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关于《罪与罚》的读后感6篇.docx

上传人:l**** 文档编号:8229842 上传时间:2022-03-1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9.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关于《罪与罚》的读后感6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七年级关于《罪与罚》的读后感6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关于《罪与罚》的读后感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关于《罪与罚》的读后感6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七年级关于罪与罚的读后感6篇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于罪与罚核心人物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性格塑造,着力凸显“罪与罚”的主题,为该书挖掘出难得一见的深度。下面是由我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关于罪与罚的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七年级关于罪与罚的读后感1 在罪与罚中,男主角拉斯科纳夫以其聪慧绝顶、却与世隔绝的头脑,建构出一个学说:超凡伟人往往有犯罪的天性,因为他须要建构新制度,这种建构势必带来毁坏;也因此,伟人的犯罪是合理的。他不仅建构这个学说,并且身体力行。他信任自己也可以成为拿破仑,但是他跟当年的拿破仑一样,因身世贫困没有机会,拿破仑努力争取机会,甚至因此流人血;而他,也须要机会。因此他杀了早让人争论纷纷的苛刻

2、老妇,抢其钱财。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他被迫还杀了另一个无辜、受苦、可怜的老妇。拉斯科纳夫内心深处的志向理想绝非自私自利,反倒是博爱的。但是,为达到志向而有的手段,却导致一场轰动社会的谋杀案。全部的检调人员,全从牟利角度说明这谋杀案,直到一个也酷爱探讨思想的检察官出现,他马上将调查方向转向,透过拉斯科纳夫的论文,找到行凶的动机。 拉斯科纳夫自承他信任“伟人的.福音”,当他说出这观点时,连他的挚友都觉得太激进,因为当时社会上普遍的信念是“社会福音”,也就是只要社会制度完善,人都将安家立业不再犯罪。想想我们不也正是处在这样的信念下的吗?杜斯托也夫斯基透过罪与罚中的对话,先知卓见的提出他的质疑:罪恶真

3、的只是社会问题引发的吗?还是在人性深处尚有其他邪恶,是导致犯罪的因子?犯罪跟社会体制的不完善,真的是等号相关?拉斯科纳夫明显不信任改善社会制度之路,他认为这世界就是须要伟人,伟人配拥有权力,伟人也够资格在破而立的过程中犯罪。这些问题不由得引起我的深思,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呢?而这本书另一个让我引发深思的地方是,社会中的弱者,精神中有无私奉献与爱的人却在引导着救赎之路。 罪与罚中,这个人物就是梭娜。有几段拉斯科纳夫与梭娜的对话精彩万分:男主角拉斯科纳夫再有苦痛,都绝不泄漏一丝一豪情感,但是他却在最紧要关头,找到梭娜坦承是他犯案,梭娜尽管为自己的好友之死哀伤不已,却温顺的注视拉斯科纳夫,然后围抱他

4、的颈项,紧抱住他。 拉斯科纳夫问梭娜:“你为何不骂我,却拥抱我呢?”梭娜命中拉斯科纳夫内心深处要害的回答:“因为全世界没有比你更不欢乐的人了!”而这时,拉斯科纳夫心一软,两颗眼泪隐藏在他的眼眶中,就要掉下了。当拉斯科纳夫问她这一生的苦难,上帝的回答是什么?梭娜仅只是念完新约圣经中拉撒路死里复活的故事。 就在念圣经的这一刻,贫困的房间幽暗的烛光照著凶杀犯与妓女。梭娜以其弱者之爱,不自觉的引领拉斯科纳夫走向救赎之路。拉斯科纳夫问梭娜:“你不会离我而去吗?”梭娜回答:“不会,无论你到何处,我都随著你.,”甚至她也在非理性的情感中,知道拉斯科纳夫须要她的接纳与爱,她缺憾的说:“为何你不早来,我为何不早

