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教学设计_.pdf

上传人:ylj18****41534 文档编号:82108592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10.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_.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_.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_.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鹳雀楼》教学设计_.pdf(9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 第 1 页 共 9 页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篇一 一、学习目标 1、学习 8 个生字,理解诗中生字的意思,学写生字“雀”。2、落实本课生字词,借助图片理解“白日”、“依”、“鹳雀”等词语。了解即“入海流”是“流入海”,“千里目”是“目千里”。了解古诗对仗的特点。3、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体会“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学习诗人王之涣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4、背诵古诗。二、教学重难点 1、借助诗句体会傍晚黄河的壮观景象。2、借助古诗体会“站得高,看的远”的道理。3、默写古诗。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小鸟图和象形文字“隹”。同学们“隹”是一个象形字,

2、单人旁就像鸟儿的翅膀,里面就像鸟儿的身体(借助“住”识记)隹指短尾巴的鸟,在隹的都上加上“小”(竖钩变成竖)读 que,也是指短尾巴的鸟。能给“雀”组个词吗?2、出示鹳雀图,这就是鹳雀,谁来读它的名字?3、(课件示鹳雀楼图)由于很久以前,鹳雀这种鸟经常喜欢停在山西的一座楼阁上休息,人们就把这座楼称为“鹳雀楼”。示“楼”词,齐读。4、鹳雀楼初建时不怎么有名气的。直到唐代,有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他有一次登上这座楼,作了一首诗,从此以后,这座楼就名扬四海了,成为我国著名的四大楼之一。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吧!3、诗的名字就叫登鹳雀楼,齐读课题 第 2 页 共 9 页 二、初读古诗,理解诗意

3、(一)初读古诗正音 1、请同学打开书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学生自读,指名读,正音)提醒“更”是后鼻音。(二)识记生字 1、同学们,这些红色的。生字你认识吗?你能记住哪个字?(指名说)(三)理解词义、诗句的意思 1、请同学们再读古诗,将你的理解和疑问与同学们交流一下。(指名说)2、出示第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句诗中你理解哪个词语,或者你还有哪些疑问,我们一起交流交流。(指名说)预设学生回答 1)、白日指夕阳。2)、依指挨着。3)、尽指消失。3、指名说第一行的意思。傍晚,太阳挨着连绵起伏的山渐渐消失了。6、入指流入,这里是入海流,其实应该是流入海。古诗为了押韵和对仗的工整常常这样

4、倒着表达。你能说说这行的意思吗?(指名说)7、谁能连起来说说第一行的意思?(指名说)黄河流入了大海。8、出示第二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疑问?预设:1)、欲:想要。穷:尽,完。2)、目:看。字典中有两个意思(眼睛、看)学生选择。“千里目”和“入海流”一样倒过来理解,应理解为目千里。9、谁能说说这行诗的意思。(指名说)想要看完远处的景色。10、更指再,上指登上。11、指名说第四行。(再登上一层楼)12、谁能说说第二句诗的意思?(指名说)想要看完远处的景色,再登上一层楼。第 3 页 共 9 页 13、现在谁能连起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呢?请同学们先跟同桌说一说(指名说)三、品读

5、古诗,深化诗意 1、请同学们在读古诗,想象哪句是写诗人看到的景色?(学生自读,指名说)2、诗人首先看到了什么?(夕阳沿着山落下了)你从哪里看出是夕阳呢?(依山尽)同学们你们看(出示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景色?(指名说)太阳沿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的消失。多么美丽的景色啊,你能读好吗?4、接着诗人又看到了什么呢?出示视频,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说)你觉得这是怎样的黄河?(滔滔不绝的黄河,奔流不息的黄河,雄伟壮丽的黄河。)5、你能读出黄河奔流不息的气势吗?6、诗人看到如此美丽的落日不禁吟道(白日依山尽)诗人登上黄鹤楼向西望去,只见(引读:白日依山尽)。接着诗人又向东望去,只见黄河之水奔流不

6、息不禁吟道(黄河入海流)7、谁能读出诗人眼前壮观的景象?(指名读)8、看着这样的景色,诗人又想到了什么?出示第二句(指名读)为什么想要看得远就得更上一层楼呢?(站得高才能看得远)9、同学们,当诗人站在鹳雀楼的第一层时他看到这样壮观的景色,如果再上一层楼他会看到什么?(指名说,眼界更开阔,看得景色更多)10、是啊,这正是王之涣想告诉我们的道理,要想懂得更多,看得更远,就要更上一层楼,有新的进步,因此“更上一层楼”也成了千古名句。当你有进步时,老师会说祝你更上一层楼,有更大的进步,你会把这句诗送给谁呢?四、了解古诗写作特点,背诵并默写古诗 1、同学们,诗的语言是凝练的,古诗中有对仗的特点,就向对对

