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课教案.docx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82925430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3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初二物理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课教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初二物理课教案_初二物理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 二、教具 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鉴于能量和功的概念有亲密的联系,所以通过“怎样才算做了功“的提问,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力的作用成效、功的两要素。 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沿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有了成效,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出示一木块,并将其置于水平桌面上。说明木块受重力的作用,但木块没有在重力方向上运动,所以重力对木块没有做功

2、。继而用手推动木块,使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重力仍旧没有做功,手的推力做了功。进而强调力和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是功的两要素,且功的大小就等于两者的乘积。 2.引入新课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亲密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事。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事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3.进展新课 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熟悉各种形式的

3、能量。刚刚的试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演示课本图1-1试验,试验可分三步: 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看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说明钢球的动能越大。试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网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上面的试验说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

4、能大。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通过观看试验来得到结论。将质量一样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试验说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看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演示试验之后,总牢固验结果: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势能:物体由于运动的缘由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缘由而具有能量。例如,同学们都玩过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嬉

5、戏,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同样拉弯的弓、压缩的弹簧也能够做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变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解释弹性形变: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外形变化,叫做形变。假如外力撤消,物体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弹性形变。如:拉长的弹簧,压扁的皮球,弯曲的钢锯条,上紧的钟表发条等。 利用课本图1-4的试验说明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为节约课堂时间,课前将两共性质一样弹簧,根据课本图1-4压缩到不同的长度。先后将拉紧弹簧的绳烧断,两次砝码被弹起的高度不同。弹簧压得越紧,放松

6、时它做的功越多,表示它的弹性势能越大。 被举高的重物,也能够做功。例如:举高的铅球,落地时能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夯落下时能把木桩打入地里。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如:举起同样高度的铅球和乒乓球,铅球落下时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势能大。铅球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引导学生争论树上结的苹果是否有重力势能?通过争论使学生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的含义。能够做功只是说物体具有了做功的“本事“,但不肯定做了功。树上结的苹果虽然没有做功,但只要它从树上掉下来就能做功,所以我们说它具有重力势能。 (3)机械能:让学生分析静止在桌

7、面上的钢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势能)继而让学生分析在桌面上滚动的钢球具有什么能?通过分析得知滚动的钢球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那么动能和势能的和就是它的总机械能。 (4)能量的单位:从前面的争论,我们可以熟悉到能量是跟做功有亲密联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体具有做功的本事,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因此,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单位跟功的单位一样,也是焦耳。 4.小结 通过以下问题的争论,进一步帮忙学生理解能量、动能、势能、机械能等概念及机械能的单位。 (1)高山上有一块大石头,稳稳地待在那里,它有没有能量?有什么能量? (2)列举几个

8、物体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事例。 (3)在空中飞行的球,它具有的重力势能是5焦,具有的动能是4焦,这只球具有的总机械能是多少? (4)在同一高度铅球和棒球具有的重力势能不相等,若使它们的重力势能相等,可实行哪些方法? (5)从斜槽上端滚下的小球,它有没有重力势能?在它下滚的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大小有没有变化?为什么?在滚下的过程中有没有动能?它的动能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初二物理课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1学问与技能: 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1.2过程与方法 : 把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根本技能。 体会设计试验、试验操

9、作、记录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总过程。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通过试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仔细认真的科学态度,正确、实事求是测量和记录数据的良好作风。 逐步培育学生学会写简洁的试验报告。 二、教学重难点 2.1 教学重点 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2.2 教学难点 记时,绘制表格。 三、试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四、教学工具 多媒体,教学用直尺、小车、秒表、卷尺、斜面板等 五、教学过程 5.1 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下面我们来看看刘翔当年展雄姿的视频。通过下面的数据我们来了解下他的速度。 刘翔跑完110米所用的时间为12.61,下面我们

