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ppt课件.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82454746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4.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节地形图的判读》ppt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地形图的判读课件15001000500海拔和相对高度海拔和相对高度1、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用海拔表示地面高度海平面海平面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海拔是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2、等高线概念等高线概念2cm4cm6cm8cm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等的点连等高线:地图上海拔相等的点连接成的线称等高线接成的线称等高线。(p24)AB100100200200300300等高线绘制130120120110100等等高高线线地地形形

2、图图该图的等高距是该图的等高距是 米。米。10等高线图与地形图对比 缓坡缓坡 陡陡坡坡同一条等高线上各处海拔相同。同一条等高线上各处海拔相同。p25p25等高线稀疏等高线稀疏等高线密集等高线密集3 3、等高线的稀疏与坡度的关系、等高线的稀疏与坡度的关系、等高线的稀疏与坡度的关系、等高线的稀疏与坡度的关系山顶等高线稀疏等高线稀疏缓坡缓坡等高线密集等高线密集陡坡陡坡等高线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3、等高线的稀疏、等高线的稀疏与坡度的关系与坡度的关系等高距等高距 米。米。山顶海拔高度山顶海拔高度 米。米。100大于500米小于600米AC、AB哪条登

3、山路线省力些?为什么?哪条登山路线省力些?为什么?甲省力。因为甲路线上的等高线稀疏,是缓坡。甲省力。因为甲路线上的等高线稀疏,是缓坡。4 4 4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试一试试一试试一试试一试 在图中找出山顶、山脊、山谷及陡崖。在图中找出山顶、山脊、山谷及陡崖。在图中找出山顶、山脊、山谷及陡崖。在图中找出山顶、山脊、山谷及陡崖。山顶山顶山脊山脊山谷山谷陡崖陡崖 鞍部:两山鞍部:两山之间的部位。之间的部位。山顶山顶山顶山顶山脊山脊山谷山谷陡陡崖崖鞍部鞍部山顶山顶山山脊脊山山谷谷陡崖陡崖山地不同部位形态和等高线分布山地不同部位形态和等高线分布小

4、结:山顶山脊鞍部山谷陡崖等高线等高线闭合闭合,数值中间高四周低。,数值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弯曲部分由高处向低处凸。等高线弯曲部分由高处向低处凸。等高线弯曲部分由低处向高处凸等高线弯曲部分由低处向高处凸 位于两山顶之间的部位。位于两山顶之间的部位。多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多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完成课本P26页“活动”3题:A表示山峰,表示山峰,AB和和AC表表示山脊。山峰:等高线示山脊。山峰: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闭合,中间高四周低;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山脊: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从高处向低处凸出。向从高处向低处凸出。50AB200150250100250300图中图中图中图中地分别属于什么地形?地

5、分别属于什么地形?地分别属于什么地形?地分别属于什么地形?地形的识别地形的识别地形图的解读地形图的解读50AB200150250100250300鞍部鞍部50AB200150250100250300山顶山顶陡崖陡崖高高低低山脊山脊50AB200150250100250300高高低低低低山谷山谷山谷山谷能力展示能力展示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8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点吐鲁番盆地的平均海拔-155-155米,那么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米。2、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点的海拔高度范围是()A、大于260米 B、小于260米 C、240米260米之间 D、260米280米之间(2)

6、、从图中_(B、C)坡登山至山顶A比较容易,原因是_。(3)、在陆地地形景观中该图表示的地形属于()A、山地 B、丘陵 C、高原 D、盆地8999C C此处等高线稀疏,说明该坡坡度和缓此处等高线稀疏,说明该坡坡度和缓B B能力展示能力展示3、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 中 F点 的 海 拔 是_米。(2)写出字母代表的地形名称:A_ B_C_ D_ E_(3)分别沿图中、登山有何不同?300300山顶山顶鞍部鞍部山谷山谷山脊山脊陡崖陡崖 线坡缓,省力;线坡缓,省力;线坡陡,费力线坡陡,费力1 1、下列四图中,表示河流流向正确的是(下列四图中,表示河流流向正确的是()300100200100

