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人力资源本科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06090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江苏人力资源本科自考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06090复习资料.doc(3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第一章 素质测评导论第一节 素质测评的基本概念一、 素质:指个体完毕一定活动与任务所具有的基本条件和基本特点,是行为的基础与主线因素,涉及生理素质与心理素质两个方面。(一) 素质的特性:原有基础作用性、稳定性、可塑性、内在性、表出性、差异性、综合性、可分解性、层次性与相对性。(二) 素质的构成:指素质结构的基本划分,涉及基本成分、因素与层次。二、 素质测评:是指测评主体在较短时间内,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被测评者在重要活动领域中的表征信息,针对某一素质测评目的体系作出量值或价值的判断过程,或者直接从所收集的表征信息引发与推断某些素质特性的过程。三、 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的关系:(一) 相异
2、的地方是测评所指向的范围不同:人员素质测评是指对16岁以上具有正常劳动能力个体素质的测评;人才素质测评是指对具有一定才干个体素质的测评,涉及某些儿童测评、学生测评与人员素质测评。(二) 人员素质测评与人才素质测评的指向的范围具有交叉关系,在测评理论、方法与技术上却是相同的。第二节 素质测评的重要类型一、 选拔性素质测评:是一种以选拔优秀人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一) 选拔性素质测评的特点:1. 整个测评特别强调测评的区分功用。2. 测评标准的刚性最强。3. 测评过程特别强调客观性。4. 测评指标具有选择性。5. 选拔性测评的结果或是分数或是等级。(二) 选拔性测评操作与运用的基本原则:1. 公平
3、性原则:即规定整个素质测评过程对于每个被测评者来说,有利性相对平等,不是对某些人特别有利而对其别人不利。这是保证选拔性测评结果被公众接受的前提之一。2. 公正性原则:即规定整个素质测评过程对于每个被测评者来说,规定都是一致的。规定测评者按统一的标准进行客观的测评。这是保证人们认为选拔结果有效的前提。3. 差异性原则:即规定素质测评既要以差异为依据,又要可以反映求职者素质的真实差异。这是保证选拔结果对的性的前提。4. 准确性原则:即规定素质测评对求职者素质差异的反映要尽也许精确,误差要限于允许范围之内。这是保证人们对素质测评选拔结果信任的前提。5. 可比性原则:即规定素质测评对求职者素质测评的结
4、果具有纵向的可比性。一般规定采用量化形式,不仅可比,还可以与其他测评结果相加。这是保证选拔结果最后在选拔人员过程中发挥实际作用的前提。二、 配置性素质测评: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常见的另一种素质测评。它以人事合理配置为目的。(一) 配置性素质测评的特点:1. 针对性:体现在整个测评的组织实行与目的上。2. 客观性:体现在测评的标准上。3. 严格性:既体现在测评的标准上,又体现在测评活动的组织与实行中。4. 准备性:体现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的开端性上。三、 开发性素质测评:是一种以开发素质潜能与组织人力资源开发为目的的测评。也可称为勘探性素质测评。(一) 开发性素质测评的特点:1. 勘探性:是指开发性测
5、评带有调查性。2. 配合性:是指开发性素质测评,一般是与素质潜能开发或组织人力资源开发相配合而进行的,是为开发服务的。3. 促进性:是指开发性素质测评的重要目的在于通过测评激励与促进各种素质的和谐发展与进一步提高。四、 诊断性素质测评:是以服务于了解素质现状或以组织诊断问题为目的的素质测评。(一) 诊断性素质测评的特点:1. 测评内容或者十分精细、或者十分广泛。2. 测评的过程是寻根究底。3. 测评结果不公开。4. 测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五、 考核性素质测评:又称鉴定性素质测评,是以鉴定与验证某种(些)素质是否具有或者具有限度大小为目的的素质测评。(一) 考核性素质测评的特点:1. 测评结果重
