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重点企业土壤环境自行监测技术指南.docx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82930546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13.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市重点企业土壤环境自行监测技术指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京市重点企业土壤环境自行监测技术指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市重点企业土壤环境自行监测技术指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重点企业土壤环境自行监测技术指南.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北京市重点企业土壤环境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暂 行2023年五月 1 目 次1 总则32 自行监测方案53 监测设施的建设及维护104 样品采集、保存、流转及分析测试115 监测结果分析126 监测报告编制13附录 1 重点区域及设施信息记录表14附录 2 重点行业特征污染物15附录 3 样品运送单17北京市重点企业土壤环境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暂行1 总则1.1 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打算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的要求,切实推动北京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标准和指导重点企业开展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工作,特制订北京市重点 企业土壤环境自行监测技术指南暂行。1.2 适用范围本指南提出了重点企业进展土壤

2、环境自行监测的一般要求,适用于指导北京市各重点企业自行或托付第三方开展土壤环境监测工作。重点企业名单以市环保局公布的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为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依照在产企业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技术规定的要求,划分企业风险等级,对不同风险等级的重点企业提出监测工程或监测频率的不同要求,实现重点企业的分级治理。1.3 编制依据本指南内容引用了以下文件或其中的条款。但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475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HJ/ 68.污染场地术语HJ/ 25.2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 25.3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T 1

3、6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标准HJ/T 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标准DB11/T 656场地环境评价导则DB11/T 1278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物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DB11/T 811北京市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工矿用地土壤环境治理方法试行生态环境部令第 3 号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原环境保护部公告2023 年第 72 号1.4 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1.4.1地块 site某一范围内的土壤、地下水、地表水以及地块内全部构筑物、设施和生物的总和。1.4.2重点区域 suspected areas of contamination具有土壤或地下水污染隐患的区域,如

4、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区,原材料或固体废物的堆存区、储放区和转运区等。1.4.3重点设施 key facilities具有土壤或地下水污染隐患的设施,如涉及贮存或运输有毒有害物质的罐槽、管线等。1.4.4特征污染物 contaminants of concern各重点区域及设施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以外的特有污染物。主要指区域及设施运行过程中可能导致潜在污染或对周边目标产生影响的特有污染物。1.4.5土壤 soil土壤是指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及生物有机体组成的地球陆地外表上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层。1.4.6地下水 groundwater地下水是指埋藏于地表以下的各种形式的重力水。1.4.7土

5、壤气 soil gas土壤气是指地块包气带土壤孔隙中的气相组分。1.4.8上游 upstream水补给的一侧为上游。1.4.9下游 downstream水排泄的一侧为下游。1.4.10潜水 phreatic water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地下水。1.4.11含水层 aquifer饱含地下水的透水地层。1.4.12隔水层 aquifuge构造致密、透水性极弱的,水流速率缺乏以对井和泉供给充分水量的岩土层。1.4.13潜水面 water table又称地下水位或地下水面,是指地表以下饱水带和非饱水带的分界限,是地下水的水位,通常是水在井中上升到达的水位。1.4.14毛细带

6、capillary zone由于岩层毛细管力的作用在潜水面以上形成的一个与饱水带有直接水力联系的接近饱和的地带。1.5 一般要求重点企业应依据本指南的要求,自行或托付第三方开展土壤环境监测工作,识别本企业存在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隐患的区域或设施并确定其对应的特征污染物,制定自行监测方案、建设并维护监测设施、记录和保存监测数据、编制年度监测报告并依法向社会公开监测信息。2 自行监测方案2.1 重点区域及设施识别2.1.1 资料搜集搜集的资料主要包括企业根本信息、企业内各区域及设施信息、迁移途径信息、敏感受体信息、地块已有的环境调查与监测信息等具体见表2-1。2.1.2 现场踏勘在了解企业生产工艺、各

