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养猪现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养猪现状.pdf(1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1 国外养猪业现状 养猪业是畜牧业中发展较快的产业之一。世界猪存栏数,1975 年为 6.84 亿头,1995 年达 9 亿头;2004 年为 9.50 亿多头,其中中国 4.80 亿多头,占世界猪存栏数的一半。2006 年世界猪肉总产量 1.05 亿吨,比 1980 年增长一倍。美国的养猪业高度发达,是资金和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目前,美国已是全世界猪肉生产大国之一,生猪存栏量和猪肉产量仅次于我国居世界第二位,也是世界上第二大猪肉出口国。特别是进入 21 世纪后,美国养猪业逐年提高,2001 年为例,生猪存栏为 5980 万头,生猪屠宰总量达到 9950 万头,猪肉年产 869 万吨,这些数字
2、都占世界产量的 10%左右。美国生猪的年销售额达到 10 亿多美元,整个养猪行业为美国提高 80 万个左右的就业机会。2010 年,生猪存栏为 6393 万头,猪肉年产 882 万吨。预计 2012 年达到 964 万吨。综合分析,国外养猪业具备以下几方面的发展特点:1.1 种猪资源优势明显 长白猪、杜洛克猪、约克夏猪都属于世界著名的猪种,全球分布广泛。控制出口种猪是世界养猪强国的典型特征。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种猪出口国,有核心群母猪 700-2000 头。丹麦 2006 年-2007 年共出口种猪 7 万头,而 2010年-2011 年增加到 20 万头。加拿大现有种猪场 630 个(原种猪场
3、 250 个),登记的纯种猪有 10 万头,长白猪、杜洛克猪、约克夏猪分别占 37%、15%、44%。1.2 规模化养殖 1970 年美国共有养猪场 87.1 万个,平均出栏商品肉猪 100 头;1975 年有64.7 万个养猪场,平均养殖规模为87 头;1994 年养猪场减少为 20.8 万个,平均出栏商品肉猪为 458 头;2005 年减少到 6.94 万个养猪场,平均养殖规模增加到 871 头。据统计,1992 年养猪规模在 1000 头以上的养殖场占全美国的 84.2%,其出栏的商品猪头数占全美国的 22%,1000-2000 头的养殖场占 8.9%,出栏商品猪头数占全美国的 20%,
4、2000 头以上的养殖场占 6.9%,出栏的商品猪占全美国的 58%。日本的养殖户由 20 世纪 60 年代的 70.2 万头减少到 90 年代的 1.9 万户,户均养殖规模由 5.7 头增加到 545.2 头。据日本农林水产省调查,1993 年饲养规模在 29 头以下的农户每头猪的生产成本是 40201 日元,饲养规模在 500 头以上的农户每头猪的生产成本是 29990 日元。丹麦的养殖模式也不断扩大,1984 年养猪场有 5.2 万个,1994 年减少到不足 2.8 万个,1994 年存栏数在 1000 头以下的养殖场占全丹麦 79.3%,其养殖数量占全丹麦的 24%,1000-2000
5、 头以上的养殖场占全丹麦 10%,养殖数量占全丹麦 54.3%。荷兰在 2000 年拥有 2.92 万个养猪场,而 2006 年养猪场减少到 2.12 万个,平均养殖规模则不断增加,100 头以下的猪场从 1998 年的 7454 减少为 1701 个,而饲养规模大于 1000 头的养猪场从 1998 年的 1757 个增加到 47378 个。1998 年-2008 年十年间,养殖母猪头数大于 250 头的农场从 1139 个增加到 1746 个。据报道,2009 年荷兰生猪出栏数超过 1 万头的养猪场有 136 个。总体看来,全球养猪强国的养殖规模在不断增加,猪场数量逐年减少,逐步走上了工业
6、化的养猪道路。1.3 集约化、自动化生产 美国的养猪场大多采用集约化管理,专业化程度高。大多数猪场不设围墙,没有专门的畜牧兽医技术人员,也没有饲料加工厂等。种猪场只负责生产仔猪、育肥场只负责育肥、保育场只负责保育,不同养殖场的分工明确,日常管理专业性强。同时,集约化、自动化、工厂化、机械化、现代化程度较高。养殖场内采用全自动控制的饲喂系统,定时、自动添加饲料;自动饮水系统保证猪只 24 小时内自由饮水,而且可向饮水内添加药物。在美国,一个饲养 1200 头猪的养殖场,只需要一台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将仔猪断奶头数和断奶重、配种的繁殖母畜头数、妊娠母猪的配种日期等数据输入计算机,可以用计算机管理整
7、个猪场,从而大大降低了养殖场的管理人员数,节约成本。荷兰的养猪场自动化程度很高,除了 30%的养殖场应用母猪自动化饲养管理系统外,大多数的养殖场都可以施行场内自主供暖、自动通风、自动饲喂。但是,产房的自动化应用难度较大。由于荷兰的人工费用高(每小时 30 欧元左右),所以产房的管理较为粗放,经常发生无人接产,新生仔猪死亡率的情况,给养殖场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在此情况下,荷兰自主研发了可升降的产床,该产床的漏缝地板可以升降。母猪站立时,产床自动下降,仔猪无法进入母猪的躺卧区,从而有效的避免了母猪躺卧压死仔猪;母猪躺卧后,产床自动上升,仔猪可以随意进食。加拿大的养猪场也采用自动化的饲养方式。生产过