6、要是给想了解求职者素质结构与水平的人或雇主提供依据或证明,是对求职者素质结构与水平的鉴定。2. 侧重于求职者现有素质的价值与功用,比较注重素质的现有差异而不是素质发展的原有基础或者发展过程的差异。3. 具有概括性的特点。4. 规定测评结果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二) 运用考核性测评时应注意的原则:1. 全面性原则2. 充足性原则3. 可信性原则4. 权威性和公众性原则第三节 素质测评的重要功用一、 评估素质测评评估的功能的具体表现:1. 一方面表现为促进与形成作用。2. 还表现出激励与强化的作用。3. 表现出导向作用。二、 诊断反馈素质测评诊断反馈功能的正向发挥的重要表现:1. 一方面表现出征
7、询的作用。2. 另一方面表现为对人力资源开发方案的制订与选择,对开发工作的计划与改善,起着重要的参考作用。3. 表现出调节与控制的作用。三、 预测:功能的正向发挥,表现为选拔作用四、 其他功用1. 有助于组织人力资源配置的科学化2. 有助于人力资源开发3. 有助于人力资源的优化管理第二章 素质测评的历史与发展第一节 中国古代人员素质测评的思想与方法一、 古代人员测评的内容:涉及德性、识、绩(功、黜)、智等,重要体现在人才选举与考评制度中。二、 古代人员测评的指标:测评目的与测评指标是构成人员素质测评标准的两个方面。测评目的规定了测评标准的内容与范围,测评指标则是揭示测评目的特性的标志。(一)
8、平常言行(二) 特定情景下的言行(三) 工作绩效(四) 生理因素及其特性(五) 服饰等外在客观标志(六) 五行阴阳等中介标志三、 古代人员测评的技术:即用以测评素质的专门化手段与工具。(一) 观:相称于自然观看,带有一定的表面性。它关注的是素质的表征,依据的是自己数年积累起来的经验。(二) 察:即有目的的观测。是要进一步追查,连续观测,以获得一定的结果。“察”中带有一定“考”的意思。有明察、暗察。(三) 问:是带有一定目的的试问与探问。(四) 忖与揆:“忖”是一种建立在观、察、问、听等信息搜集后的思考判断或推测。“揆”:也即度量、揣度之意。(五) 论:即讨论、议论、辩论、审定与研究,是一种摆事
9、实、列观点、查证据和意见磋商的过程,是集中众人智慧与信息的一种测评技术。(六) 试:即试探、试用、检查与考试,是一种以实际或接近实际的事情验证素质存在与否,评估素质优劣、高低的一种技术。(七) 访:即征询、探寻、探看与查访。是为收集事实而进行的四处访问,事实上是一种暗问,是间接之问、背后之问。(八) 听:即注意,是一种注意言语的内容、声音及含义等从而收集信息的手段。第二节 中国古代人才选拔制度的素质测评思想研究人才选拔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人才的选择,以素质测评为依据;二是人才的提拔,以德才考评为依据。一、 察举:即通过观测比较的方式来选择人才。察举中首重品德测评,其特点是察言观行、考行究德。贡举
10、:把下臣对朝廷察举人员看作是一种进贡之举。贡举既强调下级对上级察举人员的义务性,又有助于强化下臣对朝廷察举人员的光荣感。保举:则把察举人所察举的质量与其所应担负的责任直接相连。试举:是察举演变的另一种形式。二、 九品:中正官把本州郡士人分别评估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三等九级,称为“九品”。(一) 正的六条标准:一曰忠格匪躬;二曰孝敬尽礼;三曰友于兄弟;四曰洁身劳廉;五曰信义可复;六曰学认为已。(二) 九品中正制的测评思想:1. 规定由那些公正无私且富有识人评判经验的专家担任选拔之职。2. 九品中正要综核九品名实,规定各等有一个具体客观的评估标准。3. 中正官必须
11、亲自或派人去察访每个士人的家庭背景与现实表现,作出行状评语。4. 中正官所定的品级,一般三年一清定。三、 科举制的测评思想:(一) 科举的程序:1. 生徒先参与校内每年冬天的考试,再由国子祭酒或地方长吏挑选优秀者,送至礼部参与省试。2. 乡贡者,先是由本人向本县报名,由县令考选后送州,再由州刺复核,然后贡送中央参与礼部省试。3. 应举者送至尚书省报到后,都要填写自己的姓名、三代履历和保结,先由户部审查,再将名册送往礼部,然后由礼部定期命题考试。(二) 中国历史上选拔人才和委任官职的四大形式:察举、九品中正、科举、世袭第三节 中国现代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以改革开放为分水岭,一个是以党政机关和国有企
