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描写月亮的古代诗词背诵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描写月亮的古代诗词背诵5篇.docx(1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三年级描写月亮的古代诗词背诵5篇 月亮从树林的边缘升起,散发出一种寒冷的光辉,这使白雪覆盖的田野变得更白更冷。万星如夜明珠,星星点点,银光闪闪。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三年级描写月亮的古代诗词背诵,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年级描写月亮的古代诗词背诵1 月夜 唐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作品赏析 【注释】: 漉州:今陕西省富县。 【简析】: 本诗于天宝十五年(756)八月写于长安。全诗别出心裁,言在彼而意在此,将诗人自身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通过想像妻子思念他的情景而更加深刻地表现出来,也寄予了对战乱平静后华蜜团聚的
2、渴望。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叛军攻进潼关,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今陕西富县),借居羌村。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杜甫便于八月间离家北上延州(今延安),企图赶到灵武,为平叛效力。但当时叛军势力已膨胀到鄜州以北,他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望月思家,写下了这首千古传诵的名作。 题为月夜,作者看到的是长安月。假如从自己方面落墨,一入手应当写“今夜长安月,客中只独看”。但他更焦心的不是自己失掉自由、生死未卜的境况,而是妻子对自己的境况如何焦心。所以悄焉动容,神驰千里,直写“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这已经透过一层。自己只身在外,当然是独自看月。妻子尚有儿女在旁,为什
3、么也“独看”呢?“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观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 在一二两联中,“怜”字,“忆”字,都不宜轻易滑过。而这,又应当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加以吟味。明月当空,月月都能看到。特指“今夜”的“独看”,则心目中自然有往日的“同看”和将来的“同看”。将来的“同看”,留待结句点明。往日的“同看”,则暗含于一二两联之中。“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不是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共“忆长安”的往事吗?我们知道
4、,安史之乱以前,作者困处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一段时间,是与妻子在一起度过的。和妻子一同忍饥受寒,也一同欣赏长安的明月,这自然就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当长安沦陷,一家人逃难到了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共“忆长安”,已不胜其辛酸!如今自己身陷乱军之中,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那“忆”就不仅充溢了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与惊恐。这个“忆”字,是含意深广,耐人寻思的。往日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虽然百感交集,但尚有自己为妻子分忧;如今呢,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遥怜”小儿女们天真无趣,只能增加她的负担,哪能为她分忧啊!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深情,感人肺腑的。 第三联
5、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望月愈久而忆念愈深,甚至会担忧她的丈夫是否还活着,怎能不热泪盈眶?而这,又完全是作者想象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夜深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难过落泪。两地看月而各有泪痕,这就不能不激起结束这种苦痛生活的希望;于是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则“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外了。 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所抒发的不是一般状况下的夫妇离别之情。作者在半年以后所写的述怀诗中说:“去年潼关破,妻子隔绝久”;“寄书问三川(鄜州的属县,羌村所在),不知家在否”;“几人全性命?尽室岂相偶!”两
