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教案范文七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力的教案范文七篇.docx(33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力的教案范文七篇力的教案 篇1 1、共点力的合成与分解 试验仪器:力的合成分解演示器(J2152)、钩码(一盒)、平行四边形演示器 教师操作:把演示器按事先选定的分力夹角和分力大小,调整位置和选配钩码个数;把汇力环上部连接的测力计由引力器拉引来调整角度,并还要调整拉引力距离,使汇力环悬空,目测与坐标盘同心;转变分力夹角,重做上边试验。 试验结论:此时测力计的读数就是合力的大小;分力夹角越小合力越大,分力夹角趋于180度时合力趋近零。 力的合成分解演示器: 教师操作:用平行四边形演示器O点孔套在坐标盘中心杆上,调整平行四边形重合试验所形成四边形,用紧固螺帽压紧,学生可直观的在演示器上看出矢量作
2、图。 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学生试验) 试验仪器:方木板、白纸、橡皮筋、细绳套2根、平板测力计2只、刻度尺、量角器、铅笔、图钉3-5个 试验目的: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试验原理: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与两个共点力F1和F2的共点作用效果都是把橡皮筋拉伸到某点,所以F为F1和F2的合力。做出F的图示,再依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做出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拟F?和F是否大小相等,方向一样。 学生操作: (1)白纸用图钉固定在方木板上;橡皮筋一端用图钉固定在白纸上,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套。 (2)用两只测力计沿不同方向拉细绳套,登记橡皮筋伸长到的位置O,两只测力计的方向及读
3、数F1、F2,做出两个力的图示,以两个力为临边做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即为理论上的合力F?,量出它的大小。 (3)只用一只测力计钩住细绳套,将橡皮筋拉到O,登记测力计方向及读数F,做出它的图示。 (3)比拟F?与F的大小与方向。 (4)转变两个力F1、F2的大小和夹角,重复试验两次。 试验结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证明白平行四边形定则成立。 留意事项: (1)同一试验中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选取方法是:将两只弹簧测力计钩好后对拉,若两只弹簧测力计在拉的过程中读数一样,则可选,若不同,应另换,直到一样为止;使用时弹簧测力计与板面平行。 (2)在满意合力不超过弹簧测力计量程及橡皮筋形变不超过弹性限度的条件下
4、,应使拉力尽量大一些,以减小误差。 (3)画力的图示时,应选定恰当的标度,尽量使图画得大一些,但也不要太大而画出纸外;要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图。 (4)在同一次试验中,橡皮筋拉长后的节点O位置肯定要一样。 (5)由作图法得到的F和试验测量得到的F?不行能完全符合,但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是F和F?符合即可。 误差分析: (1)本试验误差的主要来源弹簧秤本身的误差、读数误差、作图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读数时眼睛肯定要正视,要按有效数字正确读数和记录,两个力的对边肯定要平行;两个分力F1、F2间夹角越大,用平行四边形作图得出的合力F?的误差F也越大,所以试验中不要把取得太大。 3
5、、讨论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试验仪器:力矩盘(J2124型)、方座支架(J1102型)、钩码(J2106M)、杠杆(J2119型)、测力计(J2104型)、三角板、直别针若干 试验目的:通过试验讨论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平衡的条件,进一步明确力矩的概念。 教师操作: (1)将力矩盘和一横杆安装在支架上,使盘可绕水平轴自由敏捷地转动,调整盘面使其在竖直平面内。在盘面上贴一张白纸。 (2)取四根直别针,将四根细线固定在盘面上,固定的位置可任意选定,但相互间距离不行取得太小。 (3)在三根细绳的末端挂上不同质量的钩码,第四根细绳挂上测力计,测力计的另一端挂在横杆上,使它对盘的拉力斜向上
6、方。持力矩盘静止后,在白纸上标出各悬线的悬点(即直别针的位置)和悬线的方向,即作用在力矩盘上各力的作用点和方向。标出力矩盘轴心的位置。 (4)取下白纸,量出各力的力臂L的长度,将各力的大小F与对应的力臂值记在下面表格内(填写时应注明力矩M的正、负号,顺时针方向的力矩为负,反时针方向的力矩为正)。 (5)转变各力的作用点和大小,重复以上的试验。 留意事项: (1)试验时不应使力矩盘向后仰,否则悬线要与盘的下边沿发生摩擦,增大试验误差。为使力矩盘能敏捷转动,必要时可在轴上加少许润滑油。 (2)测力计的拉力不能向下,否则将会由于测力计本身所受的重力而产生误差。测力计假如处于水平,弹簧和秤壳之间的摩擦