5、些遇到你呢?”男主角剖心相告后,问梭娜:“你觉得我卑贱么?”梭娜说:“不,你只是在受苦。”最终,拉斯科纳夫向梭娜要十字架,梭娜给了他,并说:“我们一同受苦难,也一同挂十字架阿!”就是在杜斯托也夫斯基小说中,一再出现的,是“主动选择悲悯苦难、选择与他人一齐受苦”,这是十字架精神,而十字架精神恒久呈现著吊诡:“在懦弱的地方显现其刚毅。”而一个能望见所谓的强者内心深处的苦痛的人,往往自身也负荷著巨大的苦难。 七年级关于罪与罚的读后感2 人心比万物都诡诈,坏到极处,谁能识透呢?陀斯妥耶夫斯基用冷峻峭厉的笔锋,在罪与罚中无情地展示出人性的虚伪、冷酷、残忍和狡诈。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个因穷困而辍学的法律系高校

6、生,他租住在一家公寓的五层楼斗室内,靠母亲和妹妹从拮据的生活费中省下来的钱维持生活。拉斯科尔尼科夫已经很久没交房租,房东太太也停止了伙食供应。在这样一种窘迫穷困潦倒的状态下,他对生活的一切厌倦不堪。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相识了放高利贷的老寡妇阿廖娜,老寡妇的苛刻和富有深深刺伤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自尊心。他恨这个不公允的世界,在他眼中,老寡妇无情,冷酷,对社会毫无用处,是吸人血的虱子。杀机,在他第一次见到老寡妇时就有了。 陀斯妥耶夫斯基用大量篇幅描写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犯罪的动机和打算。其实一起先拉斯科尔尼科夫就在挣扎。他并不是一个习惯性的罪犯,甚至一想起这个犯罪的念头,他都觉得肮脏,卑劣,可恶。可是社会

7、到处可见的不公允又不断推动着他的犯罪动机。最终,他向老寡妇举起了斧头,顺便也杀掉了老寡妇的妹妹丽莎维塔。这个妹妹的出现是个意外,他并没有想过要杀她,只是她出现在了一个不恰当的时间。丽莎维塔是个和善的人,她酷爱上帝,与人为善,她的死不断拷问着拉斯科尔尼科夫的良心。杀死老寡妇是为民除害,仿佛有一个正义的目的,而杀死丽莎维塔却仅仅是因为胆怯罪行暴露。拉斯科尔尼科夫不管为自己找多少堂而皇之的理由,他的内心始终都无法回避和善的丽莎维塔。尽管他很聪慧,狡猾诡诈的与波尔费利斗智斗勇。但对罪行败露的恐惊,对人生的无望,时而亢奋,时而颓废的困难心里却让他几乎精神崩溃。杀人,并没有变更他糟糕的现状,并没有实现人生

8、志向,反而更糟糕,更无望了。 陀思妥耶夫斯基写作风格特别锋利,特殊对人物困难的心里从来不吝笔墨,对人性赤裸裸的揭露是入骨三分。拉斯柯尼科夫的内心犹如一个不行揣测的深渊,包含着人类全部的和善与残忍、诚恳与虚伪,苦痛与微笑、安静与疯狂、忠诚与背叛、聪慧与诡诈。这其实就是我们的内心,只是许多时候,生活的美妙粉饰了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看自己过于美妙了。 整本罪与罚,充溢了无望和挣扎,但假如只是这样,这部作品就算不得什么。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个宏大的作家。除了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罪与罚,还有妓女索尼娅的爱和接纳,除了罪与罚,还有十字架的救赎。当拉斯科尔尼科夫不顾一切的向索尼娅吐露了实情后,他问索尼娅:“你为何不骂