8、程分为五个环节:配种、妊娠、产仔、保育和肥育,其中,产仔、保育和育肥环节实行单元式全进全出。不同的生产环节都采用计算机自动喂料、饮水、清粪、自动控制舍内温湿度和通风。1.4 完善的管理制度。美国养猪业的管理法规比较健全,从饲料、种畜禽,兽药生产到饲养、加工、运输环节都有法规可循。例如针对猪肉产品安全卫生的联邦肉类产品检查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为了有效执法,联邦政府有 7600 多名监督员,分布在 6000多个单位,负责食品安全卫生监督检查工作。美国生猪交易市场的管理也很健全,具有多种交易方式。其中生猪期货市场对于稳定生猪生产,维护生产者利益均起到一定作用。荷兰的养猪场大都有一整套完善的猪群登记制度
9、:给每头初生仔猪建立养殖档案,直到出栏。一方面可以积累必要的原始资料,为育种提供依据;另一方面,可以建立跟踪制度,有力的监管在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保证生产健康、安全、优质的猪肉产品,有利于养殖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荷兰养殖户的准入制度较为严格,必须达到以下条件,才可以从事养猪:(1)有销售订单;(2)有粪污接收者证明;(3)有生产许可证,每个许可证 450 欧元;(4)在制定区域建厂。加拿大的养猪行业具有严格的卫生和防疫制度:对种猪采用 PSS DNA 测试,淘汰含有 PSS 基因的猪只;外来人员不得接近猪场;卫生消毒程序严格。通过以上措施加拿大已经消灭了猪瘟、口蹄疫和伪狂犬等疫病。采取以下
10、措施控制其他的猪场疫病:(1)全面推广人工授精技术;(2)采用“三点式”生产方式,仔猪、母猪和商品猪分开饲养,距离大约在 3 千米以上;(3)兽医定期到养殖场抽检,根据检测结果针对性的指导猪场的采取疫病防控措施。1.5 专业化、多样化经营 美国养猪业有 4 种成功的经营方式。分别是独自自营、合同生产、公司经营和生产合作社。独自自营是所有产品都是自己生产的,自产自营,家族(家庭)式,完全独立的经营模式,家族拥有(租赁)全部的资产,承担全部的债务,债权和收益。这种模式相对较少。合同生产是一种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双方签订合同,确定某一时间以某一固定的价格提供固定数量的断奶仔猪。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
11、是猪场是自己的,与公司签订的代养合同也是自己的,另一种农户与公司签订了代养合同,但猪场不是自己的,而是由其他有猪场的人提供,代建或者合作。公司经营是由各自股东共同投资组成公司经营的模式。这种模式最早出现在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养猪业之前并没有特别多特别大的养猪公司,随着养猪业发展,公司经营模式的出现,规模越来越大。猪场和猪场之间为了扩大规模优势,不断地联合兼并,一些原来并没有养猪的人或者投资机构加入了这个行业,与原有养猪的人合资组建了更大的公司等。生产合作社作为一种合作经营方式,通常不提利润只有管理人员工资。早年的养猪合作社中,会员养猪户大都是一条龙生产,后来不少合作社的养猪户共同建立
12、母猪场,各农户就不再养母猪了,而是从公共的母猪场引进断奶小猪来养。养猪业由副业生产向集约化、商品化、专业化、工厂化方向发展,发达国家养猪场主体规模将由 1000 头扩大到 1 万头。高效健康养殖模式成为新时期养猪业的必然发展趋势,如丹麦、美国、加拿大等养猪业大国不仅在繁育体系、品种改良、性能测定、饲料营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还开发出相对完善的肉产品市场体系、建立信息技术平台和服务组织,率先完成健康养殖模式的成功推广;美国、荷兰相继开发出 SHOAT 模型、畜禽舒适环境模型,成为世界上猪场环境应激的典型预警系统;欧美等发达国家建立了非常完善的法律法规、组织执行机构、控制处理等横向动物疫病监控体系
13、。另外,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提出的“危险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系统正被世界多国借鉴并实施,主要体现在“从地头到餐桌”全过程管理的纵向管理体系,包括相关制度和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与国际技术标准接轨的监测检验系统的形成等方面。20 世纪 90 年代中后期以来,国际上畜禽养殖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动物代谢及其调控、养殖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动物应激及其福利、动物排泄物无害化增值处理方法研究、技术开发和标准制定、动物产品安全生产及其检测技术等。当前国外健康养殖的发展趋势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研究;采取多学科集成和交叉研究;增强本领域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速度的数字化与标准化研究。2
