糖溶液浓度越来越低,而鱼鳔外蔗糖溶液浓度越来越高,当二者浓度达到相等时,水分出入达到平衡,二者浓度不再变化。【详解】鱼鳔内盛有1.3g/mL 的蔗糖溶液,而鱼鳔外是1.15g/mL 的蔗糖溶液,依据渗透作用原理,水分子总的渗透方向表现为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则从鳔外向鳔内,从而导致鳔内浓度降低,重量增加,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所以在进行实验的1 小时之内,鱼鳔重量增加是因为外界水分进入鱼鳔内;在进行实验的1 小时后,鱼鳔重量不再
5、增加是因为进出鱼鳔的水分子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若实验开始时,在鱼鳔外的蔗糖溶液中加入蔗糖酶,则蔗糖被分解为葡萄糖和果糖,导致鱼鳔外浓度比原来升高,那么鱼鳔内外浓度差减小,因此鱼鳔重量增加的速率减慢。综上所述A、B、C正确,D 错误。故选 D。3经下列实验处理后,向试管中滴加碘液,试管内容物会变成蓝色的是()A室温条件下,2mL 米汤与 15mL 唾液充分混合反应24h B室温条件下,2mL 牛奶与 15mL 唾液充分混合反应24h C室温条件下,2mL 牛奶与 15mL 汗液充分混合反应24h D室温条件下,2mL 米汤与 15mL 汗液充分混合反应24h【答案】D【解析】【分析】淀粉遇碘变蓝色
6、,麦芽糖遇碘不会变蓝;鸡蛋清的主要营养物质是蛋白质,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对蛋白质和脂肪没有消化作用。【详解】A、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因此米汤与一定量的唾液充分混合后反应24h,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A 错误;B、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不会被唾液淀粉酶分解,遇淀粉也不会变蓝,B 错误;C、牛奶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与汗液充分混合后,遇淀粉不会变蓝,C错误;D、米汤中含有淀粉,汗液对淀粉没有作用,因此滴加碘液会变蓝色,D 正确。故选 D。4下图表示获得玉米多倍体植株采用的技术流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处理发芽的种子B可用显微镜观察根尖细胞染色体数
7、目的方法鉴定多倍体C得到的多倍体植株一般具有茎杆粗壮、果穗大等优点D将得到的多倍体植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又可得到二倍体【答案】D【解析】【分析】多倍体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品种。多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并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畸变。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配子发育来的均为单倍体。【详解】A、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丝的形成,可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处理发芽的种子,使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A 正确;B、多倍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多,可用显微镜观察根
8、尖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方法鉴定多倍体,B 正确;C、得到的多倍体植株含有多套遗传物质,一般具有茎杆粗壮、果穗大等优点,C正确;D、将得到的多倍体植株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D 错误。故选 D。5苇草主要生长于瑞士阿尔卑斯山的高山盛夏牧场,是一种依赖风力传粉的植物。不同种群的苇草对铜耐受力不同,有耐受性基因的个体在无铜污染地区生长很缓慢。调查废弃铜矿区及附近苇草种群对铜的耐受力,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距离矿区160m 的苇草种群对铜耐受基因主要来自基因突变B矿区内苇草与距离矿区100m 的苇草存在地理隔离C矿区土壤的选择导致苇草耐受基因频率高于非矿区D非矿区苇草耐受性基因频率与
9、风力和风向无关【答案】C【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等,由于苇草是一种依赖风力传粉的植物,推测矿区内苇草与距离矿区100m-160m 的苇草不存在地理隔离。2、据图分析可知:矿区苇草铜耐受指数高于非矿区,推测可能是矿区土壤的选择导致了苇草耐受基因频率高于非矿区。【详解】A、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距离矿区160m 的苇草种群对铜耐受基因主要来自基因重组,A 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苇草是一种依赖风力传粉的植物,故矿区内苇草与距离矿区100m 的苇草不存在地理隔离,B 错误;C、据图分析可知,矿区苇草铜耐受指数高于非矿区,故推测可能是矿区土壤的选择导致了苇草耐受基因频
10、率高于非矿区,C正确;D、苇草是一种依赖风力传粉的植物,非矿区苇草耐受性基因频率与风力和风向有关,D 错误。故选 C。6下列关于变异和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B在三倍体无子西瓜的育种过程中,用四倍体西瓜做母本,用二倍体西瓜做父本得到的种子的胚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C两个种群间的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不同种群的个体之间就不能进行交配,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D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包括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因为该过程并没有新的基因产生【答案】B【解析】【分析】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那么如果此物种是二倍体,当