12、事业单位为主的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素质测评阶段,另一个是非公有制公司蓬勃发展,多种素质测评主体并存的阶段。一、 干部测评的标准:就是“德才兼备”,具体表现在干部录用与选拔的条件上。二、 公务员的测评方法:统一考试、试用、短期聘用(借调)等方式。第四节 素质测评方法改革的趋向一、 评价型转向开发型二、 主观随意性转向客观化测评过程客观化趋势的具体体现:(一) 测评标准的统一化、明确化与行为化(二) 环节的程序化、多层化(三) 测评内容的具体化、写实化、等级化与数量化三、 单一型转向综合型测评方法向综合型发展的具体体现:(一) 测评目的与功用的全面兼顾(二) 日益重视素质结构的整体性测评(三) 内容与
13、标准的综合扩展(四) 主体的扩充与结合(五) 测评方式的综合并用四、 传统型转向现代化第三章 素质测评的原理第一节 素质测评的理论分析 素质测评的理论分析:是以哲学的结识论和认知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以组织人事管理中的人事配置原型为基本依据,根据客观现实中存在的不同行业、职业与等级的角色规定差异和个体素质差异进行的,最终实现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工作绩效的目的。一、 人事配置原型(一) 职位阈限原则:即指每一个职位,对任职者都有最起码的素质规定。这种规定叫做任职阈限。(二) 素质消退:即指任职者的素质,由于得不到适当的环境与刺激条件的作用而逐渐萎缩,得不到发展发挥,以致向相反方向解体。二、 角色规定
14、:职业、职位类别及其工作角色规定,是人员素质测评的客观规定。(一) 角色:是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从戏剧中借用的术语,它是由一定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所决定的,符合于一定的社会盼望的行为模式。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是最先使用“角色”一词的。(二) 工作角色:是指由于特定环境与工作任务不同而形成的特定工作性质与特性。三、 素质差异:个体素质差异的存在是进行素质测评的前提。四、 认知理论:认知的理论与实践是人员素质测评也许性的基础。五、 优化管理:优化管理和动态调控是人员素质测评的发展方向。六、 开发提高:开发人力资源和提高工作绩效,是人员素质测评的目的。第二节 素质测评的基本原理一、 原理(一) 原理1
15、为素质测评提供了也许性:个人的每一个行为(先天性的条件反射行为除外)表现,都是其相应心理素质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表征。有数学公式表达为:B=f (Q,E)(二) 原理2为素质测评提供了现实性或充足性: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组织系统,各个体不尽相同,它可以综合不同环境下的刺激,使个体对这些不同的刺激作出一致的反映行为。用数学公式可以表达为:Q BdE 二、 素质测评的基本模式:是一种黑箱模式。亦即不是直接测评素质自身,而是以一定形式给被测评者输入各种不同的信息(刺激),然后观测其所作出的各种行为反映,分析所输出的各种信息,并依据测评标准作出判断。三、 素质测评的特点:(一) 抽象性效度(二) 稳定性
16、信度(三) 层次差异性区分度(四) 间接性(五) 主观性(六) 互动性(七) 社会性(八) 相对性与模糊性(九) 整体性第三节 素质测评的重要原则这些原则既是素质测评实践经验及其技能技巧的科学总结,又是素质测评实践的思想方法。一、 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二、 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一) 定性测评:就是采用经验判断的方法与观测的方法,侧重从行为的性质方面对素质进行测评。(二) 定量测评:就是采用量化的方法侧重从行为的数量特点对素质进行测评。三、 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一) 静态测评:即对被测者已形成的素质水平的分析评判,是以相对统一的测评方式在特定的时空下进行测评,不考虑素质前后的变化
