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师).ppt(14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 概概 述述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一一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社会心理学的定义1 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对对个体个体的的社会行为社会行为和和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研究的研究(F.H.奥尔波特,奥尔波特,1924)研究内容:个体行为如何受研究内容:个体行为如何受他人存在他人存在的影响而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发生变化(G.W.奥尔波特奥尔波特,1954)影响的形式:现实存在的影响;想象存在的影影响的形式:现实存在的影响;想象存在的影响;隐含存在的影响响;隐含存在的影响 2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从从社会互动社会互动的角度界定社会
2、心理学,认的角度界定社会心理学,认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应为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研究,应以群体心理为基础。以群体心理为基础。n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境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 1 1社会行为社会行为 由由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它包括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反应系统。它包括习得行为、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社会行为、人际合作与竞争、群体的决策行为。为。B=f(P,E)(勒温,(勒温,193
3、61936)试题试题勒温的社会行为公式勒温的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中,P代表(代表()。)。1.行为行为2.个体个体3.个体所处的情境个体所处的情境4.函数关系函数关系 n66、研究人的社会行为的公式:、研究人的社会行为的公式:B=F(PE)是(是()提出的。)提出的。(A)奥尔波特奥尔波特(B)谢夫勒谢夫勒(C)勒温勒温(D)麦孤独麦孤独n3232、“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要理解和描述行为,人和他所处的情境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必须被看成是一个相互依赖的因素群”,这是,这是()的观点。的观点。(A)F(A)F 奥尔波特奥尔波特 (B)(B)海德海德 (C)G(
4、C)G 奥尔波特奥尔波特 (D)(D)勒温勒温(2007年年5月)月)2 社会心理社会心理是是社会刺激社会刺激与与社会行为社会行为之间的中介过程,之间的中介过程,即由即由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引导作用的心理活动。作用的心理活动。n48、社会行为是由()引起,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A)社会因素(B)现实生活(C)周围环境(D)即时情境(2010年5月)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n1.个体和人际层面(微观)个体和人际层面(微观):社会知觉、动社会知觉、动机、态度、自我意识、人际关系、人际沟机、态度、自我意识、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等通等n
5、2群体层面(中观)群体层面(中观):群体凝聚力、社会:群体凝聚力、社会影响等影响等n3社会层面(宏观)社会层面(宏观):时尚、风俗、民族:时尚、风俗、民族心理、国民性等心理、国民性等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社会心理学简史社会心理学简史 一一哲学思辨阶段(启蒙期)哲学思辨阶段(启蒙期)-古希腊世纪上半叶古希腊世纪上半叶 知识点:人性的争论知识点:人性的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二二经验描述阶段(形成期)经验描述阶段(形成期)-世纪中叶世纪中叶2020世纪初世纪初 在在观察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行客观的描述
6、和分析。析。催生作用的学术思潮:催生作用的学术思潮:1)达尔文的进化论)达尔文的进化论(4)英国的本能心理学)英国的本能心理学(2)德国的民族心理学)德国的民族心理学(5)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奥地利的精神分析学派(3)法国的群众心理学)法国的群众心理学 三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三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始于始于2020世纪世纪2020年代年代n特点:特点:从从描述描述转向转向实证实证研究;研究;从从定性定性研究转向研究转向定量定量研究;研究;从从纯理论纯理论转向转向应用应用研究。研究。33、根据霍兰德的观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在、根据霍兰德的观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在()(A)社会哲学阶
7、段)社会哲学阶段(B)哲学思辨阶段)哲学思辨阶段(C)经验描述阶段)经验描述阶段(D)实证分析阶段)实证分析阶段45、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实验社会心理学的奠基人是()。(A)F奥尔波特奥尔波特(B)勒温勒温(C)特里普力特特里普力特(D)麦独孤麦独孤n49社会心理学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社会心理学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A观察观察B实验实验C思辩思辩D归纳归纳2009年年5月月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社会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一社会心
