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pdf

上传人:索**** 文档编号:82481356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PDF 页数:52 大小:9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pdf(5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1 总则1.0.1 施工组织设计是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制工程投资概(估)算的主要依据和编制招、投标文件的主要参考,是工程建设和施工管理的指导性文件。认真作好施工组织设计对正确选定坝址、坝型、枢纽布置、整体优化设计方案、合理组织工程施工、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工程造价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水平,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用性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1.0.2 本标准适用于编制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阶段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招、投标文件可参照执行。编制

2、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文件可参考使用。1.0.3 施工组织设计应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经济政策,结合实际,因地、因时制宜,统筹安排、综合平衡、妥善协调枢纽工程各部位的施工,结合国情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1.0.4 施工组织设计应重视基础资料的收集。施工组织设计工作的依据和所需资料见附录 A。1.0.5 施工组织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在本标准中引用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3、 5749198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 161987);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 221987);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 19-87);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GBJ 1461990);防洪标准(GB 50201 1994);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 1996);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 50287 1999);水利水电建筑安装安全技术工作规程(SD 2671988);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 251991);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施工技术规范(SL 471994);水利水电工程防火设计规范(SL 2781990);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试行(SL

4、2512000);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00);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 2792002);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L 2822003);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 50211993);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范(DL 50611996);水工建筑物地下开挖工程施工技术规范(DL/T 50991999);水电水利工程模板施工规范(DL/T 51102000);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DL/T 51442001);混凝土拌和用水标准(JGJ 631989);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 0011997)。3 施工导流3.1 一般规定3.1.1 施工导流设计应

5、充分掌握基本资料,全面分析各种因素,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并能使工程尽早发挥效益的导流方案。3.1.2 施工导流设计应妥善解决从初期导流到后期导流施工全过程中的挡、泄、蓄水问题。对各期导流特点和相互关系应进行系统分析,全面规划,统筹安排,处理洪水与施工的矛盾。对大型或有特殊要求的水利水电工程可进行风险度分析,风险度分析方法见附录B。3.1.3 水力条件复杂或在运用中有通航、引水、冲沙、排冰等综合要求的大型工程,应进行导流水工模型试验。3.2 施工导流标准3.2.1 导流建筑物应根据其保护对象、失事后果、使用年限和工程规模划分为3 级5 级,具体按表3.2.1 确定。表3.2.1 导流建筑物

6、级别划分导流建筑物规模级别 保护对象失事后果使用年限(年)围堰高度(m)库容(108m)3 有特殊要求的 1 级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淹没重要城镇、工矿企业、交通干线或推迟工程总工期及第一台(批)机组发电,造成重大灾害和损失3 50 1.0 4 1 级、2 级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淹没一般城镇、工矿企业、或影响工程总工期及第一台(批)机组发电而造成较大经济损失1.5 3 1550 0.1 1.0 5 3 级、4 级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淹没基坑、但对总工期及第一台(批)机组发电影响不大,经济损失较小1.5 15 0.1 注1:导流建筑物包括挡水和泄水建筑物,两者级别相同;注2:表列四项指标均按导流分期划分,保护

7、对象一栏中所列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级别系按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 2522000)划分;注3:有、无特殊要求的永久性水工建筑物均系针对施工期而言,有特殊要求的1 级永久性水工建筑物系指施工期不应过水的土石坝及其它有特殊要求的永久性水工建筑物;注4:使用年限系指导流建筑物每一导流分期的工作年限,两个或两个以上导流分期共用的导流建筑物,如分期导流一期、二期共用的纵向围堰,其使用年限不能叠加计算;注5:导流建筑物规模一栏中,围堰高度指挡水围堰最大高度,库容指堰前设计水位所拦蓄的水量,两者应同时满足。3.2.2 当导流建筑物根据表 3.2.1 指标分属不同级别时,应以其中最高级别为准。但列为

8、 3 级导流建筑物时,至少应有两项指标符合要求。3.2.3 规模巨大且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特殊地位的水利水电工程,其导流建筑物的级别和设计洪水标准,应经充分论证后报主管部门批准。3.2.4 应根据不同的导流分期按表3.2.1 划分导流建筑物级别;同一导流分期中的各导流建筑物级别,应根据其不同作用划分;各导流建筑物的洪水标准应相同,以主要挡水建筑物的洪水标准为准。3.2.5 下列情况导流建筑物级别可适当调整:1 利用围堰挡水发电时,围堰级别可提高一级,但应经过技术经济论证;2 当4 级、5 级导流建筑物地基地质条件复杂、或工程具有特殊要求采用新型结构的导流建筑物,其结构设计级别可提高一级,但设计洪水

9、标准不提高;3 当按表 3.2.1 和上述各条规定所确定的级别不合理时,可根据工程具体条件和施工导流阶段的不同要求,经过充分论证,予以提高或降低。3.2.6 导流建筑物设计洪水标准应根据建筑物的类型和级别在表3.2.2 规定幅度内选择。对导流建筑物级别为 3 级且失事后果严重的工程,应提出发生超标准洪水时的预案。表3.2.2 导流建筑物洪水标准划分导流建筑物级别导流建筑物类型 3 4 5 洪水重现期(年)土石结构 50 20 2010 10 5 混凝土、浆砌石结构 20 10 10 5 5 3 3.2.7 当导流建筑物与永久建筑物结合时,导流建筑物设计级别与洪水标准仍应按表3.2.1 及表3.

