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一轮复习限时测试三含答案.docx

上传人:学****享 文档编号:82196225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56.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一轮复习限时测试三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一轮复习限时测试三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一轮复习限时测试三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一轮复习限时测试三含答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广东省湛江市廉江市实验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语文一轮复习限时测试三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我们强调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可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却很难以实物证明其存在:秦汉时代的人们尚且在说虞夏商周为四代,到了秦汉以后就以夏商周为三代,自动选择忽略掉了虞朝。这一切使得中国人心中的五千年文明史更难成功论证。清末读书人普遍认为炎黄二帝是确实存在的,中华文明从上古传承到清都是拥有着五千年的完整脉络,但它是建立在二十四史的基础上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以书论史”。“以书论史”最早存在于春秋时期,后被司马迁打破,他不仅仅是

2、以书论史,更多的是奔赴实地考察,记录了诸夏与诸夷狄之间流传的炎黄二帝时代争夺天下的故事。这种以书论史和实物辅佐的文明记录方式一直在中国历代传承,但古代中国不兴考古,所以实物辅佐与实地论史的手段在清末乃至近代逐渐式微,更多的近代学者采用的依旧是以书论史的手段,从诸多帝王的纪年中进行加减,从而得出了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可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新史学的出现,全球的历史研究者制定了新的标准,即一个文明的存在必须要有两个条件符合,一个是古文明的文字,另外一个条件为古代国家的都城。而当时的中国还是“以书论史”的时代,故而夏朝与殷代都不被国际所承认。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受到质疑。(摘编自河洛古国:炎黄二帝的时代

3、以信史重现人间)材料二:殷墟早在清末就已出现,当时甲骨是被当作“龙骨”来售卖的,清朝史学家研究发现,龙骨也大多是传说中殷代文字的承载之物。上面的文字记录与司马迁史书上面的商王世系几乎完全契合。甲骨文证明了殷代的确是存在的,并且在西周之前已经统治中国数百年,西方史学家口口声声说中国文明止步于周的说法被打破。后来三星堆的横空出世让整个中国史学吃惊。三星堆的古蜀国是一个神秘莫测的文化古国,谁也没想到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需要靠它来旁证。那里出土的青铜器物都是四千八百年前的物品,无一不代表着古蜀国有着与华夏文明相似的太阳神崇拜,而上面的铭文雕刻也叙述着古蜀与夏朝之间的恩怨。位于郑州双槐树的考古终于让中国人的

4、五千年实物文明梦得以实现。2020年5月,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确认位于巩义市河洛镇的双槐树遗址是距今5300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有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双槐树遗址面积达117万平方米,出土了一大批仰韶文化时期丰富的文化遗物。这处都邑性聚落遗址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也就是说,在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就形成了繁华的都市群。其中最津津乐道的,是一处用陶罐模拟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天象授时观”,用以观察

5、节气、指导农业。专家认为,这一天文遗迹明显具有特殊人文含义,表明在聚落布局中的礼仪化思维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已经形成,可以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河洛古国”还发现了国宝级的文物一只用野猪獠牙雕刻的、正在吐丝的家蚕。它与周边同时期遗址出土的迄今最早丝绸实物一起,实证了距今5300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学者认为,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最早的代表。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河洛古国”的出土器物包含许多外来文化因子:折腹鼎、背壶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双腹器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这证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

6、就是联通四方的交通孔道,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这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双槐树遗址实证了河洛地区在距今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摘编自河洛古国:炎黄二帝的时代以信史重现人间回望5300年!“河洛古国”文明溯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汉以后人们只承认夏商周三代,自动选择忽略掉了虞朝,这是中国人心中的五千年文明史很难成功论证的原因之一。B实物辅佐与实地论史的手段在清末乃至近代逐渐式微,使得近代学者只能以书论史,得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C甲骨文证明了殷代不但存在,

7、而且在西周之前已经统治中国数百年,打破了西方史学家关于中国文明止步于周的说法。D双槐树遗址用陶罐模拟天上北斗九星的天文遗迹,表明在聚落布局中的礼仪化思维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已经形成。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随着西方文化的冲击与新史学的出现,中国的以书论史的时代遭到了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让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受到质疑。B全球史观认为,一个文明的存在必须有古文明的文字与古代国家的都城为证,二者缺一不可。这种说法得到大家普遍的认可。C三星堆出土的文物表明,古蜀国和华夏文明有着相似的图腾崇拜,这对古蜀与夏朝之间的恩怨进行了旁证。D用野猪獠牙雕刻的、正在吐丝的家蚕之所以称为国宝级

