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排水系统生态净化技术导则(T-JSSL 0004—2022).pdf

上传人:wo****o 文档编号:83138561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811.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田排水系统生态净化技术导则(T-JSSL 0004—202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农田排水系统生态净化技术导则(T-JSSL 0004—202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田排水系统生态净化技术导则(T-JSSL 0004—202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田排水系统生态净化技术导则(T-JSSL 0004—2022).pdf(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ICS 13.020 CCS JSSL Z05 团体标准 T/JSSL 0004-2022 农田排水系统生态净化技术导则 Guideline of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techniques for farmland drainage system (发布稿)2022-12-15 发布 2023-01-15 实施 江苏省水利学会 发 布 T/JSSL 0004-2022 I 目次 前 言.III 引 言.IV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原则.2 生态优先.2 4.1 因地制宜.2 4.2 协同高效.2 4.35 生态净化体系.

2、2 6 基础调研.3 资料收集.3 6.1 现场调查.3 6.2 水域纳污能力分析.3 6.37 逐级截留净化技术.3 排水毛沟.3 7.1 排水农沟.3 7.2 排水斗沟.4 7.3 排水支沟和干沟.4 7.4 排水管道.4 7.5 循环调蓄湿地.4 7.68 生态沟道构建技术.5 生态草沟.5 8.1 植生型生态沟道.5 8.2 装配型生态沟道.5 8.39 生态湿地净化系统构建技术.5 带状湿地净化系统.5 9.1 串联湿地净化系统.5 9.2 节点净污湿地净化系统.6 9.3 滨水湿地净化系统.6 9.4 调蓄湿地体积估算方法.6 9.510 强化净化技术与装置.7 水质渗滤净化技术.

3、7 10.1 便携式生态净化装置.7 10.2 生态净化浮床.7 10.3 生态丁坝.7 10.4 排口生态净化技术.7 10.5T/JSSL 0004-2022 II 11 维护管理.8 总体要求.8 11.1 主要工程的维护与管理.8 11.2附录 A(资料性)基础调研资料.9 A.1 资料收集.9 A.2 现场调查.9 附录 B(资料性)水生植物种植推荐.10 T/JSSL 0004-2022 III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

4、江苏省水利学会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海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农学院、江苏省泰州引江河管理处、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江苏天池河湖生态治理工程有限公司、北京新水光谷科技有限公司、上海艾维仕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沛芳、胡斌、钱进、张明、饶磊、李松敏、王晓玲、邱卫国、夏益池、程卫国、囤静华、汪小东、杨梖。T/JSSL 0004-2022 IV 引 言 为指导区域农田排水系统污染生态治理,制定本文件。本文件的发布机构提请注意,声明符合本文件时,可能使用以下涉及的相关专利:灌区稻田排水沟串联湿地净污系统(中国专

5、利号201410036964.1);灌区稻田排水沟带状湿地净污系统(中国专利号201510142882.X);灌区排水沟水质净化湿地构建系统(中国专利号201510143042.5);垂直驳岸河湖滨水湿地系统及构建方法(中国专利号201110043711.3);一种耦合农田储水湿地的灌溉水循环利用系统(中国专利号202111572288.6);一种农田首级退水水质渗滤净化装置(中国专利号201810058628.5);一种农田排水沟自动翻板式水质渗滤净化(中国专利号201810041127.6);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中国专利号201010535189.6);一种护岸净污组合型生态砌块及施工

6、方法(中国专利号201110043741.4);农田面源污染阶梯式潜流坝生态净化沟渠系统(中国专利号201310015108.3)。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对于该专利的真实性、有效性和范围无任何立场。该专利持有人愿意同任何申请人在合理且无歧视的条款和条件下,就专利授权许可进行谈判。该专利持有人的声明已在本文件的发布机构备案。相关信息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获得:专利持有人姓名 地址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河海大学 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西康路1号 胡斌,13813075156, 天津大学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李松敏,13920877814, 请注意除上述专利外,本文件的某些内容仍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

7、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T/JSSL 0004-2022 1 农田排水系统生态净化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田排水系统生态净化技术的基本原则、基础调研、生态净化体系与技术、维护管理。本文件适用于农田排水系统中毛沟、农沟、斗沟、支沟、干沟及循环调蓄湿地中生态净化技术的设计、构建与维护。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25713 水域纳污能力计算规程 GB 50288 灌溉与排

