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65直线的方程与性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讲义微专题65直线的方程与性质.doc(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微专题65 直线的方程与性质一、基础知识:(一)直线的要素与方程:1、倾斜角:若直线与轴相交,则以轴正方向为始边,绕交点逆时针旋转直至与重合所成的角称为直线的倾斜角,通常用表示(1)若直线与轴平行(或重合),则倾斜角为(2)倾斜角的取值范围 2、斜率:设直线的倾斜角为,则的正切值称为直线的斜率,记为 (1)当时,斜率不存在;所以竖直线是不存在斜率的(2)所有的直线均有倾斜角,但是不是所有的直线均有斜率(3)斜率与倾斜角都是刻画直线的倾斜程度,但就其应用范围,斜率适用的范围更广(与直线方程相联系)(4)越大,直线越陡峭(5)斜率的求法:已知直线上任意两点,则,即直线的斜率是确定的,与所取的点无关
2、。3、截距:若直线与坐标轴分别交于,则称分别为直线的横截距,纵截距(1)截距:可视为直线与坐标轴交点的简记形式,其取值可正,可负,可0(不要顾名思义误认为与“距离”相关)(2)横纵截距均为0的直线为过原点的非水平非竖直直线4、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首先在直角坐标系中确定一条直线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已知直线上一点与直线的方向(即斜率),另一种是已知两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直线方程的形式与这两种方法有关(1)一点一方向: 点斜式:已知直线的斜率,直线上一点,则直线的方程为:证明:设直线上任意一点,根据斜率计算公式可得:,所以直线上的每一点都应满足:,即为直线方程 斜截式:已知直线的斜率,纵截距,则直
3、线的方程为: 证明:由纵截距为可得直线与轴交点为,从而利用点斜式得: 化简可得: (2)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两点式:已知直线上的两点,则直线的方程为: 截距式:若直线的横纵截距分别为,则直线的方程为:证明:从已知截距可得:直线上两点,所以 一般式:由前几类直线方程可知:直线方程通常由的一次项与常数项构成,所以可将直线的通式写为:(不同时为0),此形式称为直线的一般式一般式方程的作用:可作为直线方程的最终结果 可用于判定直线的平行垂直关系 点到直线距离公式与平行线间距离公式需要用直线的一般式5、五种直线形式所不能表示的直线:(1)点斜式,斜截式:与斜率相关,所以无法表示斜率不存在的直线(即竖直线
4、)(2)截距式: 截距不全的直线:水平线,竖直线 截距为0的直线:过原点的直线6、求曲线(或直线)方程的方法:在已知曲线类型的前提下,求曲线(或直线)方程的思路通常有两种:(1)直接法:寻找决定曲线方程的要素,然后直接写出方程,例如在直线中,若用直接法则需找到两个点,或者一点一斜率(2)间接法:若题目条件与所求要素联系不紧密,则考虑先利用待定系数法设出曲线方程,然后再利用条件解出参数的值(通常条件的个数与所求参数的个数一致)(二)直线位置关系:1、在解析几何中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三种:平行,相交(包含垂直),重合如果题目中提到“两条直线”,则不存在重合的情况,如果只是,则要考虑重合的情况。2、直线
5、平行的条件(1)斜截式方程:设直线 若直线的斜率存在,则(2)一般式方程:设,则 当时, ,且和中至少一个成立,则(此条件适用于所有直线)3、直线垂直的条件:(1)斜截式方程:设直线,则(2)一般式方程:设,则:4、一般式方程平行与垂直判定的规律: 可选择与一般式方程对应的向量:,即有:,从而的关系即可代表的关系,例如:(注意验证是否会出现重合的情况)(三)距离问题:1、两点间距离公式:设,则2、点到直线距离公式:设则点到直线的距离3、平行线间的距离:则的距离为(四)对称问题1、中心对称:(1)几何特点:若关于点中心对称,则为线段的中点(2)解析特征:设,则与点关于点中心对称的点满足:2、轴对
6、称(1)几何特点:若若关于直线轴对称,则为线段的中垂线,即,且的中点在上(2)解析特征:设,则与点关于轴对称的点满足: ,解出即可(3)求轴对称的直线:设对称轴为直线,直线关于的对称直线为 若,则,且到对称轴的距离与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若与相交于 ,则取上一点,求出关于的对称点,则即为对称直线(五)直线系方程:满足某种特征的一类直线组成的集合称为直线系,直线系的方程通常含有参数(以参数的不同取值确定直线)1、平行线系:集合中的直线呈两两平行关系参数不会影响斜率的取值(1)与直线平行的直线系方程为:(为参数,且)(2)与直线垂直的直线系方程为:(为参数)2、过定点的直线:(1)若参数的取值影响直
