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精品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案例-精品文档.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教育案例案例一、案例介绍幼儿园小班李三岁刚过,脆弱敏感,特别好胜,脾气又有些急,一遇到问题总是先哭。积木一倒就哭,衣服鞋子穿不上也能急哭了,即使老师或者家长在他的旁边耐心指引他该怎么做,才能勉强解决问题,他也要哭上一小段时间,然后也不肯去实际动手去试,带着哭腔对我说:“妈妈(老师),我做不到,我做不好。”家长表示,“一看到他这样我特别难受,因为我也不是那种很能扛事很坚强的妈妈,但我都努力控制自己的低落情绪,鼓励他坚持,男子汉要坚强。一般他都拒绝,偶尔能重新动手,也是要推诿半天后,才不大情愿地试着解决并不难的小问题。”每次劝过孩子后,家长和老师都比他更沮丧,好像心里空一大块,更没底了。家长和老师
2、都表示很担心孩子的成长,他是男孩子,不希望他像个女孩子一样那么软弱,动不动就哭,遇见困难总是先选择逃避。二、案例分析通常有这种表现的孩子都有很大的天性原因: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期待很高,有明确要实现的目标,但气质中缺少更强的动力,疑虑重,怕失败,遇到一点挫折后,身心的压力感就很明显,所以才会遇到一点不顺利就哭起来。这种遇到挑战就爱哭的心理与行为在幼儿身上十分常见,家长不要过于担心,可以循序渐进加以引导,一定会有所改善。但这位学生家长的妈妈有表示自己的个性也不是很坚强,甚至也会被孩子的挫折感所感染,从而感觉到沮丧。这样的妈妈经历的事情较少,经验不够丰富,内在的能量往往释放不出来传递不到孩子心里,妈妈
3、越费力劝孩子,反倒越会让孩子感受到妈妈的虚弱和无助。与其说妈妈在支持鼓励孩子,不如说妈妈想让孩子的振作来带给自己更多的勇气和力量,父母对孩子缺乏力量的支持,只会显得更无力。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和父母一定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宝宝哭不是代表无能和放弃,而是在排解心理压力,同时也是追求成功想要获得能力的标志。他只是受到挫折后过于敏感,一时想要退缩,一时的退缩也不代表下一次不想尝试,孩子的生命活力本身很强大,恢复能力很强,他也在不断成长中,能力越来越强,办法也越来越多。建议老师以及父母在孩子遇到挑战就哭的时候,不要急于向孩子展示做事的规范,而是尝试着淡定地微笑地告诉他说:“宝宝肯定可以做到的,我们试一次好
4、吗?”然后,老师和父母可以把做的事情分成许多个步骤,让孩子只做其中的一小步,其余的都由老师或父母代替来完成,比如只让孩子拉一下衣服的拉链,下一次,再让他尝试如何把拉链头嵌入缝隙中,一点点地引导孩子。点滴浸润地指导,最适合遇到挑战爱哭的孩子。再有,平常生活中要多注意让他尝试着做些他感兴趣并有能力做的事,多积累能力和信心,遇到挑战时就指出他平时拍球、拼图等都很好,孩子也渐渐能更全面地评价自己,不因一时的失败而闷闷不乐。不管什么时候,孩子的依赖、沮丧都是暂时的假象,渴望体验和成长是真相,别因为孩子一时的挫折情绪影响到你,否则那才真的会影响孩子的勇气、独立性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哭是孩子心理情绪的一种外在
5、表现,宝贝每一次哭泣都有自己的理由。哭,是孩子心理情绪的一种外在表现,宝贝每一次哭泣都有自己的理由。如果父母和老师能发现其中的奥秘,就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哭有很多原因,比如有的孩子天生敏感、感情脆弱,对新环境适应能力差,遇到陌生的人或环境,内心不由自主地感到拘谨、不知所措,甚至恐惧。他们常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并用哭来宣泄。孩子的这种敏感气质可能与遗传有关。家人的过度保护、溺爱迁就也容易导致孩子爱哭,因为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受不了一丁点儿的委屈,遇事除了会哭,别无选择。也有的孩子,遇到事情不知所措,便以“哭”声告急。其实,他们是在寻求依赖,是害怕挫折、缺乏应变能力和自信心的表现。哭也是一
6、些孩子用来威胁成人、满足自己要求的一个“杀手锏”。起初,孩子只是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内心的失落和委屈,是情感的宣泄。可是,有的家长一看见孩子的眼泪心就软,立刻妥协,这就给孩子一种错觉,只要哭就可以得到一切。所以在“初战告捷”之后,宝宝就把“哭”作为实现自己目的的灵丹妙药了。三、辅导策略1、教师方面为孩子找个乐观的小伙伴。对于不容易适应新环境的孩子,老师最好请开朗乐观的的小朋友带着他一起玩儿,以此为开端,帮他接触更多的小朋友、熟悉幼儿园的各种新奇事物,慢慢地,宝宝就能适应、不再感到害怕了。在幼稚园里进行各项活动时,我会刻意为李安排活泼开朗、爱说爱笑的孩子做宝宝的长期玩伴、让这个“开心果”带带他,过
