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pdf(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期末测试卷学校 _ 班级 _ 姓名 _ 成绩 _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孕育(y n)潮汐(x )雾霭(i)目孔一切B.簌簌(s)追溯(sh o)狩猎(sh u)添衣无缝C.陨石(yn)粗糙(co)沟壑(h)销声匿迹D.农谚(y n)遗骸(h i)山麓(l n)海枯石烂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
2、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沪昆高铁开通后,从昆明到上海的时间大约需要12 小时,比原来减少了三倍。B.6 月 5 日,中国选手马龙在2017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决赛中,以43的比分打败了对手樊振东,再次蝉联冠军。C.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让曲靖市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的成绩单。D.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提供自行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颗怎样固执而又简单的心啊?B.你让我谈谈怎么回事?我也不知道怎么谈才好。C.敬业与乐业是近代著名
3、学者梁启超作品,文章告诉读者对待“业”必须保持“趣味”和“责任心”。D.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一项是()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B.“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 篇,又称诗三百。6.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任何受过教育的人
4、,都能发表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酸甜苦辣,展示自己的“名言警句”正因如此,这一传播手段迅速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微博没有任何门槛,无需任何包装,只要想说,就可以通过微博说出来微博之所以如此受公众关注和追逐,是因为“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A.B.C.D.7.默写填空(1)青青子衿,_。(诗经郑风)(2)海内存知己,_。(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_,_。(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波涛汹涌的声势的两句诗:_,_。(5)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6)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论诗(南宋)戴复古飘零忧国杜陵
5、老,感遇伤时陈子昂。近日不闻秋鹤唳,乱蝉无数噪斜阳。8.根据全诗,作者推崇的是_的诗歌。(从诗歌内容角度作答)9.诗歌三、四句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6、。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7、。每一醉,则大适 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 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畜:同“蓄”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10.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1)屋舍俨然(2)黄发垂髫(3)颖脱不羁(4)亦雅咏不辍11.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1)鲜美古义:今义:(2)交通古义:今义:(3)妻子古义:今义:(4)绝境古义:今义:12.翻译下列句子(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13.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出理想生活形成强烈
8、反差的句子。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
9、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
10、是一个例子。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 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 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 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 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
11、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14.为什么第三段“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侯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15.结合第四段的内容,说说“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16.结合第三四段的内容,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
12、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17.阅读第六段,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林清玄有时会在晚上去逛花市。夜里九点以后,花贩会将店里的花整理遍,把一些盛开着的,不会再有顾客挑选的花放在方形的大竹篮里推到屋外,准备丢弃了。多年以前,我没有多余的钱买花,就在晚上去挑选竹篮中的残花,那虽然是已被丢弃的,看起来却都还很美,尤其是它们正好开在高峰,显得格外辉煌。在竹篮里随意翻翻就会找到一大把,带回家插在花瓶里,自己看了也非常欢喜。从竹篮里拾来的花,至少可以插一两天,甚至有开到四五天的。每当我把花一一插进瓶里,
13、会兴起这样的遐想:花的生命原本短暂,它若有知,知道临谢前几天还被宝爱着,应该感叹不枉一生,能毫无遗憾地凋谢了。花的盛放是那么美丽,但凋落时也有一种难言之美。在清冷的寒夜,我坐在案前,看到花瓣纷纷落下,无声地辞枝,以一种优雅的姿势飘散,安静地俯在桌边。那颤抖离枝的花瓣时而给我是一瓣耳朵的错觉,仿佛在倾听着远处土地的呼唤,闻着它熟悉的田园声息。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许久没有晚上去花市了,最近去过一次,竟捡回几十朵花,那捡来的花与买回