14、 国外养猪业发展趋势 2.1 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化 高度集约化工厂化养殖与完善的饲养管理措施是现代养猪生产的主要特征。虽然世界各国都能养猪,但是由于经济与环境保护以及动物福利等原因,生猪的生产主产区逐渐向饲料主产区进行转移,从而来节约饲料的运输成本。2.2 更加注重食品安全,禁用抗生素 1986年瑞典已经开始在畜禽饲料中禁用抗生素,丹麦于2008年禁用抗生素,用于治疗用途的抗生素需要兽医师同意。欧盟在 2006 年规定禁止在畜禽饲料中添加抗生素。2.3 提高疫病防控能力 随着规模化养殖的不断扩大,以及抗生素的逐渐禁用,动物的健康及疫病防控成为了养殖场的重点环节。养猪高度化发达的国家将采取更加科学
15、化的疾病预防、控制和治疗体系。如巴西在全国范围内免费提供口蹄疫的接种疫苗,瑞典则规定猪场必须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避免疾病交叉感染。2.4 关注动物福利 在目前的养猪生产中,大多采用全漏缝地板或半漏缝地板,妊娠母猪饲养于限位栏内。欧盟规定,到 2012 年母猪配种后四周内可以饲养在限位栏内,其他时间则禁止饲养在限位栏内。养猪发达国家多采用替代系统来养殖生猪。欧洲部分国家,例如美国、英国等将母猪饲养在舍外,妊娠及哺乳母猪饲养在具有防寒设施的草地上。虽然舍外养殖可以满足空间的要求,但是容易受到气候条件、环境压力、疾病防治措施等的影响。所以在未来的养猪发展过程中,寻求合理、优化的养殖方式是提高
16、动物福利的重要方面。2.5 加强环境保护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氨气不仅危害饲养员的身体健康,还成为大气、土壤和水质的重要污染源,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随着“低碳生活”口号的提出,全球将更加关注环境问题,畜牧业的减排势在必行,各个国家将会研发更加环保的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措施,减少畜牧业带来的环境危害。例如,荷兰大部分养猪场的猪粪、尿都是排放到猪舍封闭的水池内,用粪车抽走后回田。每个环节都处于封闭状态,既减少了粪尿中挥发性氨氮的挥发,又降低了环境危害。同时,荷兰严禁使用杀虫剂,通过专门的公司生产寄生蜂,猪场购买后,将蜂卵产在蝇卵上,抢夺蝇卵的营养,从而使其不能孵化,达到控制猪舍内的蚊、蝇的目的。
17、加拿大对猪场排放的粪尿采取堆肥处理,生产复合肥或直接用于作物,按照规格打包的堆肥可以作为室内花卉的肥料;对猪场的污水循环利用,通过污水处理、发酵后,作为农作物的肥料。3 我国养猪业现状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环境复杂、气候差异大,使得地方猪品种数量较多,拥有丰富的猪种遗传资源。目前,世界上有 300 多个猪品种,我国就有 126 个。已经收录在中国猪品种志的地方品种 48 个,培育品种 12 个,国外引进品种 6个。其中,有以繁殖率高著称的太湖猪;有适应寒冷气候的河西猪猪;有许多具有不同特点的地方品种如金华猪、香猪、两广小耳猪、藏猪等。同时,培育品种有哈白猪、北京黑猪、三江白猪、上海白猪、苏太猪、
18、湖北白猪等。我国生猪产业的主要分布为:长江中下游区(川、重庆、鄂、湘、赣、苏、浙、皖)的猪肉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43.8;华北区(冀、鲁、豫)占全国总产量的 21.6;东北区(辽、吉、黑)占全国总产量的 6.3;东南沿海区(闽、粤、桂、琼)占全国总产量的 13.2;长江中下游区和华北区是全国猪肉的主产区和调出区,东北区成为养猪新区。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2000 年我国生猪存栏量为 422563 千头,出栏商品猪 519772 千头,猪肉产量 40314 千吨;2001 年存栏量为 457430 千头,出栏商品猪 549367 千头,猪肉产量 41845 千吨;2004 年我国生猪存栏量为
19、4.92 亿头,约占全世界总存栏量的 49.8%,出栏商品猪 5.76 亿头,约占全世界总出栏数的47.49%,猪肉产量 4457 万吨,占全世界总产量的 47%;2009 年我国生猪存量量为 46983 万头,出栏商品猪 64465 万头,猪肉产量为 4889 万吨;2010 年我国生猪存栏数 4.54 亿,母猪有 4890 万头,每头母猪年产肉为 1050kg。猪肉产量为我国虽然是世界第一猪肉生产国,但全国出栏商品猪的 2/3 来自散户养殖。自 2004年来提出一系列专项措施。2008年来生猪期货写进了中央一号文件,列支 9 亿元专项经费扶持乡镇畜牧兽医站的建设。国家六部委发布了 防止生猪
