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北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晋北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晋北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摘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晋北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调查,研究和分析了当前本地区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建议和对策,本研究结果对国内其他同类地区也具有借鉴意义。关键词:晋北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对策一、引言信息化已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趋势,信息网络作为信息的主要载体,以其特有的即时满足性、跨越时空性等优势架构了独特的科技文化景观,对教育构成巨大影响。1因此,为适应时代的进步,加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显得尤为重要。但通过我们对晋北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情况的调查分析,发现目前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已影响到信息技术教育的正常开展。二、晋北地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2007年我们通过问卷法和走访法对晋北地区的大同市、朔州市市区的40多所小学和20多所中学以及辖区内的十三个县区的50多所中小学校进行了调查,主要侧重于计算机及多媒体设备拥有情况、校园网及校校通的建设情况以及师资水平等方面。1.计算机及多媒体设备拥有情况(1)生均计算机拥有率仍较低,达到教育部201要求的不足40%,特别是县区生均计算机拥有率一般都小于401,达标的很少。调查中我们还发现,除城区的学校外,其他学校的计算机配置整体较低,部分乡镇学校使用的是当地高校捐赠的已淘汰的旧设备,甚至有个
3、别农村学校仍在使用486产品,设备的更新急待解决。(2)除乡镇小学外,多媒体设备整体拥有率较高,但层次较低。调查中我们发现,城区中小学普遍建有功能完善的多媒体教室,配有价格昂贵的数字投影仪;但县区学校,特别是乡镇学校即使有多媒体教室,往往也只有老式幻灯机、电视机和VCD设备等,缺少现代的数字化设备,层次较低。2.校园网及校校通建设情况校园网及校校通整体建设较差(如图2),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城区范围内中学校园网的建设较好,特别是省市重点中学,40%的学校校园网的建设较为完善,校校通一期工程基本完毕;但包括城区小学在内的其他学校建设情况较差,尽管按教育部的要求,除乡镇学校外,校校通工程在大多数学校
4、基本实施,但校园网的全面建设在许多学校没有开展,这种状况与信息网络的飞速发展和信息化社会极不相称。3.师资水平从图3中可以看出,全区信息技术教师学历按教育部要求基本达标,特别是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师基本达到了本科学历,少数省、市重点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师拥有研究生学历;大部分乡镇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的学历仅限于中专和大专。但调查中还发现,第一学历为中专、大专的教师通过自考、教师培训等方式获得大专或本科学历的占50%以上,真正计算机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不到40%,个别学校没有专职的信息技术教师,由其他学科教师甚至办公室打字员兼职。由于专业知识的匮乏,教师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教育方法,因此培
5、养和提高信息技术教师的师资水平已是刻不容缓。三、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通过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县区级及以上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平台基本完善,实际调查中也发现,各中小学按照教育部2000年11月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和2003年2月颁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审定稿),大多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但不容忽视的一个问题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学校的信息技术课流于形式,特别是部分县区及乡镇学校,信息技术课就是为应付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检查而开设的,并没有真正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把该课程落在实处。主要问题如下:(1)地区发展不平衡,信息技术教育水平低。由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设施、师资队伍
6、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再加上人们思维及认识上的差异,导致了信息技术教育也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别:城区好于县区,县区好于乡镇;而且在同一地区也存在差异:中学好于小学,重点学校好于非重点,但总体而言,信息技术教育水平较低,主要体现在:第一,信息技术教育受传统学科教育的影响,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对新课标中提到的信息素养2的培养较少;第二,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特别是县区及乡镇学校由于办学经费及意识等原因,设备经费投入不足,已制约了信息技术教育向更高层次迈进;第三,通过对当地高校大学一年级部分学生的调查,接触过计算机并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不足60%,有些农村的学生甚至于从来没接触过计算机,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学
7、生信息技术水平较低。(2)思想上认识不足,信息技术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据我们对晋北地区的信息技术教育情况调查,由于初考不考、中考不考、高考不考,大多数学校甚至包括一些省市重点学校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都极低,在以升学率作为唯一考核标准的前提下,信息技术课处于一种尴尬的“三不管”状态:教育主管部门不监控,学校领导不重视,教师、学生不用心,一到考试周期,信息技术教学实际上“名存实亡”。随着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及新课标改革初步完成,许多中小学校也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但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及教师本身的意识均以中考、高考为主线,因此,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这种形式化现象难以改观,难以真正实现培养
8、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目的。(3)教师素质整体偏低,专业教师匮乏。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及时地收集、组织、管理、运用信息资源,能够通过网络与学生或其监护人进行交流。他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知识,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实际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学生形成信息技术的思维方式,并以此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但由于本学科教师整体素质较低,客观上制约了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由于学科地位也导致本学科教师往往不受重视,缺少外出进修、培训、教学及学术交流的机会,甚至职称评定上也通常比语文、数学等
9、“主课”教师晚上几年,因此相比其它考试学科,信息技术教师普遍存在“三低”现象:学历偏低、职称偏低(据我们调查本地区信息技术教师高级职称比例不超过5%)、业务水平偏低。(4)教学方法单一,教学内容缺乏新意。在对本地区的调查过程中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仍采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手段单一,教学课件制作水平较低,缺乏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元素;更有部分学校教师将信息技术教育简单化为“计算机上机”,而且对教学过程疏于管理,学生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教学效果无从谈起。在教学内容上,也以课本为主线,忽略了信息技术学科本身“日新月异”的特点,教学内容与现实差距较大,根本引不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小学、初中、高中的教材都从计算机基础知识讲起,存在大量重复内容,没有针对不同年级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再加上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标准和较为健全的考核制度,客观上对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