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课件.pptx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82448231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PPTX 页数:67 大小:12.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课件.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课件.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分析课件.pptx(6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材说明及教学建议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教材整体介绍教材整体介绍我们周围的物体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分析单元分析动物动物单元分析单元分析大单元的组织形式体现科学概念的连贯性和综合性挖掘科学探究中的思维和认知发展过程将新课标中的每一个具体知识条目以最优的方式组织到一起 四个板块的呈现方式聚焦探索研讨拓展课程目标的四个维度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第一单元第一单元分析与教学建议分析与教学建议课标对应学学习内容内容课标对应学学习内容内容课标对应学学习内容内容科学探究目科学探究目标科学科学态度目度目标科学、技科学、技术、社会与、社会与环境目境目标1.1.理解和把握单元的三条主

2、要逻辑理解和把握单元的三条主要逻辑认识对象由一般到特殊。先探究常见的固态类物体,再去认识比较特殊的两种物体:一瓶水和一袋空气。认识目标从物体的一般特征逐渐转向物体的基本属性。即由认识物体的颜色、形状、轻重、透明度、表面光滑度、弹性、硬度等特征转向重量和形状两个基本属性。探究方法从感官观察到简单的对比分类,再到反复运用。单元教学建元教学建议单元设计的整体逻辑单元设计的整体逻辑2.2.要提前做好整个单元的材料准备要提前做好整个单元的材料准备材料的整体性材料的结构性材料的充足性 教科版教材的大单元的组织形式,是科学学习连贯性的最好体现。教材设计的连贯性希望能转化为教学活动的连贯性,希望老师们要注意课

3、与课之间、课内四板块活动之间,科学概念的建构和理解,科学探究方法中间都保持一定的连贯性,这样才能更好的优化教学质量。其次,需要注意单元学习累积性。学习的累积性的外在表现就是学习成果的积累,所以学生活动手册中的个人记录表、班级记录表不要被遗忘,要不断地记录、更新和回顾,这样学生才会更有根据地思考,更有目的探索,更有见地的表达,学习发生在学习之上,外在的累积才会转化为真正意义的内在学习的累积。3.3.要注意单元学习的连贯性和积累性要注意单元学习的连贯性和积累性 前4课学生将集中对一些具有固定形状的物体进行研究,在后3课学生将运用已经学到的方法对没有固定形状的物体 一瓶水和一袋空气展开探索。学生要从

4、很多常见物体中选择一个物体,用它和其它物体进行对比观察。在反复的比较中,学生会观察到物体的一些基本特征,比如颜色、形状、轻重,还会发现一些其他特征,比如透明度、表面光滑度、弹性、硬度等。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物体进行描述和交流,学生会认识到一个物体有多个特征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第第1 1课课 发现物体的特征发现物体的特征教学建教学建议1.确定一个观察和描述的对象。2.统筹安排单元的探究材料。3.指导学生分组活动。4.提醒学生及时进行科学记录。这张表格将贯穿整个单元,逐步添加,不需要用特定模式完成,填写时可剪贴,也可写字。本课聚焦到认识物体的基本属性之一轻重。在课中,学生只需要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轻

5、重和排序,认识到“物体有轻有重”即可。学生会对几种物体的轻重进行多次比较,在观察、预测、手掂、简易工具测量加深对“物体有轻有重”的认识。第第2课课 谁轻谁重谁轻谁重教学建教学建议1.有序地用不同方法进行比较。预测 掂量 标准物测量2.比较的物体不宜过多,也不宜太少,注意物体的选择。木块和塑料块的 大小一样;两个橡皮材料、形状一样,大小不同。学生将对“形状”这一物体的基本属性展开研究。形状反映了物体占据空间(占地方)的状况。在这节课中,学生关注的重点不是认识物体的具体形状,而是通过游戏化的活动,知道不同形状的物体在平铺时占据空间的状况不同,同一种物体的不同的平铺方式占据空间的状况也可能不同,从而

