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doc(1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0关于爬山虎的脚教案设计小学教案 汇报人:XXXX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 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小编整理了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爬山虎的脚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爬山虎的脚教案1
2、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 教具准备 1.实物展示台。 2.学生准备水彩笔。 3.爬山虎实物。 教学课时: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 出示实物,引入:认识这种植物吗?对,它叫爬山虎。你们知道它什么特点吗?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看来你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叶圣陶爷爷不仅喜欢观察,而且会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笔下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看看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又是怎么写的,自由读课文。 二、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三、反馈读书情况。
3、1.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 2.朗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小组互读,可以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其他形式。重点检查生字、词语的读音。 四、初步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读了叶圣陶爷爷的文章,你知道了爬山虎的什么特点?你有什么感受?叶爷爷为什么会把爬山虎写得那么生动具体?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具体了解爬山虎的特点,感受作者生动具体的描写和长期细致的观察。学习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语:同学们,大自然是神奇的,你们曾跟随老师一起领略过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欣赏了世界上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感受了被称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给我们带来的欢乐今天老师带同学们更加仔细地去观赏一种植物爬山虎。
4、读课题。 一、请同学们看实物。 1.你看到了什么? 2.有什么特点? 3.你能用一两句话把这些特点连起来说说吗? 4.叶圣陶爷爷笔下的爬山虎的叶子怎样呢?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 5.读了有什么感受?(美)哪些地方写的美?你喜欢哪句? 6.自己感受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想欣赏一下风吹爬山虎的样子吗? 7.老师指导读出美来。可以采取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补充后半句的读法,也可以分组读,让学生充分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 8.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
5、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二、请同学们拿出手中爬山虎的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观察: a、脚的样子; b、脚的形状; c、颜色 1.谁来告诉老师你观察的结果。 2.书上又是怎样写的呢?找出写脚的句子读一读。 3.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4.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学习,请画出爬山虎的脚,看谁画得。(教师巡视,拿一张好的评价) 5.这一段哪一个词说明作者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观察?(注意) 因为作者注意了,所以把爬山虎脚的特点写得这么具体。爬山虎有自己独特的爬的本领,想尽快知道答案吗?那就请你们赶快学习第四自然段吧。聪明的你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三、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自己分组学习,看