8、水工程设计标准 NY/T 3821.1 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控技术规范 SL/T 4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 SL 56 农村水利技术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农田排水 farmland drainage 为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关系,以利于作物生长将农田中过多的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排除的人工措施。来源:SL 56-2013,3.3.1,有修改 3.2 农田排水系统 farmland drainage system 排除农田中多余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的各级排水沟、管、泵站和水质净化设施等建筑物的总称。注:主要由毛沟、农沟、斗沟、支沟和干沟各级排水沟、循环调蓄

9、湿地、水质净化设施组成。3.3 生态净化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采用排水沟道生态边坡构造及纵横蜿蜒形态构建、水生植物系统营造、生态净污载体设置以及水力优化调控等技术,削减农田排水中氮磷及农药等污染物,从而达到保障和改善水质的目的。3.4 逐级截留净化 stepwise interception and purification 农田排水依次流经毛沟、农沟、斗沟、支沟、干沟进行污染物生态净化,或从排水干沟汇集到循环调蓄湿地进行污染物强化净化,实现农田排水中的氮磷和农药等污染物被逐级拦截和去除。3.5 排水毛沟 farm drainage ditch 将农田排水汇集输送到

10、排水农沟的排水沟道。来源:水利科学技术名词1997,有修改 3.6 排水农沟 sub-lateral drainage ditch 将毛沟的水汇集输送到排水斗沟的排水沟道。T/JSSL 0004-2022 2 来源:水利科学技术名词1997,有修改 3.7 排水斗沟 lateral drainage ditch 将农沟的水汇集输送到排水支沟的排水沟道。来源:水利科学技术名词1997,有修改 3.8 排水支沟 branch drainage ditch 将斗沟的水汇集输送到排水干沟的排水沟道。来源:水利科学技术名词1997,有修改 3.9 排水干沟 trunk drainage ditch 将支

11、沟的水汇集输送到排水容泄区的排水沟道。来源:水利科学技术名词1997,有修改 3.10 排水管道 drainage pipe 将农田排水汇集输送到其他排水沟道的地下管道。3.11 排水容泄区 drainage receiver 承纳和排泄农田排水系统来水的河流、湖泊及天然低洼区。来源:SL 56-2013,5.2.1.22,有修改 3.12 循环调蓄湿地 recycling and regulation wetland 具有一定面积的可用于储存降雨径流和农田排水,并在作物需水时循环回用补充灌溉水源的自然坑塘湿地。3.13 循环回用 recycling use 农田排水经逐级截留净化,达到农田灌

12、溉水质标准后回用于农田。4 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 4.1 优先选用净化能力强、景观效果好且较容易管理的本土物种,采用生态型的净污材料等进行净化设施中的生物和材料配置。不宜采用对本地生态系统有破坏作用的生物种类。经逐级截留净化的农田排水应循环回用于农田灌溉,有效节约农田用水资源,支撑农田排水水肥近零直排与低碳生态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因地制宜 4.2 优先改造农田已有排水沟道、坑塘、低洼地等,实施农田排水系统生态净化技术。宜根据农田排水中氮磷及农药等污染物削减目标,实施单一型或组合型生态净化技术,构建区域整装成套生态净化技术系统。协同高效 4.3 宜依据农田排水污染治理重点和关键期,系统设计、优化布

13、局,注重不同生态净化技术衔接耦合,确保生态建设与农田灌排水及农业生产相协调,以最低成本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的高效治理。5 生态净化体系 充分考虑丘陵山区、平原河网区和圩垸区等不同区域地形地貌、水文条件和排水系统现状等因素,并与耕地规划、水系规划等有机衔接,科学规划和构建农田排水系统生态净化技术系统。T/JSSL 0004-2022 3 统筹考虑农田各级排水沟道的污染物排放特征,选用适宜的生态净化技术构建“首级强化净化-过程截留净化-末端调蓄净化”的农田排水系统逐级截留生态净化体系(图1)。合理利用现有农田排水工程,可依各级排水沟道实际分布构建生态净化技术系统,实现排水系统逐级截留净化。生态净化系统

