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课件.ppt

上传人:知****量 文档编号:82473872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2.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分析-课件.ppt(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城乡差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之分析距、区域差距之分析20111515331 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1)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的30年间,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平衡发展战略,各种投资政策和财政支付转移明显地向边远和落后地区倾斜,然而效果不佳,付出的代价非常大。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来了一个大转变,从平衡发展战略转向不平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沿海地区,发展和开放的政策明显向沿海地区倾斜,使得沿海地区得以迅速发展起来,也迅速地拉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

2、济发展差距。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2003年广东省为13626亿元,约相当于3个湖南(4639亿元)或10个贵州(1365亿元)或35个青海(390亿元)。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来看,2003年浙江为20147亿元,3倍于江西(6678元),4倍于甘肃,5.6倍于贵州。(2)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中国著名人口地理学家胡焕庸教授于20世纪30年代用一条简单的线条描述了中国自然地理、人口地理与经济地理分布的不平衡特点:从东北黑龙江省瑷珲县到西南云南省腾冲县之间,用一条近乎直线连接起来,把中国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西部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49.2%,人口却只有全国总人口的3.7

3、%;东部面积占全国50.8%,而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6.3%。相应地,西部贫穷,东部富裕。“胡焕庸线”只是大体上形象地描述了幅员辽阔的中国东西部的地理分界。现今对中国区域经济的划分主要是按照行政省区,辅之以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这三大地带在经济发展水平上由东向西呈递减阶梯状态。1 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3)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省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中,最高的广东达13625.9亿元,最低的西藏只有184.5亿元,广东是西藏的74.7倍。2003年地区生产总值指数(上年=100),最高的

4、内蒙古有116.8,最低的云南为108.6,相差8.2。2003年地区工业总产值,前五位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分别为21513.5亿元、18036.7亿元、15380亿元、12864.2亿元、10342.8亿元,后五位的西藏、青海、海南、宁夏、贵州分别只有21.4亿元、247.9亿元、333.5亿元、352.8亿元、977.6亿元,后五位都在1000亿元以下,前五位都在10000亿元以上。1 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5)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城乡之间经济发展的差距 城乡二元结构被视为造成中国城乡差别的主要因素,城乡差距的实质是城乡居民收入的

5、差距。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大大高于大多数国家(1.6:1)的水平,按照国际劳工组织1995年发表的36个国家的相关资料,城乡差距超过2:1的国家只有3个,中国便是其中之一。从绝对差距看,1978年农民年人均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相差209.8元,之后几乎每年都在扩大,1992年差距突破千元大关,达1242.6元,2000年达到4027.0元,2003年达到5850.0元。1 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主要表现 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无论怎么看,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即差距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差距?是哪些因素和原因引起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我们清

6、楚地知道,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在改革开放后才明显地表现出来,而目前呈现出逐步扩大的趋势。因此,除了历史的因素之外,我们应将分析的着眼点放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这段时期。2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1)历史基础。)历史基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历史差异,是构成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现实差距的重要因素之一。著名发展经济学家M.P.托达罗(Michael P.Todaro)就特别重视经济发展的初始条件。他说:“各种经济增长理论的阶段及其有关迅速实现工业化的各种模式,对今日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社会和政治方面的最初条件强调得太少。事实是,这些国家今日的增长状况同当代发

7、达国家着手现代化经济增长的时代相比,在许多重要方面都有值得注意的差别。”中国在建国前是一个典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旧中国的工业分布具有明显的半殖民社会色彩,大约3/4以上的工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广大内地,特别是边远地区、民族地区,基本上没有现代工业。2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时的30年,鉴于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在区域发展上,中国实行了平衡发展战略,对内陆地区已进行了倾斜式的资金投入和政策实施,使得内陆地区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上升,与1952年相比,1978年内陆地区固定资产原值占全国的比重由28%上升