10、2.2 规定执行;但成为永久建筑物部分的结构设计应采用永久建筑物级别标准。3.2.8 在下列情况下,导流建筑物洪水标准可用表3.2.2 中的上限值:1 河流水文实测资料系列较短(小于20 年),或工程处于暴雨中心区;2 采用新型围堰结构型式;3 处于关键施工阶段,失事后可能导致严重后果;4 工程规模、投资和技术难度用上限值与下限值相差不大;5 在导流建筑物级别划分中属于本级别上限。3.2.9 当枢纽所在河段上游建有水库时,导流建筑物采用的洪水标准及截流设计流量可考虑上游梯级水库的调蓄及调度的影响,并应通过技术经济比选确定。3.2.10 围堰修筑期间各月的填筑最低高程应以安全拦挡下月可能发生的最

11、大设计流量为准。计算各月最大设计流量的重现期标准可用围堰正常运用时的标准,经过论证也可适当降低。3.2.11 过水围堰的挡水标准宜结合水文特点、施工工期、挡水时段,经技术经济比较后在重现期 3 年20 年范围内选定。当水文系列不小于 30 年时,可根据实测流量资料分析选用。3.2.12 过水围堰级别应按表 3.2.1 确定,该表中的各项指标系以过水围堰挡水期情况作为衡量依据。3.2.13 过水围堰过水时的设计洪水标准宜根据过水围堰的级别和表3.2.2 选定。当水文系列不小于 30 年时,也可按实测典型年资料分析选用。并应通过水力学计算或水工模型试验,找出围堰过水时最不利流量作为设计依据。3.2

12、.14 截流时段应根据河流水文特征、气候条件、围堰施工条件以及通航等因素综合分析选定。宜安排在汛后枯水时段,严寒地区宜避开河道流冰及封冻期。3.2.15 截流标准可采用截流时段重现期5 年10 年的月或旬平均流量,下列情况截流标准及截流设计流量亦可按下列方法选取:1 在有20 年以上的水文实测资料的河道,截流设计流量可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确定。2 若由于上、下游梯级水库的调蓄作用而改变了河道的水文特性,则截流设计流量宜经专门论证确定。3.2.16 当坝体填筑高程超过围堰堰顶高程时,坝体临时度汛洪水标准应根据坝型及坝前拦洪库容按表 3.2.3 规定执行。表3.2.3 坝体施工期临时度汛洪水标准拦洪库

13、容(108m)坝型 1.0 1.0 0.1 0.1 洪水重现期(年)土石坝 100 10050 5020 混凝土坝、浆砌石坝50 5020 2010 3.2.17 导流泄水建筑物封堵后,如永久泄洪建筑物尚未具备设计泄洪能力,坝体度汛洪水标准应分析坝体施工和运行要求后按表3.2.4 规定执行。汛前坝体上升高度应满足拦洪要求,帷幕灌浆及接缝灌浆高程应能满足蓄水要求。表3.2.4 导流泄水建筑物封堵后坝体度汛洪水标准大坝级别坝 型 1 2 3 洪水重现期(年)设计 200 100 10050 5020 混凝土坝、浆砌石坝校核 500 200 200100 10050 设计 500 200 20010

14、0 10050 土石坝校核 1000500 500200 200100 3.2.18 导流泄水建筑物的封堵时间应在满足水库拦洪蓄水要求前提下,根据施工总进度确定。封堵下闸的设计流量可用封堵时段5 年10 年重现期的月或旬平均流量,或按实测水文统计资料分析确定。封堵工程在施工期间的导流设计标准,可根据工程重要性、失事后果等因素在该时段5 年20 年重现期范围内选定。3.2.19 水库施工期蓄水标准应根据发电、灌溉、通航、供水等要求和大坝安全加高值等因素分析确定,保证率宜为75%85%。3.2.20 导流建筑物封堵、水库施工期蓄水过程中,应满足下游必需的供水要求。3.3 施工导流方式3.3.1 施

