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关于中秋节感怀文章六篇汇编-感怀岁月匆匆过的文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关于中秋节感怀文章六篇汇编-感怀岁月匆匆过的文章.doc(11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关于中秋节感怀文章六篇汇编:感怀岁月匆匆过的文章 关于中秋节感怀文章六篇 【篇一】 夜里大风,闲看朱德庸写给童年的一封信:“谢谢你,小时候的我,我会和你一起,用我们自己单纯的方式,在这个时代里慢慢走。” 心里蓦然一惊,教师节已过,中秋又要闲情信步,如约而至。 中秋节这个纪念日家喻户晓,大到银发老翁,小到幼龄儿童。又或是海外游子,无不惦念。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又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聊起中秋节的起源,众说纷纭,最早见于周礼。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
2、,故而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随着朝代更替,宫廷文人兴起后渐渐扩散到民间,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 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后又有李白“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可见无论帝王,百姓还是文人墨客,都盼望着这个象征着团圆的纪念日到来。所以才有东京梦华笔中“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圣晓。”的热闹景象。 我的故乡在一个小城市,市民们对土地和时令都有着特殊的情感,每逢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都会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如今也有更多
3、的老人小孩儿参与其中,渐渐演变成了纪念日的全民活动。彼时大街小巷还会张罗着售卖各式各样的手工月饼,来往的亲朋好友也会购买互相赠送月饼,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中秋节吃上一块月饼,象征着这一年家人们都不会分离。正所谓“中秋鲜果列晶盘, 饼样圆分桂魄寒,聚食合家门不出,要同明月作团圞。”表达的尽是圆满。 故乡的人都偏爱赏月看星,中秋节赏月更是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传统活动。这个风俗早在唐朝便十分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如王建十五夜望月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便抒发了他对月思乡之情。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文人士大夫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
4、的千古绝唱。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借皎洁月光喻人之离合,将思念与月光的融合表达的淋漓尽致。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半人间,家家团圆。品香甜月饼,聊琐碎家常,望皎洁明月,这便是中秋吧。 【篇二】 又到中秋月圆时。农历八月十五,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一天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亮,所以这一天又叫“月夕”“八月节”。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着家人的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
5、。故中秋节又被人们称为“团圆节”。 古代,中秋赏月颇为盛行。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会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中秋节的传说丰富浪漫,中秋节的习俗多姿多彩,这都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也使中秋的明月蕴含着更丰富的韵味。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家里生活贫困,但每年中秋节都过得有滋有味。因为,母亲总会想办法在这一天做几个与平时不同的好菜和点心,我们小孩子也就能趁机解解馋。饭后,我们会抬出竹床和桌子,小孩子们都抢着爬到竹床上,大人们则沏上一壶粗茶,摆上自家做的糕点(其实也就是烙些圆圆的甜饼和蒸些枣馍馍),一家老老少少就这么围坐在大树下,喝茶,吃点心。 等月亮升起时,奶奶