14、的具体组成应根据农田排水沟道级数以及承担的排水区面积和排水任务进行确定。图1 农田排水系统逐级截留生态净化体系 6 基础调研 资料收集 6.1 包括(但不限于)区域的气象、水文、土地利用、农业生产等相关基础资料和图件。资料收集内容及要求见附录A的A.1。现场调查 6.2 包括(但不限于)区域农田沟道的分布和基本特征、污染源、生态与资源等调查。现场调查内容及要求见附录A的A.2。水域纳污能力分析 6.3 包括(但不限于)区域内湖泊、河道以及湿地等水域的纳污能力计算分析。水域纳污能力按照GB/T 25173规定的方法计算。7 逐级截留净化技术 排水毛沟 7.1 7.1.1 可采用生态毛沟技术。生态

15、毛沟断面可为梯形,边坡系数宜为 1.02.0,口宽宜为 0.8 m1.2 m,深度宜大于 0.5 m,排水期沟内常水位宜高于沟深的 1/3。7.1.2 在毛沟内可布设便携式生态净化装置,不应影响农田毛沟排涝。宜在装置内放置多孔透水生态净污砌块。净化装置高度应低于沟内水位,宽度可与毛沟同宽或交错布设。7.1.3 宜根据降雨量、作物类型等情况适时调控沟内水位。可在排水毛沟与农沟交汇处选用水质渗滤净化技术。排水农沟 7.2 T/JSSL 0004-2022 4 7.2.1 排水农沟断面可为梯形,边坡系数宜为 1.52.0,口宽宜为 1.5 m3.0 m,深度宜为 1.0 m1.5 m。排水农沟设计应

16、按照 GB 50288 和 SL/T 4 的规定执行。7.2.2 可根据排水农沟断面形状及水量等选用植生型生态沟道技术。生态农沟内种植的水生植物宜为沉水植物,密度不宜影响农沟排水。7.2.3 可在排水农沟构建带状湿地净化系统。可通过湿地内生态透水坝调控农沟内的水位,沟内常水位不宜低于沟深的 1/2。7.2.4 根据排水农沟排水时间和排水量等,宜布设水质渗滤净化装置和便携式生态净化装置,加强对污染物的降解去除。净化装置内宜放置多孔透水生态净污砌块。排水斗沟 7.3 7.3.1 排水斗沟断面宜为梯形或矩形,边坡系数宜为 1.53.0,口宽宜为 2.0 m4.0 m,深度宜为 1.5 m2.0 m。

17、排水斗沟设计应按照 GB 50288 和 SL/T 4 的规定执行。7.3.2 因地制宜建设生态排水斗沟。排水斗沟为天然土坡时宜采用植生型生态沟道技术,为混凝土等硬质岸坡时则宜采用装配型生态沟道构建技术进行护岸改造。生态沟道内种植的水生植物宜为挺水或沉水植物,密度不宜影响斗沟排水。7.3.3 可在排水斗沟构建串联湿地净化系统,在排水斗沟与农沟交汇处构建节点湿地净化系统。7.3.4 斗沟排水期可在排水斗沟内布设便携式生态净化装置,加强对排水中污染物的生态净化。装置内宜放置多孔透水生态净污砌块加强净化能力。7.3.5 沟内常水位不宜低于沟深的 1/3。可通过湿地中生态透水坝或者在排水斗沟末端建设生

18、态丁坝来控制水位。排水支沟和干沟 7.4 7.4.1 排水支沟和干沟断面宜为梯形或复式。排水支沟边坡系数宜为 2.04.0,口宽宜为 4.0 m6.0 m,深度宜为 2.0 m3.0 m。排水干沟边坡系数宜大于 2.0,口宽宜为 5.0 m8.0 m,深度宜大于 3.0 m。排水支沟和干沟设计应按照 GB 50288 和 SL/T 4 的规定执行。7.4.2 排水支沟和干沟为天然土坡时可采用植生型生态沟道技术,为混凝土等硬质岸坡时则宜采用装配型生态沟道技术。7.4.3 因地制宜在排水支沟和干沟构建串联或滨水湿地净化系统,宜在排水沟道交汇处构建节点湿地净化系统。7.4.4 可在排水支沟和干沟适宜