7、子,你瞧白日对黄河,依山尽对入海流,千里目对一层楼。这就是对仗,相信你现在读得更好(指名读)能试着背一背吗?能试着默写吗?(学生默写)第 4 页 共 9 页 五、拓展延伸 1、同学们鹳雀楼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其它三个分别是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古诗后很多诗人写过这四座楼,其中李白写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指名背,齐背 2、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王勃的滕王阁序他这样写道“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示图片)这句是说,晚霞中野鸭在水面飞翔,天空和水面浑然一色。3、岳阳楼的诗句请大家课后去搜集。六、教学生字词 1、(出示“雀”)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写好这个“雀”字。2、“雀”是上下结构,它的偏旁是

8、下面的“隹”。3、教师范写说注意点。(短竖,左点,右点略高;瞥连短竖要写长,一竖连瞥往下写,点下四横长短异,最后一横拉拉长)4、学生书上描红,作业本上写一个,师生评价后再写一个。登鹳雀楼教学设计 篇二 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诗,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这首诗融情于景,寓理于事,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诗的前两句写登楼所见。前一句写眼见之景,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依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渐渐落下去;后一句宕开一笔,由实而虚,抒写目送黄河远去,想象黄河入海的开阔意境。诗人融情于景,营造了景色辽阔、气象雄浑的意境,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都容纳其中,显出诗人襟怀

9、的宽大。诗的后两句写登楼所思,寓理于事,进一步写出诗人积极向上、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诗歌紧扣“登”字,“登楼”有所见,“登楼”有所思,由“见”及“思”,“思”中悟“理”,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意境雄浑,气象开阔,又用纯白描的手法,真景实写,一气呵成,于平淡之中见奇伟。全诗仅 20 个字,语言朴素浅显,易于诵读,言近旨远,给人启迪。第 5 页 共 9 页 1识读本课 6 个生字和一个只识不写的字,学写“欲、楼”两个生字。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步理解诗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吟诵全诗。3让学生感悟古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激励自己不断前进。理解诗句含义,想像诗句

10、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一、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诗句变成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画面,通过图、文、声、画,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进入情境感知、体验,然后引发他们思维、想像,为理意、体情奠定基础,突破教学难点。二、采用自问自探的方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乐趣,通过探究获取知识,发展学生个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学古诗。这是苏教版第三册的一首古诗,千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这首诗融情于景,寓理于事,记叙了作者登上鹳雀楼的所见所思。教学时,要以读为主,通过图、文、声、画,全方位地调动学

11、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自问中读诗,在自探中品诗,体会古诗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在想像中发展语言。一、以诗引诗,简介诗题 1小朋友,在我们浩瀚的中国文化中,古往今来,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谁来把你喜欢的吟诵给大家听?2生吟诵自己喜欢的古诗。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师板贴诗题,并指导朗读)4(课件展示一组鹳雀楼图片,生欣赏)师述:你们看,这就是鹳雀楼,第 6 页 共 9 页 它一共有三层,面临黄河,传说古时候许多鹳雀喜欢停歇在这里,因此人们把这座楼叫做“鹳雀楼”。鹳雀楼初建时不怎么有名气的。唐代时候,有一位名叫王之涣的大诗人,他有一次登上这座楼时,作了一首诗,

12、从此以后,这座楼就名扬四海了。这是一首怎样的诗呢?想不想学?二、自主学习,感知诗句 1(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及登鹳雀楼一诗)师配上古筝乐吟诵。2师述:小朋友喜欢这首诗吗?(喜欢)想不想也来读一读?(想)请同学们自己打开课本,读一读这首诗 3检查生字 课件示没有拼音的诗,且闪烁生字“雀、楼、依、入、欲、穷、目、更”看,古诗中的生字娃娃在向你们招手了,我们来和他们打打招呼吧。你认识谁就和谁打招呼,不会的可以请小朋友帮忙!4检查读诗 生字都认得了,那读好诗句就不成问题了,谁来读?开小火车读每句诗,注意引导读出诗的节奏。(课件可画停顿线)5那谁能把这首诗连起来读好呢?指名读,齐读。三、自问自探,理解诗意