15、工导流可划分为分期围堰导流方式和一次拦断河床围堰导流方式,与之配合的包括明渠导流、隧洞导流、涵管导流、以及施工过程中的坝体底孔导流、缺口导流和不同泄水建筑物的组合导流。施工导流方式应经过全面比较后拟定。3.3.2 施工导流方式选择应遵守下列原则:1 适应河流水文特性和地形、地质条件;2 工程施工期短,发挥工程效益快;3 工程施工安全、灵活、方便;4 结合、利用永久建筑物,减少导流工程量和投资;5 适应通航、排冰、供水等要求;6 河道截流、围堰挡水、坝体度汛、封堵导流孔洞、蓄水和供水等初、后期导流在施工期各个环节能合理衔接。3.3.3 采用分期围堰导流方式时,一期围堰位置应在分析水工枢纽布置、纵

16、向围堰所处地形、地质和水力学条件、施工场地及进入基坑的交通道路等因素后确定。发电、通航、排冰、排沙及后期导流用的永久建筑物宜在第一期施工。3.3.4 采用隧洞导流时,隧洞断面尺寸和数量视河流水文特性、岩石完整情况以及围堰运行条件等因素确定。当导流隧洞的使用经过不同导流分期时,应根据控制阶段的洪水标准进行设计。3.3.5 下列情况下宜采用枯水期围堰挡水的导流方式:1 一个枯水期能将永久建筑物(或临时挡水断面)修筑至坝体度汛标准的汛期洪水位以上时;2 汛期虽淹没基坑但对工程进度影响较小且淹没损失不大时。3.4 围堰3.4.1 围堰型式选择应遵守下列原则:1 安全可靠,能满足稳定、抗渗、抗冲要求;2

17、 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易于拆除并能利用当地材料及开挖渣料;3 堰基易于处理,堰体便于与岸坡或已有建筑物连接;4 在预定施工期内修筑到需要的断面及高程,能满足施工进度要求;5 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3.4.2 不同围堰型式应符合下列要求:1 采用土石围堰时应能充分利用当地材料,造价低,施工简便;2 混凝土围堰宜采用重力式;当堰址河谷狭窄且堰基和两岸地质条件良好时,可用混凝土拱围堰;采用碾压混凝土围堰时应做到造价低、工期短、工艺简单;3 钢板桩格型围堰或钢管桩格型围堰最高挡水水头宜小于30m;4 低水头情况可结合材料、环境保护和施工队伍情况考虑采用木笼、竹笼、草土围堰等型式。3.4.3 土石围堰

18、填筑材料应满足下列要求:1 防渗体土料渗透系数不宜大于10cm/s;若当地富有风化料或砾质土料、并经过试验验证能满足防渗要求时,可选用;2 心墙或斜墙土石围堰堰壳填筑料应为无凝聚性材料,渗透系数大于10cm/s,宜采用天然砂卵石或石渣;3 围堰堆石体水下部分不宜采用软化系数大于0.8 的石料。3.4.4 围堰结构设计荷载组合只考虑正常情况。堰顶宽度应能适应施工需要和防汛抢险要求。3.4.5 重要的和高水头混凝土围堰的安全稳定除应采用材料力学方法计算外,还宜采用有限元法复核其应力和变形。3.4.6 混凝土围堰的安全核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 最大、最小垂直正应力可按材料力学公式计算。围堰在设计工况时

19、,迎水面允许有0.15MPa 以下的主拉应力,堰体允许有0.2MPa 以下的主拉应力;2 核算堰基面的抗滑稳定采用抗剪强度公式或抗剪断强度公式。3.4.7 围堰堰基覆盖层防渗处理可采用下列方式:1 覆盖层及水深较浅时,设临时低围堰抽水开挖齿槽,或在水下开挖齿槽,修建截水墙防渗;2 根据覆盖层厚度和组成情况,可比较选用高压喷射灌浆、混凝土防渗墙或自凝灰浆槽、水泥或粘土水泥灌浆、板桩灌注墙、防渗土工膜等处理方式;3 采用铺盖防渗时,堰基覆盖层渗透系数与铺盖土料渗透系数的比值宜大于50,铺盖厚度不宜小于 2m;4 卵石和漂石含量多的地层,不宜采用钢板桩。3.4.8 土石围堰与泄水道接头处,宜适当加长

20、导水墙或设丁坝将主流挑离围堰,防止水流冲刷堰基。土石围堰迎水面堰坡保护范围可自最低水位以下2m 起至堰顶。保护材料在水下部分可用沉排、柳枕、竹笼或混凝土柔性排等;水上部分可用砌石或钢筋石笼,根据材料获得条件、水流流速、施工难度及经济等因素综合比较选定。3.4.9 过水围堰在各级流量时的流态和水力要素可采用水工模型试验验证。对最不利的溢流情况可通过有效措施改善其流态及上、下游水面衔接。并可采取下列防护措施:1 过水前向基坑充水形成水垫;基坑边坡覆盖层预先作好反滤压坡;2 溢流面型式和防冲材料宜作方案比较;土石过水围堰溢流面根据水流流速、施工条件等因素采用竹笼、钢筋石笼或混凝土柔性板等保护,并在其

