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英、美国家电影自我审查机制成因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英、美国家电影自我审查机制成因探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23年英、美国家电影自我审查机制成因探析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美国家电影自我审查机制成因探析,供大家参考。 英、 美国家电影自我审查机制的成因探析提要:英、 美国家的电影有一套较完善的自我审查机制, 这套自我审查机制最初缘起于于官方对放映场所的安全管制, 后来基于对社会道德的自律性维护和有关压力集团的影响以及官方检查制度的威胁才促成了电影自我审查机制的最终形成。从最初对电影放映场所的安全监管发展到后来对电影内容的直接管制, 它可以折射出电影内容监管机制的形成也是一个逐步完善的渐进过程, 电影自我审查机制既保证了内容的安全, 又尊重了电影本身的市场化发展规律。认识这些对我们今天数字媒介内容
2、监管政策的制定仍然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关键词:电影; 自我审查; 形成;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Self-censorship mechanism of the Film Content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Abstract: There was a better self-censorship mechanism of the content of the film in Anglo-American countries. This set of self-censorship mechanism was originally
3、 derived from an official safety control of the show places, and later based on the maintenance of social ethics and the related impact of pressure groups, as well as the threat of official censorship it ultimately formed. From the initial official safety control of the show places to the later dire
4、ct control of the content of the film, it could reflect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film content self-censorship was also a gradual process of gradual improvement. It not only guaranteed the safety of the content, but also respected for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market-oriented of the
5、 film itself. Understanding of this for us today still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the formulation of regulatory policies of the digital media content.Key words: film; self-censorship; formation;1895 年无声电影首次出现, 1927 年有声电影诞生, 到 1945 年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已经走向成熟。成熟期之前的电影它还没有脱离刚刚诞生的痕迹, 起先主要以杂耍和魔幻术的姿态,在歌舞游乐场内传
6、播, 随后进入小剧场, 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由于它能使人们感到新奇,所以发展到 20 世纪初电影已经成为适应英、 美国家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最终电影成熟以后由大众娱乐发展成为一种专门的艺术。电影诞生之初, 它虽以娱乐为主, 但电影的观众群、 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漆黑的影院共同促成了权威人士的谨慎态度。电影管制也自电影在公共场所放映起相伴而生。后来随着技术、 表达方式的改进, 电影逐步成熟, 随之而来的是它在受众中的影响力大大增强, 人们也借助它来表达思想, 传播舆论。这样电影逐步演变成为一种公共通讯媒介,此时意味着其传播内容必须对社会负责, 它必须满足公共需求, 维护公民权利。在这种背
