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教育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教育理论.docx(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1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专升本教育理论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童年期的孩子情绪不稳定,起伏性大破涕为笑”是常有的事;少年期的孩子情绪相对稳定,常常隐藏自己的情感。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A不均衡性 B稳定性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2我国于1985年颁布的,旨在“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教育改革文件是()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B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C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D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3我国古代明确阐述教学相长辩证关系及“师严然后道尊”教师
2、观的教育文献是()A中庸 B学记C大学 D论语4提出教育目标分类系统理论,并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的心理学家是()A布鲁纳 B皮亚杰C布卢姆 D维果茨基5以泰勒为代表的课程论专家提出的课程设计模式被称为()A情境模式 B实践模式C过程模式 D目标模式6我国中小学各学科教科书编写的直接依据是()A课程标准 B课程方案C课程类型 D教育目的7某中学规定女生不许留披肩发,否则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将被强制执行。这种做法侵犯了学生的()A受教育权 B健康权C隐私权 D人身权8优秀班主任在处理犯错的学生时,经常采取点名批评和不点名批评相结合的方式,并取得了比较好的教育效果。
3、这种做法遵循的德育原则是()A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 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9某校组织学生收看“七一勋章”颁奖仪式,引导学生学习“七一勋章”获得者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和模范行为。这种德育方法属于()A自我教育法 B实际锻炼法C榜样示范法 D品德评价法10为使学生理解“果实”概念,老师在课堂上将课前准备好的果实切开,让学生观察并报告观察结果。该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是()A练习法 B演示法C讲授法 D实验法11在课外校外教育的多种组织形式中,以部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要求为基础所开展的活动,属于()A个人活动 B研学旅行活动C小组活动 D群众
4、性活动12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中心工作是()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C做好学期工作计划 D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二、辨析题:1314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矛盾。14全面发展教育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三、简答题:1517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5简述学校美育的实施途径。16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内容。17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四、论述题:18小题,15分。18阅读下列案例,并回答问题。全国特级教师丁老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新单元教学中,总是分以下几步走:(1)先
5、给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查漏补缺,使他们达到班内的平均水平,以便于接受新的知识。(2)课内讲授新知识时,照顾班内大多数学生的水平。(3)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出现了新的差距后,根据实际情况,他把学生分成两组;并以教材内容为依据,设计不同的题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理解力好的学生稍加点拨,让他们自己看书、做题;而对理解力差的学生则加强辅导,指导他们一起做题。(4)在进行分组分层教学之后,如果有学生跟不上,他就进行课后辅导。(5)单元测验后,如还有个别学生跟不上,他再进行个别辅导。丁老师运用这种分层补缺、逐批过关的做法使基础薄弱的学生都达到了合格水平。丁老师在教学中主要遵循了什么教学原则?请结合案例加以分
6、析。心理学部分五、选择题:1930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9一个人枕叶受伤后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感觉是()A嗅觉 B味觉C视觉 D听觉20人们看到黄色会感到温暖,而看到蓝色则会感到清凉。这种心理现象属于()A联觉 B感觉C错觉 D幻觉21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学应用研究领域的是()A人格心理学 B咨询心理学C实验心理学 D认知心理学22在知觉某一事物过程中,“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种现象体现的影响知觉的因素是()A兴趣爱好 B理想信念C知识经验 D需要动机23优秀班主任总是注意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指导学生从小事做起,在困难中磨炼顽强的
7、意志。这种做法有助于培养意志的()A果断性 B自制性C积极性 D坚韧性2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情绪功能的是()A调节认知活动 B适应环境C价值表达 D信息传递25希望自己能够胜任所担负的工作并能有所成就以得到他人和社会的高度评价。按照马斯洛的观点,这种需要属于()A归属与爱的需要 B安全的需要C尊重的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26实验中要解决8个问题,每个问题分别配置A、B、C三个容量不同的量杯,要求被试使用它们量出一定量的水。前5个问题均可通过“B减A减2C”得以解决;后3个问题尽管可以采用“A加C”这种更简便的方法,但被试仍沿用“B减A减2C”。该实验体现的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是()A原型启发 B
8、思维定势C功能固着 D动机水平27衡量一个人某种品德是否形成,应主要考察()A道德行为 B道德意志C道德情感 D道德认识28动机产生的内在条件是()A诱因 B能力C认知 D需要29在群体压力下个体放弃自己的意见而与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称为()A模仿 B从众C暗示 D服从30下列选项中,属于动作技能的是()A阅读技能 B写作技能C驾驶技能 D运算技能六、辨析题:313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1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同步的。32注意转移与注意分散的含义相同。七、简答题:3335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33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
9、象?34简述气质的概念及其特性。35简述心理咨询的目标。八、论述题:36小题,15分。36试述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巩固的方法。参考答案及解析教育学部分一、选择题1【答案】D【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人的发展的阶段性。【应试指导】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人的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就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即年龄特征。比如,在情绪表现上,童年期的孩子和少年期的孩子各有不同的特点。2【答案】A【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学制改革。【应试指导】1985年我国正式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提出这次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B、C、D三项分别
10、颁布于2001年、2001年和1993年。3【答案】B【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教育文献。【应试指导】学记明确阐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4【答案】C【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应试指导】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制定出新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5【答案】D【考情点拨】本题考查课程设计模式。【应试指导】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是有着“课程评价之父”美誉的泰勒。A、B、C三项为一般干扰项。6【
11、答案】A【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应试指导】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7【答案】D【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应试指导】某中学不允许女生留披肩发,限制的是学生的发型自由,这里侵犯的是学生的人身权,与受教育权、隐私权和健康权无关。8【答案】B【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德育的基本原则。【应试指导】点名批评和不点名批评相结合的方式是指加强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影响集体,增强集体的生机和活力;将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辩证统一起来。9【答案】C【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常用的德育方法。【应