7、区域功能及设施布局的前提下开展踏勘工作,踏勘范围以自行监测企业内部为主。比照企业平面布置图,勘察地块上全部区域及设施的分布状况,了解其内部构造、工艺流程及主要功能。观看各区域或设施周边是否存在发生污染的可能性。具有土壤或地下水污染隐患的区域或设施包括但不仅限于:1) 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区域或生产设施;2) 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原辅材料、产品、固体废物等的贮存或堆放区域;3) 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原辅材料、产品、固体废物等的转运、传送或装卸区域;4) 贮存或运输有毒有害物质的各类罐槽或管线;5) 三废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或排放区域。2.1.3 人员访谈人员访谈的目的是补充和确认待监测区域

8、及设施的信息,以及核查所搜集资料的有效性。访谈人员可包括企业负责人、生疏企业生产活动的治理人员和职工、生疏所在地状况的第三方等。表 2-1 应搜集的资料清单分类信息工程目的猎取来源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地址、地理位置、 确定企业位置、企业负责企业、土地行政企业根本信企业类型、企业规模、营业期限、行业类人、根本规模、所属行业、 主管部门、国土息别、行业代码、所属工业园区或集聚区; 经营时间、地块权属、地地块面积、现使用权属、地块利用历史等。 块历史等信息。企业总平面布置图及面积;生产区、储存区、废水治理区、固体废物资源、进展改革、规划等部门。企业内各区域及设施信息迁移途径信息贮存或处置区等重点区

9、域平面布置图及面积;地上和地下罐槽清单;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管线平面图; 工艺流程图;各厂房或设施的功能;使用、贮存、转运或产出的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清单;废气、废水、固体废物收集、排放及处理状况。地层构造、土壤质地、地面掩盖、土壤分层状况;确定企业和各车间平面布置及面积;各区域或设施 涉及工艺流程;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使用、贮存、转运或产出情 况;三废处理及排放状况。便于识别存在污染隐患的 区域或设施及相应特征污 染物。确定企业水文地质状况, 便于识别污染源迁移途企业、环保部门、安监部门。企业。敏感受体信息已有的环境地下水埋深/分布/流向/渗透性等特性。径。便于确定所在地土壤及

10、地人口数量、敏感目标分布、地下水用途等。 下水相关标准或风险评估筛选值。企业、环保部门。企业、环保部门、调查与监测信息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监测数据;其它调查评估数据。尽可能搜集相关关心资料。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等。2.1.4 重点区域及设施识别对本章 2.1.1-2.1.3 节调查过程和结果进展分析、总结和评价。依据各区域及设施信息、特征污染物类型、污染物进入土壤和地下水的途径等,识别企业内部存在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隐患的区域及设施,作为重点区域及设施在企业平面布置图中标记。依据附录 1 所示格式填写信息记录表, 记录重点区域及设施相关信息。2.2 背景监测点在重点区域及设施识别工作完成后,应在企业外

11、部区域或企业内远离各重点区域及设施处布设至少 1 个土壤/地下水背景监测点/监测井。背景监测点/监测井应设置在全部重点区域及设施的上游,以供给不受企业生产过程影响且可以代表土壤/地下水质量的样品。在地下水及土壤气采样建井过程中钻探出的土壤样品,应作为地块初次采样时的背景值进展分析测试并予以记录。地下水背景监测井应与污染物监测井设置在同一含水层。2.3 土壤监测2.3.1 一般监测一般来说,除去特征污染物只包含挥发性有机物的重点区域或设施外,其他区域或设施周边均应定期开展土壤一般监测工作。2.3.1.1 点位数量每个重点区域或设施周边应至少布设 1-3 个土壤采样点。采样点具体数量可依据待监测区