21、下设置好垫层(反滤层);3 在岩基上设重力式挑流墩;4 两岸接头处采取防止岸坡冲刷的工程措施。3.4.10 不过水围堰堰顶高程和堰顶安全加高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 堰顶高程不低于设计洪水的静水位与波浪高度及堰顶安全加高值之和,其堰顶安全加高不低于表 3.4.1 值;2 土石围堰防渗体顶部在设计洪水静水位以上的加高值:斜墙式防渗体为 0.8m0.6m;心墙式防渗体为 0.6m0.3m;3 考虑涌浪或折冲水流影响,当下游有支流顶托时,应组合各种流量顶托情况,校核围堰堰顶高程;4 可能形成冰塞、冰坝的河流应考虑其造成的壅水高度。表3.4.1 不过水围堰堰顶安全加高下限值(m)围堰级别围堰型式3 4 5

22、 土石围堰 0.7 0.5 混凝土围堰、浆砌石围堰 0.4 0.3 3.4.11 过水围堰堰顶高程应按静水位加波浪高度确定,不必另加堰顶安全加高值。3.4.12 混凝土围堰、浆砌石围堰与土石围堰的稳定安全系数应满足下列要求:1 重力式混凝土围堰、浆砌石围堰采用抗剪断公式计算时,安全系数K 不小于3.0,若考虑排水失效情况,K 不小于 2.5;按抗剪强度公式计算时,安全系数不小于 1.05;2 混凝土拱围堰、浆砌石拱围堰的稳定安全系数及应力控制指标分别参照混凝土拱坝设计规范(SL 2822003)和浆砌石坝设计规范(SL 251991)的有关规定选取;3 土石围堰边坡稳定安全系数:3 级,K 不

23、小于 1.20;4 级5 级,K 不小于1.05。3.5 导流泄水建筑物3.5.1 导流明渠布置应遵守下列原则:1 渲泄能力大,开挖量小;2 弯道少,避开滑坡、崩塌体及高边坡开挖区;3 便于布置进入基坑交通道路;4 进出口与围堰接头满足堰基防冲要求;5 避免横向水流形成过大的水位差;避免泄洪时对下游沿岸及施工设施冲刷。3.5.2 明渠底宽、底坡和进出口高程应使上、下游水流衔接条件良好,满足导、截流和施工期通航、排冰要求。设在软基上的明渠,宜通过动床水工模型试验,改善水流衔接和出口水流条件,确定冲坑形态和深度,采取有效消能抗冲设施。3.5.3 明渠断面型式应方便后期封堵。应在分析地质条件、水力条

24、件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衬砌方式。3.5.4 导流隧洞选线应根据地形、地质及水力条件,保证隧洞施工和运行安全。相邻隧洞间净距、隧洞与永久建筑物之间间距、洞脸和洞顶岩层厚度均应满足围岩稳定及安全运行的要求。有条件时宜与永久隧洞相结合,其结合部分的洞轴线、断面型式与衬砌结构等应同时满足永久运行与施工导流要求。导流隧洞具体布置应符合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 2792002)关于导流隧洞的有关规定。3.5.5 隧洞断面型式、进出口高程宜兼顾导流、截流及其它需要,进口水流顺畅、水流衔接良好、不产生气蚀破坏。洞身断面宜方便施工;洞底纵坡随施工泄流等条件选择。应注意出口的消能防冲及对岸坡的冲刷。3.5.6

25、导流隧洞在运用过程中,若遇明满流交替流态或有压流为高速水流时,应采取措施防止产生空蚀、冲击波、振动等而导致洞身破坏。隧洞衬砌范围、型式及封堵措施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3.5.7 导流底孔设置数量、高程及其尺寸宜兼顾截流、排冰等要求。进口型式选择可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确定。利用永久泄洪、排沙和水库放空底孔兼作导流底孔时,应同时满足永久和临时运用要求。坝内临时导流底孔完成其使用功能后,应以坝体同标号混凝土回填封堵,并采取措施保证新老混凝土结合良好。3.5.8 坝内导流底孔宽度不宜超过该坝段宽度的一半,并宜骑缝布置。3.5.9 可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确定导流底孔水流流态。当底孔内发生高速水流时,应采取预

26、防空蚀措施;底孔上方设有缺口或梳齿双层泄流时,应进行水工模型试验;应研究导流底孔的出口消能方式,以防止出口水流对下游坝基破坏。3.5.10 导流涵管轴线宜顺直,进口要求与隧洞和底孔相同,但涵管内不应发生明满流交替出现的流态。宜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确定出口消能防冲措施;为避免管顶与两侧坝体的不均匀沉陷,全部或大半部涵管宜嵌入基岩。当涵管设在软基上时,应对管道结构或基础采取加固措施。分段设置伸缩缝,避免涵管由于产生不均匀沉陷和温度应力引起裂缝。3.5.11 混凝土重力坝、拱坝等实体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可预留坝体缺口或梳齿与其它导流设施共同泄流;支墩坝、坝内厂房等非实体结构在封腔前坝体不宜过流,如需过流,应

