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税收制度改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税收制度改革.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农业税收制度改革 党的十六大提出实现统筹城乡社会经济进展,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雄伟目标。农村小康建立是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重要局部,是实现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关键。为此,必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进展,建立现代农业,大力进展农村经济,增加农夫收入。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通过对现行农业税收制度的改革,消退不合理的城乡“二元税制”,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与国际惯例接轨,适应我国农业进展的现代税收制度,是促进农村经济全面进展的必定要求。 一、中国现行农业税收制度存在的弊端 1.地租式的农业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缺乏理论依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标准的税收制度,或者以商品流转额为征税对象征税,或者以生产经营净所
2、得为征税对象征税,或者以企业或居民拥有的财产为征税对象征税。我国现行农业税则不然,既不是按商品流转额征收的流转税,也不是按农业生产净所得征收的所得税,更不是针对农夫自有财产征收的财产税。它针对的是农业生产用地,不管农夫所从事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商品率如何,也不管农业生产效益如何,只要使用了土地都必需缴税。而且,农业税在计算中不扣除农夫投入的生产本钱和自食口粮,连农业简洁再生产都得不到充分的补偿。实质上,这种农业税就是地租。根据宪法规定,我国农村土地属集体全部,这种地租式的农业税缺乏征税的理论依据。 另外,在国家工商税制体系之外,单独对农夫开征农业税在国际上实属罕见。这实质是在税收制度上对农夫实
3、行了非国民待遇,形成了对农夫的制度性卑视,它阻断了社会资源向农业领域的投入,已成为我国农业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制度障碍,这是农夫收入提高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缘由。 2.农夫税负过高,违反税收公正原则 从流转税税负进展比拟,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地区农业税及其附加征收率统一规定最高8.4%,而我国农产品平均商品率只有40%,假如将其换算为进入市场而成为商品的流转税税负则最高会到达21%,明显要比一般工业商品的增值税负(一般在5%7%)要高出许多。另外,随着增值税起征点的提高(月销售额2023元5000元),城镇个体工商户销售额达不到起征点的,不缴纳增值税,以此标准来衡量,一般
4、农户根本达不到增值税起征点,都应在免税之列。从所得税税负进展比拟,假如将农夫销售农产品的收入,按应税所得的计算口径扣除其消耗的农业生产资料和农夫自身供应的劳务本钱计算净收入,绝大多数农夫根本没有应税所得,则不须纳税。假如从个人所得税税负进展比拟,绝大多数农夫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收入,根本达不到每月800元的费用扣除标准,也不应当纳税。所以城镇职工尽管平均收入是农夫的3倍多,许多人还是无须纳税的,而农夫则必需人人纳税。一些经济学家指出,人均仅有2023余元纯收入的农夫根本就不具备纳税的条件,应当停顿征收农业税。 3.国内外税收制度的差异,降低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综观世界各国的税收制度,根本不
5、单独设立农业税这一独立面对农业的税种,而是设置统一的流转税、所得税和财产税,在制度安排方面,给农业和农夫以充分的税收优待,兴旺国家尤其如此。由于我国农业税不属标准的商品流转税,对进口的农产品,国家除征收增值税以外,无法再征收相当于国产农产品承受的农业税负的某种形式的进口环节税。对于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国家除赐予农产品增值税退税外,无法将国产农产品承受的农业税款退还给农夫。这样在农产品进出口制度上打击了本已脆弱的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我国政府目前对农业供应补贴很低的状况下,农业税这种“不予反取”的制度劣势显得尤为突出。 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背景下,国际竞争愈加剧烈,竞争手段之一表达在制度上。我
6、们和兴旺国家在参加WTO谈判中竭力讨价还价要争取更大的政府对农业的爱护空间,将农产品贸易补贴列为一项重要内容,最终确定补贴率不大于8.5%。在农业兴旺国家纷纷赐予农业生产高额补贴的国际背景下,我国的农业税制度实质上却在不断把我国的农业推向“高价农业”,这样岂不等于给自己设置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障碍吗? 二、目前统一城乡税制的条件尚不成熟 针对现行农业税收制度存在的弊端,借鉴西方市场经济兴旺国家的阅历,彻底改革农业税收制度,取消现行的农业税,构建城乡统一的税收制度,是新形势下对农业税收制度改革的客观需要,是解决农村深层次问题和农村经济进展的内在要求,是我国农业税收进展和新一轮税制改革的必定趋势。