19、断面布设生态净化浮床。生态净化浮床的布设不宜影响支沟和干沟的排水。7.4.5 可根据排水沟道水量、污染物浓度、排水时间等情况,布设便携式生态净化装置。装置内可放置多孔透水生态净污砌块。7.4.6 沟内常水位不宜低于沟深的 1/3。宜在湿地净化系统中建设生态透水坝或者生态丁坝等调控水位。生态丁坝宽度宜为 0.5 m1.0 m,长度宜为沟道宽度的 1/22/3,宜交错布设。排水管道 7.5 7.5.1 可在排水管道出口采用排口生态净化技术,实现排口出水净化能力和景观效果的提升。循环调蓄湿地 7.6 7.6.1 宜利用原有坑塘构建循环调蓄湿地净化系统,包括深潭和浅滩两个湿地净化区域。深水区水位宜为

20、1.5 m3.0 m,浅水区水位宜为 0.5 m1.0 m。深水区比例宜控制在 30%以内。7.6.2 宜依据区域降水、灌溉水量、水量蒸发和渗漏损失及水力停留时间等估算循环调蓄湿地体积。7.6.3 宜在循环调蓄湿地进水口和出水口建设生态透水坝、生态丁坝或者可拆卸式水泵等水力调控设施以控制水位。湿地水力停留时间宜为 3 d7 d。可拆卸式水泵等水力调控设施可利用光伏等清洁能源。T/JSSL 0004-2022 5 7.6.4 宜根据农田排水系统污染物浓度和循环调蓄湿地水域纳污能力设计和建设生态浮床、生态丁坝等强化净化技术与装置。7.6.5 湿地内宜种植芦苇、香蒲等挺水植物;苦草等沉水植物;睡莲等

21、浮水植物。7.6.6 湿地内水体经生态净化后可作为灌溉水源循环回用,以有效节约水资源,支撑水肥近零直排。以循环调蓄湿地作为灌溉水源时,其水质应符合 GB 5084 的要求。8 生态沟道构建技术 生态草沟 8.1 8.1.1 宜用于排水毛沟中。8.1.2 可在草沟边坡种植狗牙根或黑麦草等植物。8.1.3 农田排水期和降雨期宜在排水沟道内布设便携式净污装置,以加强农田首级排水水质净化。植生型生态沟道 8.2 8.2.1 宜用于排水农沟、排水斗沟、排水支沟和排水干沟中。8.2.2 利用生态框架沿沟道断面形态依次铺设。生态框架为密布填充孔的框架结构。常水位线以下生态框架内可种植水生植物,常水位线以上生

22、态框架内可种植块状草皮。8.2.3 生态框架可为生态混凝土、网格尼龙网等结构。8.2.4 生态框架可用柳木桩等固定。8.2.5 生态框架可单独或组装放置在排水沟道内。装配型生态沟道 8.3 8.3.1 宜用于排水斗沟、排水支沟和排水干沟。8.3.2 可装配的生态混凝土砌块依排水沟道边坡依次堆叠,形成阶梯型。8.3.3 生态混凝土砌块可透水,透水率为 40%60%。砌块内依次填放碎石块,活性炭、种植土壤。8.3.4 砌块内可种植香蒲等挺水植物。9 生态湿地净化系统构建技术 带状湿地净化系统 9.1 9.1.1 宜用于排水农沟、排水斗沟和排水支沟中。9.1.2 沿排水沟道水流方向,利用半透水石笼构

23、建逐段梯级下降的湿地净化系统,湿地首尾落差相同。9.1.3 农田排水通过透水石笼进入梯级湿地,每级湿地的长度宜设置为 30 m90 m,具体间隔长度可依据排水沟道长度和所在农田面积形状等因地制宜确定。9.1.4 透水石笼分为两个区域,下半部为不透水区,上半部为透水区。不透水区部分的高度设置应考虑排水间歇期维持湿地内具有一定水深,高度一般为 20 cm30 cm。石笼透水区高度一般为总高度的1/21/3。透水区内宜多孔陶粒、活性炭、沸石等净污载体。9.1.5 湿地中可种植水稻、水芹菜等农作物,也可种植香蒲、芦苇、再力花等挺水植物;菹草、苦草等沉水植物。串联湿地净化系统 9.2 9.2.1 宜用于