7、也会影响结果。 (3)有的力矩盘上画有一组同心圆,须留意只有受力方向与悬点所在的圆周相切时,圆半径才等于力臂的大小。一般状况下,力臂只能通过从转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来测量。 4、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试验仪器:方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测力计3个(J2104型)、细线、直尺和三角板、小铁环(直径为5毫米的螺母即可) 试验目的:通过试验把握利用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解决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等问题的方法,从而加深对共点力的平衡条件的熟悉。 教师操作: (1)将方木板平放在桌上,用图钉将白纸钉在板上。三条细线将三个测力计的挂钩系在小铁环上。 (2)将小铁环放在方木板上,固定一个测力计,沿两个不同的方
8、向拉另外两个测力计。平衡后,读出测力计上拉力的大小F1、F2、F3,并在纸上按肯定的标度,用有向线段画出三个力F1、F2、F3。把这三个有向线段廷长,其延长线交于一点,说明这三个力是共点力。 (3)去掉测力计和小铁环。沿力的作用线方向移动三个有向线段,使其始端交于一点O,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F1和F2的合力F12。比拟F12和F3,在试验误差范围内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即它们的合力为零。由此可以得出F1、F2、F3的合力为零是物体平衡的条件,假如有更多的测力计,可以用细线将几个测力计与小铁环相连,照步骤2、3那样,画出这些作用在小铁环上的力F1、F2、F3、F4,它们仍是共点
9、力,其合力仍为零,从而得出多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也是合力等于零。 留意事项: (1)试验中所说的共点力是在同一平面内的,所以试验时应使各个力都与木板平行,且与木板的距离相等。 (2)试验中方木板应处于水平位置,避开重力的影响,否则试验的误差会增大。 力的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使用筷子,激发幼儿自己动手做事的愿望。 2、培育幼儿积极参加活动的兴趣,进展幼儿的动手力量。 活动预备: 筷子、 盘子、糖、红绿两种颜色的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a) 感知体验,教师幼儿在门口 教师:“今日,陆教师来做猴妈妈,你们来做我的孩子小猴宝宝好吗?“(好) 猴妈妈带着小猴在音乐的伴奏下边唱歌
10、边跳进教室。 猴妈妈:“每个猴宝宝找到一个位子坐下来。“猴妈妈:“今日我请猴宝宝吃糖。“ 猴妈妈:“用手拿着吃不卫生,那怎么吃呢?用筷子夹,看看我的宝宝谁会用筷子把糖夹起来。“ 猴妈妈:“让妈妈先试试看。(妈妈用筷子夹糖)夹住了,啊呜,啊呜,真好吃。“ 猴妈妈:“猴宝宝,你们想吃糖吗?“(想)谁情愿上来夹住糖的。幼儿(猴宝宝)拿筷子讲自己怎么夹。 猴妈妈:“原来是把筷子放在这两个手指的中间,把筷子分开,用力一夹,糖就夹起来了。“ 猴妈妈:“哪个宝宝还想来吃糖的。我们一起看看哪个宝宝的筷子用的好。猴宝宝,记住了只夹一粒糖。“ b) 操作练习 猴妈妈:“我的宝宝真能干,会用筷子夹糖。妈妈昨天不当心
11、把一些豆子混在一起,可怎么办呀 猴妈妈:“谁情愿帮忙妈妈,先用筷子夹豆子,放在盘子里,端着盘子走到放豆子的篮子跟前, 把红豆子和绿豆子分开!“ 一名幼儿上来示范。拍手鼓舞。 猴妈妈:“你们都想帮妈妈吗?请你们去夹。“ 幼儿操作,教师随机帮忙指导。 c) 小结,自然开心完毕。 力的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仔细倾听故事,能够初步感受故事人物的心情和心理活动,情愿与同伴共享自己的想法。 2.在沟通的过程中有长大的自信念和骄傲感。 3.知道面临新环境时会有很多人、很多方法来帮忙自己。 教学预备 物质预备:图画书,“伊比伊比”伴奏音乐。 场地预备:幼儿围坐,有进展音乐嬉戏活动的空间。 教学过程 1
12、.通过与幼儿沟通并引导观看小阿力的不同表情,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1)结合幼儿的实际体验进展简洁沟通。 提问:你们情愿上学吗?要上学了,你们是什么心情? (2)单独出示小阿力两种表情比照的画面,引导幼儿观看。 观看快乐的表情。 提问:小阿力要上学了,他是什么心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观看不快乐的表情,鼓舞幼儿大胆猜测小阿力不快乐的缘由。 提问: 离上学的时间越来越近,小阿力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们想的是不是和小阿力想的一样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本小阿力的大学校。 2.通过阅读故事的前半段(从故事开头到“乘着风飞上了天”),引导幼儿认真观看画面,初步理解故事情节和线索,感受故事