8、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1 客观性原则(价值中立原则)客观性原则(价值中立原则)2 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3 伦理原则伦理原则研究者应遵循的主要伦理守则是:研究者应遵循的主要伦理守则是:1.1.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在制定研究计划时,研究者应评估其道德可接受性;接受性;2.2.在研究进行前,研究者应向被试说明研究计在研究进行前,研究者应向被试说明研究计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其同意参与;在特殊情划的主要部分,并征得其同意参与;在特殊情况下的欺瞒须经批准,并在事后向被试说明,况下的欺瞒须经批准,并在事后向被试说明,求得理解;求得理解;3.3.研究者必须采取保护被试的措施和步骤;研究者必须采
9、取保护被试的措施和步骤;4.4.被试有退出研究的自由;被试有退出研究的自由;5.5.对被试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如公开发表,对被试提供的资料应加以保密。如公开发表,须经其同意。须经其同意。6.6.不得和被试者建议研究工作之外的其他关系不得和被试者建议研究工作之外的其他关系n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伦理原则是指()A.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要注意密切联系社会现实。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要注意密切联系社会现实。B.不仅要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而不仅要把所研究的对象纳入系统进行考察,而且要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且要用系统的方法来研究。C.要特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要特
10、别注意因欺瞒与恫吓所产生的后果,尽力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D.研究者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客观事研究者要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客观事实不能歪曲和臆测。实不能歪曲和臆测。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一)观察法(一)观察法pp98pp98 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搜集资料的方法。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仪器搜集资料的方法。自然观察: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其自然观察: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其特点是对所观察的行为尽可能少地干预。它是所有方特点是对所观察的行为尽可能少地干预。它是所有方法的基础。法的基础。参与观察
11、: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参与观察: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这种观察叫参与观察。即观察者作为被观察者群体的这种观察叫参与观察。即观察者作为被观察者群体的一员进行的观察。特点是观察者有可能获得更多的一员进行的观察。特点是观察者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内内部部”信息,且材料来源可能更加真实。信息,且材料来源可能更加真实。45、关于参与观察,不正确的说法是(、关于参与观察,不正确的说法是()(A)观察者有可能获得更多的)观察者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内部内部”信息,信息,且材料来源可能更加真实且材料来源可能更加真实(B)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可能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可能
12、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会有一些负面的影响(C)观察者隐瞒自己的身份,有助于减少被观观察者隐瞒自己的身份,有助于减少被观察者的紧张感或唐突感察者的紧张感或唐突感(D)参与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者的自我体参与观察的主要目的在于观察者的自我体验验(二)调查法(二)调查法 1.1.访谈法访谈法 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来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来收集资料的方法。口头调查即访谈。收集资料的方法。口头调查即访谈。(1 1)特点:交互影响过程;有目的的)特点:交互影响过程;有目的的“谈话谈话”(2 2)分类)分类 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结构访谈与非结构访谈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前者是直接访谈与间接访
13、谈:前者是面对面面对面的访谈;后者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进的访谈;后者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进行的,常见的有电话访谈等。行的,常见的有电话访谈等。n40、关于访谈法,不正确的说法是、关于访谈法,不正确的说法是()(A)访谈法就是普通的)访谈法就是普通的“聊天聊天”(B)要取得访谈的成功,访谈者必须在双方的人际沟)要取得访谈的成功,访谈者必须在双方的人际沟通中创造信任的氛围,取得被访者的积极配合通中创造信任的氛围,取得被访者的积极配合(C)访谈法也是直接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访谈法也是直接搜集资料的基本方法(D)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双方互相影响的过)访谈过程是访谈者与被访谈者双方互相影响的过
14、程程 (3 3)访谈过程与技巧)访谈过程与技巧准备工作准备工作接近被访谈者接近被访谈者应对拒绝的技巧应对拒绝的技巧谈话和提问的技巧谈话和提问的技巧追问技巧追问技巧2问卷法问卷法(1 1)特点:)特点:标准化程度较高标准化程度较高和和收效快收效快(2 2)问卷的结构问卷的结构 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及其备选答题目、前言、指导语、问题及其备选答案、人口学记录、结束语、计算机编码(便案、人口学记录、结束语、计算机编码(便于电脑分析)。于电脑分析)。(3 3)问卷法设计的问卷法设计的主要原则主要原则:目的性原则目的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非歧义性原则非歧义性原则非暗示性原则非暗示性原则适度规模原则
