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本章将简要阐述财务会计的目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本章将简要阐述财务会计的目标.doc(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9第一章导 论第一章 导 论本章将简要阐述财务会计的目的、财务报表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会计根本假设与会计根底、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财务会计的标准体系等概念性内容。第一节 财务会计目的财务会计的目的是向企业的各种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所需的信息。它为财务会计活动指明了方向,对财务会计系统的设置提出了要求。确定财务会计目的涉及三个核心内容,即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使用者所需财务会计信息的内容;财务会计系统能够提供的信息。一、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需要利用财务会计信息的组织和个人非常多,主要包括企业治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财政和税务等政府机构、内部员工、客户、证券买卖所、财务
2、和证券分析机构、社会公众等。企业治理当局要制定开展战略和运营目的,分配有限的经济资源,规划预算,安排和组织消费,选择恰当的投资工程,提高资金的运营效率,评价本身运营活动的绩效,解除本人承担的受托责任等,这些活动都离不开财务会计信息。投资者,即所有者或股东,在我国包括现实和潜在的给企业投入资产的政府机构(代表国家)、法人、个人及外商。他们为了做出是否接着持有企业股权、是否追加或减少投资、确定投资期限等决策,为了理解运营者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都需要理解财务会计信息。债权人是指向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以及给企业提供材料、劳务的往来客户等。他们为了决定将贷款放给谁、放多少、放款期限,评估
3、债权的风险以及按期足额收回债权本息的可能性,都依赖于财务会计信息。财政、税务等政府机构为了评价企业运用预算资金的情况,加强宏观调控,及时足额地收缴税款,也需要拥有财务会计信息。内部职工为了理解本人的工作业绩,改良本人的工作绩效,维护本身的合法权益,也必须关注财务会计信息。证券买卖所、财务和证券分析机构、社会公众等拥有财务会计信息后,能够就本身关注的咨询题对企业进展恰当评价。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社会的进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关注与需要利用财务会计信息。二、使用者所需财务会计信息的内容财务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非常多,既有某一会计主体的内部利害关系人,又有外部利害关系人。由于他们与企业的利害关系
4、不同,所要处理的咨询题不一样,对财务会计信息的需要也存在较大的区别。企业治理当局必须注重各部门和整个企业经管责任的履行情况和现金流淌情况,以及企业获利才能、偿债才能和资金运营才能的互相协调性。财务会计信息是企业治理当局进展决策、操纵和考评的直截了当依照,也是诸多治理睬计信息的根底。因而,以会计报表为核心的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治理当局所需要的。企业内部职工和社会公众最关怀企业的福利、工薪水平、劳动平安和职工培训,以及企业的成长力及其对社会的奉献情况。与此相关的财务会计信息直截了当妨碍到他们的经济利益。投资者最关怀企业获利才能和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有关企业盈利数量多少、盈利质量如何、现
5、金周转的情况和企业价值增长方面的财务会计信息备受他们的关注。债权人更关怀企业还本付息的才能。但是,债权有长短之分,短期债权人更注重企业的即期支付才能和整体资产的流淌性;长期债权人则更关怀企业长期运营的健康情况和企业对长期债权的保障程度。政府机构则主要关怀企业的资源配置情况和资本运营效率,以及税款缴纳和在环境保护上的投入情况等。由上可见,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所需的财务会计信息的详细内容有所不同,甚至互相矛盾,这就给财务会计工作带来了挑战。提供信息是需要本钱的,提供的信息越多,本钱越高。因而,财务会计不会也不可能为所有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他们所需的全部信息,但又不得不顾及他们各自的需要。处理咨询题的方
6、法:财务会计系统设计者对所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需的信息进展综合后,提供一般的、通用的财务报告,传递根本的、重要的会计信息,各信息使用者在获得通用信息后,再进展适当选择、加工为本人决策所需的信息。三、财务会计系统能够提供的信息概括而言,企业对外的通用财务会计报告能够为企业所有的利害关系人提供有助于他们做出经济决策所需的财务及其他经济信息。这本质上确实是前面所言的财务会计的根本目的。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的有关“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成果,这些目的能够进一步表述为以下三方面:1财务会计及其报告应当为现实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和其他会计信息用户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他们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和其
7、他类似的决策。2财务会计及其报告应当为现实和潜在的投资者、信贷者和其他会计信息用户提供有用的信息,以便他们能够合理地估量有关企业期望的净现金流入量的数额、时间和不确定性。包括与股利、利息、证券买卖、借款获得与归还等有关的现金流淌信息。3财务会计及其报告还应当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以下信息: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这些资源上的索取权(包括债权和股东权益)、引起这些资源和对资源索取权发生变动的各种买卖、事项和情况的信息。这类信息由企业的经济资源、债务和股东权益,企业的收益和业绩,企业的变现才能、偿债才能和资金周转,治理当局的受托责任和业绩,治理方面的说明和解释等内容构成。综上所述,财务会计的目的是提供
8、对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进展经济决策有用的财务及其他经济信息,这些信息主要包括某一主体在某一时日的财务情况、某一时期的运营成果和现金流淌的缘故及结果,以及重要的理财事项。第二节 会计根本假设与会计根底一、会计根本假设会计假设是对会计信息系统运转所依存的客观环境中与会计相关的要素所进展的抽象与概括,是会计信息系统运转与开展的根本前提和制约条件。会计的根本假设详细包括会计主体假设、持续运营假设、会计分期假设和货币计量假设。(一)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在运营上或经济上具有独立性或相对独立性的单位,是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会计主体假设规定的是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和界限,它
9、明确区分了一个会计主体与另一个会计主体之间的经济业务和事项,以及这些业务和事项背后反映的经济利益;它也明确界定了一个会计主体与其所有者之间不同的经济利益关系。会计主体假设明确将会计核算的内容限定在与本主体的经济利益有关,或直截了当、间接导致了本主体今后经济利益产生变动的买卖和事项上。一般而言,法人主体都是会计主体。但是,不具有法人资历的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甚至一个企业下属的分支机构、特别目的实体(SPE)和几个法人主体构成的一个经济实体(此实体不一定是法人主体)都能够构成会计主体。企业能够视会计核算和内部治理的需要构建本人的会计主体。(二)持续运营假设持续运营是指企业的消费运营活动在能够预见的
10、今后,会长期按它现时的规模和状态持续不断地运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其一般含义是假如不存在明显的反证,就认为企业将无限期地运营下去。所谓“反证”是指企业的运营能够在可能的时刻完毕,比方合同规定的运营期已满,章程所规定的解散条件已经成立,或企业运营不善、严峻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等。显然,持续运营主要是针对企业整体而言的。持续运营是企业进展会计核算的根底,假如企业不能持续运营,它将执行清算规则而非执行核算标准。历史本钱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原则、配比原则等一系列会计原则都是以持续运营假设为根底的。(三)会计分期假设为了及时地提供决策所需的财务及其相关的经济信息,我们不得不将企业