9、我,却拥抱我呢?”索尼娅说:“因为全世界没有比你更不欢乐的人了!”。当他问索尼娅这一生的苦难,上帝的回答是什么?索尼娅给他念完了圣经中拉撒路死而复活的故事。当他问:“你觉得我卑贱吗?”索尼娅说:“不,你只是在受苦。”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内心因一个妓女的爱,在不自觉中走向了救赎之路。他自首了,并向社会承认了他的罪行。索尼娅是这部作品中最美妙的人物,而这种美妙的背后,是她的十字架。十字架是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说中一再出现的,是“主动选择悲悯苦难、选择与他人一起受苦”的象征,是基督救赎人类的象征。拉斯科尔尼科夫自首前,他问索尼娅:“你会离我而去吗?”索尼娅说:“不会,无论你到何处,我都跟着你。”当拉斯科尔尼

10、科夫向索尼亚要十字架,索尼亚给了他自己带的十字架,而她带上了丽莎维塔的十字架。他说:“这是一个象征,意味着我将要背十字架了。”这个始终不信任上帝的人最终情愿背自己的十字架。耶稣说:“我的实力是在人的懦弱上显得完全。” 人的苦难究其缘由是因为人的罪。解决苦难和罪的问题最终都会回到圣经,回到耶稣的十字架。托尔斯泰的复活,雨果的凄惨世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无一不是表达了这个主题。 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拉斯科尔尼科夫从心里忏悔他的罪行,从情愿背十字架那刻起,他已经洗心革面,象拉撒路一样复活了。 七年级关于罪与罚的读后感3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起先习惯于妥思妥耶夫式

11、的的漫长叙事,或许最真实的叙事注定无法不漫长。 执着是个可怕的东西,执着于生活的人可以像蚂蚁一样埋头长征,也可以恶魔一样揣起屠刀。可人从来不是只生存于两段的砝码,最真实的人生是游离在平衡与偏执两端的维系。跨过天平的横梁走到极端的过程,是屠戮自己的过程把自己交给上帝,或是交给恶魔。 生活擅长制作常谈常新的谜团,不管是天才还是傻瓜都能有所解悟,但现实永无正解。窘迫的现实与对志向主义的推崇让一个年轻人陷入疯狂,他躺在棺材一样阴暗低矮的出租房里思索,以“确定自己是属于可以为所欲为的不平凡的人,还是只配做不平凡的人的工具的一般人。”在偏执狂的思维里,不平凡的人可以奔驰的象群般践踏着脚下的生命踏上光明,平

12、凡的人注定庸庸碌碌供人踩踏。拿破仑的铁骑横扫欧洲的时候,生灵涂炭的战场成了皇位后最闪亮的注脚。拿破仑乘着历史的东风成就王座,他说:“从宏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差,让后人去评判吧。” 惋惜那个躺在棺材里的高校辍学生做了最偏执的评判。社会的畸态让他只看到践踏与辉煌,并且将前者视作后者的必要基础。 对自我哪怕还有一丝坚持的人,都是不适合拿起屠刀的,更何况是啼饥号寒中靠消化自我维系生命的拉斯科利尼科夫。当他在病态的执念中将劈柴的斧头变成杀人的利器,其实他不差毫厘地杀死了自己。他近乎推脱的言辞并没有错,不是他杀死了寄生虫一样的老太婆,更不是他杀死了老太婆天真烂漫的妹妹,他事先早就将斧头砍进自己的脉搏,犯罪现

13、场只生产恶魔而不适合活人。 “我”之死成就“我”之恶,这个命题或许在唯物论者眼中是嗤之以鼻的自欺之辞,惋惜“人是天生的形而上学家”,唯心的解读往往给生活以解脱。 执着于错误的后果是可怕的,这偏执表现在生活里尤其令人难以逃离。用最世俗的眼光谛视小说主子公,或许会觉得他最大的错误就是未能将自己的教义坚持究竟,他没能彻底将良心的自我毁灭于黑暗中,杀人后他胜利地规避了法律的制裁却再脱离不了自我的指责。无耻者的最无耻之处便在于他总能绕过人性的约束而将失败归之于手法上的失误。 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小说中所说:“人这种卑鄙的东西,什么都会习惯的!”若人可以用畜道生存,那么生活就没什么不行以。所以罪的罚对于无