11、用秋水仙素加倍后,生成的植株是纯合子。但如果此物种是四倍体、六倍体、八倍体等偶数倍多倍体时,如某四倍体马铃薯植株基因型为AAaa 时,则形成的单倍体植株的基因型为AA、Aa、aa 三种类型,当用秋水仙素使其加倍后,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AAaa、aaaa 三种,其中AAaa 不是纯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详解】A、秋水仙素的作用结果是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但不一定是纯合子,如 Aa 是杂合子,加倍后还是杂合子,A 错误;B、四倍体植株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含有两个染色体组,二倍体植物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因此受精卵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称为三倍体,B 正确;C、隔离包括地理
12、隔离和生殖隔离,两种群个体不能交配或交配后不能产生可与后代是指形成的生殖隔离,C 错误;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其中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新基因,D 错误。故选 B。考点:生物的变异和进化7下列相关实验中涉及“分离”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变化过程D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把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被侵染的细菌分离开来【答案】C【解析】【分析】1.分离
13、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2.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 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原生质体失水,从而使原
14、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A正确;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导致不同色素在滤纸上“爬升”的速度不同,从而使色素分离,B正确;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观察的植物细胞已经经过解离死亡,无法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变化过程,C 错误;D、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把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被侵染的细菌分离开来,用于检测元素放射性的分布,D 正确;故选 C 8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其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B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ATP能用于生长、物质运输等生理过程C核糖体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15、,由蛋白质和RNA 组成D根尖分生区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裂后期细胞壁的形成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细胞器分布形态结构功能线粒体动植物细胞双层膜结构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的“动力车间”叶绿体植物叶肉细胞双层膜结构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内质网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高尔基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核糖体动植物细胞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
16、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溶酶体动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液泡成熟植物细胞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中心体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其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 错误;B、植物细胞叶绿体产生的ATP只能用于暗反应,不能用于生长、物质运输等生理过程,B 错误;C、核糖体
17、是蛋白质的“装配机器”,由蛋白质和RNA 组成,C 正确;D、根尖分生区细胞中高尔基体与分裂末期细胞壁的形成有关,D 错误。故选 C。9下列有关细胞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细胞中可以找到多糖与其他分子相结合的大分子B向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一定能产生紫色反应C核糖体能合成多种蛋白质,溶酶体能合成多种水解酶D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细胞膜表面的多糖可以和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A 正确;B、向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的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能产生紫色反应,而向化学本质是RNA的酶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不能产生紫色反应,B错误;C、核糖体