7、一段时间,发现李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积极的影响。必要时候要沉住气。面对李哭,作为教师,我在确认没有发生危险的情况下,尽量保证助长宝宝的求援意识,反而是通过安慰的话语或肢体语言告知他自己真的是安全的。等孩子安静下来,再讲道理,让他知道这是生活中常有的事,不必大惊小怪。听故事做游戏。借助听故事、讲图画书的方式,对孩子进行勇敢者教育,使之模仿故事中的主人公,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做一个坚强的孩子。同时,也可以多带宝宝做一些对他有挑战性的户外活动,这些“勇敢者”游戏也可以使孩子越来越“皮实”。鼓励孩子说出来。鼓励孩子在遇到困难或有要求时说出来,老师才有可能帮助、满足他。另外,让孩子懂得:世上还有很多不能随
8、心所欲的事,要学会忍耐、坚持,然后去战胜困难。教育学习承担挫败感。教孩子掌握一些做事的方法和技巧,平时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学会适当承担一些挫败感,性格坚强些自然就会减少哭泣。转移目标。在孩子情绪失控的时候,转移孩子的关注目标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调节过程中,李经常会出现情绪失控的时候,我尽量给他一些新的提示,比如“你想不想到院中的水池里捞鱼?”当然,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动画片的方式,使宝宝的情绪平静下来。撤回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如果孩子对父母或老师的合理要求置之不理,就要立刻撤回对他的关注,有条件的话可以与孩子分开,但是,态度要平静,不要让孩子感到你生气了。讲道理要选择时机,别在
9、宝宝大哭大叫的时候给他讲道理,这时他们什么也听不进去。而在教育孩子时,具体的实例多于口头的说教,孩子才容易明白。2、学生自身方面想化解这个难题,首先需要培养起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培养起这个能力的关键是,在遇到困难时,成人能否利用问题作为教机,来帮助孩子成长,是很重要的。如果想让孩子自己来解决问题,就要在不知觉中给孩子机会。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是环境熏染出来的。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如果老师说:“来,我们解决问题。”这是孩子就会注意成人对问题的解决方式,在自己遇到问题时,他们也会这样做。在孩子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很多意想不到的挫折,影响计划的正常实行。此时,不妨让孩子考虑以下几种方法。(1)
10、自我激励法。自我激励是自己激励自己形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的方法,这一方法能帮助孩子修炼意志品质。指导孩子运用自我激励法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让孩子正确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优缺点有所了解。关键是让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把一件事情做到底”。高度的自信和自我激励,能使孩子变得更加勇敢。二是让孩子学会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把一件事情做到底”会经历许多意料不到的困难与挫折,此时必须鼓励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意志,打起精神,避免轻易被打垮。三是努力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上进心。有了较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孩子的潜能便能不断地被发掘,向最佳的方向发展。当然,孩子现在年龄还小,光靠自我激励,达到“把一件
11、事情做到底”的目标还是有难度的。所以,父母和老师千万别忘记给他们及时、有用的指导。(2)寻求榜样法。谁都不会否认榜样的力量,尤其是那些毅力坚定、坚持不懈追求进步的人,更是孩子心目中的楷模和英雄。在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如果能有这样一个榜样,无疑是为孩子的前进树立了一个标杆。最好的榜样就在孩子的身边。比如我们做教师的也许并没有做出轰轰烈烈的巨大成就,但对待工作兢兢业业,对生活充满勇气,尤其是对孩子更是付出了不懈的爱和帮助。我们就属于能把事情“做到底”的人。当然,孩子也可以寻求身边同龄的榜样,大家在一起你追我赶,让竞争变成学习。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老师可以多给孩子讲一些勇敢、持之以恒的小故