8、的文物,是因为它是5300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的实证。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书籍中不能用来“以书论史”的一项是(3分)A后汉书综合当时流传的七部后汉史料,并参考袁宏的后汉纪,主要记述东汉王朝共195年盛衰的史事。B三国志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因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地理、礼乐等的“志”,不符合史记汉书确立的一般正史规范。C隋书保存了南北朝以来大量的典章制度,为后人研究隋代以及前几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保留了丰富的资料,包括礼仪、音乐、律历、天文、五行、食货、刑法、百官、地理、经籍等十志。D北宋志

9、传广泛搜集了宋元时期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宋元话本和元杂剧中的有关剧目,并以此为基础加工整理而成。4著名考古学家张光直先生曾说:“中国古代文明就可以在中国的考古资料里清晰地见到。”请结合材料二“双槐树遗址”的相关内容做具体分析。(4分)5沿着“从上古传承到清都是拥有着五千年的完整脉络”,请梳理“华夏5000年文化”从“被忽略”到“重现人间”的轨迹。(6分)(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铁木前传(节选)孙犁在谁家院里,叮叮当当的斧凿声音,吸引了他们。木匠的手艺,多么可爱啊!还有生在墙角的那一堆木柴火,是用来熬鳔胶和烤直木材的,那噼剥噼剥的声音,也实在使人难以

10、割舍。在童年的时候,常常就有这样的想法:我们家什么时候也能叫一个木匠来做活呢?当孩子们吃晚饭的时候把这个愿望向父亲提出来,父亲生气了:“要不,我把你送到黎老东那里当学徒,你就可以整天和斧子凿子打交道了。”黎老东是这个村庄里的唯一的木匠,他高个子,黄胡须,脸上有些麻子。看来,很少有给黎老东当徒弟的可能。因为孩子们知道,黎老东并不招收徒弟。他自己就有六个儿子,六个儿子都不是木匠。欢乐的机会,也总是很多的。如果是在春末和夏初的日子,村里的街上,就又会有叮叮当当的声音和一炉熊熊的火了。这是傅老刚的铁匠炉来村里了。麦收和秋忙就要开始了,镰刀和锄头要加钢,小镐也要加钢,他们还要给农民们打造一些其他的日用家

11、具。傅老刚被人们叫做“掌作的”,他有五十岁了。他的瘦干的脸就像他那左手握着的火钳,右手抡着的铁锤,还有那安放在大木墩子上的铁砧的颜色一样。他那短短的连鬓的胡须,就像是铁锈。傅老刚是有徒弟的。他有两个徒弟,大徒弟抡大锤,沾水磨刃,小徒弟拉大风箱和做饭。小徒弟的脸上,左一道右一道都是污黑的汗水,然而他高仰着头,一只脚稳重地向前伸站,一下一下地拉送那呼呼响动的大风箱。孩子们围在旁边,对他这种傲岸的劳动的姿态,由衷地表示了仰慕之情。“喂!”当师父从炉灶里撤出烧炼得通红的铁器,孩子们一哄就散开了,随着叮当的锤打声,那四溅的铁花,在他们的身后飞舞着。如果不是父母来叫,孩子们是会一直在这里观赏的,他们也不知

12、道,到底要看出些什么道理来。是看到把一只门吊儿打好吗?是看到把一个套环儿接上吗?铁匠们每年要在这个村庄里忙一个多月。早晨,人们还躺在被窝里的时候,就听到街上的大小铁锤的声音了;天黑很久,他们炉灶里的火还在燃烧着。夜晚,他们睡在炉灶的边旁,没有席棚,也没有帐幕。只有连绵阴雨的天气,他们才收拾起小车炉灶,到一个人家去。他们经常的去处是木匠黎老东家。黎老东是好交朋友的,又出过外,知道出门的难处。他和傅老刚的交情深厚,他不称呼傅老刚“掌作的”,也不像一些老年人直接叫他“老刚”,他总称呼“亲家”。“亲家”是叫得很熟了。“亲家,亲家,你们到底是干亲家,还是湿亲家?”人们有时候这样探问着。“干的吧?”黎老东