8、到56.1%。工业总产值比重由30.1%上升到39.1%。尽管如此,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仍存在着较大的发展差距。1978年全国人均GNP为375元,多数中西部省区的人均GNP都明显低于这一水平,其中水平最低的贵州只有175元,而多数东部省区的人均GNP都超过和接近这一水平,最高的上海为2498元。2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2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2)区位条件)区位条件 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地区与周围各种社会经济事物关系的总和,包括位置关系、地域分工关系、地缘政治关系、地缘经济关系以及交通、信息关系等。区位条件

9、作为经济区域的成长基础,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它在实现工业化和经济起飞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甚至决定性作用。如前所述,中国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曾以备战和平衡发展作为生产力布局的指导思想,致使沿海地区因处于战略前沿而无法得到较快发展。1978年以后,中国的改革开放采取了不平衡发展战略,使沿海地区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3)制度因素)制度因素 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樊纲在渐进改革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一书中指出:“制度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它是决定经济效率和社会进步的最重要的因素。”邹东涛更为直接地指出:制度是第一生产力,是推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因素。可见,制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国

10、自1978年以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由于各地区体制转轨的程度不同,从而导致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所有制改革过程中,中国不同地区的改革进程差异很大。2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又如价格体系改革。由于历史基础和资源禀赋方面的差异,沿海与内地的产业结构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沿海地区以制造业为主,而内陆地区以资源开采业为主。这种状况导致了在区际产品交换中,沿海地区输入能源原材料产品,输出加工制造品,而中西部地区输入加工制造品,输出能源原材料产品。这种区域分工格局由于在20世纪80年代价格体系维持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基础产品价格偏低的不合理状况,导致了中西部

11、地区的“价值双重流失”,一方面,中西部地区以低于其价值的价格向东部地区出售能源和原材料产品;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又以高于其价值的价格购买东部地区的加工制造品。相应地,东部地区在这种产品交换格局中取得了“双重利润”。2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此外,实行城乡不平等的制度,如严格的城乡隔离的户籍管理制度,也造成城乡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开。总之,中国的改革,发展了市场经济,也同时造成了富裕的城市和东部地区更加富裕,贫穷的农村和西部地区更加贫穷,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2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这些优惠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外

12、商投资中国大陆的积极性。据有关资料统计,1985-1995年中国各地区实际利用外资1499.50亿美元,其中东部沿海地区实际利用外资达1309.56亿美元,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87.3%,而中、西部地区实际利用外资总额分别为127.06亿美元和62.88亿美元,仅占全国利用外资总额的8.5%和4.2%。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给予沿海地区的倾斜政策,包括投资、财税、外资外贸、金融等方面,使得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在发展能力上产生了极大的差距。尽管后来中国政府相继实施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但这些政策效应根本不能与优先发展沿海地区所创造的经济发展奇迹相媲美。2 2、中国区域

13、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5)人力资源差异)人力资源差异2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区域间人力资源差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差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有思想文化因素和教育共同组成的人力资源是区域发展的基础条件。应当看到,中国东、中、西部地区以及城市与农村之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思想文化和教育存在着较大差异。从表2-4中可以看出,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和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无论从绝对数还是所占比重在东、中、西三大地带的分布状况是: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根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各省区专业技术人员的区位商,在东

14、部12个省区中,区位商大于1的有9个,占75%;中部9个省区有3个区位商大于1,占33%;西部9个省区区位商大于1的有5个,占56%。但由于东部地区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1.2%,超过总人口的1/3。由此可见,东部地区的专业技术人员在相对数量和绝对数量上都占有较大优势。2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另外,东部地处沿海,对外开放较早,国内外经济技术和文化交流频繁,人们更富有改革开拓的精神,市场观念和创新意识强烈。而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边远地区人们普遍思想观念保守,缺乏开放意识,易于满足,不愿冒险,安于现状。这种人力资源条件的差异,不仅导致了现有的发展差距