10、通过上节课学过的平均速度的求法:V=S/t=110m/12.61s=8.72(m/s)=31.4公里/小时。 刘翔每秒都能跑8.7米吗?很明显不是,我们求出的是他的平均速度。 那么这节课我们的主题就是通过一些试验来测量平均速度,通过例题稳固结论。 5.2 新知介绍 (1)、停表 【师】 要测量平均速度,必需得求出这段路程的距离s,还要求出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先复习下之前提过的停表的使用。 试验室里常用的计时工具是停表(机械停表和电子停表),这是我们在试验室里常用的一种仪器.电子停表的分度值可以到达0.01秒.机械停表在读数时,要分别读出分(小盘:转一圈是15或60分钟,也有30分钟的,特

11、此补充)和秒(大盘:转一圈为30或60s),并将它们相加,下面我们重点介绍下机械停表的使用。 【机械停表】 停表的读数: 小盘:通常有30刻度和60刻度型.30刻度型则每格代表0.5分钟,60刻度型每格则代表0.25分钟。大盘:大盘每圈代表30s,共60个大刻度,每两个大刻度之间有5个小刻度,所以每格大刻度代表0.5s,每格小刻度代表0.1s,这也是停表准确度为0.1s的缘由。 读数为小盘的分钟数+大盘的秒读数.先读小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分钟,看上面的示数可知每分钟分为前半分钟和后半分钟,要留意看它是指向哪半分钟. 接着读大盘的读数,它的单位是秒,假如是前半分钟就则读0-30s,若为后半分钟读

12、31-60s。 【师】下面我们来练习几个机械停表的读法。 【例题】如下图,机械停表显示的时间为_min_s。 【分析】 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1min和2min之间,偏向1min一侧,分针示数为1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秒针示数为10.8s,因此秒表读数为1min10.8s. 故答案为:1;10.8. (2)、设计试验 【师】下面我们通过直尺、小车、秒表、卷尺、斜面板,来设计试验,测定小车的平均速度。 【师】我们采纳上图作为试验图,教师有这样两个问题: 试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 金属片在试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精确? 【生】试验

13、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 试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精确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 【师】大家答复得很好。 (3)、进展试验 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S2,填在表格内。 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并撞到金属片的时间t1、t2,填在表格内。 【留意事项】 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时,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主要是为了小车运动速度慢点,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4)、重复试验,填入试验数据: 【师】通过试验信任大家对平均速度的概念及求法都有了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下面我们通过几道例题稳固我们的学习成

14、果。 【例题】 如图是测平均速度的试验装置,斜面应选择较_的坡度;试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_便于精确测量_;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若秒表每格为1s,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 【分析】 试验中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便于测量时间;试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精确测量小车移动的距离; 据图可以看出,小车上半段的时间是3s,下半段的时间是2s,所以据v=s/t 可知,s一样,下半段的时间短,故下半段的平均速度大; 据图可知,全程的路程是S1,总时间是5s,故故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0.2m/s; 故答案为:小

15、;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小车移动的距离;小于;0.2m/s; 【例题】2023年8月23日北京田径世锦赛男子100米决赛在鸟巢进行,如图是我国飞人苏炳添在男子100米竞赛中测得5s末的速度为9.0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在前5s内运发动的平均速度为4.5 m/s B.在后5s内运发动的平均速度为9.6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发动的平均速度为10.0 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发动的平均速度为9.1 m/s 【分析】 (1)依据v=s/t,平均速度的计算应为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前5秒的路程未知,则无法计算;故AB错误; (2)百

16、米赛跑中的平均速度为: 总位移为s=100m 总时间为t=10s 则平均速度为:v=s/t=10m/s,故C正确,D错误. 应选C. 初二物理课教案(三)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目标 1.知道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2.能举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3.知道什么是力的图示,什么是力的示意图,会做力的图示和示意图。 (二)、力量目标 初步熬炼学生的抽象思维力量。 (三)、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从观看生活动身,探求物理真知.培育学生喜爱科学,勇于发觉问题,提出问题的科学质疑精神。 二、教学建议 通过力的作用效果的实例,引出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三个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教

