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西省广丰县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预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江西省广丰县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点睛提升预测题.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诗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二十里铺(p)送过柳林铺迎。B树梢(sho)树枝树根根。C羊羔(go)羔吃奶眼望着妈。D脑畔(pn)上还响着脚步声。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授予实验特地显微镜B测量支配细至一帆风顺C检讨遵照缅怀齐家治国D突破关键栽种袖手旁观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每当灾难来临的时候,广大官兵总是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冲锋在前,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B5000多年连绵不断、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C在2020年春晚中,当看到黄晓明等人演出的小品机场姐妹花时,全家人都忍
3、俊不禁地笑起来。D春天已经由远及近向我们走来,希望也在每一个人心中潜滋暗长。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表决、推举、讨论等一系列程序,出席职工代表大会的人选顺利产生。B即将召开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增设了围棋、攀岩、龙舟等深受群众喜爱的体育项目。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D随着“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科技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古诗文默写。(1)参差荇菜,左右芼之。_,_。(关雎)(2)微君之故,_?(式微)(3)_,悠悠我思。(子衿)(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隐喻想出来做官却没有途径的
4、诗句是:_,_。(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一扫离别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力量的诗句是:_,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桃花源记,完成后面小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B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5、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才通人指通豫南通情达理融会贯通B不复出焉既出,得其船出则无敌国处患者出其不意C便舍船太丘舍去锲而不舍舍生忘死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眈眈相向所向披靡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翻译:黄发的老人和垂下头发的小孩,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理解:住在桃花源里,人们主要是因为环境优美、生活富足而心情舒畅,这也是陶渊明所向往的田园生活。B遂
6、与外人间隔。翻译:于是桃花源中的人们就同外界的人断绝了来往。理解:桃花源之所以与世隔绝,是因为桃花源人的祖先为躲避战乱来到这里后,就再也没有出去过。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翻译:到了郡城武陵,渔人去拜见了太守,报告了自己的这番经历。理解: 渔人希望太守能派人探个究竟,所以向太守报告了自己发现桃花源的经过,以及村中的生活情状。3上文和下面二则链接材料描绘的都是人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请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上文和以下二则材料中的理想社会各有怎样的特点。【链接材料一】故至德之世,山无蹊隧,泽无舟梁;万物群生,连属其乡;禽兽成群,草木遂长。是故禽兽可系羁而游,鸟鹊之巢
7、可攀援而窥。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节选自庄子马蹄)【链接材料二】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节选自礼记礼运)注:蹊隧小径和穴道。连属其乡指居所相连。羁拴住。同混同。族聚集。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理解凝望红海滩早听说在双台河的入海口处,每当海潮退去之后,会出现一片奇异的景观红海滩,只是很长一段时间,我并没有去理会。印象的底版中,它似乎只是近于夕阳之中的枫林或经霜之后的西山红叶吧。然而几年前,当我真的与红海滩晤面时才如梦方醒A蓝湛蓝的天幕
8、之下,那片坦荡无垠的玫瑰红,红得那么娇艳,那么剔透,那么珠光闪烁。放眼望去,那红还无休止地向着天边和大海延仲着。这生命之血的红啊,红出一种燃烧之美、青春之美、生命之美。刹那间,说不清我的心是收缩了还是放开了,我仿佛变得很小很小,像是变成了海滩嫣红之中的一个点,又仿佛变得很大很大,大到张开双臂就可将茫茫的红海滩拥抱。自从去了一次红海滩,冥冥之中似乎总有一种声音在耳畔滚动,它从遥远的天边注汪入我的灵魂深处 这是来自大自然的声息,是天籁之声,还是红海滩的呼唤?我曾向从事海洋科研的专家咨询过红海滩的成因,那是在海滩上大面积生长的一种植物,叫碱蓬草,经过含有大量盐分的海水日复一日地浸泡,才逐步变红的。在
9、其他一些含碱量较大的地方,也零星生长有这种植物,只是没有形成这样大的规模又没有海潮浸泡的机遇,才没有形成这样的景观。B我也曾仔细地观察过这纤细的小草,它的根扎得并不很深,但须根极多,密密麻麻地紧紧抓住海滩的泥土,这样,大海无论是惊涛拍岸还是轻柔地摩挲,它都会紧贴在那里,待海潮退去后,继续从容娴静地显露出它的殷红。我还知道了这种植物既可食用,又可药用,20世纪60年代国家经济困难时期,这碱蓬草不知拯救过多少人的性命呢!从此,我不再流连那夕阳下的枫林,也疏淡了那西山的红叶,每有机会,便到海边,凝望那一望无际的玫瑰红。经人指点我还惊喜地发现,不仅仅在水陆边缘有这诱人的景观,乘船出海,在双台河口与渤海
10、湾间的潮间带上,也有大面积的嫣红。在那望不到尽头的嫣红之中,常有一条条纤细的小河,泛着金鳞汩汩流淌,恰似少女俊美的两道蛾眉,更烘托出整个脸部俊美的轮廓。C这一望无际的空旷之中没有花香,没有鸟语,只有点缀其间的簇簇芦苇在秋风之中诉说着它们苍凉的妩媚,就连不时掠空飞过的鸥鸟也是静静的,不出声响。极远处的海面,有三三两两的帆影缓缓驶过。与红海滩对峙的是海浪,它们喷着泡沫,绽放着朵朵银花。这一切,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人间自然坦荡的情愫铺就而成,钟灵毓秀,风物绝顶。静静地站在它的前面,做作、矫揉、压力、限制和虚荣都会化为乌有,人变得更有生气与活力。人,更像一个人了。感谢博大精深的大海。亿万斯年,大海创造
11、了无数奇迹,就连人类也是从大海中走来的。大海是历史的化身,力量的象征,是美的创造者。面对碧沉沉的大海和横无际涯的红海滩,我陡生负疚之感。在烦躁的城市喧嚣和高楼林立的“人化自然”中,红海滩啊,你给人以千金难买的心灵抚慰!我们该怎样回报呢?在熙熙利来、攘攘利往的世界里,也会有人对它无所用心,他们对宁静之美、自然之美不屑一顾,是因为他们早已丧失了精神家园。他们是永远也不会具有这份自然坦荡的心境的。1作者先说自己仿佛变得“很小很小”,后又说“很大很大”,前后矛盾吗?你是怎样理解的?2作者在第自然段中说,红海滩在“印象的底版中,它似乎只是近于夕阳之中的枫林或经霜之后的西山红叶”,但第自然段又说“不再流连
12、那夕阳下的枫林,也疏淡了那西山的红叶”,为什么?请根据文意简要回答。3第自然段末尾说“人,更像一个人了”,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4本文语言形象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请从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中任选两句加以赏析(可从语言特点、表现手法、表达作用等方面作答)选( ),赏析: _选( ),赏析: _5本文的作者对那一望无际的红海滩情有独钟,感慨良深。你认为他从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你从中得到什么启迪?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请简要分析“与君离别意,同是宦
13、游人”在全诗中的作用。2有人评价本诗“意境旷达,一洗悲凉凄怆之气”,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六、语言表达(共10分)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弗食弗:_(2)虽有至道至道:_(3)教然后知困困:_(4)然后能自反也自反:_(5)学学半学:_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站点,既是匆匆而过的栖息处,也是暂时的落脚点;既是旧行旅的终点,又是新行程的起点人生就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的站点组成了一个人生命的完整链条。以上文字给了你什么联想或感悟?请以“每个站点都有风景”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定立意;符合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