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恒山记》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恒山记》教学设计.pdf(6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游恒山记教学设计 作者:朝阳县羊山实验中学 李树锐 教学目标:1、通过注释的帮助,正确理解全文的意思。2、在诵读中,培养对古代游记散文的阅读理解能力。3、理清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够分析游记的特点,并发表自己的意见。4、了解恒山的自然人文景观,激发崇高的爱国热情,学习古代学者的实践精神。教学重点:目标 2.教学难点:目标 3.教学方法:朗读、研讨。课型:新授课。课时数: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有这样一部著作,这是我国一部著名的古代游记,也是一部我国地理学名著。它凝聚了作者三十多年的旅游勘察汗水。这部著作就是徐霞客游记这部著作被誉为千古奇人的千古奇书。今天我
2、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这部著作的文章游恒山记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恒山简介位于山西省浑源县境内,主峰天峰岭,海拔 2017米,被誉为“塞外第一山”。恒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和旅游胜地。现为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之一,是山西省十佳旅游景点之一。恒山,风景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光,人文景观,英才传说,名人掌故,风土民俗,艺术戏曲等等无不成景,天趣盎然。景观特色独具魅力。恒山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恒山风景名胜区保留了众多珍贵的文物古迹。从亿万年前的动植物化石,到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化遗址;从春秋时代的青铜器遗址,到近现代革命文物,种类多样,数量可观。许多文物古迹的结构、造型、装饰、雕刻、彩画等方面在中国古
3、建筑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和文物价值,许多文物均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和艺术观赏价值。特别是罕见的北魏高空古建筑,国内少有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院,国之瑰宝、举世闻名的悬空寺,“危岩缀虚空,石阁轻如纸”,镶嵌在万仞峭壁之间,鸟道一系没云中,奇绝险绝亦巧绝,蔚为壮观,令古今中外的游人叹为观止。恒山,不仅是我国的一座名山,也是我国古代艺术的宝库。来此一游,凭吊历史,欣赏奇观,丰富知识,增长见识,陶冶情操,开扩胸襟,增强体魄,回归自然,其情趣感受正如古人所说:“灵山瞻礼罢,登览意无穷。”2、作者简介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霞客是他的别号。明代地理学家。小时侯对八股文、经书等不感兴趣,常读一些山经地质之类
4、的书,立下了壮游山河的志向。他的母亲大力支持他,鼓励他“志在四方”。徐霞客的旅游勘察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607 1635,因母健在,不宜远游,这一时期出游的时间较短,所游之处也是交通较方便的地方,出游目的偏重于游览名山大川,带有“访胜”的性质。游恒山就在这个时期。第二阶段:1636 1640,这是他长途跋涉艰苦旅行的时期,足迹由浙、赣、湘、桂的平原、丘陵、山区,直到云贵高原的深山峻谷、人迹罕至的荒僻地区。他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志在探索自然奥秘。这一阶段有了更多的科学考察因素。徐霞客游记是他三十多年旅游勘察的记录,虽有所失散,现整理出版的仍有 60 余万字。它是一部著名的古代游记,也
5、是一部我国古代地理学名著,在地理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3、学习生字:风翳(y)净尽 无攀跻(j)劳 虬(qi)松 萦(yng)回 杰坊(fng)官廨(xi)庑(w)门 穹(qi ng)碑 攀蹑(ni)仰眺(ti o)槎(ch)枒(y)辄(zh)断折 若堕(du)洪涛 汩汩(g)不能出 久之棘(j)尽 俯瞰(kn)山麓(l)龙山西亘(gn)比肩连袂(mi)下扼()沙漠 不啻(ch)崖隙(x)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三、古汉语知识:1、通假字:“还”通“环”,转,绕。例句:还过岳殿东。2、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名词峭:陡峭,这里是峭壁的意思。例句:循崖乘峭而上。(2)、名词用作动词
6、室:屋子,这里是改成一间屋子的意思。例句:倚而室之,曰会仙台。像:雕像,这里是塑造的意思。例句:台中像群仙。3、古今异义:(1)、但古义:只;今义:但是,表转折。例句:但能钩衣刺领。(2)、于是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示转承。例句:于是石路萦回。4、特殊句式:(1)、判断句例句:即飞石窟也。“也”,是判断句式的标志,加上“即”,加强语气。译文:就是飞石窟。(2)、倒装句:宾语前置例句:虎风口之松柏,不啻百倍之也。宾语“虎风口之松柏”前置。译文:比虎风口的松柏大不止百倍啊。状语后置例句:有一人飘摇于上。状语“于上”后置。译文:有一个人在上面飘摇。定语后置例句:北瞰隔山一重。“山”的定语“一重”