7、线的斜率,则可寻找该直线是否围绕一个定点旋转:即把含参数的项划为一组并提取参数,只需让参数所乘的因式为0即可(2)已知(与不重合),则过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该直线无法表示)3、直线系方程的用途:主要是在求直线方程时可充分利用平行,垂直或过定点的条件,将直线设为只含一个参数的方程,从而在思路上就可围绕如何求参数配置资源,寻找条件解出参数,即可得到所求直线方程二、典型例题:例1: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思路:要求倾斜角(设为),可将直线转化为斜截式得:,所以,即,结合正切的定义以及倾斜角的范围可得: 答案:B小炼有话说:一是要注意由正切值求角时,通过图像判断更为稳妥,切忌只求
8、边界角,然后直接根据角大小写区间。二是要注意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所以当时,倾斜角为(而不是)例2:经过作直线,若直线与连接的线段总有公共点,则直线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 思路:直线可视为绕进行旋转,在坐标系中作出线段,即可由图判断出若直线与线段有公共点,旋转过程中的第一条直线与最后一条直线分别为直线,则,由图像可得: 答案:小炼有话说:本题如果没有图像辅助,极易将结果写成,通过观察可得旋转的过程当中,倾斜角不断变大,由锐角变为钝角。从而斜率的值应为正负值之外,而非正负值之间。所以处理此类问题时:一定作图,作图,作图!例3:若的图象是两条平行直线,则 的值是( )A或 B C D的值不存在思路:由平
9、行线可得:可解得:或,检验是否存在重合情况,将代入直线可得:,符合题意,将代入直线可得:,则重合,不符题意,所以舍去。综上可得:答案:B小炼有话说:在已知平行关系求参数取值时,尽管在求解时可仅用系数关系,但解出参数后要进行验证,看是否会导致直线重合。例4:已知直线互相垂直,则实数等于( ) A或 B或 C或 D或思路:由两直线相互垂直可得:,即,解得或 答案:A例5:已知直线通过点,被直线:反射,反射光线通过点, 则反射光线所在直线的方程是 思路:本题与物理知识相结合,可知反射光线过已知点在镜面中的虚像(即对称点),所以考虑求出的对称点,再利用确定反射光线即可。解:设的对称点,则有,且的中点在
10、上 即 答案:例6:直线 ( 且不同时为0)经过定点_思路:直线过定点,则意味着定点坐标使得参数“失去作用”即无论参数取何值,不会影响表达式的值,能够达到此功效的只有让参数与“0”相乘,所以考虑将已知直线进行变形,将含的项与含的项分别归为一组,可得:,若要让“失去作用”,则,解得,即定点为 答案:小炼有话说:含参数的直线方程要么是一组平行线(斜率为常数),要么考虑过定点,而定点的求解可参照例6的求法。寻找定点是一种意识,即遇到含参数的直线时,便可考虑能否找到定点,从而抓住此类直线的特征(绕定点旋转),有助于解题。例7:已知直线上存在点满足与两点连线的斜率与之积为,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思路:设直
11、线上的点,则需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符合直线方程,二是保证斜率乘积为3.对于条件一,即,对于条件二,按照斜率计算公式可得,所以即。所以存在满足条件的,等价于方程组有解,所以判别式,可解得 答案:例8:若不全为零的实数成等差数列,点在动直线上的射影为,点在直线上,则线段长度的最小值是_思路:从成等差数列可得:,所以,方程含参进而考虑寻找定点。,所以有,解得定点为,即为绕旋转的动直线,对于任意点,的最小值为点到的距离,而的所有位置中,只有过点时,最短,即答案: 小炼有话说:(1)本题的突破口在于对含参直线的分析,首先对于含参直线要分析出属于平行线系(斜率为定值),还是过定点系(斜率因参数变化而变化
12、),其次对于多参数方程也能够找到定点。(2)本题的均为动点,双动点求最值时,通常固定一个点,分析此点固定时,达到最值时另一个点位置的特征(例如本题中固定,分析出到的距离为最小),然后再让该点动起来,在动的过程中找到“最值”中的最值。例9:已知的两条高所在直线方程为,若,求直线的方程思路:本题并没有说明高线是否过,但可以将带入方程进行验证,可得两条高线均不过,从而寻找确定直线的要素,可连接,由三角形“三条高线交于一点”的性质可得,且点可由两条高线解得,从而得到,只需再求得一点即可,观察到为三条直线的公共点,已知,而可求。进而解得的坐标,然后通过和求出的方程解:设 ,所以 由“三条高线交于一点”可得: 设,代入解得: 整理后可得: 答案:例10:已知点在直线上,点在直线上,线段的中点为,且满足,则的取值范围为( )A. B. C. D. 思路:观察发现所给直线为两条平行线,所以点的轨迹为夹在两条直线之间的平行线,即,所以,代入所求,下面确定的范围,将代入可得:解得: 所以:答案:A小炼有话说:(1)本题的轨迹可通过图像观察到,也可进行代数分析:设,则有 ,可得: 即,所以点的轨迹为(2)本题对于求的范围可以有两个角度考虑:一个角度是利用进行消元,从而转为一元表达式利用函数求范围。另一个角度可考虑的几何意义,即的斜率,从而通过作出可行域,数形结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