11、“持续运营的长河”人为地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一样的期间,这确实是会计分期假设。只有遵照会计分期假设,企业才能及时结算账目和计算盈亏,及时编制财务报告并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情况、运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均称为会计中期。该制度所称的期末和定期,是指月末、季末、半年末和年末。在计算机技术迅速开展的今天,为了更好地为决策者效劳,及时提供会计信息,会计期间呈现出越来越短的趋势,有些企业开场提供周报、日报,甚至能提供实时的财务报告。(四)货币计量假设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以货币作为最根本的计
12、量单位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展记录,并编制财务报表。会计的本质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的对象是企业运营活动及其背后的资金运动。货币作为衡量所有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本身的属性注定其成为会计计量手段的最正确选择。货币作为会计的计量单位,其价值必须是稳定的,否则就没法进展经济业务的度量。因而,“币值稳定”是货币计量假设的附带假设。需要说明的是,度量企业财务情况和运营成果是件十分复杂的事情,单纯的货币计量已经显现出越来越大的局限性。目前,人们正在探究采纳货币化指标和非货币化指标相结合的方式来度量企业的人力资本、客户资源等重要的资产,并反映企业的运营绩效。二、两种会计根底(一)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指以收到或支
13、付的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照。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纳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运营业务能够采纳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纳收付实现制。(二)权责发生制在实务中,企业买卖或者事项的发生时间与相关货币收支时间有时并不完全一致。例如,款项已经收到,但销售并未实现;或者款项已经支付,但并不是为本期消费运营活动而发生的。为了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特定会计期间的财务情况和运营成果,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应以权责发生制为根底。权责发生制根底要求,但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管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但凡不属于当期的
14、收入和费用,即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第三节 财务报表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财务会计反映和操纵的内容构成财务会计的对象。财务报表要素(Accounting Elements),或称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根本分类,是设定财务报表构造和内容的依照,也是进展会计确认与计量的依照。一、资产及其确认(一)资产的定义与其特征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买卖或者事项构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操纵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具有以下特征: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操纵的资源。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应由企业拥有或操纵。企业享有资产的所有权,通常说明企业能够排他性地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通常在推断资产
15、是否存在时,所有权是考虑的首要要素。有些情况下,企业虽不享有资产的所有权,但企业操纵了这些资产,同样说明企业能够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例如,某企业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一项固定资产,尽管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假如租赁合同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可能使用寿命,说明企业操纵了该资产的使用及其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应将其作为企业资产予以确认、计量和报告。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这是指资产直截了当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这种潜力能够来自企业日常的消费运营活动,也能够是非日常活动;带来经济利益能够是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方式,也能够是能转化为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方式,或者是
16、能够减少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流出的方式。资产预期能否会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重要特征。假如某一工程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将其确认为企业的资产。前期已经确认为资产的工程,假如不能再接着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也不能再确认为企业的资产。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买卖或者事项构成的。过去的买卖或者事项包括购置、消费、建造、接受投资等行为。只有过去的买卖或者事项才能构成资产,企业预期在今后发生的买卖或者事项不能构成资产。例如,企业有购置原材料的意愿或者计划,但是购置行为尚未发生,就不能因而而确认存货资产。(二)资产确实认条件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既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与该
17、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非常可能流入企业。从资产的定义来看,能否带来经济利益是资产的一个本质特征,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能否流入企业或者能流入多少带有不确定性。因而,资产确实认还应与经济利益流入的不确定性程度的推断结合起来。假如依照编制财务报表时所获得的证据,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非常可能流入企业,那么就应将其作为资产予以确认;反之,不能确认。2该资源的本钱或者价值能可靠地计量。财务会计系统是一个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系统,其中计量起着枢纽作用,可计量性是所有会计要素确认的重要前提。只有当有关资源的本钱或价值能可靠地计量时,资产才能予以确认。在实务中,企业获得的许多资产
18、都发生了实际本钱,如企业制造的存货、购置的设备等,关于这些资产,只要实际发生的制造本钱或购置本钱能可靠计量,就可视为符合资产确认的可计量条件。在某些情况下,企业获得的资产没有发生实际本钱或发生的实际本钱非常小,如企业持有的某些衍生金融工具构成的资产,关于这些资产,假如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话,也被认为符合资产可计量性确实认条件。二、负债及其确认(一)负债的定义及其特征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买卖或者事项构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具有以下特征: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今后发生的买卖或者事项构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确认为负债