7、后置。译文:向北远看,隔着一重山。四、翻译课文,理清条理:全文分四段:第一段:略写出发的时间和天气情况。第二段:详写上山登顶的经过,体现了作者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全文的重点。第三段:写登顶后远眺所见周围的景物。第四段:写从西峰下山至飞石窟的情况。五、教师小结:文章描写了作者游恒山登顶的经过,介绍了恒山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表现了作者不畏艰险,不怕辛劳,勇于勘察的实践精神。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徐霞客的游记并非客观地介绍恒山的山山水水,庙宇胜迹,而是将自己的主观感受与客观外物恰如其分地融为一体。作者没有站出来抒发一番歌颂恒山的感情,但这种感情却流溢于纸面;也
8、没有另加关于不畏劳苦攀登才能到达顶峰的议论,但其道理却流溢于纸面;也没有另加关于不畏劳苦攀登才能到达顶峰的议论,但其道理却灼然可见。情与景的交融,缩短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随着客观景物的变化,随着作者行踪的转移,读者会与他一起欣喜、赞叹、着急、恐惧,仿佛身临其境一般。二、合作探究:1、速读课文,划出作者登山所经过的地方,并绘制作者登山示意图。明确:作者上山经过了望仙亭、虎风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寢宫、飞石窟、北岳殿、会仙台等地方。2、划出文中标明里程的句子,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明确:一里,又一里,又三里,三里作者这样写,显出文章记游顺序清晰,条理分明的特点。3、细读文章第三段,说出作者的
9、观察角度,写景顺序。明确:观察角度为俯视,由文中“俯瞰山北”“北瞰”可以得出。写景顺序为:按照北南西-东的空间顺序来写景,并且是由远及近的。4、划出课文中写徐霞客登顶经过的文字,体会其所拥有的精神。明确:课文第二段“余时欲跻危崖、登绝顶-久之棘尽,始登其顶。这是写作者登顶经过的文字。从登顶经过充分表现了徐霞客不畏艰险,不怕辛劳,勇于实践求实的精神。5、第二段,作者写上山登顶的经过。在这个过程中,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明确:作者的略写,也能抓住景物的特色,一步到位,准确而生动。如写松,则“松影筛阴”;写北岳殿,是“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插天”,话虽不多,而景物的形象却活现于笔下,使读者产生
10、深刻的印象。登顶的经过写得最详细,如写其险峻,“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写其难攀,“满山短树蒙密,槎枒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不能出”,可见攀登之不易。文章描写了作者游恒山登顶的经过,一步一景,移步换景。表现了他不畏艰险、不怕辛劳、勇于踏勘的实践精神。6、写上山登顶的经过。(详写)从上山到登顶的过程中,作者描写哪些景物?(1)、景物:望仙台虎风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寝宫、飞石窟、北岳殿、会仙台。(2)、作者是在这个过程中是怎样安排详略的?点拨:作者的略写,也能抓住景物的特色,一步到位,准确而生动。如写松,则“松影筛阴”;
11、写北岳殿,是“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插天”,话虽不多,而景物的形象却活现于笔下,使读者产生深刻的印象。登顶的经过写得最详细,如写其险峻,“两崖断处,中垂草莽者千尺”,“出危崖上,仰眺绝顶,犹杰然天半”;写其难攀,“满山短树蒙密,槎材枯竹,但能钩衣刺领,攀践辄断折,用力虽勤,若堕洪涛,汩汩不能出”,可见攀登之不易。7、写登顶后远眺所见之景。山西干旱少雨,山南向阳多蒸发,虽然是土山也没多少树;而山北是阴坡,化雪时间长,又少蒸发,所以较湿润,虽是石山,却长了很多树。8、第四段写从西峰下山,至飞石窟的情况。9、这篇文章清晰地介绍了作者的游踪,描写了作者游恒山登顶的经过,表现了他不畏险,不怕辛劳,
12、勇于踏勘实践的精祌。三、写作特色:1、文章思路清晰。此游记涉及的景点、地理位置较为复杂,但全文贯穿着一条线索,那就是游踪,亦即作者足迹、目力所及的次序。依次经过了望仙亭、虎风口、“朔方第一山”牌坊、寝宫、飞石窟、北岳殿、会仙台等景观,逐一描写。再写登顶的艰难。然后是登顶后远眺四周的景色,把整个山系都清晰地展现出来。最后写下山情形。2、详略得当。全文有详有略,处理得恰到好处。略写出发时间和天气情况,详写上山登顶的经过,其中景物、地名、景物之间的情形都写得极为详尽,又以登顶的经过写得最详,把过程中游者的感受都写了出来。下山的过程详写了寻找下山之路一节,其余的下山过程就一笔带过了。3、观察细致。作为
13、一个以勘察地貌为目的的旅行家,所到之处对一些细节观察得比一般人都要细致。如地里露出的煤炭、土石的颜色等,写到每个景点,也尤其注意地形地势、周围环境等。4、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记叙中注重实际,如实记录所见之景,而且观察细致,为地理学研究提供了材料,有科学的严谨性。同时,景物描写也各有特色,生动形象,如“松影筛阴”、“上负绝壁,下临官廨,殿下云级插天,庑门上下,穹碑森立”都将景物的形象活现于笔下,读后历历在目,颇具文学的形象性。四、教师小结:我们的祖国拥有秀美的大好河山,无数文人墨客用笔抒写对自然的热爱和眷恋,成为流芳百世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在古人创设的浓郁的气氛中,品味自然、热爱自然,用我们手中的笔抒写心中的真情。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六、板书设计:23、游恒山记 天气状况(略写)登顶经过(详写)顶峰远眺下山至飞石窟 不畏艰险、不怕辛劳、勇于勘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