12、域大小等实际状况进展适当调整。2.3.1.2 点位位置采样点应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且不造成安全隐患与二次污染的状况下尽可能接近污染源。2.3.1.3 采样深度土壤监测应以监测区域内表层土壤0.2m 处为重点采样层,开展采样工作。2.3.2 土壤气监测特征污染物中存在挥发性有机物的重点区域或设施,应建设土壤气监测井并定期开展土壤气监测工作。2.3.2.1 点位数量每个以挥发性有机物为特征污染物的重点区域或设施周边应布设至少1 个土壤气监测点,具体数量应依据污染源所在区域大小进展适当调整。2.3.2.2 点位位置采样点应在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且不造成安全隐患与二次污染的状况下尽可能接近污染源。2.3

13、.2.3 采样深度土壤气探头的埋设深度应结合地层特性及污染物埋深仅限于已受到污染的区域确定。应设置在但不仅限于:1) 地面以下 1.5 m 处。2) 钻探过程觉察该区域已存在污染,且现场挥发性有机物便携检测设备读数或土壤和地下 水样品检测结果较高的位置。3) 埋藏于地下的罐槽、管线等设施周边。4) 地下水最高水位面上,高于毛细带不小于1m。2.4 地下水监测2.4.1 点位数量每个重点区域或设施周边应布设至少 1 个地下水监测点,具体数量应依据待监测区域大小及污染物集中途径等实际状况进展适当调整。2.4.2 点位位置地下水监测井应布设在污染物迁移的下游方向图2-1。地下水的流向可能会随着季节、

14、潮汐、河流和湖泊的水位波动等状况转变。此时应将监测井布设在污染物全部潜在迁移途径的下游。图 2-1 重点区域周边地下水监测点的布设例如在同一个企业内部,监测井可以依据厂房及设施分布的状况统筹规划图2-2。处于同一污染物迁移途径上的相邻区域或设施可合并监测如图2-2 中储罐区。以下状况不适宜合并监测:1) 处于同一污染物迁移途径上但相隔较远的区域或设施。2) 相邻但污染物迁移途径不同的区域或设施如图2-2 中两个相邻的生产车间。图 2-2 某企业园区中地下水监测井的布设例如2.4.3 采样深度监测井在垂直方向的深度应依据污染物性质、含水层厚度以及地层状况确定。(1) 污染物性质当重点区域或设施的

15、特征污染物为低密度污染物时,监测井进水口应穿过潜水面以保证能够采集到含水层顶部水样,如图 2-3(A)。当重点区域或设施的特征污染物为高密度污染物时,监测井进水口应设在隔水层之上,含水层的底部或者四周,如图 2-3(B)。假设低密度和高密度污染物同时存在,则设置监测井时应考虑在不同深度采样的需求。图 2-3 基于污染物性质的监测井布设方法例如(2) 含水层厚度对于厚度小于 3 m 的含水层,可不分层采样;对于厚度大于3 m 的含水层,原则上应分上中下三层进展采样。(3) 地层状况地下水监测以调查第一含水层潜水为主。但在重点区域或设施识别过程中认为有可能对多个含水层产生污染的状况下,应对全部可能

16、受到污染的含水层进展监测。有可能对多个含水层产生污染的状况常见于但不仅限于:1) 第一含水层的水量缺乏以开展地下水监测。2) 第一含水层与下部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厚度较薄或已被穿透。如图 2-4 A 所示3) 有埋藏深度到达了下部含水层的地下罐槽、管线等设施。4) 第一含水层与下部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不连续。如图 2-4 B 所示图 2-4 浅层地下水与下部含水层之间关系地下水监测井的深度还应充分考虑季节性的水位波动设置。企业或邻近区域内现有的地下水监测井,假设符合本指南要求,可以作为地下水监测点。2.5 监测频率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土壤一般监测、土壤气监测和地下水监测。2.6 监