17、性。(二) 动态测评:是从素质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进行测评,是从前后的变化情况而不是当前所达成的标准进行素质测评。四、 精确测评与模糊测评相结合(一) 精确测评:是指任何一种测评信息与任何一个评判,都力求准确可靠,不下无根据的结论,不用无依据的信息,精益求精。(二) 模糊测评:是指测评信息的收集与素质评判并不规定那么准确,大约觉得具有某种素质就可以作出印象判断。五、 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六、 要素测评与行为测评相结合七、 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一) 分项测评:即把素质分解为一个个的项目分别独立地测评,然后总和。(二) 综合测评:则是综合素质的各个方面进行整体的和系统的测评。八、
18、素质测评与指导开发相结合第四节 素质测评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一、 全时空性与有限性二、 模糊性与精确性三、 量化的必要性与困难性四、 真实性与虚假性五、 主观性与客观性六、 描述性与预测性七、 经验性与科学性八、 个别性与统一性第四章 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第一节 素质测评内容的标准化分析素质测评的内容及其拟定、测评目的与测评指标是素质测评标准化分析的核心问题。一、 测评内容:是指素质测评所指向的具体对象与范围,它具有相对性。二、 测评内容的拟定:是以测评目的与所测评的客体的特点为依据。三、 测评目的:是素质测评中直接指向的内容点。四、 测评指标:是素质测评目的操作化的表现形式。五、 测评内容、
19、测评目的与测评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测评内容、测评目的与测评指标共同构成了素质测评的标准体系。测评内容、测评目的与测评指标是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不同层次。测评内容是测评标准体系的基础,测评目的测评标准体系的主体,测评指标是测评标准体系的实体。六、 测评标准的两种形式:一种是依据测评内容与测评目的而形成的测评指标体系。一般是对测评对象内涵的直接描述或诠释,属效标参照性标准。另一种是对测评客体外延的比较而形成的标准,属常模参照性标准。七、 测评标准的制定:是为一定的测评目的服务的,其制定均规定以工作为本、因事择人,工作分析是人员素质测评标准体系制定的基础,通过工作分析明确素质测评的内容与目的。第二节
20、 素质测评的标准化方法素质测评项目、测评指标与测评目的之间的关系:在素质测评标准体系中,一般在素质测评目的下规定测评内容,在测评内容下设测评目的,测评目的下设测评项目,测评项目下设测评指标。区别:素质测评目的具有实在独立的意义,它是素质测评内容的抽象性概括;素质测评项目是对素质测评目的的具体规定;素质测评指标则是对素质测评项目的具体分解。素质测评体系的组成要素:(一) 标准:就是指测评标准体系的内在规定性,经常表现为各种素质规范化行为特性或表现的描述与规定。(二) 标度:就是对标准的外在形式划分,经常表现为对素质行为特性或表现的范围、强度和频率的规定。(三) 标记:就是相应于不同标度的符号表达
21、,通常用字母、汉字或数字来表达,它可以出现在标准体系中,也可以直接说明标准。一、 标准工作分析:是采用科学的方法收集工作信息,并通过度析与综合所搜集的工作信息找出重要因素,为工作评价与人员录用提供依据的管理活动。二、 在制定素质测评目的时进行工作分析的必要性:P 142三、 工作分析的具体程序:1. 根据素质测评目的与需要,拟定需要进行调查的职位范围,制定调查的提纲与计划。2. 采用一定方法广泛收集有关某一职位任职者重要素质条件与绩效指标的素材;3. 通过一些方法(定性)筛选形成内容全面的素质调查表;4. 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调查,规定被调查者对调查表上的内容进行评价与补充,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记录
22、分析,形成职位素质测评标准体系;5. 对所制定的素质测评标准体系进行试测并修改。四、 工作分析的重要方法:(一) 观测法:是由有经验的人通过直接观测方法,记录被观测者某一时期的工作内容、因素和方法而不干扰其工作的活动。具有隐蔽性,一般规定以标准格式记录观测结果。(二) 工作者自我记录法:是由工作者本人按标准格式及时具体记录自己在工作中的行为与感觉。(三) 主管人员分析法:是由主管人员通过平常的管理权力来记录所管理人员的工作活动、任务、职责。(四) 访谈法:既合用于短时期的生理性工作特性的调查与分析,又合用于长时间的心理工作特性的调查分析,但访谈者必须细心准备访谈计划。一般合用于那些分析者不也许
