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初一上册语文教案.doc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82921728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9.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初一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初中初一上册语文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初一上册语文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初一上册语文教案.doc(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初中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整体感知课文;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存语言;熬炼理解力量和表达力量。 2、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爱与亲情,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查找典型词句,理解课文深长的意味,学习发觉并表达生活当中的一举一动的爱之美。 【教学方法】朗读法、圈点勾画法、合作探究法 【课型】新授课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个周六,这张照片在短短的10个小时之内在全球的转载量超过250万。一对父子走

2、在人行道上,天下着滂沱大雨,父亲全身湿透,而右手的伞则坚决地聚在儿子头上,呵护他不受风吹雨打。那这一个小举动能感动全世界的网友,甚至让人们在深夜泪流满面,我觉得呀是我们对爱与美有着自然的感动之心,而这种爱与美的最小组成单位由社会最小的根本组成细胞-家庭成员间的爱构成。今日,我们共同学习作家莫怀戚的叙事散文-漫步,体悟那字里行间流淌的一举一动间的爱。(板书课题:漫步莫怀戚) 二、感知课文 1、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勾画诞生字词语。 2、检查指导: (1)读生字词。 分歧(q)霎(sh)时拆散(sn)水波粼粼(ln) 各得其所嫩芽信服 (2)小组朗读: 8个小组各派一名代表读一段。

3、明确感情基调:轻松开心 思索本文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用简练的语言概述“漫步”的过程。 简洁评点学生的朗读。 3、概括漫步过程:并分析第1段。(生齐读)。 三、精读感悟: 生自由选择自己最喜爱的局部朗读并赏析。 1、分析第1段。 冒号:强调。长镜头拉近拍摄。想象画面的流淌。(生读第1段) 明确:瞧这一家子:三代,四口人,两对_。 2、通过分析人物来感悟文章。 (1)儿子、小孩子 喜爱的缘由,表现在哪?文中如何描写的?读一读。 明确:第5段。得意。感动。聪慧。童趣。(板书儿子:机智得意) (2)妻子 喜爱的缘由,表现在哪?文中如何描写的?读一读。 明确:第6段(敬重丈夫)第8段(疼爱儿子) “听,

4、蹲,背,走”四个动作就让我们看到一个“贤妻良母”的形象。 (板书:妻子:贤妻良母) (3)母亲 喜爱的缘由,表现在哪?文中如何描写的?读一读。 明确:按先后挨次,把直接描写母亲的语句读一读。 第2段(体谅儿子的孝心,敬重儿子)第7段(疼爱小孙子) 通过母亲的眼睛,我们看到远处的美景。(生读) 点拨写景局部的朗读。(生读) 点拨:望-由近及远,金色、整齐、水波粼粼,视线拉远拉长。 (师范读)(生齐读)(板书母亲:善解人意) (4)“我” 喜爱的缘由,表现在哪?文中如何描写的?读一读。 明确:第2、8段(关怀母亲身体)第6段(委屈儿子,迁就母亲) 时日还长,言下之意是陪母亲“时日短”-引出第3段(

5、生读) 点拨:太迟,挺,熬,终于(教师范读) “春天终于来了”,你看那南方初春的田野-引出第4段(生读) 点拨:大块小块、随便、密,咕咕,生命 明确:生命真美啊!读这段话,用生命的美滋养我们的眼,用生命的美养分我们的心。(生齐读第4段) 尽孝要趁早啊!哪怕是满意母亲的一个小小的心愿。于是,在产生“走大路”与“走小路”的分歧的时候,我断然打算-“走大路”。 (板书:孝敬母亲) 于是,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引出第8段(生齐读第8段) 分析这段“整个世界”。结合课后练习一,想象画面,换个角度拟题目。 参考:爱、家、美、_、背负、责任、亲情、母与子、春天来了、最美的风景(补充:的写作契机) 而沉重的责任,