14、耻者是无效的,对于高尚者却是难以逃离的。也因此,生理上的惩处其实对于罪犯而言是最低级的,因为这能够以儆效尤,却不能让他学会高尚。只要邪念未死,一点点侥幸心理的作祟便足以令其重返罪途。 关于拉斯科利尼科夫的救赎,陀思妥耶夫斯基直到文末也是语焉不详,或许正如批判者所言,这曝露了无法剥离的时代烙印。但当索尼娅将自己的柏木十字架戴上拉斯科利尼科夫的脖颈,而自己戴上属于被男人杀死的莉扎薇塔的铜十字,当她选择罪之罚的重者与男人共涉西伯利亚,当爱情的唯美洗濯时代的污浊,我想没有比这更好的结局。 同是时代的弃婴,却以爱为结获得了新生,这究竟是出于文学家的浪漫,还是源自历史的归宿?真情难求,难在少有共同承受,爱

15、情的本义可能便是于共同承受中获得共同的救赎。惋惜,小说诞生之日起,作者便已经死亡,何况如今其人尸骨早已化为春泥,陀思妥耶夫斯基已然没有机会为自己辩驳。文学大师唯恐也不会为小说辩驳,但若是那份“共享十字架”的宏大爱情尚不能让人救赎,我亦无言。 时代的焦灼塑造时代的弃婴或是宠儿,生存在历史之痛中的人们,自须领受生活的正解。在此意义上,“罪与罚”毋宁说是“罪与救”,救赎之道与沦落之道同在。 七年级关于罪与罚的读后感4 拉思科里涅科夫起先好像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他不佩戴十字架,因此他信任假如自己有了3000卢布的起始资金,就能实现自己的幻想,就能让自己和母亲以及妹妹生活得更好这是一个多美美妙而华蜜的幻想

16、啊,也是一个高校生在正常不过的幻想了。虽然在书中没有赤裸裸地说过“读书变更命运”之类的话,但罗提亚的母亲却把全部的希望都寄予在他身上,可见他们也对读书有极高的评价;而在文中也可以看出,一般人对于读书人的敬重,可见学问分子已然是正在通向上流社会的路上。因此,他有这样的幻想,有这样的坚持,也是客观条件使然这正是唯物主义的思路。 可是物质并没有让他得到解脱。在他杀人之后,既没有受到刑讯逼供,也没有遭遇人身攻击,相反在得到司维特里喀罗夫的帮助之后,他在物质上虽算不上富足,却足以正常生活;再加上他挚友拉如密亨的友好相助,信任他是可以顺当实现自己的幻想的。但是他却饱受熬煎精神的熬煎,始终恍恍惚惚,甚至给人

17、疯癫的感觉。我在读书的时候,始终有一个大胆的揣测,假如他在杀人后并没有什么精神异样,而是被警察刑讯逼供,以他的聪慧才智和如簧巧舌,肯定可以为自己开脱,甚至逃过法律的制裁,真正变成他所憧憬的英雄拿破仑。因为事实上,他已经销毁了全部对自己不利的证据,更何况有人站出来主动为他背黑锅。但是这些都没有影响他最终的自首,原委是什么缘由让他选择了自首呢? 有人认为是索尼亚的感化,是索尼亚让他勇于面对自己的罪行这个理由,非常有劝服力,也比较罗曼蒂克。但就我看来,就算是没有索尼亚,他最终也会自首从他起先安排“谋财害命”就注定他要自首。看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呀他是一个可以把自己最终一分钱都送给好不相关的可怜人的人。

18、他自己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依靠母亲和妹妹接济,而他的母亲却是依靠抵押自己的抚恤金来资助他,而她的妹妹也在家庭老师的岗位上饱受熬煎。然而当他看到素未谋面的无辜少女时,依旧会坚决果断的将自己的钱送给警察,让警察送其回家;当他看到玛尔美拉陀夫几个可怜的还是,和身患肺痨的妻子时,也坚决果断地将自己最终剩下的钱留给了他们。这种慈爱,从何而来?不是从客观的环境中学来的,要知道他所生活的环境,已经没有那么慈爱已经有卢辛那样的人在社会上混的风生水起,莫非会是一个慈爱高于一切的世界吗?他身处一个物质的世界之中,怎么会对这些现实充耳不闻呢?他是知道的,所以在理智上他是可以劝服自己杀人无罪,甚至是有功的。但这并不能