14、的花感觉不同,由于不花钱反而觉得每一朵都是无价的。尤其是将谢未谢,更显得楚楚可怜,比起含苞时的精神抖擞也自有一番风姿。说花是无价的,可能只有卖花的人反对。花虽是有形之物,却往往是无形的象征,莲之清净、梅之坚贞、兰之高贵、菊之傲骨、牡丹之富贵百合之闲逸,乃至玫瑰里的爱情、康乃馨里的母爱都是高洁而不能以金钱衡量的。花所以无价,是花有无求的品格。如果我们送人一颗钻石,里面的情感就不易纯粹,因为没有人会白送人钻石的;如果是送一朵玫瑰,它就很难掺进一丝杂质,由于它的纯粹,钻石在它面前就显得又俗又胖了。花的威力真是不小,但花的因缘更令人怀想。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世上有三种行业是前世修来的,就是卖花、卖香
15、、卖伞。因为卖花是纯善的行业,买花的人不是供养佛菩萨,就是与人结善缘,即使自己放置案前也能调养身心。卖香、卖伞也都是纯善的行业,如果不是前世的因缘,哪里有福分经营这么好的行业呢?卖花既是因缘,爱花也是因缘,我常觉得爱花者不是后天的培养,而是天生的直觉。?这种直觉来自良善的品格与温柔的性情,也来自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一个把物质追求看得很重的人,肯定是与花无缘的?爱花的人如果能自花中提炼智慧之香,用智慧之花来使心灵庄严,就能使我们有最深刻的觉醒,激发我们追求真实和永恒的智慧。当我们面对人间的一朵好花,心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就会使我们有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让我们看待自己如一朵
16、花吧!香给这世界看!(文章有删改)18.选文采用了 _的表现手法,以花为线索,按拾花、_ 爱花、_的顺序构思全文,层层深入,结构严谨。19.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及其作用。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20.请赏析第段画线句子。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21.简要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22.通读全文,谈谈文题“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的含义。23.以“温暖了我的心”为题作文。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2)注意综合运用多种表达
17、方式,尤其心理描写,使文章内容具体,情感真挚,积极向上。(3)除诗歌、戏剧外,不限文体。(4)不少于600 字。(5)文中若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答案与解析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孕育(y n)潮汐(x )雾霭(i)目孔一切B.簌簌(s)追溯(sh o)狩猎(sh u)添衣无缝C.陨石(yn)粗糙(co)沟壑(h)销声匿迹D.农谚(y n)遗骸(h i)山麓(l n)海枯石烂【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
18、读音,系统性地复习。C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孔”应为“空”。B项“溯”应读“s”,“添”应为“天”。D项“麓”应读“l”。2.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B.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C.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D.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答案】C【解析】【详解】A.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此处用来形容观光购物的人,使用不正确;B.无独有偶:表示两个人或
19、两件事十分相似。此处用来形容考试成绩,使用不正确;C.敷衍塞责:指工作不认真负责,表面应付了事。使用正确;D.左右逢源:原指知识广博,应付自如。后也比喻做事得心应手,非常顺利。有时也用来讽刺为人圆滑,善于投机。不合语境;故选 C。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沪昆高铁开通后,从昆明到上海的时间大约需要12 小时,比原来减少了三倍。B.6 月 5 日,中国选手马龙在2017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单决赛中,以43的比分打败了对手樊振东,再次蝉联冠军。C.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让曲靖市交出了一份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满意的成绩单。D.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提供自行车共
20、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搭配不当,“减少”不能用倍数表示,将“三倍”改为“三分之一”;B语意重复,“再次”和“蝉联”语意重复,删去“再次”;C 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让”;D表述正确。4.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颗怎样固执而又简单的心啊?B.你让我谈谈怎么回事?我也不知道怎么谈才好。C.敬业与乐业是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的作品,文章告诉读者对待“
21、业”必须保持“趣味”和“责任心”。D.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掌握和运用情况。这是学习语文的基础知识,平时要善于归纳整理各种标点符号的正确用法。此题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标点的正确使用方法。A 项的标点使用有误,应该把问号改为叹号;B 项有误,应该把问号改为逗号;D 项有误,应该把句号改为问号。故选C。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B.“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C.“记”是古代
22、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记人、写景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 篇,又称诗三百。【答案】B【解析】【详解】B.“唐宋八大家”,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是宋代的,不是唐代。故选B。6.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任何受过教育的人,都能发表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的酸甜苦辣,展示自己的“名言警句”正因如此,这一传播手段迅速被社会各界广泛运用微博没有任何门槛,无需任何包装,只要想说,就可以通过微博说出来微博之所以如此受公众关注和追逐,