7、景下英美国家逐步形成了一套电影内容的自我审查机制。这种电影内容的审查机制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为什么会是自我审查? 有哪些决定性的因素催生并影响了这种审查机制? 通过对英、 美国家电影管制的历史回顾, 我们发现其形成有着如下四方面的影响因素: 地方政府对放映场所的安全管理 电影发展起来以后, 电影的放映场所一般多由杂技蓬、 剧院、 音乐厅等改造而成。因此 电影的最初监管主要是源于对剧院等娱乐场所的安全管理。在英国, 英国电影的公共放映活动始于 19 世纪后期逐渐繁荣起来的歌舞杂耍剧场, 但很快便自立门户, 1906 年出现第一家纯粹的影院, 1911 年迅速发展为近 4000 家影院。对于这些娱
8、乐场所的管理, 英国早就进行了立法。如 1751 年曾通过混乱场所法案,对以音乐或舞蹈为主要形式的娱乐场所进行监管。早期电影的放映也在剧院和歌舞杂技场所, 因此放映电影的场所自然也无例外地要受制于政府的安全管理。政府最初如何实行电影的安全管理?一方面由于电影的制作材料在放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潜在的火灾危险, 另一方面由于政府对这种吸引工人阶级的大众娱乐形式持有怀疑的态度并有控制的欲望, 很快, 地方政府便呼吁对影院颁发营业执照以实施监控。1909 年英国正式通过电影法案, 授权地方政府对所有用于电影放映的场所实施检查, 并发给合格者营业执照。在美国, 也是同样的情况。电影审查和电影放映几乎是同步
9、进行的。撇开内容不说,对人们把电影看成是周末的娱乐而远离教堂这一点, 从长老派到摩门教派、 基督教会都对电影进行了抨击。另外,早期影剧院所发生的大火案人们一直记忆犹新, 影剧院的火灾隐患也是一些正派人士贬斥电影的一大依据。因此当时的电影审查主要源自地方政府对早期影院安全的关注和对电影潜在的负面影响的担忧, 1906 年大批正式影院的开放导致了城市公共安全法规的出台, 也引发了审查法案的确立。很明显, 最初这些有关电影审查的法案主要是出于对观众生命安全保障方面的考虑而进行立法管理, 无论英国还是美国当初它并没有任何的明文规定可以表明影片在公映前要接受内容审查或由地方政府对电影的内容施加监控。但有
10、这些法案作为基础, 地方政府很快利用其发照权力填加施控内容, 并最终取得审查影片内容的权力的合法性。 由此可见, 如果我们要追索英美国家电影内容的自我审查机制的形成历史的话, 它最初的源流是基于对电影放映场所安全的立法管理。由于这种管理是在地方政府的施控之下进行的, 因此它很快由最初的放映场所的安全管理与监督延及到对影片内容的管控与干预。这样电影的内容审查由此开端了。不过这种审查机制是由官方来运作还是影业范围内自我掌控,在监管机制还没有正式定型的情况下, 它成为促进英美国家电影自我审查机制形成的最初动因。 对社会道德的自律性维护 英美国家电影内容的自我审查很大程度上还基于社会道德的原因。在电影
11、产生的初期它一开始就成为了城市工业发展过程中底层阶级的一种廉价消费。在美国电影史上出现过著名的五分钱影院 时期, 如 1905 年在匹兹堡出现了镍币影院(入场券为 5 美分镍币), 它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 到 1910 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 3600 万人次。对利润的追求是电影的一种本能。后来它逐步成为一项娱乐产业, 这样在电影的制作和发行过程中, 自然不免会出现为追求利润而迎合受众审美趣味的情况, 从而导致其自身调节能力与社会道德之间的矛盾。英美国家都曾出现过电影内容有损、危害 社会公德的情况。在英国, 当初设立电影审查分级制度主要是为了保证电影内容与社会道德、习俗相符合。其关注点并不是影
12、片的质量, 而是影片在道德方面是否适合于向公众放映。这一点可以从 1916 年电影审查委员会的主席奥康纳制定的 43 条审查指导原则得到印证。这 43 条原则中就有 33 条与道德行为有关, 其中 20 条与性有关, 如严禁描述卖淫、 婚前婚外性行为、 性变态、 乱伦、 诱奸、 裸体、 性病、 纵欲、 粗话、 流产、 妓院、 逼良为娼, 等等。在美国, 电影曾被当时的主流道德势力视为腐化的宣扬工具、 邪恶的传播源, 电影是犯罪的学校, 一个硬币就能通向地狱。克利夫兰的威尔伯克拉夫斯神父在 1910 年写道 。 而放电影的影院被视为藏污纳垢的场所。移民工人聚集的镍币戏院已被人们看成败坏风纪的邪恶
13、之所, 加之 19211922 年间好莱坞接连发生的 3 宗丑闻使公众舆论出现了大量针对电影的攻击言论, 极大的强调和夸大了电影对妇女、 儿童及社会大众的腐蚀、 毒化作用, 声称这些电影是对公共道德的颠覆, 以致于当时的宾夕法尼亚审查委员会主席宣称:电影已经使我们陷入泥沼, 同居、 通奸、 拉皮条和卖淫充斥其中。1915 年最高法院终于裁定电影无疑是娱乐性的, 但能传播邪恶, 而且其传播能力因其吸引力及展示方式更为强大。为此, 从 1915 年起许多州和地方政府都成立了审查委员会, 剪辑或禁止上映他们认为不好的电影。对此, 施拉姆专门从道德的原因对电影的内容管制进行了分析:自从二十年代以来,对
