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docx

上传人:xz****d 文档编号:82979729 上传时间:2023-03-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案】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教案】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案】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案】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教案2022-2023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以季风水田农业为主1.教材内容分析 “季风水田农业” 是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的一部分内容,2017年修订版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将该标准修订为“结合实例,说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区位因素” 。修改前后的课程标准都要求学生“结合实例”进行“说明”达成目标。就“季风水田农业”这部分来说,要求学生达到的认知水平是能够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及其生产特点。 从整节内容看,本节以季风水田农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为例,具体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条件。本节是学生在前一节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2、和“农业地域类型分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应用这两种思路和方法学习新的知识:分析种植业的形成条件、归纳种植业的特点,是对农业区位知识的加深和升华,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每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都是区域内各种区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季风水田农业”这部分内容,首先描述了季风水田农业的分布区、主要农作物类型、以及季风水田区种植水稻的历史和当地人们的饮食习惯,然后提供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图以及思考题,从而比较全面的呈现了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条件,有利于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两大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接着,课本通过展示“我国水稻种植景观图”,结合山区学生平常的所见所闻,归纳季风水

3、田区的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并在后面设计了一道活动题,要求学生列出资料单,并运用这些资料解释我国南方水稻产区形成的原因,有利于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两大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最后,提供阅读资料“袁隆平的水稻科学研究”,通过阅读材料,有利于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家国情怀,树立珍惜粮食、科技兴农意识,渗透地理课堂的德育功能。2.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的学习对象是省二级达标校,综合素质较高,学生的求知欲较强,喜欢展示自己,对课外活动比较感兴趣,地理实践活动能力较强。特别是经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有了“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和“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一般思路和方法”的基础,再加上学校所在地位于季风水田

4、区内,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学生学习难度较小。但课上依旧照本宣科、浮于表面,学生仍易失去学习兴趣。因此,要发挥学生对课外活动比较感兴趣的优势,结合本节内容,课前开展研究学习和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地理实践活动能力,以及学生的地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初步形成人地协调观念。3.教学目标素养水平一: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收集本地种气温、降水、地形、水文、土壤等资料,了解季风水田农业形成的条件,加深学生对家乡的区域认知;收集本地的人均耕地、人均产量、农业工具等资料,归纳季风水田区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结合收集的资料,综合评价区位因素对季风水田农业的影响,

5、认识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素养水平二: 人地协调观: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影响,说明农业发展中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从而形成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矛盾影响着粮食安全,围绕家乡的粮食生产,综合各地理要素进行分析评价,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地理实力:通过研究性学习,获取与处理所需要的信息,并能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地理实力: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 区域认知:分析大田种植水稻的条件。 综合思维:结合收集的资料,综合评价区位因素对大田种植水稻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影响,说明农业

6、发展中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从而形成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难点: 综合思维:结合收集的资料,综合评价区位因素对大田种植水稻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影响,说明农业发展中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从而形成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5.教学资源: 大田县图书馆、大田五中图书馆、大田五中地理教室、大田五中机房、学生研究性学习总结或报告、学校大部分同学来自农村,家里大部分有种植水稻。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信息技术应用环节一:课前准备教师活动1提前布置探究任务,将学生分四个小组:第一小组:拍摄或收集应用大米制作并具有大田风味的美食图片;第二小组:收集大田种植水稻的气

7、温、降水、地形、水文等自然地理要素资料;第三小组:调查水稻的生产环节和大田的人口总数;第四小组:以班级某一位同学为例,统计该家庭人口数、水稻田面积、年产量、用途以及生产工具。并完成探究活动:描述大田的自然地特征;根据水稻的生长习性,从气候角度分析大田种植水稻的条件,并推测水稻在世界的主要分布地区。水稻广植于水田中,并根据“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图”说出世界水稻主要分布区的地形,并说明其优势。从地形、水文角度分析分析大田种植水稻的条件;根据水稻的生产环节,推测种植水稻的劳动力条件;归纳大田水稻产区的特点。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研究性学习报告或总结。需提前与各小组沟通,了解探究任务的完成进度、