6、自需背负,所以我在文中设计了-背:背小的,背老的;将整个世界背起来,中青年人责无旁贷。 -莫怀戚漫步的写作契机 再瞧这“尊老爱幼”的一家子-(齐读第8段) 爱、家、美、_、背负、责任、亲情、母与子、春天来了、最美的风景 爱过知情重啊。再瞧这“尊老爱幼”的一家子- 四、品尝语言:选择自己喜爱的句子分析。 五、创新表达:围绕“亲情”学生完成仿写训练。 一般的一次漫步,折射出了漂亮的爱和亲情,这种写作手法叫“以小见大”。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个守候的身影都包含浓浓的亲情,爱在一举一动间,请同学们组内沟通,再根据要求完成仿写练习并共享。 要求:根据句式,围绕主题完成仿写练习。留意“小事情”中见

7、“大情感”。 亲情是受伤时,父母那暖和的怀抱。亲情是,。 参考:亲情是下雨时,父亲为你撑起的那把伞。 亲情是受伤时,父母那暖和的怀抱。 亲情是饥饿时,一碗热气腾腾的汤。 六、结语: 同学们,人类的爱无需豪言壮语,它就在一举一动的平凡的言行之间,父亲为儿子撑伞,儿子背起老母亲,父母无私付出,儿女真诚回报。即使它再平凡再细小,这份爱,也足以让全世界为之感动。它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同学们,但愿这节课能成为你人生路上的一笔财宝。 初中初一上册语文教案2 设计思想: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进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不再喜爱被动地承受学问,他们的自尊心、主动性和求知欲已大大提高了,同时,学生已经具有了肯定

8、的分析、理解、审美和口头表达力量。在教学中要采纳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做问题的发觉者、思索者、探究者。 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比拟阅读提高情趣 2、过程与方法: 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尝文章的语言美。 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育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美妙品德,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重点: 1揣摩精致词句,品尝语言美。 2培育学生遵老爱幼、珍惜亲情、珍爱生命的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并理解文章最终一句话。 教法设计: 诵读品尝法点拨引导法 教法指导: 引导学生说事、品情、赏景、析意、悟法。 教学预备:

9、(1)歌曲家和万事兴让爱住我家 (2)ppt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 播放家和万事兴,让学生说出歌名。背出“家和”的两句-“妻贤福星广”、“母慈儿孝敬”。现在我国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一个家庭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全世界的缩影。家庭和谐了,社会就和谐了。 今日,我们就来共同学习莫怀戚的漫步。: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重庆师范大学教授。 二.听读入境,积存字词。 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 熬分歧意思霎时漫步拆散终点粼粼背起后背蹲下 2、理解以下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信服熬分歧意思拆散各得其所委屈终点粼粼自然认真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抢答:漫步的人有?(我,我的母

10、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漫步的地点是?(田野) 漫步的季节是?(初春) 漫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用原文中的一个词答复。(分歧) 2.想一想本文围围着哪几个人写了一件什么事?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文章叙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南方初春田野漫步。后来发生了分歧,最终“母亲”迁就了孙子,改走小路的事情。 四、深入课文,查找真情。 1、过渡:你们听得很仔细,值得褒奖,但要想真正走进的内心世界,还需多读。 请看清要求,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把握好语气、语调,留意停顿; b.思索:漫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我是怎样解决的? 2、请

11、同学读一读自己喜爱的句子,其他同学仔细倾听,作出评价。 3、研讨。 a.漫步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分歧呢?(妈妈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b.那么,“我”如何打算的呢?(走大路)“我”为什么做出这样的打算? c.假设,“我”当时打算依从儿子走小路,那会怎么样呢? d.文中能表现“我”孝敬母亲的句子还有那些? 4.其实一个家庭要想和美,“敬老”是一个打算的因素。家庭和美,还需要家庭成员间相亲相爱。下面,请分小组沟通一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看出这家人的相亲相爱?试着用用一个词语评价文中人物。 “我”孝顺; 妻子贤良; 母亲慈祥、谦让、有修养; 儿子乖巧、得意。 这是一个和和美美的家