13、1 指导质疑。请小朋友自己再轻轻地读读诗,想想哪里你不懂?交流疑问。古诗跟我们平常的课文比起来,理解上是有一定的难度。但小朋友别着急,我们还是有解决的方法的,知道有哪些方法吗?2交流总结读诗方法并出示 (1)借助课文里的插图理解诗句。(2)反复读,读中理解。(3)发挥想象,想象可是理解古诗的一大好帮手)3再读古诗,探究诗意。4交流探究学习的收获。(1)理解第一行诗 我们先来看看文中的插图,图上画了什么呀?(在哪里看?他看到的是什 第 7 页 共 9 页 么样的景色?感觉怎样?)(2)我们再来仔细地读诗,先读诗的第一句话。示“白日依山尽”,指名读。问:a 白日指什么?(必要时解释为何称“白日:可

14、能是因为想和早上初升的太阳区分开来,所以称为白日;可能是因为当时山谷里的云雾很重,遮挡了太阳的光线,使得太阳看上去成白乎乎的了)b 太阳怎样呢?看图,读句,想。c 依山是说太阳下沉时是怎样的?(紧挨着西山)依山尽是说太阳 d 指名再说说这句诗描绘的情景。e 我们来把这个壮观的情景画下来吧?怎样画呢?简笔画:连绵起伏的山 让生添画“白日”,再次感受“依山尽”。多美的夕阳下山图呀!这句话谁能读好?f 指名读,评,(“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或她读出了什么样的情景?)再指名读,齐读。(3)理解第二行诗 a、读“黄河入海流”这句诗向我们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指说。从这句诗的哪里知道黄河水流向大海?(入海流)b、

15、黄河水流是什么样的呀?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示图,交流。示词,认读。谁再来说说这句话描绘的情景,争取用上我们说过的词语。c、黄河入海的源头在鹳雀楼上是看不见的,因为离得很远很远,作者这样写是他在发挥想象 我们也来发挥想象,把黄河奔腾入海的情景画出来。指名板画。(必要时师帮助)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呀!d、那我们能用我们的朗读表现黄河入海的雄浑的气势吗吗?指名,评,男女比赛,读出气势。诗人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正挨着连绵起伏的群山下沉,脚下的黄河水正滚滚流入大海。诗人观察的视野是多么开阔呀!这气象是多么雄 第 8 页 共 9 页 浑啊!我们把这句话连起来好好的读读,美美的欣赏一

16、下这种壮丽的景观。f、真有气魄呀!此时的诗人他在鹳雀楼的哪里呀?看着这样壮观的情景,诗人不禁思潮起伏,引读。5出示三,四行诗句。他在想什么?引:千里目指想怎样?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必须要。哪个字表示还要登楼?示“更”。(只要再登一层就足够了吗?一层并不是真的一层,而是还要往上的意思。)引导说:诗人想:要想。,就必须要。(如果站在原地的话,再好也只能看到那些景色)这是因为?让生试说。6诗人王之涣面对眼前如此壮美的景象,心胸特别舒畅,目光特别远大,他不由得感叹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是啊,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句诗不仅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而且也激励自己和别人向更高的新的目标努力。小朋友,你

17、曾经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或听到过这两句诗?7学生交流。8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吟诵,勉励自己更上一层楼吧!9学到这里,小朋友,你想不想也来做一回小诗人?(指名吟诵)10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登上鹳雀楼,面对眼前如此壮美的景象,情不自禁地吟诵道(全班学生吟诵)11一首诗是一幅优美的画,一首诗也是一首动听的歌,你们听(生欣赏歌曲)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吟唱吧!(师生吟唱)四、欣赏作品,学习生字 1小朋友,这首诗不仅成为千古绝唱,而且还被许多书法家写成了书法作品,给人以美的享受,你们看,(课件展示一组不同字体和风格的书法作品,师简介,生欣赏)2这些书法作品真让人赏心悦目,小朋友,你想不想也来当一回小小书法家?(想)那老师觉得我们应该先把这首诗中的生字学会了,是不是?(是)下面我们就跟着电脑爷爷来学两个比较难的字。(课件展示“楼”“欲”两字的 第 9 页 共 9 页 笔顺,学生跟电脑爷爷书空)3在写这两个字的时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呢?(生交流)4生描红,师巡视、指导。5课后请每个小朋友也写一幅漂亮的书法作品,在班里举行一个书法作品展览会,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工作报告

本站为文档C TO C交易模式,本站只提供存储空间、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本站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淘文阁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客服QQ:136780468 微信:18945177775 电话:18904686070

工信部备案号:黑ICP备15003705号© 2020-2023 www.taowenge.com 淘文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