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生理学第八章血液课件.ppt

上传人:s****8 文档编号:82823978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7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生理学第八章血液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动物生理学第八章血液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生理学第八章血液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生理学第八章血液课件.ppt(3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第三节第三节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第四节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血型和输血原则第第6章章 血液血液第第6章章 血液血液第一节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体液与内环境概念体液与内环境概念 动物体内所含液体总称为体液动物体内所含液体总称为体液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细胞外液构成了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称为内环境。称为内环境。一、一、血液的组成血液的组成 血浆血浆 呈淡黄色的液体,占全血体积55血液血液 红细胞 45 血细胞血细胞 白细胞和血小板 小于1 红细胞比容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在全血中

2、所占的容积百分比血浆的化学成分血浆的化学成分血浆 含水约9092 含溶质约810(其中血浆蛋白含量为79)白蛋白:分子量最小,含量最多白蛋白:分子量最小,含量最多 调节血浆和组织液间的渗透压调节血浆和组织液间的渗透压 球蛋白:球蛋白:、球蛋白球蛋白参与脂类和脂溶参与脂类和脂溶(、球蛋白)球蛋白)物质的运输物质的运输 球蛋白球蛋白是淋巴细胞分泌的抗体,是淋巴细胞分泌的抗体,参与免疫反应参与免疫反应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含量最少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含量最少 参与血液凝固参与血液凝固二、血浆的理化特性二、血浆的理化特性1.血浆渗透压血浆渗透压溶液渗透压渗透压:指溶液中的溶质颗粒吸取水分子透过半

3、透膜的一种力量。渗透压大小与溶质的颗渗透压大小与溶质的颗粒数有关。颗粒愈多,粒数有关。颗粒愈多,渗透压愈大,水总是从渗透压愈大,水总是从渗透压低的一侧流向高渗透压低的一侧流向高的一侧。的一侧。晶体渗透压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胶体渗透压 组成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组成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主要为NaCl)(主要为白蛋白主要为白蛋白)压力压力 大大 小小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意义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保持细胞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

4、等渗溶液等渗溶液。2.血浆的血浆的酸碱度(pH值):(1)正常值:哺乳动物pH为7.27.5 (人:7.35-7.45)(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血浆中的缓冲物质:主:NaHCO3/H2CO3缓冲对(比值201)次:Na2HPO4/NaH2PO4、血浆蛋白钠盐/血浆蛋白、K2HPO4/KH2PO4等等 红细胞上的缓冲对: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钾盐/氧合血红蛋白通过肺和肾的调节:三、血液的机能三、血液的机能(1)运输功能运输功能 O2、CO2、激素、离子、营养物质等(2)防御功能防御功能 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抗体;(3)维持内环境稳定维持内环境稳定 体液酸碱平衡、水平衡、体

5、温恒定(4)止血功能止血功能第二节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血细胞生理一、红细胞生理特性一、红细胞生理特性(一)(一)可塑性可塑性:红细胞在通过口径小于它的血管时将发生变形,通过后又恢复原状,称为可塑性可塑性.可塑性的影响因素 1 表面积与体积比 比值愈大,可塑性愈大 2 红细胞内和细胞膜粘滞性 粘性愈大,可 塑性愈小 3 红细胞膜的弹性 弹性愈大,可塑性也愈大(二)红细胞的(二)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红细胞在血浆中能够保持悬浮状态而不下沉的特性称为红细胞的悬悬浮稳定性浮稳定性。血沉血沉-以第1 小时末在血沉管中下沉的距离表示红细胞沉降速度,简称血沉血沉。(三)红细胞(三

6、)红细胞渗透脆性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膨胀、破裂,使血红蛋白释出,这一现象称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溶血。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溶血的特性,称为渗透性脆性渗透性脆性。(四)红细胞的生成(四)红细胞的生成(1)红细胞生成所需要的原料红细胞生成所需要的原料 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C等(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红细胞生成的调节:促红细胞生成素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甲状腺素、生长素可增强红雄激素、甲状腺素、生长素可增强红细胞生成,雌激素抑制红细胞生成。细胞生成,雌激素抑制红细胞生成。二、白细胞生理的功能二、白细胞生理的功能中性粒中性粒细胞细胞淋淋巴巴细细胞胞酸性粒酸性粒细胞细

