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重要的病原菌.doc

上传人:飞****2 文档编号:82402313 上传时间:2023-03-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7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重要的病原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第九章重要的病原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九章重要的病原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重要的病原菌.doc(17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九章 重要的病原菌第一节 分枝杆菌属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的细菌是一类平直或微弯曲的细长杆菌,有时呈分枝生长趋势,故名。为需氧菌,无鞭毛,无芽孢,无荚膜,脂类含量较高,革兰氏染色阳性。能抵抗盐酸酒精的脱色作用,又名抗酸菌。本属菌广泛分布于土壤、水和动物。多为致病菌,是人和动物结核病、麻风病和慢性坏死性肉芽肿的病原。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和禽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和禽分枝杆菌是引起人和动物结核病的病原,因三种分枝杆菌之间具有许多相同或相近的特性,故一并加以介绍。一、形态与染色 结核分枝杆菌细长,稍弯曲,平均长为1.54.0m,宽0.20.6m,两端钝圆,菌体内有2

2、3个或更多的浓染的小圆颗粒。牛分枝杆菌比结核分枝杆菌短粗,弯曲度也不明显(图9-1);禽分枝杆菌具多形性,有时呈杯状、球状或链珠状等。细菌常单在,少数成对或成丛,在陈旧培养基中或干酪变性的病变组织内可见分枝现象。均不形成芽孢和荚膜,亦无运动性。革兰氏染色阳性。一般染料较难着色,但经加温或用媒染剂使之染色后,则具有抵抗酸或酒精的脱色作用。用齐一尼(ZiehlNeelsen)氏抗酸染色法着染时,本菌被染成红色,其它细菌和组织被染成蓝色。二、培养特性 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和禽分枝杆菌均为严格需氧菌,对营养要求较严格。培养的最适温度为3737.5,最适pH为6.56.8。图9-1 乳汁中的牛分枝杆

3、菌在培养基中生长缓慢,尤其是初代分离培养更慢。繁殖一代约需18h左右,一般经34周或更长时间始见菌落生长。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干燥、粗糙、不透明的粒状菌落。结核分枝杆菌的菌落干燥、粗糙,形似菜花;牛分枝杆菌的菌落瘠薄、干燥;禽分枝杆菌的菌落平滑、湿润、呈灰白色。四、抗原构造 对结核分枝杆菌免疫性的研究表明,该菌是细胞内寄生的细菌,机体抗结核病的免疫基础主要是细胞免疫,抗体和体液抗菌免疫只是次要的因素。细胞免疫反应主要依靠致敏的淋巴细胞和激活的单核细胞互相协作来完成的。抗结核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存在有分离现象。抗结核免疫的另一特点是传染性免疫和传染性变态反应同时存在。传染性免疫,即只有当结核

4、菌的抗原在体内存在时,抗原不断刺激机体才能获得抗结核特异性免疫力,这种免疫也叫做带菌免疫,若细菌和其抗原消失后,免疫力也随之消失。传染性变态反应,即是当机体初次被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被该菌的抗原致敏,当再次接触(感染)时,机体的反应性大大提高,炎症反应也较强烈,这种变态反应是在结核传染过程中出现的,故称为传染性变态反应。由于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一般都是同时产生,伴随存在,故应用结核菌素试验来检查机体对结核蛋白质有无变态反应,从而了解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无免疫力,或有无感染与带菌。五、抵抗力 分枝杆菌对外界环境条件,尤其是对干燥的抵抗力比较强大,在干燥的痰、病变组织和尘埃中可存

5、活68个月。六、致病性 结核分枝杆菌主要侵害人,对动物毒力较弱,猿、猴、猪、犬偶尔被传染,牛对其较有抵抗力;牛分枝杆菌在动物中较为重要,主要使牛致病,也能使猪、绵羊、山羊、马、犬致病,对人类的毒力较强,尤其是儿童,常因喝牛奶被传染,患肠结核;禽分枝杆菌使禽类患结核病,其中鸡、鸽最易感,鹅、鸭次之,偶尔感染马、猪和牛,人很少被感染。七、微生物学诊断 (一) 显微镜检查:剪开患病器官的结核结节,直接作涂片染色镜检;为提高检出率,其他病料须经集菌法处理后再行涂片染色检查。抗酸性染色后,于蓝色视野内发现有红色的杆菌时,可做出初步诊断。 (二) 变态反应诊断法:对牛做结核检疫时,主要用结核菌素或其纯蛋白

6、衍化物(PPD) 进行诊断。方法有皮内法、点眼法和皮下法,我国目前用皮内法和点眼法。此法可检出9598的结核病牛。 结核病畜或人的血清学诊断可采用多种方法,其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检测抗体是目前较好的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已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八、免疫与治疗 结核病的免疫是带菌免疫,人类广泛采用卡介苗(BCG)免疫接种。卡介苗是1925年卡、介(Calmette & Guerin)二氏将牛分枝杆菌培养于含甘油胆汁马铃薯培养基上,经13年230次传代,使有毒菌株变为现在广泛应用的毒力减弱、对人和牛无致病性的卡介苗菌株。人接种卡介苗后,免疫期达45年。犊牛在1月龄时也可皮下接种卡介苗