13、是个好说好笑的人,“我有六个儿子,亲家,你要哪一个叫你干爹都行。”“湿的也行哩!”轻易不说笑的傅老刚也笑起来,“我家里是有个妞儿的。”但是,每当他说到妞儿的时候,他那脸色就像刚刚烧红的铁,在冷水桶里猛丁一沾,立刻就变得阴沉了。他的老婆死了,留下年幼的女儿一人在家。“明年把孩子带来吧。”晚上,黎老东和傅老刚在碾棚里对坐着抽烟,傅老刚一直不说话,黎老东找了这样一个话题。他知道,在这个时候,只有这样一把钥匙,才能捅开老朋友的紧紧封闭着的嘴,使他那深藏在内心的痛苦流泻出来。“那就又多一个人吃饭,”傅老刚低着头说,“女孩子家,又累手累脚。”“你看我。”黎老东忍住眼里的泪说,“六个。”这种谈话很是知心,可

14、是很难继续。因为,虽然谁都有为朋友解决困难的热心,但是谁也知道,实际上真是无能为力。就连互相安慰,都也感到是徒然的了。这时候,黎老东最小的儿子,名字叫六儿的,来叫父亲睡觉。傅老刚抬起头来,望着他说:“我看,你这几个孩子,就算六儿长得最精神,心眼儿也最灵。”“我希望你将来收他做个徒弟哩。”黎老东把六儿拉到怀里说,“我那小侄女儿,也有他这么大?”“六儿今年几岁了?”傅老刚问。“九岁。”六儿自己回答。“我那女儿也是九岁。”傅老刚说,“她比你要矮一头哩,她要向你叫哥哥哩。”第二年头麦熟,傅老刚真的从老家把女儿带来了。到了村里,先投奔了黎老东家。黎老东很是高兴,招呼左邻右舍的女孩子们来和小客人玩。“你叫

15、什么名儿呀?”那些女孩子们问她。“我叫九儿。”小客人回答。“你姐妹九个?”女孩子们问。“就我一个哩。”小客人说。“那你为什么叫九儿?”女孩子们奇怪了,“在我们这里,谁是老几就叫几儿,比如六儿,他就是老六。”。“这是我娘活着的时候,给我起的名儿。”小客人难过地说,“我是九月初九的生日哩。”和女孩子们玩了几天,和六儿也就熟了。六儿背着红荆条大筐,提着小镐儿,扬长走在前头,九儿背一个较小的筐子,紧跟在后面,走到很远很远的野地里去。六儿不喜欢在村边村沿拾柴,他总是愿意到人们不常到的地方去。他忽然轰起一个窠卵儿鸟,有时候他又追赶一只半大不小的野兔儿“我们赶紧拾柴吧。”九儿劝告地说。“忙什么?”六儿说,“

16、天黑拾满一筐回去就行。”他慢慢地走在草地里,注视着脚下。在一处做个记号,又察看着。后来,他把柴筐扔在一旁,招呼着九儿:“你守住这个洞口,不要叫它从这里跑了。”他回到做记号的那里,弯下腰,用小镐儿飞快地掘起来。这天,他们高兴地捉住了一只短尾巴的小田鼠,晚上带回家里来,装在一只小木匣里。第二天,风很大。他两个没有到地里去,在六儿家里玩。父亲出去做活了,六儿拿出小田鼠来,对九儿说:“它在匣里住了一夜,一定很闷,我们叫它在地下跑跑吧。”“捉不住了,怎么办?”九儿说。“不要紧,你把水道守住就行了。”六儿把小田鼠放在地下。起初小田鼠伏在他的脚下,一动也不动。六儿“嘘”它,跺脚轰它,它跑开了,绕着房根儿转,

17、突然钻进了一个洞。六儿急了,他问九儿:“你看瓮里有水没有?”“瓮里干着。”六儿抓起瓢来,跑到咸菜缸那里,淘来一瓢盐水,灌进了鼠洞。但是不顶事。六儿失去了小田鼠,心里很难过。九儿心疼那一瓢盐水童年的种种回忆,将长久占据人们的心。(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黎老东是村子里唯一的木匠,有六个儿子;傅老刚是每年春末夏初总要来这里忙活的外乡铁匠,家中只有亡妻留下的女儿九儿。B铁木二匠劳作时“叮叮当当的斧凿声音噼剥噼剥的声音”“叮当的锤打声,那四溅的铁花”吸引了孩子们并给他们带来了欢乐。C傅老刚赞赏六儿长得精神且心眼灵,黎老东希望傅老刚将来把六儿收做徒弟,这些内容表明两人确定

