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doc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83071697 上传时间:2023-03-28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70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2023年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中生物选修1和选修3全套教学案全册.doc(8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专题1基因工程一、 教学目的规定知识方面1.简述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进步催生了基因工程。2.简述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3.举例说出基因工程的应用。4.简述蛋白质工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 关注基因工程的发展。2. 认同基因工程的应用促进生产力的提高。能力方面1.运用所学DNA重组技术的知识,模拟制作重组DNA模型。2.尝试运用基因工程原理,提出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方案。3.通过讨论、进展追踪等活动,提高收集资料、解决资料、撰写专题综述报告的能力。基因工程属于生物科技前沿的内容,这一专题的教学,一方面要考虑基础性。高中阶段的教学不是培养专家,而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因此,着力点应瞄准对学生

2、的发展起主线作用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上。忽视了这一点,而一味追求知识的深和透,就会本末倒置,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本专题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提高。违反了渐进性,易使学生认为“基因工程难学”而产生“危乎高哉”的想法,望而却步。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生活阅历,尽量紧密联系必修课中的基础知识,一步步引领学生登上这一科技前沿的舞台,学生们才会心驰神往地投入到学习中来。在学习本专题内容时,不能忽视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结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习的动力,要运用国际上重大科技成果的素材,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奋发图强的紧迫感;运用国内重大科技成果的素材,培

3、养他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从而唤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二、 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一)教学内容的特点本专题的内容由题图、科技探索之路和四节内容构成。题图为学习者创设了一个意境。沃森和克里克对DNA双螺旋结构的重大发现和随后的技术创新孕育了基因工程。在复制的DNA双螺旋结构上展示的转基因工程菌、牛、羊、鱼、番茄、甜椒、牵牛等,代表了基因工程在三个重要方面的研究成果:转基因微生物、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植物。在上述画面的基础上,点出基因工程的主题:“基因工程是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发明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此题图不仅

4、寓意深刻,且十分生动。科技探索之路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基因工程是正文的前奏曲。没有基础理论的研究成果,没有技术方面的创新发明,基因工程不也许诞生,也不也许迅速崛起。其内容分两部分:一部分介绍基础理论研究成果,一部分介绍在技术层面上发明的各种操作手段。编者精选这些最重要的成果,其目的是使学生从科技史实中,感悟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不竭动力。专题1基因工程本专题参考学时为7课时,其中第一节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2课时;第二节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2课时;第三节基因工程的应用2课时;第四节蛋白质工程的崛起1课时。对本专题的特点分析如下。1.纵观全章内容折射创新与发展的光辉纵观本章科技探索之路和

5、四节内容,鲜明揭示出理论创新、技术进步是促进基因工程问世和迅猛发展的主导因素。例如,在科技探索之路中,有关基础理论研究,相关操作工具的发现,催生了基因工程。在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中,PCR基因扩增技术的发明,又将基因工程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由于基因导入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使基因工程技术在微生物、植物、动物领域硕果累累。在基因工程的应用中,不仅可以看到转基因技术在微生物、植物、动物中的应用,并且看到这项技术已经发展到基因工程药物治疗、基因治疗等医药卫生领域。在蛋白质工程的崛起中,描述基因工程虽然硕果累累,但仍满足不了日益发展的生活、生产的更多规定,从而崛起了第二代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基因工程从

6、诞生到现在,时间虽短,但涉及的内容已折射出人类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寻求发展的精神光辉。2.透视字里行间体现“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思想在科技探索之路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基因工程中,以精选的史实,说明了科学和技术的关系。在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又一次说明科学和技术是一对孪生兄弟。在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中,目的基因获取等一系列环节,把社会需求、基础理论和先进技术融合在一起。在基因工程的应用中,社会的需求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基因工程的迅猛发展,促进了社会的不断进步。而蛋白质工程的崛起一节说明,社会的更高需求召唤着科学、技术的再创新第二代基因工程的