7、100mg,20d产生免疫,可维持1218个月。接种卡介苗的牛一年后仍维持变态反应阳性,在用结核菌素检疫时无法与自然感染牛区别,因而不宜推广应用。鉴于抗体产生与结核病的正相关性,在检疫时如能将变态反应与ELISA结合进行,可提高检出率。对检出的患结核病动物要无害化处理。 该病为人畜共患病,凡对人结核病有效的药物,对动物也有效。但除珍稀或观赏动物外,不提倡用药物治疗。第二节 炭疽杆菌炭疽芽孢杆菌(Bacillus anthracis)俗称炭疽杆菌,为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成员,DNA的(G+C)%含量为33.2%33.9% 。是引起多种动物及人炭疽(Anthrax)的病原,本病分布于世

8、界各地,给人畜带来极大的危害,因而在兽医学和医学上均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一、形态与染色本菌是革兰氏阳性大杆菌,长48m,宽11.5m。无鞭毛,不运动。可形成荚膜。芽孢椭圆形,折光性强,位于菌体中央,不大于菌体宽度。在动物组织和血液中,此菌呈单个或25个菌体相连的竹节状短链,不形成芽孢。菌体两端平截周围形成粘液样肥厚的荚膜。荚膜比菌体对腐败作用的抵抗力大,腐败材料制成的涂片中,往往可以看到无菌体的菌影(即荚膜),见图9-3。人工培养基内或自然界中的炭疽杆菌,菌体粗而长,菌端平截状如刀切,几十个或几百个菌体连接成长链条状,能形成芽孢(图9-4)。一般认为炭疽杆菌必须在氧气充足,温度适宜(2530)

9、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芽孢,所以在未解剖的尸体和活的机体内不形成芽孢。一般在普通培养基上不产生荚膜,而在含血清或碳酸钠等的培养基及一定CO2条件下可形成荚膜。图9-3 炭疽杆菌组织涂片 图9-4培养物中炭疽杆菌芽孢二、培养特性本菌是需氧菌,氧气不足时生长较差。强毒菌株形成大而扁平、表面干燥粗糙、灰白色不透明、边缘不整齐、呈火焰状的粗糙(R)型菌落,用低倍镜观察菌落边缘呈卷发状(图9-5);无毒或弱毒菌株形成稍小而隆起、表面有光滑湿润倾向、边缘较整齐的光滑(S)型菌落。在普通肉汤中,无菌膜和菌环,肉汤澄清,管底有白色絮状沉淀,轻摇试管,则沉淀物徐徐升起,卷绕成团而不散。图9-5 炭疽杆菌菌落在血平板上

10、通常不溶血或轻度溶血。在明胶穿刺培养中呈倒立松树状生长,23d后,明胶上部逐渐液化呈漏斗状。接种在血液、血清或碳酸氢钠的琼脂平板上,置1020CO2条件下培养,容易形成荚膜,强毒菌株可形成圆形突起、光滑湿润、有光泽的黏液(M)型菌落,无毒菌株或类炭疽菌仍保持原有的特性。在含青霉素0.5IUml培养基中,因幼龄菌细胞壁肽聚糖合成受到抑制,形成的原生质体相互连接成串,称为“串珠反应”;若含量加至10IUml,则完全不能生长或轻微生长。以上培养特性均具有一定的鉴定意义。三、抗原构造目前已知的有四种抗原成份,即保护性抗原、荚膜抗原、菌体抗原、芽孢抗原。五、抵抗力炭疽杆菌繁殖体与一般非芽孢菌大致相同,经

11、60 3060min,75 510min即可杀死,一般常用的消毒药也容易杀死菌繁殖。炭疽芽孢则具有强大抵抗力,土壤中的芽孢,其传染性可保持2030年。皮毛上附着芽孢,若处于干燥环境中可存活10年以上。实验室干燥保存40年以上的芽孢,仍有活力。160干热1h,121高压蒸气灭菌510min,流通蒸气3060min均可杀死芽孢。常用芽孢消毒药有0.1升汞液、20石灰水、3过氧化氢、4高锰酸钾,芽孢对碘尤其敏感。本菌繁殖体对青霉素、先锋霉素、庆大霉素、金霉素、强力霉素及磺胺类药物高度敏感,可用于临床治疗。六、致病性本菌可引致多种动物和人类的炭疽,牛、绵羊、鹿等易感性最强,马、骆驼、猪、山羊等次之,犬