8、效果等情况。指导学生对材料的整理与分析。学生活动1利用课余时间预习本节相关内容;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实地考察、查阅文献、上网搜集、访谈调查等实践活动,收集和处理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小组间共享资料,并借助同伴以及自己收集的地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工,共同完成探究活动。学生在老师指导下,整理和分析资料。媒体&信息技术应用1学生利用学校机房,通过网络查阅相关文献。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初步了解掌握本节相关知识;通过课前的实践活动,收集和处理相关地理信息,并运用收集的地理信息探究地理问题,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环节二:新课导入教

9、师活动2【白板展示】中国美食版地图【教师】央视播放的“舌尖上的中国”,红遍祖国大江南北,温暖了蛮多吃货的心,勾起了各方吃货对于美食的美好回忆!借着舌尖上的中国这股东风,我也请大家献上具有大田风味的美食,起名为舌尖上的大田。先请第一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具有大田风味的美食。【过渡】大田种植水稻有哪些有利和不利条件呢?学生活动2【第一组学生展示成果】舌尖上的大田从“舌尖上的中国”到“舌尖上的大田,学生讲述具有大田风味的美食(如九层粿、米冻粿、米粉、粿饺、炸油饼、粽子等)。媒体&信息技术应用2教师PPT展示“中国美食版地图”;学生利用微信和白板系统相连,展示具有大田风味的美食图片。活动意图说明:应用学生

10、成果导入新课,而该成果又是家乡的风味美食,从美食到农业生产,引发学生对农业区位因素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环节三: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优势教师活动3【教师】请第二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大田的自然地理特征。【教师】根据水稻的生长习性,从气候角度分析大田种植水稻的条件。学生回答期间,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的回答思路(如气候应从热量、水分、光照、昼夜温差等角度思考,也要从有利和不利等角度回答)以及语言表达,并给予积极的肯定。【教师】推测水稻在世界的主要分布地区。教师引导学生阅读“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图”,在宏观尺度上帮助学生理解季风水田农业的概念,归纳季风气候区种植水稻的有利条件。

11、【教师】水稻广植于水田中,并根据“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图”说出世界水稻主要分布区的地形,并说明其优势。【教师】从地形、水文角度分析分析大田种植水稻的条件。【总结提升】若气候条件适宜种植水稻,当地形条件无法满足时,只要对地形条件进行改造,修筑梯田,也可种植水稻。【过渡】大田的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除了自然条件对它产生影响外,还有哪些条件对它产生影响呢?请第三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水稻的生产环节。【教师】根据水稻的生产环节,推测种植水稻的劳动力条件。【总结提升】水稻种植业是一种劳动密集型农业。大田人口多,劳动力丰富。【教师】阅读课文第一段内容,季风水田农业区种植水稻还有哪些优势条件。【总结提升】

12、用思维导图从自然、社会、有利和不利等角度总结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学生活动3【第二组学生展示成果】大田的自然地理特征。材料一:下图为福建省地形图。材料二:下图为大田县气温和降水统计资料。第二组学生代表介绍大田的自然地理特征。【学生代表回答】水稻好暖喜湿,大田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种植。【学生代表补充】大田年平均气温15.319.6,年平均降雨量1491.71809.6毫米,基本满足水稻一年两熟的需求。【学生代表补充】大田属于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学生代表回答】主要分布在季风气候区。学生自主阅读“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形成和分布”图,小组合

13、作探究完成在平原地区种植水稻的优势。【学生代表回答】低山丘陵为主,山谷缓坡修建梯田,有利于田间蓄水和灌排,适合种水稻;河网密布,水源充足,农田灌溉便利。【学生代表补充】受地形条件的限制,大田水稻规模较小,总产量不高;海拔较高地区,热量不足,只能满足一年一熟的需求。【第三组学生展示成果】水稻的生产环节第三组学生代表介绍水稻的生产环节(犁地育苗插秧除草、杀虫施肥收割脱粒干燥入仓)及其大田各乡镇人口数量。【学生代表回答】生产环节多,用工量大,需要劳动力多。学生自主阅读文字材料,了解季风水田农业区种植水稻还受种植经验、饮食习惯等影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思维导图并派代表展示成果。媒体&信息技术应用