7、崛起。3.感悟呈现方式体现“简约、形象、诱思”原则由于基因工程内容上的“高”与“新”,解决不好,会提高学习难度,令学生视高科技为畏途,致使教学流于形式,为此,教材的编写采用简化手法,化复杂为简约。在科技探索之路中,摘其基础理论和技术创新中重要内容呈现给学生,在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中摘其基本工具介绍给学生。在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和基因工程的应用中,呈现主干,割舍枝杈,将非主干内容以资料卡、拓展视野等方法呈现,做到有主有次。对于基因工程,学生接触得少,为此,教学内容的另一种呈现方式是形象化。在文字描述感到抽象时,课文中都配以插图,力争图文并茂。对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名词、概念,通过打比方,使其“

8、形象化”。例如,基因文库中把基因组文库比作国家图书馆,而把cDNA文库比作某市图书馆,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简约”和“形象”不是为了减少学生智力参与的力度,恰恰相反,“简约”给学生留有了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形象”为学生左右脑协同思考创设了情境。为此,在本章教学内容中,结合图文,都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问题,诱导学生思考,从而把学习的注意力,从简朴的死记硬背引导到分析、批判、创新等有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上来。例如,在模拟制作中,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特定限制酶的功能、DNA连接酶的作用位点。又如,在学习限制酶时,提出“限制酶在原核生物中的作用”的问题,是为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从而为进

9、一步理解限制酶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打开思绪。(二)教学内容的结构科技探索之路基础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基因工程三、 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媒体都有基因工程技术的介绍。高中学生已经或多或少了解一些基因工程的内容,知道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可在鲤鱼中表达,使鲤鱼生长迅速;知道寒冷水域中鱼的抗寒基因可在植物中表达,从而哺育出抗寒性能高的植物由于基因工程的诞生,实现了在微生物、动物、植物之间的基因交流,人类以前不能实现的种种奇思妙想将变为现实。在现实生活中,转基因生物也来到了人们的身边:超市中摆放着转基因大豆榨出的油;大田里种植了转基因的抗虫棉;药品商店出售着转基因微生物生产的胰岛素可以说,以

10、上内容都是学生学习新知识可联系的经验。尚有一些必修课中学习过的知识可作为学习新知识的铺垫。在学习限制酶与DNA连接酶时,可与必修本中有关DNA结构的知识紧密联系。有了DNA结构的基础知识,才干较好地理解这两种酶的功能。在学习目的基因检测时,可与必修本中DNA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联系。这样学生才干理解,为什么要在三个层次上检测:检测转基因生物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mRNA;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在学习基因组文库时,可联系必修本中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内容,从而获得一些感性结识。而在学习cDNA文库时,联系DNA转录的有关知识:获得mRNA后,以它为模板,反转录则可获一条DN

11、A单链,再以单链为模板合成双链DNA。在学习PCR扩增技术时,可联系必修本中的DNA复制的内容。在学习基因工程的应用一节时,应鼓励学生积极联系本地生产、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用基因工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四、 与其他专题的联系本专题多数内容都与其他专题有紧密的联系。关于转基因生物,在学习技术知识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专题。胚胎工程中有关胚胎移植技术的内容,可使学生对哺育转基因动物有更加透彻的理解。细胞工程中介绍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是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哺育转基因植物的重要环节。此外,学习本专题内容时,密切关注生态工程专题中呈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思考运用基因工

12、程的方法,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中常规技术难以解决的问题。1.1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一、 教学目的1.简述DNA重组技术所需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2.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2.教学难点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有的条件。三、 教学过程1.设立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学习新知识。本节内容重要是介绍DNA重组技术的三种基本工具及其作用。假如我们采用直白、平淡的方式介绍,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应当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诱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动他们思想的闸门。限制酶“