19、。这里所指的义务既但是法定义务,也但是推定义务。其中,法定义务是指由具有约束力的合同或者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通常必须依法执行。例如,企业购置原材料构成应付账款,企业向银行贷款构成借款等,均属于企业承担的法定义务,需要依法偿付。推定义务是指依照企业多年来的适应做法、公开的承诺或者公开宣布的政策而导致企业将承担的责任,这些责任也使有关各方构成了企业将履行义务的合理预期。例如,某企业多年来制定有销售政策,关于售出商品提供一定期限的售后保修效劳,预期将为售出商品提供的保修效劳就属于推定义务,应将其确认为一项负债。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只有企业在履行义务时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才符合负债
20、的定义,假如不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就不符合负债的定义。在履行现时义务清偿负债时,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用现金归还、以实物资产归还、以提供劳务归还;以部分转移资产、部分提供劳务归还;将负债转为资本等。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买卖或者事项构成的。只有过去的买卖或者事项才构成负债,企业将在今后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等买卖或者事项,不构成负债。(二)负债确实认条件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既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非常可能流出企业。在实务中,履行义务所需流出的经济利益带有不确定性,尤其是与推定义务相关的经济利益通常需要依赖于大量的可能。因而,负
21、债确实认应与经济利益流出的不确定性程度的推断结合起来。假如有确凿证据说明,与现时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非常可能流出企业,就应将其作为负债确认;反之,假如企业承担了现时义务,但是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假设已不复存在,就不应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2今后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可靠地计量。负债确实认在考虑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同时,关于今后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应能可靠计量。关于与法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通常能够依照合同或者法律规定的金额予以确定。考虑到经济利益流出的金额通常在今后期间,有时今后期间较长,有关金额的计量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等要素的妨碍。关于与推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企业应依
22、照履行相关义务所需支出的最正确可能数进展可能,并综合考虑有关货币时间价值、风险等要素的妨碍。企业的负债有些因借贷活动而发生,有些因运营活动而构成。负债通常按其偿付期限的长短分为流淌负债和长期负债两大类。三、所有者权益及其确认(一)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其特征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1所有者权益是一种剩余权益。所有者分享红利发生在企业已经对债权人支付利息之后;企业发生清算时,所有者只能享有清偿所有负债后的资产余额。2所有者对企业拥有的权益包括红利分享权、剩余财产分配权、企业运营情况的知情权等。但所有者最重要的权
23、益是能够凭借其拥有的股份参与企业的严重财务和运营决策,假如失去这项权益,所有者的其他权益都无法得到有效维护。3所有者对企业进展投资的根本目的是获得满意的投资报答。所有者的投资报答包括股份的升值和利润的分享。所有者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是其获得投资报答的重要方式。4除非发生减资或清算,所有者权益不需要归还。这是为了保护债权人等企业其他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5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截了当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构成。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
24、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这部分投入资本在我国被计入了资本公积。直截了当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额等。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累计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二)所有者权益确实认条件所有者权益表达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而,所有者权益确实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确实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确实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例如,企业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产,在该资产
25、符合企业资产确认条件时,就相应地符合了所有者权益确实认条件;当该资产的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也就能够确定。四、收入及其确认(一)收入的定义及其特征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构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具有以下特征:1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构成的。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运营目的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例如,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商业银行发放贷款、软件企业为客户开发软件、安装公司提供安装效劳、物流公司提供运输效劳等。明确界定日常活动是为了将收入与利得相区分,由于企业非日常活动所构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应计入
26、利得。2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符合收入的定义,不应确认为收入。例如,企业向银行借入款项,尽管也导致了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但该流入并不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反而使企业承担了一项现时义务,应确认为一项负债。3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应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从而导致资产的增加。例如,企业销售商品,应收到现金或者在今后有权收到现金。但是,经济利益的流入有时是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所导致的,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不应确认为收入,应将其直截了当确认为所有者权益。(二)收入确实认条件企业收入的来源渠道多种多样,不同收入来源的特征有所不同,其