18、了九儿将来会嫁给六儿。D六儿与九儿是小说塑造的两个重要人物形象,两人一起去拾柴,一起去捉田鼠,一起玩耍,他们在交往的过程中成了好朋友。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描绘木匠黎老东和铁匠傅老刚干活的场面,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富有生活情趣。B“他那脸色就像刚刚烧红的铁立刻就变得阴沉了”,神态描写很生动,符合人物身份。C“只有这样一把钥匙,才能捅开老朋友的紧紧封闭着的嘴”,把关于孩子的话题比作一把钥匙。D小说将叙事融入描写当中,通过复杂曲折的情节叙述和大量描写,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8铁木前传中说“铁木二匠一向亲密合作,互相关照,有着深情厚意”,文本哪些地方体现了铁

19、木二匠之间的亲密关系?请简要说明。(4分)9小说中的九儿后来成了进步青年,而六儿是人们帮扶的对象。对二人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读者并不感到诧异,因为文本已经做了铺垫。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使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质于秦。文信侯因请张唐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辞曰:“之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文信侯去而不快。少庶子甘罗曰:“君侯何不快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而燕太子已入质矣。今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

20、行之。”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甘罗曰:“夫项橐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奚以遽言叱也?”甘罗见张唐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唐曰:“武安君战胜攻取,不知其数;攻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武安君也。”甘罗曰:“卿明知功之不如武安君欤?”曰:“知之。”“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曰:“卿明知为不如文信侯专欤?”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唐曰:“请因孺子而行!”令库具车,厩具马,府具币,行有日矣。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21、见赵王,赵王郊迎。谓赵王曰:“闻燕太子丹之入秦与?”曰:“闻之。”“闻张唐之相燕与?”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秦、燕不相欺,则代赵危矣。燕、秦所以不相欺者,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也。今王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割五城以广河间,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六县,与秦什一。(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有删改)【注】文信侯:吕不韦,时为秦相。张唐:秦将军。甘罗:甘茂孙,时为吕不韦家臣。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

22、之处矣/B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C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D甘罗曰/应侯欲伐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绞而杀之/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卿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之处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广河间之地”中的“广”是使动用法,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必先苦其心志”的“苦”用法相同。B君侯,古代称列侯为君侯,秦汉时,多以列侯为丞相,后敬称尊贵者。C“令库具车”中的“具”指准备,与现在常用的“

23、开具证明”的“具”含义相同。D郊迎,指古代出城迎接宾客的一种隆重仪式,以此表明对来访者的尊敬。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信侯为了伐赵,派刚成君去燕国做大臣,最终使燕太子丹入秦做了人质,以此稳定了秦燕的关系,为将来联合燕国一起伐赵创造了有利的条件。B张唐婉拒了文信侯令他去做燕相的请求,这让文信侯颇感不快,甘罗冒死表示愿意劝说张唐,文信侯同意了他的建议。C甘罗虽然年幼,但他面对张唐从容自信,最后成功说服张唐,并替张唐先去通报赵国。D甘罗在张唐答应入燕为相之后,又前往赵国进行游说,赵王当即答应了他的建议。最后秦国成了最大赢家。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24、)(1)之燕者必径于赵,赵人得唐者,受百里之地。(2)文信侯叱去曰:“我自行之而不肯,汝安能行之也?”14甘罗成功游说张唐和赵王的自身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浣溪沙荆州约马举先登城楼观塞【注】张孝祥霜日明霄水蘸空,鸣鞘声里绣旗红,澹烟衰草有无中。万里中原烽火北,一尊浊酒戍楼东,酒阑挥泪向悲风。【注】写作本词时,词人身处宋金交战的前线荆州。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前两句从视觉和听觉切入,描写了秋日晴空、鞭声响亮、红旗耀眼的景象。B上阕第三句“澹烟衰草有无中”既是边塞莽莽无垠景色的再现,也