23、实际去做或直接观测困难的工作。(五) 关键事件法:是一种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特别有效或无效的工作者行为的简短描述,来调查与分析工作的一种方式。(六) 问卷法:是工作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具体的形式可以分为通信问卷与非通信的集体问卷、检核性问卷;尚有标准化(PAQ)与非标准化两种。(七) 文献查阅法:又称职业信息法。1939、美国、第一本职业名称录;劳工部每两年一期职业一览手册。第三节 胜任特性模型及其构建方法胜任特性的应用起源21世纪50年代初。一、 胜任特性:又称胜任特质、胜任能力、胜任素质,是指组织人员具有的、与一定职位的良好绩效存在显著关联,可以有效观测、测评和改善的知识、技能、动机、品质
24、、价值观等行为特性。(一) 胜任特性的内涵:1. 胜任特性是一个人员素质测评的对象,是组织人员所具有特定的能力和素质特性。2. 与良好的工作绩效的关联性是胜任特性研究和使用的价值之所在,建立胜任特性的目的就是把可导致良好绩效的人员能力和素质进行可视化和可测量化解决,进而直接用于改善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工作。3. 胜任特性是一系列素质和能力的组合。4. 胜任特性必须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之后才干进行。(二) 胜任特性模型:是指在将胜任岗位工作所需要的核心胜任特性进行提取的基础上,对各种能力和素质进行不同层次的定义以及相应层次的行为描述,拟定有关人员完毕特定工作所应具有的各种能力和品质的级别,最后形成的
25、一套可用于直接测量的指标的总和,其基本结构涉及胜任特性因子及定义、评价等级及相应的行为描述和标志。(三) 胜任特性模型的含义:1. 每一模型可以涉及若干项胜任特性;2. 每一项胜任特性都需要有一条简短的定义和若干条行为标志;3. 每一条行为标志都需要有一个叙述性的定义和一个等级量表。二、 常用胜任特性模型:(一) 冰山模型:是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的,素质是指决定一个人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内在特质,从广义上还可涉及技能和知识;角色定位、自我认知和价值观、品质、动机的内在特质的组合。他把素质分为六组:成就与行动族、帮助与服务族、冲击与影响族、管理族、认知族、个人效能族。(二) 洋葱模型:是由美
26、国学者库里于1983年提出的。它把胜任特性由内而外分为三个层面:最核心的层面是个性动机,向外是自我认知、态度和价值观,处在最外层的是技能和知识。(三) 全脑模型:是基于“大脑优势”的潜在职业素质原理建立的一种胜任特性模型。把人的素质分为四类:理智的本体、护卫的本体、感觉的本体、实验的本体。(四) 通用模型:三、 对胜任特性研究的重要成果(一) 驻外联络官胜任特性模型:(麦克利兰、20世纪70年代)包含三种核心胜任特性:1. 跨文化的人际敏感性:2. 人的积极盼望,尊重别人的尊严和价值:3. 快速进入本地的政治网络:(二) 管理人员胜任特性的通用模型:(博亚特兹斯、1982年对12个工业行业分析
27、)(三) 斯潘塞的公司家胜任特性模型涉及的六种特性因素:1. 成就:积极性、捕获机遇、信息收集、关注效率等;2. 思维与问题解决:系记录划、解决问题能力等;3. 个人形象:自信、专业知识等;4. 影响力:说明、运用影响策略等;5. 指导与控制:指导下属、过程控制等;6. 体贴别人:关注员工福利、发展员工等。第四节 胜任特性模型构建的实例一、 建立胜任特性模型的基本思绪:p159二、 公司胜任特性模型:三、 房地产公司管理类人员胜任特性模型构建思绪:(一) 是公司对管理人员的一般能力规定(二) 是优秀公司的成功经验(三) 是公司的战略目的规划(四) 工作说明书对岗位职责的具体规定四、 高层管理者
28、胜任特性模型:P163五、 胜任特性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P164六、 基于胜任特性模型的招聘甄选的具体实行环节与内容:P164-P165第五章 心理测验方法第一节 心理测验概述一、 心理测验的发展阶段:1883年,英国高尔顿在人类才干及其发展的研究中一方面提出“测验”这个术语。1890年,美国卡特尔发表了心理测验与测量的论文,介绍了他编制的第一套心理测验。(一) 1869192023,萌芽时期,属于简朴身体素质测评。(二) 1905192023,成熟时期,有比奈西蒙智力测验,用于鉴别低能儿童。(三) 19161940年,昌盛时期(四) 1941年至今,完善发展时期二、 心理测验:是