27、采取措施保证坝体安全。3.5.12 坝体泄洪缺口或梳齿宜设在河床部位,避免下泄水流冲刷岸坡;施工过程中未形成曲面的泄水坝段,可经水工模型试验确定空蚀指数。当小于0.3 时,应采取掺气措施降低坝体负压值。高坝设置缺口泄洪时应妥善解决缺口形态、坝面水流流态、下游防冲及过流时引起的振动等问题,并应进行水工模型试验验证。施工中的土石坝体泄洪,应通过水工模型试验专门论证确定坝体填筑高度、过流断面型式、水力学条件及相应防护措施。3.5.13 厂房施工期不宜过流。经论证需要过流时,应进行水工模型试验,确定过流方式、泄流能力及相应防护措施。3.6 河道截流3.6.1 截流方式的选择应充分分析水力学参数、施工条

28、件和截流难度、抛投物数量和性质,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应根据下列条件选择不同的截流方式:1 截流落差不超过 3.5m 时宜选择单戗立堵截流。如龙口水流能量相对较大,流速较高,应制备重大抛投物料;2 截流流量大且落差大于 3.5m 时宜选择双戗或多戗立堵截流;3 建造浮桥及栈桥平堵截流、定向爆破、建闸等截流方式只有在条件特殊时,经充分论证后方可选用。3.6.2 河道水深超过 20m 时,应研究采用平抛垫底等防止堤头坍塌措施。3.6.3 截流设计应提出分流建筑物附近围堰或其它阻水障碍物清除的具体要求。3.6.4 戗堤轴线应根据河床和两岸地形、地质、交通条件、围堰防渗、主流流向、通航要求等因素综合分析

29、选定,戗堤宜为围堰堰体组成部分。3.6.5 确定龙口宽度及位置应遵守下列原则:1 河床宽度小于 80m 时,可不安排预进占,不设置龙口;2 应保证预进占段裹头不发生冲刷破坏;3 截流龙口位置宜设于河床水深较浅、覆盖层较薄或基岩出露处;4 龙口工程量宜小。3.6.6 若龙口段河床覆盖层抗冲能力低,可预先在龙口抛石、抛铅丝(钢筋)笼或合金网兜等护底。护底范围可通过水工模型试验或参照类似工程经验拟定。立堵截流的戗堤轴线下游护底长度可按龙口平均水深的2 倍4 倍取值,轴线以上可按最大水深的 1 倍2 倍取值。护底顶面高程在分析水力学条件及护底材料后确定。护底宽度根据最大可能冲刷宽度确定。3.6.7 截

30、流抛投材料选择应遵守下列原则:1 预进占段填筑料宜利用开挖渣料和当地天然料;2 龙口段抛投的大块石、钢筋石笼或混凝土四面体等材料数量应考虑一定备用,备用系数宜取 1.2 1.3;3 截流备料总量应根据截流料物堆存、运输条件、可能流失量及戗堤沉陷等因素综合分析,并留适当备用量,备用系数可取1.2 1.3;4 大块体材料应考虑易于起吊运输。3.6.8 重要或难度较大的截流工程的设计,应通过水工模型试验验证并提出截流期间相应的观测设施。3.7 基坑排水3.7.1 初期排水总量应按围堰闭气后的基坑积水量、抽水过程中围堰及基础渗水量、堰身及基坑覆盖层中的含水量,以及可能的降水量等四部分组成计算。其中可能

31、的降水量可采用抽水时段的多年日平均降水量计算。3.7.2 经常性排水应分别计算围堰和基础在设计水头的渗流量、覆盖层中的含水量、排水时降水量及施工弃水量。其中降水量按抽水时段最大日降水量在当天抽干计算;施工弃水量与降水量不应叠加。基坑渗水量可分析围堰型式、防渗方式、堰基情况、地质资料可靠程度、渗流水头等因素适当扩大。3.7.3 确定基坑初期抽水强度时,应根据不同围堰型式对渗透稳定的要求确定基坑水位下降速度。3.7.4 抽水设备应有一定备用和可靠电源。3.8 施工期蓄水、通航、排冰3.8.1 施工期水库蓄水日期应和导流泄水建筑物封堵统一考虑,并分析下列条件:1 与蓄水有关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及导流工

32、程封堵计划;2 库区征地、移民和清库、环境保护的要求;3 水文资料、水库库容曲线和水库蓄水历时曲线;4 要求防洪标准、泄洪与度汛措施及坝体稳定情况;5 通航、灌溉等下游供水要求;6 有条件时,应考虑利用围堰挡水受益的可能性。3.8.2 确定施工期蓄水日期时除按蓄水标准分月计算水库蓄水位,还应按规定防洪标准计算汛期水位,确定汛前坝体施工顶面高程及混凝土坝的接缝灌浆计划。3.8.3 施工期临时通航方案应结合施工导流方案统一考虑,并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经研究确认施工期间须断航时,应妥善解决断航后的客、货运问题。3.8.4 流冰河道上的施工导流,当流冰量较多,冰块尺寸较大,导致泄水建筑物不能安全排泄