13、分子手术刀”,重要是介绍限制酶的作用,切割后产生的结果。可在进入这部分内容学习时,设立学生关心的问题“限制酶从哪里寻找”,诱导学生联想从前学过的内容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进而结识细菌等单细胞生物容易受到自然界外源DNA的入侵。那么这类原核生物之所以长期进化而不绝灭,有何保护机制?进而诱导学生产生“也许是有什么酶来切割外源DNA,而使之失效,达成保护自身的目的”。这样就将书中直白的“这类酶重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写法,变成了一个自主探索的思想活动。DNA连接酶DNA片段的“分子缝合针”,写得比较简洁。我们可以从原有的知识出发,诱发学生思考,达成辨析、明理的作用。要想连接被切割开的DNA

14、,学生根据从前学过的知识,第一反映就想到“DNA聚合酶”。学生这种想法的产生是很自然的。但事实上并不能用这种酶进行DNA片段的连接。应引领学生分析DNA聚合酶与DNA连接酶的不同作用,从而达成更深层次结识DNA连接酶的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分子运送车”的学习内容,提到作为载体必需的四个条件。教学不能仅仅着眼于让学生记住这几个条件,而应当通过诱导思考,明确为什么要有这四个条件才干充当载体。2.让抽象的语言在直观的插图中找到注释,在实际动手中形成对的结识。语言文字具有抽象、概括的特点;插图等信息媒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容易被感知和理解,但抽象、概括功能差。要想真正理解本节语言文字中的含

15、义,必须将抽象的语言文字与形象的插图等非语言信息媒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这样学生一时琢磨不透的抽象语言,就能在具体、直观的插图中找到注解。抽象的黏性末端、平末端的叙述以及磷酸二酯键的部位,与直观的插图协同运用,可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切割或连接部位,理解“黏性”的内涵。DNA连接酶是“缝合”磷酸二酯键的,在重组DNA过程中到底体现在何处,结合插图会易于理解。紧密结合质粒载体结构的模式图教学,也将使学生对构建载体条件的有关内容变得容易理解。在模拟制作DNA重组模型时,单纯动手剪纸板只能算是手工劳动,而模拟制作是富含科学内涵的动手过程。当拿来剪刀时,一方面意识到这是一把EcoRI的特异剪刀,应

16、去寻找G AATTC的碱基序列,然后从G和A之间剪开。当拿来不干胶时,意识到只能黏连磷酸二酯键处,而不能去黏连碱基对处。当出现模拟制作失误时,也要想想,这在真实情况下也许是什么因素所致。3.引导学生从基因工程的整体思考问题,解决本节教学难点。本节的难点是对载体必须具有条件的分析。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就事论事的做法不能奏效。只有将这局部的内容整合到整个基因工程的设计过程中才干理解。例如,我们选用从霍乱弧菌中的质粒来做载体,结合基因工程的实际目的来想:谁敢用它来做受体细胞的载体?显然人们对分离出的基因产物运用后果有顾虑,从而认清载体必须对细胞无害。当然这里重要考虑载体不能有害于受体细胞,影响其生命活

17、动的正常进行。又如,载体上没有标记基因,我们用肉眼又看不到载体是否真正进入,那么如何鉴定?因此只有真正想到实际工作中这方面的困难,才会明白预先为什么要选具有标记基因的载体。再如,没有一个和多个切割位点,就不能进行DNA的重组。重组DNA不能复制,就也许丢失。所以要引导学生,将一个个的问题置于整体过程中考虑,这样才干理解局部的做法是为了实现整体的目的。1.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一、 教学目的1.简述基因工程原理及基本操作程序。2.尝试设计某一转基因生物的研制过程。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四个环节。2.教学难点(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目的基因。(2)运用PCR技术扩增

18、目的基因。三、 教学过程本节是基因工程专题的核心,上承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一节,下接基因工程的应用。本节教学难点多,学生学习有一定的困难,因此采用化整为零、各个击破的教学过程。1.加强预习环节,先解决为什么要分四个环节的问题,然后解决每一环节的技术方法问题。为了突破难点及培养自学能力,在上节课结束时,可布置学生预习本节内容。在上新课时,一方面解决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为什么要分四个环节,即分析每一环节的必要性。为什么要有“目的基因的获取”这一步?引导学生看本专题题图中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等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发明