13、人物的心情和心理活动。 (1)教师叙述故事,幼儿仔细倾听。 (2)引导幼儿对重点画面(小阿力是怎样照看小鸟的4幅画面)进展认真观看。 提问: 他为什么要拿着盒子跑过来? 为什么小鸟的心怦怦地跳,小阿力是怎么做的? 小阿力为什么轻声跟小鸟说? 小阿力和小鸟说话时的心情怎么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鸟很可怕,给它东西它也不吃,你们觉得小鸟有点像故事里的谁? (3)共同关注意点画面(小阿力把小鸟放走了的对开画面),进展争论、沟通。 提问: 小鸟飞走了,它的心情怎样? 小阿力的心情又会是怎样的呢? 3.结合故事中小阿力的感受,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在马上上学时的感受。 提问:我们小朋友也马上面临小学这个新
14、环境,听完这个故事,你们有什么感受与想法? 4.阅读叙述后半段故事,知道有很多人会帮忙自己面临新环境。 指导语:小阿力真的上学了,学校是不是真的像他想的那样呢?他在遇到困难时是怎么解决的?有谁帮忙了他?我们接着来读书。 (1)连续阅读故事。 (2)引导幼儿观看重点画面沟通。 提问: 小阿力的大学校都有什么地方? 小阿力在学校里的心情怎么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请幼儿重点观看小阿力第一天在学校的画面) (3)教师讲完故事,引导幼儿沟通。 提问: 小阿力在学校的生活快乐吗?学校是像他想的那样令人可怕吗? 都有谁帮忙了小阿力? 妈妈是怎么帮忙他的?教师是怎么帮忙他的?小伙伴是怎么做的? 5.教师整体
15、叙述故事,引导幼儿知道面临新环境时自己也可以帮忙自己,激发幼儿长大的骄傲感。 (1)教师完整叙述故事。 (2)指导语:在这个故事中,为什么写了很多小阿力救助小麻雀的”事? 教师小结:在面临新环境时,我们会紧急、会可怕,但肯定要放心,由于有很多人会帮忙你;同时,我们也可以自己帮忙自己建立信念,就像小阿力一样,会交到很多新朋友的。 6.沟通争论:我们如何来适应新环境? (1)指导语:我们都会遇到面临新环境的时候,除了有许多人可以帮忙我们,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忙我们呢? (引导幼儿沟通时,可以适时地把这些方法用孩子看得懂的方法记录下来,并进展肯定的分类整理。) 提问: 面临一个新环境,我们以什么样的心
16、情去对待? 面临一个新环境,假如有困难,我们可以找哪些人帮忙? 面临一个新环境,我们怎样找人帮忙我们?怎样去沟通? 还有哪些方法来帮忙我们? 7.音乐嬉戏“伊比伊比”,引导幼儿感受在更换不同伙伴嬉戏时的欢乐。 (1)介绍嬉戏玩法,学习简洁的动作。 全体小朋友听音乐前奏,自由找到一个朋友拉手做好预备,依据歌词做相应的动作;在其次遍音乐前奏时更换伙伴,再一次嬉戏;嬉戏可以反复进展,教师引导幼儿尽量更换自己不太熟识的伙伴。 (2)跟着音乐,全体小朋友一起表演。 力的教案 篇4 目的: 1、能简洁地画小兔头部的不同姿态以连环画的形式记录故事内容。 2、培育幼儿认真的观看力量。 预备:纸、彩笔、记号笔、
17、实物:气球、灯笼、萝卜 过程: 1、师复述故事内容。 2、分析故事四情节并尝试把小兔不同的姿势画下来。 今日,我们来学习用连环画的方法把刚刚的故事画下来,好吗? (1)首先,我们来看看小兔来到采地里它观察什么?(萝卜)谁来把小兔观察萝卜的情景画下来?幼儿个别尝试。 (2)小兔观察右边上方有个红气球,那小兔的头是怎么样的呢?谁来做做看,然后谁来尝试怎样画呢?小兔的耳朵应画在哪里呢?幼儿个别尝试。 (3)反过来,观察左边上方的灯笼,小兔的耳朵的方向又在哪里呢?幼儿上前尝试。 (4)最终小兔观察了太阳又是怎样呢?我们可自己想想。 下面我们一起把小兔的故事画下来,可只有一张纸怎么把故事画下来呢?(启发
18、幼儿用记号笔画格子表示出来) 3、幼儿作业,师提示幼儿遇到困难向别人请教。 4、幼儿作品展览,看看你喜爱哪幅画,还可把你喜爱的画想你朋友介绍,同时一起讲小兔的故事。 力的教案 篇5 一、教材依据 本节课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xx年初审通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xx出版传媒集团xx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的第四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二、设计思路 为坚持新课改的理念,实施高效课堂,本着先学后教的思想,充分信任学生,大胆放手,让学生在争论探究中学到学问。在学习了弹力、重力和摩擦力这三种详细的力以后,对它们的共同性质之一-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性的讨论是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
