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证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教师资格证练习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 名词解释1、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2、 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提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从其形态上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3、 教育目的:广义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盼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如何的结果。狭义是指国家对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规定。4、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5、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所
2、有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6、 教育机智:是指一种面对突发事件,可以迅速而对的的作出判断,随机应变的采用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解决问题的能力。7、 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足运用本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8、 教学大纲: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育内容的指导性文献。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与任务,知识的范围、深度和结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规定。9、 教学:是指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掌握一定的
3、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10、 教学原则: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结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11、 教学策略:是指为达成某种预测效果所采用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就是在教学目的拟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特性,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12、 班级授课制:是指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是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限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13、 德育目的:是指通德育活动在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上所要达成的总
4、体规格规定,亦即德育活动所要达成的预期目的或结果的质量标准。14、 德育原则:是指根据教育目的、德育目的和德育过程规律提出的指导德育工作的基本规定。15、 德育过程:是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统一活动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道德结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16、 教学模式:二、 简答1、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互相渗透的方向发展(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
5、育的界线逐渐淡化(6) 教育制度有助于国际交流2、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性(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3、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4、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5、学校文化的特性(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
6、)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6、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教育的启示(1)顺序性,要循序渐进(2)阶段性,要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阶段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3)不平衡性,要关注个体身心发展的关键期(4)互补性,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个别差异性,要因材施教7、学校教育对个体的特殊功能(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规定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并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干和发展个性的功能8、素质教育的含义涉及哪些内容(1)
7、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9、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1)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2)教师广泛的文化素养(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0、学生和教师的关系(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的互相促进关系11、课程实行结构(课程实行的过程)(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拟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12、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1)间
8、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13、德育过程的规律(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的规律14、我国德育的基本方法(1)说服法(2)楷模法(3)锻炼法(4)陶冶法(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15、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的,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16、教师的职业角色(1)传递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
9、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17、教学过程的结构(1)引起学习动机(2)领略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三、论述1、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其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学生是能动的主体,学生是活的能动体,他不是悲观被动地接受塑造和改造,而是可以自觉参与到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需要和尊严,这一切都应当得到满足和尊重,同时师生之间尚有心理和情感上的联系;学生具有独特的发明价值,处在学习期间的学生,身上蕴含着巨大的发明潜能,教育就是要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发明潜能,对社会、对人类作出积极的奉献。(2)学生是发展中
10、的人,具有发展的也许性和需要: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同于成年人,有自己的独特性;学生具有发展的也许性和可塑性,学生的身心发展非常迅速,身上潜藏着各方面发展的极大的也许性,具有极大的可塑性;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学生发展的也许性与可塑性转变成现实性取决于学生发展的需要和个体与环境的互相作用,这重要是通过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实现的。(3)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学习,学习是学生的重要任务,学生通过学习获得身心发展。2、教师如何备好课(1)钻研教材,涉及钻研教学大纲、教科书和阅读有关的参考书。阅读参考资料也很重要,除了目前专供教师用的一些教学参考资料外,还应当
11、涉及教学大纲推荐和自己平时积累的参考资料,随时将阅读所得增补到自己的教学笔记中,以便上课时参考使用。(2)了解学生,涉及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技能水平、爱好、需要与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3)制定教学进度计划a.教学进度计划,应当在学期或开始前制定出来。涉及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本学年或本学期教学的规定,教学大纲、教科书的章节或课题,各个课题的教学时数和时间的具体安排,各个课题所需要的重要直观教具。b.课题计划,涉及课题名称,本课题的教学目的,本课题的计划及各个课时的重要问题,本课题各课时上课类型和教学方法,本课题的必要教具。c.课时计划,往往在写课题计划时一同编写。涉及班级、学科名称、授
12、课时间、题目、教学目的、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备注。其中教学进程涉及一堂课教学内容的具体安排,教学方法的具体运用和时间的分派。3、教师如何上好课为了上好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上课要符合的规定涉及目的明确、重点突出、内容对的、方法得当、表达清楚、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1) 教师上课时应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要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如何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也就是要明确教学目的。(2) 在一节课上教师要把精力重要放在重要内容的教学上,不要对所有任务平均使用时间和精力。(3) 教师专家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
13、合规范,并且应当规定学生做出对的的反映。(4) 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教师要善于选择方法,发明性的加以运用,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效果。(5) 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限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清楚、准确(6) 课的进程顺序分明、有条不紊,课的进行紧凑,不同任务要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7) 课应当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足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因材施教,使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手,课堂内充满民主的气氛,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4、综合课的基本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构成综合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
14、: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1) 组织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各种准备。(2) 检查复习,目的在于复习已学过的教材,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加深,了解学生接受情况,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对学业的责任感和准时完毕作业的习惯。(3) 讲授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新知识,就是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部分。教师讲授新教材时,要注意教学方法的选择与使用。(4) 巩固新教材目的在于使学生对所学教材当堂理解,当堂消化,当堂及时巩固,也涉及让学生初步运用新知识进行课堂练习,为课外作业做好准备。巩固新教材的工作,可以采用提问、重点复述、练习等方法进行。(5) 布置课
15、外作业,目的在于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5、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班主任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班集体的形成是一个班刚组建的群体发展为坚强的集体,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可分为组建阶段、核心初步形成阶段、集体自主活动阶段。(2)任何一个班集体的形成,都会经历组建、形成、发展的过程。这样一个过程,实际是一个教育培养与变化的过程。a .拟定班集体的发展目的,一般分为近期的、中期的、远期的三种。目的的提出一般是由易到难,由近到远,逐步提高。b .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另一方面,教师应当把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既要鼓励
16、他们独立开展工作,又要耐心帮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既要维护他们的威信,又要对他们严格规定;既要肯定他们的工作成绩,又要指出他们工作中的局限性。c.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持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涉及必要的规章制度、共同的生活准则以及一定的活动规律性。d.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根据班级教育活动的时间分布,教师在组织各种教育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规定,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注意形式的适龄化,力争把活动开展过程变成教育学生的过程。e 培养对的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教师要注意培养对的的集体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班集体的一些现象与行为进行评议,要努力吧舆论中心引导到对的的方向。教师可通过讲清道理、树立楷模、严格规定、反复实践等方法培养和树立良好的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