18、能合成多种蛋白质,而溶酶体不能合成多种水解酶,C错误;D、原核细胞中的醋酸菌细胞没有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能进行有氧呼吸,D 错误。故选 A。10当人体注射了用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后,体内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吞噬(巨噬)细胞处理和呈递抗原B产生针对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抗体C效应 T 细胞消灭被疫苗感染的细胞D形成能识别禽流感病毒的记忆细胞【答案】C【解析】A.在特异性免疫发生的时都有吞噬(巨噬)细胞处理和呈递抗原,A 不符合题意;B.产生针对该禽流感病毒蛋白的抗体,在疫苗注射后会发生,B不符合题意;C.禽流感病毒蛋白制备的疫苗只有抗原的特点没有侵染细胞的特点,故效应 T 细胞消灭被
19、疫苗感染的细胞不会发生,C符合题意;D.形成能识别禽流感病毒的记忆细胞,会在体内发生,D 不符合题意。故选C。11丙酮酸通过MPC(载体蛋白)进入线粒体参与相关代谢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时会产生少量H B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可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CMPC 功能缺陷可能导致乳酸积累对细胞产生毒害D丙酮酸通过MPC 进入线粒体不属于自由扩散【答案】B【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 ATP)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
20、6H2O酶20H+6CO2+少量能量(2ATP)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反应式:24H+6O2酶1H2O+大量能量(34ATP)无氧呼吸的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4H酶2C2H5OH(酒精)+2CO2或 2C3H4O3(丙酮酸)+4H酶C3H6O3(乳酸)【详解】A、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分解为丙酮酸时会产生少量H,同时会释放少量的能量,A 正确;B、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水结合生成二氧化碳和大
21、量的H,同时会释放少量的能量,B错误;C、MPC 功能缺陷可能会导致丙酮酸大量存在于细胞质基质,而后可能会在细胞质基质中转变为乳酸导致乳酸积累对细胞产生毒害,C正确;D、MPC(载体蛋白)是转运丙酮酸的载体,因此丙酮酸通过MPC 进入线粒体不属于自由扩散,D 正确。故选 B。12 我国科学家利用二倍体竹子和二倍体水稻杂交,得到 F1,F1幼苗再经秋水仙素处理最终培育出新品种,命名为“中华竹稻”。下列相关推理合理的是()A F1幼苗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4 个染色体组B培育“中华竹稻”的原理是秋水仙素诱发基因突变C“中华竹稻”自交。所得子代既有竹子,也有水稻D F1幼苗无同源染色体,属于单倍体植
22、株【答案】A【解析】【分析】单倍体: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为单倍体。【详解】A、F1幼苗体细胞含2 个染色体组,分别是竹子和水稻的一个染色体组,其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有4 个染色体组,A 正确;B、培育“中华竹稻”的原理是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多倍体育种的过程,B错误;C、“中华竹稻”自交,子代依然是“中华竹稻”,C错误;D、F1幼苗体细胞中含2 个染色体组,分别是竹子和水稻的一个染色体组,故不含同源染色体,但其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属于二倍体,D 错误。故选 A。13下列有关DNA 研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 DNA 衍射图谱有关数据推算出DNA 呈双链B通过 DNA
23、 酶处理叶绿体,发现细胞质DNA 的存在C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差速离心法证明DNA 半保留复制D用32P和35S同时标记噬菌体并侵染细菌,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1、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 的结构。2、叶绿体的基质中细纤维状物质可以被DNA 酶水解,因为酶具有专一性,DNA 酶只能催化DNA 水解,因此这种细纤维结构是DNA。3、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1)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分别侵染细菌,最终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2)用3H 标记氨基酸,探明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3)15N 标
24、记 DNA 分子,证明了DNA 分子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4)卡尔文用14C标记 CO2,研究出碳原子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即CO2C3有机物;(5)鲁宾和卡门用18O 标记水,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于水。【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 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推算出DNA 分子呈螺旋结构,A 错误;B、叶绿体中有细纤维存在,用DNA 酶处理后细纤维消失,说明叶绿体中含有DNA,B 正确;C、证明 DNA 的半保留复制,利用了密度梯度离心法和同位素示踪技术,C 错误;D、在证明DNA 是遗传物质的实验中,用32P、35S分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D 错误。故选:B。【点睛】本题