7、胞碱性粒碱性粒细胞细胞单单核核细细胞胞血血小小板板红红细细胞胞(一一)白细胞的功能白细胞的功能1.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 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是炎症时的主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是炎症时的主要反应细胞。当急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要反应细胞。当急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增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多,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增多。2.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其吞噬力大为进入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后,其吞噬力大为增强,能吞噬较大颗粒。增强,能吞噬较大颗粒。3.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胞内的颗粒中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胞内的颗粒中含多种生物活性物质:肝素:具有抗凝血作用。肝素:具有抗凝血作

8、用。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与过敏反应。组胺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参与过敏反应。趋化因子趋化因子A:吸引、聚集嗜碱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吸引、聚集嗜碱粒细胞参与过敏反应4.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限制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致敏作用。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所以,患过敏性疾病和某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所以,患过敏性疾病和某 些寄生虫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些寄生虫病时,嗜酸性粒细胞增多。5.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参与机体特异性免疫:参与机体特异性免疫 T 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淋巴细胞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B 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淋巴细胞主要与体

9、液免疫有关。三、血小板生理三、血小板生理(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一)血小板的生理特性 1.凝血和止血作用凝血和止血作用:损伤损伤: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当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暴露出胶原纤维暴露出胶原纤维 粘附粘附:血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血小板粘着在胶原纤维上吸附凝血因子吸附凝血因子 促促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形成松软血栓松软血栓 聚集聚集: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彼此粘连聚集成聚合体 释放释放:释放血小板因子释放血小板因子促进纤维蛋白形成促进纤维蛋白形成 网罗血细胞网罗血细胞扩大血栓扩大血栓 收缩收缩:在在Ca2+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作用下其内含蛋白收缩血凝块血凝块 回缩回缩坚实血栓坚实血栓2

10、.纤溶作用:纤溶作用:血小板解体释放出的纤溶酶以及纤溶酶激血小板解体释放出的纤溶酶以及纤溶酶激活物,可以激活纤溶系统,有利于血凝块活物,可以激活纤溶系统,有利于血凝块的液化,保持血管中血流的畅通。的液化,保持血管中血流的畅通。第三节第三节 血液凝固血液凝固一、生理止血一、生理止血血液从血管流出,在正常情况下经数分钟出血将血液从血管流出,在正常情况下经数分钟出血将自行停止,称为自行停止,称为生理止血生理止血。生理止血过程包括三个过程生理止血过程包括三个过程:(1)小血管受伤后立即收缩小血管受伤后立即收缩(2)血栓形成,实现初步止血血栓形成,实现初步止血(3)纤维蛋白块形成纤维蛋白块形成 二、血液

11、凝固二、血液凝固:(一)血液凝固(一)血液凝固:血液凝固(血凝)血液凝固(血凝)-血液由溶胶状态变成凝胶状态的过程。1.凝血因子凝血因子2.凝血过程凝血过程 凝血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基本过程)凝血过程可分为三个步骤(基本过程):凝血酶原激活物凝血酶原激活物 a 凝血酶原凝血酶原凝血酶凝血酶 a (Ca2+)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纤维蛋白 a 触发血液凝固有两种途经:触发血液凝固有两种途经:内源性激活途经-依靠血浆内部的凝血因子外源性激活途经-依靠血管外组织释放的组织因子两种凝血途径的区别两种凝血途径的区别内源性凝血内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外源性凝血凝血过程启动凝血过程启动血管内膜下胶原纤血

12、管内膜下胶原纤维或异物激活维或异物激活因子因子损伤组织释放出损伤组织释放出组组织因子织因子凝血因子存在部位凝血因子存在部位 全在血浆中全在血浆中存在组织和血浆中存在组织和血浆中参与凝血酶数量参与凝血酶数量多多少少凝血过程时间长短,凝血过程时间长短,速度速度约需数分钟约需数分钟,较慢较慢约数秒钟约数秒钟,较快较快3.血凝的加速与延缓血凝的加速与延缓 Ca2+促进凝血促进凝血:草酸、柠檬酸钠,乙二胺四乙酸(EDTA)除去Ca2+,延缓凝固。生物素生物素:肝素、抗凝血酶、水蛭素、蛇毒等抗凝血。a)抗凝血酶抗凝血酶:可封闭凝血酶的活性中心b)肝素肝素:可使抗凝血酶的活性大大增加;抑制凝血酶活性和释放纤

