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2497229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pdf(2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人 教 版 生 物 七 年 级 下 学 期期末测试卷学校 _ 班级 _ 姓名 _ 成绩 _ 一、选择题1.如图在女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卵细胞、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胚胎发育的部位依次是()A.1、2、3 B.1、3、4 C.2、4、1 D.2、3、4 2.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身体发育发生了明显变化,其特征不包括A.大脑开始发育,并出现区分男女性别的特征B.性器官迅速发育,性激素分泌增多C.身高突增,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D.心理上出现从疏远异性到对异性产生好感的变化3.下列食物的营养成分中,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的一组是()A.水、无机盐、维生素B.蛋白质、糖类、脂肪C.蛋白质、维生素、无

2、机盐D.维生素、糖类、脂肪4.既能消化淀粉又能消化脂肪的消化液是哪一组,A.唾液和胃液B.唾液和肠液C.肠液和胆汁D.肠液和胰液5.心脏病发作的爷爷因萌萌及时喂药,脱离了生命危险。药物的有效成分被消化道吸收后,随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A.左心室B.左心房C.右心室D.右心房6.人体小肠的下列结构特点中,与其吸收功能无关的是()A.小肠的长度为5-6 米B.内表面有许多皱襞C.肠腔里有多种消化液D.小肠绒毛壁非常薄7.加入抗凝剂的人体血液,静止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分层现象,如图所示,其中部分包含的血液成分是()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白细胞和血小板8.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A.心

3、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B.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C.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9.下列示意图中,用气球、橡皮膜、玻璃罩等模拟呼吸的过程,请据图选出描述正确的一项()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丁和甲10.某患者出现脖子肿大,呼吸困难,运动时心跳加快,气短等症状,为治疗其疾病他应该多吃什么食物()A.海带B.动物肝脏C.米饭D.水果11.吃饭时大声说笑,食物容易掉入气管,其原因是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B.有利于保护声带C.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由咽误入气管D.唾液腺分泌唾液减少12.取一个完整的猪心,在解剖前,结扎住下腔静脉,由上腔静脉和主

4、动脉处分别向猪心注入清水,下列哪一组血管会流出清水()A.肺动脉和肺静脉B.上腔静脉和肺动脉C.肺静脉和主动脉D.肺动脉和主动脉13.由于胸廓的容积大小的变化,使得外界气体能够进出肺,肋骨和膈位置的变化使得胸廓容积发生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肋骨上举,膈下降,胸廓容积变大B.肋骨上举,膈下降,胸廓容积变小C.肋骨下降,膈上升,胸廓容积变大D.肋骨下降,膈下降,胸廓容积变小14.肾小囊中的液体里不含有的成分是()A.大分子蛋白质B.尿素C.葡萄糖D.无机盐15.如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 b 为肺泡处毛细血管,则a 内流动脉血,c 内流静脉血B

5、.若 b 为消化道壁毛细血管,则饭后1 小时,c 内流动脉血C.若 b 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则a 内流静脉血,c 内流动脉血D.若 b 为肾小管处毛细血管,则a 内流动脉血,c 内流静脉血16.人体内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后,到达脑部所经历的途径是()上腔静脉下腔静脉主动脉肺动脉心脏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各级动脉A.B.C.D.17.如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 ab表示人正在呼气,膈肌收缩B.图 cd时,气体出肺,肺收缩,胸廓扩大C.图 bc时,外界气压气管气压肺内气压胸廓气压D.当人在水中站立时,感觉呼吸不畅,是因为cd过程受到了影响18