12、、猫、食肉兽等则有相当大的抵抗力,禽类一般不感染。此菌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但也可经呼吸道及皮肤创伤或通过吸血昆虫传播。食草动物炭疽常表现为急性败血症,菌体通常要在死前数小时才出现于血流。猪炭疽多表现为慢性的咽部局限感染,犬、猫和食 肉兽则多表现为肠炭疽。 人类对炭疽杆菌的易感性介于食草动物与猪之间,一般通过接触病畜尸体材料或污染的畜产品,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皮肤创伤感染而发生肠炭疽、肺炭疽或皮肤炭疽。还可引发人类脑膜炎、咽喉炭疽和毒血症等。实验动物中小鼠、豚鼠、家兔和仓鼠均极易感,大鼠则有抵抗力。炭疽杆菌的致病因素,主要有荚膜及毒素两个部分,它们分别由pXO1和pXO2质粒所调控。荚膜物质能抑制

13、抗体作用,对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使细菌易于扩散繁殖。炭疽毒素是外毒素蛋白复合物,由水肿因子(edema factor,EF)、致死因子(1ethal factor,LF)以及保护性抗原(protective antigen,PA)三种成分构成。每种成分单独对动物均无毒性表现,至少有两种相关成分协同,才能引起动物发病,尤其在三种成份混合注射可出现炭疽的典型症状。其毒性作用是:增强微血管通透性,改变血液循环的正常进行,损坏肾脏功能,干扰糖代谢,最后导致动物死亡。七、微生物学诊断(一)细菌学检查1显微镜检查:将疑为炭疽被检动物病料(血液、水肿液或脏器)制片,用美蓝、瑞特氏或姬姆萨染色法染色镜检,如见有

14、短链呈竹节状或散在呈砖头状,外有荚膜;培养物作革兰氏染色,如见到带芽孢长链的革兰氏阳性大杆菌,则可初步判定为炭疽杆菌。2分离培养:将被检病料划线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37培养24h,如见到小米到豌豆大、低平、毛玻璃样、粗糙、边缘不整齐的卷发状菌落时,可初步判定为炭疽杆菌。为抑制杂菌生长,可选用戊烷脒琼脂等炭疽杆菌选择性培养基。分离出的细菌,须与枯草杆菌、巨大芽孢杆菌、马铃薯杆菌等非致病性需氧性芽孢杆菌相鉴别。为进一步对分离的细菌作鉴定,还可做串珠试验、噬菌体裂解试验,青霉素抑菌试验等。3动物试验:取被检材料用生理盐水作成1:5的乳剂给小鼠皮下注射0.1ml,豚鼠或家兔皮下注射0.20.3ml;小

15、鼠于注射后2439h,豚鼠23d,家兔24d死于败血症。剖检时脾脏肿大,内脏和血液中有大量带荚膜的杆菌可证实为炭疽杆菌。(二)血清学试验 常用的血清学试验是Ascoli氏沉淀试验,即将炭疽沉淀素血清与被检材料浸出液加在沉淀反应管内,使两液面接触,如有白色环出现,是阳性反应。此外,还可应用反向间接凝集试验、串珠荧光抗体试验和琼脂扩散试验等检查炭疽杆菌。八、免疫与治疗我国预防炭疽主要使用两种菌苗进行免疫,抗炭疽血清也用于治疗或紧急预防。(一)无毒炭疽芽孢苗 是用强毒炭疽芽孢杆菌经培育形成没有荚膜的无毒炭疽杆菌的芽孢,加入一定量的甘油蒸馏水制成。该种苗对山羊有较重反应,其他家畜可用。一般注射后14d

16、产生免疫力,免疫期1年。(二)号炭疽芽孢苗 是用炭疽第二号弱毒菌种的芽孢加入甘油蒸馏水制成。各种家畜均可应用。注射后的家畜12d有体温反应。14d产生坚强的免疫力,免疫期1年。(三)炭疽血清 发生炭疽的疫区,可用抗炭疽血清治疗或紧急预防注射,病初应用可获得良好效果。一般大家畜每次100300ml,中家畜3060ml。链球菌链球菌(Streptococcus)是一类呈链条状排列的革兰氏阳性球菌,是化脓球菌中又一大类常见菌,其中有的是高度致病菌。链球菌性食物中毒,经常由乳、肉类食品所引起,食物中毒潜伏期通常512h,临床症状较轻,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一般12d便可很快恢复。一、 形态与染

17、色 本菌为圆形或卵圆形,直径0.52mm,链状排列或成双,链的长短不一,短者48个细菌组成,长者2030个。链的长短常与细菌的种类及生长环境有关,致病性的链长,非致病性的链短 (图9-8)。链球菌用普通苯胺染料易于着色,自病灶部分离的链球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但培养时间较长的老龄细菌,革兰氏染色常可呈阴性。二、 培养特性 图9-8 脓汁中的链球菌本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多数菌株生长繁殖温度为2042,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7.47.6。多数致病性链球菌的营养要求较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在加有血液、血清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好。链球菌在不同培养基上生长的特征不同:三、 生化特性 对常用的糖类,