6、便开始津津乐道地给我们讲嫦娥、吴刚、玉兔那古老的神话传说。这是每年中秋夜奶奶不变的节目,我们却也百听不厌,每一次听都会感到新奇,每一次我们这些小孩子都会盯着那又大又圆的月亮,争论着、比划着,说哪个是正埋头伐树的吴刚,哪个是聚精会神捣药的玉兔,还有哪个是甩着长袖翩翩起舞的嫦娥。奶奶的故事说完了,我们的争议也停止了。然后一个个跳下竹床,开始在月光辉映的小院里,玩我们想象中的天宫游戏,大家争抢着自己想扮演的角色。当年那融融的亲情与热闹的场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愈发浓郁起来,常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感慨。 离开家乡七八年了,能和家人一起过中秋节的次数寥寥无几。这些年,中秋节虽然也常和朋友聚在一
7、起,却再也找不回儿时那份特有的欢乐与温馨了,真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举头望,天上那轮圆月依旧璀璨,却似乎多了一些苍凉。 中秋的月,很圆很亮;中秋的风,微冷还寒 生活是一杯酒,让我品味着坚韧、痛苦、快乐与理解。东坡有词云:“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对常人而言,我想,是无法真正体验到这词中隐含着的无奈与豁达。像中秋这样的团圆之夜,对于身处他乡的游子而言,更多的该是淡淡的离愁与丝丝的感伤吧。 明月千里寄相思。抬头望月,自天穹泻下的光如水般柔和地洒向大地,照耀着游子归家的路,也穿透了我这颗思念的心。亲爱的父母,你们好吗?我的爱人啊,你在远方也和我一样默默吟唱“但愿人
8、长久,千里共婵娟”吗? 又到中秋月圆时,明月,请替我捎去一声问候,一声祝福吧! 在那家乡的槐树下,在那小小的阳台上,在那寂寞的海滩边,在那沸腾的工地上,在那值班室的窗口,在那蓝色的简易房里,在那劳顿的旅途中 漂泊他乡的人啊,明月,我们共赏! 【篇三】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自古中秋节就是团圆的节日,全家人聚在一起,赏月、吃月饼、谈天论地。我是今年7月刚参加工作的水文新兵,作为基层一线的水文人,工作性质需要我们坚守在岗位。三天的小长假对于我们来说,仍然是工作日。 八月十五的到来,和以往没有什么不同,我仍然像往常一样早起晨跑,沿着河边公路,迎着日出,伴着大山,开始了我中秋节的一天。晨跑归来,
9、准点着手每天必做的日常工作:到河边看水位、进观测场测蒸发量、记录数据、发报文在完成这些工作之后,确保站院内暂时没有其他任务时,我便骑车去对岸查看断面标志和缆道基础。 走出站院才发现,今年中秋和以往大有不同。路上来来往往的,有开往4A级景区重渡沟的旅游大巴,有提着月饼礼盒的行人,还有浩浩荡荡出门的一家人。大家要么利用小长假去旅游玩耍,要么走街串巷看望亲朋,要么长途跋涉回家团圆。这些场景很是热闹,我也不免触景生情。大学四年,在外地的我没有机会和父母一起过中秋节,现如今上班了,仍然是在外度过,想家是难免的,但意义却不同。我是一名水文职工,在工作中和同事们一起度过第一个中秋节肯定是难以忘怀的。 回到站
10、上后,站长告诉我们今天是中秋节,中午聚餐炖排骨,大家欢聚一堂度中秋。当中午饭做好时,每人一碗热腾腾的排骨,一个月饼。我们一桌吃饭,一起聊天,一块谈家常,那感觉是暖洋洋的。水文站是我的工作单位,但也是我的另一个家,它是水文人的温馨港湾,更是在佳节倍思亲时相聚的栖息地。 2020年的中秋,是我成为水文人后度过的一个特别的中秋节,一个不回家团圆的中秋节,一个把水文站当做家的中秋节,一个即使出门在外,也可以赏月吃月饼的中秋节,一个以工作为乐以同事为家人的中秋节浓情四溢,感触良多,感动满满。 【篇四】 小时候在家过中秋, 月明亮,月饼甜。 左手柿子红右手苹果圆。 听不进哀怨凄婉的词, 不懂得不能团聚的痛
11、, 只是疯跑在老家的青石院。 在皎洁的月光下, 捉蟋蟀,追影子, 外婆膝下成欢聚,笑语满堂声声甜。 少年时在家过中秋, 团圆饭,栗子粥。 前脚擦擦嘴后脚作业稠。 埋头苦读身披月光蓝, 窗影风动书染桂花香, 只在无限旖旎的想象里畅游。 在纷繁的故事中, 阅古人,梦未来,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 青年黄河岸边度中秋, 小餐厅,灯光柔。 好友三两来聚首。 推杯换盏话事业, 先是欢语声后又静幽幽。 皓月当空洒清辉, 对酒当歌解千愁。 忆往昔,叹蹉跎, 东南望乡何处是,西北见月几圆洲。 转眼又到中秋夜。 娘已老,父白头。 外婆驾鹤去,老舅踩云舟。 中秋月圆人难圆。 仰望星空欲无泪, 才下眉头又
12、上心头! 子欲养,亲不待, 愿寄明月话情思, 安慰母亲眼波中流露的期许, 抚顺父亲长满了皱纹的额头。 岁岁年年度中秋, 雾薄薄,云淡淡, 天高气爽日渐寒。 花落指间,秋水浅,青石现。 鸿雁畅飞秋雨总缠绵, 牵挂双亲可曾添丝缎? 月夕节,亲且盼, 银汉无声转玉盘, 金秋话团圆。 【篇五】 在一年那么多的节日当中,人们最喜欢的可能除了春节就是中秋节了,因为这两个节日都满含着阖家团圆的美好憧憬。 它让人们暂时放下忙碌的工作,逃离开钢筋水泥的丛林,远离拥挤和喧嚣,走进乡村或小镇,抑或穿梭在两个小城之间。 极速发展中的祖国,近几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通讯及交通方便快捷,日新月异。高铁、动车的出