14、3学生运用xlsx软件制作“大田县气温和降水统计资料图”,并利用微信和白板系统相连,展示“福建地形图”和“大田县气温和降水统计资料图”。利用微信和白板系统相连,展示“水稻的生产环节”。活动意图说明:本设计应用乡土案例分析,就是要让学生从“切问近思”的角度研究家乡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引导学生谈“地”说“理”,易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索,引导学生参与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增强社会责任感;应用乡土案例分析大田种植水稻的条件,就是要通过空间尺度的变化学习季风水田农业概念、分布、区位优势,从而较准确的理解水稻的分布特征,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区域认知;让学生从不同的地理因素对大田水

15、稻种植的影响,让学生认识到人类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必要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并形成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环节四: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教师活动4【过渡】季风水田区的农业有什么特点呢?我们仍以大田水稻种植业为例来说明。请第四小组派一个代表介绍某位同学家里水稻种植情况。材料:一般情况下,水稻平均亩产500公斤,玉米平均亩产450公斤,小麦平均亩产300公斤。稻谷商品率指出售的稻谷量占稻谷总产量的比重,用表示。【提问】根据第四组提供的资料,判断大田县人均水稻田的规模。与其它农作物相比,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如何?如果让陈小东家水稻田扩大到10亩,其稻谷总产量是多少?是否有剩余

16、的稻谷可以出售?如果有,商品率是多少?根据第四组提供资料,判断大田县水稻种植业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从气候角度分析陈小东家水稻田为什么需要灌溉?以此推理大田的水稻灌溉系统的特点。【总结提升】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一大一小,一高三低。学生活动4【第四组学生展示成果】大田县“季风水田农业”特色大田县地处山区,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全县耕地面积22.16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比重小(6.4%),人均耕地少(0.52亩/人)。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山垅田、梯田占71%,多数地块小。陈小东家住大田县屏山乡芹阳村,全家5口人,仅靠父母经营着2.5亩水田,保障着家里一年的粮食供给。林小强父母辛勤劳作,劳动工具主要

17、以牛、锄头、镰刀、脱谷机为主,每年约收获稻谷亩产约650千克,总产量1625千克,刚好留作家庭口粮和饲料用粮,没有剩余稻谷出售。第四组学生代表介绍大田县“季风水田农业”特色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活动。以思维导图的方式画出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认真听讲、体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1利用微信和白板系统相连,展示“大田县季风水田农业特色”文本资料和图文资料。教师用PPT展示文本资料。活动意图说明:本设计应用学生的探究成果作为情境案例,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生活中有用的地理”;通过环环相扣的探究活动,并要求学生以思维导图的方式画出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

18、形成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环节五:总结教师活动5【总结】【结语】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还不是农业强国,如何使中国从农业大国走上农业强国,希望还寄托在你们的身上,希望你们好好学习,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创造出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学生活动5学生回顾,识记再现所学知识。媒体&信息技术应用1活动意图说明:“总结”部分,教师和学生一起构建思维导图,让学生回顾再现所学知识;“结语”部分主要让思想情感再一次升华,认识到中国农业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参与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增强社会责任感。7.板书设计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报告:说明应该和寻找哪些资料,分析大田种植高山茶的有利条件。活动步骤:列出资料清单;运用这些资料说明问题。9.教学特色与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设计最大特色之一就是具有浓浓的乡土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易激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索,引导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家国情怀,渗透地理课堂的德育功能;最大特色之二就是课前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并用学生的实践成果作为课堂教学的情景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思维,形成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切实促进地理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地理第二册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