6、诗参照,就不难看出“独看”的泪痕里浸透着天下乱离的悲伤,“双照”的清辉中闪烁着四海升平的志向。字里行间,时代的脉搏是清楚可辨的。 题为月夜,字字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独看”是现实,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的“独看”长安之月而忆鄜州,已包含其中。“双照”兼包回忆与希望:感伤“今夜”的“独看”,回忆往日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薄帷)、对月舒愁的希望寄予于不知“何时”的将来。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如黄生所说:“五律至此,无忝诗圣矣!” 【鹤注】天宝十五载八月,公自鄜州赴行在,为贼所得,时身在长安,家在鄜州,故作此诗。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
7、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公对月而怀室人也。前说今夜月,为独看写意。未说来时月,以双照慰心。杜臆: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已,已进一层。至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鬟湿臂寒,看月之久也,月愈好而苦愈增,语丽情悲。末又想到聚首时,对月舒愁之状,词旨婉切,见此老钟情之至。) 唐书:鄜州交洛郡,属关内道。楚辞:“闺中既以邃远兮。”鲍照诗:“儿女皆婴孩。”杨慎谓:雨未尝有香,而无微之诗云:“雨香云淡觉微和。”云未尝有香,而卢象诗云:“云气香流水。”今按:雾本无香,香从鬟中膏沐生耳。如薛能诗“和花香雪九重城”,则以香雪借形柳花也。梁章隐咏素馨花诗:“细
8、花穿弱缕,盘向绿云鬟。”阮籍诗:“明月耀清晖。”江淹诗:“炼药照虚幌。”幌,帷也。隋宫诗:“泪痕犹尚在。”刘后村诗话:故人陈伯霆读北征诗,戏云:子美善谑,如“粉黛忽解包”、“狼籍画眉阔”,虽妻女亦不恕。余云:公知其一耳。如月夜诗云:“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则闺中之发肤,云浓玉洁可见。又云:“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其笃于伉俪如此。 三年级描写月亮的古代诗词背诵2 月出 先秦 诗经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佼人懰1兮。舒忧受兮。劳心慅2兮。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作品赏析 关于诗的主题,毛诗序认为是讽刺陈国统治者“好色”,朱熹诗集传谓“此亦男
9、女相悦而相念之辞”。高亨诗经今注认为描绘“陈国统治者,杀害了一位英俊人物”。多认为是月下相思的爱情诗。 诗从望月联想到意中女子的漂亮,想起她的面容,想起她的身姿,想起她的体态,越思越忧,越忧越思深厚的相思,美人的绰绝,月夜的美丽,构成了动人情景,又别是一番诗情画意了。 “月出皎兮”,天上一轮圆月洒着皎洁的银辉,这夜色显得特别的漂亮。这是写景,也是写情。这句交待了诗人活动的背景是在一个月光明丽的夜晚,这本身就富有很大的魅力和诱惑力,简单使人对景生情,发出很多美妙的联想。同时,结合下句,这句又有着比兴的作用,以月光的美来比方所爱人的美,是很恰贴的。“佼人僚兮”反映出这时在诗人的眼前,出现了一个娇美
10、的女子,引起他无限的仰慕和情思。天上有着皎洁的月光,地上有着娇美的女子,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花好月圆,天惬人意。“舒窈纠兮”一句写诗人细致端详女子时的感觉。在月光下,她不但显得容貌皎好,而且身材那么苗条、秀美,真让人神颠魄荡;而更吸引人的,是她还有一种气质美,她举止舒缓,雍容大方,性情宁静,而这气比外表更富有魅力。“劳心悄兮”,此句是诗人自言其心情的郁闷。月光美,人更美,那窈窕的身姿象那雍容的举止,使得诗人一见钟情,而又无从表明,因而生发出无限的忧愁和感慨。 这首诗的景色描写很有特色,“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优美的月光本身就有无限的情意,而让它作为背景来衬托,则女子的倩影愈发
11、显得秀美。同时,月光朦胧下,一个线条美丽的女子在缓缓起步,更增加了几分神奇的色调,有一种朦胧美的韵味。所以,这一景色很富有画意,而画意又渗透了无限的诗情。 月出的意境是迷离的。诗人思念他的情人,是从看到冉冉升起的皎月起先的。或许因为月儿总是孤独地悬在无垠的夜空,或许因为它普照一切,笼盖一切,所谓“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月下怀人的作品总给人以旷远的感觉。作者的心上人,此刻或许就近在咫尺,但在这朦胧的月光下,又好像离得很远很远,真是“美人如花隔云端”(李白长相思)。诗人“虚想”着她此刻姣好的容颜,她月下踟躅的婀娜倩影,时而分明,时而迷茫,如梦似幻。 月出的情调是惆怅的。全诗三章中,假如说各
12、章前三句都是从对方设想,末后一句的“劳心悄兮”、“劳心慅兮”、“劳心惨兮”,则是直抒其情。这忧思,这愁肠,这纷乱如麻的方寸,都是在前三句的基础上产生,都由“佼人”月下的倩影诱发,充溢可思而不行见的怅恨。其实这怅恨也已蕴含在前三句中:在这静谧的永夜,“佼人”月下独自地许久地徘徊,一任夜风拂面,一任夕露沾衣,她也是在苦苦地思念着自己。这真是“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与迷茫的意境和惆怅的情调相适应。月出的语言是柔婉缠绵的。通篇各句皆以感叹词“兮”收尾,这在诗经中并不多见。“兮”的声调柔婉、平和,连续运用,正与无边的月色、无尽的愁思相协调,使人觉得一唱三叹,余味无穷。另
13、外,形容月色的“皎”、“皓”、“照”,形容容貌的“僚”、“懰”、“燎”,形容体态的“窈纠”、“懮受”、“夭绍”,形容心情的“悄”、“慅”、“惨”,可谓一韵究竟,如同通篇的月色一样和谐。其中“窈纠”、“懮受”、“夭绍”俱为叠韵词,尤显缠绵婉约。 望月怀人的迷离意境和伤感情调一经月出开端,后世的同类之作便源源不断,李白送祝八“若见天际思故人,浣溪石上窥明月”,杜甫梦太白“落月满屋梁,犹疑见颜色”,常建宿王昌龄隐处“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王昌龄送冯六元二“山月出华阴,开此河渚雾,清光比故人,豁然展心悟”,此类甚多,大抵出自陈风。不管它们如何变换着视角,变换着形式,变换着语言,但好像都只是一种意境