7、300200300100200100300200abcd500300400600100200 2 2、图中四条河流中,水速最慢的是、图中四条河流中,水速最慢的是 ()()a 河流中分布有瀑布的是河流中分布有瀑布的是 ()()c 从等高线的从等高线的数值来看,四周高,中间低数值来看,四周高,中间低 3 3、图中为、图中为地形区,理由是地形区,理由是。盆地盆地500300400600100200A500300400600100200 4 4、当地政府准备在此修一座水库,则坝址应选(、当地政府准备在此修一座水库,则坝址应选()A A、1-2 B1-2 B、1-3 C1-3 C、2-3 D2-3 D、

8、2-4 2-4 500300400600100200 提示提示:水库大坝一般选在河谷、山谷的狭窄地区。水库大坝一般选在河谷、山谷的狭窄地区。甲甲乙乙 、计划修建一条甲村到乙村的公路应选择蓝色、计划修建一条甲村到乙村的公路应选择蓝色方案,还是绿色方案,为什么?方案,还是绿色方案,为什么?提示:提示:公路、铁路线建设一般沿等高线走,公路、铁路线建设一般沿等高线走,、减少施工难度;、减少施工难度;、减少修路的工程量;、减少修路的工程量;、道路平坦、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利于车辆行驶、不易造成水土流失、不易造成水土流失二、分层设色地形图1、什么是分层设色地形图、什么是分层设色地形图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

9、线的地形图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把不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上不同的颜色(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同的蓝色),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伏状况,这种图叫分层设色地形这种图叫分层设色地形 图。图。2、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类、在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类型的识别:型的识别:一般用一般用绿色绿色表示平原,表示平原,用用浅绿色浅绿色表示盆地;用表示盆地;用淡黄色淡黄色表示丘陵;用表示丘陵;用深深黄色黄色表示高原,用表示高原,用棕黄棕黄色色表示山地。表示山地。山顶山顶鞍部鞍

10、部山脊山脊陡坡陡坡B B、生活中的地形、生活中的地形:说出说出地形名称地形名称山谷山谷缓坡缓坡江南丘陵秦岭华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四川盆地五种地形的比较五种地形的比较山地山地平原平原高原高原丘陵丘陵盆地盆地海海 拔拔 起起 伏伏 程程 度度高高较低较低起伏大起伏大,坡陡谷深坡陡谷深起伏小起伏小起伏和缓起伏和缓四周高,中间低,四周高,中间低,形如盆状形如盆状起伏较小,坡度较缓起伏较小,坡度较缓低低高高结合课本第结合课本第结合课本第结合课本第27272727页图页图页图页图1.421.421.421.42联系生活实际,总结五种陆地地联系生活实际,总结五种陆地地联系生活实际,总结五种陆地地联系生活实际,总

11、结五种陆地地形的海拔特点及地面起伏程度:形的海拔特点及地面起伏程度:形的海拔特点及地面起伏程度:形的海拔特点及地面起伏程度:高原高原高原高原山地山地山地山地丘陵丘陵丘陵丘陵平原平原平原平原盆地盆地盆地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四周高,中间低。海拔较高,一般在海拔较高,一般在海拔较高,一般在海拔较高,一般在500500米以上,顶部平坦边缘陡峻。米以上,顶部平坦边缘陡峻。米以上,顶部平坦边缘陡峻。米以上,顶部平坦边缘陡峻。海拔较高,一般在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峰峦起米以上,峰峦起伏,坡度陡峻。伏,坡度陡峻。海拔较低,一般在海拔较低,一般在200500米之间,米之间,地面有起伏,但坡度和缓。地面有起伏,但坡度和缓。海拔较低,一般在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米以下,地面平坦。-200m-100m0m100m200m300m300m200m100m0m100m200m等高线等高线等深线等深线最高处(山顶)最高处(山顶)大于大于300m300m小于小于400m.400m.最低处-300m三三、地形剖面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