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二).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二).pdf(20页珍藏版)》请在taowenge.com淘文阁网|工程机械CAD图纸|机械工程制图|CAD装配图下载|SolidWorks_CaTia_CAD_UG_PROE_设计图分享下载上搜索。
1、2013-2014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 试题及答案 014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 150 分)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n卷(表达题)两部分。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在试卷上答题视为无 效。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一,中国书法的发展 应当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纪元。那么,这应是一条怎样 的发展路径?中国书法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其保护和传 承,已经不仅仅是我们对自己民族文化艺术的责任,而 且是对人类文化多样性、人类文化杰出样式的保存、发 展、传承的责任。这种
2、遗产的破坏、扭曲、损害与灭绝,不仅仅是对一国文化的伤害,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亵渎。中国书法的发展有责任加大向世界人民的传播、交流和 共享的进程。“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身份使 中国书法的对外传播获得了更便利、更高端的平台。积 极推介、传播中国书法,特别是在海外传播中国书法,是后申遗时代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同时,我 们一定要维护书法的历史传承,绝对不能离开自身的历 史,而应该强调和强化与历史的一脉相承。坚持“非遗”原则,并不是完全排斥书法的艺术创新,而强调的是,当书法作为“遗产”时,它的主体必须是从传统中来的。没有任何传统根基的书法,不能称之为“人类非物质文 化遗产代表作”,而只能称之
3、为别的什么“艺术”。当然,中国书法的传承必须是动态的。这包括两层意义:一是传统的真草隶篆诸种书体必须依然存活于当代书家 的书写中,书法诸体的历史沿袭传承有序、代有传人、代代相传;二是当代书家人才辈生,书法活在当下,书 法流传不绝,书法依然为人书写,一切机器的、印刷的、电脑的、设计的、制作的、制造的“书法”或“书法式 书写”都不是真正的可以作为“非遗”的书法,至少不 是书法的主体。因此,书法史的整理、研究、书写必须 得到高度重视,书法史中的体裁史、人物史、书风史、书论史、断代史、通史、简史、专史(碑史、帖史)等,都应有专门的研究汇聚。应当认识到:我们已经进入一个钢笔和电脑的时代,毛 笔的实用性书
4、写被普遍放弃,书法的传承遭遇了釜底抽 薪式的环境变异。可是,在当下社会中,许多非大家非 名手的书法作品被抬到很高的地位,使当代书法史黯然 无光,使当代书法家贻笑历史鱼龙混杂。书法一百年间 遭遇的变局比任何一种中国艺术形式都更加剧烈。在文 化断层尚未填补的当下,书法最容易在全民性放弃、全 民性喜新厌旧中失落,从而全面衰败。这就是书法艺术 的独特的历史悲喜剧。那些急于让中国书法走向世界的人们,往往对中国书法 不能轻易地在中西之间广泛交流交往而自卑、自责,甚 至自嘲自贱。他们没有看到的是,这一点恰恰体现了中 国书法最可贵的文化品质和品性,是中国书法特立独行 的标志之一,是中国书法将来为中国文化争得最
5、大荣誉 和最广泛尊崇的文化个性。中国书法的文化光荣不仅在 于它几千年的文明史,更在于它今后几百年几千年对全 世界的文化吸引力、征服力。所以,中国书法今后的发展,并不是屈尊低就外人的好 奇和满足的粗糙粗鄙的书写与书写表演,而是坚守它的 文化个性,保持它的文化尊贵与高贵品性,维护它的文 化神圣神奇神秘和博大精深。(原文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A.我们保护中国书法,传承中国书法,创新中国书法,就是在保护、传承、创新人类文化。B.中国书法是人类非文化物质遗产代表作之一,它的保 护、传承、发展是人类的共同责任。C.当前最重要的任务是向海外传播中国书法,这也是中 国书
6、法走发展创新之路的必然选择。D.对中国书法的动态传承可以这样理解:各种书体都必 须代有传承且依然活在当代人笔下。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呼吁要高度重视书法史的整理、研究与书写,对 当代书法作品有准确的评价,以期使当代书法获得其应 有的地位。B.从书法发展角度看,机器的、印刷的、电脑制作的“书法”或“书法式书写”虽不是书法主体,但也是书 法的一种创新。C.中国书法一百年来的遭遇,其变化程度远远超出其他 任何一种中国艺术形式,其未来命运还将会是难以把握 的。D.倘若以满足他人好奇心理为目的,把书法作为一种粗 糙的书写和表演,那么它本身所具有的独特个性将会丧 失。3
7、、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自然段根据当前中国书法的文化地位以及发展的 新形势提出了问题,既引人思考,也引出了话题。B.文章的二、三两段从正反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书法在 新形势下既要保持历史传统也要进行动态的传承。C.文章最后两段既指出了当前中国书法发展的现实困境,也指出应在坚持文化个性的基础上传承与发展。D.本文按照引、析、结的思路,阐述了中国书法在后申 遗时代应如何传承发展及向世界推介传播的观点。二、(33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传是楼记 清汪琬 昆山徐健庵先生,筑楼于所居之后,凡七楹。间命工断 木为橱,贮书若干万卷,区为经史子集四种。经则传注 义疏之