6、发展学生对“形状是物体的重要属性”的认识。第第3课课 认识物体的形状认识物体的形状教学建教学建议 1.指导学生统计和记录不同物体不同平铺方式放入的数量。2.可以选择四种其它的物体来进行平铺。可从第一课中的8种物体进行选择。第第4课课 给物体分类给物体分类本课学生将学习如何对多个物体进行分类。在前3课中学生探索了物体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在本课中将作为分类的依据。正如教科书序言所述,科学家对物体进行分类是为了更容易地认识世界。本课中,学 生将学习给物体编号,一次选择一个分类标准,以及将结果用集合的形式进行表达等。分类活动同时也是交流活动,学生在交流中可以加深对固态物体特征的认识,提高分类的能力。教

7、学建教学建议1.让学生尝试不同的分类方法。2.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法进行展示、交流、讨论。3.分类的物体是前面用过的物体(8种以上)。学生的研究目标转向了比较特殊的物体一瓶水。由于学生有了固态物体的研究基础,所以本节课将沿用以前的方法,运用感官对一瓶水进行观察和描述。学生将借助记录表进行有序和持续的观察。这样的观察会让学生发现水的许多特征。第第5课课 观察一瓶水观察一瓶水一年级一年级下册教下册教学目标学目标 三年级三年级上册上册水水教学目教学目标标 教学建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在观察后对水的特征进行描述。2.综合运用前面的观察方法,不必太多干预。第第6课课 它们去哪里了它们去哪里了学生将运用一种不

8、同于前面几课的探究方法混合。他们将把一些已经研究过的物体放入水中,观察它们与水混合后发生的变化。混合实验将丰富学生对前面研究的物体属性的认识。学生将从实 验中观察并认识到,一些物体较难溶 解在水中,一些物体较易溶解在水中。一年级一年级下册教下册教学目标学目标 四年级上四年级上册册水能水能溶解一些溶解一些物质物质教教学目标学目标 教学建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做好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观察对比程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结果观察描述2.可以灵活处理学生的记录。3.简化处理“溶解”概念。格子较小,可填入较少内容。学生只需观察到“消失”、“不见了”,不需要记忆和理解溶解的具体概念,老师可说明“消失”就是溶解,不需

9、要解释。第第7课课 认识一袋空气认识一袋空气学生将面临一次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要综合运用前面的方法(运用感官、对比)研究一袋空气。由于空气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观察活动对学生来说会有较大的困难。教师需要提示学生利用记录表和简单的工具进行有序的探索,以保证研究的效果。这节课也是一节小结课,学生将回顾他们在本单元的研究活动,总结采用了哪些研究方法和如何描述物体的特征。一一年年级级下下册册教教学学目目标标 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三年级上册教学目标 能够用维恩图记录下空气和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学建教学建议1.教师要灵活处理学生对空气特征的描述。2.建议建立班级词汇表。第一单元一直培养学生在第一单

10、元一直培养学生在运用感官、对比来观察运用感官、对比来观察物体,物体,并能对物体特征进行并能对物体特征进行描述描述。第二单元第二单元分析与教学建议分析与教学建议课标对应学学习内容内容课标对应学学习内容内容科学探究目科学探究目标科学科学态度目度目标科学、技科学、技术、社会与、社会与环境目境目标第第1课课 我们知道的动物我们知道的动物 本课作为单元起始课,担负着了解学生对动物已经知道了什么,了解到什么程度的任务。认识学生的学前基础,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制订学习目标和任务,设计学习过程、确定教学方法、选择学习材料。在第1课的活动中,既有对动物个体的观察,也有对动物共同特征的研讨,还有对动物玩具熊的比较。