27、收入确认条件也往往存在差异,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等。一般而言,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非常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即收入确实认至少应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非常可能流入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五、费用及其确认(一)费用的定义及其特征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器具有以下特征: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对日常活动的界定与收入定义中涉及的日常活动的界定一致。因
28、日常活动所产生的费用通常包括营业本钱、治理费用等。将费用界定为日常活动所构成的,目的是为了将其与损失相区分,企业非日常活动所构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能确认为费用,而应计入损失。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应确认为费用。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的发生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从而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最终也会导致资产的减少)。其表现方式包括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流出,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的流出或者耗费等。鉴于企业向所有者分配利润也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而该经济利益的流
29、出显然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抵减工程,不应确认为费用。(二)费用确实认条件费用确实认除了要符合定义外,也应满足严格的条件,即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非常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因而,费用确实认至少应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非常可能流出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六、利润及其确认(一)利润的定义及其特征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运营成果。通常情况下,假如企业实现了利润,说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反之,假如企业发生了亏损,说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利润是评价
30、企业治理层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进展决策时的重要参考数据。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截了当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运营业绩,直截了当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截了当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企业应严格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以便全面、明晰地反映企业的运营业绩。(二)利润确实认条件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因而,利润确实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
31、和损失确实认,其金额确实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七、会计计量属性及应用原则(一)会计要素的计量属性会计计量是指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按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展计量。从会计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确实定根底,包括历史本钱、重置本钱、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1历史本钱。又称实际本钱,即获得或制造某项资产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本钱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
32、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归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2重置本钱。又称现行本钱,是指按当前市场条件,重新获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在重置本钱计量下,资产按照如今购置一样或者类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如今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在实务中,重置本钱多应用于对盘盈固定资产的计量。3可变现净值。它是指在正常消费运营过程中,资产可能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本钱和可能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可变现净值通常应用于存货减值情况下的后续计量。4现值。它是指对今后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展折现后
33、的价值,它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可能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今后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可能期限内需要归还的今后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现值通常用于非流淌资产可收回金额和以摊余本钱计量的金融资产价值确实定等。例如,在确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可收回金额时,通常需要计算资产可能今后现金流量的现值;关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等以摊余本钱计量的金融资产,通常需要使用实际利率法将这些资产在预期存续期间或适用的更短期间内的今后现金流量折现,再通过相应的调整确定其摊余本钱。5公允价值。它是指在公平买卖中,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自愿进展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
34、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买卖中熟悉情况的买卖双方自愿进展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主要应用于买卖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计量等。(二)计量属性的应用原则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展计量时,一般应采纳历史本钱,采纳重置本钱、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获得并可靠计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是由于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开展,股权分置改革的根本完成,越来越多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在买卖所上市,使得这类金融资产的买卖已经构成了较为活泼的市场,因而我国已经具备了引入公允价值的条件。引入公允价值,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财务情况,对