6、.下列各组腺体中,都属于内分泌腺的一组是()A.唾液腺、汗腺、甲状腺B.垂体、肾上腺、甲状腺C.肠腺、胰腺、胰岛D.肝脏、胃腺、卵巢19.研究被测试者的血浆、肾小管以及输尿管中的液体里面P和 Q 两种物质的浓度,结果如下表,那么P和Q 是血浆肾小管输尿管P 0.03%0.03%3%Q 0.1%0.1%0%A.P是葡萄糖,Q 是蛋白质B.P是尿素,Q 是葡萄糖C.P是尿素,Q 是蛋白质D.P是葡萄糖,Q 是尿素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湖水富营养化可使水草和藻类大量繁殖,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B.温室效应可以使全球更加温暖,有利于人类的生存C.我国西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是因为西部耕地过

7、剩,森林、草地不足D.盲目引进外来生物很可能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21.加酶洗衣粉,加的酶一般是蛋白质分解酶,能有效去除衣服上发黄的汗渍、奶渍、血迹等污迹;使用时忌水温过高而不能去污,它的去污及使用原理是()A.能分解蛋白质,需要适宜的温度B.能分解油脂,需要适宜温度C.能分解蛋白质,需要低温D.能分解油脂,需要较高温度22.饭后血糖浓度会暂时升高,不久就恢复正常,这主要是由于()的调节作用A.生长激素B.肾上腺激素C.胰岛素D.甲状腺激素23.由暗室走到光下瞳孔会怎样变化?这是由于哪一结构的肌肉收缩的结果()A.扩大虹膜B.扩大巩膜C.缩小虹膜D.缩小脉络膜24.由输尿管输出的尿液是()A.和原

8、尿相比,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B.和原尿相比不含蛋白质C.和原尿相比不含葡萄糖D.和原尿相比不含尿素25.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明显不同,它的细胞体生有许多突起B.人醉酒后会出现语无伦次、走路不稳的现象,分别与大脑和小脑有关C.某同学抓起一个烫手馒头,先感觉烫后迅速松手D.新生儿的嘴唇第一次接触奶头就会有吮吸动作,这是简单反射二、非选择题26.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内写标号,横线上填名称)(1)图中合称 _,是外界气体进入的通道,具有温暖、_、清洁空气的作用。(2)_ 是气体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3)空气经过 _

9、时,其黏膜分泌的黏液将空气中残留的灰尘和病菌黏住而形成_。(4)_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5)吃饭时说笑,容易吃呛,引起咳嗽,这是因为_ 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27.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图中序号对应的器官是_(2)器官 _ 分泌的消化液_中不含有消化酶。(3)“平衡膳食宝塔”第一级的食物,主要的营养物质是_,该物质在消化系统中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_.(4)在消化系统中,各种食物最终被消化的部位是4_,在此部位含有胰液、胆汁和_等多种消化液.(5)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应多食用“平衡膳食宝塔”中第三级和第四级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_,人的生长发育

10、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都离不开它。28.“守道路畅通,保一方平安”是云南保山“最美警察”马红的不懈追求.下面是她工作中的寻常一幕。(1)马警官看到一辆行驶异常的汽车由远而近开来,主要是由于图1 中 _的曲度可以调节,在 _上形成物像,最终在_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2)她迅速做出“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司机看到手势后,将车停下,属于_(选填“简单”或“复杂”)反射。(3)“请你出示你的驾照”,随着马警官声音的响起,司机图2 _中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沿着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由于没有遵守交通规则,司机在接受相应处罚的同时也面红耳赤地向马警官表示以后一定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此现象说明

11、人体生命活动在受到_的调节和控制的同时,还受到_调节的影响。29.下图是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部位处的血管的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该血管是 _(“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此处是组织细胞与血液进行_的场所。图中的物质A是 _,物质 B是_。(2)血液中的C来自 _系统,吸收 C的主要场所是_。C至少要 _次经过心脏才能运输到大脑。(3)除 A外,人体新陈代谢还产生D等物质,它们随血液进入_(器官),在肾单位中,经过_ 和_过程形成尿液,最终排出体外。(4)除了图中所示的系统外,还有_系统(写出一个)的参与使各系统协调一致,成为统一整体。30.下面图示中