19、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可以说这既是概念,也是原理。这里所说的“更符合人们需要”,就是目的,那么更符合人们需要的那个基因就是目的基因了。有了目的基因,我们才干赋予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特性。为什么要有“表达载体的构建”这一步?单独的DNA片段目的基因是不能稳定遗传的。课文中谈到构建表达载体的目的是为了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给下一代,同时使目的基因能表达和发挥作用。为什么要有“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这一步?教材指出具有目的基因的表达载体只有进入受体细胞,并且维持稳定和表达,才干实现一种生物的基因在另一种生物中的转化。为什么要有“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0、这一步?这是由于目的基因是否真正插入受体细胞的DNA中,是否可以在受体细胞中稳定遗传和对的表达,只有通过检测、鉴定才干得知。在解决上述为什么基因工程操作程序分四个环节的基础上,进入每一程序的有关技术和方法的学习。2.加强教学媒体的运用,解决每一程序中的技术难点。在各个操作程序中都有一些技术和方法层面上的难点不好理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拦路虎。形象化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好办法。例如,在目的基因获取的常用方法中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得目的基因”的说法。尽管课文中运用了比方的方法,但语言文字仍显抽象。应尽也许在教学中编制软件、绘制投影片或运用挂图来解决这一难点。让学生了解有了基因文库,就可随时从中提取所需要

21、的目的基因,引入受体细胞使之表达。而有关PCR扩增技术,则可结合书中插图,明示出文字中概括出的变性、退火、延伸、多次反复等四个过程。又如,在学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方法时,可结合插图,说明插入必要的元件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的位置及其作用。再如,学习目的基因导入方法时,可借用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农杆菌转化法以及相关的图,讲清具体方法。攻破一点后,再扩展到其他导入方法。3.通过设计某一转基因生物,将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有机地串联起来。本节学习的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和方法是对转基因植物、动物、微生物的概括。假如在本课将要结束时,做个练习,带领学生结合设计某一转基因生物的具体过程,可

22、将基因工程操作程序有机地串起来,从而加深对这一程序的结识。例如,烟草是人类健康的“杀手”。假如让它生产出人类需要的药物蛋白,应如何操作?通过这一实例引导学生结合目的基因从何而来,表达载体如何构建,如何导入烟草,如何检测药物蛋白产生与否等问题加以设计。可加深学生对基因工程原理的理解。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方法,让学生通过互相比较,互相借鉴,达成互相学习的目的。学生在课下还可查阅科学杂志等参考读物,了解科学家成功的做法。1.3基因工程的应用一、 教学目的1.举例说出基因工程应用及取得的丰硕成果。2.关注基因工程的进展。3.认同基因工程的应用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基因工程在农业

23、和医疗等方面的应用。2.教学难点基因治疗。三、教学过程1.加强收集信息和解决信息环节的指导。基因工程的应用是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的一个必然结果。假如本节只作为成果的学习,那么就显得思维力度局限性了。为此,加强指导学生收集和解决信息这一环节。具体做法如下:无论是学习转基因植物方面的应用,还是学习转基因动物方面的应用,乃至转基因工程菌生产药物方面的应用,一方面必须寻找目的基因。可运用下表,指导学生整理课本中提供的信息,填写此表。这样做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增强了他们分析和解决信息的能力。表 转基因生物与目的基因的关系转基因生物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从何来抗虫棉Bt毒蛋白基因苏云金芽孢杆菌抗真菌立

