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英语上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小学英语上册教学计划.docx(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冀教版小学英语上册教学计划 一、全册教材简要分析 New Standard English第八册是供小学六年级下学期使用的。全书共分十一个模块,内含一个期末复习模块,每个模块分两个单元。 在本册,我们要连续和Daming一起了解美国,然后了解Daming回到中国之后为小学毕业、升入中学学习做的预备。将全面复习以前已经学习过的学问、技能、力量,对小学英语学习进展全面的稳固,为在中学进一步学习英语打好坚实的根底。 二、全册教学目的 进一步学习在以前已经学过的语句构造,技能等,并将学习依据图片独立的写出完整的连续性的语句。 1、用英语点餐。 2、用”begoingto”构造叙述规划和将要发生的事。
2、 3、谈论过去发生的事。 4、描述某人正在做某事。 5、谈论或描述当某人正在做某事时,同时又发生了什么事情。 6、谈论或询问某人过去的力量。 7、询问缘由及答复。 8、谈论将来的”规划和准备。 三、学生根本状况分析 六年级共四个班,一共一百六十三人。 六年级学生对一些学问点大都有所了解,但是可能缺乏系统性,有的学生在低中年级的英语学习中可能对一些学问点的了解比拟模糊,这就造成一个班学生之间把握学问的效果并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要关注,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他自己原来的根底上有所进步。 六年级学生在听和说方面还需要多加练习,写作力量不是很好,可以通过读小故事,自己写小文章的方式进展练
3、习。提高综合学习力量。 四、学生辅导规划 1、课堂上关注到每个学生。上课前学习“每日英语”,除了要把握低年级的内容以外,还要补充学习一句特地为高年级预备的一句日常用语。 2、举办课外兴趣小组,使对英语学习很有兴趣,有肯定根底的学生有进一步的提高。 3、通过作业的检查,准时发觉问题,准时订正,实行全班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 4、鼓舞学生参与各种竞赛,比方英语风采大赛,熬炼学习及使用英语的力量。 冀教版小学英语上册教学规划2 一、教材概况 六年级下册是小学阶段的最终一册课本。小学在升入初中前的最终一个学期内要对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词汇和语音进展比拟全面和系统的复习。为了更加符合这一学期的教
4、学实际,为小学进入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打下更为扎实的根底,编者将本册六个单元新语言的学习凝缩成为四个单元;并把学期中的Recycle1和学期末的Recycle2合并、扩展成为两个综合复习单元。 二、教学目标 1、能听、说、读、写61个短语和单词以及7组句子和4个单句(包括长度、重量、高度、看病、情感、周末和假期活动、旅行、晚会等几个话题)。要求能在真实语境中正确运用并能读懂简短语篇。 2、能完成1个手工制作。 3、能听懂、会吟唱6首歌谣。 4、能听懂、会唱6首歌曲。 5、能完成4个自我评价活动。 6、能理解6个幽默小故事。 7、能了解6项简洁的中西方文化学问。 在不断滚动复现已学学问的根底上呈现
5、新知是本套教材的一大特点。在编写本册教材的过程中,编者不仅留意到单元与单元之间语言点的连接与复现,而且尽量做到本册与上几册学生用书之间语言的相互联系与稳固扩展,这样就使语言学问不断滚动复现,从而为培育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力量奠定了根底。 三、班级学生状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1名,其中男生21名,女生20名。学生性格比拟好动,共性外向,但从学习状况来看,学生的英语根底学问比拟扎实,但是学习习惯差:没有养成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甚至有个别学生作业不能自觉、仔细、按时完成;课外学问不够丰富,学问面不广,没有良好的自觉阅读的习惯;表达力量差,不擅长表达自己的思想;特殊是学生的独立阅读力量及写作力量差,本学
6、期将连续以培育学生写作力量和阅读力量为重点,扎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力量。 四、教学设计以及措施 1)采纳活动途径,提倡体验参加 新课程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加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胜利。帮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展情感与学习策略的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力量的提高。 2)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素养教育思想 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在课堂上与课外学会运用各种媒体(包括网络)等进展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学习。以活动为中心,让学生通过做事、通过思索、通过合作,使学生在“用”中进展思维力量、创新意识和各种语言应用力量。 3)在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主要运用任务型教学法、TPR教学法、情景法、交际法、视听法等。 4)任何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以本校本年级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为根本依据。 5)敏捷处理教材与教学的关系。 6)明确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防止教学的简洁化、机械化、形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