23、是因为“沉默的大多数”在微博上找到了展示自己的舞台A.B.C.D.【答案】A【解析】【详解】分析四个语段,可辨析句和句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开启了话题,应该是语段的第一、第二句;句紧接上句中心展开描述;句对语段进行了小结,是末句。由上分析,可排序为:。故选 A。【点睛】此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7.默写填空(1)青青子衿,_。(诗经郑风)(2
24、)海内存知己,_。(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和平的语句是:_,_。(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描写洞庭湖波涛汹涌的声势的两句诗:_,_。(5)_,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6)_,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答案】(1).悠悠我心(2).天涯若比邻(3).阡陌交通(4).鸡犬相闻(5).气蒸云梦泽(6).波撼岳阳城(7).浮云游子意(8).零落成泥碾作尘【解析】试题分析: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这类试题属于基础题,也是语文中考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的“天涯
25、、阡陌、撼、游、碾”等字词容易写错。点晴:积累和默写名句名篇的内容,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对名句的理解进行筛选,就能写出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问题。论诗(南宋)戴复古飘零忧国杜陵老,感遇伤时陈子昂。近日不闻秋鹤唳,乱蝉无数噪斜阳。8.根据全诗,作者推崇的是_的诗歌。(从诗歌内容角度作答)9.诗歌三、四句是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请简要分析。【答案】8.忧国伤时9.作者将忧国伤时、关心国计民生的诗歌比作高亢清亮的鹤鸣,将大量与之相反的诗歌,则贬为残阳下群蝉乱哄哄的聒噪,对比鲜明,分别表达了作者对这两
26、类诗歌的推崇与厌恶之情。【解析】【8 题详解】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诗歌大意,根据诗中的关键词来分析判断。这首诗评诗人,感叹当时诗坛寥落。在内忧外患交逼之日,诗人们没有如杜甫、陈子昂那样发出时代的最强音来鼓舞人民,挽救危局,而一些流连光景之作,却还能传诵一时。诗的前两句表达对“杜甫”“陈子昂”的赞美,可以看出作者坚忧国伤时诗的推崇。【9 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结合重点诗句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这类题型,先读懂诗歌,再从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关键的字词等方面来理解即可。结合对前两句的理解,不难看出,作者后两句用“鹤鸣”暗喻忧国伤时、关心国计民生;用“蝉鸣”来暗喻那些“流
27、连光景之作”,这样鲜明的对比,既表达了作者对前者的喜爱与赞美,又表现诗人对后类诗的厌恶。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8、,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乙)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每一醉,则大适 融然。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性不解音,而畜 素琴一张,
29、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适:满足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畜:同“蓄”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徽即琴弦音位的标志。10.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1)屋舍俨然(2)黄发垂髫(3)颖脱不羁(4)亦雅咏不辍11.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今意义(1)鲜美古义:今义:(2)交通古义:今义:(3)妻子古义:今义:(4)绝境古义:今义:12.翻译下列句子(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2)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13.请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所表现出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答案】10.(1)整齐的样子(2)特指小孩(3)束缚、约
30、束(4)停止11.(1)古义:新鲜美好今义:食物滋味好(2)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的总称(3)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特指男子的配偶(4)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12.(1)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不用说,更不必说魏代和晋代。(2)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非要在琴上奏出美妙的音乐呢!13.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解析】(甲)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年代:东晋(乙)选自晋书作者:房玄龄年代:唐参考译文:(甲)东晋太元年间,武陵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林,在小溪两岸几百步之内,中间没有别的树,
31、花草鲜嫩美丽,地上的落花繁多交杂。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便继续往前走,想要走到林子的尽头。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源头,渔人发现了一座小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隐隐约约的好像有点光亮。(渔人)便舍弃了船,从洞口进去。最初,山洞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渔人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有桑树、竹林这类的植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吠的声音此起彼伏。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的人们,男女的穿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怡然并自得其乐。(村里的人)看见了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把自己知