17、材详细叙述了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教给学生如何表示力的三要素。 1.有关“力的三要素”教学建议 力的三要素是从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引出的,可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课本中的插图熟悉力有方向,举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熟悉到力的方向不同,产生的效果也不同.可以找一名学生到教室的门口,亲自动手推门,使学生意识到推力作用在离门轴较远的点,比作用在离门轴较近的点,易于把门推开.也可以让学生感受用扳手拧螺母的时候,手握在把的末端比握在把的中间,易于把螺母拧紧.体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除了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外还有力的作用点.最终,小结出力的三要素。 2.有关“力的示意图”教学建议 由于力的示意图比力的

18、图示简洁,实际应用的时机多,所以教材中介绍了力的示意图.可通过两种作图的比拟,使学生学会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教师可以把几个力的图示改画成力的示意图,加以比照,让学生领悟,并把握。 3.有关“力的图示”教学建议 教材一开头叙述了图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在物理学习中,我们经常把有关的现象和过程用图来表现.例如光学中的光路图,电学中的电路图,力学中的受力分析图.通过这些图可以简洁明白直观地表现有关的内容.因此要让学生重视图的作用,在教学中要留意培育学生的识图和画图技能。 为了让学生把握力的图示法,在示范图例后,教师要带着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几个典型的力的图示。 学生在作图过程中教师巡察,发觉问题准时订正。

19、 三、教学设计例如 1.力的图示 教材一开头叙述了图在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在物理学习中,我们经常把有关的现象和过程用图来表现.例如光学中的光路图,电学中的电路图,力学中的受力分析图.通过这些图可以简洁明白直观地表现有关的内容.因此要让学生重视图的作用,在教学中要留意培育学生的识图和画图技能.教师在讲授力的图示时,要用刻度尺、圆规作好示范图例.画力的图示的要领:确定受力物体,依据力的大小选定标度,确定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画力的作用线,依据力的大小和选定的标度确定线段的长度,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终点来表示.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需画在线段的末端.选择用

20、多长的线段表示多大的力,可依据详细状况任意选择.但在同一个受力图上,比例大小应是固定不变的.为了作图便利,可以用一个方框来表示受力的物体。 为了让学生把握力的图示法,在示范图例后,教师要带着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几个典型的力的图示.学生在作图过程中教师巡察,发觉问题准时订正。 2.力的示意图 由于力的示意图比力的图示简洁,实际应用的时机多,所以教材中介绍了力的示意图,可通过两种作图的比拟,使学生学会力的示意图的画法.教师可以把力的图示改画为力的示意图,加以比照,让学生领悟,并把握。 F132.cOM更多教案小编推举 初二物理教案 奇妙的物理现象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具有吸引力的,通过设计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

21、内容,可以更好的让学生了解到物理的奇妙和重要 ,从而增加对物理学科的学习,下面是由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教案”,仅供参考,欢送大家阅读。 初二物理教案(一) 力 一、教学目标 1、熟悉力的作用效果。 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3、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4、通过活动和生活阅历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5、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6、在观看体验过程中,培育学生的科学态度。 7、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熟悉科学方法的价值。 二、教学重点 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三、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熟悉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2、并解释有关现象。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让学生描述生活中要用到力的例子(例如:提起一桶水、踢足球、推动物体等等) 讲授新课 力的作用效果 学生探究活动:试验器材:橡皮筋、弹簧、乒乓球。体会对这些器材施加力时,这些器材有什么变化? 1、结合课本里的插图,让学生争论总结出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转变物体的外形) (2)力可以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用N表示 补充一些常见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为1N,一个质量为50kg的同学对地面的压力大约为500N。 2、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即力的三要素) 学生探究活动: (1)用不

23、同大小的力去拉弹簧,观看弹簧是否不同 (2)用不同方向的力弹击乒乓球,观看乒乓球的运动是否不同 (3)用同样大小的力向下压一端固定在桌面上的钢尺,每次手的位置离桌面的距离都不同,观看钢尺的外形转变是否不同 引导学生从试验总结得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都会影响到力的作用效果 3、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长度可以表示力的大小;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练习:画出木块受到的水平向右的拉力 4、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学生活动: (1)拉开弹簧时,是否感觉到弹簧也在拉自己的手? (2)乒乓球打在桌面