25、是词人内心思绪的投射。C下阕抒写了作为爱国志士的词人北望中原的无限感慨和“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悲凉心绪。D本词词意悲壮,气势雄健,意蕴丰厚,表达了词人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念,体现出豪放派的词风。16这首词和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都写到“浊酒”这一意象,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李白蜀道难中的“_”一句用星宿的触手可及写蜀道之高。苏轼赤壁赋中“_”一句则用星宿给月亮定位。(2)劝学中以马为喻,从反面强调积累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

26、,_。”(3)“沧海”经常出现在唐宋诗文中,和其他意象组合成一个意境,或展现宽阔胸襟,或寄托忧思情怀,或抒发离情别绪等,如“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梁晓声散文新作小人物走过大时代既记载着作者的经历、思索与感悟,也记录着的苦辣酸甜、欢乐与哀愁、执着与无奈。这些不起眼的小人物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最能触动我们的心弦。毕竟,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的、平凡的。弥漫在字里行间的他深情回忆的自己父母、兄长、友人的那份浓得化不开的亲情友情格外令人动容。生活的磨难造就了他的悲悯情怀,使他对脚下的土地和身边的同胞一往情深。他笔下

27、的小人物撑起屋檐之下一方烟火,作为叙事主体始终在场的“我”,总是充满善意的力量,的情怀和无可奈何的惆怅相交织,形成一种充沛的情感直抵人心。他与这些善良而温顺的“小人物”们,同呼吸、共命运,领略生活的摇曳多姿,感悟生命的悠远和辽阔。他以一个文人的敏锐,于同频共振中,用心捕捉着他们的一颦一笑,用情关注着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以一个哲人的深刻,于见微知著中,洞悉着时代的风云变幻,叙说着心中永远不变的家国故事。这种的叙写,正是梁晓声“讴歌时代、讴歌人民”创作初心的有力彰显。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

28、分)(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为什么黄色的衣服更容易吸引小飞虫?。趋性就是昆虫对某种刺激进行趋向或背向的运动,简单来说就是昆虫会朝着吸引它的环境方向飞,比如温度、光线、颜色等,有趋热性、趋光性、趋化性等习性之分。如果环境因素是昆虫喜欢的,那就是正趋性,例如蛾子和白蚁具有趋光性。而让昆虫讨厌的环境就会导致负趋性,蟑螂对光就具有负趋性,所以它们。昆虫的趋性是通过进化保留下来的“生存习惯”。同样,。蚜虫、蓟马、小绿叶蝉、白粉虱、斑潜蝇、蕈蚊等多种害虫都对黄色敏感,具有非常强烈的趋黄性。在生活中最常见的“趋黄”的昆虫就是蚜虫和蓟马了,如果你穿着鲜黄的衣服

29、走到了蚜虫或者蓟马的地盘上,不一会儿,你衣服上就会沾满这些小飞虫,粘在衣服上的虫子,还会把衣服弄脏。那么,被吸引来的这些飞虫会对人体有害吗?对此大家不必过分担心,既然会引起反感,人体对于蚜虫和蓟马来说没有什么明显的危害,它们不会叮咬人体,也不会寄生人的身上。但是有些种类的蓟马会分泌酸性液体,使皮肤发痒,人们只要涂一些清凉油就好了。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1根据上述内容,请分别简述“趋光性”“负趋性”的含义。(3分)22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四、

30、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疫情的反复,让很多人、许多事陷入困局,但却有一些人、一些事能别开“新局”。比如,随时语音留言的作文批改可以反复听,对高三学子来说,反而是效果更好的“新面批”;老字号“试水”菜品,制作直播线上外卖,反而找到了老餐饮的“新生意”;靠品牌赞助的“线上演唱会”,赢得了上千万人“隔屏互动”,为歌手找到了歌唱的“新天地”材料二:商君书是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着重论述了商鞅在当时秦国施行的变法理论和具体措施。书中曾说:“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大意是,圣人既不效法古代,也不拘守于现状。效法古代就要落后于时代;拘

31、守于现状,就会跟不上形势的发展。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联系现实,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B“使得近代学者只能以书论史,得出中华文明五千年的说法”错误,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原文“这种以书论史和实物辅佐的文明记录方式一直在中国历代传承,但古代中国不兴考古,所以实物辅佐与实地论史的手段在清末乃至近代逐渐式微”可知,是因为古代中国不兴考古导致了实物辅佐与实地论史的手段在清末乃至近代逐渐式微,从而流行以书论史。此外“近代学者”以偏概全,原文是“更多的近代学者”。故选B。2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本观点态度的能