6、哪一些同学学得认真,学得更快。(老师巡视) a、找出爬山虎爬的句子来;b、找出爬的动作词;c、自己演示爬的过程(怎样爬) 1.谁来告诉老师你们学懂了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其它学生补充,教师充分表扬) 2.哪一组的同学能上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怎么爬的吗? 你们同意他的这种爬法吗?(抽表演得不同的同学演示) 3.你们想知道究竟怎么爬的吗?看大屏幕演示,学生可根据演示说出怎么爬。 4.你们知道答案了吗?谁正确?(长一只脚,巴住墙,再长出另一只脚,再巴住墙,它要不停的向上爬,就要不断的长出新脚来,所以叶圣陶爷爷说,“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5.它是不是只往上爬的?你怎么知道的? 它不只往上爬,
7、还往左爬,右爬,爬满整个墙,所以才有叶圣陶爷爷在第二自然段中所描写的“一阵风吹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的很”。真是会读书的孩子,懂得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能爬,没触着墙的爬山虎的脚又怎么样呢?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学完了这段,你知道了什么?(自由说) (没触着墙的脚萎了,触着墙的牢固,脚与墙有密切关系。) 2.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还说明了这种关系呢?(第一自然段) 作者运用了首尾照应的方法,使文章的结构显得更加完整,把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读一读。(男、女分开读) 五、发散思维。 1.学了这课,你知道了些什么? 2.你要向叶圣陶爷爷学习什么?(留心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8、3.生活中,还有哪些与爬山虎相似的植物呢?(葡萄、冬瓜、牵牛花)说说你它们的特点,好吗?(学生说) 板书设计: 爬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特点样子:像像(细丝) 虎颜色:嫩红(灰色) 的脚爬触巴拉、贴(牢固) 爬山虎的脚教案2 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七册第6课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爬山虎的交的特点。 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写的方法。 3、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兴趣。 德育目标: 通过体会作者对事物观察的仔细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语,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动词,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
9、上爬的。 教学方法: 研究发现式教学法、演示法、操作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动画 二、课前准备 1、在课前教师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这节课要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研究发现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并体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 2、准备多媒体课件。 3、学生准备彩笔、纸。 三、导引目标与内容 师:这节语文课我们学习第6课爬山虎的脚。我们通过预习课文知道了这是一篇写植物的文章,谁见过爬山虎这种植物?给大家介绍一下它的样子。(学生根据自己的见闻简单介绍) 师:说的不错,假期时,老师去了南山路在沿途看到住户的房子上、公路大桥的墙上、山壁上,到处是一片片绿绿的爬山虎,就像
10、一匹匹绿色的绸缎一样,老师告诉你们,它小的时候,也只是一根小茎,有了充足的水分,适合的温度,它就爬呀爬呀,爬的满墙都是,这是什么原因呢?那么我们就在课文中去看看叶圣陶老先生是怎样解开这个迷的。 四、提出目标点拨指导 师:请同学们把书轻轻打开到6课,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爬山虎的哪些特点?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边读边作上记号,开始吧!(学生自由读教师巡视指导) 五、学生研究发现 师:现在请仔细结合课文内容在小组里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不懂的问题请小组同学帮助你解决,如果在小组内不能解决年在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解决,好不好?(学生研究讨论) 六、合作成功 师:刚才同学们都学的很认真,讨论的也很激烈。现在
11、请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先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注意抓住重点词来说。 学生汇报第一自然段的收获,包括:(1)爬山虎生长在墙上。(2)“满是”看出长得很多、很茂盛。(3)“占了一大片”看出生长的快。(4)爬山虎的生长离不开墙等等。 师:这部分还有问题吗? 那好,同学们的学习效率真高,收获也很大,我们就按这种方法继续汇报。 (学生汇报1、叶子杂成长中的变化。2、叶子的颜色、形状分布情况。3、理解“漾起波纹”这句话体会作者用比喻写出叶子的好看。) 指导朗读。 师:请一名同学带有感情地朗读大家看画面。(多媒体:叶子随风浮动的画面) 这部分描写你还有问题吗? (生没有后继续汇报爬山虎的脚的特点抓