15、,而且还成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源条件将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2 2、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 如何看待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多数学者主要从负面影响来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古今中外经济发展的普遍现象,无论是全世界,还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存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绝对平衡地发展是不可能存在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建立在所有地区都有所发展的基础上的,各省市、各地区以及城乡只存在发展快和慢的区别,而不存在有发展与无发展的区别。基于这种认识,我们认为,

16、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要从两个方面来看,既要看到它的积极影响,也要看到它的消极的一面。3 3、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区际竞争与合作的基础。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基于区域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而展开的。区际间的竞争是一条主导线索,经济合作一方面是迫于竞争压力,另一方面,合作本身也是一种竞争,或者说是竞争范围扩展与延续。区域优势不仅仅是区际经济联系的基础,而且在逻辑和实践上也是区际竞争的结果。在区际竞争过程中,区域的经济资源由于其流动性将以区域优势为基础而实现重新配置。同时区域资源的重新配置也可以通过区域间的合作来实现。根据区域的条件优势要素的差异进

17、而形成的竞争优势的不同,各区域的经济主体在各自的区域优势及其产业优势的基础上寻找经济联合,如资源型优势与加工型优势的区际联合。因此,没有差异,便无所谓优势,从而也就无所谓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无论是区际竞争,还是区际合作,均是出于强化区域优势或区际间优势互补的目的,以便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改善,促进国民经济整体的协调、快速、健康的发展。3 3、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给落后地区造成一种压力。区域经济发展中有了发达与落后的差异,才迫使落后地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向发达地区学习,从而加快落后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发达地区对落后地区来说,会产生一种“示

18、范效应”,这种示范效应,使得落后地区在追赶发达地区进程中大大节省成本,少走弯路,从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从宏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来看,存在一定程度的区际差距,有利于形成一种区域间争先恐后的和谐格局,最终推动整个国民经济快速、高效地发展。3 3、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2)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消极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消极影响3 3、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对一国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诸多消极影响。正如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对一国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诸多消极影响。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冈纳著名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缪尔

19、达尔(G.Myrdal)所指出:)所指出:“不平等及其加剧的不平等及其加剧的趋势成为对发展限制与障碍的复合体。趋势成为对发展限制与障碍的复合体。”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特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特别是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十分明显,而且还存在着继续扩大的别是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十分明显,而且还存在着继续扩大的趋势。这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最不平衡的国家趋势。这表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最不平衡的国家之一,将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之一,将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会损害落后地区自我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

20、差距过大,会损害落后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剧区域经济的矛盾。能力,加剧区域经济的矛盾。区域经济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对人、财、物的争夺上。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情况下,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高和收入水平高,对人才的需求和吸引具有明显的优势,从而导致落后地区的人才大量向发达地区转移,形成所谓的“人才效益外溢”;发达地区又由于投资回报率高,具有资金上的优势,又导致落后地区的资金大量地向发达地区转移,形成所谓的“投资效益外溢”。这两者都使得落后地区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损害落后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造成发达地区变得愈发达,落后地区变得更落后,从而扩大区域经济的矛盾,产生区际冲突。3 3、对中国区域经济

21、发展差距的评价、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公平和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实现。共同富裕的实现。社会公平与共同富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除了一些客观因素之外,主要还是由政策倾斜等主观因素导致。政策倾斜在短时间内是可以促进一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但如果这种倾斜长期存在,对于落后地区的人们来说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追求富裕的权利,而国家和政府有义务提供这种政策上的帮助。如果在一国中长期存在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不协调,公平得不到实现,则无法调动社会民众的积极性,效率也得不到提高,必将影响到整个社会和谐发展的进程。共

22、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少数人富裕、少数地区发达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富裕,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的原则要求,而且是广大人民,特别是落后地区人民的热切愿望。如果在长时期内看不到共同富裕实现的前景,就会引起人们对共同富裕原则的怀疑,从而动摇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仰。3 3、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评价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尤其对大国来说是永恒的。近半个多世纪以来,西方学者对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冈纳缪尔达尔(G.Myrdal)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区