18、发酵后产酸不产气,分解葡萄糖后产生乳酸和其它有机酸。四、 抗原构造 链球菌的抗原结构比较复杂,包括属特异、群特异及型特异3种抗原。(一) 核蛋白抗原 属特异性抗原,又称P抗原,并与葡萄球菌属有交叉。(二) 群特异性抗原 又称“C”物质,是存在于链球菌细胞壁中的多糖成分,有群特异性,根据群特异性抗原不同,可将链球菌分20个血清群(AV,缺I和J)。 (三) 型特异性抗原 又称表面抗原,是位于多糖抗原之外的蛋白质抗原。其中又分M、T、R、S等四种不同性质的抗原成分,与致病性有关的是M抗原,M抗原主要见于A群。根据M抗原不同,可将本菌在各自群内分型,如A群分为60多个血清型、B群分为个4型、C群分为

19、20多个型、D群分为10个型、E群有6个型、L群为11个型等。五、 抵抗力 链球菌对外界的抵抗力不强,加热6030min死亡,煮沸可立即致死。对一般消毒药均敏感。六、致病性 链球菌的致病力与荚膜、毒素和酶有关。该菌可产生多种毒素和酶,有溶血素、杀白细胞素、透明质酸酶、蛋白酶、链激酶、DNA酶等。较重要的血清群的致病情况如下:A群:主要对人类致病,如猩红热、扁桃腺炎、丹毒及各种炎症及败血症等。对动物的致病性不强,但在公共卫生上有重要意义。B群:致牛乳房炎,如无乳链球菌等,对人无致病性。C群:主要对各种动物致病,能引起猪、牛、羊、马等各种动物的急性或亚急性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心内膜炎、心包炎、

20、肺炎及其他化脓性炎症。其中一部分对人有致病性,但比A群较轻。D群:寄生于人、畜、禽肠道中,属肠链球菌的一部分,一般不致病,但进入组织、血流后可引起小猪的心内膜炎、脑膜炎、关节炎、肺炎和羔羊心内膜炎和肺炎等。并与食物中毒有关。E群:主要使牛、猪致病,引起猪颈部淋巴结脓肿、化脓性支气管炎、脑膜炎、关节炎及部分牛乳房炎。根据链球菌在血液琼脂平板上溶血情况不同,其致病性也不同:甲型(型)溶血性链球菌:致病力不强,多为条件性致病菌。乙型(型)溶血性链球菌:其血清型90%属A群链球菌,致病力强,常引起人和动物各种疾病。可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的化脓性炎症及呼吸道感染,还可通过食物引起猩红热、流行性咽炎的暴发性

21、流行。丙型(型)溶血性链球菌:常存在于乳类和粪便中,无致病性,偶可引起人发病。七、微生物学诊断 一般采取病料(脓汁、血液、关节液、乳汁、动物的脏器等)或被污染的食物进行细菌学检验。1.涂片镜检 病料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后镜检。2.分离培养 将病料或被污染的食品接种于血平板上,经3724h培养,观察菌落形态及染色镜检菌体形态。如菌落呈型溶血,则进一步作生化反应鉴定等,有条件时可作血清学及分型鉴定。3.动物试验 将病料或细菌培养物等接种家兔、小白鼠及鸽子,观察分离物的致病性,并可从死亡动物中回收、鉴定细菌。若要作病原的定群或定型,则要用群、型特异性血清作血清学试验。近年来已将分子生物学手段用于致病

22、性链球菌的检测。八、免疫与治疗 目前国内已有猪、羊链球菌弱毒苗和灭活苗,也有用当地分离菌株制备疫苗,对猪、羊链球菌病进行预防,有较好的免疫效果。对青霉素、红霉素、金霉素、四环素及磺胺类药物均敏感。第六节 厌氧芽胞杆菌属厌氧芽胞杆菌属也称为梭状芽胞杆菌属(Cloitridium),这属细菌包括90多个种,大多数为非致病菌,仅10种左右对人畜有致病性,其中肉毒梭菌和魏氏梭菌的毒素可引起食物中毒,食品卫生对这2个菌也比较重视。该属细菌分布极广,主要存在于土壤、污水和人畜肠道中。肉毒梭菌肉毒梭菌属于厌氧性梭状芽胞杆菌属(Clostridium Botulinum),它是一种腐物寄生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广

23、,如土壤、霉干草和畜离粪便中均有存在。肉毒梭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能产生引起人和动物死亡的毒素,这种毒素叫做肉毒毒素。这种毒素与神经亲和力强,主要引起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它是一种无色、无臭、无味的毒素,其毒性非常强,往往被作为生物战剂之一。一、形态与染色 肉毒梭菌为革兰氏阳性较粗大杆菌,其大小为460.91.2m。两端钝圆,多数单在偶尔有成对或短链状排列。本菌有周鞭毛,运动活泼,无荚膜,有芽胞,芽胞呈椭圆形,其大小与菌型有关,A、B型菌株的芽胞直径大于菌体横径,并位于菌体近端,故使菌形呈匙形或网球拍状,其余菌形的芽胞一般不超过菌体的横径。二、培养特性本菌为严格厌氧菌,对营养要求不严格,一般培养基上