12、,图1 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2 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图 3 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的永久涂片。请据图回答。(1)图 1中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_,目的是为了 _。通常情况下,使用_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2)图 2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图像。你认为3 是_血管;2 是_血管,判断依据是 _。(3)当我们身体内有了炎症,图3 中 _的数量会增多,A是_,A与 C在结构上的区别是C有 _,D的作用是 _ 31.将 20 只生长发育状态相似的蝌蚪,平均分成A、B两组.A 组饲喂少量甲状

13、腺激素,蝌蚪的个体发育变化迅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变成了一群小型青蛙,而不饲喂甲状腺激素的B组蝌蚪则按常态发育。(1)此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_在本实验中B组实验起到 _ 作用,该实验的变量是 _。(2)如果要进一步说明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你认为最合理的设计是_。(3)要想在实验室观察青蛙的发育过程,适宜的培养条件是_ 适宜的温度低温玻璃缸密闭玻璃缸敞口未被污染的河水自来水(4)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某偏僻山区的小溪里发现有许多大型的蝌蚪,但周围青蛙却较少,同时发现当地居民大脖子病的发病率较高,由此可以推断出该地区的土壤、饮水和食物中缺少_。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在

14、女性生殖系统中,产生卵细胞、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胚胎发育的部位依次是()A.1、2、3 B.1、3、4 C.2、4、1 D.2、3、4【答案】A【解析】女性的生殖系统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1 卵巢有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的作用;3 子宫有的功能是胚胎和胎儿发育的场所及产生月经的地方;阴道是精子进入和胎儿产出的通道;2 输卵管输送卵子及受精完成与胚胎初期发育的地方。2.处于青春期的男孩和女孩,身体发育发生了明显变化,其特征不包括A.大脑开始发育,并出现区分男女性别的特征B.性器官迅速发育,性激素分泌增多C.身高突增,心脏和肺等器官功能也明显增强D.心理上出现从疏远异性到对异性产生好感

15、的变化【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其次性发育和性成熟也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进入青春期以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至成熟,男性的睾丸和女性的卵巢都重量增加,并能够产生生殖细胞和分泌性激素,性激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生殖器官的开始迅速发育直到成熟标志着从童年到成年的过渡,而D 是青春期心理上的变化,不是身体的变化,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的是青春期的发育特点,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掌握青春期的发育特点。3.下列食物

16、的营养成分中,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的一组是()A.水、无机盐、维生素B.蛋白质、糖类、脂肪C.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D.维生素、糖类、脂肪【答案】B【解析】食物中的维生素、水和无机盐等小分子的营养物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利用,而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些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4.既能消化淀粉又能消化脂肪的消化液是哪一组,A.唾液和胃液B.唾液和肠液C.肠液和胆汁D.肠液和胰液【答案】D【解析】【分析】(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初步消化淀粉。(2)胃腺分

17、泌胃液,胃液中含有盐酸和蛋白酶,可初步消化蛋白质。(3)肝脏分泌胆汁并流入胆囊,胆汁不含消化酶,能将脂肪乳化成微小颗粒。(4)胰腺分泌胰液,胰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5)肠腺在小肠内,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详解】A、唾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糖类进行初步的化学性消化,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化学性消化,二者都不能消化脂肪,A错误;B、唾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糖类进行初步的化学性消化,不能消化脂肪,B错误;C、肝脏分泌的胆汁,里面不含消化酶,没有消化分解功能,只能够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C错误;D、肠液和胰液的消化液里含有多种消化酶,能