12、住:“脚长在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生出六、七根枝状的细丝,像蜗牛的触角,”及“颜色是嫩红色的”来理解爬山虎脚的样子。) 师:好!现在请大家拿出笔画一画爬山虎的脚,你怎样理解的就怎样画,谁愿意到前面来画?(一生板演) (大家评议脚的位置对不对) 出示多媒体画面,谁愿意说说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看画面边说爬山虎的脚样子) 师:你除了读懂了脚还读懂了什么?(生继续汇报爬山虎是怎样爬墙的) 师:出示课件请同学门看这一自然段把表示爬山虎爬墙的动词画出来。 (生边读边画) 师:说说看,(动词有:触、巴、拉、贴、爬教师点出) 谁能理解一下这些词?(就是说爬山虎的脚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变成
13、小圆片巴住墙,把茎相上拉一把,让它紧紧地挨着墙。)指名几个同学说。 师:现在我们来一起做个游戏,把你们的手当做爬山虎的脚,手掌当做小圆片,在桌子上试着做一做爬山虎爬墙的动作。谁愿意到黑板来演示一下。 (请一名同学来边演示边说) 师:这部分还有一句话你读懂了吗?说说看。 (“仔细看那些细小的脚,就会想起它像蛟龙的爪子”这是说,爬山虎的脚有力量,像蛟龙的爪子一牢牢巴住墙。) 师:刚才大家共同研究的这部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如果没有了请大家继续汇报。 (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墙”对于爬山虎的重要) 这说明爬山虎离不开墙,稳重还有哪些地方提到爬山虎与墙的关系密切?(第一自然段)像作者这样开头写,结尾也写
14、的方法叫做首尾呼应。这篇课文大家读懂了吗?还有什么问题吗? 七、小结与反思 师:老师想问问大家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个片段描写的最精彩?为什么? (学生各抒己见) 师:现在就带着感情把你喜欢的段落美读给同学听,并试着背下来。 总结:这篇课文作者围绕爬山虎的脚这一事物展开描写,这一片段不仅使我们了解了有关爬山虎的脚的知识,而且好象亲眼看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是怎样巴住墙,一脚一脚向上爬的,我们同学在今后的文章中也要学习作者这样的写作方法,通过细致的观察,能围绕一个意思写好一个片段。 下面,把这节课你学到的知识概括性的写在纸上,讨论把一下板书写完。 (学生把爬山虎的叶子及爬墙动词填上) 八、研究性作业四年
15、级语文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下面老师给大家留个作业,请你回家仔细观察一种植物,抓住植物的特点,围绕茎呀、叶呀、花呀、或者是果实等写一个片段。 附板书: 叶子:新鲜均匀尖朝下 脚触巴拉贴爬 爬山虎的脚教案3 一、教材分析: 爬山虎的脚是小学语文第七册里的一篇观察描写植物的精读课文。作者是中国现代作家、教育家叶圣陶。叶圣陶在本篇课文中用细致简洁的文笔分别介绍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形状特点以及它是怎样用“脚”爬墙的,来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要注意留心细致地观察身边的事物。本篇课文是安排在本册中的第二单元组中,其目的是在读懂,理解字、词、句、段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巩固怎样抓住课文
16、的主要内容的知识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们观察事物的能力,具有留心身边事物的习惯。 二、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爬山虎的特点。 2、 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细致、有序的观察习惯。 3、学习生字、词语,积累好词好句,背诵23自然段。 三、教学重难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用生动准确的语言描写出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特点,通过对本课词句的理解,进一步来了解爬山虎脚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这是课文的理解难点。 四、教具准备】 1、爬山虎实物展示。 2、学生准备水彩笔及白纸一张。 3、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八张。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出示实物,你
17、在哪儿见过?爬山虎是一种植物,一般的植物都是怎么组成的?(由根、茎、叶组成,可爬山虎还有脚,觉得奇怪吗?) 学了这篇课文你就会明白爬山虎的脚究竟是怎么样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作家叶圣陶爷爷写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课件出示 )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我国现代文学史世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 二、初读检查 1、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找一找课文中那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剩下的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什么? 检查交流: 1、开火车读,齐读词语。(课件) 嫩绿舒服均匀重叠空隙漾起拂过 叶柄蜗牛紧