24、生长良好,普通琼脂培养基 形成灰白色、半透明、边缘不整齐的呈绒毛网状并向外扩散的菌落,其直径为35mm。血清琼脂 培养4872小时,形成中央隆起,边缘不整齐,灰白色,表面较粗糙的绒球状菌落,其直径为510mm。三、生化特性 根据肉毒梭菌对蛋白质分解和糖发酵情况不同,可将其分为4群。四、抗原构造 根据毒素抗原性差异,可将肉毒梭菌分为七个菌型,即A、B、C、D、E、F、G菌型。其中C型又有C及C两个亚型毒素,由C类毒素制备的相应抗类毒素能中和C和C型毒素,而由C型类毒素制备的抗类毒素只能中和C型毒素。五、抵抗力 肉毒梭菌的繁殖体抵抗力不强,但其芽胞抵抗力强,煮沸16小时不死亡,180干热515分钟

25、,120高压蒸气灭菌1020分钟才能死亡。六、致病性 本菌的致病作用主要由于人和畜离食人含肉毒梭菌产生的毒素所引起。据报导引起人类致病的为A、B、E型,引起畜离致病的为C、D型,F型也使人致病。以前主要在个别地区致病,如丹麦1961年在肝浆中发现,而后在欧洲、美洲和亚洲均有发现,G型于1980年在瑞士发现。肉毒毒素主要在肉毒梭菌的细胞浆中产生,释放在培养基中,经滤过就可得到该毒素液。该毒素是目前所知最强烈的细菌外毒素。对人的最小致死量为01微克。1毫克能使24万个小白鼠的半数致死,其毒素作用于神经系统,使运动神经麻痹而死亡,如禽的软颈病、马饲料中毒、鸡的中毒性麻痹等。七、 微生物学诊断肉毒梭菌

26、本身无病原意义,因此检出细菌只是肉毒中毒的辅助诊断手段,其目的还是通过培养检出毒素。(一) 分离培养 (二) 毒素的检验 如采取的标本为食物。按1:1020倍的明胶磷酸盐缓冲液,研碎,浸泡数小时,然后离心沉淀,取上清液供检测用。1. 毒素检出试验 取上述供检测用的上清液0.5ml腹腔射2只小白鼠,观察4天,注射液中如有毒素,一般多在24小时内发病,然后死亡。主要症状为竖毛、四肢瘫痪、呼吸困难,两侧腹肌凹陷如“蜂腰”状。若毒素量大,呈急性死亡。小白鼠表现呼吸困难,挣扎跳动死去,死后眼球突出,角膜白浊。2. 毒素确证试验将上述检样的上清液,分成3份,做以下试验。第一份加等量的多价(A、B、E型混合

27、)肉毒素诊断血清,混匀,36作用30分钟。第二份加等量的明胶磷酸盐缓冲液,混匀,煮沸10分钟。第三份加等量明胶磷酸盐缓冲液,混匀,然后每份分别注射2只小白鼠,每只0.5ml,观察4天。结果,第一份,第二份均经加抗毒素血清与加热处理的两组小白鼠均保护存活。第三份未经处理的2只小白鼠以特有症状死亡,则可判定检样中有肉毒毒素。目前,国内还采用眼睑接种法及反向间接血凝反应检测肉毒毒素,方法简便,敏感而且特异。八、免疫与治疗 在牛、羊等肉毒症常发地区,可用明矾沉淀类毒素作预防注射,有效免疫可持续半年或一年。人畜一旦出现肉毒症状,可立即有多价抗毒素血清治疗。若毒素型已定,则用同型抗毒素血清。破伤风梭菌破伤

28、风梭菌(Cloi tridium tetani)广泛存在土壤、健康动物和人的粪便中。当该菌通过创伤的皮肤或粘膜进入机体时,可致人畜发生破伤风。本病以骨骼肌发生强直性痉挛为特征,故又称强直症,此菌又称强直梭菌。一、形态与染色 破伤风梭菌是较长的杆菌,多单在,偶有短链,在体内外都形成芽胞,芽胞在菌体一端,圆形、形成鼓槌状特殊形态(图9-11)。有鞭毛能运动。无荚膜,幼龄为革兰氏阳性,老龄呈革兰氏阴性。二、培养特性 破伤风梭菌为专性厌氧菌,培养温度3638,PH7274,普通培养基即可生长,菌落扁平,呈交织的丝状,分叶状或小蜘蛛网状。血平板上有轻度溶血环,庖肉培养基中轻度混浊,肉渣微变黑,产生咸臭气

29、体。三、生化特性图9-10 破伤风梭菌破伤风梭菌能水解明胶,不能发酵葡萄糖、乳糖,与其他梭状芽胞杆菌的鉴别见表9-4。四、抗原构造 本菌具有不耐热的鞭毛抗原,用凝集试验可分为10个血清型,其中第型为无鞭毛不运动的菌株,我国最常见的是第型。各型细菌都具有一个共同的耐热性菌体抗原,而、和型还有共同的第二菌体抗原。各型细菌均能产生抗原性相同的外毒素,能被任何一个型的抗毒素所中和。五、抵抗力 破伤风梭菌的繁殖体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与其他细菌相近,但其芽胞抵抗力强,日光下存活一年之久,有人报道芽胞可存活34年。5石炭酸1012小时才能破坏芽胞,80的干热可抵抗1小时。青霉素对该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六、致病