35、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更加有用。在引入公允价值过程中,我国充分考虑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的三个级次:第一,资产或负债等存在活泼市场的,活泼市场中的报价应当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不存在活泼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买卖的各方最近进展的市场买卖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本质上一样或类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三,不存在活泼市场,且不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纳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我国引入公允价值是适度、慎重和有条件的。缘故是我国尚属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假如不加限制地引入公允价值,有可能出现公允价值计量不可靠,甚至助长人为操纵利润的咨询题。第四节 财务会计信息的
36、质量要求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是实现财务会计目的的根本保证。财务会计信息要有助于利益相关者的决策,首先必须有用。其有用性是由相关性、可靠性等假设干质量要求来保障的。一、可靠性可靠性要求企业应以实际发生的买卖或者事项为依照进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好。为了贯彻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做到以下两点:1以实际发生的买卖或者事项为依照进展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不得依照虚构的、没有发生的或者尚未发生的买卖或者事项进展确认、计量和报告。2在符合
37、重要性和本钱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好性,其中包括应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保持完好,不能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与使用者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都应充分披露。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有助于其对企业过去、如今或者今后的情况做出评价或者预测。会计信息是否有用、具有价值,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相关的会计信息应能够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明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而具有反应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应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依照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今后的财务情况、运营成果和现金
38、流量。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企业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决策方式和信息需要。但是,相关性应以可靠性为根底,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也确实是说,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尽可能地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使用者的决策需要。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明晰明了,便于投资者、债权人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而要使使用者有效使用会计信息,应能确保其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与内容,这就要求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明晰明了,易于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满足向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但
39、会计信息毕竟是一种专业性较强的信息,在强调其可理解性的同时,还应假定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有关企业运营活动和会计方面的知识,同时愿意付出努力去研究这些信息。关于某些复杂的信息,如买卖本身较为复杂或者会计处理较为复杂,但其对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的信息,企业就应在财务报告中予以充分披露。四、可比性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互相可比,主要包括以下含义:1同一企业不同的时期可比。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比拟企业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理解企业财务情况、运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做出决策,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一样或者类似的买卖或者事项,应采纳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40、。但是,这并非说明企业不得变更会计政策,假如按照规定或者在会计政策变更后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能够变更会计政策。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2不同企业一样的会计期间可比。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分析评价不同企业的财务情况、运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其变动情况,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一样或者类似的买卖或者事项,应采纳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互相可比。五、本质重于方式本质重于方式要求企业应按照买卖或者事项的经济本质进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而不仅仅以买卖或者事项的法律方式为依照。企业发生的买卖或事项在有些情况下其经济本质
41、和法律方式出现不一致。例如,企业按照销售合同销售商品但又签订了售后回购协议,尽管从法律方式上看实现了收入,但假如企业没有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酬劳转移给购货方,没有满足收入确认的各项条件,即便签订了商品销售合同或者已将商品交付给购货方,也不应确认销售收入。再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尽管在法律上并未获得其所有权,但本质上操纵了其长期的使用权,应确认为企业本人的资产。六、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反映与企业财务情况、运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买卖或者事项。假如财务报告中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会妨碍投资者等使用者做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推断,
