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学考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祝福》学考复习.docx(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祝福学考复习班级: 姓名: 小组: 使用时间: 月 日【学习目标】1.积累关于作者简介、作品及写作背景相关文学常识;2.结合情节、外貌(尤其眼神)、言行等方面的描写,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性格;3.探究祥林嫂的生存环境,对比祥林嫂的前后变化,探究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认清封建夫权、族权、神权的罪恶本质。【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结合情节、外貌(尤其眼神)、言行等方面的描写,分析祥林嫂的悲剧性格教学难点:探究祥林嫂悲剧的社会原因,认清封建夫权、族权、神权的罪恶本质。【导学流程】一、导二、学(一)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名周树人,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
2、”是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时所用的笔名。他的作品集主要有:小说集三部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散文诗集一部野草;杂文集十六部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坟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南腔北调集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二)创作背景彷徨是鲁迅的第二部小说集,共收1924至1925年所作小说十一篇。彷徨的写作时期,正值五四运动落潮,新文化运动阵营内部出现分化,作者一面因“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了”而“感到寂寞”“荒凉”,一面“总结过去的经验,寻找新的战友,部署新的战斗”。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
3、篇。故事展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真正完成。以 “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为代表的宗法观念和封建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1919年的五四运动响亮地提出了反对封建主义、“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为思想解放和社会解放的一个重要内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了。(三)文本回顾高二语文 本导学案共 4 页,第 7 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序 幕
4、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12结 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333迎春之时,一命归天(第28段)开 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3453 春日之时,丈夫死亡(第35段)发 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5465 孟春之时,被卖改嫁(第40段)高 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66111 暮春之时,痛失爱子(第67段)尾 声 祝福景象与我的感受 112三、测1下列词语中注音和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A监(jin)生(明清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人) 抟(tun)B镯(zhu)(镯子,戴在手腕上的一种环形装饰物) 荸荠(bq)(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C暄(xun)(大声说话)讪(cn)(难为情的样子)D惴(chu)(忧惧不安的样子) 歆(yn)(
5、这里指神享用祭品)【答案】B【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字音和字义。识记字音、字义可以据音释义,亦可据义识音。A项,监(jin),抟(tun)。C项,暄(温暖),讪(shn)。D项,惴(zhu),歆(xn)。故选B。2下列词语的字形无误的一项是()A烟霭和蔼谬论纰谬未雨绸缪B朱拓聊赖鄙薄俨然沸反盈天C鬼秘窈陷逍遥炮烙宽洪大量D蹙缩歆享怨腑渣滓走投无路【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A.“纰谬”中的“谬”书写错误,应该为“缪”。B.正确。C.“鬼秘”中的“鬼”书写错误,应该为“诡”。D.“怨腑”中的“腑”书写错误,应该为“府”。故选B。3、小说的叙述顺序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倒叙。(吸引读
6、者,烘托气氛,突出矛盾)1、在情节安排上,把悲剧结局放在前面,巧妙地为读者设置了一个悬念,有一定吸引力。2、从小说矛盾关系上看,小说开头写祥林嫂在富人们的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把祝福的景象和祥林嫂的死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对比,有震撼人心的力量,突出反封建主题。3、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渲染浓厚的悲剧气氛,以乐景写哀情,反衬人物的悲惨命运。4、文中用第一人称“我”来叙述故事,有什么作用?答: 1.“我”是贯穿全文线索的人物,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来展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 线索:“我”在祝福时期回到鲁镇的所见、所闻、所艺、所感为线索,见证了以鲁四老爷为首的封
7、建卫道士对祥林嫂为代表的的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 2.以“我”的视角来叙述,“我”是整个事件的见证人,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亲切,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便于抒发感情。 3.通过“我”侧面烘托祥林嫂勤劳善良,朴实顽强但却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的悲剧形象,我起到辅助作用,同时也表现我的同情。 4.“我”是一个有新思想的知识者,我对祥林嫂尚且表现得如此冷漠和无动于衷,下层民众的态度可想而知,这更反衬出祥林嫂的不幸和社会的无情,突出小说主题。5、“我”是一个怎样的形象?答:“我”是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我”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憎
8、恶鲁四老爷,同情祥林嫂。对于祥林嫂提出的“灵魂有无”的问题,做了含糊的回答,有着其善良的一面;但这同时也反映了“我”的软弱无能,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6、小说描写了几次“雪”(自然环境描写)?在小说中各起什么作用?有关“雪”的描写,祝福中共现过四次: 第一次是作者初到鲁镇时写的“天色愈阴暗了.雪花大的有梅花那么大,满天飞舞.将鲁镇乱成一团糟。” 作用:为祥林嫂悲惨的死作环境烘托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次描写是在作者听闻祥林嫂死讯后,深夜神伤“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觉得沉寂。” 作用:衬托人物的心情。表现祥林嫂死后“我”的雪样心情无可奈何和无法言说的愤懑。第三次:祝福