32、力。D“之所以称为国宝级的文物,是因为它是5300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的实证”错误,强加因果,材料二第六段原文是“河洛古国还发现了国宝级的文物一只用野猪獠牙雕刻的、正在吐丝的家蚕。它与周边同时期遗址出土的迄今最早丝绸实物一起,实证了距今5300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原文中二者并没有因果关系。故选D。3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根据材料可知,“以书论史”强调的是具有学术性、实证性的史料。ABC后汉书三国志隋书都是实证性的史料,可以“以书论史”。D北宋志传“搜集了宋元时期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宋元话本和元杂剧中的有关剧目”,可知该书是小说,不能作为

33、史料。故选D。4有繁华的都市群。具有相对成熟的“天象授时观”,礼仪化思维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已经形成。已经养蚕缫丝,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最早的代表。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结合材料二第四段原文“在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就形成了繁华的都市群”分析可知,主要从“都市群”方面概括,双槐树遗址有繁华的都市群。结合材料二第五段原文“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天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业。专家认为,这一天文遗迹明显具有特殊人文含义,表明在聚落布局中的礼仪化思维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已经形成,可以认为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

34、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分析可知,主要抓住“天象授时观”“宇宙观”概括。双槐树遗址具有相对成熟的“天象授时观”,已经形成了礼仪化思维和“天地之中”的宇宙观。结合材料二第六段原文“还发现了国宝级的文物一只用野猪獠牙雕刻的、正在吐丝的家蚕。它与周边同时期遗址出土的迄今最早丝绸实物一起,实证了距今5300年前后黄河中游地区的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学者认为,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最早的代表”分析可知,主要从“养蚕缫丝”“农桑文明发展史”等方面分析概括。距今5300年前后,双槐树遗址的先民们已经养蚕缫丝,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最早的代表。结合材料二

35、第七段原文“折腹鼎、背壶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双腹器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这证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就是联通四方的交通孔道,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这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分析可知,主要从文化的兼容并蓄及中华文明延续等方面概括,双槐树遗址体现出了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5以书论史、实物辅佐与实地论史证明了中国文明可溯源至周朝。殷墟与甲骨文的出现证明了中国文明可上溯到殷商。三星堆的横空出世旁证了夏朝的存在。双槐树遗址(或河洛古国)让炎黄二帝的时代重现人间。【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第二段原文“以书论史最早存在于春秋时期,后被司马迁打破,他不仅仅是以书论史,更多

36、的是奔赴实地考察,记录了诸夏与诸夷狄之间流传的炎黄二帝时代争夺天下的故事”“而当时的中国还是以书论史的时代,故而夏朝与殷代都不被国际所承认”分析可知,以书论史、实物辅佐和实地考察等证明了中国文明可溯源至周朝。从材料二第一段原文“殷墟早在清末就已出现,当时甲骨是被当作龙骨来售卖的,清朝史学家研究发现,龙骨也大多是传说中殷代文字的承载之物。上面的文字记录与司马迁史书上面的商王世系几乎完全契合。甲骨文证明了殷代的确是存在的,并且在西周之前已经统治中国数百年”分析可知,“殷墟早在清末就已出现”“甲骨文证明了殷代的确是存在的”,因此可以概括出:殷墟与甲骨文的出现证明了中国文明可上溯到殷商。从材料二第二段

37、原文“后来三星堆的横空出世让整个中国史学吃惊。三星堆的古蜀国是一个神秘莫测的文化古国,谁也没想到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需要靠它来旁证。那里出土的青铜器物都是四千八百年前的物品,无一不代表着古蜀国有着与华夏文明相似的太阳神崇拜,而上面的铭文雕刻也叙述着古蜀与夏朝之间的恩怨”,可以概括出:三星堆的横空出世旁证了夏朝的存在。从材料二第三、四、八段原文“位于郑州双槐树的考古终于让中国人的五千年实物文明梦得以实现”“在50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就形成了繁华的都市群”“双槐树遗址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分析可知,双槐树遗址(或河洛古国)让炎黄二帝的时