7、但是,在农业税制的改革上,不仅要看到改革的必定性,而且还要分析其可行性。统一税制是一个渐进的演化过程,从各国的实践看,统不统一税制,什么时候统一税制,至少应考虑以下几点:一是一国农业的商品化程度或农村经济进展程度如何,征税机关在技术上能否精确核定农夫的收支状况;二是农业的经营方式和农夫的素养如何,设计的税制和征纳方法能否在实践中适用以及税收征管本钱的大小;三是在到达国家政策目的前提下,是利用现有制度资源还是制度变革更有利于农村经济的稳定。笔者认为,目前统一城乡税制的条件尚不成熟,税制改革不宜一步到位。 首先,依据我国农村的经济进展现状,我国现在还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以上所说的统一城乡税制的“三个
8、条件”;其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夫的收入已进入一个缓慢的增长阶段,农夫应当享受国民待遇的时机已根本成熟,这要求现在对农村的税收政策取向应当主要是“稳中减负”,而不是进展简单的制度变革;第三,在我国参加WTO后,长期落后的农业不仅现在,而且将来都将长期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我们在税收政策上对农业不仅不能“加压”“设障”,而且应当“松绑”“铺路”,对农业和农夫确定长期的轻税政策;最终,由于我国城乡经济进展的不协调,农业地区经济进展的不平衡,也打算了农业税制改革不宜急于求成,一刀切,否则会带来新的不公正。 三、中国农业税制改革的现实选择:分两步走 (一)过度性措施: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减轻农夫
9、负担 1.标准税费制度。标准税费制度就是实行法制化、标准化程度很高的安排形式,彻底转变农夫负担模式,将以“费”为主或“税、费”并重的农夫负担模式转变为以税收为主,少量或根本没有收费的模式,确定农业税收在农村安排关系中的主导地位,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加,逐步取消那些不应当由农夫负担的税费工程,确保农夫负担不反弹。 2.加大减免农业税的力度。长期以来,农业税作为国家的财力保障,在经济建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随着经济的进展,工商税收稳步增长,农业税在税收收入中的比例逐年下降,有的经济兴旺省、市农业税缺乏税收收入总额的1%,已经具备减免农业税的根底。 3.深化乡镇财政治理体制改革。作为农业税制改革的配套
10、措施,改革乡镇财政治理体制是必要的选择。其一是精简机构和人员,降低乡镇行政费用,提高行政效率。其二是建立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增加对农村的财政转移支付,在农村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效劳的供应上,应当比照城镇,根据国民待遇的原则,由国家来担当和供应。这既是农村税费改革的重要目标,也是确保改革后农夫负担不反弹、稳步取消那些不应当由农夫负担的税费工程的根底所在。 (二)目标模式:彻底废除农业税,实现城乡税制的统一 1.推行大范围的增值税,实施对农业部门流转税的税收调整。依照“区分对待,简化征管”的原则,对进入流通领域的农产品统一课征增值税。课税对象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所获得的增值额。纳税人为生产
11、销售农林特产的单位和个人,也可以收购人为扣缴义务人。对农业生产者自产农产品的销售,应转变一律免税的做法,按低税率课征,实行简化的征收方法。对农产品加工、销售实行低税或免税政策。为了解决农夫担当的生产资料中的增值税的转移负担问题,可以实行对农业生产资料实行零税率的政策,在农业生产资料进入农业生产环节退还各加工环节的增值税,使农业生产资料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农业生产领域,以表达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和优待。为了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对出口农产品实行零税率的政策。参加WTO后,我国农业将面临严峻考验,针对WTO允许对出口货物实行零税率、兴旺国家赐予农业生产高额补贴以及我国农产品出口退税率较低的
12、实际状况,我国应在上述农业增值税政策调整的同时,对出口农产品实行零税率的政策。 2.取消农业税,统一实行所得税制度。将按常年产量征收的农业税,改按农业净所得征收所得税,是现代农业进展的客观要求。实行所得税制度,允许将劳动力本钱、生产资料本钱等各项农业生产投入从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中扣除,仅对农业净所得征税,有利于减轻农夫负担,有利于农村产业构造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进展。所得税延长到农业其难点是如何客观、科学地核定农夫的年收入所得,依据我国农村的实际状况,其所得税的设计应采纳“粗放”的过度性做法,将起征点定得高一些,如核定年收入人均在2023元3000元以上的开头纳税,为了适应当前农夫分散经营的特点,在所得税运行的初期,其纳税环节可以选择在选购或加工环节征收,其征收方法可以实行核定征收的方法。 总之,作为税制改革的一局部,农业税的改革有其特别性,既要横向比拟又要纵向分析,不仅要看到改革的必定性,而且还要分析其可行性,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要在深入调查讨论的根底上稳步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