30、性 本菌在机体和培养基内均产生很强的外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主要作用于神经系统,可使动物发生强直症状;不耐热,具有蛋白质特性,经0.30.4甲醛处理后可变成具有很好抗原性的类毒素,可免疫动物预防破伤风。溶血毒素;对马、兔红细胞有溶血作用,溶血作用可被抗血清中和。破伤风梭菌可引起各种动物患破伤风,但禽类抵抗力强,人也是较敏感的。七、微生物学诊断 破伤风因其具有特征性的症状,一般不需做微生物学检查。八、免疫与治疗 自动免疫预防,可注射明矾沉淀破伤风类毒素,被动预防和治疗,可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明矾沉淀破伤风类毒素,是用破伤风外毒素加甲醛脱毒,再加入明矾和防腐剂制成的;破伤风抗毒素则是用破伤风类毒素高

31、度免疫马匹,然后采其血清制成。第九节 多杀性巴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是引起多种动物巴氏杆菌病(又称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菌,主要使动物发生出血性败血症或传染性肺炎。其疾病名称也不一样,如在家禽称禽霍乱;在猪则称为猪肺疫;牛称为牛出败,也有称船运热或运输热等。现在认为,按不同动物名称统称为巴氏杆菌病较合适,如鸡巴氏杆菌病、猪巴氏杆菌病。一、形态及染色本菌为细小的球杆状或短杆状菌,两端钝圆,近似椭圆形,大小为0.52.5mm0.20.4mm,在培养物中呈圆形、卵圆形或杆状,单在,有时成双排列,病料涂片用瑞氏染色或美兰染色时,可见明显的两极着色 (图9-12

32、)。新分离的强毒菌株具有粘液性荚膜,但经培养后迅速消失。本菌无芽胞,无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二、培养特性本菌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对营养要求较严格。在普通培养基上虽然能生长,但发育不良;在麦康凯培养基上不生长;在加有血液、血清或微量血红蛋白的培养基中生长良好。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37,最适宜的pH为7.27.4。血清琼脂 培养24h,可生长成淡灰白色,边缘整齐,表面光滑,闪光的露珠样小菌落。图9-12 巴氏杆菌血液琼脂 呈湿润的露珠样小菌落,菌落周围无溶血现象。血清肉汤 轻度混浊,于管底生长粘稠状沉淀物,表面形成菌环。三、生化特性四、抗原构造本菌主要以其荚膜抗原和菌体抗原区分血清型,前者有6个型,

33、后者分为16个型。1984年Carter提出本菌血清型的标准定名:以阿拉伯数字表示菌体抗原型,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荚膜抗原型。我国分离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以5A为多,其次为8A;猪的以5A和6B为主,8A与2D其次;羊的以6B为多;家兔的以7A为主,其次为5A。C型菌为猫、狗的正常栖居菌,E型不常见,F型主要发现于火鸡,致病作用均不清楚。其中A、B两型毒力最强,常造成流行性疾病,D型的毒力较弱,常为散发性。五、抵抗力本菌对外界不利因素抵抗力不强,容易死亡。六、致病性 在自然条件下,禽类中以鸭对本菌最易感,其次是鸡、鹅。畜类中则以猪最常见,其次是牦牛、黄牛、水牛,而绵羊、马、驴的易感性较小。实验动物中

34、,以小鼠和家兔最易感,鸽子对禽巴氏杆菌易感性强,豚鼠有较大的抵抗力。七、微生物学诊断采取可疑动物的心血、脾、肝、肺、肾、淋巴结等作为检样。(一) 显微镜检查 取检样涂片,经甲醇固定后,用碱性美兰染色或用瑞氏染色后,再进行镜检,可见到有明显的两极着色。(二) 分离培养 用病料接种到血液琼脂平板在37培养,观察其菌落形态特征。(三) 动物试验 用检样制成混悬液或肉汤培养物,注射到兔、小白鼠、鸽子皮下,动物多于2448h死亡,死后取其肺进行涂片,用美兰染色或瑞氏染色后,镜检;或接种血琼脂平板后再证实。若要鉴定荚膜抗原和菌体抗原型,则要用抗血清或单克隆抗体进行血清学试验。检测动物血清中的抗体,可用试管

35、凝集、间接凝集、琼脂扩散试验或ELISA。通过检验证实为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肉品、内脏,分别作工业用、烧毁、高温处理。八、免疫与治疗带菌健康动物具有一定程度的免疫力。动物患病痊愈后,可获得较强的免疫力。国内外已研制出多种灭活、弱毒菌苗以及荚膜亚单位疫苗。该菌的高免多价血清具有良好的紧急预防和治疗作用。本菌对青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土霉素、磺胺类及许多新的抗菌药物敏感。第十节 沙门氏菌属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是肠道杆菌科的一个大属,包括2500种以上血清型,它们主要在人及动物的肠道内寄生,绝大多数沙门氏菌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能引起人和动物的多种不同临床表现的沙门氏菌病,并为人类食物中毒