29、行为样组的客观的和标准化的测量。三、 心理测验定义的含义:1. 心理测验是对行为的测量。2. 心理测验是一组行为样本的测量。3. 心理测验的行为样组不一定是真实行为,而往往是概括化了的模拟行为。4. 心理测验是一种标准化的测验。5. 心理测验是一种力求客观化的测量。四、 心理测验的种类:(一) 根据测验的具体对象:1. 认知测验:按其具体的测验对象分为成就测验、智力测验、能力倾向测验。2. 人格测验:按其具体对象分为态度、爱好与品德(涉及性格)测验。(二) 根据测验的目的:分为描述性、预测性、诊断征询、挑选性、配置性、计划性、研究性等形式。(三) 根据测验的材料特点:分为文学测验与非文学测验。
30、(四) 根据测验的质量规定:有标准化与非标准化心理测验。(五) 根据测验的实行对象有个别测验与团队测验。(六) 根据测验中是否有时间限制:有速度测验、最佳行为测验、典型行为测验。(七) 根据测验应用的具体领域:有教育测验、职业测验、临床测验、研究性测验。第二节 品德测评一、 品德:是关于个体在思想、政治、道德、法制、个性、心理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稳定的行为特性与倾向之总和。二、 品德的测评性(一) 品德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二) 品德内外的统一性(三) 品德具有稳定性(四) 品德具有差异性三、 品德测评:是指一种建立在对品德特性信息“测”与“量”基础上的分析与评判活动。是指测评者采用科学的测评手段,
31、有目的地系统地收集被测评者在某一时期内重要活动领域中的品德特性信息,针对某一测评目的体系作出数量或价值判断,或者直接概括与引发品德行为独特性的过程。(一) 品德测评与心理测量、教育评价的区别:品德测评并非心理测量,它不规定对所有的对象进行量化,不规定所有的评判均为客观判断。它允许对一部分对象作非客观的分析判断。教育评价是指对教育活动及其成就相对教育目的的价值估计。评价基本上是研究人员和编制人员所从事的活动。品德测评允许对品德中的某些独特特性作描述或评述,这种评述不一定要针对教育目的进行。(二) 品德测评与品德评估及评价之间的关系:品德测评更加强调比较判断要以准确的客观事实为依据、定性与定量相测
32、评结合,强调品德测评过程及其结果的准确性与客观性,强调对事实的“测”与数据的“量”,而不是“估”与“评”。品德评估与品德评价均着重于“估”与“评”。(三) 品德测评与品德考核、品德考评或品德评估的关系:品德测评更加强调对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过程的促进与调控功能,强调品德测评要贯穿整个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过程,强调品德测评的诊断决策的反馈督导的功能,强调对涉及思想动机与效果在内的整个行为活动的测评。四、 品德测评的理论依据:P177-178(一) 从理论上进行论证:测评所应满足的3个充足条件是:1. 测评对象客观存在,并可以被人结识与把握。2. 测评对象的质与量具有大小、强弱与多少上的限度差异、
33、数量差异或存在与否差异。3. 测评对象这种质与量的差异可以通过比较进行拟定与报告。(二) 从品德测评对象自身来看,它具有了测评的3个充足条件。品德是外显行为与内在德性的统一体。(三) 从品德测评自身的解释来看,实质是一种对品德质量与数量特性的判断,是对品德行为特性进行客观的、故意识的观测与判断,其作用在于真实而客观地描述品德的类型、特性、面貌,并对品德内外差异进行尽也许精确的度量与比较。五、 品德测评法(一) FRC品德测评法:它是事实报告电子计算机辅助分析的考核性品德测评方法。(二) 问卷法:采用问卷测验形式测评品德,是一种实用、方便、高效的方法。重要有卡特尔16因素个性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
34、、明尼苏达多相个性问卷等。(三) 投射技术:广义的指那些把真正的测评目的加以隐蔽的一切间接测评技术。狭义的指把一些无意义的、模糊的、不拟定的图形、句子、故事、动画片、录音、哑剧等呈现在被测评者面前,不给任何提醒、说明或规定,然后问被测评者看到、听到或想到了什么。1. 投射技术的特点:a. 测评目的的隐蔽性。b. 内容的非结构性与开放性。c. 反映的自由性。2. 投射技术的理论依据:被测评者在模糊不清的刺激面前的反映行为很少受到结识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上可以自由反映,不受什么约束,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潜藏于被测评者心底深处的意识,必然会活跃起来,并主导个体的反映行为。这样,表现的反映行为就反射出了