18、贴蛟龙枯萎逐渐牢固 随机理解“叶柄”、“重叠” 2、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脚?(35写的是爬山虎的脚) 剩下的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什么呢?(剩下的自然段写的是爬山虎的生长的位置和叶子。) 3、小结:作者按顺序先写 再写 最后写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思考: 作者在哪儿看到了爬山虎? 这两处地方有什么共同点?(都在墙上) 2、教师小结: 作者这样写是以这两处的爬山虎生长的情况,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 其实爬山虎还可以长在岩石上。 3、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两句话除了告诉我们爬山虎长在什么地方外,你还能从句中看出爬山虎的什么特点? 从“满是”,“一大片”看
19、出爬山虎长得很茂盛。 4、再读第一自然段。 四、讲读第二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 2、小组交流,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3、品味语言。随机理解:新鲜、舒服、均匀、拂过、漾起等词语。 新鲜指爬山虎的叶子绿得醒目,叶子生长旺盛,充满生机。 舒服指看上去会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当你心情烦躁的时候,看一看爬山虎,会觉得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当你悲伤的时候,看着它心情会舒畅。当你疲惫的时候看到它会觉得神清气爽。 一墙的叶子漾起波纹,好看得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风吹时爬山虎叶子的美。做一做拂过、漾起的动作,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这句话写出了爬山虎的动态美。我们一般描写植物只会
20、写植物的静态,而叶圣陶爷爷把爬山虎的动态也写得惟妙惟肖,值得我们借鉴。 区别“荡起”与“漾起”的含义。 5、指名朗读,要求读出对爬山虎叶子的赞美之情。 6、练习填空。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 ),看着非常( )。叶尖( )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 ),没有( )起来的,也不留( )。一阵风( ),一墙的叶子就( ),好看得很。 7.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的这么美呢?(认真观察)所以我们要学习作者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爬山虎的叶子之所以生机勃勃地铺满墙,这跟它的脚有密切的联系,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的呢?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默读;用划出爬山虎脚的句子,这几句话分别讲了什么? 2
21、、出示课件,读相关句子。 交流讨论:生长位置在 茎上长叶柄的地方的反面。 脚的样子:枝状的指六七根细丝构成的样子,像蜗牛的触角指每根细丝的样子。 脚的颜色嫩红的。 3、指名在已画好的爬山虎茎上添画叶子和脚,要求学生在几种彩色粉笔中,选择正确颜色画脚。 以课文的语言为根据,对照学生在黑板上画的爬山虎的脚,评议。 4、再次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爬山虎的脚,如此细小的脚作者却描写得那么细腻,这都是因为作者在仔细的观察课文哪个词语突出了这一点?(注意)? 指导写作方法。我们不了解爬山虎的脚,但是看见过蜗牛的触角,即使没有看见过蜗牛的触角,你也能想象得出龙的爪子,所以说采用比喻的写法能让我们对描写的事物了
22、解得更加具体、形象。那么爬山虎的脚有什么作用呢?它究竟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爬山虎的脚教案4 【学习目标】 1、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3、背诵、抄写作者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段落,并仿照课文写一篇介绍植物的文章。 【教学重、难点】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时数】2-3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观察,采集实物,拍照,收集有关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举行“植物资源”共享会 大自然是一个奇妙的世界