8、书附焉;史则日录、家乘、山经、野史之书附焉;子则附以卜筮、医药之书;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凡为橱者七十有二,部居类汇,各以其次,素标缃帙,启钥灿然。于是先生召诸子登斯楼而诏之曰:“吾何以 传女曹哉?吾徐先世,故以清白起家,吾耳目濡染旧矣。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每欲传其土田货财,而子孙未 必能世富也;欲传其金玉珍玩、鼎彝尊斝之物,而又未 必能世宝也;欲传其园池台榭、舞歌舆马之具,而又未 必能世享其娱乐也。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 哉?”因指书而欣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遂名其 楼为“传是”,而问记于琬。琬衰病不及为,则先生屡 书督之,最后复于先生曰:甚矣,书之多厄也!由汉氏以来,人主往
9、往重官赏以购 之,其下名公贵卿,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或亲操翰墨,及分命笔吏以缮录之。然且裒聚未几,而辄至于散佚,以是知藏书之难也。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 之之难不若读之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是故 藏而弗守,犹勿藏也;守而弗读,犹勿守也。夫既已读 之矣,而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采其华而忘其实,是 则呻估记诵之学所为哗众而窃名者也,与弗读奚以异哉!古之善读书者,始乎博,终乎约,博之而非夸多斗靡也,约之而非保残安陋也。善读书者根柢于性命而究极于事 功:沿流以溯源,无不探也;明体以适用,无不达也。尊所闻,行所知,非善读书者而能如是乎!(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10、是()(3 分)A.各以其次,素标缃帙次:次数 B.盖尝慨夫为人之父祖者慨:叹息 C.又往往厚金帛以易之易:交换 D.或口与躬违,心与迹忤迹:行为 5、下列加点的字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故以清白起家舟遥遥以轻飏 B.集则附以乐府、诗余之书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 日笃 C.最后复于先生日俨修啡于上路 D.采其华而忘其实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6、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作者描述徐健庵造楼藏书的言行,交代了“传是楼的 来历。B.娄主任认为把书传给子孙更有价值,因此汪琬将楼命 名为“传是楼”。C.文章由藏书写到守书,再写到读树,由表及里,思想 有深度,启人深思。D
11、.因为生病,为楼主人写记的事一拖再拖,最后在楼主 人的催促下才完成。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吾方以此为鉴。然则吾何以传女曹哉?因指书而欣 然笑曰:“所传者惟是矣!”(5 分)(2)琬顾谓藏之之难不若守之之难,守之之难不若读之 之难,尤不若躬体而心得之之难。(5 分)阅读诗歌,完成 8-9 题。鹧鸪天陆游 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歌缥缈,虏呕哑,酒如清露鲜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注】乾道元年(1165)夏,陆游调任隆兴(治所在今 江西南昌)通判;二年春,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 说张浚用兵”的罪名,被免职归
12、家。这首词就是这一年 归家初期写的。“青门学种瓜”指学汉初的邵平在长 安青门外种瓜。指隐居不当官,以示清高。8、这首词的上片在写景抒情上有什么特点?结合具体内 容简要赏析。(4 分)9、词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结合全词内容进 行赏析。(4 分)10、补写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八句中任选六句;如果 八句全写,则按前六句计分)(6 分)(1)登东皋以舒啸,。归去来兮辞并序(2),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3)山原旷其盈视,。滕王阁序(4)野马也,尘埃也,。逍遥游(5)外无期功强劲之亲,。陈情表(6)其间旦暮闻何物?。琵琶行(7),余独好修以为常。离骚(8),塞上风云接地阴。秋兴八首 三、阅
13、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 题。(24 分)铁圈 俄索洛杜布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 4 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 道上散步。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那妇人年龄不 大,穿着考究。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 着自己的儿子。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 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他 把棒子举得高高的,本来没有那种必要,可他就是那么 做的。真开心!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 兴!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 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老头用那昏 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