25、考查DNA 研究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了解相关实验方法,重点掌握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难度不大。14如图为某家系遗传系谱图,已知I2患白化病,III3患红绿色盲症,如果IV1两对基因均为显性纯合的频率为 9/16,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A II4、II5、III1均携带相关致病基因BII5、III1均没有携带相关致病基因CII4、II5携带白化病基因,III1不携带白化病基因D III1携带白化病基因,III2同时携带白化病、红绿色盲症基因【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A、a 表示),色盲是伴X染色体
26、隐性遗传病(相关基因用B、b 表示),则 4的基因型为AaXBXb,5的基因型为A_XBY。【详解】根据分析可知,4的基因型为AaXBXb,5不携带相关致病基因,即其基因型为AAXBY,则他与 4(AaXBXb)所生 2的基因型为1/4AAXBXB、1/4AAXBXb、1/4AaXBXB、1/4AaXBXb在此基础上,如果1不携带相关致病基因(AAXBY),则他与 2所生 1的基因型为9/16AAXBXB、3/16AAXBXb、3/16AaXBXB、1/16AaXBXb,因此 1两对基因均为显性纯合的概率是9/16 时,需满足的条件是5、1均不携带相关致病基因。故选 B。【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
27、,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特点,能根据图中信息推断相应个体的基因型及比例,再根据题干要求做出准确的判断。15某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甲、乙、丙、丁、戊5 个种群。调查得知,该生态系统有4 个营养级,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3%24%,且每个种群只处于一个营养级。一年内输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表所示,表中能量数值的单位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种群甲乙丙丁戊能量156 284 33 4 48 5 54 A表中所示的能量总和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若土壤中含有一定浓度的重金属铬,则甲生物比乙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铬含量低C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
28、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64%D该生态系统内实现了物质循环,碳元素在各种群间循环的主要存在形式是CO2【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3%24%以及表格中的数据,可写出相应的食物网:。【详解】A、表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 错误;B、根据生物富集的特点,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中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含量逐渐升高,若土壤中含有一定浓度的重金属铬,则甲生物比乙生物体内污染物浓度铬含量高,B错误;C、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同化总量是2.8+3.1=21.1,第三营养级同化总量是1.56,故第二营养级与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621.1
29、34%=64%,C 正确;D、该生态系统内实现了物质循环,碳元素在各种群间循环的主要存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D 错误。故选 C。16据图分析有关溶酶体的功能正确的是A各种细胞内都含有溶酶体,能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器BH+进入溶酶体的方式与水进入红细胞的方式相同C溶酶体吞噬入侵细胞的病原体过程与膜的结构特点有关D溶酶体破裂后,其内部各种水解酶的活性应升高或不变【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细胞质基质和溶酶体腔的pH 分别为 7.0 和 5.0,说明细胞质基质的H+浓度小于溶酶体腔,又H+进入溶酶体需要能量,即 H 逆浓度梯度进入溶酶体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溶酶体内各水解酶的最适 pH 应
30、该在 5.0 左右,当溶酶体破裂后,水解酶释放到pH 为 7.0 的细胞质基质中,活性会降低甚至失活。【详解】溶酶体是具有生物膜的细胞器,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组成之一,但并不是所有细胞都具有溶酶体,如原核细胞内不含有溶酶体,A 错误;如图所示,细胞质基质和溶酶体腔的pH 分别为 7.0 和 5.0,说明细胞质基质的H+浓度小于溶酶体腔,又H+进入溶酶体需要能量,即 H 逆浓度梯度进入溶酶体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而水进入红细胞属于自由扩散,B错误;病原体入侵细胞,吞噬细胞将其包被后送至溶酶体,并与溶酶体融合从而水解病原体,吞噬细胞膜与溶酶体膜发生膜融合的过程,体现了膜结构的特点膜的流动性,C