18、对糖类和蛋白质、脂肪进行化学性消化,D正确。【点睛】注意胆汁的作用,因它不含消化酶,只能把脂肪乳化成脂肪微粒,进行物理消化。5.心脏病发作的爷爷因萌萌及时喂药,脱离了生命危险。药物的有效成分被消化道吸收后,随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A.左心室B.左心房C.右心室D.右心房【答案】D【解析】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从血液循环途径图中看出,药物有效成分被消化道吸收后,药物进入血液后经下腔静脉右心房 右心室 因此,药物经过血液循环最先到达心脏的右心房。6.人体小肠的下列结构特点中,与其吸收功能无关的是()A.小肠的长度为5-6 米B.内表面有许多皱襞C.肠腔里有多种消化液D.小肠绒毛壁非常薄【答案】C【

19、解析】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一般有5 6米,有利于吸收,故A 不符合题意;小肠黏膜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有利于吸收,故B 不符合题意;小肠内有肠液、胰液和胆汁,有利于消化,与吸收无关,故C 符合题意;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都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故D 不符合题意。7.加入抗凝剂的人体血液,静止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分层现象,如图所示,其中部分包含的血液成分是()A.红细胞B.白细胞C.血小板D.白细胞和血小板【答案】D【解析】加入抗凝剂的血液会出现分层现象,即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图中是血浆,是白细胞和血小板,是红细胞。点睛: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有四种成

20、分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我们把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称为血细胞。新鲜人的血液放入抗凝剂后,会分为三层,即: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8.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B.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C.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答案】A【解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起点都是心室,心室流向动脉,再到毛细血管,到静脉,最终回到心房。9.下列示意图中,用气球、橡皮膜、玻璃罩等模拟呼吸的过程,请据图选出描述正确的一项()A.甲和乙B.乙和丙C.丙和丁D.丁和甲【答案】A【解析】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

21、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故图乙正确表示了吸气时的膈肌和肺的状态,图丙错误;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图甲正确表示了呼气时的膈肌和肺的状态,图丁错误,故 A 正确。10.某患者出现脖子肿大,呼吸困难,运动时心跳加快,气短等症状,为治疗其疾病他应该多吃什么食物()A.海带B.动物肝脏C.米饭D.水果【答案】A【解析】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体内长期缺碘就会影响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甲状腺的发育,就会

22、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国家为了预防大脖子病,在缺碘地区强制推广加碘食盐。另外多吃海带、紫菜等含碘丰富的海产品,也可以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点睛: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重要物质,体内长期缺碘易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11.吃饭时大声说笑,食物容易掉入气管,其原因是A.流经消化器官的血量减少,不利于消化B.有利于保护声带C.会厌软骨来不及盖住喉口,食物由咽误入气管D.唾液腺分泌唾液减少【答案】C【解析】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

23、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12.取一个完整的猪心,在解剖前,结扎住下腔静脉,由上腔静脉和主动脉处分别向猪心注入清水,下列哪一组血管会流出清水()A.肺动脉和肺静脉B.上腔静脉和肺动脉C.肺静脉和主动脉D.肺动脉和主动脉【答案】D【解析】【分析】如图心脏结构图:在右心房和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有房室瓣,朝向心室开,只允许血液从心房流向心室,而不能倒流。在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朝向动脉开,只允许血液从心室流向动脉,不能倒流。【详解】结扎下腔静脉,然后由上腔静脉注入水,水流动的

24、方向是:上腔静脉右心房 右心室 肺动脉;水从肺动脉流出;从主动脉注水,水将从主动脉流出,因为左心室和主动脉内有动脉瓣,朝主动脉开从主动脉注水,动脉瓣关闭,水从主动脉流出。可见D符合题意。故选 D。13.由于胸廓的容积大小的变化,使得外界气体能够进出肺,肋骨和膈位置的变化使得胸廓容积发生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肋骨上举,膈下降,胸廓容积变大B.肋骨上举,膈下降,胸廓容积变小C.肋骨下降,膈上升,胸廓容积变大D.肋骨下降,膈下降,胸廓容积变小【答案】A【解析】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造成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存在压力差而引起的,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