14、,一种情调,即迷离的意境,怅惘的情调。这种意境与情调,最早也可以追溯到月出。这些滥觞于月出的望月怀人诗赋作品,总能使人受到感动与共鸣,这也正如月亮本身,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 三年级描写月亮的古代诗词背诵3 霜月 唐 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作品赏析 注释(1)青女:主霜雪的女神。素娥:月中嫦娥。(2)婵娟:美妙的姿容。 译文刚起先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无影无踪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妍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妙姿容。 文学作品,特殊是诗歌,它的特点在于即景寓情,
15、因象寄兴。诗人不仅是写生的妙手,而应当是随物赋形的化工。最通常的题材,在杰出的诗人的笔底,往往能够创建出一种超群美丽的意境。读了李商隐的这首霜月,就会有这样的感觉。 这诗写的是深秋季节,在一座临水高楼上欣赏霜月交辉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过说,月白霜清,给人们带来了寒凉的秋意而已。这样的景色,会使人心旷神怡。然而这诗所赐予读者美的享受,却大大超过了我们在类似的实际环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诗的形象明朗单纯,它的内涵是饱满而丰富的。 秋天,草木摇落而变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约枯黄,黯然无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却显得格外光明皎洁。这秋夜自然景色之美意味着什么呢?“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尽
16、管“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绝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见出雾鬓风鬟之美。她们的绰约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为她们具有耐寒的特性,经得起寒冷的考验啊! 写霜月,不从霜月本身着笔,而写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在诗里是作为霜和月的象征的。这样,诗人所描绘的就不仅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摄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这精神是诗人从霜月交辉的夜景里发掘出来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混浊的现实环境里追求美妙、憧憬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中高标绝俗、耿介不随的一面的自然流露。当然,我们不能说,这耐寒的素娥、青女,就是诗人隐以自喻;或者说,它另有所实指。诗中寓情寄兴,是
17、不会如此狭隘的。王夫之说得好:“兴在有意无意之间。”(姜斋诗话)倘如缘木求鱼,理解得过于窒实,反而会缩小它的意义,降低它的美学价值。 范元实云:“义山诗,世人但称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他引了筹笔驿、马嵬等篇来说明。(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五引诗眼)其实,不仅咏史诗以及叙志述怀之作是如此,在更多的即景寄兴的小诗里,同样可以见出李商隐的“高情远意”。叶燮是看到了这点的,所以他特殊指出李商隐的七言绝句,“寄予深而措辞婉”(原诗外编下)。于此诗,也可见其一斑。 这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一点值得留意:诗人的笔触完全在空际点染回旋,诗境如空中楼阁,弹指即逝;诗的形象是幻
18、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备的整体。秋深了,树枝上已听不到聒耳的蝉鸣,宽阔的长空里,时时传来雁阵惊寒之声。在月白霜清的宵夜,高楼独倚,水光接天,望去一片清澈空明。“初闻征雁已无蝉”二句,是实写环境背景。这环境是奇妙想象的摇蓝,它会唤起人们绝俗离尘的意念。正是在这个摇篮里,诗人的灵府飞进月地云阶的神话世界中去了。后两句想象中的意境,是从前两句生发出来的。 淮南子。秋三月。青女乃出。以降霜雪。高诱注。青女。青腰玉女。主霜雪也。谢庄月赋。集素娥于后庭。注。嫦娥窃药奔月。月色白。故曰素娥。 三年级描写月亮的古代诗词背诵4 把酒问月 唐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行得,月行却与
19、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作品赏析 【注释】: 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问句先出,继而详细写其人神往的情态。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
20、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二句语序倒装,以一问摄起全篇,极富气概感。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大抵两句换境换意,尽情咏月抒怀。 明月高高挂在天上,会使人生出“人攀明月不行得”的感慨;然而当你无意于追攀时,她许会万里相随,恋恋不舍。两句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离若即,道是无情却有情。写出明月于人既可亲又神奇的奇异感,人格化手法的运用维妙维肖。回文式句法颇具唱叹之致。紧接二句对月色作描绘: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翳(“绿烟”)散尽,清光焕发。以“飞镜”作譬,以“丹阙”陪衬俱好,而“绿烟灭尽”四字尤有点染之功。试想,一轮圆月初为云遮,然后揭开纱罩般露出娇面,该是何等光彩照人