13、现更缩短了人们回家的时间。 从踏上通往家乡车辆的那一刻起,所有的想念、所有的细节都一一浮现在脑海。那浓缩着的相思之苦,那牵挂着的乡音乡情,那埋藏在心底的苦辣酸甜,随着车辆的行进,随着熟悉的路景,或喜悦或忧伤的心情在这一刻都得到了真正的释放。 那背包里有买给家人的各种吃的、用的、玩的、穿的,脸上洋溢着快乐和欣喜,激动地打电话和家人叙旧,问家人的身体和近况,讲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一路贴心的话语散发着甜蜜温暖的馨香。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来临了,这千古不变的生活理想印证了多少代人的绵绵情长,这一份由亲情的丝线编织出来的纽带连接着多少家庭的快乐与幸福。当华灯初上,当万家灯火,每一个闪亮的窗口都透着美好与祥
14、和。 洗去一路的风尘仆仆,放下所有的烦恼压力,和父母、爱人、儿女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香酥的月饼,一边欣赏天上的满月,那团圆欢乐的气氛,让人们尽情地享受着这人间的天伦之乐。 如今的月饼品种齐全、花样繁多,走进超市,让你看得眼花缭乱。 一路走过去,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月饼等着人们去挑选,有京式月饼、广式月饼还有我们本地的月饼,口味有甜的、有咸的,馅心有枣泥、五仁、豆沙、红糖、黑芝麻、蛋黄等,有混糖皮、酥皮的,还有奶油皮的。从造型上看有光面的与花边的,包装更是五花八门,纸盒的、铁盒的、塑料盒的,各有特色。 在这么多种类的月饼当中,我最喜欢吃的就是枣泥月饼了,打开包装,映入眼帘的是八个金黄油亮的带
15、花边的月饼,每一个月饼的表面都印着“枣泥”两个字,旁边还有一个大红枣的图案。 这个时候就会有一股淡淡的枣香扑鼻而来,咬上一口,酥软中带着甜蜜,香气萦绕在唇齿之间,那种萦齿绕舌的味道,让我一下子好像又回到了童年的时光。 月饼象征着团圆美满,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圆满渴望。每逢佳节倍思亲,当静谧的夜色袭来,圆月当空,良辰佳景,人们把月饼、水果、瓜子、花生、枣所有的好吃的都摆在桌子上。我们这里叫“拜月神”,对着月亮,许下自己的愿望,托月亮女神成全自己的夙愿或把心底的祝福传递给远方的亲人,也寄一份相思给天堂的故人,愿他们在天堂的日子幸福安好。 恋爱中的男女更是许下相伴一生的盟约,“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16、娟”,是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寄托和向往。 望着静谧的夜空,望着美丽的月亮,我像欣赏到一幅天蓝水碧的婆娑画卷,清朗明亮,澄净安然,点点温馨溢满心田 【篇六】 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多和吃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小时候总盼着过节,更确切地说是在那些清苦的日子里盼着吃到好东西,但中秋节念月除了吃还很诗意,即使那时我们只是尚未识字的孩童,却依然能感觉到那份美好。 “月”是什么呢?那是用面粉和枣蒸的一个“月亮”。“月”有上下两盖,是面做的,中间夹着满满一层枣。上盖用面做上玉兔和桂树,有的还做上嫦娥和云彩,再点缀上一些红枣。“月”的样子很好看,中秋晚上,家里吃了饭喝了酒之后,小孩子们就要端着“月”到街上去念了。月
17、亮升起来,儿歌念起来:“念月了,念月了,一斗麦子一个了。念月饼了,好年景了。念帕谷(窝窝头)糇了,盖瓦屋楼了。念煎饼了,骡子马子一大天井了。”这首念月谣是每个孩子都会唱的,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口耳相传流传下来的。 真正明白念月谣的涵义却是长大了以后。“念月了,念月了,一斗麦子一个了”,是用夸张手法,写蒸的“月”大,一斗麦子才蒸一个,当然很大了。后面的几句则寄托了人们对富裕美好生活的向往。念月谣里的帕谷糇是一种食物,现在的年轻人恐怕都不知是何物了。潍县方言把窝窝头叫帕谷,把帕谷切成小方块烩了吃,叫烩帕谷糇。记得小时候,帕谷放久了,又干又硬,难以下咽,母亲就烩帕谷糇吃。吃帕谷糇的日子是穷苦的,但依然盼
18、着能过上有瓦屋楼的好日子。 一轮明月升起来,念月声满街此起彼伏,高低错落,很是热闹。念月时,孩子坐在板凳上,“月”放在面前的小桌上,“月”上面往往都要盖一片蓖麻叶,中间还要燃一炷香,真是香烟缭绕,歌声飞扬,一片欢乐热闹的气氛。清末民初,山东潍县进士梁文灿,以民俗传统节日为题材,写过蝶恋花潍阳十二月鼓子词,一月一首。八月的一首,写了中秋节蒸月、念月、供月、赏月的过程,其中的“枣上插香香不断,小儿对月声声念”描绘的就是念月的情景。 念月的时候有些大人在街上来回走动,有的用手掀掀孩子面前“月”上的蓖麻叶,看看底下的“月”做得怎么样,以此来品评这家母亲的手艺。孩子们之间也相互比,看谁家的“月”做得好做得大。念月从月亮爬上树梢开始,到晚上八九点钟月亮升到半空差不多就结束了。各家的孩子纷纷端着自己的“月”回家,第二天那念过的“月”就成了家人甜美的早餐。我的母亲不是很巧的人,她蒸的“月”不是最大的也不是最精致的,但多年以后我依然记得念完月踏着月色回家的美好。 中秋念月已经成为回忆,儿时既好吃又可念的“月”已成为超市里应节令的面食,那种特有的节日情趣和欢乐,如今的孩子很难享受到了,我多么希望在五光十色的现代生活中能多保留一些富有诗意的民俗。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