25、增大,膈肌顶部下降,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肌顶部升高,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可见A 符合题意。14.肾小囊中的液体里不含有的成分是()A.大分子蛋白质B.尿素C.葡萄糖D.无机盐【答案】A【解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因此肾小囊中的液体里不含有的成分是大分子蛋白质。故选A。15.如图为人体某处的血管

26、结构和血流方向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 b 为肺泡处毛细血管,则a 内流动脉血,c 内流静脉血B.若 b 为消化道壁毛细血管,则饭后1 小时,c 内流动脉血C.若 b 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则a 内流静脉血,c 内流动脉血D.若 b 为肾小管处毛细血管,则a 内流动脉血,c 内流静脉血【答案】D【解析】【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就是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图中由血流方向可以判断a为动脉,b为毛细血管,c 为静脉。【详解】若 b 表示肺,则 a是肺动脉,流静脉血,c 是肺静脉,经过肺泡和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后的血液

27、,氧气增加,二氧化碳减少,由毛细血管汇集成的肺静脉,肺静脉流的是动脉血,A 错误;若 b 为消化道壁毛细血管,由于消化器官要进行消化和吸收等生理活动需要消耗氧气,所以a内流动脉血,c 内流静脉血,B错误;若 b 为组织内的毛细血管,由于组织细胞要进行生理活动,消耗氧,所以a内应流动脉血,c 内流静脉血,C 错误;若b 表示肾小管,则a 表示出球小动脉动脉,c 表示肾静脉,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a内流是动脉血,c 内流静脉血,D 正确。【点睛】熟练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是解题的关键。16.人体内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后,到达脑部所经历的途径是()上腔静脉下腔静脉主动脉肺动脉心脏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

28、各级动脉A.B.C.D.【答案】D【解析】【分析】血液循环如图:【详解】人体内的葡萄糖被小肠吸收进血液后,由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需要通过肺循环再回到心脏的左心房、左心室,最后进入主动脉。具体路线是:下腔静脉心脏(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心脏(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脑部组织细胞外的毛细血管)。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血液循环的两条路线。17.如图是人体在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图 ab表示人正在呼气,膈肌收缩B.图 cd时,气体出肺,肺收缩,胸廓扩大C.图 bc时,外界气压气管气压肺内气压胸廓气压D.当人

29、在水中站立时,感觉呼吸不畅,是因为cd过程受到了影响【答案】C【解析】【分析】图示中表示的是平静呼吸时肺内气体容量变化曲线,曲线ab 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曲线 bc 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详解】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呼吸运动主要与肋间肌和膈肌的运动有关。曲线图中,曲线 ab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大变小,表示呼气,是呼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当肋间肌舒张时,肋骨因重力回落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变小;同时膈肌舒张,膈顶部上升,使胸廓的上下径变小。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变小,肺也随之回缩,导致外界气压气管气压肺内气压

30、,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曲线图中,曲线 bc 段表示肺内气体容量由小变大,表示吸气,是吸气时肺内气压的变化。人在平静状态下,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下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导致外界气压气管气压肺内气压胸廓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程。C 正确。【点睛】吸气和呼气的进行是由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导致肺内气压与外界大气压之间形成压力差而形成的。18.下列各组腺体中,都属于内分泌腺的一组是()A.唾液腺、汗腺、甲状腺B.垂体、肾上腺、甲状腺C.肠腺、胰腺、胰岛D.肝脏、胃

31、腺、卵巢【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垂体、肾上腺、甲状腺、胰岛属于内分泌腺,唾液腺、汗腺、肝脏等属于外分泌腺。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内分泌腺,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9.研究被测试者的血浆、肾小管以及输尿管中的液体里面P和 Q 两种物质的浓度,结果如下表,那么P和Q 是血浆肾小管输尿管P 0.03%0.03%3%Q 0.1%0.1%0%A.P是葡萄糖,Q 是蛋白质B.P是尿素,Q 是葡萄糖C.P是尿素,Q 是蛋白质D.P是葡萄糖,Q 是尿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葡萄糖在血液中的浓度为0.1