24、排水斗沟和排水支沟中。9.2.2 在农田沟道排水口下方设置湿地净污池,沟道排水经湿地净污池进行水质净化后,流经下游湿地净污池截留净化,形成串联湿地净污系统。9.2.3 湿地净污池宜为圆柱形,半径宜为沟道底宽的 1.25 倍1.5 倍,具体直径尺寸由对应的排水沟而定,在排水沟的基础上再深挖 300 mm400 mm,池壁宜用碎石笼叠置而成。在湿地净污池底部可填置吸附基质并种植水生植物。9.2.4 湿地净污池中可设置透水碎石笼挡墙,石笼中可填充碎石块、活性炭等净污载体。石笼长度宜为湿地净污池直径的 1/23/4。T/JSSL 0004-2022 6 9.2.5 水生植物可选择香蒲、芦苇、再力花等挺

25、水植物;菹草、苦草等沉水植物。节点净污湿地净化系统 9.3 9.3.1 宜用于排水斗沟、排水支沟和排水干沟中。9.3.2 宜在两级排水沟道交汇处构建,主要由生态石笼、挺水植物区、沉水和浮水植物区等组成。沟道排水依次经过生态石笼、挺水植物区、沉水和浮水植物区后进入下级排水沟道。9.3.3 生态石笼宜成犬牙交错排列,生态石笼的高度宜低于排水沟道常水位 5 cm10 cm。9.3.4 挺水植物区、沉水和浮水植物区依次在生态石笼的两端间。挺水植物区可种植香蒲和芦苇等,种植密度宜为 30 株/m250 株/m2。沉水和浮水植物区分别种植苦草和凤眼莲等,种植密度宜为 80 株/m2120 株/m2。9.3

26、.5 宜根据农田排水面积和排水量确定湿地面积。滨水湿地净化系统 9.4 9.4.1 宜用于排水支沟和排水干沟中。9.4.2 可在排水干沟岸边布设一排木桩,木桩宜与沟道常水位齐平。宜在木桩背水侧布设生态石笼,木桩和岸边之间形成一个滨水湿地。9.4.3 可在生态石笼迎水侧装入多孔透水生态净污砌块。可在滨水湿地中适当多孔透水生态净污砌块。9.4.4 宜滨水湿地中间隔式种植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宜在木桩迎水侧种植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形成植物净污带。9.4.5 根据排水沟道形状,滨水湿地宜建设成蜿蜒形、波浪形等。调蓄湿地体积估算方法 9.5 调蓄湿地体积设计与区域气象条件、降水量、地形地势及水质情况等密切

27、相关。根据这些影响因素,考虑区域降水、灌溉水量、水量蒸发散失和渗漏损失、土地利用及水质保障的水力停留时间五个主要方面的调蓄湿地体积估算方法,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in los)2 out3 (C.1)其中,调蓄湿地所涉及农田区域的面积,单位为平方米(2)农田区域降水强度,单位为每小时/毫米(/)in单位时间的农田灌溉水量,单位为每小时/立方米(3/)los单位时间的农田区域水量损失,单位为每小时/立方米(3/)out单位时间的农田区域外排水量,单位为每小时/立方米(3/)1农田区域降水历时,单位为小时()2农田灌溉时长,单位为小时()3超额降水外排历时,单位为小时()。水循环调蓄湿地适宜体

28、积确定时,相关因子的确定和计算方法如下:a)降水强度()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强度可取当地每年4月10月的平均值。东北地区降水强度可取7月8月的平均值。b)净灌溉流量in in=mS/2 (C.2)其中,m该作物灌水定额,单位为每亩/立方米(m3/亩)。c)外排水量 与降水量、灌水量、渗漏量、蒸发量和调蓄湿地储存水量的水量平衡直接相关。外排流量在计算时尚需考虑不同作物生长期需要保持的淹水层厚度及淹水时长。d)水力停留时间 t 调蓄湿地水力停留时间的取值与水池中储存的水量大小和水质净化及保持所需要的时间密切相关。e)水面面积 A T/JSSL 0004-2022 7 在确定调蓄湿地水面面积时,需要将储