17、测工程北京市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应依据本指南2.1“重点区域及设施识别”结果,参照附录 2 中企业所属行业类型及特征污染物,选择确定每个重点区域或设施需监测的特征污染物类别及工程。未在附表 2-2 “各行业可能存在的特征污染物”中提及所属行业的企业,应依据企业具体状况,在附表 2-1“常见特征污染物类别及工程”中自行选择分析测试工程。原则上每个重点区域或设施应监测的污染物工程不少于 2 项。已设置土壤气监测井进展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的重点区域或设施,无需在土壤一般监测中再对挥发性有机物工程进展测试。对于以下工程,企业应在自行监测方案中说明缘由:1) 在附表 2-2 中有列举,但企业认为不需监测的行

18、业特征污染物工程;2) 在附表 2-2 中未提及企业所属行业,由企业自行选择的特征污染物工程。不能说明缘由或理由不充分的,应对所列全部类别污染物进展分析测试。3 监测设施的建设及维护3.1 监测设施的建设3.1.1 地下水监测设施的建设在产企业地下水采样井应建成长期监测井。监测井的建设方法可参照北京市场地环境评价导则DB11/T 656的要求进展。3.1.2 土壤气监测设施的建设在产企业土壤气采样井应建成长期监测井。监测井的建设方法可参照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物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DB11/T 1278的要求进展。3.2 监测设施的维护3.2.1 监测井保护措施为防止监测井物理破坏,防止地表水、

19、污染物质进入,监测井应建有井台、井口保护管、锁盖等。井台构筑通常分为明显式和隐蔽式井台,隐蔽式井台与地面齐平,适用于路面等特别位置。1承受明显式井台的,井管地上局部约30cm50cm,超出地面的局部承受管套保护,保护管顶端安装可开合的盖子,并有上锁的位置。安装时监测井井管位于保护管中心。井口保护管建议选择强度较大且不宜损坏材质,管长1m, 直径比井管大 100mm 左右,高出平台 0.5m,外部刷防锈漆。监测井井口用与井管同材质的丝堵或管帽封堵。2承受隐蔽式井台的,其高度原则上不超过自然地面 10cm。为便利监测时能够翻开井盖, 建议在地面以下的局部设置直径比井管略大的井套套在井管外,井套外再

20、用水泥固定并筑成土坡状。井套内与井管之间的环形空隙不填充任何物质,以便于井口开启和不阻碍道路通行。建成的采样井应设置相应的采样井标识牌,标识牌上应注明企业名称、点位编号、监测对象、 10 建井时间等根本信息,标识牌设置位于采样井周边1m 区域内或井口保护套上。在产企业局部采样井例如如图 3-1。图 3-1 在产企业长期监测井例如3.2.2 监测井资料归档监测井存档资料包括设计、原始记录、成果资料、竣工报告、建井验收书的纸介质和电子文档。3.2.3 监测井维护和治理要求应指派专人对监测井的设施进展常常性维护,设施一经损坏,必需准时修复。地下水监测井每年测量井深一次,当监测井内淤积物没过滤水管或井

21、内水深小于 1m 时,应准时清淤。监测井标识牌、井口固定点标志和孔口保护帽等配套设施发生移位或损坏时,必需准时修复。4 样品采集、保存、流转及分析测试4.1 样品采集4.1.1 土壤采样土壤样品采集方法参照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HJ25.2的要求进展。4.1.2 地下水采样地下水样品采集方法参照北京场地环境评价导则DB11/T 656的要求进展。4.1.3 土壤气采样土壤气样品采集方法参照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物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DB11/T 1278 的要求进展。4.2 样品保存样品保存涉及采样现场样品保存、样品暂存保存和样品流转保存要求,应遵循以下原则进展:1) 土壤样品保存参照土壤环境监测