12、试指导】榜样示范法是教育者以他人和自身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绩来影响受教育者的一种方法。引导学生学习“七一勋章”获得者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和模范行为,运用的就是榜样示范法。10【答案】B【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常用的教学方法。【应试指导】演示法是指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通过示范性的实验来说明和印证,以使学生掌握知识。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11【答案】C【考情点拨】本题考查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应试指导】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小组成员一般以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要求为基础组合而成,人数的多少依据活动的性质、内容及条件而定,由他们自己或在辅导员指导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小
13、组活动。12【答案】A【考情点拨】本题考查班主任的基本任务。【应试指导】班主任的基本任务就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即培养一个团结友爱、健康向上、遵纪守法、热爱学习、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班集体,使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和结果。二、辨析题13错误。(2分)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的矛盾。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矛盾是学生道德自我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4分)14错误。(2分)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全面发展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4、的一种有效手段。(4分)三、简答题15(1)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3分)(2)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3分)(3)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2分)16(1)爱岗敬业。(2分)(2)热爱学生。(2分)(3)团结协作。(2分)(4)为人师表。(2分)17(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3分)(2)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3分)(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2分)四、论述题18(1)丁老师的做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3分)(2)该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2分)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
15、放矢地进行教学,促进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进步,得到充分发展。(3分)(3)本案例中,丁老师做到了深入了解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2分)在知识教学中,他面向全体,兼顾理解力强和理解力差两部分学生,并采用了与之相适应的自学和个别辅导方法,以及布置不同的作业题;(2分)他还照顾个别,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或个别辅导。(1分)可见,丁老师处理好了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的关系,使所有学生都得到了充分发展。(2分)心理学部分五、选择题19【答案】C【考情点拨】本题考查神经系统。【应试指导】光感受器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途径称为视路。枕叶为视觉皮质中枢,枕叶病
16、损时不仅会发生视觉障碍,还会出现记忆缺陷和运动知觉障碍等症状,但以视觉症状为主。20【答案】A【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感觉现象。【应试指导】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联觉。联觉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在日常生活中各种感觉现象经常联系在一起。比如红色给人以热烈,紫色给人以高责。21【答案】B【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应用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应试指导】应用心理学包括教育心理学、咨询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健康心理学。 A、C、D三项属于理论心理学。22【答案】C【考情点拨】本题考查知觉的理解性。【应试指导】知觉的理解是以知识经验为基础的,是人把对当前事物的直接感知,纳入已有的知识经验系统
17、中去的过程。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23【答案】D【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意志品质的特征。【应试指导】意志品质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其中,意志的坚韧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目的的品质。24【答案】C【考情点拨】本题考查情绪的功能。【应试指导】情绪的功能有适应环境的功能、调节认知活动的功能、信息传递的功能。价值表达属于社会态度的功能。25【答案】C【考情点拨】本题考查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应试指导】人的需要层次包括:生理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其中,尊重的需要具体表现为认可自己的实力与成就,自信、独立,渴望赏识与评价,重视威望与
18、名誉等。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26【答案】B【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应试指导】常规性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用的方法、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也叫作思维定势,思维定势会使人的思维产生惰性或僵化。27【答案】A【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品德的形成。【应试指导】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具体表现和外部标志,任何品德都要以道德行为及其效果来表现,道德行为使品德具有社会价值。28【答案】D【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动机产生的条件。【应试指导】动机产生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动机产生的外在条件是诱因。29【答案】B【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从
19、众的概念。【应试指导】从众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30【答案】C【考情点拨】本题考查动作技能。【应试指导】动作技能是指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它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如体操、打球、游泳、驾驶等。A、B、D三项均属于智力技能。六、辨析题31错误。(2分)能力的发展比知识的掌握要慢。在人的一生中,知识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增加,而能力则是一个发展、停滞和衰退的过程。(4分)32错误。(2分)注意转移是在实际需要时,有目的地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是积极主动的;而注意分散是在需要注意稳
20、定时,心理活动反而离开了需要注意的对象,是消极被动的。(4分)七、简答题33(1)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2分)(2)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2分)(3)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2分)(4)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幻想。(2分)34(1)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2分)(2)气质的特性:感受性;(1分)耐受性;(1分)反应的敏捷性;(1分)可塑性;(1分)情绪兴奋性;(1分)内向与外向性。(1分)35(1)促使行为改变。(2分)(2)改进应对技能。(2分)(3)提高做决定的水平。(2分)(4)改善人际关系。(1分)(5)发展来访者的潜能。(1分)八、论述题36(1)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3分)(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3分)(3)对学习材料进行精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3分)(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2分)(5)运用多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2分)(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2分)【评分说明】没有展开论述者,酌情扣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