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100字(3篇).docx

上传人:碎****木 文档编号:82913745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100字(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100字(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100字(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100字(3篇).docx(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100字(3篇)最新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100字篇一 在亲戚家拜年时看到典籍里的中国的预报,觉得央视出品的质量应当不错,看完觉得不只是没让我绝望,更是深深的震撼,过程中有几次看的我泪流满面。 节目通过古今读书人对话的形式叙述,通过戏剧的形式再现历史。 节目演绎了多个场景,老戏骨们演技炸裂,群演也各个演技在线,加之舞台效果多种加持后,给人极强的故事沉醉效果,加上书中经典局部的诵读,看得我热血澎湃,被深深震撼。油然而生出剧烈的华夏儿女骄傲感。 是什么让华夏文明的精粹绵延不绝? 我们从何而生,为何而来,又将去向何方? 每一部华夏文明的典籍及其薪火相传的过程给了我们答案。 整个节目中

2、,最打动我的还是伏生跟晁错叙述自己和家人护书的局部。 秦焚书以后书仅剩国藏和伏生家藏两部,后又遭受项羽火烧咸阳,仅剩了伏生一部家藏。 在浩瀚的历史大潮中,任何一个个体都显得微缺乏道,无比渺小。 可是伏生却视书如命,凭一己之力用生命护书。为逃兵荒伏生带着家藏的书从咸阳运回山东老家,途中他的儿子为护书死于兵劫,妻子为护书病故。 老戏骨倪大红扮演的伏生在回忆这段坎坷时欲哭无泪的陈述,将伏生以命护书之困难刻画的入木三分,看得我泪流满面。 虽后世发觉了书其他留存的版本,但那一刻对他来说,华夏文明的传承的重担压在了他身上。而他和家人用生命诠释了“薪火相传”。 是什么给了他们如此决绝的力气?肯定是书中的思想

3、鼓舞了他,肯定是书中的才智塑造了他。 后人评价:“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有尚书而无伏生,人亦不能晓其义。” 所以,与其说是伏生和家人以极强的愿力以命护书,这又何尝不是华夏文明在一个微小个体身上所呈现出的惊人生命力? 能够绵延五千年历程,这是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真理,也是人类文明连续的真理。 时间所限,节目不行能把尚书全部的内容全部展现出来。 但这已经足够。她让更多人熟悉了尚书,了解尚书对华夏儿女意味着什么,引导更多人去关注尚书,学习尚书所隐藏的华夏才智。 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 虽然当今世界的科学技术水平比古人高,但在人文才智方面,我们还远未超越古人。 历代后人所做的全

4、部探究,也不过是为古圣先贤才智做的注脚。 盼望可以借由这一个栏目开头,自己能够对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有一个根本认知,学习构建起自己的华夏文明学问体系,不断学习体悟古圣先贤的深邃思想和无穷才智。 此刻,许多问题,已有答案。 最新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100字篇二 历史长河未息,时间长流不止,中华文明伊始的文化宝藏却仍薪火相传,弦歌不辍。典籍里的中国这档节目就由中国古代典籍入手,以跨时空对话的舞台剧形式,带着我们跨越上千年历史,溯源华夏文明,挖掘典籍中的精神内核,体会其中绵续至今的文化精粹。 第一期叙述的是有“政书之祖,史书之源”之称的尚书。尚书之所以能流传至今,被后世代代传诵,离不开一个人伏生。 图片

5、 从小读书的他深知其中好处,秦起焚书之火,伏生家藏一本书。不久战乱,他携妻子带着满满一车书简逃难。路遇兵劫,爱子舍命护书被乱兵杀死;天寒地冻,妻子嚎哭请求,宁愿受冻也不愿烧书取暖。几经辗转,来到家乡的伏生不得已将负载着妻儿性命的尚书藏于古宅壁中。颠沛二十年,再寻书时却已残缺大半,只剩二十八篇。耄耋之年的伏生又开头讲学传授,被晁错记录下来,才渐渐成为现在的尚书。 为什么尚书值得伏生一辈子守护?为什么典籍值得我们传承?从尚书中,我们看到周武王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的豪情壮志;也能体会民意即天意,顺民心者得天下这条颠扑不破的历史铁律;我们吸取“满招损,谦受益”的修身之道;也能收获“民为邦

6、本,本固邦宁”这样永不随时间消逝褪色的治国之理。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中感受到的“大禹定九州”的华夏儿女的骄傲与傲慢,是我们能从中找到的连接着每一个人的文化纽带,牵动着每一颗心的民族认同。就如钱宗武所说,“读书,知先贤之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又如蒙曼教师所言:“什么是中国?中国不仅是孔子、伏生,还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是敦睦九族,协和万邦。” “典”即标准、典范,传承这种标准才能照亮将来。余秋雨曾说过,一个民族的终极目的。不是军事的国家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典籍就是中华文化的精粹,是现代民族精神、时代精神的文化根底。它指导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激发隐藏在骨子里的

7、文化血脉。文化溯源。我们只从何而来;典籍研读,我们知未而来;投注当下,我们知去向何方。 古典是晦涩难懂的,文化是肤浅深刻的。但我们必需要挑起承载中华文明的这根大梁,像伏生一般传其书、明其义。除此之外,还要守正创新,守护文化遗产不仅需要情怀,更需要看穿历史的才智和创新求变的士气,让典籍的内核以现代的方式被更多人所承受,进而传承。这或许就是典籍里的中国之意义所在。 让我们怀揣着对先贤圣人的崇敬,对华夏文明的喜爱,践行君子之道,携一缕古典芳香驾文化之舟驶向将来! 最新典籍里的中国观后感100字篇三 该节目创新性地将电视拍摄、戏剧拍摄以及电影拍摄几种拍摄手法融为一体,拍摄过程运用环幕投屏、实时跟踪等现

8、代影视技术手段,将戏剧表演在电视节目中呈现出电影般的效果。 运用古代和现代交融的方式,让故事的场景自由切换,缔造一个时空穿越,古今对话的全景式独特舞台。 绝粮七日,寻找大道 由于陈国内忧外患,地小兵微,孔夫子的“仁政”在此地很难被实施,于是他们一行人打算离开陈国前往楚国,途经蔡国的时候,被围困导致断粮。 离开陈国,其国亲吴派可怕有了孔夫子的辅佐楚国会变得更加强大。于是他们便派兵围攻孔子一行人,逼迫其改道,不让他们去陈国。孔子及其弟子在蔡国幽谷这里被困整整七日,粮草断绝,几乎饿死。 七天滴米未进,一行人大多饿病了,许多人都直不起身子。弟子仲由心中非常不解,愤愤不平地质问孔子所追求的天下大义是不是真的存在。 孔子则感慨道“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从而化解了仲由的怀疑。虽然寻找大义的道路非常坎坷,但孔子的弟子们毫不动摇地追随他,一路对孔子爱护有加。 而孔子也身体力行地诠释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美德。被困幽谷时,一碗清粥,众人共食。 君子在志向得不到满意的时候也要安贫乐道,小人才会在不得志的时候想入非非,从而胡作非为。 这是孔子在遇困幽谷的时候教给其弟子仲由的道理。 孔子的这些言行展现了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才智,气度和神韵,对后世影响深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成人自考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