19、真正动摇他的信仰他原来是有信仰的。 他这种信仰就原委从何而来?只可能有两种来源其一,是他所接受的'教化,尤其是启蒙教化,我们可以揣测甚至是断定,是他的母亲启蒙了他和他的妹妹,而他的母亲是一个坚决的宗教信仰者,她慈爱、博爱,这些品质都被灌注在他幼小的心灵之中,虽然后来他接受了唯物主义,却不能摆脱这种慈爱博爱的影响,他和他的妹妹都丽亚一样,可以爱别人赛过爱自己,可以为别人放弃生命,所以他不能容忍自己为了自己而剥夺他人的生命。其二,这种慈爱来源于人性本身,假如不是因为教化,那么这种信仰就是人性本身了,用中国古语说是“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是人区分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缘由,从这个角度看,罗提亚不

20、过是经验了一次“人非人人”的蜕变过程,他的自首不过是回来人的本性而已。因此,那个时代虽然许多人很穷,却是仍旧是一个有希望的时代。 他自首原委是害了自己,还是救了自己?有人说,他只不过是在宗教中找到了力气和解脱,这话的意思好像是说,他仍旧应当坚持唯物主义取向这话说得是多么残忍,莫非坚持唯物主义不也意味着他坚持自己“杀人无罪”的理论吗?莫非这不是也意味着,人要抛弃仁爱之心吗?那么,假如人抛弃了这一切,人还是人吗? 七年级关于罪与罚的读后感5 我们知道,拉斯科尼科夫和他同病相连,他们虽然杀人动机不同,但面对的良心的惩处确是一样的。他们都没有真正越过良心的障碍,我觉得这是好事,最至少他们还没有完全泯灭

21、人性。斯维里加洛夫面对良心的苦痛和煎熬,失去了活着的希望,最终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假如没有看过小说,我们或许会问,拉斯科尼科夫的命运也会和斯维里加洛夫一样吗?没有希望了吗? 小说中,拉斯科尼科夫没有自杀,他最终活了下来。他不是战胜了内心的恐惊,他也不是越过了良心的障碍,像有些我们所崇拜的人那样。让他活下去的是爱,人性最大的光辉和最名贵的属性是爱。是爱给了他希望,是爱给了他新生,他复活了。拉斯科尼科夫在索尼娅“爱”的力气下最终溃败下来。是爱不断的把他从泯灭人性的路上渐渐拉回。仿佛在他们中间有一股看不见的力气在角力。拉斯科尼科夫确定还要在较量一番,与自己的良心较量。一个要战胜良心的人不能动感情,

22、否则怎么能跨过障碍呢?一旦动了感情,怎会泯灭人性呢?拉斯科尼科夫一方面很须要索尼娅,因为他的苦痛须要索尼娅分担。另一方面,他也有点怕见索尼娅,因为她的爱让他更苦痛。爱是战胜无情的大敌。索尼娅的爱不断的刺激他的良心,爱不断的渗入到他的心中。终在索尼娅爱的力气下,拉斯科尼科夫重新拾得感情,重获人性,重新有了爱,做回真正的人。爱真的是人性中最珍贵的东西,人良心中的明珠。 当拉斯科尼科夫告知索尼娅是他杀了丽莎维塔的时候,索尼娅的反应让拉斯科尼科夫震惊。索尼娅不但没有痛恨和弃绝,反而去拥抱拉斯科尼科夫。索尼娅看到的不是拉斯科尼科夫的丧心病狂,而是他的可怜不幸与苦痛。因为她真正理解一个人在罪中的苦痛和良心