22、技术标准HJ/T 166的要求进展。地下水样品保存参照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标准HJ/T 164的要求进展。土壤气样品保存参照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物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DB11/T-1278要求进展。监测单位应与检测试验室沟通最终确定样品保存方法及保存时限要求。特别留意各检测工程对于保护剂的要求,应在试验室内完成保护剂添加并记录参与量。2) 现场样品保存。采样现场需配备样品保温箱,保温箱内放置冷冻的蓝冰,样品采集后应立即存放至保温箱内,保证样品在 4低温保存。3) 样品暂存保存。假设样品采集当天不能将样品寄送至试验室进展检测,样品需用冷藏柜 4低温保存,冷藏柜温度应调至 4。4) 样品流转保存。样

23、品寄送到试验室的流转过程要求保存在存有冷冻蓝冰的保温箱内,4 低温保存流转。4.3 样品流转4.3.1 装运前核对在采样小组分工中应明确现场核对负责人,装运前应进展样品清点核对,逐件与采样记录单进展核对,保存核对记录,核对无误后分类装箱。假设样品清点结果与采样记录有任何不同,应准时查明缘由,并进展说明。样品装运同时需填写样品运送单附录 3 样品运送单,明确样品名称、采样时间、样品介质、保存方法、检测指标、检测方法、样品寄送人等信息。4.3.2 样品流转样品流转运输的根本要求是保证样品安全和准时送达。样品应在保存时限内应尽快运送至检测试验室。运输过程中要有样品箱并做好适当的减震隔离,严防破损、混

24、淆或沾污。4.3.3 样品交接试验室样品接收人员应确认样品的保存条件和保存方式是否符合要求。收样试验室应清点核实样品数量,并在样品运送单上签字确认。4.4 样品分析测试监测样品的分析和测试工作应托付具有中国计量认证CMA资质的检测机构进展。样品的分析测试方法应优先选用国家或行业标准分析方法,尚无国家或行业标准分析方法的监测工程,可选用行业统一分析方法或行业标准。4.5 质量保证及质量把握重点企业自行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及质量把握,除应严格依据本指南的技术要求开展工作外, 还应严格遵守所使用检测方法及所在试验室的质量把握要求,相应的质控报告应作为样品检测报 告的技术附件。5 监测结果分析企业应依照

25、本指南要求,设立土壤及地下水的监测点位,开展长期监测工作,照实记录监测数据并开展统计分析工作,对于以下状况:1) 监测点中特征污染物浓度超过相应标准中与其用地性质或所属区域相对应的浓度限值的; 其中各监测对象应执行的相应标准如表5-1 所示;2) 监测点检出相应标准中未列出的特征污染物指标的;3) 监测点中特征污染物的监测值与背景监测值相比有显著上升的;4) 某一期间1 年以上监测点中同一污染物监测值变化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的。除能够证明是由于采样、分析或统计分析误差、土壤或地下水自然波动的正常范围,土壤环境本底值或企业外部污染源产生的污染造成的状况外,均可说明该污染源已存在污染迹象,此时应马上

26、排查污染源,查明污染缘由,实行措施防止增污染;同时依据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调查评估技术指南所述方法,启动土壤或地下水风险评估工作,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实行相应的风险管控或修复措施,防止污染物的进一步集中。表 5-1 各监测对象相应监测标准监测对象执行标准一般监测北京市场地土壤环境风险评价筛选值DB11/T 811土壤土壤气监测污染场地挥发性有机物调查与风险评估技术导则DB11/T 1278地下水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6 监测报告编制企业应当结合重点监管企业年度自行监测报告,增加土壤环境自行监测相关内容,并按要求信息公开。土壤环境自行监测内容主要包括:1) 监测点位的布设状况;2) 各点位

27、选取的特征污染物测试工程及选取缘由;3) 监测结果及分析;4) 企业针对监测结果拟实行的主要措施。附录 1 重点区域及设施信息记录表附表 1-1 重点区域及设施信息记录表企业名称调查日期参与人员重点区域或设施名称点位编号区域或设施功能涉及有毒有害物质清单1、2、3、1、2、3、1、2、3、1、2、3、 14 附录 2 重点行业特征污染物附表 2-1 常见特征污染物类别及工程类别A1类-重金属8种 A2类-重金属与元素8种A3类-无机物2种B1类-挥发性有机物16种B2类-挥发性有机物9种B3类-半挥发性有机物1种B4类-半挥发性有机物4种C1类-多环芳烃类15种 C2类-农药和长期性有机物C3

