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的叙事人称和旁白讲解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纪录片的叙事人称和旁白讲解课件.ppt(2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CompanyLOGO第十八章第十八章第十八章第十八章 纪录纪录片的叙事(三)片的叙事(三)片的叙事(三)片的叙事(三)人称和旁白人称和旁白人称和旁白人称和旁白第一节第一节 纪录片的叙述主体纪录片的叙述主体 所谓叙述主体也就是叙事学的“元叙事”。元叙事是指一种“讲述的机制”,也就是一般 所谓的叙事的叙事(叙述)。用形象一些的话来说也就是故事讲述者、也被称作“大影像师”的叙事,这样的叙事在一般情况下不呈现在故事的层面中,所以被称作元叙事。构叙事中的第一人称是假定的第一人称,它其实是元叙事的第三人称;这样一种称谓上的假定性,在纪录片中不复存在,纪录片中的第一人称必须(从理论上说)是元叙事真实的第一
2、人称,这是纪录片非虚构的属性所决定的,同时也是观众对纪录片的这一属性的认同所决定的。一、旁观叙述者(第三人称叙事)一、旁观叙述者(第三人称叙事)早期的旁观和直接电影所要求的旁观有根本的不同。早期的旁观叙述者往往会从后台跑到前台指手划脚发表意见,对观众有较强的控制和引导的欲望,直接电影则要求叙述者彻底闭嘴,“观棋不语”,成为一个真正的隐蔽的旁观者,而不是那些忍不住要说三道四的旁观者。因此,旁观者有了两个不同的名称:明现叙述者隐蔽叙述者 对于纪录片来说,明现叙述者一般都是有“预谋”的,因此也可以将其称为诱导叙述者,用传播学的话来说就是有“议程设置”的倾向。在陈述性纪录片的范围内,人们更经常使用隐蔽
3、叙述者的身份,也就是不在影片中明确表示出叙述主体自身的态度;而在其它类型的纪录片中,叙述者旁观的态度往往不坚决,经常都可以看到叙述者的存在。第三人称叙述的叙事方式是最为常见的叙述方式。与过去不同的是,这种叙事方式在今天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一极是极端隐蔽的第三人称叙述主体,一极是极端暴露的、毫不掩饰的第三人称叙述主体。二、孤独叙述者(第一人称叙述)二、孤独叙述者(第一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在影片中以“我”这样的身份出现,并直接同观众对话。之所以被称为孤独叙述者是因为作者的叙事角度完全是从个人出发的。由于在制作影片的时候并没有观众的在场,第一人称倾诉的对象是假设的、不可能有回应的,因此往往带有一
4、种自言自语的风格。当然,也不是所有的第一人称都表现得像自言自语。迈克迈克摩尔的影片摩尔的影片罗杰和我罗杰和我 第一人称叙述是元叙事自己的第一人称的叙事,对于虚构来说,元叙事在叙事之外;对于非虚构来说,元叙事在叙事之内。剧情片使用第一人称是为了求得一种貌似真实的效果,而这个第一人称并不就是元叙事本人,而是元叙事的虚构。换句话说,元叙事在开始讲故事的时候虚构了一个“我”,这个“我”后来便出现在影片中,成了第一人称“回忆”中的形象。在实验短片中使用纯粹第一人称的影片并不少见。纪录片的情况则正好相反,在大部分情况下第一人称都不会是虚构的事实,如迈克摩尔的影片,不但出现在影片中的迈克摩尔确有其人,而且他
5、个人的观点、态度都是非虚构的,也就是说,影片呈现给大家的是一个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个虚构的艺术形象。许多研究叙事的专家都倾向于认为叙事从本质上来说虚构的。马克柯里戈德罗和若斯特沃尔特翁纪录片中元叙事的非虚构属性因此受到了挑战,至少是在第一人称的情况下。后海浮生后海浮生我国的典型的使用第一人称的影片后海浮生开始片段中的两个镜头 从这部影片,或者说从这部影片开始的独白中,我们可以看到纪录片第一人称叙事某些较为显著的特点。这些特点并不一定同时存在于所有的第一人称纪录片之中,但总会或多或少地存在。这里所归纳的特点主要来自后海浮生和另一部叫给阿里的信的纪录片。1、第一人称的方式。2、主观的目的