35、被测评者的内情或潜意识。3. 联想技术:这种投射规定被测者看过“试题”或接受刺激后,说出他的第一感想,即一方面引起的联想。(词语联想法)4. 构造投射:在这种投射中被测者看过或听过有关的试题后,立即要他们编造或发明一些东西,从中获取德育测评的信息。(主题统觉)5. 完毕投射:这种投射一般规定被测者补充完毕试题中残缺的部分。(句子完毕投射)6. 选择排列投射7. 表演投射:这种投射技术中,一般让被测者自由地扮演某种戏剧的角色,或者让被测者自由自在地作某种游戏,在被测扮演角色与自由游戏过程中,很容易将其内情表露出来,从中可获取德育测评信息。8. 别人动机态度描述投射:这种投射中,一般规定被测者其别
36、人的动机或态度,从中可以了解其动机与态度。9. 逆境对话投射:这种投射一般是设计出各种假定的欲求得不到满足的场面,然后规定被测者进入其中扮演角色,帮助身处逆境的人作出反映,从中获得德育测评的信息。(四) 其他测验方法1. 生理学测评:是通过检查被测评者在特定刺激下血压、脉率和波电的反映来测评个体的品德。2. 萧孝荣修订哈梅诚实测验:操作顺序为:曲线迷、周迷、方迷3. 认知测验方法(雷斯特测验):有三个环节:剔除废卷、计算分数、评估等级4. 知觉测验(威特金的倾斜知觉独立测验):由身体调节测验、标尺和框架测验、镶嵌图形测验构成。第三节 气质与态度测评一、 气质:是个体中那些与神通过程的特性相联系
37、的行为特性,是个体心理活动和外显动作中所表现的某些关于强度、灵活性、稳定性与灵敏性等方面的心理特性的综合。(一) 希波克拉特的四种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黏液质、抑郁质。(二) 巴甫洛夫的神经活动类型学说:人的神经活动有兴奋与克制两种过程(方向)。两种活动过程具有三种特性:活动强度、均衡性与灵活性。把人的气质分为活泼型(多血质)、兴奋型(胆汁质)、安静型(黏液质)、克制型(抑郁质)。二、 价值观:是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意义与重要性的总评价,它使人的行为带有个人的某种稳定的倾向性。(一) 斯普兰格的六类型:理论型、经济型、审美型、社会型、政治型、宗教型。(二) 格雷夫斯七等级型:反映型、宗法式忠诚
38、型、自我中心型、顺从型、权术型、社交中心型、价值主义型。三、 态度:是个体对某类型的人、事物、机构以及观念的较为稳定的行为倾向。(一) 它的表现形式有三个层次:认知层面、情感层面、行动倾向层面。(二) 塞斯顿态度量表的编制方法:1. 根据所要测评的态度对象,搜集与对象有关的态度语。2. 请5060位对态度对象熟悉而又客观的专家,按每一态度语表达的态度将所有的态度句划分为若干组,一般是713组,最佳11组。3. 对每一态度语作一次数分布表和累积比例表。4. 作出每一态度语的累积比例分布图。5. 选出Q值小且111组之内都有相应量表值的态度语2030句,就构成了塞斯顿态度量表。(三) 利克特量表的
39、编制方法:是总和量表中最常用的一种。它分别以肯定或否认的方式表述项目,然后假设每个项目之间都是等值的,均按反映中批准或不批准的限度统一赋分,所有项目上得分总和即个人态度的分数。具体编制的环节:1. 针对态度对象选择量表项目,以肯定或否认方式表述。2. 试测。3. 赋分。4. 分析项目并进行筛选。(四) 哥特曼量表的编制方法:是一种由单向的且同一性质的少量项目构成的量表。P197第四节 能力测评一、 桑戴克智力的三种类型:社会智力、具体智力、抽象智力。二、 能力倾向:是一种潜在的与特殊的能力,是一些对于不同职业的成功,在不同限度上有所奉献的心理因素。(一) 能力倾向测验的功能:具有诊断功能、预测
40、功能(二) 文书能力性向测验的内容:1. 阅读理解的速度;2. 文献整理的速度与准确性;3. 物品与人名的速记;4. 文字校对的对的性;5. 计算的迅速与准确性;6. 必要的管理知识与社会适应性。(三) 运动技能倾向测验:重要是用于测评一个人运动反映的速度、灵活性、协调性和其他身体动作方面的特性。(四) 机械技巧测验:是对个体做各种机械工作潜能的一种测验。(五) 技能技巧测验:是一种相应聘人技能技巧的实际水平的测验,属于成就测验。(六) 推销人员招聘测验的环节:采用心理测验的形式来提高面试的效率效果。1. 分析推销人员的素质规定2. 针对每种素质制定分测验3. 试测并建立效标参照量表4. 相应