23、,日月星辰、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真是色彩斑斓,奇妙无穷啊!下面我们举行一个“植物资源”共享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实物,图片,照片,介绍自己了解的植物攀爬运动的资料。 二、提示课题,范读课文 1、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走近大作家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去了解爬山虎,欣赏爬山虎。 2、板书课题:爬山虎的脚。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爬山虎的? 4、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出本篇课文的两个探究点(多媒体显示): a、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b.爬山虎的脚是怎样的,又是怎样爬的? 三、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大家希望先探究什么?为什么? 2、四人小组研究描写爬山虎脚的三、四
24、、五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作者是如何具体生动的描写的? b、一定的方式把自己探索到的知识向大家汇报、展示。 3、学生自由学习。 四、汇报交流 1、一组学生竞赛读写“脚”样子的句子,并交流圈出认为重要的词。 (反面、枝状六七根细丝、嫩红) 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从脚的位置、样子、颜色三方面来观察、描写的。 2、学生上台板画爬山虎的脚,并口述为什么这样画。可趁机让全班跟着他画,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3、三生依次上台(师给带上他自己画的爬山虎的头饰)作“自我介绍”,师鼓励灵活表述。 4、同桌介绍。 5、四生开火车读具体写脚怎么爬的句子,并交流“爬”有关的重要动词。(爬:触一巴+拉+贴) 6、多
25、媒体动画演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7、指导朗读。 8、点击出示中心句: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质疑:“一脚一脚”能不能换成“一步一步”,为什么? 9、从中你又能体会到什么呢?(落实人文性) 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例如:往上爬、蚊龙的爪子、相当牢固、休想拉下等。 10、小组比赛朗读。 11、一生扮演爬山虎的角色,演一演,说一说怎样爬。 五、积累语言 抄写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人:上节课我们探究了爬山虎的脚的样子以及它是怎样爬的,谁能以爬山虎的角色向大家介绍一下。 2、指名“自我介绍”。 3、这节课我们
26、要探究爬山虎的叶子是怎样的?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四人小组研读第二自然段,要求(多媒体显示): a、研究作者是如何有条理地描写叶子的? b.标出你喜欢的词,两人小组讨论为什么喜欢? C、要用一定的方式把自己研究的知识向大家汇报。 三、汇报交流 1、 生朗读描写静态的句子。教师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体会“新鲜”“均匀”以及那么那么”句式的好处。 2、 指导朗读 3、 多媒体出示描写动态的叶子的句子。(一阵风拂过)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读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重点落实一个“漾”字。 4、 多媒体展示“漾起波纹的叶子”的情景。 5、 指导朗读。 四、回归整体,体会写法 1、同学们,你想
27、过吗,课文为什么以爬山虎的脚为题?师随机引导学生体会写爬山虎的叶子是为了衬托爬山虎的脚。 2、那么作者为什么写得这么好呢? 3、交流归纳: a、整体到部分一步一步细致观察。 b.能抓住特点观察。 c.作者很有酎Jb地怀着喜爱之情观察,观察得非常深入。 五、积累运用,提升语言 1、 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抄下来。 2、 课外练笔。 请你仔细观察一种攀援植物,仿照课文写一写,内容要具体,语言要通顺。 六、布置作业 1、抄第6课生字组三词 2、黄冈第6课 3、背诵第三至五自然段 4、完成课外练笔 【板书设计】 爬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反面 山特点样子:像像(细丝) 抓住特点 虎 颜色:嫩红(嫩绿) 观
28、察细致 的 脚 爬触巴拉、贴(牢固) 【教后反思】 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发现问题,学生学习很积极。从课前学生(杨丰华)找来爬山虎的实物,到后来的小结环节我问学生:学了这一课有什么收获?学生们有的说他认识了爬山虎;有的说他开始喜欢爬山虎了;有的说画图、写作必须认真地观察、比较才能做得更准确;还有的竟然说爬山虎很可爱,能美化环境,建议学校四周的围墙前都种上爬山虎,把我们的校园打扮的更漂亮些,真让我没有想到。这些不都是我这一课教学所期望的吗?甚至超出了我的期望: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还知道了运用知识来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我在叹服学生的同时,认真地总结了本课的教学:如果我没能及时地发现