19、题。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常见的概念,力也是整个物理学的核心,是贯穿物理学的主线,学好力,为以后学好物理打下坚实的根底。学生在学习了弹力、重力、摩擦力的根底上,可以通过学生预习、争论及自己动手试验,教师适时点拨,能得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结论。本节教材内容偏少,学问点集中,教学过程可采纳观看争论法和试验探究法。 三、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通过观看和分析,熟悉到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并能利用该学问解决生活问题。 (2)通过争论,熟悉到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知道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相互间的争论、展现和学生点评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
20、关现象。 (2)通过观看和试验来把握探究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之间的关系,为后面平衡力的学习打下根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试验观看培育团队合作精神,培育学生擅长观看的力量及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4、现代教学手段 运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幻灯片视频动画展现,结合教师精讲,教师在展现幻灯片的同时,运用传统教学,把重点内容及本节课的小结进展板书,以到达学生把握学问点的目的。 四、教学重点 把握力的概念、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五、教学难点 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用此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六、教学预备 弹簧测力计(学生9组分组试验器材18个)、ppt制作、物理课本、导学案(教师依
21、据教材内容,备课组内经过各位教师的三次研讨,细心编制导学案)、双色笔(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和完成导学案状况,在自己有问题的地方用不同颜色的笔进展改正,或勾画重点内容)、课前5分钟展现(展现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局部) 七、教学过程 、课前5分钟展现 学生展现,各小组安排到人,一般由小组中根底较差的学生展现,同组的其他同学进展点评、改正。没有展现任务的同学在物理学科班长的领导下进展朗读本节课的相关内容,改正导学案中的问题。教师做好课前预备。 、导入新课 (幻灯片播放)公元1918年,海南省南天村,有一恶霸,名叫南天虎。人如其名,仗着家财万贯,横行霸道,无恶不作,村里人人谈虎色变。有一天,他十岁的儿子跟几
22、个小朋友到村外玩耍,刚出村口,他儿子就踢到一个石头,摔得头破血流,抱着头,一边哭,一边跑回家叫“爸爸!爸爸”南天虎观察儿子血流满面,气得咬牙切齿,指着儿子“谁打你的?”儿子有父亲在,什么都忘了,一边拉父亲的手,一边往村外走,走到石头前面,指着势头说:“就是它。”南天虎想都不想,一脚向石头踢去,“唉呀,我的脚断了!”围观的村民,人人暗地称快。有道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小故事引入,吸引学生留意力,激发学生思索) 、新课教学 一、熟悉力 师:看了这个小故事,在大家学习完这节课后来解释其中的道理。 板书第八章 第四节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做一做1、用手推、拉桌子;用脚蹭地。 2
23、、用手拉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 点评熬炼学生的动手力量、思索力量,利用身边的物体做简洁的物理试验,表达生活中到处有物理的理念。 教师分析:用手推、拉桌子,说明手施加了力,桌子受到了力;用脚蹭地,说明脚施加了力,地面受到了力;用手拉弹簧测力计,说明手施加了力,弹簧测力计受到了力。 师:一个力的产生需要几个物体? 生:两个。 师:这两个物体分别叫什么? 生: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师:现在我们给力下一个完整的定义。 生:物理学中,把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 点评结合前面所学,稳固力的概念。 板书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想一想当一个物体受到另一个物体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是否也同时受到这个物体的作用呢?
