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三角形教学设计5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三角形教学设计5篇.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学设计5篇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通过折叠探究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2.力量目标:进展操作、观看、分析、比拟、沟通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受类似的制造活动过程中学习数学学问。 3.情感目标:培育学生用事试验证事物的力量,而不是用主观臆断事物的属性。 教学过程: 一、反应作业 1.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学问?对于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大家回家也做了探究型作业,对他们有了更深的了解。谁来说说你还知道些什么? 2.师:刚刚也有同学谈到其实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是对称图形。教师说它们可以称为轴对称图形。 二、新课探究 1.师:你能不能把一个等腰 三角形折一折分成2个
2、局部,使这2局部完全重合? 2.师:大家都可以这样做到,那么谁能指一指我们是沿着哪一条线对折才能使图形对折后完全重合的吗?(学生指) 师:我们把这条能使图形对折 后重合的直线称为对称轴。(板书)我们通常用虚线来表示对称轴。(学生用虚线表示) 3.学生探究 师:你能不能用找到等腰三角形对称轴的方法来找一找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 (学生尝试)学生沟通:你是怎样找的?你找到几条? (图形对折,是否完全重合) 3.小结: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而三条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却一条对称轴也没有。 三、探究作业 1.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也有对称轴,我请同学们回家去找一下,用剪刀和
3、纸把它剪出来,看谁剪得最多。 2.想不出的同学可以问问现在5年级的同学,他们会给你们帮忙的。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探究并发觉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能利用这个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在经受观看、猜想、验证的过程中,提升自身动手动脑及推理、归纳总结的力量。 在参加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独特的魅力,获得胜利体验,并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检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试验探究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教学环节:问题情境与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应用设计意图 目标达成 导入新课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复习三角形分类的学问。 师出示三角形
4、,生快速说出它的名称。 2、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 我们通常所说的角就是三角形的内角。为了便于称呼,我们习惯用A、B、c来表示。 什么是三角形的内角和?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和”就是三角形的内角和。用一个含有A、B、c的式子来表示应当如何写?A+B+c。 3、今日这节课啊我们就一起来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揭题:三角形的内角和) 由三角形的内角引出三角形的内角和,“A+B+c”的表示形式形象的表达出三内角求和的关系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三角板,猜一猜。 师: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熟识这副三角板吗?请拿出外形与这块一样的三角板,并同桌相互指一指各个角的度数 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
5、数合起来就叫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全部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你能确定吗? 我们得想个方法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方法验证呢? 3.学生测量 4.汇报的测量结果 除了我们这节课大家想到的方法,还有许多方法也能验证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到初中我们还要更严密的方法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5、稳固学问。 一个三角形中能不能有两个直角?能不能有2个钝角? 环节 三、应用所学,解决问题。 1、根底练习(课本第68页做一做) 在一个三角形中,1=140度,3=25度,求2的度数。 2、推断题 (1)大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180度。() (2)三角形的内角和可能是180度。() (3)一
6、个三角形中最多只能有一个直角。() (4)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可能是30度,60度,70度。() 3、求出下面三角形各角的度数。 (1)我三边相等。 (2)我是等腰三角形,我的顶角是96。(3)我有一个锐角是40。 四、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学设计3 设计意图 熟悉三角形是幼儿几何形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的几何形体教育是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学习一些几何形体的简洁学问能帮忙他们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区分和区分。进展它们的空间知觉力量和初步的空间想象力从而为小学学习几何形体做些预备。依据小班幼儿的思维特点和活泼好动的性格,我将三角形的图形特征编成简短的故事,再结合