38、代重现人间。6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C选项中,“傅老刚赞赏六儿长得精神且心眼灵”,“黎老东希望傅老刚将来把六儿收做徒弟”这两个信息并不能表明两个人确定了九儿将来会嫁给六儿。这两个信息只是说明傅老刚比较喜欢六儿这个孩子,而黎老东想让六儿以后学打铁。故选C。7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D小说“通过复杂曲折的情节叙述和大量描写”表述有误,文章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叙述,作者用淡淡的笔调讲述铁木二匠交往的故事,平静如流水一般。同时,小说也没有“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在作者的叙述中,人物并没有表现出典型的性格形象特征。人物形象的淡化,整个小说呈现出散文

39、化小说的特点,没有曲折的情节、典型的人物形象。故选D。8作为外乡来的铁匠,傅老刚和徒弟们经常的去处是木匠黎老东家。黎老东和傅老刚的交情深厚,他称呼傅老刚“亲家”。铁木二匠知心的谈话,彼此互相理解同情。傅老刚把女儿九儿带出来工作,先投奔的就是黎老东家,而且让女儿九儿住在黎老东家,与黎老东的孩子一起生活。【解析】本题考查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题目的要求是找出“文本哪些地方体现了铁木二匠之间的亲密关系”,通过阅读文本,把文本中提到二人交往的信息提取出来,做适当的概括即可。文本中写到“只有连绵阴雨的天气,他们才收拾起小车炉灶,到一个人家去。他们经常的去处是木匠黎老东家。”“他不称呼傅老刚掌作的,也不像一

40、些老年人直接叫他老刚,他总称呼亲家。”“这种谈话很是知心,可是很难继续。因为,虽然谁都有为朋友解决困难的热心,但是谁也知道,实际上真是无能为力。就连互相安慰,都也感到是徒然的了。”“第二年头麦熟,傅老刚真的从老家把女儿带来了。”“到了村里,先投奔了黎老东家。黎老东很是高兴”从这些信息可以归纳概括出两个人之间的亲密关系。9九儿年幼丧母,父亲又常年在外,一个人在家的独居生活,培养了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六儿打小在父亲身边长大,又是家中的幺儿,自然受到更多的关爱,独立自主性没有九儿强。九儿和六儿两个人去拾柴,九儿想的是要赶紧拾柴,而六儿却不着急,在天黑之前拾一筐就行,可见,九儿责任心更强,六儿

41、更贪玩,有点得过且过的心态。在失去小田鼠的事件上,六儿的态度是心疼小田鼠,说明他珍视动物,很有爱心;九儿则是心疼那一瓢盐水,说明九儿对于现实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因为在那个物资贫乏的时代,一瓢盐水对人的生活而言更加重要。【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题目要求对“九儿后来成了进步青年,而六儿是人们帮扶的对象”“二人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在文本中寻找铺垫信息,就是要求找出关于九儿和六儿两个人在文本中不同的表现,以此来证明两个人之间的差距。原文中,关于九儿,作者用简略的语言交代傅老刚“老婆死了,留下年幼的女儿一人在家。”这句话,暗示九儿自小就一个人在家的独居生活,培养了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

42、力。关于六儿,从原文“我希望你将来收他做个徒弟哩。黎老东把六儿拉到怀里说”的描述可看出黎老东对他的宠爱。并且六儿是黎老东最小的孩子,自然独立自主性要差些。两个小朋友去拾柴火,“我们赶紧拾柴吧。九儿劝告地说。忙什么?六儿说,天黑拾满一筐回去就行。”可见,九儿责任心更强,六儿更贪玩,有点得过且过的心态。对于失去小田鼠,“六儿失去了小田鼠,心里很难过。九儿心疼那一瓢盐水”六儿的态度是心疼小田鼠,说明他珍视动物,很有爱心;九儿则是心疼灌入鼠洞的那一瓢盐水,说明九儿对于现实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因为在那个物资贫乏的时代,一瓢盐水对人的生活而言更加重要。10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甘罗说:

43、“应侯想攻打赵国,武安君认为有困难而不肯接受任务,结果在被逐出咸阳七里处,绞刑处死。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到燕国做相,而您不肯动身,我不知道您会死在哪里了。”“武安君难之”中“之”作“难”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选项AB;“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是一个兼语句,“卿”为兼语,“相”名词作动词,任相国,作谓语,句子中间不可断开,排除选项C。故选D。1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与现在常用的开具证明的具含义相同”错误,“开具证明”的“具”意思是“写出”,文中“具”是“准备”。故选C。1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冒死表示”错误,根据原文“甘罗曰:臣请行之”可知