21、!月色之美被形容得如可揽接。不意下文又以一问将月的形象推远:“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月出东海而消逝于西天,踪迹实难测知,偏能月月循环不已。“但见”宁知”的呼应足传诗人的惊异,他从而浮想联翩,究及那难以稽考的有关月亮的神话传闻: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苦地捣药,为的什么?碧海青天夜夜独处的嫦娥,该是多么孤独?语中对神物、仙女深怀怜悯,其间流露出诗人自己孤苦的情怀。这面对宇宙的遐想又引起一番人生哲理探求,从而感慨系之。今月古月实为一个,而今人古人则不断更迭。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亦意味“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亦意味“古月依旧照今人”。故二句造语备极重复、错综、回环之美,
22、且有互文之妙。古人今人何止恒河沙数,只如逝水,然而他们见到的明月则亘古如斯。后二句在前二句基础上进一步把明月长在而人生短暂之意渲染得淋漓尽致。前二句分说,后二句总括,诗情哲理并茂,读来意味深长,回肠荡气。最终二句则结穴到刚好行乐的办法上来。曹操诗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此处略用其字面,流露出同一种人生感喟。末句“月光长照金樽里”,形象显明独特。从无常求“常”,意味隽永。至此,诗情海阔天空地驰骋一番后,又回到诗人手持的酒杯上来,完成了一个美的巡礼,使读者从这一形象回旋中获得极深的诗意感受。 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比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
23、话传闻,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妙而又神奇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虽然意绪多端,随兴挥洒,但潜气内转,脉络贯穿,极回环错综之致、浑成自然之妙;加之四句转韵,平仄互换,抑扬顿挫,更觉一挥而就,有宫商之声,可谓音情理趣俱好,故“于古今为创调”(王夫之唐诗评比)。 三年级描写月亮的古代诗词背诵5 夜泊牛渚怀古 唐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行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作品赏析 首句开宗明义,点明“牛渚夜泊”。次句写牛渚夜景,大处落墨,呈现出一片碧海青天、万里无云的境界。寥廓空明的天宇,和苍茫浩渺的西江,在夜色中融为一体,
24、越显出境界的空阔渺远,而诗人置身其间时那种悠闲神远的感受也就自然融合在里面了。 三、四句由牛渚“望月”过渡到“怀古”。谢尚牛渚乘月泛江遇见袁宏月下朗吟这一富于诗意的故事,和诗人眼前所在之地(牛渚西江)、所接之景(青天朗月)的巧合,当然是使诗人由“望月”而“怀古”的主要凭藉,但之所以如此,还由于这种空阔渺远的境界本身就很简单触发对于古今的联想。空间的无垠和时间的永恒之间,在人们的意念活动中往往可以相互引发和转化,陈子昂登幽州台,面对北国苍莽宽阔的大地而涌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登幽州台歌)之感,便是显例。而今古长存的明月,更经常成为由今溯古的桥梁,“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金陵城
25、西月下吟),正可说明这一点。因此,“望”、“忆”之间,虽有很大跳动,读来却感到特别自然合理。“望”字当中就含有诗人由今及古的联想和没有明言的意念活动。“空忆”的“空”字,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也示意了这份回忆注定没有回应,暗逗下文。 假如所谓“怀古”,只是对几百年前发生在此地的“谢尚闻袁宏咏史”情事的泛泛追忆,诗意便不免平凡而落套。诗人别有会心,从这桩历史陈迹中发觉了一种令人憧憬追慕的美妙关系贵贱的悬隔,丝毫没有阻碍心灵的相通;对文学的爱好和对才能的敬重,可以打破身份地位的壁障。而这,正是诗人在当时现实中求之而不行的得。诗人的思绪,由眼前的牛渚秋夜景色联想到往古,又由往古回到现实,不由自主地
26、发出“余亦能高咏,斯人不行闻”的感慨。尽管自己也象当年的袁宏那样,富于文学才华,而象谢尚那样的人物却不行复遇了。“不行闻”回应“空忆”,寓含着世无知音的深厚感喟。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象是无言地送着孤独离去的行舟。秋色秋声,进一步烘托出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孤独凄清情怀。 诗意明朗而单纯,并没有什么深刻困难的内容,但却具有一种令人神远的韵味。这种神韵的形成,离不开详细的文字语言和特定的表现手法。这首诗,写景的疏朗有致,不主刻画,迹近写意;写情的含蓄不露,不道破说尽;用语的自然清爽,虚涵概括,力避雕
27、琢;以及寓情于景,以景结情的手法等等,都有助于造成一种悠闲不尽的神韵。李白的五律,不以锤炼凝重见长,而以自然明丽为主要特色。此篇行云流水,纯任自然。这本身就构成一种萧散自然、风流自赏的意趣,适合表现抒情主子公那种飘逸不群的性格。诗的富于情韵,与这一点也不无关系。 三年级描写月亮的古代诗词背诵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9页 共19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第 19 页 共 1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