12、事,带领孩子认识一些有毅力、爱坚持的人物,从中获取力量。(3)有意吃苦法。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在物质优裕的环境中长大的,缺乏毅力的人不在少数。如果能有意让他们吃点苦,磨炼磨炼其意志,他们会更懂得坚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是一种好办法,不仅可增强孩子的体质,而且还可增强其心理承受能力,这与培养毅力是一回事。有意吃苦并不是要虐待孩子的身体,应该在保证孩子身体健康不受到损害的前提下进行。如果孩子担心自己无法坚持,父母可以参与监督,必要的时候可以对孩子“狠”一点。(4)竞赛法。生活中有这样一些人,如果让他独自完成件事,他往往一拖再拖,或者干脆中途放弃;但若能给他一些对手,告诉他同时有很多人在跟他竞争,却能激
13、发他不服输的心理,使他积极主动地完成好任务。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每个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是弱者,不会轻易服输。父母可以运用竞赛法激发孩子不服输的心理,激励他坚持到底。竞赛的方法很多。可以让孩子和要好的同学竞争,也可以和您来一场比赛。比如您和孩子同时开始学英语,可以每天比较谁学得更快,掌握得更好,把学习变成竞赛。3、家长方面长期地解决问题会使儿童产生关于自己的良好的效能认知,当问题出现时他们知道他们能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他们就会去继续做。所以,在教育中,我们要帮助孩子建构起这个样子的品质,这个过程需要家长的配合。在李实际情况中,家长比较错误的做法是对孩子直接说:“你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这句话会吓
14、到孩子,他们会哭哭啼啼地说自己做不了。如果成人能主动为孩子展示或跟孩子一起去解决,就会刺激起了孩子自主解决问题的欲望。在这种情况下,孩子通常还没有意识到自己能解决问题,就已经把问题解决了。6岁以下的孩子如果有畏难情绪,可以让孩子适当的参与到家务活动中,比如自己洗袜子,刷鞋子,帮助妈妈洗菜,择菜,或者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一起参与炒菜做饭。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遇到了困难,那父母可以在孩子没有注意到之前帮助他们解决力所不能及的问题,让孩子解决其余部分,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也许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会洗不干净,做不好,但是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在孩子没注意的情况下,再洗一遍,再刷一遍。但是完成这些事情对
15、于他们来说是非常让他们自豪的。第一,要了解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发出的信号。孩子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爱急躁、生气、哭闹、发脾气,这是孩子在向我们发出信号,说明他们在面临学习困难的时候缺乏积极的应对方法。当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对孩子遇到的困难做一个分析,也就是要判断孩子遇到的是什么困难,然后在此基础上寻找造成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这样才能提供适宜的支持和帮助。第二,和老师保持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学习的真实情况。一些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和在家里的表现是两个样的,所以在和孩子了解情况的同时,也要和老师沟通,更深入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确定问题的所在,结合在家庭中对孩子学习活动的观察,帮助孩子掌握学习的技能,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少唠叨,不指责。这一点,我们在前文有过叙述。孩子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是正常的,家长不能一味地指责,一开口就是“你看谁谁学习怎样,你看人家多努力”,“你怎么不好好学”不停地唠叨孩子,最后,家长唇干舌燥,问题也解决不了,孩子情绪也受影响,更没有心思学习。所以,此时家长千万不要指责孩子,而要采取具体的措施,给孩子具体的指导,帮助孩子逾越遇到的困难,使他战胜自己,重新找到自信。四、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