31、正确;由图可知,溶酶体内各水解酶的最适pH 应该在 5.0 左右,当溶酶体破裂后,水解酶释放到pH 为 7.0 的细胞质基质中,活性会降低甚至失活,D 错误。故选 C。17科研人员测定某噬菌体单链DNA 的序列,得到其编码蛋白质的一些信息,如下图所示。据此作出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谷氨酸(Glu)至少有两种密码子B终止密码子分别为TAA或 TGA C一个碱基对替换可能引起两种蛋白发生改变D基因重叠能经济地利用DNA 的遗传信息量【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不同的基因共用了相同的序列,这样就增大了遗传信息储存的容量;基因突变就是指 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基因
32、突变后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可能不变、可能减少、也可能增加。【详解】A、90 号和 149 号都编码 Glu,并且碱基不同,所以Glu 至少有两种密码子,A 正确;B、密码子是mRNA 编码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碱基,而这是DNA 分子,没有密码子,B 错误;C、由于两个基因共用一个DNA 分子片段,所以一个碱基对替换可能引起两种蛋白发生改变,C正确;D、图中基因D 的碱基序列中包含了基因E的起始到基因E的终止,由此看出基因发生了重叠,这样就增大了遗传信息储存的容量,也能经济地利用DNA 的遗传信息量,D 正确。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特殊的特殊情况,分析清楚噬菌体的基因结构是
33、解题的关键。18下列疾病中,不可能从患者传递给下一代的是()A 21-三体综合征B特纳氏综合征C艾滋病D多指【答案】B【解析】【分析】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数目改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重复、易位和倒位。【详解】A、21-三体综合征是常染色体遗传遗传病,可以遗传给下一代,A 错误;B、特纳氏综合征是性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患者无生殖能力,因此不能遗传给下一代,B 正确;C、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属于传染病,可能从患者传递给下一代,C错误;D、多指是单基因遗传病,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34、D 错误。故选 B。19 某课题组研究了植物生长调节剂甲和乙对微型月季插枝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B该实验表明甲促进生根的效果好于乙C该实验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甲可能是生长素类似物【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解:图中浓度为0 的第一组属于对照组,根据与对照组的比较可知: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激素类似物甲对微型月季生根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其最适浓度在1050mol/L 范围内;而曲线中激素类似物乙的实验浓度对微型月季生根均具有抑制作用。【详解】A、由图可知,该实验中有两个自变量:生长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A 正确;B、在实验
35、浓度范围内,各浓度的甲对生根数的影响均好于乙,B 正确;C、图中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甲作用下的生根数均高于不施用时的值,故只能体现其促进作用而不能体现其两重性;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剂乙作用下的生根数均低于不施用时的值,故只能体现其抑制作用而不能体现其两重性,C错误;D、生长素类似物是指人工合成的,其有与生长素相似生理效应的物质,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一类,在相对较低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甲促进生根的效果越好;在相对较高浓度范围内,浓度越高,甲促进生根的效果越差,与生长素的生理效应相似,所以甲可能是生长素类似物,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了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根的影响的实验,根据对照实
36、验的原则设计实验,需要考生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20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丙酮酸可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B利用乳酸菌发酵制作酸奶时,应先通气后密闭C粮食入库前晒干可降低细胞中有机物的消耗D剧烈运动时,人体释放的二氧化碳全部来自线粒体【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呼吸就是细胞内进行的将糖类等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或者小分子有机物,并且释放出能量的过程,是一系列有控制的氧化还原反应,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方式。【详解】A、丙酮酸可在线粒体内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A 正确;B、乳酸菌是严格的厌氧微生物,发酵制作酸奶的过程中容器应密闭,B