7、图形拼摆,让孩子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做。使幼儿养成动手、动口、动脑的好习惯,培育幼儿的创新意识。 活动目标 1、知道三角形的主要特征,即三角形由三条边,三个角组成。 2、能找诞生活中和三角形相像的物体。 3、进展幼儿规律思维力量。 4、愿意参加活动,体验胜利后的乐趣。 活动预备 1、小白兔、萝卜、蘑菇图片各一个, 2、图形组成的实物图片4张。 3、孩子人手3个三角形。 活动过程 一、故事:小白兔过生日今日是小白兔的生日,早晨小白兔高快乐兴的从家里出来,它要去采蘑菇,走着走着它看到一个大萝卜,小白兔捡起大萝卜连续往前走,走到蘑菇地里采了一个大蘑菇快乐的回家了。 二、观看小白兔的出行路线请一个小
8、朋友将路线用线连接起来,观看像什么图形。 三、引导幼儿观看比拟图形,幼儿每人一个三角形。 1、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2、教师小结三角形特征,使幼儿获得的学问完整化。 四、复习稳固三角形的特征 1、给图形宝宝找朋友,让幼儿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并一一出示三角形,并说出为什么? 2、观看图形拼图,找出三角形,数一数用了几个三角形? 3、请幼儿在四周环境中找出象三角形的东西。 活动反思: 小班幼儿的思维是详细形象思维,用故事引出开头吸引孩的留意,在拼拼摆摆的过程中加深孩子对三角形的熟悉,教师准时的小结使孩子获得学问的完整性。由于生活中属
9、于三角形的物体少一些,所以孩子丰富的不是许多。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九册69页至71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指导实际操作,帮忙学生理解、把握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它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使学生明白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转化和变换的。 3.通过沟通,观看、比拟,培育学生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探究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把握和运用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进展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设计特色:针对本课的学问特点,课前设计目的性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前置性作业,充分调动
10、学生学习的热忱,提高课前预习的效果,为胜利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在课堂上,运用小组沟通的学习方式,每个成员都有时机展现自己,小组沟通后再进展全班的汇报,依据学生汇报的状况教师有目的地板书,然后引导学生观看、比拟,进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总结:把没学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2、今日,我们也用同样的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板书课题。 二、争论 小组沟通课前小讨论。 三、推导 1、汇报课前讨论的方法,教师依据学生的汇报有目的地板书。 2、推导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公式。 四、应用 1、教学例1 2、强
11、调格式 五、练习 1、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平方厘米,斜线局部三角形的面积是多少? (口答,并说出理由) 2、推断: (1)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三角形的高是2分米,底是5分米,面积是10分米。() 3、说出求下面三角形的面积 板书设计: 课前小讨论 讨论者:班级: 前言:我们已经学过用转化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请你想一想:能否也把三角形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从而讨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可以在学具盒或在附图中选材料) 1、我用的材料是: 我的做法(文字或画图表示): 我的结论: 2、我用的材料是: 我的做法
12、(文字或画图表示): 我的结论: 3、我用的材料是: 我的做法(文字或画图表示): 我的结论: 4、我用的材料是: 我的做法(文字或画图表示): 我的结论: 附图2 材料一 材料二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1.熟悉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意义,熟悉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能识别不同外形的三角形。 2理解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经受度量三角形边长的实践活动,懂得推断三条线段可否构成一个三角形的方法,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忙学生树立几何学问源于客观实际,用客观实际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
13、学重点难点: 重点:1、对三角形有关概念的了解,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2、能从图中识别三角形 3.通过度量三角形的边长的实践活动,从中理解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 难点:1.在详细的图形中不重复,且不遗漏地识别全部三角形. 2.用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奇妙引入: 1、教师表达: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把古埃及的金字塔、飞机、飞船、分子构造的投影,给同学放映)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现代的飞机、上天的飞船,从宏大的建筑等,到微小的分子构造,到处都有三角形的身影.结合以上的实际使学生了解到:我们所讨论的“三角形”这个课题来源于实际生活之中
14、. 2、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身边含有三角形的图片,上课时展现, 学生活动: (1)沟通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三角形. (2)选派学生代表说明三角形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到三角形? 活动目的: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展现学生搜集的图片,让学生经受几何模型的抽象过程,体会到三角形是最简洁,最根本的几何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和热忱,同时引出课题。 二、操作沟通探究新知 活动1、让学生自己画一个三角形。 (1)、与同伴沟通你所画的三角形。 (2)、提问:观看所画的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特点? 活动目的:是引导学生观看所画图形,在学生争论沟通的根底上,教师提炼出三角形是由三条线