14、于电影的攻击基本上仍然是:电影败坏道德, 电影没有能提高群众爱好的水平。因为它们充满色情, 因为它们的猥亵广告, 也因为明星的放荡行为。在舆论的压力下, 电影工业组织了自我约束的机构, 并且制订了第一部制片道德法规。这部道德法规即 1930 年制定的海斯法典, 它曾被历史学家特雷 拉姆塞誉之为影业官方道德标准的大宪章。这部制片道德法规即 1934 年美国电影协会制定的制片规约, 其主要原则是:1 不可制作降低观看者道德水准的影片, 即不可导致观众赞同犯罪、 恶行和邪恶; 2 要展现正确的生活标准。然而如果没有严重扭曲生活的正确标准, 对娱乐和戏剧化的需求可以先行; 3 不得嘲笑也不得赞同违背法
15、律、 自然规律或人性的东西。这些内容也主要是针对道德而言的。 电影行业基于社会道德的指责和控诉而自发设立制片的道德法规进行行业的自我审查,这种形式下的审查实际上是电影行业的自我保护, 它对整个电影行业有着积极的重要的意义。20 世纪 40 年代美国的新闻自由委员会是这样评价当时美国电影业的自律性的道德法规的:它为那些曾经成为消费者联合抵制目标的诲淫和粗鲁煽情的影片画上了句号, 并第一次赋予了这个产业某种社会地位。 官方检查制度的威胁 英美国家电影内容的自我审查机制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还基于电影行业本身为了 躲避官方检查制度的威胁而为之。在美国, 好莱坞明星接二连三的丑闻 与保守道德势力对影片和影
16、人日益强大的抗议及抵制, 引发了联邦政府介入干预的危机, 不少国会议员纷纷呼吁成立中央电影审查机构,惩戒宣扬堕落道德 的影片。一些家庭、 公众团体、 宗教界要求国会和政府出面干涉电影的生产, 甚至有人在报上发表文章, 称电影是一项令人遗憾的发明。正因为如此, 很有必要对电影的内容进行控制, 以调节影业表达与社会道德之间的利益冲突。 1922 年的美国电影制片人暨发行人协会(MPPDA)就是在这种情形下出现的。它的建立最初是作为电影工业的一个交易组织出现的, 后来改为美国电影协会。到 1934 年, 在激烈批评的压力下, 协会变成了能进行管理的管制机构, 这种自律性机构的目的非常具有针对性。它计
17、算出影片在不受检查和联合抵制的情况下得以发行所必须的最少进率。结果表明,这种计算相当准确。该机构还制定了制片规约。规约制定的是可接受的标准, 而不是关于责任的标准;是最低标准, 而不是充足的或理想的行为标准, 它的禁区仅仅是诽谤、 猥亵以及冒犯重要的潜在消费者群体的危险。很有意思的是, 在规约后面有着官方和民间强制性的约束因素:州和市检查委员会以及有组织的压力集团的存在, 以及因违反规约而对制片商和发行商进行的 25000 美元罚款。 因此总的来看, 美国电影协会的建立和规约的制定基本上都是为了应付检查制度的威 胁 不得已而为之。后来美国新闻自由委员会认为:该规约及其管理机构所涵盖的各种要点显
18、示, 其目的在于控制电影的内容, 使之能够通过州检查委员会和外国检查官的审查, 并且不会引起压力集团的敌意。英国也同样是这种情况。当时一些地方政府曾提议建立电影的中央政府审查体制, 电影行业意识到他们的生存有赖于组建全国统一的行业自律审查体系。于是, 电影生产商协会与电影放映商协会联手, 于 1912 年 10 月成立了英国电影审查委员会, 该委员会取得了内政部的认可, 并于 1913 年元月 1 日起正式开始工作。由此可见, 官方检查制度的威胁是电影内容自我审查机制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其它利益集团的压力 英美国家的电影内容之所以实行自我审查机制, 它还有着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基于其它利益集
19、团的压力。从政府立法进行电影审查发展到后来电影行业自律, 在此过程中宗教势力和其他利益团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美国, 早期电影审查政策的推行主要来自宗教势力和地方政府这两股势力所形成的压力。1933 年, 费城大主教声言在其教区内上映的影片僭越 了天主教道德规范, 号召所有教徒全面抵制这些影片; 在芝加哥, 出现了 50 万名女天主教徒联合发起了抵制好莱坞的所谓圣战。天主教为此成立正派操守协会, 对违规电影贴上谴责 标签, 使那些试图放映受谴责 影片的影院甚至也不敢轻易越雷池一步。可见天主教对美国电影的影响和干预不止于道德方面的内容, 更在票房收入上施加了更大的经济压力。这种情况下电影制片人和放映商不得不优先考量天主教的反应, 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内容修改。美国电影内容的自我审查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在英国, 影响电影审查的利益集团从上到下包括中央政府的主管部门、 地方市政会、 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影评家、 媒体和压力集团等等, 它们对电影传播的内容都有着不同的决定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