29、学生的学习状况;如果我没能及时地调整教学内容;如果我没能让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同时去亲自动手体验;如果我只是按照事先备好的教案进行那这一节课的效果会是这样的吗? 爬山虎的脚教案5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五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自觉运用抓重点词句、联系生活实际等阅读方法读懂课文。 5、学习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激发留心周围事物的兴趣。 重点难点: 1、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难点) 2、领悟作者细心观察、连续观察的方法。 (重点) 3、把观察
30、到的事物具体地、有顺序地写下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游戏,激疑激趣 1、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就给大家猜两条谜语,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第一条: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打一种植物,是什么?(葡萄) 第二条,上搭架,下搭架,开黄花,条条青龙藤上挂。也打一种植物。(丝瓜) 2、如果种葡萄和丝瓜啊,还要做一项特殊的工作,什么工作?(要给他们搭架子。) 不搭架子行不行?(不行,不搭架子,他们就没法儿往上爬了) 二、揭示课题,感知文题 过渡:刚才我们都知道了,葡萄和丝瓜都是靠搭架子才能往高处攀援的植物。而爬山虎呢,也是一种攀援植物,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这是为什么呢?今天
31、,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板书课题) 谁知道老师为什么把“脚”这个字写得这么大吗?那按照他这个意思,这题目该怎么读呢?指名读。 老师把脚这个字写这么大,还有没有别的原因呢?相信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会有新的理解。 三、交流预习,理清脉络 (一)交流对爬山虎脚的初步了解 1、学生交流:课前,通过预习,你们对爬山虎的脚有了哪些了解?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介绍) 2、教师参与:课前,老师也了解了爬山虎的脚,我还从这本书(出示十万个为什么)中了解到,爬山虎的脚其实是它的另一种根,因为它生长在空气中,所以叫气生根。你看,老师这是怎么了解的?观察、读课外书、查找资料都是预习的一些好的方法啊。我们运用这些方法都对
32、爬山虎的脚有了一些了解。那么,叶圣陶爷爷他是怎样写爬山虎的脚的呢?请同学们看第6课。 (二)初读感知,读准词语 1、检查字词。出示课后生字,指名读。 2、出示: 嫩 茎 一顺儿 漾起波纹 触着墙 痕 迹 蛟 龙 强调多音字及儿化音的读法。 3、快速读读课文,看一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呢? (1)谁知道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爬山虎的脚?(3.4.5) (2)课文除了讲爬山虎的脚,还讲了什么?(叶子) 四、以读代讲第二自然段 1、自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注意:在这一段中有一句话非常重要,从这句话中我们就能知道这一段重点讲的是什么?请同学们一边读一边把这句话画下来。 2、出示:“爬山虎的嫩叶
33、不大引人注意,引人注意的是长大了的叶子。” (1)你能从这句话里读出这一段重点讲的什么吗?(长大了的叶子) (2)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引人注意) 3、再读读这段话,看哪几句话具体讲的是长大了的叶子?(3.4.5句) 4、那谁能通过朗读把这些引人注意的地方表现出来呢?(学生练读) (1)指名读。(学生评议) (2)欣赏爬山虎叶子画面,听老师读。 (3)指名读。老师给你配上一段优美的音乐。让你来美美地读一读,其他同学一起来美美的感受一下那些引人注意的长大了叶子。 (这位同学读的时候,声音和感情都非常丰富,这可以用一个四字的词来形容。哪个词?声情并茂。读书就应该这样去读。 )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欣赏
34、了爬山虎长大了的叶子。那么爬山虎的脚又是什么样呢? 四、读文画图,自主学习“爬山虎的脚” (一)读文画句 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写脚的有关句子。学生读句子后,课件出示 爬山虎的脚长在茎上。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这就是爬山虎的脚。 (二)读文画“脚” 1、教师板画,提出要求。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一根茎和两三片嫩叶。 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认真默读写“脚”的句子,注意 要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读完之后,请同学们根据这一 部分内容在黑板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2、学生读书思考。 3、指名到黑板上画“脚”。 选颜色:老师这儿有红、