28、类-石油烃工程镉、铅、铬、铜、锌、镍、汞、砷锰、钴、硒、钒、锑、铊、铍、钼氰化物、氟化物二氯乙烯、二氯甲烷、二氯乙烷、氯仿、三氯乙烷、四氯化碳、二氯丙烷、三氯乙烷、二溴氯甲烷、溴仿、三氯丙烷、六氯丁二烯苯、甲苯、氯苯、乙苯、二甲苯、苯乙烯、三甲苯、二硝基苯苯酚、硝基酚、二甲基酚、二氯酚苊烯、苊、芴、菲、蒽、荧蒽、芘、苯并a蒽、屈、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滴滴涕、六六六、氯丹、灭蚁灵、六氯苯、七氯、三C10-C40总量2,3,3”,4,4”,5,5”-七氯联苯PCB189、2,3”,4,4”,5,5”-六氯联苯PCB167、2,3,3”,4,4”,5C4类-多氯联苯

29、12种六氯联苯PCB156、3,3”,4,4”,5,5”-六氯联苯PCB169、2”,3,4,4”,5-五氯联苯PCB1 2,3,3”,4,4”-五氯联苯PCB105、2,3,4,4”,5-五氯联苯PCB114、3,3”,4,4”,5-五氯PCB77、3,4,4”,5-四氯联苯PCB81D1类-土壤pH土壤pH注:*不含共平面多氯联苯。 15 附表 2-2 各行业可能存在的特征污染物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5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251精炼石油产品制造特征污染A1类-重金属8种、A2类-重金属与元素8种物9种、B4类-半挥发性有机物4种、C1A1类-重金属8种、A2类-重金属

30、与元素8种机化学原料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261根底化学原料制造无机、有机A1类-重金属8种、A2类-重金属与元素8种物16种、B2类-挥发性有机物9种、B3类-机物4种、C1类-多环芳烃类15种、C3 A1类-重金属8种、A2类-重金属与元素8种265合成材料制造物16种、B2类-挥发性有机物9种、B3类-机物4种、C1类-多环芳烃A1类-重金属8种、A2类-重金属与元素8种266专用化学品制造物16种、B2类-挥发性有机物9种、B3类-机物4种、C1类-多环芳烃类15种、C333金属制品业336金属外表处理及热处理加工A1类-重金属8种、A2类-重金属59仓储业599其他仓储业A1类

31、-重金属8种、B2类-挥发性有机物9种挥发性有机物4种、77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772环境治理业危废、医废处置A1类-重金属8种、A2类78公共设施治理业782环境卫生治理生活垃圾处置注:*各重点企业可以依据地块环境识别的有关结果结合上表选择确定特征污染物进展分析测试,对于未在本表中提及所属行业的企业择分析测试工程并在每年上报的监测打算中说明选取缘由。 16 附录 3 样品运送单加盖 CMA 章: 是 否加盖CNAS 章 : 是 否介质容器与保护剂样品描述样品编号试验室样品号日期时间测试周期要求: 10 个工作日 7 个工作日 5 个工作日一个月后的样品处理: 归还样品供给单位样品送出 由试验室处理其它 (请注明) 样品保存时间月样品接收姓名 :日期/时间:.姓名:日期/时间:.附表 3-1 样品运送单样品供给单位:工程名称:联系人:工程所在地:地址/ : :电子版报揭露送至:质控要求: 标准 其它 (具体说明: :).文本报告寄送至:要求分测试方法:美国国家环境保局(USEPA)国标(GB)其他方法(请说明) 17 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