24、枯丝核菌的烟草几丁质酶基因和抗毒素合成基因抗盐碱和干旱作物调节细胞渗透压的基因耐寒的番茄抗冻蛋白基因鱼抗除草剂大豆抗除草剂基因增强甜味的水果减少乳糖的奶牛甜味基因肠乳糖酶基因生产胰岛素的工程菌人胰岛素基因人指导学生提高解决信息的能力,还可以体现在对教材内容的重组上。例如,我们可以解决当前世界上存在的重大问题作为主题,如以解决“粮食”、“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攻克不治之症”等问题作为主题,让学生将课文中的知识或学生知道的课外的基因工程应用方面的知识进行重组。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信息的能力,还会使学生感悟到肩负的社会责任,从而激发用科学技术报效祖国的志向。2.课文中的一些难点,采用小

25、组讨论,师生共同归纳的方法学习。课文中有几处是学生学习感爱好的知识,但文字说明不多,学生学习有一定难度。例如 “什么叫乳腺生物反映器”、 “什么叫工程菌”、 “什么是基因治疗” 等。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讨论,加深用已有知识结识新事物的能力。学生想不到的地方,可由师生共同归纳。例如,学习乳腺生物反映器时,学生提出“给我们讲讲乳腺生物反映器究竟是怎么回事”。这时可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讨论。(1)用动物乳腺作为反映器,生产高价值的蛋白质(如教材中列举的血清白蛋白、抗凝血酶等)比工厂化生产的优越之处有哪些?(2)用基因工程技术实现动物乳腺生物反映器的操作过程是如何的?第一个问题,既可以解决乳腺生物反

26、映器的优越性问题,并且显示了社会需求是乳腺生物反映器这一创新成果产生的动力。学生在充足讨论和发表观点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出乳腺生物反映器的优点:产量高;质量好;成本低;易提取。第二个问题,用基因工程技术实现动物乳腺生物反映器的操作过程与转基因动物操作过程相同。而不同之处可由提出:为了将目的产品在奶中形成,需要使用乳腺组织中特异表达的启动子,要在编码目的蛋白质的基因序列前加上乳腺组织中特异表达的启动子构建成表达载体。操作过程大体归纳为:获取目的基因(例如血清白蛋白基因)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在血清白蛋白基因前加特异表达的启动子)显微注射导入哺乳动物受精卵中形成胚胎将胚胎送入母体动物发育成转基因动物

27、(只有在产下的雌性个体中,转入的基因才干表达)。关于工程菌的学习,也可结合基因工程操作程序,予以说明,并结合微生物生长和代谢的特点,说明工程菌生产药物的优越性。关于基因治疗,可结合课文中的具体实例,归纳出大体治疗过程。至于是否采用讨论方式,可根据课堂时间而定。假如时间紧,也可采用引导学习的方法。1.4蛋白质工程的崛起一、 教学目的1.举例说出蛋白质工程崛起的缘由。2.简述蛋白质工程的原理。3.尝试运用逆向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为什么要开展蛋白质工程的研究?(2)蛋白质工程的原理。2.教学难点蛋白质工程的原理。三、 教学过程1.采用“问题探究新问题再探究”的教

28、学模式。本节内容是基因工程的延伸和发展。由于蛋白质工程刚刚起步,学习内容较少。如何学得充实,又让学生悟出些终身学习的道理,采用“问题探究新问题再探究”的教学模式。新课一开始,可以带领学生回忆原有知识:要想让一种生物的性状在另一种生物中表达,在种内可以用常规杂交育种的办法实现,但要使有生殖隔离的种间生物实现基因交流,就显得力不从心了。基因工程的诞生,为克服这一远缘杂交的障碍问题,带来了新的希望。于是取得了丰硕成果:大肠杆菌为人类生产出了胰岛素,牛的乳腺生物反映器为人类制造出了蛋白质类药物,烟草植物体内具有了某种药物蛋白至此,人们也只是实现了世界上现有基因在转基因生物中的表达。但一个新问题出现了,

