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研究.doc

上传人:de****x 文档编号:82300061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2年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年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研究.doc(5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少数民族大学生培养模式与教学质量研究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已全面跨入信息时代,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向于多媒体化、网络化、智能化、社会化和信息化。西部开发需要高层次的人才,特别需要培养本地少数民族人才。高等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通过高新技术的研究普及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起到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新疆是少数民族聚集区,人口占新疆总人口的59.33%。边缘、经济落后、生活条件差等原因,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难、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普遍存在。因此,研究培养少数民族人才问题、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模式是新世纪教育的强烈要求。一、新世纪新任务、新培养模式的挑战新疆大学作为“211工程”西部一流大学,对西部地区特别是新疆地

2、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新世纪的来临、新的新疆大学的成立要求探索一种适合于新世纪的新培养模式,使培养出的大学生真正为祖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区域经济的发展服务。我们正处于世界信息革命时期,世界经济、技术的爆发性发展特别是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创造很大的机遇。抓住机遇发展区域经济,需要各专业各层次的人才。新疆大学作为21世纪的重点大学,更要培养出西部地区一流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大学生。下面以新疆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为例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新培养模式和如何提高教学质量。二、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培养模式分析1.新任务的确定实施高校创新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等学校的核心

3、任务。新疆大部分地区非常干旱,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经济中第一产业的比重很高,经济发展对资源开发的依赖性很大;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系统的管理模式,生产、生活、生态环境的评价及保护,都需要资源与环境科学方面的人才。新疆大学的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长期生活在新疆,他们更了解区域自然特点,容易掌握当地经济发展规律。因此,资源与环境学院少数民族学生的培养模式直接影响全新疆大学少数民族学生的教学模式,甚至影响全自治区经济发展速度。资源与环境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同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其探讨的空间可达到全球以至宇宙,涉及的科学领域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既有特大的广阔性,又

4、有强烈的综合性,还有广泛的应用性。在确定资源环境科学学院学生的培养模式时要以此科学的特点为出发点,深入分析社会近期和长期的需要,考虑学院软硬条件,建立一个完善的教育计划,培养出多元智能的人才。2.培养准则(1)明确培养目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毕业后绝大多数工作在新疆境内,为新疆的经济建设发展服务。即社会的需要确定学生的培养模式;而高校培养模式要适应于社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为此,应按不同的需求目标来确定培养模式。(2)优化课程设置。新的培养模式要求新的课程设置。应改正传统课程设置方面的缺点,适应新的教学模式,提倡研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3)提高师资队伍质量。21世纪现代化社会和教育的发展

5、需要高学历、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师资力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提高民族学生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民族师资队伍综合素质的提升。另外,还应改善教学软硬条件,以学生综合培养为本。三、结论与分析1.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新疆大学地理科学专业培养计划(2020年9月)中的培养目标提到:“培养具备地理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企事科研、教学、管理、规划与开发及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这里培养目标明确指出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生的服务对象。据了解,1988年以来地理科学专业毕业的少数民族学生就业难,转业、待业等现象部分存在。大部分毕业生在中小学任地理教师。这与教学

6、计划所定的培养目标不符,也不是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培养目标。现阶段社会各行业、各部门对大学生的要求不同,按照各行业、各部门的需要,确定培养模式,设置课程是很必要的。课程设置也要遵循培养目标。大学第三年后,按照各任课教师的意见和学生的选择,确定他们的培养方向,一部分学生会选择专门技术作为培养方向,将来为研究机构、资源管理部门、环境监测部门工作;另一部分学生会选择继续深造。因此,公共和专业基础课学习完成以后,按专业方向培养学生是培养人才的有效措施之一。2.合理设置课程结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的高低,从现阶段执行的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学计划来看,校管公共必修课的

7、比重很大,占毕业应修课学时的42.6%,但是学分只占34.5%;院系必修课学时占20.5%,学分占34%;专业必修课学时占11.5%,而学分占12.7%;专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学分各占12.6%,而学分各占12.7%(见表1)校管公共课教学中以下三点值得探讨。第一,公共课学时多、学分低,需要调整学分或学时。学时多、学分低的现象,会影响这门课的学习气氛。第二,英语课的问题:民族学生研究生考试通过率比较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外语不过关。本学院(其资环系)从1998年开始对民汉学生使用统一教学计划,通过三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经济地理2020级2班计算机等级1级通过率达70%。全班33人中10

8、15人考研究生。因为有英语基础,学生有了考研究生的自信心。通过教学计划的统一,基本改善以前少数民族学生中没有人考研究生、等级考试通过率低的现象。值得强调的是,按照培养目标全班分方向后,考研究生方向学生可以加入英语课,甚至专门一年时间让他们语言过关,大幅度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研究生考试通过率。第三,社科类课程总课时等于院系专业基础课的总课时,是否在保证课程内容的前提下,可以改变课堂讲课方式,比如采用专题讨论、做专题作业的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探论一些热点问题,布置讨论性作业,从而提高学习气氛。3.加快提高师资队伍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新世纪、新任务,新的培养模式下,教育的发展需要高学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近几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学校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优惠政策,培养了一部分年轻的少数民族教师,但是量少、周期长等原因导致民族教学中难度大、技术性强的一些课程教学受到一定影响。师资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对资源环境科学学院原地理系少数民族师资队伍来说,情况还是比较好的,博士已毕业或正在读博士学位的(7人)占总少数民族教师(21人)的33%,国外进修一年以上的(10人)占47%。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