23、的煎熬。所以她可以生发出如此剧烈的接纳与包涵。这就是爱,不管你多么不堪,无条件的爱。这爱超越了情欲,超越了自私,是纯净的爱。这爱是无条件,完全为着别人好处的爱。这爱的力气无坚不摧,使根本不配被爱,封印自己感情的拉斯科尼科夫留下了泪水。也彻底变更了他的生命。 神就是爱,他是爱的源头。他爱我们,爱到一个地步,从他荣耀的宝座上来到人世间。万物的主宰,宇宙的王,甘愿道成肉身,成为一个人。他爱我们到一个地步,甚至为我们的罪甘心死在十字架上,并且受尽人的羞辱和辱骂。上帝竟愿为罪人而死,上帝为我们竟愿受如此大的羞辱。他可是宇宙的君王,万物的创建主啊。这样的爱何等震撼!这样的恩典何等奇异。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24、。我们或多或少都犯过错,也都造成了不行弥补的后果。你的良心真的平安吗?还是说,你已经把良心封印起来,变得没有人性。一个没有良心的人,我们能称他为人吗?我们会说,你不是人,是恶魔。人死不能复生,过错也不能挽回。欠下的罪债如何偿还?担心的良心如何安慰? 福音好消息就是,上帝的独生子亲自成为了那替罪的羔羊。亏缺的良心在基督里得到医治,担心的良心在基督里得到了安眠。因为你的罪行,他已为你担当。你的审判,他已为你承受。你的死亡,他已为你代替,在他里面有真正的平安。 七年级关于罪与罚的读后感6 我最喜爱的课外书便是罪与罚,这是一部俄国小说,作者是费奥多.陀斯妥耶夫斯基。 该小说的主子公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

25、个读法律专业的高校生,但由于家境贫寒,不得不辍学。他的妹妹杜涅奇卡为了让他从新走进高校校内,不得不试图嫁给一个比自己大10多岁的在彼得堡开办律师事务所的名叫卢仁的男人。 主子公由于受到西方传统思想和拿破仑的影响,用斧头砍死了一个放贷款的穷凶极恶的老太婆,恰巧又被老太婆的妹妹和善的利扎薇塔望见,被迫之下,他又用斧头将利扎薇塔砍死在地.杀人之后,拉斯科尔尼科夫意识到自己犯罪了,但他一方面又认为那个放贷款的老太婆作恶多端死有余辜,他在善与恶罪与罚,两极之间苦苦挣扎,良心备受指责.最终,经过剧烈的思想斗争,他最终选择自首。 主子公在杀人之后,精神恍惚,恐惊犹如一个黑洞将他吞噬。更讽刺的是他所做的梦:他

26、梦见自己又回到了那个杀死老太婆的房子里,屋里一切照旧。但是地板上的一滩血迹,引起他的留意,突然那个被他杀死了的老太婆又复活了,她凶恶凶恶着面孔,大笑着,拉斯科尔尼科夫举起斧头向老太婆砍去,但是斧头砍在老太婆头上,头都会复原,老太婆照旧狞笑着,拉斯科尔尼科夫手拿斧头疯狂地向她砍去,可是不管砍多少次,老太婆总会复原.最终,他在梦中惊醒。 从中可以看出,主子公当时极度惊慌的心情,以及在良心指责下他苦痛地挣扎。 拉斯科尔尼科夫无时无刻不处在罪与罚的深渊中苦苦挣扎,这种源自内心的惩处,使他的精神几近崩溃,只有在自首的那一刻,他才感觉到自己受到了救赎。 那我们又能从他的经验中得到什么启发呢?我们所获得的启示就是:恒久不要因为一时的冲动和因受到生活沉重的压力,而去做违反良心违反道德触犯法律的事,因为那将会让你走向罪与罚的无尽炼狱之中,你会因为受不了良心的指责,而几近崩溃,堕入深渊! 七年级关于罪与罚的读后感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第18页 共18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第 18 页 共 18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计划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