23、域之间的差距是不断扩大的。因为在发达区域与不发达区域的相互作用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效应:“扩散效应”(Spred effeet)和“回流效应”(back wash effect)。回流效应往往大于扩散效应,因此,“市场力量的作用通常倾向增加而不是减少区际差异。”艾伯特赫尔希曼也认为:“发展是一种不平衡的连锁演变过程。”因为,只有不平衡增长,激励创新,才能使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动力。在他看来,社会经济中存在具有最大后向联系和前向联系的主导部门。4.4.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一旦特定的主导部门被确定在某一地区,那么新的投资就会受其引导流向这一地区,这一地

24、区也就发展得越快。由于主导部门通常集中发达地区,这就决定了如果没有政府的干预,地区之间的发展将越来越不平衡。与缪尔达尔和赫尔希曼等人的观点不同,美国经济学家威廉逊(J.G.Williamson)根据24个国家截面和时间序列资料,对区域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的实证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倒“U”型理论。他认为,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是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过程,而表现出逐步扩大趋于稳定日益缩小的变化状态,呈倒“U”字形状。如果说上述西方学者主要论述地区之间的差距能不能缩小,那么,中国学者在相当长时间里所讨论的主要是地区之间的差距该不该缩小,以及近来如何缩小地区差距问题。有些学者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

25、出发,提出了许多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观点和主张。关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问题的解决,本人认为:4.4.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4.4.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1)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各地区经济都应融)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背景之下,各地区经济都应融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各地区经济的有机结合构成国民经济总体。一国要有效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首先整合国内经济,提高国民经济的素质。只有实现国内经济的一体化,才能从整体上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根本目标是

26、促进各地区的共同发展,加强各区域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能在短期内消弥时,国家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重点应是鼓励各区域之间加强经济联系,为各区域之间经济依赖性的增强创造软(制度等方面)、硬(基础设施等方面)条件。(2)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继续允许和鼓励有优势的地)遵循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继续允许和鼓励有优势的地区发展得更快、更好,以此引领全国经济发展。区发展得更快、更好,以此引领全国经济发展。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对于这种国情来说,要想使各地同步富裕是不可能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事实证明,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

27、起来,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不平衡发展战略是正确的。由此产生的地区差距,是发展中的差距,是发展快与慢的不同。我们的目标不是富的更富、穷的更穷的两极分化,而是共同发展、共同致富。在地区发展上,共同富裕是目的,让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手段。因而,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仍然要继续发挥沿海地区和城市的优势,以沿海地区和城市的发展带动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的发展,而不能为了各地区的平衡发展,牺牲沿海地区和城市的发展,不能削高填低。4.4.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3)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缓解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努力缓解区域经济差距扩大的趋势

28、中国目前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这是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肯定在一定时期内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难以避免,绝不意味着可以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漠然视之。为此,一要适度地调整区域政策导向。如逐步创造全国统一的市场环境,铲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主义;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建设投资,鼓励外商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企业到落后地区投资;加强跨省区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各省区和城乡经济联系创造条件等等。二要调整产业布局,引导某些资源初级加工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落后地区转移。进一步理顺资源性产品和农产品价格,增强落后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影响区城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其对经济发展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政策的调整要区别轻重

29、且要有所侧重,而不能是发达地区优惠政策的简单移植。针对中国落后地区的现实:一是全面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二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三是实现中崛起战略,消除制约东西部经济发展的瓶颈;四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4.4.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4)落后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发挥自)落后地区要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发挥自身优势,赶超发达地区。身优势,赶超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在短期内难以消除,甚至还有可能扩大。但这并不意味着落后地区就自甘落后,在差距面前无能为力。事实证明,有些落后地区同发达地区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有的甚至后来居上。目前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大都具有资源、市场、劳动力优势,发展潜力都是不小的,只要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制定一个符合本身实际的区域发展战略,采取有效措施,加上国家和发达地区的支持,完全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缩小同发达地区的差距,最终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4.4.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政策思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生活常识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