36、的主要病原之一,在医学、兽医和公共卫生上十分重要。一、形态与染色沙门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大小为0.71.5mm2.05.0mm,常单在或成对排列;不形成荚膜和芽胞;除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其他沙门氏菌都具周身鞭毛,能运动;大多数具有菌毛,能吸附于宿主细胞表面或凝集豚鼠红细胞。二、培养特性沙门氏菌是需氧及兼性厌氧菌,在1042的范围内均能生长,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为6.87.8。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培养24h后,形成中等大小、圆形、表面光滑的菌落,其菌落特征与大肠杆菌相似;只有鸡白痢、鸡伤寒、羊流产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在普通琼脂上生长贫瘠,菌落小而透明。培养基中加入硫代硫酸钠、

37、胱氨酸、血清、葡萄糖和甘油有助于本菌生长。由于该菌不发酵乳糖,有的能产生H2S,故在SS琼脂上为无色半透明菌落或黑色菌落,在HE琼脂上为兰绿色或黑色菌落,在BS琼脂上为灰绿色菌落或黑色菌落。在普通肉汤中,经3724h培养,呈均匀浑浊,某些菌株可形成菌膜。三、生化特性本属各成员间生化特性比较一致,但也存在个别菌株个别特性差异。四、抗原构造一般沙门氏菌具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包膜抗原)3种抗原.五、抵抗力本菌对热和消毒药的抵抗力一般。6030min可被杀死.近年来发现对磺胺、抗菌素有抗药性的菌株有所增加。六、致病性沙门氏菌主要寄居于人和其他温血动物的肠道中,可引起多种

38、性质的疾病。根据沙门氏菌的致病范围,可将其分为三大类群。第一类群:对人专门致病,如伤寒沙门氏菌、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第二类群:对人和动物均能致病,如从患病动物体内分离的鼠伤寒伤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纽波特沙门氏菌等均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称之为食物中毒沙门氏菌。第三类群:专门对动物致病,很少感染人,如马流产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等。沙门氏菌不产生外毒素,但菌体裂解时,可产生毒性很强的内毒素,此毒素为致病的主要因素,可引起机体发热及白细胞减少等病症。人类沙门氏菌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引起人类的肠热症、胃肠炎(

39、食物中毒)和败血症。动物沙门氏菌病的易感对象主要是幼龄动物,除引起肠道病变外,还可发生肠道以外其他脏器病变或全身感染;而在成年动物中,则往往是散发的或局限的,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有急性流行的疾病。实验动物中以小白鼠最易感,将沙门氏菌给刚断奶的小白鼠腹腔接种,会很快发生败血症而死亡,并可从其心血和肝、脾获得较纯的沙门氏菌。七、微生物学诊断沙门氏菌在食品卫生方面的检验,包括五个基本步骤:前增菌,用无选择性的培养基使处于濒死状态的沙门氏菌恢复活力;选择性增菌,使沙门氏菌得以增殖,而其他大多数细菌受到抑制;选择性平板分离沙门氏菌;生化试验鉴定到属;血清学分型鉴定。致人和动物疾病的沙门氏菌的简单检验步骤如

40、图9-13。以上整个检验过程需要几天时间。近年来也有用荧光抗体进行快速检验,将被检材料增菌培养13h,即可取出培养物做成涂片,用多价O、H荧光抗体染色或用羊抗兔荧光抗体间接染色,其检出率与常规检验方法大致相同。八、免疫与治疗目前应用的兽用疫苗多限于预防各种动物特有的沙门氏菌病,如猪副伤寒、马流产以及牛、羊的都柏林沙门氏菌的灭活菌苗。据报道,用减毒或无毒活菌注射或口服免疫动物,效果优于灭活菌苗,但有些国家禁用。抗菌素对该菌有抑制作用,发病时可选用敏感抗菌素进行治疗。被检材料鉴别培养基增菌培养基鉴别培养基三糖铁琼脂尿素酶测定M.R及V.P试验运动检查及生化试验A-E多价O血清凝集作出判断图9-13

41、 沙门氏菌检验步骤第十一节 埃希氏菌属 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有5个种,其中与人和动物密切相关的是大肠埃希氏菌(E.coli),俗称大肠杆菌。它是人和动物肠道内正常菌群成员之一,人和动物出生后数小时即可经口进入消化道后段,大量繁殖而定居,终身伴随,并随粪便排出,污染土壤、水源等,在自然界分布极广。大肠杆菌的存在说明直接或间接有粪便污染的可能,故食物、食品、饮水等含大肠杆菌的多少是其卫生检验指标之一。某些致病菌株,可引起人的婴幼儿腹泻和动物的大肠杆菌病。本菌还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实验材料和研究对象。一、形态与染色大肠杆菌为革兰氏阴性卵圆形或短杆菌,大小为13mm0.40.