15、适度规模原则(三)档案法(三)档案法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资料(过去及现在的)按照一定目的搜集大量资料(过去及现在的),通过通过内容分析内容分析进行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的方法。优点是优点是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干扰小,适用于跨文对研究对象的心理干扰小,适用于跨文化的比较研究和时间跨度长的趋势研究化的比较研究和时间跨度长的趋势研究,适用于对适用于对历史人物进行研究历史人物进行研究.缺点是缺点是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分析数据的难度工作量大,费时费力,分析数据的难度也较大。也较大。心理咨询中经常需要进行产品分析,追溯求助心理咨询中经常需要进行产品分析,追溯求助者的个人既往史,考察求助者的成长报告,实际者的个人
16、既往史,考察求助者的成长报告,实际上就是档案法的应用。上就是档案法的应用。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一一 社会学习论(社会学习论(班杜拉班杜拉为代表)为代表)1 1社会学习论简述社会学习论简述 试图用行为主义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学说叫社会学习试图用行为主义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学说叫社会学习 论。行为主义主要的理论假设是,先前的学习对现在论。行为主义主要的理论假设是,先前的学习对现在 的行为有决定作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2 2学习的机制:联想、强化、模仿学习的机制:联想、强化、模仿 3 3观察学习(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习(替代性学习)练习题1、社会学习论是用()来解释人
17、们社会行为的。(a)认知理论(b)精神分析(c)行为主义(d)结构主义53、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是()的代表性理论。(A)新行为主义(B)认知心理学(C)发生认识论(D)精神分析论2010年5月二二 社会交换论(社会交换论(霍曼斯霍曼斯为代表)为代表)n主张从经济学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主张从经济学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重点强调,社会行为的理论。重点强调,“人们之间的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互动是物质与非物质的一种交换”。n1.1.成功命题成功命题n2.2.刺激命题刺激命题n3.3.价值命题价值命题n4.4.剥夺剥夺满足命题满足命题n5.5.侵犯侵犯赞同命题赞
18、同命题三符号互动论三符号互动论n1 1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早期代表布鲁默、库恩等;现代代:早期代表布鲁默、库恩等;现代代 表霍夫曼。表霍夫曼。n2 2 基本假设基本假设:个体对事物的行动以该事物对个体的意义为基础;个体对事物的行动以该事物对个体的意义为基础;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事物本事物的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而不是事物本身;身;个体可通过主观解释对事物赋以意义或修改其意义个体可通过主观解释对事物赋以意义或修改其意义n3.3.主要观点主要观点主张从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境研究人主张从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境研究人类群体生活,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类群体
19、生活,始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四精神分析论四精神分析论 早期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弗洛伊德为代表)早期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弗洛伊德为代表)意识与潜意识;意识与潜意识;力必多(性本能);力必多(性本能);快乐原则,现实原则,道德原则;快乐原则,现实原则,道德原则;生本能与死本能生本能与死本能 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集体潜意识概念概念“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是人格结构最底层的无意识,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包括祖先在内的世世代代的活动方式和经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验库存在人脑中的遗传痕迹。新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
20、点新精神分析论的主要观点1.霍妮的霍妮的“文化因素文化因素”论:强调社会因素、论:强调社会因素、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2.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是人格沙利文的人际关系学说:人际关系是人格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形成和发展的源泉。第二节第二节 社会化与自我社会化与自我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社会化社会化一社会化概述一社会化概述 早在公元前328年,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就指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简单地说,社会化是个体从简单地说,社会化是个体从自然人自然人变成变成社会人社会人的的 过程;或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的学习过程。过程;或社会观念和社会行为的学习过程。社会化涉及社会化
21、涉及两个方面两个方面:社会视角和个体视角。:社会视角和个体视角。按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划分,有按社会化的发展阶段划分,有早期社会化早期社会化(儿童(儿童及及 青青 少少 年年 时时 期期)、继继 续续 社社 会会 化化(成成 人人 期期)。社会化过程,传统观点认为到成人期即社会化过程,传统观点认为到成人期即告结束,而现代观点则主张,社会化伴随告结束,而现代观点则主张,社会化伴随人的一生,即人的一生,即终生社会化终生社会化。再社会化:再社会化: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其中包括对早体重新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其中包括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期社会