37、错误;C、粮食入库前要晒干,主要目的是降低细胞中有机物损耗,C正确;D、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因此剧烈运动时,人体释放的二氧化碳全部来自线粒体,D 正确。故选 B。21科学家分离出两个蛙心进行心脏灌流实验,蛙心2 的神经被剥离,蛙心1 的神经未被剥离,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实验中所用任氏液的理化性质应接近蛙的内环境B电刺激蛙心1 的神经之前,两个蛙心的收缩频率基本一致C蛙心 1 的电信号可以直接传递给蛙心2 改变其节律D受到电刺激的蛙心1 神经产生了抑制蛙心2 收缩的化学物质【答案】C【解析】由于离体的蛙心需要保证其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所以给蛙心灌注的任氏液相当
38、于蛙心细胞生活的内环境,A 正确;两个离体的蛙心在实验刺激之前,生理功能基本相同,所以它们的收缩频率应是基本一致的,B 正确;由于连接两个蛙心的是导管,所以蛙心1 的电信号不可以直接传递给蛙心2,C错误;电刺激蛙心 1 的神经,通过测频仪器得到的两个蛙心的收缩频率对比,蛙心2 的收缩频率跟随变慢,说明蛙心1 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不仅自身受到产生某种抑制性化学物质使其收缩强度变慢,还随任氏液流到蛙心2,引起蛙心 2 的收缩强度也变慢,D 正确。22少量 mRNA 能在短时间内指导合成大量蛋白质的原因是()A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肽链的合成B多个 RNA聚合酶多起点催化蛋白质合成C一种密码子精确对应
39、一种氨基酸D一条 mRNA 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答案】D【解析】【分析】翻译是指以mRNA 为模板,利用游离的氨基酸,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的过程。翻译的条件有模板(mRNA)、原料(氨基酸)、能量、酶、运输工具tRNA。【详解】A、每个核糖体合成一条肽链,A 错误;B、多个 RNA聚合酶多起点催化的是转录过程,即RNA 合成,B错误;C、翻译时,一种氨基酸对应多种密码子,除终止密码子外,一种密码子精确对应一种氨基酸,但这与蛋白质的合成效率无关,C错误;D、少量 mRNA 能在短时间内指导合成大量蛋白质的原因是一条mRNA 上可相继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相同肽链的合成,D 正确。故选
40、D。23 无花果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淀粉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此实验中,需在果实发育的五个阶段各取一个果实进行打孔取样B可分别用斐林试剂和碘液测定可溶性糖和淀粉的含量C在晾制无花果干的过程中,细胞损失的水主要是结合水D据图分析可知,果实中淀粉分解不是葡萄糖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答案】D【解析】【分析】从图中看出,随着开花天数的增加,蔗糖含量基本不变,而葡萄糖和果糖含量增加,淀粉含量下降。【详解】A、为减少实验误差需要取多个果实进行测定,A 错误;B、斐林试剂只能定性用来检测还原糖,不能用来检测可溶性糖,也不可能检测其含量,碘液也不能测定淀粉含量,B错误;C、在
41、晾制无花果干的过程中,细胞损失的水主要是自由水,C错误;D、据图分析可知,在前一段,淀粉下降幅度较大,而葡萄糖含量升高幅度较小,后一段,淀粉下降幅度较平缓,葡萄糖含量去急剧上升,因此推测果实中淀粉分解不是葡萄糖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D 正确。故选 D。24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B酵母菌只有在缺氧的条件下,其细胞质基质中才能形成ATP C细胞内ATP与 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D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可合成ATP,叶绿体基质只消耗ATP【答案】B【解析】【分析】ATP 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 A 代表腺苷,T是三的
42、意思,P 代表磷酸基团。ATP和 ADP 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A、线粒体中大量产生ATP时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一定伴随着氧气的消耗,A 正确;B、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有氧和无氧条件都能进行细胞呼吸,酵母菌在有氧和缺氧条件下,其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B 错误;C、细胞内ATP与 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C正确;D、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是细胞呼吸的场所,可合成ATP,叶绿体基质是
43、光合作用暗反应场所,只消耗 ATP,D 正确。故选 B。25下列关于生物膜模型建立的过程描述,错误的是A对细胞膜的研究是从结构特点-膜的流动性开始的B生物膜模型的建立和完善应用了提出假说的科学方法C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要求考生掌握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中不同科学家的研究贡献,学习科学家相应的研究方法和严谨态度。对细胞膜的研究是从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开始的,最后才认识到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A 错误;生物膜模型的建立和完善应用了提出假说的科学方法,B正确;
44、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表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且流动速度受温度影响,C正确;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D 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 个小题,共50 分)26某种成熟沙梨果皮颜色由两对基因控制。a 基因控制果皮呈绿色,A 基因控制呈褐色,而B基因只对基因型 Aa 个体有一定抑制作用而呈黄色。果皮表现型除受上述基因控制外同时还受环境的影响。现进行杂交实验如表所示:(两组杂交实验亲代相同)组别亲代F1表现型F1自交所得F2表现型及比例一绿色褐色全为黄色褐色:黄色:绿色=6:6:4 二全为褐色褐色:黄色:绿色=10:2:4(1)沙梨分生组织细胞中的A 基因所在的DNA 由甲