20、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还发布了全国生猪优势产区区域规划,将进一步深化畜牧业结构调整,鼓励规模化养猪。目前,我国养猪业主要有以下特点:3.1 传统散养转变为现代化规模养殖 2001 年-2009 年,我国养猪规模化程度逐年提高,尤其是 2007 年以后,呈加速增长趋势。2006 年、200 年万头猪场数分别为 1300 个和 1800 个,2008 年、2009 年分别增加到 2500 个和 3000 个。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是 2007 年政府加大对规模化养殖场的补贴力度,其二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农村养殖户逐渐减少,使得农村养殖数量快速下降。图 2001 年-2009
21、年生猪规模化程度(国家统计局)3.2 生产方式由量到质的转变 本世纪初,由于一味追求养殖经济效益,我国猪肉产品质量多次出现安全问题,造成消费者的恐慌。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约束肉品市场,使得猪肉产品逐步走向安全健康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育种上,养殖场更关注肉色、肌肉脂肪含量等肉品质指标,并将其纳入育种计划;二是生产中,更注重饲料配方的合理搭配及营养,用药也更加规范;三是加强肉品质量检测及监督。通过以上措施的施行,有效改善了我国猪肉产品质量,增强了消费者的信心。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猪肉产品质量仍然较差,尤其是优质优价的市场体系仍不健全,部分养殖人员没有提高猪肉产品质量的动力
22、,未来还有待加强相关方面的工作。3.3 经营模式多元化 随着我国对规模化养猪的不断推进,目前已形成了多元化的经营模式,主要包括:以产业链经营范围划分的多元化和专业化模式;以生产经营者划分的公司自养、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基地、养殖小区等多种形式。多元化模式大多为公司实力强的集团公司,在养殖业的相关环节上不断延伸和拓展,兼营饲料业、屠宰业、加工业和动保业等。如以单胃动物饲养为主的广东温氏,正在发展产品深加工、饲料业和屠宰业;以饲料业为主的青岛六和、大北农、双胞胎等,已经进入养殖业,并且正在发展动保业。专业化模式是只从事养猪业,不经营其他的相关产业,在我国,大部分猪场采用此种经营模式
23、。虽然该模式有利于提高猪场的专业化水平和打造自己的种猪品牌,但是也容易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综合竞争能力较弱。如深圳农牧、河北裕丰、山东日照原种猪场、北京华都等。公司独立自养分为一条龙饲养和阶段性饲养,大型养猪集团多采用一条龙的模式,自建自繁原种猪场、父母代场、祖代场。中小企业多采用阶段性饲养模式,只建立原种猪场、或者商品场、或者育肥场等。公司+农户模式是指公司自建自养种猪场和繁殖场,农户按照与公司的合同饲养育肥猪,同时公司为农户提供猪苗、饲养管理技术、防疫程序以及饲料等,代表企业为广州温氏。司+基地模式主要是面向出口,要求合作的基地规模较大,设备先进。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是农户在公司建立的养殖
24、基地内进行饲养,公司提供猪舍、猪苗、饲养管理技术、免疫程序、饲料等,大大降低了疫病风险和资金无法及时回笼的风险。养殖小区是将散养的农户集中到一定的区域内,建立养猪园区,实行一家一户独立经营方式。该模式管理混乱、防疫困难,目前发展难打较大。3.4 疫病严重 威胁我国养猪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疾病主要包括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仔猪副伤寒、猪瘟、口蹄疫等。近年来,随着种猪和疫苗引入的不断增加,一些新型传染病也随之进入我国,如猪繁殖呼吸综合征、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等,目前还未研究出治疗的有效措施及药物。3.5 环境污染严重 随着传统养殖业向现代规模化、集约化养殖业的不断发展,养殖规模及饲养密度急剧增加,养
25、殖及加工过程产生的排泄物和废弃物严重威胁到畜禽养殖环境,甚至是人类生活环境。主要表现为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方面。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没有有效利用畜禽粪便和污水,而是一味的处理。要合理治理养猪业引起的环境污染,首先要加强研究降低养猪场臭气排放、粪便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和关键养殖技术,建立生态型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养殖模式。3.6 肉质安全问题频发 2001 年广东发生“瘦肉精”事件,2003 年爆出药物残留和重金属残留,2005年四川发生猪链球菌,2006 年上海爆出“瘦肉精”中毒事件,2009 年,猪流感席卷全球,2011 年 3 月发生双汇“瘦肉精”事件。自本世纪初,肉品质量安全频频出现