32、道的事都详细的一一作了回答。村中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做饭来款待他。村子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人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所以跟桃花源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这里的人)问如今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自己所知道的事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邀请到自己家中,拿出酒菜来款待他。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来时的路回去
33、,处处都做了记号。他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说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最终迷路了,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南阳有个名叫刘子骥人,是位高尚的读书人,他听到这个消息,高兴地计划着前往桃花源。但是没有实现,他不久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探访桃花源的人了。(乙)陶潜,字元亮,年少时便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又善于写作。天资聪明而不拘小节,追求真性率直而自得其乐,被乡里邻居所看重。曾写过一篇五柳先生传说:“(我的住所)四壁破败萧然,不能挡风遮阳。穿着简陋粗布衣服,纠结破敝,盛食的箪瓢常常是空的,还是安然自若。”他自己这么说,当时的人也说确实是这样。他的亲朋有时带着酒菜去找他,他
34、也不推辞。每当喝醉的时候,就十分满足地酣睡。从没有高兴或生气的样子,只要遇到酒就喝。有时没酒,也照样不停地吟诵。他天生不懂音乐,却收藏有一张素琴,琴弦和琴徽都不齐备,每当参与朋友们喝酒的活动,也抚着琴一起唱和,还说:“只要懂得琴中的真意所在,何必非要在琴上奏出美妙的音乐呢?”【10 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中“辍”是“停止”的意思。【1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古今异义词的理解能力。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
35、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有些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变化情况: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等。其中“妻子”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古义是“妻子和儿女”。【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乃”是“竟然”的意思,“无论”是“不要说,更不必说”的意思,“但”是“只”的意思。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
36、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通晓全文大意。从乙文中摘录出与“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所表现的理想生活形成强烈反差的句子是“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大自然的语言竺可桢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37、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到了近代,利用
38、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物候观测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下面是一个例子。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 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 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 年迟五六天。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
39、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物候学这门科学接近生物学中的生态学和气象学中的农业气象学。物候学的研究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此外还有多方面的意义。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我国有很大面积的山区土地可以耕种,而山区的气候、土壤对农作物的适应情况,有很多地方还有待调查。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观测是必要的。物候学是关系到农业丰产的科学,
40、我们要进一步加强物候观测,懂得大自然的语言,争取农业更大的丰收。14.为什么第三段“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就包含了丰富的物侯知识。”一句中的“许多”不能删去?15.结合第四段的内容,说说“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一句中的!“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16.结合第三四段的内容,指出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1)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17.阅读第六段,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答案】14.“许多”是指“很多”“大部分”的意思,表示数量和范围的限制,但不