32、%,可判断 Q 是葡萄糖,又根据原尿中有葡萄糖,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把全部葡萄糖吸收回血液,可知尿中不含有葡萄糖,因此Q 是葡萄糖。血液、原尿、尿液中都有尿素,而且浓度在尿液中含量最高,这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由此可判断P 是尿素,因此P 是尿素,Q 是葡萄糖,B 正确。2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湖水富营养化可使水草和藻类大量繁殖,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大量氧气B.温室效应可以使全球更加温暖,有利于人类的生存C.我国西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是因为西部耕地过剩,森林、草地不足D.盲目引进外来生物很可能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答案】D【解析】湖水富营养化可使水草和藻类大量繁殖,由于污染后湖泊中的

33、藻类大量繁殖,生物耗氧量大大增加,氧气减少,A 错误;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多,导致温室效应,进而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土地干旱、厄尔尼诺现象频发等一系列气候问题,不利于人类的生存,B 错误;我国西部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是因为我国西部地区由于气候干燥,生态环境非常脆弱,这里降水量少,地形崎岖,山地、高原为主的地形都使得这里在发展种植业的时候有很大的阻碍,如果一味地继续发展种植业,只会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环境继续恶化,C 错误;盲目引进外来物种,会导致生物入侵,威胁生物的多样性,进而对生态系统具有破坏作用,D 正确。21.加酶洗衣粉,加的酶一般是蛋白质分解酶,能有效去除衣服上发黄的汗渍、

34、奶渍、血迹等污迹;使用时忌水温过高而不能去污,它的去污及使用原理是()A.能分解蛋白质,需要适宜的温度B.能分解油脂,需要适宜温度C.能分解蛋白质,需要低温D.能分解油脂,需要较高温度【答案】A【解析】蛋白质在蛋白质分解酶的作用下最终消化产物是氨基酸;水温过高时蛋白质分解酶会失去生理活性而丧失去污能力,所以使用时忌水温过高而不能去污,因此,加酶洗衣粉能分解蛋白质,需要适宜的温度,A正确。22.饭后血糖浓度会暂时升高,不久就恢复正常,这主要是由于()的调节作用A.生长激素B.肾上腺激素C.胰岛素D.甲状腺激素【答案】C【解析】正常人在饮食以后,随着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多,从而使血糖下降并维持

35、在正常范围。点睛: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23.由暗室走到光下瞳孔会怎样变化?这是由于哪一结构的肌肉收缩的结果()A.扩大虹膜B.扩大巩膜C.缩小虹膜D.缩小脉络膜【答案】C【解析】【分析】虹膜中央有瞳孔,瞳孔的大小可以调节,能够控制进入眼球内的光线。【详解】瞳孔能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看强光时瞳孔缩小,看弱光时瞳孔扩大。强光下瞳孔缩小,减少进入眼内的光量,以保护视网膜不受

36、过强的刺激;弱光下瞳孔扩大,增加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网膜得到足够光的刺激。由暗室到阳光下,瞳孔缩小,这是因为虹膜内有控制瞳孔扩大和缩小的平滑肌。【点睛】强光下瞳孔缩小,弱光下瞳孔扩大;看远物时瞳孔扩大,看近物时瞳孔缩小。24.由输尿管输出的尿液是()A.和原尿相比,不含大分子蛋白质和葡萄糖B.和原尿相比不含蛋白质C.和原尿相比不含葡萄糖D.和原尿相比不含尿素【答案】A【解析】因为肾小管能将全部的葡萄糖重吸收,所以尿液和原尿相比,不含葡萄糖。25.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神经细胞与其他细胞明显不同,它的细胞体生有许多突起B.人醉酒后会出现语无伦次、走路不稳的现象,分别

