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云南省丽江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分提分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云南省丽江市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末高分提分题.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姓名 :_学号 :_班级 :_学校 :_密封线密封线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共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24分)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2分,每小题的每一个填空均只能
2、填一个选项,填错,多填均不得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都正确的是()A踌躇(chu)赋闲(f)簌簌(s)差使(ch)B交卸(xi)奔丧(sng)狼藉(j)拣定(jin)C典质(zh)妥帖(ti)举箸(zh)行李(xng)D栅栏(zh)游逛(gung)蹒跚(shn)颓唐(tu)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差使避邪蹬堂入室祸不单行B星辰谋面连绵不断夷为平地C遵循露出触目伤怀张目接舌D渴望稳定一事无成深受讫害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但是互联网时代,汉字却陷入有声无形的窘境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对智力的开发
3、有巨大作用;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任何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ABCD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B中国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C欣赏对联,可以增长人文知识和风俗人情,享受审美乐趣,陶冶情操。D调查表明,我国有近百分之九十左右的青少年认为“诚实守信”是优秀的传统美德。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6分)三、默写(共6分)5、根据课文内容默写。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以对比的手法写作者心情变化的语句是:_。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用比喻手法写月
4、光的语句是:_。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由景物推及人情语句是:_。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愚公移山一文,完成下面小题。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
5、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惩:惩罚B杂然相许许:赞同C叩石垦壤叩:敲,打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通达,这里指改变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C甚矣,汝之不惠D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3下列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6、()A故事交代太行、王屋二山的占地面积、高度,体现了愚公移山面临的巨大困难。B文章写妻子和智叟都嘲笑并且阻止愚公,是为了反衬出愚公移山的坚定决心。C文章以“智叟”来称呼鼠目寸光、自以为是的老头,反差强烈,极具讽刺意味。D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四、现代文阅读(共10分)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回忆我母亲(节选)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母亲一
7、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
8、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
9、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1选文第段采用了怎样的记
10、叙手法?有什么作用?2品析下面加点词的表达效果。(1)我就悄悄地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2)母亲那种勤劳简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3选文第段主要写“我”的事情,这是否偏离“回忆我的母亲”这个主题?请说明理由。4选文表现了母亲的哪些优秀品质?五、诗歌鉴赏(共5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本诗颔联中“随”和“入”的妙处。2本诗尾联是否是写为朋友送行?这一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六、语言表达(共10分)指出下列各句所使用的说明方法。(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2)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七、作文(共40分)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和谐”有和睦协调的意思,和谐就是美。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的价值观,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念。人与人的和谐需要诸多美好的品德来构建,生活中的和谐之美无处不在。人们的心灵因和谐而美丽,人们的生活因和谐而幸福!请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