24、 二、物体间力的作用事相互的 多媒体展现1、穿旱冰鞋的小孩推墙,小孩向后退。 2、放着磁铁的两个小车,当同名磁极相对时,两个小车同时后退; 当异名磁极相对时,两个小车相互靠近。 师:现在大家拿出导学案,争论合作探究一中的内容,并完成合作探究一。 (图片见课本57页图8-34、8-35、8-36、8-37)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展争论,由组内成员指定一个主讲人,其他成员可以进展纠错或补充,并最终达成全都意见,完成导学案合作探究一的内容。(时间在5分钟左右,教师可以巡查,也可随时解答学生在争论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 教师幻灯片中出示展现、点评的小组成员,学生争论完毕。 师:好,争论完毕,请展现
25、开头展现,点评的同学做好预备。 生1:用手指压铅笔尖,手是施力物体,铅笔是受力物体,而手指感到疼,说明铅笔受力的同时对手也施加了力。 生2:小华和小明穿着旱冰鞋静止在地面上,小华用力推小明,发觉两人同时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说明小明受力的同时也对小华施加了力。 生3:将两个悬挂着的带有异种电荷的小球靠近,会看到两个小球相互吸引,相互靠近。说明两个小球在受力的同时都对对方施加了力。 生4:将载有磁铁的小车相载有铁块的小车靠近,发觉两个小车相互吸引,相互靠近。说明铁块受力的同时也对磁铁施加了力。 师:从上面的4个现象中,发觉这些现象说明白一个共同的什么问题? 生5: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
26、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时相互的。 学问小结一个力必需涉及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并且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板书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补充多媒体展现图片,运发动起跑、用脚尖踢球脚会感到疼、飞机起飞、火箭放射船浆向后划水使船前进等。 点评拓展学生的视野,表达“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理念 提示在此环节可让学生多多举例,能更加深理解。 点评通过一系列活动的绽开、演示试验的进展,让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内隐到外显地熟悉、理解“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渡物理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那么物体间这种相互作用的力有什么关系呢? 三、试验探究:
27、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关系 师:物理中试验探究分为几个环节? 生:提出问题、作出猜测、设计试验、收集证据、沟通争论、得出结论。 师:根据试验探究的过程完成导学案中的合作探究二的内容。 学生活动利用桌面上的器材,两个弹簧测力计进展试验探究。 点评给学生供应充分的学习材料、学习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去发觉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沟通的方式去深化熟悉、加深理解。 师:随机点将,那个小组完成了给大家展现一下你们组的成果? 生1:首先将两个弹簧测力计校正零点,然后将他们秤钩相对,向相反的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同时观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录数据,我们组记录了三组数据,(边示范边讲解)从数据中可以
28、看出,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试验次数 生2、我补充,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叫甲和乙,甲对乙施加了力,作用在乙上,同时乙队甲也施加了力,作用在甲上,所以相互作用的力还应当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师:补充的特别好,经过两名同学的示范和讲解,对于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大家已经弄清晰了,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反,并且两个力都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这个相反的方向应当在同一条直线上。 点评教师的适当讲解是必需的也是必要的,有些学问学生可以通过争论探究、沟通获得,有些预备学问是教师必需要讲解的,可为后面的二力平衡做铺垫。 板书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关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
29、体上。 师: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开头的小故事,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生: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用脚踢石头,同时石头对脚也施加了力,所以那个恶霸的脚才会断。哈哈 、反应练习 完成导学案中当堂训练内容,完成的同学可以进展展现,随机点将,学生进展点评。教师利用实物展现台点评学生的练习结果,对于存在问题进展强调 、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学生陈述本节课所得。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我知道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要充分信任学生,我就充分留意到应当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展现,大胆的开展试验探究,从自身的试验探究中查找科学的理论,科学的方法,比教师的填鸭式教学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布满了激情和活