24、上,有没有被弹起? (3)观看书本43页图12.4-4,能得到什么启发? (4)游泳分析 组织学生争论,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施加力的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表达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例子并进展解释。 强调:产生力的作用时,物体之间不肯定直接接触,并且至少要有两个物体。 课堂小结 1、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2、力有哪三个要素? 3、怎样表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初二物理教案(二) 一、学情分析 物理是一门新接触的自然学科,学生根本没有物理根底,经过第一学期的学习,对于初中物理学问的学习有了肯定的根底,学习方法渐渐成熟,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却很欠缺。物理

25、这门自然学科有着特别明显的特点,充分以探究活动为主,注意试验与观看的方法,同时具有很强的神奇感与微妙。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培育他们更好地探究活动的力量,查找物理规律,学习把握好物理学问与技能,树立起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运用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这下学期的学习任务很重,时间紧,内容多而且学问内容难,因此更要抓好学生的双基教学和创新教学,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二、教材分析 注意全体学生的进展、转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意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留意学科渗透、关怀科技进展,构

26、建新的评价体系等思想。在此根底上,物理留意了在“学问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培育功能的表达;注意从自然与生活现象中引入物理问题,通过探究查找物理规律,然后将其用于生活、生产实践;注意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渗透于不同章节,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学习物理学问与技能,还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力量,以便学生学习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客观了解科学的社会功能,树立正确的科学观等。 本学期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七章力;第八章运动和力;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第十二章简洁机械。主要是力学学问、简洁机械类、近代物理学

27、问的物理学问体系。其中第九章压强、第十章浮力、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是重点,难点在浮力、功和机械能,这局部内容综合性比拟强。 三、教学目标 1、加强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力量。 2、把握学科的根底学问,包括定义、概念、定理、公式、原理,以及试验各方面的综合力量。 3、培育学生的各种力量。如科学探究、解答问题的力量、试验操作力量。 4、能运用课本上的学问,发觉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5、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 四、教学方法 1、在熟识教材、纲要、标准的根底上,了解学生的根本状况,制订有效的规划,选择好的教学方法,细心设计好每一堂课,同学生共同进展科学探究活动的探究历程,仔细批

28、阅作业,辅导学生,仔细做好物理试验活动的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的究力量。 2、重点培育中优等生,注意全体学生的充分全面的进展,加强他们的思想德育工作,充分有效地提高初二物理的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试验教学,培育学生学习兴趣。 4、准时下班辅导补缺补差。 五、详细措施 1、鼓舞科学探究的教学。鼓舞学生积极大胆地参加科学探究。鼓舞学生积极动手、动脑、通过有目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猎取科学学问,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的意识。帮忙学生尽快进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学习的轨道。 2、帮忙学生尽快进入自主性学习的轨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忙学生自己进展学问模地的构建,而不是去

29、复制学问,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发觉问题才是至关重要的。激发并爱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3、激发并爱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的联系。 4、加强与日常生活,技术应用及其他科学的联系。由于物理学与生活、社会有着极为深密和广泛的联系,困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结合本地实际,进取学生常见的事例,尽可能采作图片、投影、录像、光盘、课件进展教学。 六、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初步熟悉声、光等自然界常见的现象,了解这些学问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初具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中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进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物理学问,而且还包科学的讨论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

30、精神。 具有初步的试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洁的试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根本的物理量。 会记录试验数据,知道简洁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洁的试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洁图表等描述试验结果。 2、过程和方法 经受观看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洁描述所观看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看力量。 能在观看物理现象或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发觉问题的力量。 通过参加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洁的科学探究规划和试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力量。 通过参加科学探究活动,初步熟悉科学讨论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初步的信息处理力量。 学习从物理现象和试验中归纳简洁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书籍的科

31、学规律去解释某些详细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力量。 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应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沟通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的奇怪,初步领会自然现象中的奇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喜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制困难的信念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的喜悦。养成实事求是,敬重自然规律的科不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推断群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有将自己的见解分开与他人沟通的愿望,熟悉沟通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地提书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