13、溶酶,增强纤维蛋 白溶解;减弱脂蛋白对血管内皮的损伤,防止由血脂引起的血栓形成。光滑的表面:光滑的表面:可减少血小板的聚集和解体,减弱对凝血过程的触发,延缓凝血酶的形成。降低温度降低温度:温度降低至10以下许多参与凝血过程的酶的活性下降,可延缓血液凝固。4.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溶解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纤维蛋白溶解(纤溶解(纤溶)。第四节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血型和输血原则一、一、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一一)分型原则分型原则 根据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分型。根据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分型。凝集原凝集原 指红细胞膜上的特异性糖蛋白抗原。指红细胞膜上的特异性糖蛋白抗原。凝集素凝集素 指能与相

14、应的凝集原发生反应的特异抗体指能与相应的凝集原发生反应的特异抗体 凝集反应凝集反应 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和血浆中的相应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和血浆中的相应 凝集素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凝集素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ABO血型血型血型的遗传血型的遗传 ABO血型系统的遗传血型系统的遗传由由A、B和和O三个等位三个等位基因控制。基因控制。A基因和基因和B基因是显性基因,基因是显性基因,O基因是隐性基因。基因是隐性基因。根据显性的遗传规律,根据显性的遗传规律,可推断子女的血型。可推断子女的血型。但只能作否定的参考但只能作否定的参考依据,不能作出肯定依据,不能作出肯定的判断。的判断。ABO血型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基

15、因型基因型表现型表现型OOOAA,AOABB,BOBABAB血型的鉴定血型的鉴定二、二、Rh血型系统血型系统(1)Rh血型抗原血型抗原:Rh因子:有8种,C、D、E因子普遍存在。以D因子的抗原性最强。Rh+:有D因子为Rh阳性(汉族99);Rh-:无D因子为Rh阴性(苗族12,塔塔尔族16)(2)Rh血型抗体血型抗体:主要是IgG,属免疫性抗体,可通过胎盘 特点:血清中不存在“天然”抗体。当Rh+的RBC进入Rh-的人体内,通过体液性免疫,产生抗Rh的抗体。(3)临床意义临床意义:输血时第一次输血不必考虑Rh血型;第二次 输血需考虑Rh 血型是否相同 Rh-妊娠的母亲:若输过Rh+血,怀孕后其

16、孕儿为Rh+者,孕妇 的抗Rh+抗体,可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第一次孕儿为Rh+,胎儿的RBC因某种原因(如胎盘绒毛脱落)进入母体,或分娩时进行胎盘剥离过程中血液挤入母体,孕妇体内产生抗Rh+的抗体。第二次妊娠时,孕妇体内的抗Rh+的抗体,通过胎盘导致胎儿溶血。三、输血原则三、输血原则 供血者供血者 受血者受血者 凝集反应凝集反应直接配血直接配血(主侧主侧)RBC +血清血清 -+间接配血间接配血(次侧次侧)血清血清 +RBC -+-+输血的基本原则:(1)检查检查ABO血型血型 必须保证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即坚持输同型血。同型同型相输相输(2)紧急情况下的输血紧急情况下的输血 当

17、无法得到同型血 时,也可以输入O型血,但是O型血的人 血浆中的抗A和抗B凝集素能使不同血型受 血者的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也会发生意 外。异型慎输异型慎输。(3)在每次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在每次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在37下,将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试验检查有无红细胞凝集反应(交叉配血试验的主侧)。同时还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进行配合试验,检查有无红细胞凝集反应(交叉配血试验的次侧),如果交叉配血的两侧均无凝集反应,即为配血相合,可进行输血。如果主侧有凝集反应,无论次侧反应如何,称为配血不合配血不合.复习思考题1.说明内环境稳态的含义与生理意义。2.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各有什么作用?3.简述白细胞的功能4.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并指出内源性 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主要异同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