29、水水量最大、水质良好保持、土地利用效益等因素综合考虑,设计时需寻求最优。10 强化净化技术与装置 水质渗滤净化技术 10.1 10.1.1 宜用于排水毛沟、排水农沟和排水斗沟中。10.1.2 由固定支架、渗滤净化箱、光催化净化箱、排水挡板等组成。农田非排水期安装排水挡板,维持排水沟道内水位;农田排水期取下排水挡板,保证正常排水。10.1.3 农田排水依次经过渗滤净化箱和光催化净化箱,形成渗滤净化墙。可根据沟道排水污染程度叠加安装多个净化箱。10.1.4 渗滤净化箱内填充碎石块、陶粒、活性炭、多孔净污载体等材料,光催化净化箱内填充光催化载体。净化箱为可开启式,方便更换更新净污材料。10.1.5

30、固定支架可为不锈钢材质,固定支架内设凹槽以安装净化箱和挡板。便携式生态净化装置 10.2 10.2.1 宜用于排水毛沟、排水农沟和排水斗沟中,也可用于湿地净化系统中。10.2.2 净化装置可为长方体或圆柱体,由钢筋、塑料板、铁丝网等构建的单体便携式复合人工湿地净化箱框架。净化箱内可放置生物净化球、活性炭、陶粒、多孔净污载体等材料。净化箱顶部可填充土壤以种植水生植物。10.2.3 净化箱可以木桩等材料固定,可串联或并联放置于排水沟道中。生态净化浮床 10.3 10.3.1 宜用于排水支沟、排水干沟和循环调蓄湿地中。10.3.2 由浮床基体、生物净化箱、轻质净污载体、水生植物等组成。生态净化浮床可

31、以木桩灵活固定,能随水位自动升降,不影响沟道排水。10.3.3 浮床基体可为 PVC 塑料管,宜为轻质多孔材料。轻质多孔材料有效孔隙率70%,密度1000 kg/m3,表面附着微生物,实现对污染物的吸附降解。10.3.4 生物净化箱为透水结构,箱内可放置生物净化球和活性炭滤料。10.3.5 宜选择灯心草、金钱蒲、再力花等水生植物。10.3.6 宜在生态浮床中布设光伏驱动的曝气装置。生态丁坝 10.4 10.4.1 宜用于排水支沟、排水干沟和循环调蓄湿地中。10.4.2 钢丝网卵石件是在钢丝网箱内填装卵石而成,钢丝网箱间通过钢筋捆绑相互紧扣,形成整体用以分隔生物强化净化区域与外层的渗透坝体。10

32、.4.3 渗透坝体与外围的块石体通过易降解的土工合成材料进行分隔。10.4.4 生物强化净化区域内放置多层组合式生物强化净化体,框体层数由坝高决定。10.4.5 渗透坝体下层为卵石滤料体,上层为砂、碎石和土壤混合体,用于在坝顶种植根系发达,对氮、磷有较强去除效果的多年生耐淹性挺水植物。10.4.6 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系统的两侧及头部抛投块石体形成堆石区,用于固定生态渗滤型净水丁坝,防止风浪侵蚀。10.4.7 块石体之间放置有沉水植物及种植袋,沉水植物及种植袋内装有混合料及植物种子等以供沉水植物生长,所种的沉水植物对氮、磷元素具有较强吸收能力。排口生态净化技术 10.5 10.5.1 宜用于排水

33、管道出水口。10.5.2 由挺水植物浮床、多孔载体净化箱和沉水植物箱组成,依次布设在固定支架上。排口出水依次经过挺水植物、多孔净污载体和沉水植物达到对水体中污染物去除净化的目的。宜将排口隐藏在生态净化装置内部,合理搭配多种植物,营造良好的景观效果。T/JSSL 0004-2022 8 10.5.3 挺水植物浮床可采用中空 PVC 塑料板作为材料,填充多孔净污材料和土壤,种植菖蒲或美人蕉。浮床宜通过可移动套环与固定支架相连,能随水位自由移动。10.5.4 多孔净污材料采用陶粒、沸石或活性炭颗粒。多孔净污材料可回收利用、自由更换。10.5.5 沉水植物箱可采用 PVC 塑料,填充土壤或底泥,种植苦