32、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有将科学效劳于人类的意识,有抱负,有报护,喜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和责任感。 初二物理教案(三) 一 、学问目标 1、知道蒸发觉象 2、知道蒸发过程中要吸热 3、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二、力量目标 培育动手试验力量,观看、分析、归纳、概括力量 三、情感目标 1、养成学生探究热现象学问的兴趣,熟悉学习物理的重要性 2、渗透通过试验讨论物理概念、规律的方法 三、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从提出问题入手,思索实际生活中关于蒸发的一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严密联系本节的主题,即蒸发觉象、蒸发快慢、蒸发吸热。 表达了蒸发有关的定义后,用举例的方法来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

33、因素,学生能很简单理解加快和减慢蒸发的方法,并联系社会说明白在北方一些缺少水的地区用喷灌代替漫灌的实际意义。 在蒸发吸热的内容中,教材用实例分析液体蒸发要吸热,并列举了一些应用,都严密联系实际生活,通俗易懂。 教法建议 本节是联系实际学习的典型材料,肯定要留意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应用学问,概括生活中的实例,得到一些物理结论,并应用物理学问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还要留意联系社会,知道社会上处理问题的方法及其意义。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要从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动身,可以学生自己列举实例,并边举例边总结,最终全面的概括出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充分发挥和提高学生的制造力量,关于喷灌取代漫灌,应当供应学生足够

34、的实际资料,让学生阅读或学生试验探究,联系社会的学习。 蒸发吸热的教学,应当从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和现象动身,学生很简单懂得蒸发要吸热,并准时应用学到的学问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加深稳固物理学问。 四、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蒸发 重难点: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的重难点,要留意用掌握变量的方法,这三个因素各自对蒸发产生什么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课程引入和一些概念 教师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的主题:蒸发、蒸发快慢的打算因素、蒸发吸热.利用前面学到的学问,很简单总结出汽化、液化的概念,用实例列举了生活中蒸发的现象,并依据这个现象总结出了蒸发的定义,还可以依据蒸发定义分析蒸发的特点。 由于内容比

35、拟简洁,可以考虑用自学的方法学习三个概念,并组织学生争论哪些现象属于蒸发,依据定义总结蒸发的特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列举实例,分别说明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举例过程中应当留意由学生分析实例总结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以由学生评判,总结出了三个因素后,应当由学生列举实际生活的实例,准时稳固物理学问,可以学生再举例说明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蒸发快慢的,及其意义.参考实例有:冰箱是如何减慢蒸发的;晾衣服如何能干得快等。 关于水是珍贵的资源教学,联系社会说明喷灌取代漫灌的优点,并分析是如何削减蒸发节约水资源的。 用试验探究的方法,探究课题可以有:蒸发快慢的因素;如何利用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来加快和减慢蒸发

36、;喷灌的应用;对于蒸发快慢的因素可以设计试验;用数据证明,这需要利用掌握变量法,保证一些量不变,只有一个量变化,用数据说明,学生在设计试验的进展试验时可以学到讨论物理的方法,即掌握变量的方法.对于如何利用这些因素加快和减慢蒸发,也可以学生自行设计试验,说明所进展的试验的完备性,并列举实例分析,对喷灌的应用,可以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自行总结出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应用。 蒸发吸热 可以实际试验,学生用感觉体会蒸发要吸热,解释教室夏天比拟热,用什么方法可以降温等身边的实例。使得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应用学问。教材还列举了降温的方法,还可以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自己查阅资料看看还有哪些蒸发方面的资料。 初二

37、物理教案范文:什么是力 物理力学注意从微观到宏观。以往的技术科学和绝大多数的根底科学,都是或从宏观到宏观,或从宏观到微观,或从微观到微观,而物理力学则建立在近代物理和近代化学成就之上,运用这些成就,建立起物质宏观性质的微观理论,这也是物理力学建立的主导思想和根本目的。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知道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能确定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举例说明 3知道力可以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也可以转变物体的外形 力量目标 1通过观看演示试验,加深对力的概念的理解,培育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力量 2力的概念特别抽象,用力的作用效果去理解力

