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对于农民增收新业态专题调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对于农民增收新业态专题调研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对于农民增收新业态专题调研报告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对于农民增收新业态专题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关于农民增收新业态专题调研报告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城乡差距突出反映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经济新常态下,一方面农民增收传统渠道受到挤压,一方面新兴产业新型业态又带来新的契机。开展农民增收新业态专题调研,其意义在于:适应经济新常态,把握城乡产业新变化,着眼助农增收新途径提出政策建议,引领农村产业升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大趋势。 专题调研所指的农民增收新业态,界定在与农民传统增收门路相区别,消费市场新需求、新物质装备、新技术手段等带来的产业功能拓展和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新形态,为农民实现增收带来新
2、门路、新空间。从各地实践看,表现突出的有乡村旅游、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农村电子商务、农村社会养老、农村文化创意等 5 个产业。以此,明确了农民增收新业态专题调研的范围和重点。 4 月 15 日至 5 月 30 日,省委农工委、省发改委、财政厅、农业厅、林业厅、民政厅、商务厅、文化厅、省旅游局、省扶贫移民局、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四川调查总队等 12 个部门组成专题调研组,对农民增收新业态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 一、农民增收新业态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调研认为,在四化同步的大背景下,随着城乡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实现农民收入的产业形态不断丰富,新业态加速涌现、竞相迸发,
3、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新的增长源。 (一)发展现状 乡村旅游业:乡村旅游正从传统农家乐模式向度假养生创意等新的模式转变。2023 年,全省农民旅游业人均纯收入 704.5 元,同比增长 13.3%。一是规模大。全省乡村旅游业总产值达到 1340 亿元,占旅游业的 27.4%;国家部委认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 XX 县 9 个、农业旅游示范点 28 个、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11 个;省级乡村旅游示 XX 县(市、区)64 个、示范乡(镇)村 748 个,星级农家乐和乡村酒店 3572 家,乡村旅游经营户 10 万余家。二是覆盖广。全省有乡村旅游业助农增收致富的村 3500 个,有 1000 多
4、万农民直接或间接受益。三是形态多样。在农旅融合上,呈现出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等形态;在林旅融合上,呈现出生态旅游、养生旅游等形态;在文旅融合上,呈现出创意农业、乡村艺术等新的形态。 同时也发现,乡村旅游业总体上还处于粗放式经营、排浪式消费、低层次发展的阶段。普遍表现为农家乐的形态特征,经营主体以传统农户家庭为主,消费方式以传统的喝茶+打牌+洗肺为主,消费特征以一顿饭、一日游和节假日、花果期等排浪式、短时性、季节性消费为主,低标准、低水平和模仿性、重复性特征明显,留得住、住得下的度假型、康养型消费少,短时性、季节性消费让目的地不堪重负,农户赚了吆喝不赚钱。 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农产品消费市
5、场细分,个性化、多样性消费趋势明显,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带来巨大空间。调研发现,农产品产地初加工主要集中在产后净化、分类分级、干燥、预冷、储藏、保鲜、包装等环节,既满足了不同层次市场需求,又明显提升了产品附加值、为农户带来了更大收益。目前有三个特点:一是渐成趋势。全省 766 个专合社、 22.5 万农户参与农产品初加工,年储藏保鲜烘干能力已达 190 万吨。二是增值明显。通过冷藏保鲜、错季销售,水果亩平增值 50%左右、蔬菜亩平增值 60%左右、薯类增值 1 倍左右、中药材增值 2 倍左右。三是带动产业升级。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强化了市场端的导向作用,倒逼提升了专业化、集约化、组织化生产,明显提升
6、了产业质量和效益。 同时也发现,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总体覆盖面不大,农产品初加工率很低,初加工设施设备造价高、普及率较低、人才支撑不够等问题突出,设施设备用半年、闲半年,季节性特征明显,综合效益不高。 农村电子商务业:信息化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革农业和农村,以互联网+三农为主要特征的农村电子商务,正在改写农村商品流通模式和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全省农村电子商务如雨后春笋,较其他业态起步虽晚,但势头迅猛。2023 年,全省农副产品通过网络销售 260 万吨,销售额超过 126.2 亿元。有四个特点:一是进入门槛低。经营主体进入电商的门槛低,很多农户只要登录现有平台注册网店,就可实现通过电商卖农产品。二是
7、交易成本低。供应链中的所有组织在第一时间从互联网上获得信息,提高了交易速度、减少了中间环节。据统计,电子商务从订货到售出物流费用比传统模式低 40%左右。三是模式多样。仁寿、资中、安岳等地探索形成了电商集聚园区、物流+万村千乡示范项目、电子商务团队服务等模式。四是爆发式增长。赶街网入驻 XX 县,仅用 3 个月时间就建成 31 个村级网点,今年第一季度就实现交易 3035 笔、总金额 18.7 万元。 同时也发现,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居住分散、运距长、公路交通条件差,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瓶颈突出,留守农民文化素质和网络应用技能差,互联网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农村电子商务的主要制约因素。 农村养老服务业