12、庭。(幸福的家庭、和谐的家庭、令人艳羡的家庭) 四、品尝语言,探寻美点。 1、导入。 这篇文章之所以感染力十足,是由于它的语言。假如我们细细咀嚼、品尝,会感受到它的非凡魅力! 下面请同学们赏读课文,找出喜爱的句子,圈点勾画,并与同桌沟通喜爱的缘由。 1、把握好角度:遣词、修辞、句式、情感表达、写作方法等角度。 2、沟通时请用上“我喜爱的句子是-由于它-”或“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它-”等句式。) 2、请同学说说喜爱的句子。 例如:我喜爱的句子是“她的眼睛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终点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由于这句话描绘出了布满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提醒了“小路有意思”的内涵,点

13、明白走小路的缘由,呈现了母亲充分理解孙儿愿望的内心世界。 3、引导、点拨。 4、过渡语。 这里有布满诗情画意的景,这里有崇尚美德的人,这里更有动人心弦的情!教师也深爱这篇文章。我最喜爱文章最终一段,尤其是最终一句话。 五、深入探究、突破难点。 1、投影出示最终一句话,齐读。 2、请同学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我背母亲是尊老的表现,妻子背儿子是爱幼的表现。从这句话可以看出我们一家人尊老爱幼。 母亲老了,容不得什么闪失;孩子太小,不得不当心。 3、着重谈“整个世界”,顺势谈谈“以小见大”手法) 4、结语。 是啊!中年一代上有老,下有小,责任重大。他们既善待年轻生命,又呵护幼小的生命!有了他们,我们的

14、传统美德才能得以发扬,我们的家庭才能日趋和谐!他们真了不起! 六、畅谈收获、畅叙亲情。 那么,三十年后,各位同学也人到中年,你们会以文中的“我”与“妻子”为典范,善待老人,英勇地挑起那份沉甸甸的担子吗?同学们,旅途中你肯定受益匪浅吧?请谈一谈。 2、学生谈收获,教师点拨。 3、同桌沟通。 七、课堂总结,深化情感。 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赡养老人,又要抚养孩子,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表达了“我”对生活的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整个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一个家庭是这样,一个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这样大词小用,透露出大有深意,

15、他想说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亲,妻背儿子,从外表上看,“我”可怕他们摔着,其实也就是对老的敬重,对小的爱惜。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对生活的喜爱,对生命的珍爱,生命就像一只永不熄灭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传递。 (这局部是对课文的咀嚼和消化阶段,也是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沟通的时机,所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用示意等方式鼓舞学生,适时启发。尽可能让学生体验到胜利的喜悦。) 八.板书设计 漫步 1、人物:母亲:老迈、服从、爱幼 我:孝敬 妻子:贤惠、孝顺、克己、爱护、温顺 儿子:天真得意、聪慧伶俐 2、时间:春初 3、地点:南方田野 4、大事:漫步,一波三折:母亲不愿出来 走大路小路分歧 母亲转变办

16、法-走小路 5、情感:浓浓亲情:_情、父子情、_情、祖孙情【敬老爱幼、互敬互爱】 初中初一上册语文教案3 教学设想: 当代作家莫怀戚的漫步是一篇精致隽永,玲珑剔透、蕴籍丰富的亲情散文。文章篇幅不长,写的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一家人一起漫步,却于小小的一次漫步中折射出亲情人性的亮丽之光;于轻描淡写之中显出蕴籍含蓄隽永的诗意;于娓娓道来里展现晓畅素雅的美的语言。或许是久居繁华的灯红酒绿的都市,很少看到全家老小一同漫步的情形,或许是缺少发觉美的眼睛,也很少观察全家老小外出时和谐相处的情形。因此,每每看到这篇散文,总觉得有些东西触动我的心灵,总会引起我们的憧憬和思索,就算看百遍也不厌倦,仍有常读常新的感

17、觉 于是,面对七年级的学生教学漫步,首先是朗读,带着学生美美地读,进入散文中描绘的美丽情境,感受自然之美、人情之美;然后是概括故事情节,观赏人情美;难点在于探究美,即探究美的根源家庭和谐幸福的秘诀,学会制造美。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学会通过语音、语调、语速、重音的变化表达情感; 二、概括文章内容,品尝观赏精致隽永语言; 三、体会亲情之美,培育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漫步本是很寻常的事情。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出来漫步,却并不多见。你和全家人一同漫步过么?能否说说全家人一同漫步的故事?(几个人一起?在哪漫步?快乐么?) 鼓舞学生