41、聘者实行测验5. 评判决策三、 用笔试测评学习能力的三个层次:(一)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有两种基本方式:回忆法、再认法。(二) 理解:是人结识事物的联系和关系,进而揭露其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活动。(三) 应用:是运用知识概念分析新情境解决新问题的活动。第六章 面试方法第一节 面试概述一、 新中国成立后面试的发展历程:P210-211(一) 面试的内容与标准:1. 看考生口头表达能力,言语是否清楚,表达是否有条理、符合逻辑;2. 看考生反映能力,能否迅速回答所提的问题;3. 看综合分析能力,回答时能否重点突出,结合实际;4. 看自学能力,知识面宽窄。(二) 新世纪我国面试的特
42、点:1. 形式的多样化2. 内容的全面化3. 试题的顺应化4. 程序的规范化5. 考官的内行化6. 结果的标准化二、 面试:是一种通过精心设计,在特定场景下以面对面的交谈与观测为重要手段,由表及里测评应试者有关素质的一种方式。三、 面试的特点:(一) 对象的单一性(二) 内容的灵活性(三) 信息的复合性(四) 交流的直接互动性(五) 判断的直觉性第二节 面试的理论基础一、 面试的理论依据内在素质与外显行为在活着的人身上是一个动态的整体系统,是一个耗散结构系统,内在的素质必然会通过外显的行为表现出来。外显的行为受制于内在的素质,具有某种特定性、稳定性与差异性。(一) 在各种测评方式中,面试中的信
43、息沟通渠道最多(二) 所有测评方式中,面试的信息量最大,运用率最高(三) 语言与体态语对素质的揭示具有充足性、拟定性、直观性与一定的必然性1. 体态语:又称非语言的体态,一般指手势、面部表情、眼色、人际空间位置等一系列可以揭示内在意义的动作。2. 体态语对揭示内在素质的测评功能:揭示具有拟定性、直观性(四) 精神分析学说为面试提供了更充足的心理学依据二、 面试的功用(一) 可以有效地避免高分低能者或冒名顶替者入选(二) 可以填补笔试的失误(三) 可以考察人的仪表、风度、自然素质、口头表达能力、反映能力等笔试与观测中难以测评到的内容(四) 可以灵活、具体、确切地考察一个人的知识、能力、经验及品德
44、特性(五) 可以测评个体的所有素质三、 面试的重要内容(一) 仪表气质(二) 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三) 实践经验与专业专长(四) 工作态度与求职动机(五) 事业进取心(六) 反映能力与应变能力(七) 分析判断与综合概括能力(八) 爱好爱好与活力(九) 自我控制能力与情绪稳定性(十) 口头表达能力四、 面试的基本类型(一) 问答基本式与综合操作式(二) 压力面试与非压力面试:1. 压力面试是事先给应试者导致一个紧张的气氛,使被试一进门便位于“恐怖”气氛中,接着主持人穷追不舍地究问到底,不仅问得切中要害并且使被试常处在进退两难的境地,直至被试牌无法回答的地步。2. 非压力面试:是在没有压力的情景下考
45、察被试有关方面的素质。(三) 结构面试、半结构面试、随意面试:1. 结构面试:又称标准化面试,它对整个面试的实行,提问内容、方式、时间评分标准等过程因素,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试不能随意变动。2. 随意面试:则对面试的形式、内容事先无任何规定,一切均由主试人随机决定。3. 半结构面试:则介于结构面试与随意面试两者之间,事先只是大体规定面试的内容、方式、程序等,允许主试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作些调整。(四) 逐步面试、依序面试、小组面试1. 逐步面试:是一种个人面试形式,2. 依序面试:是先进行初试,再进行复试。3. 小组面试:是指主试人在2人以上,一般共同面试,当场打分,当场讨论。第三节
46、面试的方法技巧一、 面试中“问”的技巧:(一) 自然、亲切、渐进、聊天式的导入(二) 通俗、简明、有力(三) 选择适当的提问方式:1. 收口式2. 开口型3. 假设式4. 连串式5. 压迫式6. 引导式(四) 问题安排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五) 善于恰到好处地转换、收缩、结束与扩展(六) 必要时可以声东击西(七) 积极亲近,调和气氛(八) 标准式与非标准式相结合,结构式与非结构式相结合(九) 坚持问准问实原则(十) 注意为被试者提供填补缺憾的机会八步问题交谈法:是由美国工程师约卡普提出的,用于测评工程技术人才。其具体环节如下:第一步:询问被试是否具有某种发明才干。第二步:请被试提供有关方面的论文、著作,了解其数量和质量。第三步:考察其思维独立性。第四步:考察其想像力,由于它是发明活动中一项基本的因素。第五步:摸清个性倾向。第六步:进一步到专业领域。第七步:给被试出一个具体的试题。第八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