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件ppt.ppt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82404982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9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件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件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件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件ppt.ppt(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一、透镜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眼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眼镜光心光心2、光心:凡是通过光心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FFFF3、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即焦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字母f 表示。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

2、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1如图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如图画出了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填上适当类型的透镜。3 3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一束光在空气中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一定是平行光束一定是平行光束B.B.一定是会聚光束一定是会聚光束C.C.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折射光束比原来的光束会聚一些D.D.一定是发散光束一定是发散光束Ac5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把一个透明且均匀的玻璃球切成a、b、c、d、e五块,其五块,其截面如图所示,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截面如图所示,其中能够使平行光发散的 ()A.

3、只有只有bB.只有只有a、c、d、eC.只有只有a、b、cD.a、b、c、d、e均可均可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4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的适当位置,填入符合要求的面镜或透镜。在图中的虚线框内的适当位置,填入符合要求的面镜或透镜。5同样材料制成的、大小相同的透镜同样材料制成的、大小相同的透镜 A表面越凸,焦距越长表面越凸,焦距越长B表面越凸,焦距越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C表面凸的程度与焦距长短无关表面凸的程度与焦距长短无关D无法判定无法判定6、完成图2中光路图 B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

4、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5 5光学器件平面镜、凹镜、凸镜、凹透镜、凸透镜中,利光学器件平面镜、凹镜、凸镜、凹透镜、凸透镜中,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工作的是用光的反射规律工作的是_镜、镜、_镜;利用光的镜;利用光的折射规律工作的是折射规律工作的是_ _ _镜;没有焦点的是镜;没有焦点的是_镜;有镜;有实焦点的是实焦点的是_ _ _镜;有虚焦点的是镜;有虚焦点的是_ _ _镜。镜。6、说理题:为什么要禁止在森林中乱丢玻璃瓶?、说理题:为什么要禁止在森林中乱丢玻璃瓶?凸面凸面 平面平面凹凸透凹凸透平面平面凹面镜、凸透镜凹面镜、凸透镜凸镜、凹透镜凸镜、凹透镜因为玻璃瓶相当于一个凸透

5、镜,对光起会聚作用,会因为玻璃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会引起森林火灾。引起森林火灾。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二、生活中的透镜二、生活中的透镜1、照相机:、照相机:镜头镜头相当于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胶卷胶卷相当于相当于光屏光屏 物体到透镜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用字母的距离(物距)用字母 U 表示。表示。用照相机拍摄时用照相机拍摄时U2fU2f,在胶卷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在胶卷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

6、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当当 2f 2f U U f 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投影仪:、投影仪:镜头镜头相当于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屏幕屏幕相当于相当于光屏光屏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投影器的原理平面镜透明焦片螺纹透镜凸透镜GO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3 3、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放大镜:就是一个凸透镜,UfUf,成,成正立正立、放大的、放大的虚像虚像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

7、,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1 1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_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的镜头,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它形成一个通过它形成一个_(填(填“放大放大”、“缩小缩小”或或“等大等大”)的像。)的像。2 2放大镜也是放大镜也是_。观察时把它放在物体上的。观察时把它放在物体上的_(填上(填上“上方上方”或或“下方下方”),可以看到物体),可以看到物体_(填:(填:“放大放大”或或“缩小缩小”)的像。)的像。A眼睛应对着眼睛应对着B观察,看像是否清楚观察,看像是否清楚B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如果看近处的景物时像很清楚,再看远处的景物

8、时,应该把物时,应该把B向外拉,增加向外拉,增加AB间的距离。间的距离。C应把应把A端朝着明亮的室外,端朝着明亮的室外,B端朝着较暗的室内端朝着较暗的室内D应把应把B端朝着明亮的室外,端朝着明亮的室外,A端朝着较暗的室内端朝着较暗的室内3如图:纸筒如图:纸筒A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的一端蒙了一层半透明纸,纸筒B的一端嵌了的一端嵌了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一个凸透镜,两纸筒套在一起组成了一个模型照相机,为了在A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端得到清晰的像,要调整AB的距离,这时的距离,这时()凸透镜凸透镜 放大放大凸透镜凸透镜 上方上方放大放大D D在整堂课的教学中,

9、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1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时候,应先将凸透镜的光心、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整到烛焰的中心、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这样,这样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才能使烛焰的像成在_._.实验中,我们所说像的倒立实验中,我们所说像的倒立或正立,是相对于或正立,是相对于_的的.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凸透镜成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_;凸;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_._.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

10、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20 cm20 cm的纸上的纸上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接到一个很小的亮斑.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当将一个物体放在距这个透镜50 cm50 cm处时,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可以得到()A.A.倒立、放大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B.B.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缩小的实像C.C.正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实像D.D.正立、缩小的实像正立、缩小的实像将一个物体放在距凸透镜将一个物体放在距凸透镜20 cm20 cm处时,用光屏可接收处时,用光屏可接收到一个放大的像

11、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20 cmA.20 cmB.10 cmB.10 cmC.30 cmC.30 cmD.15 cmD.15 cmD D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如图物体如图物体ABAB置于薄凸透镜前,则置于薄凸透镜前,则ABAB的像的位置在的像的位置在 A AE E点附近点附近 B BG G点附近点附近 C CC C点附近点附近 1 1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到镜头距离为放映幻灯时,幻灯片到镜头距离为1010厘米,屏幕上得到正厘米,屏幕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若幻灯片距

12、镜头为立、放大的像,若幻灯片距镜头为4 4厘米时,屏幕上将厘米时,屏幕上将 A A得到正立、缩小的像得到正立、缩小的像 B B得到正立、放大的像得到正立、放大的像C C得到一个小的光斑得到一个小的光斑 D D不能在屏幕上看到像不能在屏幕上看到像 D D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四、眼睛和眼镜四、眼睛和眼镜、眼睛、眼睛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凸透镜晶状体和角膜凸透镜视网膜光屏视网膜光屏、正常的眼睛调节、正常的眼睛调节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近视眼及其矫正、近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及其矫正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在整堂课的教学中,刘教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而问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梯度,由浅入深,所提出的问题也很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