42、企业应依照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工程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进展推断。七、慎重性慎重性要求企业对买卖或者事项进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保持应有的慎重,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消费运营活动面临着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如应收款项的可收回性、持有存货可能发生的跌价损失、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等。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要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推断时,应保持应有的慎重,充分可能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例如,要求企业对售出商品所提供的产质量量保证确认一项可能负债。慎重性的应用并不意味着企业可设置机密预备,假如企业成心低估资
43、产或者收入,或者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情况和运营成果,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降低会计信息质量。八、及时性及时性要求企业关于已经发生的买卖或事项,应及时进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早或者延后。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协助股东等做出决策。即便是可靠的、相关的会计信息,假如不及时提供,就失去了时效性,关于使用者的效用就大大降低,甚至不再具有实际意义。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贯彻及时性,一是要求及时搜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买卖或者事项发生后,及时搜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者凭证;二是要求及时处理睬计信息,即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及时对经济买卖或者事项进展确认或者计量,并编制财务
44、报告;三是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时限,及时地将编制的财务报告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第五节 财务会计的标准体系为了标准会计确实认、计量与报告,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完好,企业在进展会计处理和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应恪守相应的规则,如会计法、会计准则、公司法等其他相关的法律规章。一、会计法1999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但凡在我国境内的所有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都必须按照会计法的规定来办理睬计事务。主要内容包括以下6个方面:1总则。如规定各单位必须依法设置会计账簿,并保证其真实、完好;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材料的真实性、完好性负责;会计机构
45、、会计人员按照本法规定进展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视。2会计核算。如规定各单位必须依照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展会计核算,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能够选定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折算为人民币;办理经济业务事项,必须填制或者获得原始凭证并及时送交会计机构;各单位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事项应在依法设置的会计账簿上统一登记、核算;各单位应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材料互相核对,保证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凭
46、证的有关内容相符、会计账簿之间相对应的记录相符、会计账簿记录与会计报表的有关内容相符;各单位采纳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财务会计报告应依照通过审核的会计账簿记录和有关材料编制,并符合本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关于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要求、提供对象和提供期限的规定等。 3公司、企业会计核算的特别规定。如公司、企业必须依照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计量和记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本钱和利润;公司、企业进展会计核算不得有以下行为:随意改变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确实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虚列
47、或者隐瞒收入,推延或者提早确认收入;随意改变费用、本钱确实认标准或者计量方法,虚列、多列、不列或者少列费用、本钱;随意调整利润的计算、分配方法,编造虚伪利润或者隐瞒利润等。4会计监视。如规定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视制度;单位负责人应保证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机构、会计人员违法办理睬计事项;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须经注册会计师进展审计的单位,应向受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如实提供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材料以及有关情况,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要求或者示意注册会计师及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不实或者不当的审计报告;财政、审计、税务
48、、人民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职责,对有关单位的会计材料施行监视检查。5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如规定各单位应依照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机构,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国有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会计机构内部应建立稽核制度,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获得会计从业资历证书。6法律责任和附则。会计法还对违背该法的机构及其责任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做出了明确规定。二、会计准则会计准则是标准会计信息生成、约束会计核算工作的规则,是评价会计工作质量的标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以下互为关联的3部分内容构成:1根本准则。它在整个会计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主要标准会计目的、会计假设、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确实认、计量和报告原则等。根本准则的作用是指导详细准则的制定和为尚未有详细准则标准的会计实务咨询题提供处理原则,属于财政部部门规章。2详细准则。详细准则主要标准企业发生的详细买卖或事项的会计处理。2006年,财政部发布了38项详细准则,详细工程及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