11、1.科学画图前的观察指导是必须的。教学建教学建议 画图的基础是有序的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动物身体可分哪几个部分?二是每一个部分有什么?是什么样的?既是观察顺序也是画图的顺序。2.及时记录班级记录表。教师可把全班学生的认识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上,长时间地张贴在教室中,便于在后续的学习中补充和完善,回顾和展示学习成果。教学建教学建议第第2课课 校园里的动物校园里的动物 主要让学生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寻访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小动物,认识到动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栖息地)中。学生将通过观察、记录、整理,初步观察校园中常见动物的形态,意识到动物的多样性,产生学习兴趣;同时在寻访过程中,学习有目标

12、、有序观察动物的方法。1.让学生掌握寻找和观察的方法。教学建教学建议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用腿追2.教师提供汇报的句式范本。教学建教学建议如:我找到了几种动物,有 我在找到了培养学生简洁、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成果。3.画动物时,要求学生找到几种画几种,实事求是。第第3课课 观察一种动物观察一种动物在第2课整体认识校园常见动物后,选择一种动物进行观察,蜗牛身体结构独特、行动缓慢、便于观察。对一种动物的观察,主要集中在身体结构、应激反应、运动、进食等生物特征方面。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静态到动态、从肉眼到工具、从结构到功能的顺序,是学生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提供腹足

13、、触角等科学词汇将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一年级一年级下册教下册教学目标学目标 三年级三年级上册上册蜗牛蜗牛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教学建教学建议第第4课课 给动物建个给动物建个“家家”本课以蜗牛的生存需要为暗线,指向对生物更丰富的理解。将通过聚焦、研讨、设计、制造蜗牛的栖息地,观察蜗牛的进食,在长时间观察中发现蜗牛更多的秘密,了解动物在栖息地的生活情况,并借此认识动物的生存需求,体会动物与环境的关系。教学建教学建议鼓励学生饲养动物鼓励学生饲养动物调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注意观察与记录(形式:照片、美篇、小报);学生对动物有更多的认识。本课以鲫鱼为主要观察对象。鲫鱼易得易养,有典型的鱼

14、类特征,有着不同于陆生动物的适应水生的明显特征,也展现了动物世界的多样性。通过对鲫鱼身体结构、运动、呼吸等的观察、记录、研讨,以及与蜗牛、人体进行的比较,认识鱼类的特征。第第5课课 观察鱼观察鱼一年级一年级下册教下册教学目标学目标 三年级三年级上册上册金鱼金鱼教学教学目标目标 引导学生用眼睛从正面、上面、侧面进行观察。鱼与人对比,呼吸和运动方式不一样。教学建教学建议1.教师做好对观察顺序和方法的指导。教学建教学建议2.边看边画,真实记录。引导学生有步骤的观察鱼并画图记录:先画轮廓,再画头和尾,接着画眼和鳍,最后画鳞片。可依据左边的步骤来画,但不能临摹。第第6课课 给动物分类给动物分类 本课涉及

15、“分类”这种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分类标准的制订、分类依据的确定,可以促使学生更细致地观察事物,加深对分类对象特征的认识。以前5课学习和认识的动物为对象,依据自己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练习,对动物的特征再次进行观察。此时的观察融合了多种动物间的比较,可以促使学生对动物的认识更加深入。但学生在昆虫、软体动物等生物学分类上,缺乏认知支撑。因此要特别强调,在这里教科书并不要求从动物分类学标准上组织学生开展分类活动。教学建教学建议1.分类标准指导学生用“有没有”“会不会”来记录。2.启发学生认识动物与植物都是生物。科学阅读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单元末的“科学阅读”,从动物为我们提供帮助、人类为动物提供帮助两个视角,指向“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目标。科学教师一个永恒的研究主题就是研究儿童,小学科学课堂上进行的是“儿童的科学”,需要我们关注我们的学生,研究我们的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开展属于他们的“自己的研究”。qLC0-8R425cbnmdswaqLC0-8R425cbnmdswaqLC0-8R425cbnmdswaqLC0-8R425cbnmdsw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