14、道,“是个好 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 苦难的日子。即使现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 活还谈不上美好。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 阔少爷的玩具。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 嫉妒。心想:“这种玩艺没有意思。”嫉妒又转而变成 了烦恼。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一一家他从幼年起一 直工作到现在的工厂。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 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个
15、孩子和铁圈,晚上也 总梦见他们。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机器隆隆的响,工作 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 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 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 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 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 也在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 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 眼流下了泪水。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 了他的心灵。他小心地四面张
16、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 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 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一 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 管呢?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他为什么 要拣,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只是由 于它像那个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圆箍在老头家破旧的房子里放了几天,闲着没事的时候,他就把它拿由来看看,因为这个肮脏的铁箍对他是个安 慰,使那个经常由现在他梦境中的幸福的小男孩,终于 变得更加真实了。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 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便
17、拿着 他捡来的铁箍由了城。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他不明白这些阴 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 虫也令他惊奇。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那里既没 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 暗淡的景色。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圆箍。他眼前展现由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 闪发光。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 开,像那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棒高高 地举过头去。他仿佛觉得自己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
18、的笑声和咳嗽 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发出来。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 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愧。羞愧 又进而发展为恐惧,致使双腿开始发软,他一面滚圈,一面警惕地看着四周。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他尽情地玩够了之 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 容。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的一连玩了好几天。可是 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好长时间竟卧病不起。在工厂 的医院里,当他在陌生的人们中间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 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 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阴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 闹。