37、与大脑和小脑有关C.某同学抓起一个烫手馒头,先感觉烫后迅速松手D.新生儿的嘴唇第一次接触奶头就会有吮吸动作,这是简单反射【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神经系统的组成如图所示:即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发出的脑神经和由脊髓发出的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叫周围神经系统。【详解】A.结构必定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如上皮组织细胞的功能主要是保护,它们的特点就是细胞扁平、排列紧密;有分生能力的细胞的结构特点就是细胞核大;神经元的结构特点是细胞突起多而长,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

38、兴奋并传导兴奋A 正确;B.人在醉酒后,由于酒精麻痹人的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使人说话语无伦次;酒精还麻痹人的小脑,由于小脑具有维持身体平衡,协调运动的功能,所以喝醉酒的人会走路不稳。B 正确;C.由于来自皮肤的神经冲动传到脊髓以后,脊髓发出的神经冲动有一部分就沿着上行的神经纤维传到了大脑。所以是先缩手再感到烫,C 错误;D.新生儿的嘴唇第一次接触奶头就会有吮吸动作,这是由脑干控制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简单反射,D正确。故选:C。【点睛】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非条件(简单)反射和条件(复杂)反射。二、非选择题26.如图是人体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括号内写标号,横

39、线上填名称)(1)图中合称 _,是外界气体进入的通道,具有温暖、_、清洁空气的作用。(2)_ 是气体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3)空气经过 _ 时,其黏膜分泌的黏液将空气中残留的灰尘和病菌黏住而形成_。(4)_ 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5)吃饭时说笑,容易吃呛,引起咳嗽,这是因为_ 是食物和气体的共同通道。【答案】(1).呼吸道(2).湿润(3).(4).喉(5).(6).气管(7).痰(8).(9).肺(10).(11).咽【解析】【分析】图中结构名称: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呼吸道。【详解】(1)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由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组成。其

40、中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住灰尘和细菌,鼻粘膜分泌粘液可黏住灰尘,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清洁;粘液还可使空气变得湿润;粘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可以温暖空气。所以,对吸入气体有清洁、湿润和温暖作用。(2)喉是气体的通道,也是发声的器官。(3)气管和支气管的表面的黏膜上有腺细胞和纤毛,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气管内湿润,黏液中含有能抵抗细菌和病毒的物质。纤毛的摆动可将外来的灰尘、细菌等和黏液一起送到咽部,通过咳嗽排出体外形成痰。因此不要随地吐痰,以免传播病菌。(4)是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功能单位。数量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

41、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特点适于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5)咽是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共有器官,因此咽是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我们在吃饭时不能说笑,以免食物进入气管,引起猛烈咳嗽。【点睛】本题考查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属于识图作答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属中档题。27.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图中序号对应的器官是_(2)器官 _分泌的消化液 _中不含有消化酶。(3)“平衡膳食宝塔”第一级的食物,主要的营养物质是_,该物质在消化系统中开始被消化的部位是 _.(4)在消化系统中,各种食物最终被消化的部位是4 _,在此部位含有胰液、胆汁和_等多种消化液.(5)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应多食用

42、“平衡膳食宝塔”中第三级和第四级的食物,因为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_,人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都离不开它。【答案】(1).食道(2).肝脏(3).胆汁(4).糖类(5).口腔(6).小肠(7).胰液(8).蛋白质【解析】【分析】图示中,是口腔,是食道,是胃,是小肠,是肝脏,是十二指肠;“平衡膳食宝塔”的第一级是含糖类丰富的食物,第二级是含维生素和无机盐丰富的蔬菜、水果类,第三级和第四级的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第五级是脂肪多的食物。【详解】(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图中序号对应的器官是食道。(2)肝脏能够分泌胆汁,胆汁是一种不含

43、消化酶的消化液,但是胆汁对脂肪有乳化作用,使脂肪变成微小颗粒,增加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3)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小肠内被彻底分解为葡萄糖;“平衡膳食宝塔”第一级的食物,主要的营养物质是淀粉。(4)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场所,这是因为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5)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应多食用