29、生物产生的天然蛋白质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它的结构、性能不能完全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为了加深这一点的结识,可调动学生从书中找实例(干扰素例子、工业用酶的例子)加以佐证。于是要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制造出目前从天然蛋白质中找不到的蛋白质。这样人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探索,蛋白质工程应运而生了。2.加强与已有知识的联系,用逆向思维的方法解决新问题。学生在必修课中已学习过中心法则及蛋白质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等知识。中心法则告诉我们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如图所示。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这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既然蛋白质的功能是由DNA决定的,那么要制造出新的蛋白质,就要改造DNA。所以蛋白质工程的原理应当是

30、中心法则的逆推。结合课本中插图,可以较明确地说明这一点。尚有两点教学需要说明。第一,蛋白质工程的诞生是有其理论与技术条件支撑的,正如课本中开头描述的,它是随着分子生物学、晶体学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而诞生的,也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的发展等因素有关(本书“前沿动态”中有简要介绍)。第二,说明蛋白质工程目前的现状:成功的例子不多,重要是由于蛋白质发挥其功能需要依赖于对的的空间结构,而科学家目前对大多数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了解很少。这样学习,可以使学生结识到科学探索之路的漫长、艰辛和永无止境。专题2细胞工程本专题教材分析一、 教学目的规定知识方面1.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体细胞杂交技术及其应

31、用。2.简述动物细胞培养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及其应用前景。3.举例说出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技术及其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体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2.讨论细胞工程技术的社会意义。3.认同细胞学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开发之间的关系。4.关注细胞工程研究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能力方面1.尝试进行植物组织培养。2.运用细胞的基础知识,分析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3.搜集有关细胞工程研究进展和应用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交流。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一)教学内容的特点本专题内容涉及两部分,即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其中植物细胞工程可用3课时教学,动物细胞工程可用3课时教学。本专题的题图是由三幅图合

32、成的:克隆羊多利的照片、细胞核移植和植物组织培养。题图的寓意是表白细胞工程是细胞水平上的操作,它涉及植物细胞工程和动物细胞工程等方面。在章引言中通过列举细胞工程的应用,把学生带进细胞工程的科技领域。科技探索之路细胞工程的发展历程,以图配文的形式介绍了细胞工程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结识到细胞工程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通过了一代代科学家执著地探索;科学与技术是互相促进的,科学理论要通过技术才干转化为生产力。第一节植物细胞工程涉及两小节: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和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第一小节,是让学生了解最基础的知识植物细胞工程基本原理和技术,第二小节是让学生了解它的实际应用。第一小节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

33、技术讲述了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等三方面内容,其中,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又是在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本小节的教材中,一方面用实例引出“花瓣是如何长成一株完整的植株的?植物的花瓣为什么能哺育出一株完整的植株?”等问题,由此导入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学习。由于学生在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中,已经学习过细胞的全能性及分化的知识,所以教材在此只简朴叙述了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细胞分化的实质。关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植物细胞工程中最基本的技术,教材中安排了“胡萝卜的组织培养”实验,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到细胞工程并不神秘,并且培养学生的动手

34、能力。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一方面是以一个实例“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提出问题:“科学家是如何得到此杂种植株的?” 接下来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了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基本过程、概念、已取得的进展和尚未解决的问题。旨在使学生认同科学是一个探究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科学奥秘的爱好。插入的旁栏“异想天开”旨在活跃学生的思维。第二小节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讲述了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作物新品种的哺育,以及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等三方面的内容。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中,教材选择了三个实例:微型繁殖、作物脱毒和神奇的人工种子。之所以一方面介绍了微型繁殖,由于它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在作物新品种的哺育中

35、,教材仅举了单倍体育种和突变体的运用两个实例。考虑到学生已了解单倍体、突变育种等基本知识,所以教材只对此部分内容做了简朴的介绍。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发酵工程相结合的一项新技术。教材先介绍了细胞产物的种类,再简要介绍人参皂甙的工厂化生产过程。为配合抗癌药物紫杉醇的生产的内容,教材以资料分析的形式介绍了我国红豆杉惨遭浩劫的例子,引导学生讨论植物组织培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方面的重要意义。第二节动物细胞工程涉及动物细胞的培养、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及克隆动物、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四部分内容。关于动物细胞的培养,教材用人造皮肤等实例引入主题,同时,配以人造皮肤的图片,以激发学生的爱好

