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生物第一轮细致复习典型题(基础回顾+网络构建+走进高考题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届高三生物第一轮细致复习典型题(基础回顾+网络构建+走进高考题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试题(含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一、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判断正误)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能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不能解释生物进化论和生物多样性的原因。()3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于个体水平。()答案:1.2.3.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填空)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1)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_的全部个体。(2)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_。(3)基因频率:在一个种群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_的比例。答案:(1)同种生物(2)全部基因(3)全部等位基因数想一想:为什么说进化的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提示:生物个体
2、的寿命是短暂的,个体的表现型会随着个体的死亡而消失,而决定表现型的基因可以在种群中延续和扩散。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1)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于_、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_和_统称为突变。(2)基因突变可产生_,因此可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3)由于突变和重组都是_的、_的,因此只能提供进化的原材料,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1)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2)新的等位基因(3)随机不定向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_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_,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答案:自然选择定向改变4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1)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
3、_的一群生物。(2)隔离: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_的现象。包括地理隔离和_两种类型。(3)隔离是物种形成的_条件。答案:(1)可育后代(2)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生殖隔离(3)必要5判断正误。(1)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2)只有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才能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喷洒农药导致害虫产生抗药性。()(4)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5)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6)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总是由突变引起的。()(7)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隔离,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改变。()(8)新物种形成一定是长期地理隔离后达到生殖隔离。()(9)基因交
4、流是指生物个体之间相互交配。()(10)自然选择的直接选择对象是个体的基因型,本质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答案:(1)提示:种群。(2)提示: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两个方面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3)提示:在喷洒农药前,害虫抗药性已经产生,农药仅起选择作用。(4)提示:不是定向改变。(5)提示:隔离,不是地理隔离。(6)提示:前半句对,后半句造成基因频率改变的因素除突变外,还有自然选择等因素。(7)提示: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8)提示: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如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9)提示:还必须产生可育后代。(10)提示:直接选择对象是表现型。想一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是一回事
5、吗?提示:不是一回事。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物种形成的实质是基因库差异到一定程度而产生了生殖隔离。生物进化不一定产生新物种,新物种形成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填空)1共同进化。(1)概念:不同_之间、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原因:生物与生物之间的_和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_。答案:(1)物种生物与环境(2)相互选择相互影响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内容:生物多样性包括_多样性、_多样性和_多样性。(2)形成原因:生物的进化。答案:(1)基因物种生态系统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中性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中性的,导致生物进化的是_的积累,而不是
6、_。(2)生物进化理论不会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发展。答案:(1)中性突变自然选择3生物进化理论的综合应用1.(2012广东卷,6)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 6 号和第 9 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得到的重组酵母菌能存活,未见明显异常,关于该重组酵母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还可能发生变异B.表现型仍受环境的影响C.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D.改变了酵母菌的进化方向,解析:题干中“科学家用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成功替代了酵母菌的第 6 号和第 9号染色体的部分片段”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 正确。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 正确。人工合成的染色体片段中 DNA 的
7、碱基排列顺序代表遗传信息,增加了酵母菌的遗传多样性,C 正确。进化的实质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故酵母菌进化的方向由自然选择来决定。答案:D2(2013北京卷,4)安第斯山区有数十种蝙蝠以花蜜为食。其中,长舌蝠的舌长为体长的 1.5 倍。只有这种蝙蝠能从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底部取食花蜜,且为该植物的唯一传粉者。由此无法推断出()A.长舌有助于长舌蝠避开与其他蝙蝠的竞争B.长筒花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C.长筒花狭长的花冠筒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长舌蝠和长筒花相互适应,共同(协同)进化,解析:由于长舌才能取食长筒花的花蜜,二者相互适应,共同进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也使长舌
8、蝠避开了和其他蝙蝠的竞争,A、C、D 均可推断出来;长筒花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不知道有没有适应的生物,所以不能确定长筒花是否可以在没有长舌蝠的地方繁衍后代,B 由题目无法判断。答案:B基因频率及其计算43.(2013四川卷,5)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 40 条染色体。用放射性60Co 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 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 20 条染色体C.植株 X 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D.放射性60Co 诱发的基
9、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增殖及单倍体的相关知识。大豆单倍体体细胞含有一个染色体组,具有全套的遗传信息,所以也具有全能性,A 项正确;单倍体体细胞中染色体为 20 条,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为 40 条,B 项错误;单倍体中抗病植株占 50%,说明该植株为杂合子,杂合子连续自交多代后,显性纯合子比例逐代升高,C 项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能决定进化的方向,决定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D 项错误。答案:A4.(2013天津卷,4)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
10、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家蝇种群来源敏感性纯合子(%)抗性杂合子(%)抗性纯合子(%)甲地区78202乙地区64324丙地区8415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B.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 22%C.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解析:由题目可知,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氨基酸数目没改变,氨基酸的改变应该是由碱基对替换引起的,A 错误;甲地区抗性基因频率为(220/2)12%,B 错误;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为(432/2)20%,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为(115/2)8.5
11、%,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但不代表突变率最高,C 错误;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低,则敏感性基因频率最高,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 正确。答案:D5.登革热病毒感染蚊子后,可在蚊子唾液腺中大量繁殖,蚊子在叮咬人时将病毒传染给人,可引起病人发热、出血甚至休克。科学家用以下方法控制病毒的传播。(1)将 S 基因转入蚊子体内,使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 S 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为了获得转基因蚊子,需要将携带 S 基因的载体导入蚊子的_细胞。如果转基因成功,在转基因蚊子体内可检测出_、_和_。(2)科学家获得一种显性突变蚊子(AABB)。A、B 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 A 或B
12、基因的胚胎致死。若纯合的雄蚊(AABB)与野生型雌蚊(aabb)交配,F1群体 中 A 基因频率是_,F2群体中 A 基因频率是_。(3)将 S 基因分别插入到 A、B 基因的紧邻位置(如下图),将该纯合的转基因雄蚊释放到野 生 群 体 中,群 体 中 蚊 子 体 内 病 毒 的 平 均 数 目 会 逐 代 _,原 因 是_。5,解析:该题第(1)问考查基因工程的步骤,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采用显微注射法,受体细胞一般是受精卵,目的基因检测的方法有三种,即 DNA 水平、mRNA 水平和蛋白质水平。第(2)问考查了在一定条件下基因频率的计算,F1群体中都是雌雄个体的基因型是AaBb,所以 A 基
13、因频率是 50%,而 F2群体中,根据条件可知,只有基因型都是 A_B_和 aabb的个体才能存活,其中 1/10 为 AABB,2/10AABb,2/10AaBB,4/10AaBb,1/10aabb,所以,3/10 为 AA,6/10Aa,1/10aa,计算可得 A 基因频率是 60%。第(3)问属于信息题,由题目中信息可知 S 基因在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 S 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由题中信息可知 S 基因在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 S 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所以群体中蚊子体内病毒的平均数目会逐代减少。答案:(1)受精卵S 基因S 基因转录的 mRNAS 蛋白(2)50%60%(3)减少S基因在蚊子的唾液腺细胞大量表达 S 蛋白,该蛋白可以抑制登革热病毒的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