41、表示是全部,在这里“许多”说明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中有很多与物侯知识有关,但不是所有古代流传下来的农谚都“包含了丰富的物侯知识”若去掉“许多”,就与事实不相符“许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15.是指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的数据对农事活动的重要意义。16.说明方法:举例子作用:通过列举桃花开、燕子来对应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等自然现象的实例,具体形象地说明了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即:通过物候学“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17.作者从“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几个方面用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了物候学的研究对于农业以及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
42、义。【解析】【14 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本句中的“许多”是指“很多”“大部分”的意思,表示数量和范围,但不表示是全部,如果删去,则表示古代流传下来的所有农谚都与物侯知识有关,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15 题详解】本题考查代词指代对象的理解。代词指代的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
43、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这”代指的一般是上文,“那”是代指下文内容。结合前文内容来理解,指的是前一句所说的,物候观测的手段和物候观测的数据,“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16 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表明运用的是举例子。结合整个句子来看,作者通过举这些实例
44、,来具体准确地说明物候学的内容和目的。【17 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顺序的判断。说明文有三大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文章第六段,作者从“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几个方面,来说明物候学的研究对于农业以及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可见使用的是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林清玄有时会在晚上去逛花市。夜里九点以后,花贩会将店里的花整理遍,把一些盛开着的,不会再有顾客挑选的花放在方形的大竹篮里推到屋外,准备丢弃了。多年以前,我没有多余的钱买花,就在晚上去挑选竹篮中的残花,那虽然是已被丢弃的,看起来却都还很美,尤其是它们正好开在高峰,显
45、得格外辉煌。在竹篮里随意翻翻就会找到一大把,带回家插在花瓶里,自己看了也非常欢喜。从竹篮里拾来的花,至少可以插一两天,甚至有开到四五天的。每当我把花一一插进瓶里,会兴起这样的遐想:花的生命原本短暂,它若有知,知道临谢前几天还被宝爱着,应该感叹不枉一生,能毫无遗憾地凋谢了。花的盛放是那么美丽,但凋落时也有一种难言之美。在清冷的寒夜,我坐在案前,看到花瓣纷纷落下,无声地辞枝,以一种优雅的姿势飘散,安静地俯在桌边。那颤抖离枝的花瓣时而给我是一瓣耳朵的错觉,仿佛在倾听着远处土地的呼唤,闻着它熟悉的田园声息。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每一朵花都
46、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许久没有晚上去花市了,最近去过一次,竟捡回几十朵花,那捡来的花与买回的花感觉不同,由于不花钱反而觉得每一朵都是无价的。尤其是将谢未谢,更显得楚楚可怜,比起含苞时的精神抖擞也自有一番风姿。说花是无价的,可能只有卖花的人反对。花虽是有形之物,却往往是无形的象征,莲之清净、梅之坚贞、兰之高贵、菊之傲骨、牡丹之富贵百合之闲逸,乃至玫瑰里的爱情、康乃馨里的母爱都是高洁而不能以金钱衡量的。花所以无价,是花有无求的品格。如果我们送人一颗钻石,里面的情感就不易纯粹,因为没有人会白送人钻石的;如果是送一朵玫瑰,它就很难
47、掺进一丝杂质,由于它的纯粹,钻石在它面前就显得又俗又胖了。花的威力真是不小,但花的因缘更令人怀想。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说世上有三种行业是前世修来的,就是卖花、卖香、卖伞。因为卖花是纯善的行业,买花的人不是供养佛菩萨,就是与人结善缘,即使自己放置案前也能调养身心。卖香、卖伞也都是纯善的行业,如果不是前世的因缘,哪里有福分经营这么好的行业呢?卖花既是因缘,爱花也是因缘,我常觉得爱花者不是后天的培养,而是天生的直觉。?这种直觉来自良善的品格与温柔的性情,也来自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一个把物质追求看得很重的人,肯定是与花无缘的?爱花的人如果能自花中提炼智慧之香,用智慧之花来使心灵庄严,就能使我们有最深刻的
48、觉醒,激发我们追求真实和永恒的智慧。当我们面对人间的一朵好花,心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就会使我们有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让我们看待自己如一朵花吧!香给这世界看!(文章有删改)18.选文采用了 _的表现手法,以花为线索,按拾花、_ 爱花、_的顺序构思全文,层层深入,结构严谨。19.结合语境,说说句中加点词的含义及其作用。每一朵花都是安静地来到这个世界,又沉默离开。若是我们倾听,在安静中仿佛有深思,而在沉默里也有美丽的雄辩。20.请赏析第段画线句子。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21.简要分析第?段在文中的作用。22.通
49、读全文,谈谈文题“把自己变成一朵花,香给这个世界看”的含义。【答案】18.(1).托物言志(或象征、以物喻人)(2).悟花(3).学花19.“雄辩”本义指有说服力、强有力的辩论,这里有“有力证明或辩护”之意。作者用拟人的手法,表现了花朵平静的心态和洁净的心灵,虽然凋落,依然沉静庄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从而展现出一种难言的美丽。20.示例: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深情的最后一瞥”无不展示了花对土地的呼唤及对人间深情的依恋,落花有情,即使凋落,也依然美丽。作者爱花,爱花的美丽,同时也怕美丽的失去,“惆怅”一词正是作者复杂心境的体现。21.示例:过渡段,起
50、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巧妙地由上段的卖花因缘过渡到下段的爱花因缘,文章衔接自然,浑然一体。22.示例:文章托物言志,借花寄寓了高远的人生志向:作者珍爱人间的每一朵好花,花里有美、有香、有平静、有种种动人的质地和永恒的智慧,所以作者愿把自己变成一朵花。同时,作者更愿像花那样,即使不被欣赏,依然沉静庄严地开放,倾听土地的呼唤,深情地注视人间的美好,用更洁净的心灵来面对人生,把花的“芬芳”“香给这个世界看”。点拨:联系主旨回答。作者借花抒写感悟,希望自己具有花的品质和智慧。【解析】【18 题详解】考查写作手法以及写作思路的梳理。1)常见写作手法有欲扬先抑、象征、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文章借花寄寓了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