44、“平衡膳食宝塔”中第三级和第四级的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点睛】此题通过消化系统示意图和平衡膳食宝塔图,考查了食物中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28.“守道路畅通,保一方平安”是云南保山“最美警察”马红的不懈追求.下面是她工作中的寻常一幕。(1)马警官看到一辆行驶异常的汽车由远而近开来,主要是由于图1 中 _的曲度可以调节,在 _上形成物像,最终在_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2)她迅速做出“靠边停车”的交通手势,司机看到手势后,将车停下,属于_(选填“简单”或“复杂”)反射。(3)“请你出示你的驾照”,随着马警官声音的响起,司机图2 _中的感觉细胞产生神经冲动,沿着听觉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

45、觉中枢形成听觉。由于没有遵守交通规则,司机在接受相应处罚的同时也面红耳赤地向马警官表示以后一定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此现象说明人体生命活动在受到_的调节和控制的同时,还受到_调节的影响。【答案】(1).晶状体(2).视网膜(3).大脑皮层(4).复杂(反射)(5).耳蜗(6).神经系统(7).激素【解析】【分析】图 1 中睫状体,角膜,瞳孔,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图2中 1鼓膜,2 听小骨,3 半规管,4 耳蜗。【详解】(1)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

46、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2)司机看见交警靠边停车的手势后,是对手势这种信号的刺激做出的一种反应,此反射过程中,有大脑皮层的参与,因此属于条件反射。(3)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点睛】正确识图是做好该题的关键。29.下图是人体某些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部位处的血管的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该血管是 _(“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此处是组织细胞与血液进行

47、_的场所。图中的物质A是 _,物质 B是_。(2)血液中的C来自 _系统,吸收 C的主要场所是_。C至少要 _次经过心脏才能运输到大脑。(3)除 A外,人体新陈代谢还产生D等物质,它们随血液进入_(器官),在肾单位中,经过_ 和_过程形成尿液,最终排出体外。(4)除了图中所示的系统外,还有_系统(写出一个)的参与使各系统协调一致,成为统一整体。【答案】(1).毛细血管(2).物质交换(3).二氧化碳(4).氧气(5).消化系统(6).小肠(7).2(次)(8).肾脏(9).(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10).(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11).神经(系统)或者内分泌(系统)【解析】【分析】此

48、题是一个综合性的填空题,涉及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毛细血管的特点、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尿的形成等内容,识图、分析、解答。【详解】(1)毛细血管的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在处组织细胞与血液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肺泡与血液间的物质交换是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因此图中的物质A 是二氧化碳,B是氧气。(2)血液中的C 营养物质来自消化系统,吸收C 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小肠。C 营养物质首先汇集到下腔静脉进入心脏的右心房、右心室、进入肺部,再通过肺静脉进入心脏的左心房,因此C 营养物质至少要2次经过心脏才能运输到大脑。(3)除 A 二氧化碳外,人体新陈代谢还产生水、无机盐、尿素等许多

49、其它废物,它们随血液进入肾脏,肾脏由肾单位组成。流经肾单位时,经过肾小球、肾小囊壁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排尿是排泄废物的主要途径。(4)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所以除了图中所示的系统外,还有人体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下成为统一整体。【点睛】此题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只有基础扎实才能灵活答题。30.下面图示中,图1 是“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材料的处理,图2 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图 3

50、 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人血的永久涂片。请据图回答。(1)图 1中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_,目的是为了 _。通常情况下,使用_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2)图 2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小鱼尾鳍血液流动的图像。你认为3 是_血管;2 是_血管,判断依据是 _。(3)当我们身体内有了炎症,图3 中 _的数量会增多,A是_,A与 C在结构上的区别是C有 _,D的作用是 _【答案】(1).清水(2).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3).低(倍)(4).静脉(5).毛细血管(6).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7).C白细胞(8).红细胞(9).细胞核(10).促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