22、化及继续社会化过程中没有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例如劳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例如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n36、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种()的机制。)的机制。(A)继续社会化(B)终身社会(C)早期社会化(D)再社会化二、社会化的内容二、社会化的内容 1.1.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教导社会成员掌握生活与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2.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教导社会成员遵守社会规范 3.3.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教导社会成员树立生活目标,确定人生理想 4.4.培养社会角色
23、培养社会角色三、社会化的基本条件三、社会化的基本条件1.1.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人类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即有一个不能独立生活(即有一个不能独立生活的童年时期,这是个体接受社会化最好时期,也是的童年时期,这是个体接受社会化最好时期,也是社会化的基础;社会化的基础;)2.2.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人类的遗传素质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性n102、人类社会化的基本条件包括()。(A)较长的生活依附期(B)人脑复杂的神经网络(C)良好的社会规范(D)社会角色的引导2010年5月四、社会化的载体四、社会化的载体1.1.家庭家庭 2.2.学校学校 3.3.大众传播媒体大众传播媒体 4.4.参照群体
24、参照群体n93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包括()。A家庭B大众传媒C学校D交通工具五、社会化的类型五、社会化的类型 1.1.语言社会化语言社会化个体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个体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为前提的。2.2.性别角色社会化(识记)性别角色社会化(识记)性;性别;性别角色性;性别;性别角色3.3.道德社会化道德社会化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道德观念与道德判断:道德情感:道德情感:道德行为道德行为n28、全部社会化的前提是()。(A)性别社会化(B)政治社会化(C)道德社会化(D)语言社会化2009年11月n67、表现男女行为方式上的差异概
25、念是()。(A)性别(B)性别角色(C)性(D)性别认同n34、性别表示男女在()(A)生物学方面的差异(B)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C)社会学方面的差异(D)行为方式方面的差异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社会角色及其理论社会角色及其理论一社会角色的概念一社会角色的概念(识记)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二社会角色分类二社会角色分类 1.按角色获得方式分类:先赋和成就 2.按角色行为的规范化程度分类:规定型和开放型 3.按角色的功能分类:功利型和表现型 4.按角色承担者的心理状态分类:自觉和不自觉49、社会角色是个体与其()、身份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A)
26、社会地位(B)社会认知(C)社会情感(D)社会意识2005年11月33、职业心理咨询师属于()角色。(A)表现型(B)功利型(C)先赋型(D)不自觉2007年5月三角色扮演过程三角色扮演过程 1.角色期待 2.角色领悟 3.角色实践四角色失调四角色失调(理解理解)1.角色冲突 2.角色不清 3.角色中断 4.角色失败(最严重)n94角色失调包括()。A角色冲突B角色失败C角色不清D角色误解2008年5月n29、最严重的角色失调是()。(A)角色不清(B)角色失败(C)角色中断(D)角色冲突2010年5月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自我、身份和自尊自我、身份和自尊一自我一自我 1 1自我的概念自我的概念
27、自我是心理学的古老课题。也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况、心理特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镜我镜我,是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2 2自我概念的功能自我概念的功能 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 解释经验 决定期待n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3.3.自我的结构自我的结构物质的自我物质的自我 对自己的身体、外貌、衣着、风度、亲人、所有物 等等的认知。是自我最原始的形态,其中心部分是自 己的躯体,所以也称为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社会的自我 对自己的社会地位、名望、社会角色
28、、社会义务 和责任以及人际关系的认识。心理的自我心理的自我 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认识,如对自己的 智力、人格、兴趣、态度、欲望、需求等等的认知。理想的自我理想的自我反思的自我反思的自我4 4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自我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 生理自我(0-3岁)社会自我(3-14岁)心理自我(青春期成年十年)n34、个体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取决于个体的()。(A)社会角色(B)社会意识(C)自我意识(D)社会知觉n69、关于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正确的说法是()。(A)从物质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社会自我(B)从心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理想自我(C)从物质自我到社会自我