36、,接着很自然地导入动物细胞培养的内容。教材一方面介绍了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接着以文字叙述、图片、小资料、讨论相结合的形式,介绍细胞培养过程及原理,最后又从学生已有的内环境知识出发,用提问的形式引出细胞培养的条件。对于细胞培养条件,教材用了较多的笔墨,其意图是细胞培养条件的讲述中蕴含了细胞培养的原理。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及克隆动物,既是动物细胞工程的重点内容,又是近几年来的热点问题,学生对它们有一定的了解,如何做到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呢?教材一方面解释了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的关系,随后简朴介绍了哺乳动物核移植技术的分类,接着用小字介绍核移植技术的发展简史,再将文字、流程图、思考、小资料、讨

37、论等多种形式结合,以我国的克隆牛为例,具体讲解了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过程,最后说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力图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科技史、科学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在“动物细胞融合”部分,由于考虑到其基本原理与植物的原生质体融合相同,方法也类似,所以只用简洁的文字介绍了动物细胞融合的概念、原理、方法、意义及应用,其间插入了小资料、细胞融合过程的示意图及小字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发展简史。既避免了反复,又突出了动物细胞融合的特点。单克隆抗体是动物细胞工程的新技术,也是本节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教材先由动物细胞融合的应用引入单克隆抗体,接着又从传统抗体生产存在的问题入手,引出单

38、克隆抗体的概念。随后又提出问题如何才干获得单克隆抗体?由此自然过渡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上。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用讲故事的形式,讲述了两位科学家对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过程,让学生结识到丰富的联系和想像在科学创新中具有重要作用。(二)教学内容的结构三、与学生经验的联系细胞工程看似微观、抽象,很难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其实不然。由于植物微型繁殖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生经常会从各种媒体上看到“试管苗”、“组培苗”的字眼。而克隆羊多利的诞生更使“克隆”这个生物学的专业术语,成为媒体屡屡出现的、已不用注解的名词。细胞工程是建立在对细胞结构、功能、生理等研究基础上的新技术,在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中,学生已学过动植物

39、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的分化和全能性;在必修模块遗传和进化中,学生已学过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在必修模块稳态与环境中,学生学习过人体内环境及免疫的知识,而这些都是学习本专题的知识基础。四、与其他专题的联系生物技术各个分支领域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工程中的技术是其他生物工程的基础。例如,细胞工程最重要和基础的技术是动植物细胞的培养技术,而基因工程中受体细胞的培养和筛选,胚胎工程中动物细胞的培养都需要细胞培养的技术。2.1植物细胞工程一、教学目的1. 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2. 列举植物细胞工程的实际应用。3. 尝试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二、教

40、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2)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3) 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2.教学难点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三、教学过程本节教材内容对学生来说,虽说在必修模块中学了一些细胞的知识,但仍然是一个新的领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可采用讲授为主结合讨论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如下。在细胞的全能性及细胞分化的实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一方面可用教材上的菊花图引入本节的标题,同时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植物的一个花瓣就可以哺育出完整的植株呢?以引入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细胞的全能性及分化。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和细胞分化这部分内容,由于学生在必修模块中学过,所以可

41、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再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按教材上的内容进行讲解。然后再通过“如何把植物的一个花瓣哺育成完整的植株”这个问题引入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问题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教材这部分的内容是通过实验“胡萝卜的组织培养”来进行讨论和总结的,应当尽量发明条件完毕这个实验。在不具有完毕该实验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参观组培实验室,或让学生观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录像片。同时结合教材的讨论题进行教学,还可再补充两个问题:(1)离体的器官、组织或细胞假如不进行脱分化解决,能否培养成完整植物体?(2)决定植物细胞脱分化、再分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植物繁殖的新途径的教学中,一方面可通过教材上