19、1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分析和概括,最 恰当的两项是(4 分)A.看到孩子快乐游戏的情景,老人有着复杂的心情。既 有被天真感染的快乐,也有联想自己身世而产生的辛酸 和嫉妒,还有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B.“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中的两个“同 样”表达作用不同。第一个突出生活的单调和机械,第 二个突出滚铁圈对他内心造成的持久影响和愿望的强烈,为下文做铺垫。C.写老人去滚铁圈,三次描写环境,有力地衬托了人物 内心的欣喜之情,同时与上文的环境描写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人物心理的变化。D.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善良、勤劳而不安于现状,胆怯、谨慎而乐于遐想并付诸实践,衰老、孱弱而浑身充满朝
20、气的具有矛盾意义的典型形象。E.小说结尾一段富有深意。首先是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 在的对亲情温暖的渴望,其次是表现了下层劳动者对和 谐温馨的社会生活的憧憬,最后是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 人生苦难的轻松。12、小说中多次描写老人的笑容来表现他丰富的内心世 界,请分别分析画线句。(6 分)13、文中在写老人做“白日梦”时,比较详细地描写了 工厂里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联系全文 简要分析。(6 分)14、作者用“铁圈”作为小说的标题,自有妙处。请从 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三方面中任选两个方面,简要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8 分)第n卷(表达题共84分)四、(24 分)15、下列词语中,没
21、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 分)A.迤逦尴尬战战惊惊安然无恙 B.怂恿撮合筋疲力尽兴高彩烈 C.泅水睥睨矫首遐观涉园成趣 D.迁徙逋慢学富五车材高八斗 16、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使用恰当对的一句是(3 分)A.风,不停地吹;雪,不停地下。他在这寒冷的街头茕 茕孑立了两个小时后,还是朝着温暖的家的方向迈开了 脚步。B.沈从文放弃了文学创作,但在古代服饰研究方面取得 了很高的成就,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吧。C.在他乡萍水相逢的这一刻,他们忘记了彼此伤过、恨 过,各自哭过、痛过,唯一记起的是他们曾经爱过。D.城市交通拥挤的情况日益严重,许多人认为采取货车 在规定时间不准进入城区的措施未免不是一个好办法。
22、17、下列选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 分)A.林冲是一个安分守己、忍辱负重、随遇而安的人,他 的出身和地位决定了他对黑暗政治的妥协性和软弱性。林冲最终的反抗,体现了 水浒 的主题是“官逼民反”。B.契诃夫是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他的小说装在套 子里的人 用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塑造了性格孤僻、保守僵 化、恐惧变革的别里科夫,这个人物是专制制度的维护 者,也是一个受害者。C.现代小说家沈从文的边城,以湘西生活为背景,用华美绚丽的语言,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 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了人性的粗犷强悍和民俗 的淳厚善良。D.李密在陈情表中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 表明心意,围绕“情”“孝”二
23、字反复陈述自身家庭的 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 泣零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18、仿照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4 分)当碧绿苍翠的树叶变黄飘落后,我们却收获了累累的硕 果;当圣洁壮丽的雪野悄然消失后,我们却迎来了生机 盎然的春天;,;,。19、下面是关于亚运藤球项目的资料,请提取主要信息,为藤球运动提供一段简介。(不超过 60 字,含标点符号)(5 分)藤球是用 9 11 根细藤条编制而成的黄色空心圆球。藤 球运动是两队隔网竞赛的运动,是一项观赏性、竞技性 很强的项目。藤球的体积小、重量轻,要用脚去支配和 控制球,技术动作比足球更加精确
24、、高难。每支球队上 场 2 3 人。击球过网,并使球落到对方场地内,或使对 方球员接球出界。藤球是流行于东南亚地区的一种独特 的古老体育运动项目。藤球在“传”球时要运用特殊的 技术。藤球运动员不许用手触球。在比赛中,他们可以 用脚、腿、肩膀和头来触球。藤球跟排球比赛有些类似,所不同的是以脚代手,又叫“脚踢的排球”。藤球是一 种介于排球、篮球、足球之间的运动。1990 年第十一届 亚运会(北京)上藤球首次成为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仔细观察左图,按要求作答。(1)用鲜明生动的语言描述漫画内容。(3 分)(2)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表述其寓意。(3 分)五、(60 分)作文。21、请认真揣摩下面的这两