18、大胆、主动的表达。 师:听了大家刚刚说的的漫步故事,在孩子们看来的确很有意思。那么,在成年人看来,漫步是否也很有意思呢?让我们一起同当代作家莫怀戚一起漫步去! 二、诵读 (一)自由读。 要求:声音嘹亮,读准字音,留意把握好停顿、重音、语速、语调。 (二)分角色读。 数名学生依次有感情地朗读1-8段。读完后师生共同评价字音、停顿、语调等是否恰当地表达了情感。 (三)通过刚刚的朗读,我们可以了解到: 1一家人有哪几个?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漫步? 明确:一家四口。母亲、我、妻子、儿子。在南方初春的田野漫步。 2你可以感受到一家人去漫步时怎样的心情?说说你是从那些文字感受到的。 明确:一家人漫步很快乐,

19、从“但是春天终于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以及描绘春景生气勃勃的景象可以感受到一家人快乐的心情。一家人去漫步心情很开心。从文中的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可以体会到。 景物描写如: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便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细节描写如: 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可见一家人和谐相处,在春意盎然的田野漫步,其乐融融。 三、解读 (一)读分歧 1一家人在一起,总会有一些冲突、分歧。“我”一家四口也会有。这次漫步

20、有什么分歧? 明确: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2分歧的解决由谁打算?为什么? 明确:分歧的解决由我打算,由于“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3分歧最终怎样解决的?为什么实行这样的方法? 明确:最终,我打算委屈儿子,走大路。但母亲又转变办法了,说走小路。 我打算委屈儿子,由于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母亲转变办法,是由于关爱孙子,宁愿委屈自己也要让孙子快乐。 4通过这个分歧的解决,你发觉这一家四口人各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不,言之成理即可。 如:我镇静坚决 妻子贤惠 母亲慈

21、祥,疼爱孙子,信任儿子 孩子乖巧、聪慧活泼 (二)鲜花送给谁 我们常把鲜花送给最可敬的人。这里只有一束鲜花,假如是你,你会把这束鲜花送给这家人里的哪一个?你送鲜花给他时,能否说出送她鲜花的理由? 学生争论沟通。 师集中学生的意见。一般学生都集中在把鲜花送给母亲或“我”。因此教师适时把学生分为两组。 有哪些同学要把鲜花送给母亲?请你来说说送母亲鲜花的理由。 有哪些同学要把鲜花送给“我”?请你来说说送“我”鲜花的理由。 归纳学生的理由: 母亲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宁愿委屈自己,服从孙子的心愿;母亲能听从而子的劝说来漫步等,可见母亲很和善,无私,关爱家人。而且培育出了这样懂事、负责任的儿子“我”,所以

22、把鲜花送给母亲。 “我”作为一家之主,能带着一家人出来漫步,能正确决策,选择母亲想走的大路,而且到了一处,就主动蹲下来,背起母亲,可见“我”既是一位严格的父亲,是一家之主,又是一位孝子,团结妻子一同担当了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所以鲜花应当送给“我”。 其实,文中的“我”的妻子也有可敬之处能顾全大局,能理解、信任、支持丈夫(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能和丈夫齐心协力,共同担当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大责任,却是一位贤妻。 四、美读 (一)不知大家是否发觉,这一家四口如此和谐相处的秘诀是什么?他们虽然年龄不同,身体状况不同,有过冲突、分歧,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点,正是这个共同点使分歧顺当解决

23、,你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这个共同点? 明确:这个共同点就是每个家庭成员都怀有对家人真诚的关爱。 (二)你从哪些文字体会到他们之间真诚的关爱?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文字,说说你的体会。 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沟通,教师适当点拨。 如:第三段“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但是春天终于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品析: 两个“太迟”,看似重复、啰嗦,其实是有用意的,正由于春天来得太迟,才会有一些老人挺不住,才会有春来后的庆幸“我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一个“又”字,包含了欣喜;一个“熬”字,只有在“煎熬”“熬药”中用到,一般是指在漫长的苦痛中挣扎才用“熬”字,可见母亲在冬天多么