9、前夕,柳妈寻祥林嫂开心时,文中插入“微雪点点的下来了”一句,作用:暗示下文柳妈的话即将带给祥林嫂巨大的心理阴影,起到暗示情节的发展的作用。 最后一次出现在结尾,“我在蒙胧中,又隐约听到远处爆竹声联绵不断.夹着团团飞舞的雪花,拥抱了全市镇。” 作用:借雪的飞舞,暗示封建势力猖狂,更为含蓄地展示出了下层劳动人民无法抗拒的雪样命运。深化了文章的悲剧主题。总结:渲染悲剧色彩,深化悲剧主题阅读下列描写祥林嫂的片断,回答文后问题。(1)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2)但有一
10、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桌上放着一个荸荠式的圆篮,檐下一个小铺盖。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3)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7、祝福中三
11、次描写祥林嫂的外貌,这三次描写可以说是代表了她人生的三个阶段。请仔细品味,概述它们各表现了祥林嫂怎样的生存状态。答案(1)是一个用精神力量抗拒着人生灾难的、对生活充满希望的青年妇女形象。(2)是一个精神受到挫伤,意志的支柱在生活的重压下已经动摇但仍然在勉强维持着生计的妇女形象。(3)是一个精神完全枯竭的妇女形象。不仅物质上一无所有,而且精神上毫无寄托,是一个从肉体到精神都跨掉的形象。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找出文本中相关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描写,然后抓住关键字,结合这些描写手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一处,“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
12、,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大约二十六七”写出祥林嫂还年轻;“头上扎着白头绳”“脸色青黄”写出此时的祥林嫂遭遇人生困难;“两颊却还是红的”写出她对生活充满希望。第二处,“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写出此时祥林嫂面丈夫逝世,儿子被狼衔去的生活重压,精神受到严重挫伤,意志开始动摇。第三处,“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
13、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全白的头发,瘦削不堪不堪的脸,“木刻”似的神态,基本不动的眼珠等描写表现了祥林嫂精神已经完全枯竭,如同行尸走肉,“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既写出她物质上的贫乏,也表现她精神毫无寄托,从肉体到精神都跨掉了。8、鲁迅先生指出: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这篇小说三次描写了祥林嫂的眼睛,请试作分析。答案 这篇小说三次描写了祥林嫂的眼睛,旨在突出其心理变化。祥林嫂初到鲁镇时“顺着眼”,表现其安分守己、任劳任怨的品行;再到鲁镇仍然是“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
14、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无疑是人生遭遇波折,内心痛苦而又难以表述的体现;最后“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这是她在长期严重打击与折磨之下,内心抑郁无法宣泄,精神麻木的表现。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和句子作用的能力。需要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找出文本中相关的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描写,然后抓住关键字,结合这些描写手法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句子的作用。祥林嫂初到鲁镇时“顺着眼”,祥林嫂的“低眉顺眼”表现了她在丈夫逝世后接受命运的安排呢,安分守己、任劳任怨的品行;再到鲁镇,“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比前文描写更加细致,“泪痕”写其内心的痛苦,“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写其精神受到
15、严重挫伤,意志开始动摇;最后,“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间或”写其眼珠转动次数极少,“她是一个活物”说明祥林嫂已经完全麻木,精神毫无寄托,从肉体到精神都跨掉了。9、“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改为:“她一手提着内中放了一个空的破碗的竹篮;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分明纯乎是一个乞丐了。”可以吗?为什么?简要说明理由。答案 不能改。因为文中的“空的”和“下端开了裂”分别是前面句子的修饰语,单独放在后面,是为了强调和突出,改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已经”表明祥林嫂做乞丐有一段时间了
16、,不是此时的事。此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关于语句表达优劣的比较,解答此类题目,应以此句为核心,也要兼顾下文语境,从句子着手,从全局着眼。语言表达效果具有如下特点:语言形象、生动、含蓄、凝练;以描述代替一般的叙述,形象饱满,感情丰富;句式灵活,整散结合。然后在文章找到具体能反应这些特点的内容,进行分析回答问题。“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将“空的”和“下端开了裂”这两个定语置于句末,起到了强调的作用,碗空,竹竿裂开,正是乞丐的典型特征,表明祥林嫂已经有相当一段时间就是如此了,改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10、对祥林嫂的死因,有着不同的说法。可以说,封建礼教和愚昧、
17、冷酷、自私的社会环境、社会氛围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根本原因。但祥林嫂的悲剧,还有她自身的原因,请你结合着小说中的“出逃、抗婚”和“捐门槛”相关的内容,简要地分析一下。答案 她满足于坐稳了奴隶的地位,她的出逃、抗婚等反叛行为是“从一而终”的封建道德,她认为再婚是耻辱的事情。她捐门槛是出于封建夫权下的精神恐怖,一句话,祥林嫂始终以封建礼教的是非,作为自己的生存准则,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这是可悲的。本题考查理解作者观点和个性化探究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在通读文本,理解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观点要鲜明,论据要合理。祥林嫂的死既有封建礼教和愚昧、冷酷、自私的社会环境、社会氛围的原因,也有祥林嫂她自身的原因。她逃婚,是因为想要对前夫从一而终,再婚女子就无贞洁可言,是一种耻辱。捐门槛是害怕自己死后“到阴司去,那两个死鬼的男人还要争”,不知道该给谁,因此,捐门槛,找替身。因此,祥林嫂始终以封建礼教的是非,作为自己的生存准则,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行为,这是可悲的。四、展评展示内容:口展:测部分1-7题。 板展:合作探究。展示要求:口展声音宏亮,有逻辑 板展字体工整,有条理【理】【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2、遗憾之处:3、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