34、草、狐尾藻、黑藻或菹草。沉水植物箱固定在支架上,宜设于河道最低水位以下 15 cm30 cm 处。11 维护管理 总体要求 11.1 建立维护与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及其维护管理职责。建立公众参与与监督机制,提高公众参与水平与环保意识。主要工程的维护与管理 11.2 11.2.1 净污材料 宜依据所选材料对农田排水中氮磷等营养盐及农药等其他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定期更换填料。11.2.2 植物 应及时收割植物,清理枯萎植物,保证生态净化技术系统的良好运行状态。宜采取绿色防治方式进行植物生长过程的病虫害防治,不应引入新污染源,如农药等化学剂。11.2.3 净化装置 宜对农田排水系统的生态净化

35、技术与装置进行定期的监测,监测周期宜为每季度一次。根据监测结果,对需要进行保养维修的技术与装置进行维护。11.2.4 其他 11.2.4.1 宜配置维护管理工人进行垃圾清理和植物收割补种等日常的管理。11.2.4.2 宜每月定期巡查排水系统生态净化技术设施。11.2.4.3 宜加强宣传教育,设置宣传标志牌。T/JSSL 0004-2022 9 附录A(资料性)基础调研资料 A.1 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内容及要求见表A.1。表A.1 资料收集内容及要求 资料类型 资料内容 资料要求 气象 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蒸发量、光照、常年主导风向等 近 10 年 水文 排水沟道和排水容泄区的水位、流量、水

36、质等 近 10 年 土地利用 草地、农业用地(包括水田、旱地、机耕路等)、水域(包括排水沟道、湿地和排水容泄区等)等的分布和面积、土壤特性和地质条件等 近 5 年 农业生产 农作物种类、种植面积、亩均产量;农田水利设施条件及灌排方式;肥料、农药施用情况等 近 5 年 基础图件 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地形图、水系图、土壤图、发展规划图等 最新版 A.2 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内容及要求见表A.2。表A.2 现场调查内容及要求 调查类型 调查内容 农田沟道 对区域农田排水沟道的类型、规模、数量和分布开展调查分析,掌握排水沟道断面形状、材质、水量、流向、排水口位置等 污染源 主要包括农田肥料(化肥

37、和有机肥)和农药施肥情况,耕作播种方式,排水沟道、湿地及排水容泄区等水域的水质特征、污染物种类和浓度等 生态与资源 了解区域生物物种组成、分布、数量,分析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群落特征等 T/JSSL 0004-2022 10 附录B(资料性)水生植物种植推荐 表 B.1 列出了农田排水系统生态净化技术常用植物种类。表B.1 生态净化技术常用植物种类 类型 挺水植物 芦苇 Phragmiles australis(Cav.)Trin.ex Steud.、香蒲(Typha orientalis C.Presl)、灯心草(Juncus effusus L.)、金钱蒲(Acorus gramineus S

38、oland.)、风车草(Cyperus inrvolucralus Rottb.)、美人蕉(Canma indica L.)、再力花(Thalia dealbala)、菰Zizania lalifolia(Griseb.)Turcz.exStapf、水芹Oenanthe jaruanica(Blume)DC.、梭鱼草(Pontederia cordala L.)、野天胡荽(Hydrocolyle rvulgaris L.)、泽泻(Alisma.planlagor aquatica L.)、鸢尾(Iris lectorum Maxim.)、马蹄莲 Zantedeschia aethiopica(

39、L.)Spreng.等 浮水植物 浮萍(Lemma minor L.)、睡莲(Nym phaea lelragona Georgi)、芡实(Euryale feror Salisb.ex DC)、槐叶萍 Salvinia natans(I.)All.、欧菱(Trapa bispinosa Roxb.)等 沉水植物 苦草Vallisneria nalans(Lour.)H.Hara、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大茨藻(Najas marina I.)、石龙尾L.imnophila sessiliflora(Vahl)Blume、眼子菜(Potamogeton distinctus A Benn.)、金鱼藻(Ceruloph yllumdemersum L.)、黑藻 Hydrilla verticillala(L.f.)Royle等 注:生态净化技术选用水生植物种类包括但不限于表B.1中推荐的物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料 > 行业标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