29、,最后到心理自我(D)从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最后到物质自我n35、由他人的判断所反应的自我概念,称为()。(A)反思自我(B)客我(C)社会自我(D)镜我n95、自我概念的功能包括()。(A)印象管理(B)决定期待(C)解释经验(D)保持个体内在的一致性n90、关于自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自我是心理学的古老课题(B)亦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C)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状态的认知(D)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自尊)二身份二身份 1 1身份的定义身份的定义 身份是由个体的社会地位及处境地位决定的自我 认同。包括地位身份与处境身份。2 2身份的特点身份的特点 客观性 主观性 多重性
30、 稳定性 契约性三自尊三自尊 1 1自尊的概念自尊的概念 自尊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2.2.自尊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对成就、优势与自信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等的欲望;对名誉、地位支配、赞赏的欲望。对名誉、地位支配、赞赏的欲望。3 3影响自尊的因素影响自尊的因素 亲子关系模式 行为表现(成绩)的反馈 选择性参与和扬长避短 根据相似性原理进行社会比较n50、詹姆士的自尊公式是()。(A)自尊=成功自信(B)自尊=成功抱负(C)自尊=自信抱负(D)自尊=抱负成功n69、自尊是个体对其()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A)社会角色(B)自我概念(C)自我意识(D)自我价值n87、下列说
31、法中正确的是()。(A)尊重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由,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B)选择相似的人进行社会比较,有利于增加自尊(C)自尊是一种缺失性需要(D)成功的行为反馈可提高个体的自尊水平n113、自尊需要包括()。(A)对成就、优势与自信等的欲望(B)对名誉、支配地位、赞赏的欲望(C)对归宿感的需要(D)对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第三节 社会知觉与归因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社会知觉社会知觉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 社会知觉也称社会认知,指的是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社会知觉也称社会认知,指的是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以及社会人际关系作出推测和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向以及社会人际关系作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
32、。包括对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自己的知觉。判断的过程。包括对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自己的知觉。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人的社会化过程,人的社会动机、态度、社会行为的发生都是以发生都是以社会知觉社会知觉为基础的。为基础的。二、二、社会知觉的范围社会知觉的范围 1.对自我的知觉 2.人际知觉(对他人、群体的知觉)3.对行为原因的知觉三、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三、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一)认知主体的经验(一)认知主体的经验 图式的概念: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进行社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进行社会知觉时,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起会知觉时,图式对新觉察到的信息起引导引导与与解释解释的作的
33、作用。用。图式的作用:影响对注意对象的选择;影响记忆;影响自我知觉(自我图式)影响个体对他人的知觉;(二)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二)认知者的动机与兴趣(三)认知者的情绪(三)认知者的情绪73、()是指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A)自我概念(B)角色(C)印象(D)图式35、受()的影晌,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A)遗忘曲线(B)印象(C)图式(D)自我意识2006年11月n116、影响社会知觉的主观因素包括()。(A)情绪(B)兴趣(C)动机(D)经验2010年5月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印象形成与整饰印象形成与整饰一印象及印象形成的概念一印象及印象形成的概念 印象
34、印象是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是个体(认知主体)头脑中有关认知客体的形象。对他人或事物进行归类,形成有关人或事物概象。对他人或事物进行归类,形成有关人或事物概念,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念,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定向的过程,就是的过程,就是印象印象形成形成。二印象形成的效应二印象形成的效应 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光环效应(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晕轮效应)刻板印象刻板印象1.1.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作用。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有重要作用。最初获得的信息比
35、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首因效应。最新获得的信息比最新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因为它在时间上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因为它在时间上离认知者最近故称离认知者最近故称近因效应近因效应。首因效应是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第一印象的机制。的机制。一般来说,首因容易出现在不熟悉或少见的人之一般来说,首因容易出现在不熟悉或少见的人之间;近因效应容易出现在间;近因效应容易出现在熟悉熟悉、亲密亲密的人之间。的人之间。2.2.光环效应(晕轮效应)光环效应(晕轮效应)个体对认知对象的品质一旦形成某种倾向性印个体对认知对象的品质一旦形成某种倾向性印象,就会用它