25、句名言警句,以“曾经这样 走过”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不少于 800 字,除诗 歌外,文体不限。“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丧失目标,也比漫无目的 地徘徊的人走得快。”“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想面对未来。”参考答案 1、D2、B3、B4、A5、D6、B 7、(1)我正把这些事例看作鉴戒。那么我拿什么东西来 传给你们呢?这时他指着书高兴地笑着说:“我传给你 们的,就是这些了!”(2)不过,我以为藏书之难还比不上守书之难,守书之 难又比不上读书之难,更比不上亲身去实行了而有所体 会之难。8、主要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承接上句的渔钓二字,为词人“渔钓”营造了美好的氛围,
26、描写了湖边的双飞 燕在生机勃勃的水岸边飞舞,沙鸥在岸上的沙滩上闲适 地休憩这样一幅优美的春日景色。词人置身其间,自在、快乐。词人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乐 于“渔隐”的思想情感。(意对即可)9、这首词塑造了一位表面上享受渔钓生活、而内心却藏 着苦闷的隐者形象。从诗歌内容来看,词人似乎很享受 渔钓生活,但开头两句则已透露出了词人的无可奈何,“送年华”显示出了词人的无聊和苦闷。(意对即可)10、临清流而赋诗襟三江而带五湖川泽纡其骇瞩生物之 以息相吹也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江间波浪兼天涌民生各有所乐兮杜鹃啼血猿哀鸣 11、(4分)BC(A项对社会制度的痛恨”不当。D项 表述有误。老人是一个善
27、良单纯又内向胆小,辛劳一辈 子却精神空虚的普通人,他的可贵之处在于,虽然自卑 却勇于追求精神幸福。E 项“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 苦难的轻松”不当)12、(6分)一直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从未拥有过快 乐的老人,受到那孩子的天真快乐的感染,目光久久不 愿离开。反映了他羡慕、高兴、沉醉其中的内心活动。老人由原来的心有顾忌到不再恐惧,内心的愿望也得 以实现,因此感到轻松愉快。反映了老人临终时内心的欣慰,因为他终于玩了一次 幸福孩子才有的游戏,又为自己想象了一个幸福的童年。一个“堆”字,表现了他内心的极大满足。13、(6分)反映了嘈杂、晦暗的现实生活环境,和老 人单调、麻木的生活状态。反衬生铁圈给老人
28、精神和生活带来的变化,他有了自 己的快乐和精神追求。与下文老人滚铁圈时轻松明快的环境描写构成鲜明对 比,进而突出主题。14、(8 分)主题思想铁圈是老人快乐梦想的象征。是童年的幸福,是亲情的温暖,是富贵的愉悦。情节结构铁圈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看玩铁圈想 玩铁圈捡旧铁圈自玩铁圈 人物塑造铁圈是构成老人行为心理变化的手段:激 起了长期生活在单调、麻木状态下的老人的内心对幸福 的渴望,并促使他摆脱胆怯和恐惧,完成了内心的愿望。15、C16、B17、C语言清新平实 18、示例:当一轮辉煌的太阳隐退后,我们却欣赏了充 满诗意的月亮;当天真无邪的童年远去后,我们却拥抱 了朝气蓬勃的青春。19、藤球运动是两队
29、使用藤制小球隔网竞赛的运动,它 禁止球用手触;它流行于东南亚,北京亚运会上首次正 式成为亚运比赛项目。20、(1)略(2)每个人不应该只想着去改造(影响)他人,而应该 认真打造自己。或:我无意改变他人,我只想打造真实的自我。(大概意 思对即可)文言文参考译文 昆山徐健庵先生,在他的住宅后面造了一幢楼房,共有 七间,同时命工匠砍削木材,起造大橱,贮书若干万卷,区分为经史子集四部,经部中附以经传义疏等方面的书,史部中附以日录、家乘、山经、野史等方面的书,子部 中附以卜筮、医药等方面的书,集部中附以乐府、诗余 等方面的书,共有七十二个橱,按照部类置放,都有一 定秩序,白色的标签,浅黄的封套,打开橱门
30、,灿然在 目。于是先生召集儿孙,登楼而教训他们说:“我用什 么东西来传给你们呢?我们徐家先世,本来就身家清白,凭借读书应试起家,我耳濡目染已很久了。我曾感慨那 些做父祖辈的,有的想把土地家产传下去,而子孙不一 定能世世代代富下去;有的想把金玉珍玩、鼎彝尊肆之 类的宝贵文物传下去,而子孙又不一定能够世世宝爱这 些东西;有的想把园池台榭、舞歌车马之类传下去,而 子孙后代又不一定能世世享受这些娱乐。我正把这些事 例看作鉴戒。那么我拿什么东西来传给你们呢?”这时 他指着书高兴地笑着说:“我传给你们的,就是这些 了!”于是就以“传是”两字作为楼名,而要我作一篇 记。我体衰多病,不能一下子写由来,先生多次
31、写信催 促,最后我只得用下面这些话来回复先生。书遇到的灾难太厉害了!从汉代以来,皇帝常常用官家 的丰厚赏金去买书,皇帝以下,名公贵卿又常常用许多 钱物去换书,有的亲自动笔,有的雇请抄手,加以誉录。但是聚集不久,就常常遭故散失,由此可知藏书之难了。不过,我以为藏书之难还比不上守书之难,守书之难又 比不上读书之难,更比不上亲身去实行了而有所体会之 难。所以藏书而不能守,同不藏书没有什么两样;守住 了而不能读,同守不住没有什么两样。虽然已经读了,而如果嘴上是一套,实行的又是另一套,心中想的和实 际做的不一致,采了它的花却忘记了它的果实,那么就 是用记诵之学来骗骗众人而欺世盗名的人了,同不读书 又有什么不同呢?古代善于读书的人,开始时博览,到最后就专攻,博览 群书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广博,专攻一门也不是抱残 守残。善于读书的人以性命之理为基础,而最终则要体 现在事业和功绩中:循着流追溯源,没有什么不能弄明 白的;明白了道理再去实行,没有不能做到的。尊重所 听到的教诲,力行所学到的道理,不是善于读书的人能 这样吗?