33、时,应采取破冰或拦蓄措施。必要时可通过水工模型试验确定破冰的冰块尺寸。_4 主体工程施工4.1 一般规定4.1.1 主体工程施工方法应能经济合理地实现水利水电工程的总体设计方案,保证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通过研究,应确定完整可行的施工方法,论证施工总进度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对水工枢纽布置和建筑物型式提出修改建议,并为编制工程概算提供所需的资料。4.1.2 对于下列重要的单项工程施工方案宜作重点研究:1 控制进度的工程;2 所占投资比重较大的工程;3 影响施工安全或施工质量的工程;4 施工难度较大或采用施工新技术的工程。4.1.3 施工方案选择应遵守下列原则:1 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2 有利于缩

34、短工期、减少辅助工程量及施工附加工作量,降低施工成本;3 有利于先后作业之间、土建工程与机电安装之间、各道工序之间协调均衡,减少干扰;4 技术先进、可靠,所选用的施工新技术宜通过生产性试验或鉴定;5 施工强度和施工设备、材料、劳动力等资源需求较均衡;6 有利于水土保持、环境保护和劳动者身体健康。4.1.4 施工设备选择及劳动力组合宜遵守下列原则:1 适应工程所在地的施工条件,符合设计要求,生产能力满足施工强度要求;2 设备性能机动、灵活、高效、能耗低、运行安全可靠,符合环境保护要求;3 应按各单项工程工作面、施工强度、施工方法进行设备配套选择;有利于人员和设备的调动,减少资源浪费;4 设备通用

35、性强,能在工程项目中持续使用;5 设备购置及运行费用较低,易于获得零、配件,便于维修、保养、管理和调度;6 新型施工设备宜成套应用于工程,单一施工设备应用时,应与现有施工设备生产率相适应;7 在设备选择配套的基础上,施工作业人员应按工作面、工作班制、施工方法以混合工种结合国内平均先进水平进行劳动力优化组合设计。4.1.5 宜采用计算机模拟技术进行施工方案比选和确定。4.2 土石方明挖4.2.1 岩土开挖级别应根据现场实际地质条件,按附录C 中表C.1 确定。4.2.2 土石方开挖应自上而下分层进行,分层厚度经综合研究确定。两岸水上部分的坝基开挖宜在截流前完成或基本完成。水上水下分界高程可根据地

36、形、地质、开挖时段和水文条件等因素分析确定。4.2.3 应在邻近建基面的常规开挖梯段爆破孔的底部及建基面之间预留保护层,地基保护层以上石方开挖,宜采取延长药包、梯段爆破。4.2.4 设计边坡轮廓面开挖,应采取防震措施,如预留保护层、控制爆破等。4.2.5 若地基开挖的地形、地质和开挖层厚度有条件布置坑道时,在满足地基预裂要求的条件下可考虑采用辐射孔爆破。4.2.6 应结合施工总布置和施工总进度作好整个工程的土石方平衡,宜与水土保持措施相结合。在满足施工总进度及环境保护要求前提下,开挖石渣宜利用;应合理安排减少二次倒运,堆渣不应污染环境。4.2.7 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部位开挖不应采用集中药包法进

37、行爆破,其它部位如需采用时应遵守水工建筑物岩石基础开挖施工技术规范(SL 471994)中1.0.8 的规定。4.2.8 高边坡开挖设计应遵守下列原则:1 采取自上而下的施工程序;2 避免二次削坡;3 采用预裂爆破或光面爆破;4 对有支护要求的高边坡每层开挖后及时支护;5 坡顶设截水沟。4.2.9 开挖设备配套应考虑下列因素:1 根据开挖出渣强度按设备额定生产能力或工程实践的平均先进指标配置设备数量;2 钻孔和挖掘机械的生产能力应协调;当钻孔、爆破和挖装工序之间插有其它工序时,需考虑对生产率的影响;3 运输设备与挖装设备应匹配;运输设备容量可为挖掘设备斗容量的3 倍6 倍,运距远用大值;4 优

38、选挖、装、运配套设备。4.2.10 出渣道路布置应遵守下列原则:1 主体工程土石方明挖出渣道路的布置应根据开挖方式、施工进度、运输强度、渣场位置、车型和地形条件等统一规划;2 进入基坑的出渣道路有困难时,最大纵坡可视运输设备性能、纵坡长度等具体情况酌情加大,但不宜大于15%。当围堰顶部作为施工道路时,其结构设计应满足施工道路的要求;3 能满足工程后期需要,不占压建筑物部位;不占压或少占压深挖部位;4 短、平、直,减少平面交叉;5 行车密度大的道路宜设置双车道或循环线;设置单车道时应设置错车道。4.3 地基处理4.3.1 地基处理应根据水工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认真分析水文、地质等条件,进行技术经