44、,甘罗只是表示可以说服张唐,“冒死”之说并无根据,选项过度解读。故选B。13(1)到燕国去一定要经过赵国,能抓到我的赵国人,会被授予百里之地的赏赐。(2)文信侯呵斥他离开道:“我亲自叫他去他都不肯,你怎么能叫他去呢?”【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1)“之”,到去;“径”,经过,取道;“得”,抓到,得到;“赵人得唐者”,定语后置句,抓到我的赵国人;“受”,同“授”,授予,在该句中指被授予,得到。(2)“叱”,呵斥;“去”,让离开;“行”,使动用法,让去;“安”,怎么。14有一定的胆识和勇气。有较强的论辩才能。能抓住对方的弱点,洞悉各种利害关系。【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甘罗

45、与文信侯的对话“臣请行之”“奚以遽言叱也”可知,其有一定的胆识和勇气。根据第一段甘罗说服文信侯让自己去说服张唐;第二段甘罗说服张唐去燕国为相;第三段说服赵王割地。可知,其有较强的论辩才能。甘罗说服张唐时用了武安君的遭遇当例子,让张唐明白其中的生死利害关系;说服赵王时用秦燕的关系来威胁赵王,从而达到目的。可知,其能抓住对方的弱点,洞悉各种利害关系。参考译文:文信侯吕不韦想攻打赵国以扩大他在河间的封地,他派刚成君蔡泽到燕国办事三年后,燕太子丹就到秦国做了人质。文信侯因而请张唐到燕国做相,想和燕国共同伐赵,以扩大河间的封地。张唐推辞说:“到燕国去一定要经过赵国,能抓到我的赵国人,会被授予百里之地的赏

46、赐。”文信侯很不高兴地离开了。少庶子甘罗问:“君侯为什么那样地不高兴呢?”文信侯说:“我派刚成君蔡泽到燕国办事三年,而燕太子丹已经到秦国做人质了。现在我亲自请张唐去担任燕相,他却不肯去。”甘罗说:“我能让他去。”文信侯呵斥他离开道:“我亲自叫他去他都不肯,你怎么能叫他去呢?”甘罗说:“项橐七岁就做了孔子的老师,如今我已经十二岁了,您就让我试一下,为什么轻易就进行呵斥呢?”甘罗去见张唐道:“您的功劳和武安君相比怎么样?”张唐说:“武安君屡战屡胜,不计其数;攻下城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比不上他。”甘罗说:“您确实知道功劳比不上武安君吗?”张唐答说:“知道。”甘罗又问:“应侯在秦国执政,和文信侯相比

47、,谁的权势更重?”张唐答说:“应侯比不上文信侯的权势重。”甘罗问:“您确实知道是比不上文信侯的权势重吗?”张唐答说:“知道。”甘罗说:“应侯想攻打赵国,武安君认为有困难而不肯接受任务,结果在被逐出咸阳七里处,绞刑处死。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到燕国做相,而您不肯动身,我不知道您会死在哪里了。”张唐说:“请您转告文信侯,我愿意前往!”就叫准备车马和礼物,定下了行期。甘罗于是对文信侯说:“借给我五辆兵车,请允许我替张唐先去通报赵国。”甘罗去见赵王,赵王到城外迎接。甘罗对赵王说:“您听到燕太子丹进入秦国的消息了吗?”赵王答说:“听说了。”甘罗问:“您听说张唐到燕国做相的事了吗?”赵王答说:“听说了。”甘罗说:“燕派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表明燕国不欺骗秦国。秦派张唐到燕国做相,表明秦国不欺骗燕国。秦、燕互不欺骗,赵国就危险了。燕、秦两国之所以互不欺骗,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想攻打赵国而扩大河间的地盘。如今大王割给我五城以扩大河间的地盘,我将请秦遣燕太子归国,(秦、燕断交后)再转而和强赵攻打弱燕。”赵王立刻割五城给秦以扩大河间的地盘,送燕太子丹回燕国。赵国发兵攻燕,取得上谷郡三十六县,给了秦国十分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试题 > 升学试题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