42、的番茄马铃薯实例引入,让学生思考20世纪60年代,一些科学家提出这样一个设想:让番茄与马铃薯杂交,哺育出地上结番茄果实,地下结马铃薯块茎的植物。假如要实现这一设想,你认为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这样一来一下子就把学生吸引到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上。随后让学生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概念,再根据此概念,结合学生原有的植物细胞结构特点、酶的特性及新学习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知识来回答下述问题:(1)要想让两个来自不同植物的体细胞融合在一起,碰到的第一个障碍是什么?(2)有没有一种温和的去细胞壁的方法?(3)假如两个来源不同的原生质体发生融合形成了杂种细胞,下一步该对此细胞做何种解决?(4)如

43、何将杂种细胞哺育成杂种植株?与学生一起讨论后,再按教材上的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流程图进行总结,重点讲解以下内容。 流程图中为了简化,仅画了一个马铃薯的原生质体与一个番茄的原生质体之间的融合,可真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是把许多马铃薯的原生质体和许多番茄的原生质体放在一起,让它们自由融合,再从中筛选出所需的杂种细胞。 由于不同种的细胞其细胞膜的特点不同样,如不作任何解决,把它们放在一起,让它们自然融合是不也许的,所以原生质体间的融合必须要人工诱导。最后要特别强调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意义,以及植物体细胞杂交已取得的进展和尚未解决的问题,使学生认同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科学奥秘的爱好及

44、敢于质疑的科学精神。在植物繁殖新途径的教学中,一方面可由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引入,让学生回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过程,思考运用这项技术能做哪些工作?再逐个讲解微型繁殖技术、作物脱毒及人工种子。微型繁殖技术的特点需从教材中提炼出来: 繁殖速度快;“高保真”(由于是无性繁殖); 不受自然生长季节的限制(由于在具有一定人工设施的室内生产)。 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其他应用,应当参照教材的思绪,先介绍生产实践中碰到的问题,说明社会生产的实际需要,再介绍科技人员是如何应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解决这些问题的。例如,关于在作物脱毒中的应用,应当先介绍长期进行无性繁殖的作物,易积累感染的病毒,导致产量减少,品质变

45、差,而植物的分生区一般不会感染病毒,用分生区的细胞进行组织培养,就能得到大量的脱毒苗。这样进行教学,一是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先进技术的应用价值,二是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三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的教学中,尽管此内容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另一方面的重要应用,但由于学生对此内容易于理解,所以可先让学生阅读教材,再结合资料分析,师生共同讨论资料分析中的讨论题。2.2动物细胞工程一、教学目的1.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及应用。2.简述通过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和应用前景。3.举例说出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的原理和应用。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

46、学重点(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条件。(2)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应用。2.教学难点(1) 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2)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三、教学过程有了第一节的基础,学生对本节内容易于理解。因此,本节教学采用讲授、自学、讨论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如下。在动物细胞培养的教学中,可把这部分内容归纳成三个问题:(1)为什么要进行动物细胞的培养?(2)什么是动物细胞的培养?(3)如何进行动物细胞的培养?第三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关于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可参照教材中的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示意图进行讲解,讲解中要注意区分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这两个

47、概念。对于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则要从学生已有的内环境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这个问题,以加深对培养条件的理解。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及克隆动物的教学中,可一方面让学生列举所知道的克隆动物,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随后可向学生提问:克隆动物的方法与植物组织培养同样吗?然后向学生说明目前动物体细胞克隆是通过核移植技术来实现的,以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关于核移植技术发展简史,可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过程,教材中选用了一个非常好的素材以诞生在我国的高产克隆奶牛为例,来说明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应充足运用和挖掘教材内容,带领学生一步步弄清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过程。对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可结合本节教材“思考与探究”中的有关问题,以及“拓展视野”中的有关克隆羊多利的早衰问题等,让学生讨论。在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教学中,可先启发学生回顾植物体细胞杂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