42、7mm,散在或成对。无芽胞。大多数菌株有周身鞭毛、能运动,但也有无鞭毛不运动的变异株。一般均有柔毛(亦称菌毛),对某些动物的红细胞呈现血凝反应。除少数菌株外通常无可见的荚膜,但常有微荚膜。对一般碱性染料着色良好,有时两端略深。二、培养特性本菌为需氧、兼性厌氧菌,在普通营养琼脂上生长良好,最适生长温度为37,最适pH为7.27.4。三、生化特性本菌生化特点是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大多数菌株均发酵乳糖,约半数菌株能发酵蔗糖;不产生硫化氢;不分解尿素;吲哚试验和M.R试验均为阳性,V-P试验和柠檬酸盐利用试验均为阴性,这4个试验也是区别与大肠杆菌相似的产气肠杆菌的主要生化试验。四、抗原构造大肠杆

43、菌有O、K、H三种抗原成分,根据三种抗原组合不同,可将本菌分成不同的血清型。五、抵抗力本菌抵抗力中等,但各菌株间可能有差异。一般均可被巴氏消毒杀死。常用的消毒药液在数分钟内即可杀死本菌。在潮湿、阴暗而温暖的外界环境中,本菌的存活不超过1个月,在寒冷而干燥的环境中存活较久。六、致病性不同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常使不同人群和不同动物发病。引起腹泻的大肠杆菌有三组,即肠毒素型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coli,简称ETEC)、肠致病型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简称EPEC)和肠侵袭型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coli,简称EIEC)。E

44、TEC能产生耐热和不耐热肠毒素(heat-stable extcrotoxin和heat-labile exterotoxin,ST和LT),它们刺激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使肠液分泌量大增,出现霍乱样的腹泻症状;ETEC菌株另一类致病因子就是粘着素抗原,即K88、K99、987P和F41,它们可粘附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上,不易脱落,增强了细菌的致病性。致幼龄动物腹泻的大肠杆菌几乎都是ETEC菌。EPEC菌株不产肠毒素,致病因子不详,可引起婴儿腹泻,成人为带菌者。EIEC菌株可引起人痢疾样症状,有些血清型可致婴儿中毒性消化不良。多数致病性大肠杆菌可产生溶血素。使猪发生水肿病的大肠杆菌不产生肠毒素,但能

45、产生神经毒素,使猪出现水肿和神经症状。此外,大肠杆菌对成年动物一般不致病,但当它们侵入到肠道外组织器官时,即可引起化脓性炎症,如人的肾盂肾炎、膀胱炎、胆囊炎等;鸡的败血症、气囊炎及卵黄性腹膜炎。七、微生物学诊断对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动物疾病,败血症时可从病变组织取材料、下痢时可从下痢粪便或小肠粘膜取材料,划线接种麦康凯或伊红美兰平板分离培养,挑取典型菌落做溶血和生化试验检查。必要时做肠毒素试验、接种小白鼠和血清学检查。对食品卫生检查致病性大肠杆菌,基本步骤是预增菌、选择性增菌、分离培养和生化试验。若要鉴定ETEC菌株,必须做家兔或乳鼠的肠毒素试验;要做EPEC菌株鉴定时,须做EPEC的三种OK

46、多价血清玻片凝集试验;对EIEC菌株鉴定时,除做EIEC的三种OK多价血清学检查外,还要做豚鼠角膜试验来确定。此外,检查食品被大肠杆菌污染的程度,可做大肠菌群最近似数的测定试验。八、免疫与治疗因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复杂,很难以一种菌株的菌苗取得普遍免疫的效果,所以目前没有预防大肠杆菌病的较为理想、可广泛使用的菌苗。第十五节 病原性真菌根据致病作用可将真菌分为感染性与中毒性两类,少数真菌在感染动物组织的同时也能产生毒素,如曲霉属的一些真菌。感染性病原真菌 某些腐生性或寄生性真菌可感染动物机体,并在感染部位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而对机体致病。一、组织胞浆菌属(Histoplasma)本属为典型

47、的双相型真菌,重要的致病菌有荚膜组织胞浆菌及假皮疽组织胞浆菌。(一)荚膜组织胞浆菌(H. capsulatum)该菌可致犬、猫和人常发的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组织胞浆菌病,奶牛、马、羊、猪及啮齿类动物也可自然感染。本菌在巨噬细胞和网状细胞内寄生时呈细小的、包有荚膜的圆球样细胞,直径13 mm。在陈旧的病灶内,菌体较大,胞浆浓缩于菌体中央,与细胞壁之间出现一条空白带。2225培养时,在培养基上缓慢形成丝状菌落,开始为白色,逐渐变为棕黄色,菌丝分支分隔,宽2.5 mm。产生椭圆形光滑或多刺小分生孢子,直径2.53 mm,随后可产生圆形或椭圆形大分生孢子,直径815 mm,表面光滑、均匀间隔的手指样的凸起是本菌的特征型形态。在血液培养基上,可形成湿润有光泽、表面皱褶的细小酵母样菌落。在肉汤中呈絮团状生长,镜检可见分支分隔的菌丝和少量孢子。(二)假皮疽组织胞浆菌(H.farciminosus)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教案示例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