45、乙两条链构成,经间期复制后,在分裂后期该DNA甲、乙两链分布于_(填“同一条”或“不同的”)染色体上。(2)第一组F1的基因型为 _,根据分析控制梨果皮颜色遗传的两对等位基因_(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3)研究者认为第二组F1全为褐色可能是环境因素导致,不是引种后某个基因突变所致,所以F2表现型及比例为10:2:4。若是某个基因突变,F1的基因型为 _,F2代的表现型情况为_,与表中的杂交实验结果不符。请用遗传图解写出推断过程。_【答案】不同的AaBb 遵循AABb 或 Aabb 无黄色产生(F2表现型全为褐色或褐色 绿色=31)【解析】【分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A_
46、bb、AAB_表现为褐色果皮,aabb、aaB_呈绿色果皮,AaB_呈黄色果皮。根据表格信息分析可知,绿色果皮与褐色果皮杂交得子一代,子一代自交,得到子二代的组合方式都是16 种,且表现型都符合9 331 的变式,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亲本基因型是aaBB和 AAbb,子一代基因型为AaBb。【详解】(1)根据 DNA 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分析,间期DNA 复制后,甲乙两条链分别位于不同的DNA分子上,两个DNA 分子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因此甲乙两条单链位于两条子染色体上。(2)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基因型是AAbb、aaBB
47、,子一代基因型是AaBb,且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3)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褐色的基因型为A_bb、AAB_,若第二组F1全为褐色是基因突变所致,则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 或 Aabb,如果是AABb 则自交后代AAB_、AAbb 都是褐色,如果是Aabb,自交后代是 A_bb aabb=31,即褐色:绿色=31,不论哪一种情况都没有黄色个体。两种褐色的遗传图解如下:【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判断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可能的基因型,并根据表格子二代的性状分离比确定亲本和子一代的基因型。27抗体的结构如图所示,它有两条H 链和两条L链。同一物种C区氨基酸序列恒定,不同抗体的结
48、合抗原的 V 区氨基酸序列有差异。(1)抗体结构中的肽键数目为p,氨基酸数目为a,二者的关系式为_。(2)取免疫后小鼠的B 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将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_检测以获得具有_特点的杂交瘤细胞。将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内培养或放入_培养箱进行体外培养,从细胞培养液中提取出单克隆抗体。(3)由于鼠源性抗体会使人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该抗体失效,科学家制备了嵌合性单克隆抗体,初步解决了这一问题。推测嵌合性抗体应由鼠源性抗体的_区和人抗体的_区组合而成。(4)为进一步获得更符合治疗要求的单克隆抗体,科研人员对抗体结构进行精细研究,找到既不影响抗体空间结
49、构又降低免疫反应的_序列,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对抗体结构进行人源化改造。这种人源单克隆抗体属于_工程的产物。【答案】p=a-4 抗体能无限增殖并产生专一(特定)抗体CO2(恒温)V C 氨基酸蛋白质【解析】【分析】1、脱去的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个数=氨基酸个数-肽链条数。2、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要用浆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诱导动物细胞融合时,使用聚乙二醇或灭活的病毒作为诱导剂;动物细胞融合后,经过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具有既能无限增殖又能分泌单一抗体的特点。3、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消毒、灭菌 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 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
50、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 CO2(维持培养液的PH)。【详解】(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抗体含有4 条肽链组成,所以抗体分子结构中的肽键数目p 与氨基酸数目a 的关系式为p=a-4(或“a=p+4”)。(2)取免疫后小鼠的B 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筛选得到杂交瘤细胞将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以获得具有能无限增殖并产生专一(特定)抗体特点的杂交瘤细胞。将得到的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内培养或放入CO2(恒温)培养箱进行体外培养,从细胞培养液中提取出单克隆抗体。(3)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