30、力。但要留意,不能让学生合作流于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真正学到学问,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力的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现象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与实际的联系,了解摩擦现象存在普遍性,并培育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力量和猜测假设力量 (2)通过试验设计与操作,把握掌握变量的讨论方法 (3)通过对摩擦现象、因素猜测、方案设计等的争论,培育学生的信息沟通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摩擦现象以及其运用的学习使学生关注四周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物理学问 (2)通
31、过体会本节内容中探究的各个环节,培育较强的科学探究力量和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有关,猜测过程与设计方案过程 教学难点 把握掌握变量的方法;摩擦力的测量 仪器材料一斜面,一木块;木块、木板、弹簧测力计、毛巾、小铁块、厚海绵、圆铅笔(多组) 教学方法 试验探究,争论汇报,实践活动,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2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一、滑动摩擦力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外表上发生相对滑动时受到阻碍的现象,称为滑动摩擦现象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3)物体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可画在物体重
32、心上 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各种猜测: (2)制定规划与试验表格: (3)数据分析: (4)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三、静摩擦和滚动摩擦现象 四、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播放视频:冰球竞赛中,推出的冰球在冰面上渐渐停下来;滑冰运发动到终点时停顿用力后渐渐停下来,骑自行车不蹬后滑行一段停下来 (或者演示:一木块从一斜面上滑下,在水平桌面上滑行一段后停下) 师:为什么最终都停了下来? (2)布置小活动 (3)师: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
33、体外表上发生相对滑动时受到阻碍的现象,称为滑动摩擦现象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4)师:滑动摩擦力是物体受到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那么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有什么规律吗? (5)师:你是否感受过滑动摩擦的存在?(鼓舞各种想法) (6)展现图片:看似光滑的金属外表,用显微镜看时的模样 (7)对滑动摩擦力这个力我们已知道了大小和作用点,现在你还想知道什么? 观看视频,思索现象共同点和缘由 生:由于有摩擦 小活动:用橡皮擦去书上的字或用抹布擦桌子,并体会其中的力,感觉阻碍作用 知道滑动摩擦和滑动摩擦力概念体会“相对滑动”情景 生:与运动(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生:滑滑梯时裤子会磨破;摔跤时皮被蹭
34、破; 生:简洁了解滑动摩擦产生缘由 生: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2设置实践小活动,进展猜测 (1)布置小活动 (2)师:请大家猜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尽量说出你的猜测依据(鼓舞学生的各种猜测,开掘其中合理的因素赐予表扬;引导学生对结论进展猜测,比方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或越小) 在黑板上列出各种猜测和猜测依据(有些猜测不合理或猜测正确但依据有偏差的,可以在探究出结论后再解释探讨) 小活动:用手掌在桌面上滑动,用手掌在衣服上滑动,用脚在地上蹭动,轻轻的试试,再用力试试,体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生: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粗糙程度)有关,地面越光滑拖物体越简单 生:与压力有关,由于物
35、体越重越难拖 生:与接触面的材料状况有关,旱冰在水泥地上好溜,在地毯上难溜起来 生: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由于接触面越大,受到阻碍的面就越大 生: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滑动摩擦是相对运动引起的,应当和速度有关滑滑梯时滑得越快屁股越热 3小组争论,制定规划和设计方案 (1)演示:滑动摩擦力如何测量 师: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木块匀速滑动,指针不要抖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反映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强调要“匀速”,可不作解释,但要留给学生这样一个疑问,使他们清晰有这样的要求) (2)师:请各小组争论如何设计试验分别来验证各个猜测要求至少对两种猜测进展方案设计(或者直接与学生说明首先对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
36、这两因素进展讨论得出结论后再讨论其它因素) 参与一些小组的争论,指导学生讨论各个猜测因素与摩擦力的关系时,只能一个一个的单独讨论,而且在讨论某一个因素的变化怎样影响摩擦力时,必需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否则不能确定摩擦力的变化是由哪个因素引起的指出这就是在讨论多因素问题时常用的“掌握变量法” (3)请各小组汇报设计方案 在和学生一起争论各个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时留意渗透“掌握变量法”最终沟通制定出讨论各个因素的最正确方案,制定出试验表格,举例如下: 试验 操作(简洁表述) 滑动摩擦力大小 1 木块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木块在毛巾上匀速运动 2 木块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木块加上重物后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3 木