6、和态度。3、主观化的信息。4、服务于相对狭隘的视点。5、服务于情绪。第一人称叙述在纪录电影史上出现较晚说明这是一种新型的媒介与观众的关系,这也确定了第一人称叙述在纪录片中最重要的特点:平等与对话。相对于全知全能的传统方式来说,这样的叙述方式无疑表现出了新型的美学思想追求人的内部感觉的真实。尼科尔斯三、在场叙述者(第二人称叙述)三、在场叙述者(第二人称叙述)在场叙述者可以说是由让鲁什而来的一种纪实态度。这种方法彻底放弃了影片制作者可能扮演的全知全能上帝角色,转而成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这种立场的特点在于不回避拍摄主体的在场,拍摄与被摄的交流成为构成事实的有机部分。艾滋病人小路艾滋病人小路 观众在这
7、个片段中所得到的信息来自两个不同的层面,一是来自客体,即对会见艾滋病人这一事物的描述;二是来自主体,即主体自身在观察或参与事件过程中的感受,如听到对方是艾滋病人时的惊讶,握手之后的心理活动等等,这种来自“我”的描述不仅是事实的镜像,同时还包括了事实引起的反应和意义的呈现。四、叙述主体关系四、叙述主体关系 不同的叙事人称表现了不同的叙述主体,不同的叙述主体其实是同一个叙述者(作者)所采取的不同策略或在处理不同的对像时所采取的不同的立场。我们可以把纪录片的叙事看成是拍摄主体、被摄对象和观众三者之间的博弈,三种不同的人称便是三种不同叙事要求下的应对。下面我们用一个示意图来说明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实线
8、的箭头表示“对话”,虚线的箭头表示“旁观”。纪录片叙述人称示意图纪录片叙述人称示意图第二节第二节 旁白旁白 从素材的分析我们知道,旁白对于纪录片来说是一种人工添加的材料。并不是所有的纪录片都需要使用旁白,有相当一部分纪录片,特别是那些陈述性的纪录片不使用旁白。怀斯曼便反对使用旁白:怀斯曼便反对使用旁白:真正的电影并不发生在银幕上,而是发生在看电影的人的眼睛和头脑里。所以,你们坐在这里看电影,银幕在你们的前方,真正的电影就在你们大家中间,每个人都会对影片的内容有完全不同的解释和评价。如果使用了旁白,就等于是在向观众解释你的观点,现实生活中的有些问题往往是无法理解的,你也强迫观众去理解。我认为,电
9、影中一系列段落的发展和积累在向人们表明,生活中确实存在这么一种神秘现象,也就是说,有些时候,你并不能真正认识到这类事物的存在,因为你并没有开始认真地思考它。我还在一个中国文学批评家的话中找到了证据,他说任何你能够解释得清楚的事情,都是不重要的。这句话很适用于我的影片一、什么是纪录片的旁白一、什么是纪录片的旁白一、什么是纪录片的旁白一、什么是纪录片的旁白一一旁白不承担对事物的描述,而是对事物的解说和评价。二二旁白对观众来说,往往表现了叙事者的存在,而不是隐藏。三三旁白是元叙事的一个成分,而不是所叙之事物的本身。旁白的一些特性旁白的一些特性:在一般纪实类的纪录片中,如果第三人称的旁白表现出了某种情
10、绪,马上会被认为是煽情、是诱导、是议程设置、是宣传等等,因此大部分纪实类的纪录片都尽量规避第三人称旁白的使用,代之以剧中人物的叙述。二、旁白与画面的关系二、旁白与画面的关系 旁白与画面的关系不外乎“同步”和“对位”两种,旁白与画面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互利”,互为依靠。所谓“同步”是指旁白与画面互相配合。1911再读辛亥画面和语言是两套不同的语言系统,两者有时也会发生矛盾和冲突。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使用语言去解释画面的时候,观众可能因为语言而忽略甚至曲解画面,也有可能因为画面而觉得语言纯属多余。因此不能将旁白用作对画面提供的信息进行重复解释,旁白叙述的应该是画面中没有的、或者是深层的信息。画面与旁白的关系是一种“匹配”的关系,而不是一种叠加、重复的关系。需要注意的是,旁白既不是画面的附庸,也不是完全脱离画面的独立存在。三、旁白的功能三、旁白的功能三、旁白的功能三、旁白的功能增补信息1增补情绪2增加趣味3“三增三减三增三减三增三减三增三减”增加信息,增加情感,增加趣味;减少画面解说,减少喧宾夺主,减少无病呻吟CompanyLOGO谢谢!谢谢!谢谢!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