36、评价认知对象的其它品质。最初象,就会用它评价认知对象的其它品质。最初的倾向性印象好似一个光环套在其上,使他的的倾向性印象好似一个光环套在其上,使他的其它品质也因光环影响反射出类似色彩。如个其它品质也因光环影响反射出类似色彩。如个体对他人的外表有良好印象,会对他的人格品体对他人的外表有良好印象,会对他的人格品质倾向于肯定评价。这类现象叫质倾向于肯定评价。这类现象叫光环效应光环效应。光环效应是一种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以偏概全的现象,是在人们没的现象,是在人们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有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的。3.3.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 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人们通
37、过自己的经验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的看法叫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刻板印象具有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社会适应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过程简化。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具有消极消极的性质,会使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产生偏见、的性质,会使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产生偏见、歧视。歧视。n35、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最新获得的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A)光环效应(B)首因效应(C)刻板印象(D)近因效应n49、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些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这是()。(
38、A)马太效应(B)首因效应(C)光环效应(D)近因效应37、第一印象的作用机制是()。(A)近因效应(B)光环效应(C)刻板印象(D)首因效应n35、“情人眼里出西施”是一种()。(A)刻板印象(B)性别印象(C)首因效应(D)光环效应n35、刻板印象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这说明它具有()的作用。(A)定型(B)消极(C)概括性(D)社会适应n155在印象形成中,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形成印象有重要作用。正确的表述是:A、近因效应是第一印象的机制B、最初出现的信息影响最大,称为首因效应C、最近出现的信息影响也较大,称为近囚效应D、首因效应是第一印象的机制102一般来说,近因效应容易在()的人之间产
39、生。A熟悉B不熟悉C亲密D不常见面70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的性质。A积极B双向作用C消极D定势作用70、信息出现的顺序对印象形成有重要影响,反映在()中。(A)光环效应(B)刻板印象(C)近因效应(D)期待效应二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二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n加法模式加法模式n平均模式平均模式n加权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n中心品质模式中心品质模式一般来说,一般来说,中心品质模式中心品质模式更接近于大多数人日常更接近于大多数人日常生活中的印象形成的实际情况。该模式认为,人生活中的印象形成的实际情况。该模式认为,人们往往仅仅根据几个对个体们往往仅仅根据几个对个体意义大、重
40、要的特征意义大、重要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譬如真诚、热情是积极的中心来形成总体印象。譬如真诚、热情是积极的中心品质;虚伪、冷酷是消极的。品质;虚伪、冷酷是消极的。n38、在形成总体印象时,不仅考虑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数量与强度,而且从逻辑上判断各种特征的重要性,这是()(A)平均模式(B)中心品质模式(C)加法模式(D)加权平均模式n91、心理学家提出来的印象形成中的信息整合模式包括()。(A)加法模式(B)平均模式(C)加权平均模式(D)中心品质模式n36、一般说来,()更接近于大多数人印象形成过程的实际情况。(A)加法模式(B)加权平均模式(C)平均模式(D)中心品质模式四四 印象管理印象
41、管理 1 1印象管理的概念印象管理的概念印印象象管管理理又又称称印印象象整整饰饰,指指个个体体以以一一定定方方式式去去影影响响他他人人 对对自自己己的的印印象象,即即个个体体进进行行自自我我形形象象的的控控制制,使使他他人人对对自自己己的的 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印象符合自我的期待。2 2印象管理的作用印象管理的作用是个体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个体要为他人、公众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个体要为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角色期待角色期待。3 3印象管理的策略印象管理的策略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隐藏自己(戴面具)与
42、隐藏自己(戴面具)与自我抬高自我抬高;按社会期待整饰自己按社会期待整饰自己 投人所好:自我暴露、附合、施惠、称赞等。投人所好:自我暴露、附合、施惠、称赞等。印象管理是一种印象管理是一种社交技巧社交技巧。n91、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包括()。(A)隐藏自我(B)投人所好(C)自我抬高(D)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n40、在印象管理中,为使他人对自己产生良好印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个性往往会承认自己的某些小的不足,以使自己在抬高某些重要方面时变得可信,这种做法称为()。(A)隐藏自我(B)自我抬高(C)形象塑造(D)自我暴露n37、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称为()。(A)印象管理(B)印象形成