15、段,而且是不在同始终线上的,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引出三角形定义。 活动二: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用符号表示三角形的必要性,熟悉三角形的根本要素及其表示方法,先用课件展现由生活中的图片抽象出的几何模型,然后设计了以下问题串: 问题1:找出图中的三角形,与同伴进展沟通。 问题2:我们是如何表示线段和角的? 问题3:你认为如何表示三角形? 活动目的:通过问题1的设置让学生感受到沟通的不便利,从而体会到用符号表示三角形的必要性。问题2和3让学生在已有学问的根底上,通过回忆线段和角都可以用顶点的大写字母表示,不难想到三角形也可以利用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教师加以标准,同时给出三角形的边、角、顶点三个根本要素
16、的表示方法,从而帮忙学生进一步熟悉三角形。 活动三:依据刚刚学过的学问,设置下面的练习: 1、教师画出几个图形.(略) 教师提问:上述对三角形的描述中你认为有几个局部要引起重视. 学生沟通,教师: a.不在始终线上的三条线段. b.首尾顺次相接. 2、用符号表示你刚刚找到的三角形,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请一名学生上黑板写出所找到的三角形。练习2中的三角形比拟多,在找三角形的过程中可能有多种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沟通,找到比拟好用的方法。 活动目的:本练习回扣了刚刚学过的三角形的定义,表示方法和根本要素。让学生切实的体会到能用刚学过的学问轻易的解决原来不好解决的问题,使学生比拟娴熟的表示三角形。
17、让学生通过观看、沟通得出结论,鼓舞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解决问题,培育学生的创新。 三、联系实际、积极探究 问题1、 画出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动身,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 同学们在画图计算的过程中,展现谈论,并指定答复以上问题: 强调:(1)小虫从B动身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有如下几条路线. a.从BC b.从BAC (2)从B沿边BC到C的路线长为BC的长. 从B沿边BA到A,从A沿边C到C的路线长为BA+AC. 经过测量可以说BA+ACBC,可以说这两条路线的长是不一样的. 问题2、 1.在一个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 2.从理
18、论上讲,该结论的依据是什么? 强调:通过动手试验同学们可以得到结论: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活动目的:对三个情景的观看和争论,引起学生争论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学生可能通过拼接、测量或应用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来说明,对于学生的答复,只要合理都要予以确定和鼓舞。问题2的设置让学生能从实际情景中抽象概括得出如下结论,进展学生的推理力量和有条理的表达力量。书上只有一个情景,而我设计了三个情景,就是为了凸显“任意”二字的含义。 四、课堂演练稳固新知 1、推断平面图形中有几个三角形?课本P4练习1. 2.有三根木棒长分别为3cm、6cm和2cm,用这木
19、棒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 强调:(1)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关键在判定它们是否符合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符合即可的构成一个三角形,看不符合就不行能构成一个三角形. (2)要让学生明确两条木棒长为3cm和6cm,要想用三根木棒合起来构成一个三角形,这第三根木棒的长度应介于3cm和8cm之间,由于它的第三根木棒长只有2cm,所以不行能用这三条木棒构成一个三角形. 错导:3cm+6cm2cm 用3cm、6cm、2cm的木棒可以构成一个三角形. 错因:三角形的三边之间的关系为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里3+62,没错,可2+3不大于6,所以答复这类问题应先确定最大边,然后看小于最大量的两量之和是否
20、大于最大值,大时就可构成,小时就无法构成. 活动目的:通过对本节课两个重要结论的应用,引导学生找出实际应用中的简便方法,进展学生综合运用的力量,让学生对这两个结论的理解更加深刻。 五:变式训练,娴熟技能 练习1、小明要做一个三角形的铁架子,下面几组铁条中,哪组铁条能够焊成一个三脚架? (1)6cm,8cm,10cm(2)5cm,5cm,11cm (3)9cm,9cm,9cm(4)7cm,7cm,12cm 练习2、小明有两根小木棒分别长5cm和7cm,要构成一个三角形,你能给出第三根木棒的长度范围吗? 练习3、小明要做一个三角形的铁架子,有5cm、6cm、11cm、14cm四根可供选择的铁条,他
21、有几种选择? 练习4、(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厘米和6厘米,那么第三边是多少厘米? (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为4厘米和10厘米,那么第三边是多少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活动目的:前两个根本练习通过学生口答完成。这两道练习对应着例题,稳固了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应用。练习3是一道开放式的题目,有多种答案,可以让学生在充分争论沟通的根底上,说出答案。对于练习4,先引导学生分析题目,第1小题学生可能会说出两条线段都可以作腰,构成等腰三角形;但第2小题学生可能就没考虑到以4cm作腰不能构成三角形,教师要准时加以引导,从而培育学生思维的严密性。然后让学生动笔练习并请一名学生进展板书,最终教师讲评。这组练习的设置,从易到难,以帮忙学生从会学到会用,到达从学问到力量的迁移。 六:反思、感受 :(今日我们学了哪些内容?(让学生) 1.三角形的有关概念(边、角、顶点) 2.会用符号表示一个三角形. 3.通过实践了解三角形的三边不等关系. 活动目的: 在学生充分思索和沟通的根底上,教师引导学生一起回忆本节课所学的学问.培育学生归纳、梳理学问的力量。 七:布置作业,稳固提高 习题11.11、2、6、7。 活动目的: (1)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2)学生稳固落实课堂所学的学问. (3)作业的设置既有学问方面的,又有力量方面的,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数学三角形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