26、问题,每次事件都会引起消费者恐慌,对养猪业造成严重打击。虽然国家一再出具相应的政策法规来规范肉品市场,但是由于养猪业的产业链太长、中间环节众多,质量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在未来的养猪业发展过程中,食品质量问题仍然是头等大事。4.我国养猪业的发展趋势 4.1 规模化、工厂化养殖 传统的饲养模式由于具有:(1)防疫条件差,饲养管理水平落后;(2)资金投入不足,对市场波动的风险抵抗性较差等特点,并且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民收入增高,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等原因,散户养殖将逐渐被规模化、工厂化的养殖模式所取代。近几年,我国猪场的规模化不断发展,年出栏1 万头以上的大型养殖场约有 2500 多
27、个。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居民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大,规模化、工厂化的养殖场将迅速增加,集约化的养猪企业迅速崛起。由于规模化养殖企业的投资大、猪场建设结构合理、饲养管理体系健全,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生产盲目性,具有一定的市场预测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使我国的养猪业更加健康稳定发展。4.2 关注动物福利 目前,世界养猪发达的国家通过提出相关的规章制度,组建管理机构来提高动物福利。合理的措施来提高动物福利,不仅能够改善动物的生长环境,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动物的生长潜力,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在我国未来的工厂化养猪道路上,应研发养猪的关键饲养管理措施和生产工艺,改善养殖环境,提高动物福利,从而促进我国的
28、养猪业健康可持续发展。4.3 保护环境 传统的饲养模式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环境及生态问题:猪场排放的臭气污染养殖场及周围的大气环境;粪便等排泄物既污染土壤,又可能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从而影响了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为了减少环保压力和提高养殖经济效益,猪场可以采用发酵床养猪技术,大大降低猪舍的臭气排放,提高养殖效益;也可以采取种养结合方式,利用粪污还田、生态循环来解决环境污染问题。4.4 建立健全疾病预防制度 在饲养管理、饲料营养、消毒、动物免疫、预防治疗、福利保健、重大事件应急处理等方面密切配合,构建有效的防疫体系。首先,提高防范和防控意识,对引入的后备猪进行彻底隔离观察和有效的病原检测后进入生产区
29、;对后备、初产母猪发生的疾病加强重视,及时对猪群进行有效净化。其次,增强管理意识,对猪场实行全封闭式管理,饲养人员或外来人员不能随意出入养殖场,在必要时,要进行严格的入场消毒。并且建立疾病档案,做好疫病诊断记录。同时,加强监控意识和有效的检测手段,将兽医师的临床诊断与实验室的分析检测相结合,对疫病做出及时的预测。另外,最后,提高饲养管理水平。(1)培养高水平的技术人员。在我国大部分中小型养殖场,技术人员相对年轻,实践经验不足,造成免疫程序的混乱不合理和药物的盲目使用。通常认为注射疫苗越多越好,不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盲目的使用抗生素等药物,使得病原产生耐药性或者变异,造成抗生素残留、疾病无法有效控制。(2)建立有效的管理体制。根据自身养殖场的资金投入、基础设备建设、当地的养殖环境、市场的变化等,建立一套有效的管理体制,防止生产环节之间相互分离,影响养殖场的整个运作。(3)提高环境控保护意识。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养殖业将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目前,有些养殖场舍内、舍外污染源重重:苍蝇、老鼠成群结队;舍内外病死猪不及时处理;医疗垃圾到处乱扔;粪便、污水随意排放,臭气熏天。针对上述情况,提高养殖从业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