43、(C)初次印象(D)印象修正n93、常用的印象管理策略包括()A、隐藏自己与自我抬高B、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C、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D、投人所好n48、印象管理是个体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现实生活中,个体要为他人、公众与社会所接受,其行为表现必须符合社会对他的()。(A)印象定位(B)角色期待(C)基本规范(D)评价标准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归因归因一一.归因的概念归因的概念 归因指的是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的性质或原因进行推测和判断的过程。二行为原因的分类(归因的维度)二行为原因的分类(归因的维度)1内因与外因内因与外因前者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前者指存在于
44、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行为外因是指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行为外因是指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响、工作任务难度。机遇、他人影响、工作任务难度。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兼有内外因的影响,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兼有内外因的影响,这种归因叫做综合归因。这种归因叫做综合归因。2 2稳定性与易变性稳定性与易变性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均有稳定性和易变性因素如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均有稳定性和易变性因素如人的情绪易变,而人格特点、能力则会在长时间保持人的情绪易变,而人格特点
45、、能力则会在长时间保持稳定;在外部条件中,工作性质与任务难度相对稳稳定;在外部条件中,工作性质与任务难度相对稳定,像气候条件则易于变化。定,像气候条件则易于变化。3可控性可控性个体能否控制其行为的动因。如果是可控的,表明个体能否控制其行为的动因。如果是可控的,表明个体可通过主观努力改变行为及其结果。对可控性因个体可通过主观努力改变行为及其结果。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可作出素的归因可作出变化变化的预测。的预测。如果行为动因是不可控的,如智力因素、工作难度如果行为动因是不可控的,如智力因素、工作难度等,那么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其对未来行为的预测等,那么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其对未来行为的预测相对相对准确
46、准确。三控制点理论(美国,罗特)三控制点理论(美国,罗特)根据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 制源的不同解释,将人们分为内控者和外控者;内控 者与外控者对待事物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四归因原则四归因原则 1 1不不变变性性原原则则:寻找某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的恒定 联系(海德)2 2折折扣扣原原则则:如果还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原因,那么某一原因引起某一结果的作用就打了折扣。(凯利)3 3协变原则:协变原则:特异性信息 共同性信息 一致性信息(凯利的三维理论)n案例:玛丽昨晚为什么对小丑的表演发笑条件特异性共同性一致性归因1低:她总对小丑们发笑低:别人很少发笑高:她总是对他发笑人:玛
47、丽(86)2高:她没对别的小丑发笑高:每个人都发笑高:她总是对他发笑刺激物:小丑(61)3高:她没对别的小丑发笑低:别人很少发笑低:她以前没对他发笑情境(72)(1)特异性信息)特异性信息行为主体行为主体的反应方式是否有特异性,是否只针的反应方式是否有特异性,是否只针对某一刺激客体做出反应;是对某一刺激客体做出反应;是特异性高特异性高(2)共同性信息)共同性信息不同的行为主体对同一不同的行为主体对同一刺激客体刺激客体的反应是否相的反应是否相同同(3)一致性信息)一致性信息行为主体在行为主体在不同背景不同背景下做出的反应是否一致。下做出的反应是否一致。个体从以上三方面信息的协变得出结论。如果特异
48、性、个体从以上三方面信息的协变得出结论。如果特异性、共同性和一致性都高,我们就可能会做出外部归因,如果共同性和一致性都高,我们就可能会做出外部归因,如果如果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那么更可能做出内如果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那么更可能做出内归因。归因。n39、()相信自己能发挥作用,面对可能的失败也不怀疑未来可能会有所改善,面对困难情境,能付出更大努力,加大工作投入。(A)行动者(B)内控者(C)外控者(D)评价者40、根据凯利的三维理论,如果(),就更可能做出内部原因的归因。(A)特异性低、共同性低和一致性高(B)特异性高、共同性低和一致性低(C)特异性低、共同性高和一致性高(D
49、)特异性高、共同性高和一致性低37、根据归因的三维理论,如果行为的特异性低、共同性低、一致性高,人们倾向与做出()的归因。(A)背景(B)刺激客体(C)观察者(D)行为主体70、罗特的控制点理论是关于个体()的理论观点。(A)需要倾向(B)归因倾向(C)控制倾向(D)思维倾向154归因研究在分析行为原因时包括的维度有:A、内因一外因B、强一弱C、可控一不可控D、稳定一不稳定94、凯利指出,人们的归因所涉及的因素包括()。(A)刺激客体(B)背景(C)行为主体(D)社会视角38、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出()的预测。(A)较准确(B)变化(C)可控D)不可控90、下列说法中
50、正确的是()。(A)对可控因素的归因,人们更可能对行为作出准确的预测(B)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人们更可能对行为作出变化的预测(C)相信命运和机遇等因素决定自己的状况,这种人是外控者(D)自我价值保护倾向,是一种动机性归因偏差71、罗特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叫()理论。(A)控制点(B)三维(C)可控性(D)平衡n42、在许多情境中,行为与事件的发生并非由内因或外因单一因素引起,而兼有二者的影响。这种归因叫收()。(A)成败归因(B)稳定归因(C)综合归因(D)不可控归因n37.可控性原因表明个体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行为及其后果,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的预测.(A)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