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知识点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知识点资料.docx(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初中数学知识点资料初中数学学问点资料1 定义:使一元一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把方程的解代入原方程,等式左右两边相等。 解一元一次方程: 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这仅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针对方程的特点,敏捷应用,各种步骤都是为使方程渐渐向x=a形式转化。 2、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先观看方程的形式和特点,若有分母一般先去分母;若既有分母又有括号,且括号外的项在乘括号内各项后能消去分母,就先去括号。 3、在解类似于“ax+bx=c”的方程时,将方程左边,按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并为一项即(a+b)x=c。 使方程渐渐
2、转化为ax=b的最简形式表达化归思想。 将ax=b系数化为1时,要精确计算,一弄清求x时,方程两边除以的是a还是b,尤其a为分数时;二要精确推断符号,a、b同号x为正,a、b异号x为负。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1、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类型 (1)探究规律型问题; (2)数字问题; (3)销售问题(利润=售价进价,利润率=利润进价100%); (4)工程问题(工作量=人均效率人数时间;假如一件工作分几个阶段完成,那么各阶段的工作量的和=工作总量); (5)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 (6)等值变换问题; (7)和,差,倍,分问题; (8)安排问题; (9)竞赛积分问题; (10)水流航行问题(
3、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2、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根本思路: 首先审题找出题中的未知量和全部的已知量,直接设要求的未知量或间接设一关键的未知量为x,然后用含x的式子表示相关的量,找出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求解、作答,即设、列、解、答。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五个步骤 (1)审:认真审题,确定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它们之间的等量关系。 (2)设:设未知数(x),依据实际状况,可设直接未知数(问什么设什么),也可设间接未知数。 (3)列:依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4)解:解方程,求得未知数的值。 (5)答:检验未知数的值是否正确,是否符合题意,完整地写出答句。
4、 初中数学学问点资料2 1、圆、圆心、半径、直径、圆弧、弦、半圆的定义 2、垂直于弦的直径 圆是轴对称图形,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方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弦的直径垂直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弧、弦、圆心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也相等。 4、圆周角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度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5、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点在圆外 点在圆上d=r 点在圆内d 定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三角形的外接圆:经
5、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6、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相交d 相切d=r 相离dr 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过切点的半径; 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圆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这一点和圆心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各边都相切的圆为它的内切圆,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为三角形的内心。 7、圆和圆的位置关系 外离dR+r 外切d=R+r 相交Rr 内切d=Rr 内含d 8、正多边形和圆 正多边形的中心:外接圆的圆心 正多边形的
6、半径:外接圆的半径 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没边所对的圆心角 正多边形的边心距:中心到一边的距离 9、弧长和扇形面积 弧长 扇形面积: 10、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 侧面积: 全面积 11、(附加)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 概率初步 1概率意义: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大事A发生的频率稳定在某个常数p四周,则常数p叫做大事A的概率。 2用列举法求概率 一般的,在一次试验中,有n中可能的结果,并且它们发生的概率相等,大事A包含其中的m中结果,那么大事A发生的概率就是p(A)= 3用频率去估量概率 初中数学学问点资料3 直线、射线、线段 (1)直线、射线、线段的表示方法 直线: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直线l,或用
7、两个大写字母(直线上的)表示,如直线AB。 射线:是直线的一局部,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射线l;用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端点在前,如:射线OA。留意:用两个字母表示时,端点的字母放在前边。 线段:线段是直线的一局部,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如线段a;用两个表示端点的字母表示,如:线段AB(或线段BA)。 (2)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 点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上; 点不经过直线,说明点在直线外。 两点间的距离 (1)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间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 (2)平面上任意两点间都有肯定距离,它指的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学习此概念时,留意强调最终的两个字“长度”,也就是说,它是一个量,有
8、大小,区分于线段,线段是图形。线段的长度才是两点的距离。可以说画线段,但不能说画距离。 正方体 (1)对于此类问题一般方法是用纸按图的样子折叠后可以解决,或是在对绽开图理解的根底上直接想象。 (2)从实物动身,结合详细的问题,辨析几何体的绽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3)正方体的绽开图有11种状况,分析平面绽开图的各种状况后再仔细确定哪两个面的对面。 初中数学学问点资料4 单项式与多项式 1、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2、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其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
9、数项。 说明:依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分开;依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进展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形状来看。 单项式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全部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
10、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3、整式不肯定是单项式。 4、整式不肯定是多项式。 5、分母中含有字
11、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将要学习的分式。 初中数学学问点资料5 不等式的判定学问点 1.常见的不等号有“”“b”或“a 3.不等号的开口所对的数较大,不等号的尖头所对的数较小; 4.在列不等式时,肯定要留意不等式关系的关键字,如:正数、非负数、不大于、小于等。 初中数学不等式的性质学问点 不等式的性质 假如xy,那么yy;(对称性) 假如xy,yz;那么xz;(传递性) 假如xy,而z为任意实数或整式,那么x+zy+z;(加法原则) 假如xy,z0,那么xzyz;假如xy,zy,z0,那么xzyz;假如xy,zy,mn,那么x+my+n;(充分不必要条件) 假如xy0,mn0,那么xmyn
12、; 假如xy0,那么x的n次幂y的n次幂(n为正数)1 初中数学不等式学问点归纳 1、概念: 在一个式子中的数的关系,不全是等号,含不等符号的式子,那它就是一个不等式、例如2x+2y2xy,sinx1,ex0,2xx是超越不等式。 2、分类: 不等式分为严格不等式与非严格不等式。 一般地,用纯粹的”大于号、小于号“”“中某一个),两边的解析式的公共定义域称为不等式的定义域,不等式既可以表达一个命题,也可以表示一个问题。 我们大家在判定不等式时要记得,在一个式子中的数的关系,不全是等号,含不等符号的式子,那它就是一个不等式。 初三数学不等式证明学问点总结 1、比拟法:包括比差和比商两种方法。 2
13、、综合法 证明不等式时,从命题的已知条件动身,利用公理、定理、法则等,逐步推导出要证明的命题的方法称为综合法,它是由因导果的方法。 3、分析法 证明不等式时,从待证命题动身,分析使其成立的充分条件,利用已知的一些根本原理,逐步探究,最终将命题成立的条件归结为一个已经证明过的定理、简洁事实或题设的条件,这种证明的方法称为分析法,它是执果索因的方法。 4、放缩法 证明不等式时,有时依据需要把需证明的不等式的值适当放大或缩小,使其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到达证明的目的,这种方法称为放缩法。 5、数学归纳法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要留意两步一结论。 在证明其次步时,一般多用到比拟法、放缩法和分析法。 6、反证法 证明不等式时,首先假设要证明的命题的反面成立,把它作为条件和其他条件结合在一起,利用已知定义、定理、公理等根本原理逐步推证出一个与命题的”条件或已证明的定理或公认的简洁事实相冲突的结论,以此说明原假设的结论不成立,从而确定原命题的结论成立的方法称为反证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