24、难过,最终盼到春天了,又多么欣喜!看似寻常的一段话,其实蕴含了儿子对母亲、对老年人很真挚很肤浅的关爱之情。因此这四句话,前两句读春天太迟读得较为沉重、缓慢,最终两句读出春天来了,母亲熬过来了的欣喜,要读得轻快、昂扬。 (三)齐读最终一段,边读边想像、思索: 1“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究竟幼小,自然也轻。”为什么“我和妻子都是渐渐地,稳稳地,走得很认真”? 明确:我和妻子渐渐地,稳稳地,走得很认真,都是尽力想让背上的母亲、儿子更稳当、更舒适。 2如何理解“似乎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问题分解: (1)“我”背上的是谁?妻子背上的是谁?仅指这两个

25、人么的躯体么? 明确:我背上的是母亲,妻子背上的是儿子。不只是两个人的躯体,而是说我和妻子担当了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的重任。 (2)为何说这两样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孩子就是中年人的神圣使命。由于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幸福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他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就是照看好自己的家,赡养好自己的老人,抚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就是中年人的整个世界。这一点就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也就是中国人做得。有培根的名言为证:培育子女是动物也有的本能,赡养父母才是人类的文化之举,这个,全世界数中国人做得。 五、拓展延长 我们通过这一篇漫步,感受到家庭之美,亲情

26、之美,同时,也感受到中年人肩上沉甸甸的责任感,使命感。作为中学生的你,是否感受到你肩上的责任? 初中初一上册语文教案4 一、教材分析 世说新语二则是“亲情单元”中的文言文篇目。这两篇文言文分别从长辈对晚辈的敬重鼓舞,和晚辈对长辈的维护两个角度动身,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庭风貌。这与本单元“亲情”的主题相照应。 本课课文选自世说新语一书,此书从多方面反响当时的社会生活。除高尚廉洁的品德外,编者犹为赞许肤浅豁达的胸怀雅量、机灵灵敏的言语应对,所以本课所选两则都是表现少年儿童聪明方正的正面形象,侧面表达了当时士人的文化修养、生活情趣和意志追求。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已经具备肯定的

27、阅读理解感悟力量,接触过简洁的诗文,也有过朗读练习,承受过肯定朗读指导。但本课是学生自进入初中以来第一次接触到的文言文课文,学过程中要克制学生的畏难心理和生疏感,所以要“言”“文”兼顾,既要把握文言学问,又要将其作为文章来深入赏析。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利用解释读懂大意,能用自己的话叙述两则故事。 2.学生能够对咏雪中的两个比方通过比拟其本体与喻体的特点进展赏析。 3.学生能够通过圈画谢太傅的行为动作分析谢太傅的人物形象,结合本单元的“亲情”主题评价谢太傅。 四、教学重点 利用解释读懂大意,通过比拟本体与喻体的特点赏析比方句。 五、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行为分析人物形象及内心,关注文本内部的

28、角色,也关注文本(编者)的写作(编写)意图。 六、教学过程 (一)介绍世说新语。 1.阅读世说新语中“中朝小儿”故事,初步了解世说新语。 中朝有小儿,父病,行乞药。仆人问病,曰:“患疟也。”仆人曰:“尊侯明德君子,何以病疟?”答曰:“来病君子,所以为疟耳!” 解释:中朝:西晋,晋帝室南渡后称渡江前的西晋为中朝。乞药:求医问药。乞:求取。尊侯:尊称对方的父亲。明德:光明的德行。由于当时俗传行疟的是疟鬼,形体微小,不敢侵害巨人或君子,所以仆人这样问。病:损害,祸患。 2.引入世说新语,明确主要学习目标。 阅读课_释一,结合PPT补充关于世说新语的介绍。(指导学生批注“志人小说”,即中国古典小说的一

29、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 (二)朗读课文和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文意。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的过程中考虑文中涉及哪几个人的言语?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自由朗读完后,可以在课文上做一下简洁的批注,批注你认为朗读相应词语或句子时应留意的方面。(指导学生做朗读批注时要留意断句,留意批注声音的轻重、长短和语调。) 2.请大家根据旁白,谢太傅,兄子,兄女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同前) 3.全班分小组担当不同角色齐读。 4.我们在反复朗读中已经能够初步感受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下面请大家结合解释,同位相互讲一讲这个故事。