8、:人口老龄化加快为农村养老服务业带来了广阔空间,公益性养老服务难以满足需求,社会资本投入养老服务业悄然兴起,农村养老服务业已经起步。如,XX 县整合飞龙镇宝塔山村闲置农房,改造成 3500 平方米、100 个床位的龙祥养老公寓,已接纳 53 位老人入住,农民房屋租金户均 1 万元/年。XX 市 XX 区社会资本兴办的万鸿颐养园,50 个床位全部投入使用,二期 700 个床位预订一空。农村养老服务业有四个特点:一是产业特征初现。不同于一般性的养老服务,经营性养老服务业开始出现、逐渐兴起,社会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特征开始显现。二是服务质量较高。经营性养老服务,无论从住宿、文化、娱乐设施等硬件看,还
9、是从护理、康复等软件看,大多优于公益性养老院。三是市场供不应求。良好的空气、阳光等生态条件,近年来交通、安全饮水等工程加快实施带来的便利,让农村养老服务业对城乡老人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四是发展空间很大。据测算,2036 年全省 60 周岁及以上老人将达到 2600 多万,占总人口的 33%,农村养老服务业前景广阔。 同时也发现,农村养老服务才刚刚起步,从全省面上来看,产业业态的形成和经营主体的出现,还处于星星之火的初始阶段。受传统居家养老观念的影响,很多老人和家庭接受还有个过程,推广普及尚需时日。 农村文化创意产业:农村文化创意产业,既传统又现代,新主体新形态加速孕育。当前农村文化创意产业主要
10、表现在农民演艺、农村传统手工艺、古镇古村营运、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方面,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很大。如,XX 县农民演艺团队发展到 97 支,演员 3000 多人,年演出 1.6 万多场次,收入达 8000 多万元。青神竹编小资源做出大品牌,开发出平面、立体、套绘 3 类 8 个系列 3000 多个品种,远销欧、美、澳以及东南亚等 50 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 年全县竹产业产值 13 亿元,带动 3 万农户增收 4 亿元。农村文化创意产业主要特点有:一是形式多样。如,以手工工艺品开发为主的青神竹编、绵竹年画等产业,以农民文艺职业化演出为主的 XX 县农民演出、岳池曲艺等产业,以农业与文化创意融合为主
11、的成都温江创意农业与花卉园艺、大邑安仁博物小镇等产业。二是资源丰富。民族文化、传统文化资源富集,川剧、皮影、唢呐、舞龙、扭秧歌、赛龙舟等民俗文化资源,蜀绣、蜀锦、竹编、年画、漆器等工艺资源,是培育农村文化创意产业的沃土。三是需求旺盛。农民群众文化的需求日趋旺盛,同时城镇居民到农村休闲、体验,带来巨大的文化需求。 同时也发现,我省农村文化产业还处在初始阶段,文化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产业分散零乱、聚集度低,且有庸俗、落后、腐朽的文化产品充斥其中,具有时代气息、高雅格调和健康内容的文化精品不多。 调研表明,乡村旅游、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农村电子商务、农村养老服务、农村文化创意等 5 个产业,尽管无法
12、将农民增收新业态全部囊括,但已经是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农民增收新业态主体部分。这5 个产业,从内涵看基本都属于服务业范畴,从外延看尽管还有些相互交叉,但产业形态已经形成、产业发展已成气候、产业趋势已经显现。抓住这 5 个产业,就能够抓住农民增收新业态的关键,就能够在开辟农民经营性增收路径上迈出新步子。 (二)共性问题 调研发现,多样化的农民增收新业态,大多尚处于低水平、低层次的初始阶段,不同程度地存在发展不足、质量不高、支撑薄弱等问题。共性问题主要有: 第一,普遍存在新型经营主体缺乏的问题。各类新业态普遍缺乏新型经营主体的带动,农户主要还是以单打独斗的传统家庭经营为主。而新型农场、农庄、农民合作社
13、、乡村酒店、农村电商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滞后,是新业态发展的短板。 第二,普遍存在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的问题。目前,农民主要靠土地租金和就地务工增收,新业态经营参与度不高, 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模式,入股分红、多次返利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能力强的经营模式还比较少。 第三,普遍存在经营粗放的问题。各业态普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大多是低水平发展,低层次扩张、低档次服务、粗放式经营,在产业融合发展、资源有效整合、提高土地利用率、降低劳动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第四,普遍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新业态发展主要还是以地方的小敲小打和新型经营主体的自弹自唱为主。社会资本参与新业态发展不足、渠道不畅,造成新业态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影响其快速健康发展。 第五,普遍存在人才缺乏的问题。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农村社区空心化现象突出。参与新业态经营、管理、服务的实用人才严重欠缺,已有从业人员专业知识、技能水平难以适应新业态发展需要。乡村旅游经营管理人才、农村电子商务网络技术人才、农村养老服务业服务人才等严重不足。 同时,各地对农村产业发展中呈现出的新变化、新趋势认识不够,培育新业态的意识没有形成,面上情况不清楚,缺乏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新业态的发展主要是市场主体自我发展,缺乏一个统筹协调、引领支持的载体和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