39、济比较,选择技术可行、效果可靠、工期较短、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4.3.2 帷幕灌浆施工场地面积除满足布置制浆系统、灌浆设备外,并应考虑必要时补强灌浆的需要。具备条件的工程帷幕灌浆宜在廊道内进行。4.3.3 有盖重的坝基固结灌浆应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后进行。4.3.4 基础灌浆宜按照先固结、后帷幕的顺序进行。帷幕灌浆宜按分序逐渐加密的方式施工。4.3.5 防渗墙施工平台的高程应高于施工时段设计最高水位2m 以上。平台的平面尺寸应满足造孔、清渣、混凝土浇筑和交通要求。4.3.6 防渗墙槽孔长度应综合分析地层特性、槽孔深浅、造孔机具性能、工期要求和混凝土生产能力等因素确定,可为5m 8m。深槽段、槽

40、壁易塌段宜取小值。4.3.7 防渗墙施工所用土料的质量和数量应满足造孔和清孔的要求,制浆土料的粘粒含量宜在 50%以上,塑性指数不小于 20,含沙量小于 5%。4.3.8 薄壁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方案应根据水工建筑物的防渗要求、地质条件、施工设备、工艺、材料和工期等综合因素,经技术经济比较后选择。4.4 料场选择、规划与开采4.4.1 料场可根据枢纽布置特点选择多个料场进行比选。土石坝主要用料应至少有两个具备良好开采条件的料场。4.4.2 应根据质量优良、经济、就地取材、少占耕地的原则选择料场。料场的比较选择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料场宜选择便于开采,贮量相对集中,料层厚,无用层及覆盖层相对较薄的料

41、场,可开采量能满足工程需用量;2 选择混凝土骨料的料场时应经过技术经济比选确定。选用人工骨料时,宜选用破碎后粒型良好且硬度适中的料场作为料源。4.4.3 确定料场储量应符合水利水电工程天然建筑材料勘察规程(SL 251-2000)的规定。可采量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1 陆上开采料场的可采量应根据勘察储量,扣除陆上开采损失及运输平台等所占用的储量后确定;2 水下开采料场的可采量应根据勘察储量,扣除水下开采损失后确定。4.4.4 料场材料质量应满足 SL 251-2000 的规定和设计要求。必要时可通过试验研究确定料场材料适用性。4.4.5 利用工程开挖渣料作为混凝土人工骨料时应考虑下列因素:1 开

42、挖爆破设计宜控制岩块粒度,适应装运、破碎设备要求;2 防止废料混入;3 减少二次转运。4.4.6 料场的使用顺序宜为:先近后远、先水上后水下、先库区后坝下,做到就近取料,高料高用,低料低用,避免上下游料物交叉使用。4.4.7 料场开采宜不占或少占耕地、林地及房屋;应采取措施满足环境保护和水保要求;有复耕要求的应予以复耕。4.4.8 料场开采规划应遵守下列原则:1 应根据料场所在地区的水文、气象、地形条件以及对外交通现状,研究料场开采的道路布置、开采顺序并合理选择采、挖、运设备,满足高峰期采运强度要求;2 若料场比较分散,上游料场宜用于前期施工,近距离料场宜作为调剂高峰用;3 拟定分期开采计划,

43、并能连续均衡开采;4 受洪水或冰冻影响的料场应有备料,并有防洪或冬季开采等措施。4.4.9 土料开采和加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根据土层厚度、土料物理力学特性、施工特性和天然含水量等条件研究确定主次料场,分区开采规划和开采方式;2 开采加工能力应能满足坝体填筑强度要求;3 若料场土料天然含水量偏高、偏低或物理力学特性不能满足设计及施工要求,可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具体措施进行调整。4.4.10 砂砾石料开采和加工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当含泥量超标时,可用冲洗法或其它措施减少含泥量;软弱颗粒超标时,可采用加入人工骨料的方法解决;2 应考虑工程施工期间由于河道水流条件发生改变,造成料场储量、砂石

44、料级配以及开采运输条件变化的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4.4.11 选择大型采沙船应考虑下列因素:1 设备进场、撤退的可行性;2 选择合理的开采水位;研究开采顺序和作业线路,宜创造静水和低流速开采条件;3 如开采过程中细砂流失而导致砂料细度模数增大,应采取必要措施回收细砂。4.4.12 石料场可采用台阶法、洞室爆破法进行开采,必要时可用洞挖法取料。4.4.13 运输方式应根据运输量、开采、运输设备型号、运距、地形条件以及临建工程量等资料,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4.4.14 料物堆存应有防洪、排水、防污染、防分离和散失的措施。4.4.15 料场规划及开采中应使料物及弃渣的总运输量最小。应做好料场平