37、块在毛巾上匀速运动 木块在海绵上匀速运动 4 木块平放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木块横放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5 木块以较慢速度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木块以较快速度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把握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来反映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小组争论,包括器材和试验步骤,并且对试验的可行性进展考虑 生:讨论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登记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其次步把木块平放在毛巾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登记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生:讨论与压力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登记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其次步再在木块上加一重物,用弹簧
38、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登记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生:讨论与接触面材料性质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平放在薄毛巾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登记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其次步把木块平放在外表平坦的厚海绵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登记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生:讨论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品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登记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其次步把木块横放(或竖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匀速拉动,登记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生:讨论与运动速度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以较慢的速度水平匀速拉动,登记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其次步把木块平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
39、计以较快的速度水平匀速拉动,登记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4进展试验,记录收集数据 师:请大家依据以上的争论,修正自己的探究规划后进展试验,并作好记录 进展试验,照实记录收集数据 5分析沟通,得出结论 师:请各小组分析所得数据,得出结论,描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关系如何? (给学生解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材料性质有关,但我们不作深入讨论,只作为了解层面,一般不用考虑) 分析所得数据,把结论表述出来 进展小组汇报,沟通得出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
40、材料性质有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6总结与评估 师:在试验过程中是否有新的发觉?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还会和其它的因素有关?对我们所得的结论你还能做更深入的讨论吗? 能激发兴趣,对自己试验中消失的问题或其他学生和教师提出的问题作更深入思索 7设计试验,介绍静摩擦和滚动摩擦 (1)演示试验:筷子提米 (2)师:其实摩擦有三兄弟,除了滑动摩擦外,还有静摩擦和滚动摩擦两个有相对运动趋势但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静摩擦,比方用手握起饮料瓶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滚动摩擦,比方旱冰鞋与地面间的摩擦你能举诞生活中这两种摩擦的现
41、象吗? 思索杯子和米的受力可能 了解静摩擦和滚动摩擦概念,进展举例 生:推桌子但桌子没动时,与地面有静摩擦;人走路时靠的是鞋与地面的静摩擦;司机转动方向盘时手与方向盘间有静摩擦;各种绳结 生:带轮子的行李箱拖动时与地面间有滚动摩擦;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尖的滚珠发生滚动,笔与纸间有滚动摩擦 8实例说明,有害摩擦和有益摩擦 (1)播放视频:磁悬浮列车 播放气垫船图片 (2)布置小活动,要求学生找出几根圆铅笔 总结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可以减小摩擦力的大小 (3)展现图片,请大家说出图中是采纳什么方法来减小有害摩擦和增大有益摩擦的图片有:有花纹的鞋底;用力刹车;光滑平坦的雪橇;给车轮的轴加润滑油;轴承中的滚珠 (4)总结: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给接触面处加润滑油;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使摩擦面脱离接触 思索设计意图,知道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小活动:用手掌在桌面上移动,体会受到的阻碍;在手掌下垫上几根圆铅笔再在桌面上移动,体会体会受到的阻碍比照发觉,摩擦力变小了 生:鞋底的花纹是为了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与地面的有益摩擦;刹车时通过增加刹车皮和轮间的压力来增大有益摩擦 生:雪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有害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