38、的概念,加强学生的形象思维力量 情感目标 通过讲解日常生活中应用力学学问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问的兴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通过“人推车”“拖拉机拉犁”“磁铁吸引铁钉”等例子,使学生熟悉到物理学中的力指的是物体对物体的推或拉的作用然后再举例“小孩推墙”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为了使学生更详细地熟悉力,课本中接着讲解力的作用效果用生动详细的事例和插图说明力可以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通过力的作用效果,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力是一种什么作用 本节内容是力学学问的入门根底课,学生对力的概念的正确理解和力的作用效果的把握对学生后续课程的理解汲取有重要作用 有关“力的作用效果”的教

39、学建议 力可以转变物体的外形,也可以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教材是通过学生熟识的弹簧、锯条受力形变等事例来叙述的,学生承受起来并不困难,在学生阅读的根底上,可向学生展现各种有关“力的作用效果”的视频及动画,通过争论法引导学生得出力可以转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结论 有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教学建议 可以向学生提问:人在做什么事的时候需要用力?启发学生举出一些实例再从答复中筛选出表现力的推、拉、提作用的典型例子,写到黑板上比方:人推车、人拉锯、人提水桶等 然后对例子进展分析:人推车时,人施力,车受力;人拉锯时,人施力,锯受力;人提水桶时,人施力,水桶受力其中,推、拉、提是力的作用从而得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

40、作用这样使学生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逐步理解什么是力留意培育学生的分析归纳力量 最终明确指出:一个物体受到了力的作用,必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 有关“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的教学建议 教学中应从不同层次,不同侧面来反映,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在此根底上通过力的相互作用来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受力(施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受力)物体 以上内容应通过试验、事例加以说明 例一:让学生用力拍桌子,问学生:手有什么感觉?(感到痛)为什么手会感到痛?让学生思索 分析:手拍桌子时,手对桌子施力,同时手也受到桌子的反作用力 例二:让一个学生穿上旱冰鞋用力推墙问其他学生:为什么这位同学自

41、己会向后退? 分析:人推墙时,人对墙施力,同时人也受到墙的反作用力 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进一步让学生思索并答复: (1)人推车,人是否也受到车的推力? (2)人拉锯时,锯是否也拉人? (3)拖拉机拉犁时,拖拉机是否也受到犁的拉力? (4)划船时,用浆向后划水,船就向前进,这是为什么? 有关新课引入的教学建议 可用本节课文大问号后面的一段文字表达引入力的概念指出“力”是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用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含义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重要的物理概念,有准确的物理含义引入新课 也可使用情景教学的方式,请一位同学把一个大铁块拿到讲台桌上 学生前来拿起铁块 教师可提问:有什么感觉? 总结学生

42、的答复:由于东西很沉,拿起它用了很大的力 引入新课:可以说“力”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但是在物理学中究竟什么是“力”呢?这是我们今日要讨论的问题初中初二物理教案:力的测量 测量是由力的大小引入的学生依据自身的阅历不难懂得力有大小。下面的教学主要是为了通过详细的试验去深入了解力学。 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1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 2会使用弹簧测力计 (1)会观看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2)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知道使用前要先调零 (3)会正确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力量目标 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及分析问题的力量 情感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学习和使用,培育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建议 教材

43、分析 教材首先通过项羽与文弱书生力的作用效果的不同,引出“我们就是利用力产生的效果的大小来测量力的” 本节主要叙述力的单位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教材首先通过文字和插图说明力是有大小的,因此需要进展测量,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测量力的大小对于力的单位,课本中只讲了牛顿,由于这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也是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由于初中无法讲解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课本中只是给出了单位的名称、符号,并通过例子使学生熟悉1N的力有多大 教材简洁介绍了弹簧测力计是依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并通过几个插图说明弹簧秤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教材重点讲解了学生试验练习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有关“弹簧测力计”的教学建议 教师可把弹簧测力计发给学生让学生观看,也可用大型演示弹簧测力计进展讲解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