45、衡,弃渣无隐患,满足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要求。4.5 土石坝施工4.5.1 土石坝施工方案的选择应分析工程所在地区气象台(站)的长期观测资料。统计降水、气温、蒸发、大风和冰冻等各种气象要素不同量级出现的天数,确定对各种坝料施工影响程度。4.5.2 施工上坝道路布置应遵守下列原则:1 各路段标准应满足坝料运输强度要求,在分析各路段运输总量、使用期限、运输车型和当地气象条件等因素后确定;2 能兼顾地形条件,各期上坝道路能衔接使用;3 能兼顾其它施工运输,两岸交通和施工期过坝运输,宜与永久公路结合;4 施工道路技术标准可按附录E 中表E.3.1 的规定确定。特殊路段处理,应进行技术经济比较论证,在限制

46、坡长条件下(不宜大于200m),道路最大纵坡不大于15%。4.5.3 土石料用自卸汽车运输上坝时,宜采用进占法卸料,压实设备类型可根据土石料性质等因素选择,铺料厚度应根据土石料性质和压实设备性能通过现场试验或工程类比法确定。4.5.5 当日平均气温低于 0时,粘性土应按低温季节施工考虑;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0时,不宜填筑土料,否则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4.5.6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上游坝坡压实平整后的边坡可用沥青乳胶或碾压砂浆等措施固定。4.5.7 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如因坝体施工期度汛或初期蓄水发电需要,混凝土面板可设置水平缝分期度汛。4.5.8 沥青混凝土面板宜一期铺筑,当坝坡长大于120m 或因

47、度汛需要,也可分两期铺筑,但两期间的水平缝应加热处理。纵向铺筑宽度可为3m 4m。4.5.9 寒冷地区沥青混凝土不宜裸露越冬,越冬前已浇筑的沥青混凝土应采取保护措施。碾压式沥青混凝土不宜低温季节施工,浇筑式沥青混凝土冬季施工应采取措施保证施工质量。4.5.10 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心墙的铺筑层厚宜通过碾压试验确定,可采用20cm 30cm。铺筑与两侧过渡层填筑宜平起平压。4.5.11 土石坝施工机械选型应配套,设备数量可按施工高峰时段的平均强度计算,适当留有余地;大型工程或特殊要求的工程应通过生产性试验验证。4.5.12 坝体度汛临时断面设计应遵守下列原则:1 应满足稳定、渗流及安全超高等基本要求

48、;2 临时断面的顶宽应满足洪水超过设计标准时抢修子堰的宽度要求;3 斜墙、窄心墙坝不宜划分临时断面;4 下游坝体部位,在坝基清理完毕后,应全面填筑至反滤排水体以上再收坡;5 上游块石护坡和垫层应按设计要求填筑到拦洪高程,如果不能达到要求,则应采取临时防护措施。4.6 混凝土施工4.6.1 混凝土施工方案选择应遵守下列原则:1 混凝土生产、运输、浇筑、养护和温度控制措施等各施工环节衔接合理;2 施工工艺先进,设备配套合理,综合生产效率高;3 运输过程的中转环节少,运距短,温度控制措施简易、可靠;4 初、中、后期浇筑强度协调平衡;5 混凝土施工与金属结构、机电安装之间干扰少。4.6.2 混凝土浇筑

49、程序、各期浇筑部位和高程划分应与供料线路、起吊设备布置和机电安装进度相协调,并符合相邻块高差及温度控制等有关规定。各期工程形象进度应能适应截流、拦洪度汛、封孔蓄水等要求。4.6.3 混凝土浇筑设备选择应遵守下列原则:1 起吊设备能控制整个平面和高程上的浇筑部位;2 主要设备性能良好,生产率高,配套设备能发挥主要设备的生产能力;3 在固定的工作范围内能连续工作,设备利用率高;4 浇筑间歇能承担模板、金属构件及仓面小型设备吊运等辅助工作;5 不压浇筑块,或不因压块而延长浇筑工期;6 生产能力在能保证工程质量前提下能满足高峰时段浇筑强度要求;7 混凝土宜直接起吊入仓,混凝土浇筑、运输宜选用先进、高效

50、、可靠的设备;8 当混凝土运距较远,宜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4.6.4 门式、塔式起重机布置应考虑下列因素:1 栈桥布置应满足施工期防洪要求,栈桥高程与混凝土供料线高程相协调;2 栈桥宜平行坝轴线布置,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避免拆迁;3 栈桥型式应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和工期要求等因素分析确定。4.6.5 塔带机布置应考虑下列因素:1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宜避免拆迁;2 混凝土生产能力、振捣设备等应与塔带机的运料能力相适应。4.6.6 缆索式起重机布置应考虑下列因素:1 适用于河谷较窄的坝址;2 缆索式起重机型式根据两岸地形、地质、坝型及工程布置、浇筑强度、设备布置等条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后选定;3 混凝土供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资料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