30、之后请学生在班级讲这个故事。 (三)比拟分析文中的两个比方,结合课文评价谢太傅。 1.同学们,刚刚我们把这个故事讲的很是生动好玩,你认为谢太傅更观赏兄子的比方还是兄女的比方,为什么呢? 我们发觉,在比拟比方句的时候,要关注本体的特征状态,喻体的特征状态与本体越吻合越恰当。此外,大家有没有留意到文章的最终一句仿佛与这个故事无关,就是交待兄女的详细状况和后来进展状况。这部书的编者在这里看似闲笔,其实是更为关注谢道韫的,也说明白编者是更为观赏谢道韫的比方的。 2.刚刚我们已经比拟分析过两个比方句了,也关注到了编者的态度,你们觉得谢太傅听了这个两个句子心里会不会有一个答案推断?但是他是怎样反响的,他为

31、什么没有直接作出评判呢? 结合全文,你觉得谢太傅是一个怎样的人? 补充世说新语另一则有关谢太傅的材料。 谢遏年少时,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太傅患之,而不欲伤其意。乃谲与赌,得即烧之。 解释:覆手:手巾之类的物件。垂覆手即“挂着手巾”。 通过以上细节分析和补充的材料,我们不难看出谢太傅是一个重视家庭生活,重视晚辈教育,擅长启发晚辈思索,敬重鼓舞晚辈学习创作的长辈。 (四)作业 1.娴熟朗读和背诵咏雪课文。 2.预习陈太丘与友期试着依据本课所用的朗读批注对这篇课文进展批注。 初中初一上册语文教案5 学问目标1.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积存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两篇短文。

32、力量目标1.结合解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重点)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方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难点)情感目标学习古人的才智,培育诚恳、守信,敬重他人的美德。第一课时咏雪 学习 目标1.朗读文言文,了解文言大意,积存常用的文言词语。 2.争论分析文中的两个比方句,学习摹景状物的手法。 3.分析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雪花是寒冷的冬天,慈爱的上帝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净、轻快,你能拿什么比较它呢?今日,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的两位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分类积存,疏通文意 1.自读课文,依据文意读准节奏。 谢太傅/寒

33、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读懂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重点字词解释: 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俄而:不久,一会儿。 欣然:快乐的样子。未若:不如,比不上。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2)重点句子翻译: 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的漫天飘舞。 3.学生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一个严寒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

34、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突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快乐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飘舞。”太傅快乐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教学备注】 学法指导 文言文朗读停顿的“两个原则”: 1.构造原则:即不要把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断开,要保持词和短语的完整性。 2.意义原则:即依据语意停顿,把一句话分成几个意群,不要转变原句的意思。 教学提示 本文篇幅不长,疏通不难,可以在串讲中明确重点文言字词,加深记忆。 目标导学二:理解内容,体会写法 1.文章开头一句“谢太傅寒雪

35、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涵盖大事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大事等丰富的内容。正由于“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 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营造了一种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 3.“咏雪”的过程中,文章特殊记载了两个人的咏,即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较“大雪纷纷”,你对其中哪一个更观赏?为什么? “柳絮因风起”更好,由于柳絮比盐更像雪。给人以春天马上到来的感觉,意蕴强,有美感,这是“撒盐空中”所缺乏的。“撒盐空中”比方了雪的颜色。 4.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谢太傅对两人的答案未做评

36、定,只是“大笑乐”而已,非常耐人寻味。也没有表态,却在最终补充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示意,说明他欣赏道韫的才气。 教学提示 通过质疑,让学生感受谢家的深厚的雅致气氛,体会精致的构思。争论沟通解决难点。 目标导学三:运用比方,想象写作 1.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方雪?举出几句咏雪的名句。 “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 咏雪的名句有: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 2.学生尝试运用比方,想像写作: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 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情。 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现自己的比方师生共点评!教学提示 让学生积存咏雪名句,丰富语言积存。 教学提示 此题意在熬炼学生的想象力量,学生说的答案有可能五花八门,教师要多加鼓舞,培育孩子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