35、黄、绿三支粉笔,请一位同学选择一种颜色来画。 方案一:学生选择的是红色 说明这位学生认真读书了,而且读懂了书上写颜色的句子。教师可请学生说说为什么选择红色。(说课文依据) 方案二:学生选的不是红色 教师不能简单地否定,而是把学生出现的这一偏差点作为有利的训练点在学生评议时进行强化训练,从中培养学生的读书能力和阅读习惯。 画“脚”。学生在老师画的茎、叶上画出爬山虎的脚。 全班评议。学生再读书,以课文为依据,对照同学画的“脚”进行评议,纠正错误。重点理解以下几点 位置: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 形状: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颜色:细丝跟新叶子一样,也是嫩红的。 方案一:学生画得不对
36、 请学生评议,主动发现问题并在黑板上改正画错的部分,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 方案二:脚的位置画错了 脚的“位置”是理解的难点,学生如果发现把脚的“位置”画错了,但又不知道画哪儿更准确,教师可引导学生再读一读写“脚的位置的句子”,对照图文评议、理解、感悟。 小结:是啊!只有认真读书,才能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 4、组合朗读。咱们这样来读 第一组读黄色部分,这部分写的是 第二组读蓝色部分,这一部分是 第三组读红色部分,这部分写的是 最后一句大家一齐读。 过渡:你们看,叶圣陶爷爷写得多清楚啊!这一段,通过同学们认真读书,自己就读懂了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那第四自然段呢?也请同学们这样认
37、真去读,看看这一段,你们能知道什么? 五、品词析句,探究体验,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一)了解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1、读第四自然段,看你知道了什么?(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2、爬山虎是怎样爬的,读有关句子。 课件出示: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现在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爬山虎就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3、爬山虎究竟是怎样爬的呢?老师通过读“爬山虎的脚触着墙的时候”这一部分,抓住了关于爬山虎爬的一个重点词“触”。请同学们像老师这样再读读后面的句子,想一想,还应画出哪些重点词,就能看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了。 课件出示:(触)
38、( ) ( ) ( ) ( ) ( ) 4、学生评议。 方案一:说得不对 请学生再读文并调整词序。 变 弯 触 巴 拉 贴 方案二:学生漏掉“变”和“弯”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讨论去掉“变”、“弯”行不行,为什么? 小结:这些动作前后之间的联系都是非常紧密的,而且是有序的。 5、体会朗读。注意:只要读好这些词,就能突出爬山虎是怎样爬的了?教师指导重点词的读法。 (二)看画面配解说 那爬山虎是不是这样爬的呢? (1)放动画。你们注意了吗?这个画面和电视上的画面比起来,是不是少点什么? (2)给画面配解说词。不过,解说要讲究方法的,就是屏幕上演什么,我们就说什么。解说一定要与画面同步进行。(试说后指名
39、说) (三)质疑问难 学到这儿,还有没有不懂的问题? (学生质疑: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四)解决问题 1、为什么用“一脚一脚”而不用“一步一步”?换成“一步一步”行不行? 方案一:可以用“一步一步” 学生认为:可以用“一步一步”,“一脚一脚”就是“一步一步”的意思。此时教师不动声色,请其他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 方案二:理解“一脚一脚”和“一步一步” 学生认为:“一步一步”是用脚交替着爬。而“一脚一脚”的爬是指长一只脚就巴住墙,再爬,必须再长出一只新脚再巴住墙。教师请学生动作演示,进一步理解爬山虎“一脚一脚”
40、是怎样爬的。 2、教师板画描述启发:爬山虎并不像动物那样用脚交替着往上爬,而是长一只脚就巴住墙。爬山虎要想往高处爬,就要不断地长出新脚。 3、在这儿,叶圣陶老爷爷不用“一步一步”而用“一脚一脚”,你能体会出什么? (叶圣陶老爷爷连续观察、细致观察、用词非常恰当。) 小结:体会叶圣陶老爷爷作了连续观察,观察细致,用词准确。 六、交流爬山虎脚的变化 (一)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什么? (板书:萎了 牢固) (二)教师小结:第五自然段主要讲爬山虎的脚触着墙和没触着墙的变化。 七、回归整体,领悟方法 这篇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爬山虎脚的位置形状颜色;又讲了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最后讲了爬山虎的脚没触着墙就“萎了”和触着墙的巴在墙上相当“牢固”。 1、回归课题。学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课题,老师为什么把脚这个字写得这么大,现在你有没有新的理解和认识?(这脚在爬山虎身上可起着重要作用,如果没有脚爬山虎就没法往上爬了!) 2、如果我们也像叶圣陶爷爷一样去了解爬山虎的脚,观察一次行吗?观察一天行吗? 3、小结:是啊!叶圣陶老爷爷对爬山虎的脚不光进行了细致观察,而且经过了长期的观察,否则不可能写得这么清楚。这正是我们所要努力学习的。 附:板书 茎上枝状细丝嫩红 变弯 爬山虎的脚触巴拉贴 萎了牢固 时间:XXXX2020感谢您的审阅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